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考虑移民这件事 �

原创 灏泽先生灏泽异谈2023-08-3121:18发表于加拿大

最近这段时间我不是一直在北美嘛,也因为多年没去,所以重新接触了很多的老朋友,更新了许多海外华人圈的见闻。

再加上众所周知的原因,去年和今年,国内的移民又热了起来,导致后台和星球每天都有很多读者请教我,在当下这个时间节点,是不是要去外面看看新的世界。

所以,趁这个机会,就具体聊聊这事儿吧。

和别的文章不同,本文针对性特别强,如果你是铁了心一辈子在国内的话,那你是完全不需要阅读本文的。

 !"

那这篇文章,必读,能救你命。

一、咱先聊明白,出国这件事儿对你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这事儿还挺有意思的,因为我自己在海外的话,朋友基本上都是大中产-中段资产阶级的华人群体为主。

换句话说,就是统统都是在内地完成了资本和能力的原始积累。

同时呢,自身也比较精明、机灵、执行力强、适应力高。

所以,我曾一度以为,他们做出定居海外的抉择,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考量的。

可也是后来逐步进入到了中年,大家开始真正复盘自己人生开始,才发现,好家伙,原来哪怕是这批人,之所以会移民的根本原因居然也是:

本身没太执着的念头,就纯是跟着亲戚朋友出来看看,结果走了几步路就停不下来了。

说的直白点,就是有一段时间身边人都鼓吹移民好,外面的月亮比较圆,自己呢也对外面的世界实际缺乏深度理解,乍一看也的确还行。

结果跨出第一步后,就顺坡下驴收不住脚了,大致就是这么个情况。

这倒也不是罪过,毕竟我曾说过,绝大多数人的绝大多数人生重大抉择,也就是稀里糊涂的决定了。

可是,在曾经信息闭塞的年代,听别人忽悠两句上头,也就罢了,但在如今这个信息高度透明的时代,还不好好做功课,就属实有点憨憨了。

点回章节核心,先聊聊在我个人看来,海外移民这件事儿到底意味着什么?

精简的说,就是一次至少耗费你人生五年岁月,然后要同步完成思路改版 $^+$ 心态调整 $^+$ 能力补充的超级转折性大决策。

注意哈,上面这句话我希望你能多读几遍,我相信尤其是对于已经身在海外的人,这句话是能够如同晴天霹雳般,触动你心灵的。

此话怎讲?

倒也不是夸张,因为这几年在接触到了庞大的新移民群体后,我真心觉得他们压根就没有做好任何实质性的准备。

虽然他们在海外各处买了房子,但是本质上依然还是个纯粹的中国人,而没有做好"我既然出来了,那为了适应当地生活,我就应该调整自己的内在进行优化"的准备。

结果就特别尴尬,那就是一方面吧,重大决策已经做了,再走回头路打脸打得太狠,而且浪费的财力太庞大。

另一方面吧,海外移民实际上是把他们的世界变得更狭窄,尤其是在脱离了祖国广的土壤后,又融不进海外环境的前提下,就活得特别尴尬。

那对于这种情况,我讲真是多少有点看不懂的,我多少次问他们,你们这么干图啥呢?

可从未都没人能给出足够清晰的答案,都是含糊其辞,那既然如此,我来试着把答案缕一缕吧。

二、到底哪种人可以考虑换个新的环境生活?又该做哪些准备?

遮遮掩掩的话咱就不说了,亮的点明,我认为这种人是可以考虑出去走走的:

那就是认为国内的系统版本,和自身的天然系统兼容性不合,所以愿意放弃现有的积累,重新去一个更适合自己的环境生活,且愿意逼迫自己适应的人。

我随便举个例子哈,那就是比如有的人,可能天生就是放荡不羁爱纯粹的个性表达,二而且特别喜欢用比较直白的文化、艺术、语言表达,且性格也比较张扬的,那就可以考虑外面的环境看看。

再比如说,你铁了心的打定主意,觉得自己是能咬紧牙根钻研一门高技术蓝领工作,然后只求不错的平凡物质生活,老婆孩子热炕头,但对出人头地没有丝毫念想的,那你也可以考虑出去看看。

还有就是自己原始积累做的比较好了,正好又有路子能在外面做布局,并且还挺喜欢世界各地到处跑,一辈子折腾不止,就特别喜欢搞点这个那个,但内心更追求过程而非结果,那也可以考虑试试。

基本上,上述这几类人,是我认为选择移民后,能够同时在物质和精神层面都过得还算舒坦的类型。

除此以外,我是真的想不出还有哪类人,是必移不可得。

或者说,有什么特别大的迁移必要的。

同样举例说明吧,就像前不久还有另外一位中年妈妈问我,最近感觉加拿大生活很不错,尤其是看先生你总是提及温哥华这座城市,所以想着和老公趁着正值壮年还折腾得动,就移到温哥华试试看。

我当时就发了三个红灯的表情给她,要她急踩刹车。

为啥?

因为我最最最不建议的,就是在国内已经混到中产了,然后某天脑袋一拍,被海外某个地方的风景、文化、生活给吸引l,就要大动干戈的移民的群体了。

这个群体一旦移,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说99%都是十年后狠抽自己耳光的。

不为别的,见的实在太多太多了,

我就这么说吧,首先如果真的是喜欢某个地方的某种生活方式,其实应该裸辞后,带点积蓄去那里生活一段时间,然后静静享受这种生活。

享受够了,再回到国内慢慢回归正常的发展轨迹。

干万不要毕其功于一役,破釜沉舟的,为了一个不成熟的念想,就抛弃所有一切,去做这个决定。

大多,都结局不太好。

因为你要知道,这个世界吧,没有一个地方是完美的,都有优缺点。

比如你看到某个地方鸟语花香,出门就美丽的如同童话仙境,风景优美宜人的一塌糊涂,然后生活恬静很佛系。

那不用多说,这里一定缺乏事业上升空间,而且生活设施极为不便利,别说快递外卖了,你随便买个啥都要油门踩个半小时才能找个小超市。

再比如你看到某个地方繁华先进,空气中都是流淌着金钱的味道,城市口号就是:o

那你放心吧,这里绝对卷的恐怖,生活成本也高的爆炸,然后你作为后来者,很多本土优势你得不到,就已经输了大半截了,翻盘无望。

又比如你看到某个地方秩序井然,人文素质极高,街道不染尘出口没脏话,大家都对彼此尊重客气,所有人都笑脸相迎 真诚礼貌。

那你很快会发现,这里绝对高度排外,且精神压力巨大,你作为旅游者人家还对你客气,你但凡想定居,那就绝对是要狠狠的压制自己的个性。

好,如果你正儿八经在外面走动过,且见过点世面,你就会发现我上面这三段话几乎涵盖了目前所有"外国月亮比较圆"的各种款式。

我这么说,无非是希望你能明白,这世上,没有完美的地方,各自都有着显著的优缺点,就看你自己适应哪里罢了。

就拿我自己作为很现实的案例,老读者都知道我很早就满世界跑了,在十二三岁的时候,就自己拖着拉杆箱穿梭在世界各大机场,迄今也几十年。

但最终为啥还是回归祖国?

我仅代表个人的观点哈,那就是我觉得目前国内但凡任何一个你叫得出名字的城市,它的"基础设施 $^+$ 生活宜居度"都是数值绝对拉满的。

在不需要特别大的开支的前提下,你的生活所有事项都可以有人为你解决。

出行打车、快递购物、吃饭外卖,衣食住行人生四件大事,三件已经很轻松的帮你搞定了,而且也都非常价廉物美。

当然居住的话,放眼四海都是一分价钱一分货,好地方没一个地方是居住成本不高的,你

可以随便关注任何一个海外主流城市这几年的房租和房价,都是扶摇直上。

因此,当很多人说,海外生活多舒适多清雅多么回归家庭本质的时候,我是真的有点难以理解。

这不是废话么?你在海外,放弃了自己的主力事业,转而做了一份安度日子就好的工作,然后因为语言问题,无法和老外有效社交,所以精力都放在家人身上。

那怎么可能不回归家庭本质?

你在国内任何一个地方,找一个比较基础的工作,然后不社交没朋友,不也同样很回归家庭本质嘛?

三、那照先生你这么说,难道真就海外一塌糊涂,国内力压群雄?

注意,我讲话历来不喜欢偏激,或者踩一捧一。

我写这篇文章的原因,就是因为最近太多来请教我这个问题的读者了,而且还都是有家有业的中年人。

我担心的,是你决定做的太快,结果覆水难收。

再借用我之前文章中的一句话来说:

移民这件事,讲究的是顺水推舟,而不是破釜沉舟。

这话很难用单一的案例来举例,简单地说,就是当你感觉身边所有的事物,都在对你做出这个决定,促成很好的助力,同时都自然推进的很顺利。

那你再考虑这个问题不迟。

干万不要逆着状态去冲,尤其是那种身边所有人和事,都已经很明显的在对你形成反作用

了,你还偏要勉强,那就肯定会出问题。

我身边这方面最有意思的故事,也是过去三四年发生的,而且还都是同一个圈子的。

那就是有几个比较远的圈子的朋友,他们大概七八号人吧,终于决定移加拿大了,然后呢一帮人浩浩荡荡的组成考察团,买房迁移啥的。

结果三四年一过,前段时间一接触,基本都是抱怨生活质量直线下降的。

一是出来以后,就很难再兼顾到国内的生意,财源等于渐渐断了根。

二是七八个人这种小群体,是很容易造成一个"咱们一帮人,很多了!可以抱团!“的错觉,可实际上却压根无法形成互惠互利的长期合作关系。

之前在国内,大家都有营生,那自然问题不大

可现如今就不对了,大家都开始把钱看得很重,因为坐吃山空啊,都四五十岁的人了,很难再经营新的事业了。

结果,各种问题就开始爆发出来,小团体也从本来的团结一心,到后来的各自心怀异胎。

然后三三两两的回国后,才发现,还是国内相对更舒服。

四、做任何事,讲究个前提和基础

这里再简单聊聊,如果你真的鼓起勇气要选择去海外生活的话,哪些事儿是你必须把它当作战略目标坚决攻坚搞定的:

·-流利且接地气的口语表述能力,这点在某种程度上凌驾于一切,甚至比单纯的金钱还重要。

我们中国人很吃亏的一点就是,从小到大就有"我一定要达到良的水准了,我才去运用一项技能”。

这其实是错误的,口语这个东西吧,真的没有什么技巧可言,纯粹就是一个熟能生巧和厚脸皮的敢说敢讲。

那为啥口语特别重要呢?

很简单啊,因为它能解锁你大量的本地社会资源,同时能给你创造海量的生活机会。

为啥很多新移民特别容易被老华侨骗?就是因为吃了不肯开口多交流,多货比三家的亏,那一直不根治,就一直很吃亏呗,很简单的道理。

·-兼容并包的心态,和稳重笃定的心情。

移民后的生活,是一件非常容易遭受"旧认知重建"的事儿,倒也不是说你就是错,而是你一直认同的某件事儿,可能在新的环境不是那么的站得住脚。

再比如,很多在国内可能行得通的社会准则,在海外就不一定吃得开。

我自己在这方面已经进化的比较全面了,尤其是社交方面的方式和角度,在国内和在国外区别会很大,因地制宜嘛。

最怕的是啥?

就是那种在国内取得了一点微小成绩的,然后去了海外还觉得自己那套吃遍天,那是很容易碰壁的。

)-最好有两项专业性极强的蓝领技能,这是安身立命的根基。

我一直和朋友开玩笑说,其实国外啥都产,但唯独不产人,所以尤其是跟人力有关的活儿,都基本贵的夸张。

你说你承担得起这个费用不?当然没问题,但是讲真没必要,各种蓝领技能尤其是维修类的学一下会很好。

说个好玩儿的,我有个在杭州做电商很成功的哥们儿,身价货真价实摸的小亿,后来特别钟爱加拿大的景色,然后想要移民定居。

然后问我,有啥方式能快速融入当地不?

我开玩笑说,你以前不是家具维修工么?不介意的话,抒起袖子做个蓝领呗?

完全不图赚钱,但是就图个熟悉地界多好?

还真别说,哥们是真干,在富人区兼职混了半年后,顺便还把当地得房屋建设流程摸了个遍,自己一跃成为了当地的小开发商,特别有意思。

·-资本运作的能力一定要强,这个没法在这里过多展开。

我就这么说吧,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内地的金融领域还真的谈不上成熟,因为许多品类的结构都很单薄,选择和可靠度都不高。

但是海外,尤其是金融立国的白头鹰,真的是有很多对应的好玩意可以选择。

你说没风险?当然不可能,来个金融风暴,一样打的你鼻青脸肿,但是至少很多底层资产,或者很多地产是非常OK的,讲究个足金足量。

这个的话,每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差异实在是太大了,没法过多展开,只希望你真的在各地走动了,就一定要费心研究这件事儿,不要耽搁自己。

最后,再来一段总结性发言吧,毕竟也聊了这么多:

我希望你能明白,其实我们祖国的建设,在很多方面已经是世界的绝对领先水准,尤其是基础建设和生活便捷度方面。

可是,这些东西却很容易适应和习惯,以至于觉得理所当然。

相反,为啥很多海外的优点会让你感到冲击力强?就是因为你还没习惯,同时还没体会到对应的代价。

因此,移民这件事,作为一件上可影响三代,下可逆转你一生的大事儿。

请一定一定,要三思,然后亲身在当地体会过一段时间后,再做决定。

这,才是对你自己真正意义上的负责。


灏泽先生

“谢谢您的心意,我收到啦

分享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正因为富裕过,所以能看懂现在某些事儿,隐隐开始有讲究了

  灏泽异谈

穷人的社交,就是在慢性自杀点赞1 ${000+}$ 强势大脑

上海已经不流行出国移民了

  绝望时的一颗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