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令付费文_A705_重现1917_单独付费
文章目录
A705:重现 1917? !
前言
会不会重现1917年的情况呢?!
不管是个人的命运还是一个族群和国家的命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存在某种深层次的内在制约,不管怎么样都会向那个方向走,不管多么痛心疾首都无法改变命运的轨迹。别人的命运你是无法改变的,只能尊重,但可以从别人的命运中吸取教训,为自身提供借鉴一一虽然这种借鉴也非常有限,因为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族群每一个人也都有自己的命运轨迹...
波兰身处那样的地理环境和生存处境中,在历史上曾经三次灭国,然而,每一次因为机缘巧合复国之后吸取之前的教训了么?并没有!每一次在灭国的前夕都会各种作死。大家只知道德三闪击了波兰,但没有人关注在二战前夕波兰的各种作死的骚操作。你去读一下史
料,了解一下当时波兰的所作所为就知道它为什么会招致灭国之祸了。
从诸多战场上的动向来看,可以肯定二毛的真正指挥官是北约的军官,或者像当年自卫反击站时苏军派驻到对方的队伍中以顾问的方式接管了整个指挥链一一从决策层的顾问到连队的顾问都拥有最后决定权。所以,我们能够从战场上的反馈看见诸多北约的战术思维和战术展开的方式。
在《A702:谁炸了大坝?!》已经提前预判了这次反攻中会出现的状况以及结果,后面的战场现实反馈验证了这种判断。抛开立场和偏见,我们不得不承认北约指挥官的战术思维确实非常专业。
就如同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不管你多么痛恨美国人,但你都不得不佩服李奇微的专业能力。立足于解决现实问题的人应该抛开立场和偏见向所有优秀的人学习。除了生死其它都不重要。只有既决胜负又定生死的事才是唯一值得关注的目标,而有利于这个目标的所有手段都值得认真研究和吸收消化一一魔鬼手上的剑也是剑。
2014年,厨子突然被召见,并且让他放下他的餐饮也去接手一个叫瓦格纳的军事雇佣兵公司并投入运作资金。这个组织是由一位前格乌鲁上校召集一些退役的老兵创建的。但那位上校并不具有将组织运转壮大的资金和实力,他所能做的只是做一些专业方面的建设。直到这位被召见的餐饮大佬带着使命到来之后,瓦格纳的规模和业务才得到迅猛发展。它就如同美国的黑水公司一样,在世界各地承接一些国家层面不方便出手的业务。在这场战争之前,它们的规模一直控制在一个步兵团的规模,并不拥有重型装备。与车臣的特种作战步兵团不同的是,它们是完全独立在原有武装体系之外,而车臣的特种作战团是归属于内务部队指挥一一虽然这种隶属关系类似于挂名,但后勤供应及资金来源却来自于官方的武装体系。在此战之前,车臣虽然拥有一个特种兵培训学院,但武装力量始终被限定在团级规模而且不允许拥有重型装备,只能是特种作战的轻步兵编制。在规模和武装程度方面瓦格纳也差不多,而且它没有正规编制。二者在这场战争中都获得了松绑的机会一不仅规模扩大到集团军的规模,而且拥有了包括坦克和火炮在内的重型武器和专业技术团队。
马里乌波尔是车臣部队作为主力打下来的,不管你喜不喜欢他们,这都是事实。就如同阿特木斯克(巴赫穆特)是以瓦格纳为主力打下了的一样。而且瓦格纳在阿特木斯克付出的代价要比车臣部队在马里乌波尔要大得多。在马里乌波尔,2万多主力过早的装进了钢铁厂的地下室,而且援军被挡在了城外。所以,车臣部队虽然打的是巷战,但反复拉锯的情况并不多,消耗也就没有那么大。在阿特木斯克(巴赫穆特)二毛和北约雇佣兵先后投入28个旅一一未必每一个旅都会整建的投入,或许有的旅只是投入了连级或者营级的单位,但瓦格纳士兵从战死的二毛士兵的身上撕下了28个旅的臂章,说明确实存在28个旅都派出部队轮流上阵与瓦格纳在这个只生活过7万人的小城镇中持续消耗。根据美军上次泄密透露的消息,有5万乌军老兵战死在这个血肉磨盘,受伤的人数高达7万。而瓦格纳也战死3万多人,训练的5万多囚犯队伍也只剩下2万余人。 2°
在长达6个月的时间内,大毛的主力全线保持静默状态,除了休整、挖战壕、修工事、训练之外,没有主动在任何战线发动攻势。在过去的6个月中,所有的战斗都聚焦在阿特木斯克(巴赫穆特)这座小城,乌军投入的是久经战阵的主力机动部队,而俄军投入的是瓦格纳,包括由动员兵组成的第三集团军也只是负责掩护侧翼和接防。其它主力负责为瓦格纳提供弹药、物资、炮火和空中力量的援助一一主打辅助工作!
瓦格纳集团老板与俄军管理部门负责火在社交媒体上公开发生过多次龈,每一次指责和谩骂都与弹药供给不足有关。这也间接说明了一个问题:瓦格纳的武器装备、物资弹药的后勤保障,甚至是资金供应等方面都严重依赖官方的武装体系。一支由囚犯组成的武装力量,仅仅以合同来约束,在缺乏后勤、资金和社会法律体系保障的情况下,自身是难以独立支撑的。瓦格纳和小卡的队伍不同,小卡的队伍不仅有编制,还有地盘。进可扩大势力,退可割据一方。而且小卡已经成长了,他拼命的吆喝无非是为了合法的壮大自己的势力,但要求他签合同的时候,他马上就签署了。因为他本身就在编制内一一对外是正规武装体系的地方分支机构,对内是独立王国,而且合同一签,扩编的人员和装备也就默认合法了,并且能按官方的标准得到相应的抚恤和补偿。
瓦格纳则不同,瓦格纳没有自己的地盘,没有根据地的武装力量是无法立足的,甚至连军阀都成不了。除非能一步登天,取而代之。这种事想想都不可能!瓦格纳曾经放出一个视频,厨子去视察他的部队,在营地里扛着一根木头,他旁边的随从说列宁曾经也这样在森林中扛着一根木头。厨子纠正他的随从:列宁是神秘的,而我却很简单,这就是最大的不同。不能说厨子没有野心,但厨子没有配得上野心的实力。他虽然极力与包括苏金洛夫这样理性又有能力的高级将领交往,但这些将军是见过世面的,不会像那些没见过世面的囚犯一样——他们直到谁才能支撑得起这个国家,谁才能把各个领域的优秀人物聚集起来维持住局面。何况他们并不是失意者,而是正在被重用的人。
瓦格纳由两部分人组成,一种是囚犯,另一种是渴望摆脱官僚体系在沙场建功的老兵。不可否认,瓦格纳的小队战术和扁平管理模式更有利于这些战士在战场上发挥作用。相比于正规军的官僚体系导致的指挥链脱节和战术呆板更受老兵的欢迎,但这一点不足以成为反叛的理由。囚犯们立功之后可以获得赦免并正常的回归社会,这座赦免需要官方的法律体系予以承认。囚犯们上战场为国征战是为了博一个新生的未来。这一点厨子在监狱中招募他们的时候就是这样说的。他们拼死拼活不是为了成为叛国者,否则,之前刀口舔血的战斗,把脑袋栓在裤腰带上的风险不是白废了。所以,瓦格纳既缺乏割据一方的根基,又缺乏取而代之的实力。有没有可能反戈一击投到二毛阵营中去呢?艾美莉卡可以提供物资保障,也可以提供武器弹药,还能提供资金甚至是人员补充,甚至不排除可以在二毛家划一块地盘给他搞独立王国。这会不会成为瓦格纳的选择呢?!
昔日曾国藩官方授权节制东南各省,可以自筹粮草,可以自己办团练,东南半壁各级将领都出自自己门下。即便如此,他也不敢自立。不是他受儒家文化影响,也不是他胆小。他曾经对自家那个攻下天京的彪悍弟弟说:一旦我自立,左李这些人难道不会暗藏心思么?最后真正能指挥得动的也就只有你这个弟弟而已。这是有先例的:昔日陈胜吴广打着复楚的旗号起事,然而,陈胜开了一个自立为王的先河,结果每派出一个将军打下一个地方,他们也都就效仿陈胜自立为王,互不统属,甚至见死不救。秦军残部一反扑就把陈胜灭了!
与曾国藩比起来,厨子真的是要啥没啥:没有自己的主义,没有自己的根据地和子弟兵,没有自己的钱粮供应和弹X药补给,甚至没有一群能指挥一上规模的队伍并忠自己的军官 而且大毛的正规军远不是当年绿营的那个样
子。当下在防线上顶住了二毛和北约的所有进攻的是大毛的正规军,刚刚在库皮扬斯克方向反攻推进20公里的也是大毛的正规军。大毛部署在战场上的正规军第一次在数量上超过二毛,已经不是刚开始那会儿只有14.5万生力军的状况,而且技术落差与开战之初被大幅压缩了。为什么等打完阿特木斯克(巴赫穆特)并且顶住了二毛的反攻之后才要求所有雇佣军签署合同,而不是在此之前或者在进行的过程中?
大毛和二毛打到这个阶段,谁都没有能双力更进一步,同时,因为生力军还没消耗殆尽,谁都不愿意停下来 不到精疲力竭,谁都不会坐下来谈判,而且也根本谈不拢一一谁去斡旋都没用!战事一直这么胶着,谁都没有力量大规模进攻打破战场的天平。它造成的最大的影响首先是经济方面,虽然欧洲的天然气和能源供应有了新的替代方案,但成本也水涨船高。而且彼此相互隔断的现状不仅在全球范围内让贸易和生产的综合成本越来越高,也进一步造成了各国的通胀。然而,发达国家的通胀会大幅抑制居民消费,西方发达社会的消费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订单来源,这种消费的减弱也必然造成下游生产者订单的减少; X从而波及到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和就亚一一最后形成一种螺旋式的结果 19
彼此都希望对方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而从打破这种消耗和拖延的状况。之前北约资助了当年被清理的寡头们组织的还乡团进入大毛内部进行袭扰。
然而,还乡团虽然获得了二毛的支持,却没能产生预期的效果,反而让大毛乘机在边境地区建立起了三个国土防卫旅。厨子不愿意放弃自己好不容易获得的权力和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机会,以手上的筹码进行挣扎和博弈,并不会得到他想要的结果。厨子就如他自己所相比,小卡显然是吃过肉见过世面的,懂得权衡和进退。古往今来的教训一再告诉世人:明面上咋咋呼呼的人不可
怕,可怕的是蛰伏和隐忍的人一一特别是有地盘、有根基、有实力还低眉顺目的人。
文章作者 瀚泽
上次更新 2025-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