上一篇文章中,我们介绍了实现一个迷你区块链的大致思路。今天,我们将通过代码编写,以及简单的功能测试,来完成我们的迷你区块链 Tinychain。
除了正常的测试案例之外,我们还可以构造一些极端测试案例,来观察 Tinychain 的分叉合并,挖矿难度调整等情况。
代码编写
通过前文的分析,我们已经了解到了实践一个迷你区块链的大致思路。接下来,我将从顶层到底层来搭建区块链。
代码编写 1 Server
从链的顶层设计来看,我们需要一个入口,那么我们就从入口开始:我需要先为整个服务做一些基础设置,最后再来 Server.run()。
所以,我们的代码大概是这样子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 server setup
node my_node;
mgbubble::RestServ Server{"webroot", my_node};
auto& conn = Server.bind("0.0.0.0:8000");
mg_set_protocol_http_websocket(&conn);
log::info("main")<<"httpserver started";
Server.run();
|
我们首先生成一个 node 实例,然后被 Server 装载进去,最后设置好 Server 启动。
这个 Server 主要有两个功用,第一是向本地用户服务,也就是接受命令行,接受本地 RPC 调用;第二是接受外部网络传送进来是的新交易,和新的区块。所以 Server 是整个节点的入口。
代码编写 2 node
那么这里的 node 其实就是区块链的 node,里面包含了区块链的基本设置,这些一般都是硬编码在代码中的,例如一般区块链都有个“魔法数”,实际上就是区块链 ID,这个 ID 会被放在所有消息的开头,如果区块链 ID 不匹配,则抛弃接收到的消息。
这里的区块链 ID 我们设置在这里。
1
2
3
4
5
6
7
8
|
blockchain(uint16_t id = 3721):id_(id) {
id_ = id;
create_genesis_block();
}
|
代码中所展示的 id_ 就是区块链 ID,在 Tinychain 的案例中,我也是硬编码的。
在一个 node 当中,至少要包含 network、blockchain、miner 三个模块。
1
2
3
4
5
6
7
8
|
public:
void miner_run(address_t address);
blockchain& chain() { return blockchain_; }
network& p2p() { return network_; }
|
1
2
3
4
5
6
7
8
|
private:
network network_;
blockchain blockchain_;
miner miner_{blockchain_};
|
network 也就是 P2P 网络类,blockchain 是区块链的核心类,miner 是共识模块下的核心类,三者被聚合到 node 中。
同时,node 也会提供一些 blockchain 和 miner 的接口,方便 Server 层调用。
代码编写 3 blockchain
一个 blockchain 实例,应当包含下面的内容。
1
2
3
4
5
6
7
8
9
10
|
uint16_t id_;
block genesis_block_;
chain_database chain_;
key_pair_database key_pair_database_;
memory_pool_t pool_;
|
genesis_block_ 就是创世区块,这个是预先生成好的。genesis_block 的信息也是被硬编码在代码中,我在 Tinychain 的例子为了方便测试,每个 genesis_block 都是可以自行生成的。
chain_database chain_ 是相对于 memory_pool 而言的,chain_就是已经经过确认,并且在本地持久化存储的区块数据(由于时间有限,Tinychain 的案例中还未实现持久化存储,可以后续升级替换)。
memory_pool 是指还未经过确认,暂时驻留在内存中的交易池,交易池中的交易会在挖矿时,被导入到新的区块中。
1
2
3
4
|
// 装载交易
new_block.setup(pool);
|
这里的 pool 就是交易池。
key_pair_database 是指专门存储用户的私钥的数据库,同时提供私钥管理。
同时 blockchain 也负责统一对外提供上述功能的接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
// 获取当前节点高度
uint64_t height() { return chain_.height(); }
// 获取当前节点最新区块
block get_last_block();
// 查询指定区块
bool get_block(sha256_t block_hash, block& out);
// 查询指定交易
bool get_tx(sha256_t tx_hash, tx& out);
// 查询目标地址的余额
bool get_balance(address_t address, uint64_t balance);
// 获取当前区块链的 ID
auto id() {return id_;}
// 获得交易池数据
memory_pool_t pool() { return pool_; }
// 区块打包成功以后,用于清空交易池
void pool_reset() { pool_.clear(); }
// 从网络中收集未确认的交易到交易池
void collect(tx& tx) {
pool_.push_back(tx);
}
void merge_replace(block_list_t& block_list);
|
除了上述接口之外,blockchain 还负责当发现自己处于较短的分叉链上时,自动合并到最长链。
代码编写 4 network
在 network 中,可用的地址簿代表了可用的其他对等节点,至少是连接过成功一次的。
1
2
3
4
5
6
7
8
|
public:
void broadcast(const block& block);
void broadcast(const tx& transaction);
void process(event_t ev, func_t f);
|
1
2
3
4
5
6
|
private:
endpoint_book_t book_;
channels_t channels_;
|
地址簿会随着网络的变化进行更新,实时状态的地址簿是驻留在内存中的,当节点关闭是,会被刷到持久化存储中。
channels 代表了已经激活的连接,这些连接可以被 broadcast 接口使用,当本地节点产生新的区块和交易时,会调起这些 channels。
当 P2P 网络产生了新的事件时,会通过 process 接口处理新到达的交易和区块,这一事件会传导给 blockchain 模块。
代码编写 5 consensus
consensus 的含义为共识,共识会在两种情况下产生,第一是对本地生产的交易进行验证,第二是外来的区块和交易进行验证。
无论是哪种情况,他们遵循的验证规则是一样的。validate_tx 和 validate_block 分别承担了这样的功能。
1
2
3
4
|
bool validate_tx(const tx& new_tx) ;
bool validate_block(const tx& new_block) ;
|
除了验证区块之外,还涉及到提供基础挖矿设施。我们知道挖矿分为两种,一种叫做 solo 挖矿,另外一种叫做联合挖矿。其实无论哪种挖矿类型,都必须用到 miner 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
public:
// 开始挖矿
void start(address_t& addr);
inline bool pow_once(block& new_block, address_t& addr);
// 填写自己奖励——coinbase
tx create_coinbase_tx(address_t& addr);
private:
blockchain& chain_;
|
miner 类展示了在 solo 挖矿情况下,支持开始挖矿以及计算自己的 coinbase 的过程。
实际 pow_once 的挖矿代码如下,pow_once 被 start 调用,start 里面是一个死循环,死循环里面包了 pow_once 函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
bool miner::pow_once(block& new_block, address_t& addr) {
auto&& pool = chain_.pool();
auto&& prev_block = chain_.get_last_block();
// 填充新块
new_block.header_.height = prev_block.header_.height + 1;
new_block.header_.prev_hash = prev_block.header_.hash;
new_block.header_.timestamp = get_now_timestamp();
new_block.header_.tx_count = pool.size();
// 难度调整:
// 控制每块速度,控制最快速度,大约 10 秒
uint64_t time_peroid = new_block.header_.timestamp - prev_block.header_.timestamp;
//log::info("consensus") << "target:" << ncan;
if (time_peroid <= 10u) {
new_block.header_.difficulty = prev_block.header_.difficulty + 9000;
} else {
new_block.header_.difficulty = prev_block.header_.difficulty - 3000;
}
// 计算挖矿目标值, 最大值除以难度就目标值
uint64_t target = 0xffffffffffffffff / prev_block.header_.difficulty;
// 设置 coinbase 交易
auto&& tx = create_coinbase_tx(addr);
pool.push_back(tx);
// 装载交易
new_block.setup(pool);
// 计算目标值
for ( uint64_t n = 0; ; ++n) {
// 尝试候选目标值
new_block.header_.nonce = n;
auto&& jv_block = new_block.to_json();
auto&& can = to_sha256(jv_block);
uint64_t ncan = std::stoull(can.substr(0, 16), 0, 16); // 截断前 16 位,转换 uint64 后进行比较
// 找到了
if (ncan < target) {
//log::info("consensus") << "target:" << ncan;
//log::info("consensus") << "hash :" << to_sha256(jv_block);
new_block.header_.hash = can;
log::info("consensus") << "new block :" << jv_block.toStyledString();
log::info("consensus") << "new block :" << can;
return true;
}
}
|
上面的代码从一开始到 for 循环之前,都可以提取出来,做成叫做 getblocktemplate 的接口,getblocktemplate 是一种 JSON-RPC 调用。
通过这个调用,就可以把挖矿的状态信息分享给其他矿机,矿机拿到 blocktemplate 以后直接进行 nonce 部分暴力搜索即可。
代码编写 6 database
database 是偏底层的接口,主要的功能有两个,第一是提供区块和私钥的持久化存储,第二是提供交易和区块的查询接口。
上文 blockchain 中的 blockchain_database 和 keypair_database 都是从 database 派生过来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
key_pair_database
// 相当于是本地钱包的私钥管理
class key_pair_database
{
public:
key_pair get_new_key_pair();
const key_pair_database_t& list_keys() const;
private:
key_pair_database_t key_pair_database_;
};
blockchain_database
public:
uint64_t height();
auto get_last_block();
bool get_block (const sha256_t block_hash, block& b);
bool get_tx (const sha256_t tx_hash, tx& t);
bool push_block (const block& b);
bool pop_block (cconst sha256_t block_hash);
private:
chain_database_t chain_database_;
|
代码编写 7 commands
commands 提供了开发者命令行交互接口。
1
2
3
4
5
6
7
8
9
10
|
bool exec(Json::Value& out);
static const vargv_t commands_list;
private:
vargv_t vargv_;
node& node_;
|
首先得有一个可识别的命令列表,接着是执行接口,例如命令行发起生成新 key_pair 的过程,执行 getnewkey 命令。
先被 command 解析,接着执行 exec,执行的时候需要用到 node 对象。
实际上 command 类比较繁琐,因为一个功能复杂的钱包,维护的命令和种类可能多达几十种。
同时命令又可以被 JSON-RPC 调用,所以一般命令行客户端本身就是一个轻量级的 http-client。
1
2
3
4
5
6
|
std::string url{"127.0.0.1:8000/rpc"};
// HTTP request call commands
HttpReq req(url, 3000, reply_handler(my_impl));
|
代码编写 8 基础类
基础类是实际生成公私钥对、构建交易 tx 的基本单元类,构建区块的基本单元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
key_pair:
class key_pair
{
public:
key_pair() {
private_key_ = RSA::new_key();
public_key_ = private_key_.public_key();
}
address_t address();
sha256_t public_key() const;
uint64_t private_key() const;
// ... 一些序列化接口 (tinychain 中是 Json)
private:
private_key_t private_key_;
public_key_t public_key_;
tx:
public:
input_t inputs() const { return inputs_; }
output_t outputs() const { return outputs_; }
sha256_t hash() const { return hash_; }
private:
input_t inputs_;
output_t outputs_;
sha256_t hash_;
block:
class block
{
public:
typedef std::vector<tx> tx_list_t;
struct blockheader {
uint64_t nonce{0};
uint64_t height{0};
uint64_t timestamp{0};
uint64_t tx_count{0};
uint64_t difficulty{0};
sha256_t hash;
sha256_t merkel_root_hash; //TODO
sha256_t prev_hash;
};
// ... 一些其他接口和序列化函数
std::string to_string() {
auto&& j = to_json();
return j.toStyledString();
}
sha256_t hash() const { return header_.hash; }
void setup(tx_list_t& txs) {tx_list_.swap(txs);}
private:
blockheader header_;
tx_list_t tx_list_;
|
首次运行
我们编写完基础类和基本结构的代码之后,就可以运行试一试。
编译成功是这样子的。
我们可以看到有 Tinychain 和 Cli-tinychain。
Tnychain 就是我们的核心程序,cli-tinychain 就是我们的命令行客户端。
实际上我在 Server 里还嵌入了一个可视化的 Websocket 界面。
只需要在 Tinychain 可执行文件同目录底下创建 webroot 文件夹,将 etc 底下的 index 放入 webroot 下,接着打开浏览器 127.0.0.1:8000 就可以看到了。
实际上这个页面我想做成区块的监视页面,只是还没改造完成,目前支持发送命令。
我们开始首次运行 Tinychain。
运行后,等 node 和 server 全部 started,就可以开始操作命令行了。
也可以通过日志进行监视,但是需要在代码处详细打桩,这次我偷懒了,没有好好打,所以不多,直接查看同目录下 debug.log 和 error.log 即可。
首次挖矿
我们通过./tinychain 启动之后,开始第一次挖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
✘ chenhao@chenhaodeMacBook-Pro ~/workspace/tinychain/build/bin master ./tinychain
20180610T232347 INFO [main] started
20180610T232347 INFO [node] node started
20180610T232347 INFO [main] httpserver started
20180610T232356 INFO [consensus] new block :{
"header" :
{
"difficulty" : 9001,
"hash" : "",
"height" : 1,
"merkel_header_hash" : "",
"nonce" : 0,
"prev_hash" : "00b586611d6f2580e1ea0773ec8b684dc4acf231710519e6272ed7d0c61ed43e",
"timestamp" : 1528644236,
"tx_count" : 0
},
"txs" :
[
{
"hash" : "cddf6e838eff470d81155cb4c26fd3a7615b94a00e82f99b1fd9f583d7bc0659",
"inputs" :
[
{
"hash" :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index" : 0
}
],
"outputs" :
[
{
"address" : "122b03d11a622ac3384904948c4d808",
"value" : 1000
}
]
}
]
}
20180610T232356 INFO [consensus] new block :0de5c36420aab2f7fc9413cfbd21bece697a349106771dc58b25a6a099d6aa86
20180610T232357 INFO [consensus] new block :{
"header" :
{
"difficulty" : 18001,
"hash" : "",
"height" : 2,
"merkel_header_hash" : "",
"nonce" : 6048,
"prev_hash" : "0de5c36420aab2f7fc9413cfbd21bece697a349106771dc58b25a6a099d6aa86",
"timestamp" : 1528644236,
"tx_count" : 0
},
"txs" :
[
{
"hash" : "cddf6e838eff470d81155cb4c26fd3a7615b94a00e82f99b1fd9f583d7bc0659",
"inputs" :
[
{
"hash" :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index" : 0
}
],
"outputs" :
[
{
"address" : "122b03d11a622ac3384904948c4d808",
"value" : 1000
}
]
}
]
}
|
刚开始挖矿会比较快,随着难度提升,会趋向于稳定到 10 秒种左右一个块,如果长时间不出块,难度会自动降下来。曾经元界的代码在难度调整上有缺陷,遭受了严重的“难度坠落”攻击。
我们可以通过这个位置观察难度调整的情况。
第一笔交易
我们保持挖矿,接下来发送一笔交易。 我们先通过 getnewkey 命令获得一个新公私钥对以及对应的地址。
接着发送第一笔交易。
探测到接下来被打包到区块中。
分叉与合并
区块链分叉是数据全网不一致的表现,通常是矿工节点行为不一致导致的,常见的有网络分区和协议不兼容,如果同时产生,那么必然会出现两条比较长的分叉链。
在现实情况中,分叉 1 个是最常见的,2 个已经非常罕见了,3 个以上基本是网络分区造成的。
如果我们要在 Tinychain 中实践网络分区和分叉,我们需要构建局域网多节点私链环境,可以通过 docker 来试验。
通过本文,你可以看到即使是搭建一个迷你区块链,它的工作量也是巨大的,其中不仅仅只是组合几个基础组件那么简单,还要涉及各个模块的设计和交互等详细的工作。
由于在短时间内全部搭建以及实现 Tinychain 所有功能是不可行的,在这里,我只为你提供了一些实践的思路。
目前 Tinychain 缺失了 P2P 网络实现、RSA 公私钥对集成、共识模块的交易和区块的验证等内容,我会在后续逐渐完善,你也可以跟我一起补充。
总结
好了,通过今天的代码实践,我们实现了迷你区块链 Tinychain,并且,通过运行与测试 Tinychain,我们了解到了一个最简单区块链的运行原理,希望通过今天的文章,可以帮你加深对区块链技术的理解。
区块链技术只是作为基础设施,服务于广大的开发者和业务需求。目前区块链的发展远远不止 Tinychain 中所展现的样子,我们还需要去考虑区块链 2.0 智能合约,如何设计 Token 经济等一些问题。
随着区块链的发展和应用规模,区块链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所以今天的问题是,如果要攻击 Tinychain,可以采取什么手段呢?你可以给我留言,我们一起讨论。
感谢你的收听,我们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