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中的汇率和资产
文章目录
博弈中的汇率和资产
出口降低,顺差减少,人民币贬值承压。随着人民币国际化加速。许多大宗的贸易直接绕开了通过货币互换来完成,这也进一步减少了我们的贸易美元顺差。除此之外,那些货币互换的国家,在拿到大量的人民币之后,也需要与除中国之外的其他国家进行贸易。这种贸易是通过美元或者欧元进行的。这些国家美元不够的时候就会抛售持有的人民币。比如说,大毛在双边贸易中积攒了几千亿的人民币顺差。虽然明面上制裁,暗地里大毛与西方还是有贸易往来,有些是通过第三方转手来完成。不管是与周边的第三方还是第三方与西方国家结算都需要用美元或者欧元。因此,像大毛这样的状况,就存在拿积攒的人民币去换欧元或者美元的可能。然而,这种交换,会在汇率市场上对人民币造成压力。如果我们像前两年那样出口强劲,预期高涨,这种压力还可以化解。但今年的数据实在是惨不忍睹,就造成了市场预期的不断回落。从而都叠加到对汇率的信心上了!
内外利差加大,引发套利资金外流。总的一句话就是:别人都在加息,而我们在降息。我们的储蓄是在增高,但市场上的钱不够——因为钱不流动,消费与投资的信心不足。这个时候如果你还加息,就会造成钱更加的不流通。所以只能降息降准,让大家获得钱的成本更低从而鼓励消费和投资。即便如此,效果也还是不明显。西方的情况已经反复说过了。俄乌冲突让资金加速向两极分化流向。华尔街和跨国集团对冲了风险并从中盈利。当普通人的生活饱受影响,各种制裁和对抗行为造成了全球经济活动综合成本的持续升高。最后反映到普通人的生活上,让人感到不安,减少开支,消费不足,长期岗位的失业增多。
英国为什么比美国更率先加息?因为英国的 $40%$ 社会财富收入都来自于外部投资的回报,而不是国内生产。也就是说财富高度聚集少数人的手中,这些能通过海外的金融投资获得的回报,会拿一部分出来作为福利养着那些充当选票的人群。这也是为什么在冲突中表现的最积极的原因。要是不能打垮大毛分食大毛家那些实实在在的社会财富。英国的内部债务和自身的这种经济结构就会撑不住。一旦撑不住经济问题就会演化成社会问题。一旦没有钱去养着这些人,他们的不满就会衍生成别的社会问题。譬如说,苏格兰人就不会愿意跟他们一起玩。与欧盟经济联系更紧密,本来就不愿意脱欧的北爱尔兰也会蠢蠢欲动。
英国首先要保住它的金融资产,其次要找到一种足够能够支撑起金融资产价格的实物财富。当年英美肢解了苏联,卢布从与美元1:1,瞬间崩到6000多元换一美元。苏联借出去的钱瞬间成千上万倍缩水。而苏联借的外债,瞬间成千上万倍放大。苏联的那些实物资产,在这样的汇率下,几乎是不要钱白送,跨国集团蜂拥而至,欧美瞬间从80年代中期的经济危机中走出来。其资产价格获得了坚实的支撑!因为真正的社会财富只有资源、商品和服务,货币只是这些实实在在的社会财富的标记符号。如果没有现实支撑,货币这种表面上的财富标记符号全靠信心撑着。这种缺乏现实财富之锚的信心撑不了多久,而且极度不稳定!在配合鹰酱方面,英国表现的特别积极。不管是消耗大毛,还是围堵兔
子,甚至是算计德法这样的欧洲伙伴都表现的急不可耐,特别的积极。
假如存在两个旗鼓相当的公司,都遇到了行业周期的困难。然而,一家公司要给大家加薪,另一家公司反而要降薪共克时艰。你作为一个打工人,你会不会在这个时候跳槽?除了核心骨干或者有股权的人除外,其他普通的打工人基本上都会选择跳槽。你会觉得对方这么搞难道不是作死吗?确实存在风险!但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你撑不住。作为旗鼓相当的对手,你至少占有与他相同多的市场份额。你一旦撑不住,其竞争优势越大,此消彼长,慢慢的整个份额都可能全是他的。一旦绝大部分市场份额都被他占了。他就拥有了定价权,形成了新的垄断。就算你没倒下,你也只能成为他拥有定价权的体系中的一部分。每当行业周期处于切换的时候。都有一少数人反其道而行:大量的扩充产能,招募人马,等到周期回正的时候,他们就成为新的龙头。当然,也有这么操作,把自己搞挂的企业。风险就在于对方能不能扛得住。如果对方扛住了,这么操作就会让自己进退维谷,加速失序。
目前存在利差,且内外力差在扩大。这就导致很多在国际间流动的短期资金,会追逐利润更高的地方,而从套利空间较少的地方撤出。这种行为会导致对方的资产贬值,也会导致对方的汇率承压——最最重要的是:如5年前,某些社会的某些龙头支柱产业处于烈火喷油的发展势头。各自为了扩大自己的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在汇率较低的时候,一定会不遗余力的借外债。假如6.3的汇率借了100个亿美元,现在变成7.3了,还债周期也到了。这个雪上加霜的企业要不要崩溃?凭空多出1亿美元的债务要还——本来就资金短缺的时候,多出这么多的债务,更容易造成一分钱逼死英雄汉的情况!更要命的是,这种龙头一个一个倒下,会把整个行业都往深渊里托——作为社会经济的龙头支柱行业,相互关联的银行、金融产品、土地财政、上下游的工作机会,真的是一拖一大片而且会相互叠加,酝酿出超出经济问题的社会危机。这种危机才是真正的谈判筹码,面对于要失控的局面,你可不就得妥协。就如同上面例子中的那两家公司中的一家:如果大量的人员跳槽,主要挣钱的业务熄火,客户不满却无力处理,市场份额不断丢失。之前的各种隐患被爆出来,客户和合作伙伴的信心丧失,资金链断裂,银行不肯放贷。这时候对方跑过来说,我要低价收购你的股份。你有选择的余地吗?在失控和崩溃面前,你能说不吗?你只能屈辱地签署城下之盟,让出主导权。这恰恰是逆势操作的目标所在!
当然了,我们的体量足够大,不会像一个小国一样那么容易被干趴下。大到你就不讲了,举个例子吧:这些年负债最突出的应该是贵州。他们真是借了好多的债务——完全超出自己偿还能力的债务去修建各种公共设施,也做其他的基础设施的升级。包括部署全国的数据算力中心,天文观测中心。所有的大工程都处于前期投资阶段,不挣钱只花钱。让你没有看到数据,你应该从那些视频中看到不少那种在云端穿梭的高速公路——它们大部分在贵州地区。三年前曾经给大家一个翻了好几倍的标的。这个标的就是从研究贵州的相关情况发现的政策改变。贵州的国资委让贵州茅台把利润去填贵州高速的坑。后来我就发现了有许多这种其实利润非常高的大型国有企业在财务上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是因为国资委会让他们与另外一些长期亏损的公共事业的企业进行打包。两者一平衡,那个主业务明明一年净利润超过30亿的企业,财务上亏损居然高达20亿,所以它的价格一直在低位爬行。这种事情不是政策放开的话,你怎么搞它都不可能上去。举这个例子想说明什么呢?就是市场上的各种指数并不能反映出我们的真实经济状况。你要是给贵州茅台多绑几个贵州高速这样的长期亏损的公共事业的企业,让他们进行重组称为茅台的子公司。那茅台的
市场价格就会一路下滑。数据是真实的,但不反映茅台的真正市场价值——因为它的利润被非经济的方式摊平了!
早段时间,贵州爆出来无法通过自身能力解决自身债务问题的省级单位,请求外界给予援助。引发许多批评之声。说他们不自量力,把摊子铺的太大了,借了太多的钱修了太多的工程。先不去评价这种行为。但是我们很清楚,早段时间贵州的村BA和村超火遍大江南北,一个县在短短的时间内搞到40个亿。而且这个趋势越演越烈。文科生可能会把它归咎于公平纯粹之类抽象概念。而理科生会知道,没有前期投入建设的这些基础设施,在那个村落里面,就算再纯粹也只是他们村里玩玩而已。即便再宣传也只是热闹一阵子,无法把这种热闹转化成商业价值。如果你开一辆车就能过去,这种热情是能够转化成商业价值。如果你需要先坐飞机到贵阳,然后坐绿皮火车到某某县,再坐牛车到某某村,你的热情很快就消散了!就无法转化为商业价值。快递能够送到村口,不是因为有手机和网络,是因为物流体系的综合成本达到了能够送到村口的程度!
不可否认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资产的价格还会承压。汇率也会进行反复拉锯和博弈。但我们的产业是在往上走的,高附加值方向走。一年多前跟一个基金经理朋友说,中国会把汽车产业打造成新的经济拉动引擎。对方将信将疑,前天列举了一堆数据给我看,说这个一年多前的判断是对的,已经被验证了。我们确实成了汽车出口第一,不仅仅是新能源,连传统燃油车和工程装备汽车都大放异彩。我们会继续吸收外部的投资,但这种投资的形式不同于以往的套利形式,而是像沙特在东北的投资,德国在广东的化工厂的投资,特斯拉在上海的投资那样。这些投资会固化成实实在在的东西,无法像金融资产一样,轻易的套现流失。所以债权投资以及相关产业的经济价值反映在市场价格上的周期不会那么短。某神秘的力量劝说李嘉诚开始接手内部地产龙头企业的股份。一个李嘉诚是托不了底的,但它是一个强烈的信号。总而言之,在安全的低位获取筹码并等待时机。
最后编辑:2023-06-30 13:51事不论大小,尽力而为*:内容又被禁止了呀?2023-06-29 18:30
学员619:期待司令文章!2023-06-29 18:40
芬达:司令:期待A705
2023-06-30 12:12
司令 回复 芬达:瓦格纳叛乱那天发的,许多人读过了,不过后来一直处于审核中,出不来了!2023-06-30 13:52
文章作者 瀚泽
上次更新 2025-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