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_有些事情的真相_我是真怕跟你透露的太过火2024_7_31
文章目录
有些事情的真相,我是真怕跟你透露的太过火 已付费
原创 灏泽先生灏泽异谈2024年07月31日21:59上海首先声明,本文总共耗费数天梳理总结,并在完成后得到多位房企老总、专业房屋投资人的认可。
而我之所以书写本文的原因很简单,只为了一个简单明确的目的:
通过房地产这个视角,让你明白,目前大环境下,到底发生了些什么,以及究竟为什么会发生?
同时也会直接回答,房产未来到底会如何?我们个人到底还能不能购买和持有?哪些城市是好的选择?哪些地方又是我们必须避开的? X
读完本文,上述所有的问题,你都会迎刃而解。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当你读懂了地产,其实就是读懂经济本身,并且读懂了这片土地上许多不言而喻的潜规则。
1-楼市其实已经完成了它的阶段性任务,同时也慢慢失去了配角们的合作。
首先要先普及一个概念,那就是楼市这玩意从被发明以来,它的历史使命或者说阶段性任务到底是什么?
有很多人说,楼市的意义是让地方能卖地造楼,然后获得资金以进行后续的发展建更多付费文加微1029107939
也有很多人说,楼市的意义是让地方能有资金回血,随后搞定各项开支支出。
事实上,这些话说的都对,但是也都不对,因为这些目标都只是一个核心大目标的附
带收益罢了,而这个核心大目标就是:
地方通过出售各种不同的地块,然后获得资金在解决建设和开支的同时,能够获得大量新涌入的人口,并从而进行更为有效的集中运作和盈利。
要知道,我们这片土地上在1960-2010年期间,始终都是有着非常巨大的人口是分散在各种乡村小镇里的,这些散布的人口,因为实在是太过于分散,所以就导致运营和管理的成本巨大,同时也不利于集中人口进行建设发展。
所以,严格来说,粗看楼市是卖房子。
可是从最顶层的视野来说,钱固然是重要的附带收益,但人口的集中和统筹,才是过去几十年里大力推进楼市的核心意义。
因为,有了楼才有了区有了区 才有了城。
而城市的运作效率和管理成本,是村与镇无可比拟的,也只有把海量人口从村吸纳进城,才能从根本意义上完成彻底的版本进化。
2-那么,随着整整大四十几年的高速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其背后还发生了一件你可能以为稀疏平常,但事实上惊天动地的伟业。
那就是规模庞大到恐怖,以数亿人为计的"由村入镇-由镇入小城-由小城入大城"时代大迁徙。
同时,由于这番巨大的人口迁徙,所以直接就带动了包括基建、金融、地产、消费等众多产业的爆发。
现在我们再回头看看,就会发现当时几乎所有的赚钱风口,以及财富机遇,都是这场时代大迁移的衍生品。
当然,这自然也包括了那些年水涨船高的房价。
只不过,随着如今绝大多数人口都已经至少完成了"由村入镇"的变化,所以这股伟力的后劲,也已经开始渐渐出现了不足。
自然而然地,就出现了如今一众三四线小城房产价格的落寂和消沉。
这里我也态度明确的表达一个自己的观点:
除非某个三四线小城,自身有着非比寻常的商业产业、自然资源、地理位置、特殊政策,否则 $99%$ 的三四线小城,最终都会因为人口的流出,而渐渐引来不可避免的凋零衰老。
除非出现字面意义上的"奇迹",否则那些地方的房产,基本都会慢慢下落到一个非常不好看的地步。
哪怕接下去经济回温复苏、适度通胀、货币膨胀,都不会对三四线小城的房产造成什么实质性的改观。
如果我说了这么多,你还是不能明白,那么我们就直接思考一个问题:
请问,随着乡村人口的慢慢减少,又还会有谁,来接盘三四线小城市的房产呢?
3-只要你真的有对世界经济和主流强国有一定的了解,就会明白,强国大国在房产的发展上,最终一定是殊途同归的。
任何国家,不管是美、俄、英、德、日、法、加、澳,只要是规模和人口足够的,最后最后一定是那有限的几座核心城市,会成为所有人的目标城市。
至于其他城市,都只不过是你人生的过渡式陪伴而已,除非你的父母和至亲血脉,在当地有着绝对根深蒂固的利益关系。
否则,你只要有能力有资本,你就一定会选择更大的城市去发展。
更多付费文加微1029107939这一趋势已经是很多奋斗中的年轻人和中年人,每天在上演的剧情了,他们每一个都希望能靠自己一代人的努力,去达成别人三代人才完成的"大城扎根梦"。
随后其中的绝大多数都因为能力和天赋的有限,而最终不得不坦然接受自己注定留不下的结局,然后在某个春节,认清现实并踏上返乡的火车。
那么当他们返乡后,又会发生什么呢?
很快他们就会发现,小地方的生存环境,事实上要比大城市严峻的多。
更少的人口、更少的机会、更稀缺的资源、更封闭的核心圈子。
当然,还有很多不便于多提的,比如更差的综合治安环境以及明显没法应对重大疾病的医疗环境。
4-其实很多知识,都是属于普通人不去了解,自己就完全预料不到也无法品出其背后分量的。
就拿目前国内四大金刚来说吧,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其实都在使用适合自己的方式,来进行城市的扩容。
比如北京就花了巨大的力气,把中心区域进行了疏解,并把人口朝东南西北以及雄安进行引导。
广州则是这两年明显加快了各种城改、旧改的速度,以至于城中村这个曾经代表了广州文化的标签,如今都已经大批量的优化,并越来越少。
深圳更是天天因为土地面积不够而范畴,甚至已经开始未来城市化,在诸多地区开始了多层地面的试验建设。
上海就不用多说了,五大新城是使了劲儿的在扩,几乎是皆尽全力在把中心压力给疏导出去,同时也在想办法吸引更多的优质人口扎根。
这背后的历史趋势,是一眼就透的。
未来的新资本和企业,都只会在这些地方出现,而人必定是往高处走的,更是往利益汇聚处聚集的,结果就是这里才有赚得到钱的机会和平台。
随后,其他的一切资源,都会因为逐利的原因,而向这里进行进一步的汇聚。
以至于这里的房产,才会真正意义上的能焕发第二春。
原因就是当二三四线城市无人问津的时候,所有人都把目光和希望聚集在了那有限的几座超一线上。
这些城市,会有源源不断的人口进来,尤其对于一个人口达14亿的超巨型国家来说,这些城市 将获得永不间断的新鲜血液输入。
5-大会其实已经有了颇为清晰的预示。
前段时间还有一些朋友,会怀有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觉得房价很快会被捞起来,或者至少会是被捞的目标。
不好意思,这是真的低估了决心和远见。
我这里且讲一个非常有意思,但是却已经被众人遗忘的历史,那就是在当初改革开放的时候,除了深圳蛇口经济开发试验区、和浦东经济开发试验区以外,全国还有好几个不同地方的经济开发试验区。
但是最后为何只有深圳蛇口和上海浦东开发成功了呢?
很简单,因为这场发展的竞赛,自始自终都是淘汰赛。
意思就是,你出了成绩你就能获得更多鼓励和支持,你出不了成绩那就会慢慢淡化 更多付费文加微1029107939
就像现在房价基本已经不在考核范畴里了,对地方的考核只有一个,那就是能不能搞定保交楼和其他的衍生事件。
只要楼能交,不出事儿,就是高分。
这就说明,高层是很明白目前楼市的问题不是一两道政策就能搞定的,很多城市已经过了疯狂的阶段应该进入到冷静的阶段了,那就各安其所。
至于新一轮的房价发展,就纯粹看那11座城市的各自发展了。
6-我个人的态度则很明确,是觉得11座城市的房价已经都到了一个相对低估的阶段。
尽管接下去还会在低估的阶段继续徘徊一段漫长的事件,但这个阶段是可以考虑置换和长持的。
为什么?我来说说我的理由。
之前有几位朋友在那里争论着一个经典问题:国内的房子,到底值不值得投资?!
他们真真是争执的面红耳赤,而且都引经据典,用了大量的知识来佐证自己的观点。
但后来我说了一席话,基本把所有的争论都平息了下去。
我是这么说的:
判断一样东西值不值得投资,只有两点是关键的。
1。它是不是足够便宜?2。有没有其他更好的竞争品?
就目前的环境来说,持有票子显然是一个不那么聪明的选择,因为其他的东西是明跌,但是票子实际上是暗跌。
之前我就说过,泡面、饮料、高铁票、水电煤如今都在往上走,这都是摆在眼前的事实,而这些生活最最基础的刚需都在往上走,那就直接说明,你的票子正在暗暗的不停变得越来越毛。
虽然现在整体控制得还行,但是自古以来,货币都是膨胀通胀的,正常的大环境下,就几乎没有货币越来越值钱的情况。
然后另一方面,很多人还在傻乎乎的拿"不就一堆转一堆钢筋水泥,凭啥卖那么贵?“来作为反驳的理由。
讲真,对于很多缺乏基础经济学常识的人来说,他们永远不能明白:
房子,代表的不仅仅是你生活的那几十上百平的空间,它代表的是户籍、学籍、医疗资源、工作机会、社会治安、周边人文,等等等等。
这些东西如果你不是当时需要的话,那是压根意识不到它们的珍贵的。
就像很多人在那里讥笑,为啥北京那些又破又小的筒子楼和上海那些油腻昏暗的老工房,价格都那么贵。
因为你没有体会到出门就是全国顶级三甲医院的便利,那种别人需要风尘仆仆坐高铁几个小时,才能来挂号一次的不易。
你也没体会到同样是读书,稍微好一点的学区背后的校风,以及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影响,当然还有大学的录取比例。
很多东西,你自己不需要的时候,你是无法体会到其价值的。
我还记得多年前有个小伙子,在我的留言区说,自己住在某个西北偏远小城市,每天点点外卖刷刷手机,混一份月薪4000多的工资,每天也过得乐悠悠,完全不想去什么大城市。
结果,三年后,他在留言区说了一段让人看了很心疼的话:
真的后悔自己当初的幼稚,也后悔自己没有在本可以扎根在大城市的时候,奋斗一下。
我妈得了一种慢性病,是当地完全束手无策,只有北京、成都、重庆、西安这些大城市才能有对应的科室和专业治疗。
我现在每个月,就要陪我妈风尘仆仆的坐四个小时火车到这些城市,挂完号 然后再回去,接着再等一周来就诊。。。
所以,年轻的时候,真心要把自己的思路给理清楚,不要被身边那些不负责任的底层思维给带偏。
否则,当你慢慢意识到路子不对的时候,就已经晚了,
7-接下来具体说说,你到底还要不要买房子吧,说点真心的。
从原则上来说,我并不支持和鼓励你目前阶段,再去进行任何形式上的投机式购房了,也不要觉得现在房子跌的厉害,自己就能去抄底啥的。
虽然我很看好北京、上海、深圳、广州还有杭州、苏州、南京、合肥、成都、武汉、重庆 这几座城市。
但是,由于我们目前实实在在正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时代转变期,所以很多事情真的无法预测,再加上经济周期本身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
所以,如果你还想做任何形式上的贷款投机买房,我只能说,祝你好运。
更多付费文加微1029107939但是,如果是自住置换,那么我觉得你完全可以考试考虑了。
注意哈,买房这件事儿绝大部分人这一辈子都顶多只会做两三次,是属于非常低频率
的重大人生决策。
因此我觉得,今年2024年的9月10月,都会是你大量看房,并且开始认真思考:
自己接下去适合住在哪里?哪里能为自己和家庭提供更好生活品质?这个板块有没有更加价廉物美的选择?这些关键问题的时间节点了。
只不过干万记住,不要急不要急不要急。
假如我把自己代入你的位置,那么我会选择继续理性的观望,然后等到哪一天出现所谓的"极大核心城市,都开始出现很明显的房价回暖,普遍小涨 $5%^{\prime\prime}$ 的时候,再去真正的做决策。
因为很多时候,中介、开发商都是会有自己的话术和托辞来带偏你思路的,所以我们不要看小部分人的观点,一定要随大流。
况且,房产这玩意,是纯粹由人组成的市场只要是由人组成,那么就注定会有情绪在其中。 195
不要觉得情绪漂浮不定,当足够多的人有足够的情绪,去左右一个市场的时候,这个情绪就是真实的。
而且现在我们也深刻的感受到了,好情绪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儿吧。
当大家都有好情绪的时候,势可移山,而情绪都不好的时候,那就是万里冰封。
8-好,再回答一个你最关心的话题
那就是现在究竟有没有"到底”?以及"到底"后,会不会有很快的回温和涨幅呢?
我的个人观点很简单,那就是现在是一个非常非常接近底部的阶段,如果今天你因为种种因素,必须脑袋一拍换房了,那我也绝对不会批评否定你。
只是,我会希望你稍微观望一下。
因为真正意义上到底、站稳、回暖,这一系列的调整发生前,必然显示经济总体开始出现了向上的预期。
那么这个时候,最明确的指标,除了公开的大数据以外,还有几件事儿是很值得你去关注的:
身边朋友的收入和薪资,是不是开始又出现台阶式的上升了?
大家伙儿的日常消费预期,是不是又开始大手大脚了?
餐饮、娱乐、换车、奢侈品的市场,是不是又开始繁荣了?
最最最重要的是,身边是不是开始出现一帮朋友们,摩拳擦掌的研究基金、股票了?
如果这些现象开始频繁的出现,好,那就完全可以可就各位,准备起跑。
总结:行呗,那最后给兄弟姐妹们一些明确的建议吧还是不变的黄金公式,无论是置换还是买房,你永远要确保房贷控制在你家庭总收入的 $30-40%$ 以内,而且是在配上公积金之后的数额。
做好大环境可能还会有点"不确定因素"的预期,如果置换买房这件事儿,会因此受到影响,乃至会因为你事业的小小变动而成为你个人巨大的压力来源。
那么,就不要轻举妄动,切记
随后,真的不要再被所谓的乡土情怀所搁置,以后的时代,二三四线城市都是没有房产可言的,有的只是房子,还是无人问津的房子。
有些决策,要么就别做,要做就一定要力争做到尽可能的高分,否则就毫无意义。
我见过最神奇的操作,就是卖了二线城市的房子,去三线城市买了套别墅,简直匪夷所思。
再说一遍,未来的时代,只有那11座城市,才有房产的概念。
如利刃般切入客户心智:晋文笔记谢晋文
为什么不建议你买房?更多付费文加微1029107939‘抄一条,去笑颠你的朋友圈’我看过的号 奶味陈皮糖
文章作者 瀚泽
上次更新 2025-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