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9_X43_一条道走到黑
文章目录
X43:一条道走到黑!
当你弱小的时候,干什么都会显得可爱。当年逐渐变得强大之后,就会有点让人讨厌。当你将会强大到与人并驾齐驱之时,你做什么都是错的。这是人性,也是生命体在生存竞争中的正常状态。秩序确定之后,所有人都会唯那个主导者的马首是瞻。秩序松动之际,所有潜力者都会暗藏心思。凡天下事,谋可咨于众人,决必出于一将。秩序松动之时,必然群雄并起,争夺这个言出法随的一将资格!因此,这种时候是人心浮动,局面动荡不安,秩序的约束力最弱,曾经充满确定性的一切都显得扑朔迷离的危险时刻!
吃饱
社会治理最核心的目标就是让一群吃不饱的人吃饱,而不是让一群吃饱的人吃好!因为后者不会感恩戴德,反而会随着满足感的降低而心生怨恨。刘邦的成功在于让士族地主群体替代了贵族地主;而隋唐的成功在于用庶族小地主群体替代十族大地主群体登上资源分配的舞台。武则天之所以能当上第一个女皇帝是因为她让经济逐渐发达的河东地区的势力替代了经济逐渐凋敝的关中军功集团的统治权。
任何成功的改革,都是让曾经不如流的一个群体变成主流,替代掌握大量资源的群体——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主题只有一个!建国之初,军功团体占据社会资源,重工业建设时期,知识分子决定资源分配。持续十年的动乱,虽然是被全世界封锁的经济问题引发的,但它造成的后果就是把正在形成新的精英群体的两股将会垄断资源及分配权的人群都搞得七零八落——彼此相互检举揭发而不是相互联姻结成利益同盟。继而改开四十年,随着知识分子的下海和民营企业的崛起,军功群体逐渐退出了舞台,重新登台需要等到下一场大规模战争的爆发。即便登上舞台也是另一波人了…
不管是民营企业家还是国有企业负责人,不管是民间资本还是国有资本,这些都是外在的形式。就如同一座山是在南方还是在北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的高度——只有同一高度的山才会成为同类。不知道有多少国资的运作者与民资以及外资的运作者互为左右手在市场上相互捣腾——不管姓什么,资本都是筹码,小二永远是小二!你为这个老板打工和为那个老板打工有区别吗?事实上没有区别,你只关心你能拿多少。你经手的筹码越多,拿的越少,就越会心生不满,这是人性使然。所以,真实的世界不拘泥于穿什么样的衣服,而更关注于做什么样的事!做同样事情的人很容易形成一个共同体——即便穿不同的衣服!
因此,最关键的事情是让某一个群体吃饱。为什么大力扶贫?学院派的书生认为把大量的资金投到那些贫穷落后的地区没有经济回报,但账从来不是按照学院派的方式算的。当年的劳苦大众为什么愿意把最后一尺布拿去做军装,最后一碗米拿去当军粮,最后一个孩子送去上战场?因为党让一群吃不上饭穿不暖衣服的人吃上了饭穿上了衣。虽然日子依然过得清苦,但人类总是从苦难中去感受幸福。如果一直过得很苦,稍微甜一点就会感觉到很甜。如果一直过得很甜,稍微苦一点就难以忍受。就是为什么为政之道在于让吃不饱的人吃饱,而不是去让已经吃饱的人吃好。
扶贫就是那一群吃不饱的人吃饱。这个人群的基数很大。从一无所有中走出来的人,获得一点就会发自肺腑的感情,害怕失去已经拥有的这些,会不计成本的付出。当国有危难之时,这些人是可以值得依靠的!反之,吃那些已经吃饱的人,即便让他吃得更好,要这种满足感不像以前那么劲大,就会心生不满,满腹牢骚,甚至心生反骨。一旦天下有事,这个群体是最靠不住的,也是最难以满足的。所以,接下来的诸多政策主要是以消耗这个群体为主,而不是惠及这个群体。
不管是扶贫,还是投入基础建设,以及将流通网络渗透得更加彻底。我看起来没有什么经济效益的事情。是在为某未来的一种状态做准备。什么状态呢?举一个例子就懂了!2008年南方的一场雪,让电力系统陷入瘫痪,继而让所有的运输线都陷入停滞。它促成了大量的基础设施投入,这个投入分两个部分:一是体系的改造,二是基础的升级。这二者其实是相互交织的,但存在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未来民众的消费能力能够支撑得起!客运交通体系升级,把绿皮车下架,全部换上高铁。这就不仅仅是换列车,还是把整个运输支撑体系,包括电力体系全部改造升级。那就不仅仅是这一波举债投入的资金。还包括日后运行时的成本水涨船高!这个成本需要旅客以更高的票价来支撑。所以这个决策变成了赌国运:赌10年后存在一大群人消费得起高铁那样的价格——事实证明赌赢了!
十年后人均收入超过了1.2万美金的发达国家标准的最低基准线。它是以相关的产业和城市化进程来实现的。接下来如果要让更多的人消费得起,把更多的贫困地区的人接入市场经济活动。那么,就不仅仅是修路、盖房、建电网、设机站,还要有更高附加值的产业和提供的高收入就业来支撑。为什么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越来越多,受过大学教育的毕业生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却不收紧招生规模?因为未来更高附加值的产业,需要大量受过教育的人方能撑起来。当这个社会的主流劳动力是小学毕业的时候。你就只能做纺织、电子、来料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要做飞机,高铁,核能,手机,汽车,互联网等高附加值产业,可不得需要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能运转得起来?
在过去的20多年中,土地融资和城市化进程为社会提供了上亿能消费得起高铁的人群。与之同时,也在更上面形成了一个深度捆绑的利益群体。这个群体的利益横跨内外,并且圈养着主流的经济学家为延续自己的利益发声。对这个横跨内外的群体来说,目前的模式是最有利于自身的模式。具体来说,将将产业限制在一定层次之下,从而不对外形成冲击。社会秩序维系运转和基础设施发展所需的资金,无法通过完善的金融市场来筹集,只能深度捆绑在土地之上。由此形成的巨大债务,则需要通过他们作为管道去与外部进行利益互换来解决。作为通道角色的群体,只有在连接两端的状态保持不变的时,自己的利益才最大化。但某一端打破这个格局,自己的价值就会减弱或者失效。
机会
当下的竞争格局,决定了这个现状不能持续下去。因此决策层对于土地融资的发展方式持彻底的否定态度,即便在内忧外患的艰难时刻也咬着牙不肯放松。接下来会稳步推进产业的发展,特别是高附加值产业。目前最突出的应该是汽车行业。中国的汽车出口第一次成为世界第一,不仅仅是以比亚迪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包括燃油车,重型卡车在内的各种车辆,这两年的势头都很猛。去年长城在俄罗斯增长 $250%$ ,莫斯科汽车制造厂最新出的莫斯科人汽车,你掀开引擎盖会发现上面写着奇瑞汽车!不仅仅是出口,也开始在海外投资建厂。他们的市场虽然没有欧美那么大,但属于没有吃饱的那群人,包括整个前苏联地区的各国,民用汽车工业都比较落后,他们需要技术引进。一个地方合适,在另一个地方也会合适。整个亚欧大陆很多国家都存在这样的情况。当年韩国的汽车工业在70年代才起步,本来在当时的格局之下没什么机会了,但中国的庞大市场和落后现状,让韩国的汽车工业的发展获得了一个积累的机会。他们的大宇和起亚虽然很烂却价格便宜,恰好符合当时消费能力不强的中国市场。这为他们产业发展积累了大量的资金和客户,是成为主流产业的第一桶金。
对于所有的后发者来说,都只能寻找空白处在夹缝中生存。因为战争和制裁的缘故,西方所有的汽车企业都退出了俄罗斯,不管怎么样,那也是一个1亿多人且人均超过1.2万美金的大市场,在全球十大经济体中排名第八,而且是一个没有竞争对手的市场。前苏联地区还有十几个国家状况也大同小异,这些被前苏联工业化过的国家,很多工业体系都是一样的。在一个地方实验成功,其他地方就可以复制。这种转移下游产能的投资,这些还没有吃饱的地区来说是欢迎的,不仅仅增加经济往来还创造就业。
大毛被围困将是一个长期局面,为了扩展自己的生存空间,必然会加速对自己的基础设施和交通网络进行升级。修建通往各国的铁路网络和公路网络,以及能源管道。迫于现实也会主动放开对中亚各国的限制。不管是间接的投资还是直接的合作,都从客观上加速亚欧大陆在这个区域的经济活跃度和产业发展速度,并为这种活跃度提供基础设施的支撑力。这种产业的发展本质上是一个从高往低转移的过程。你的基础结构决定了你能承接什么样的转移。这就好比美国如果把芯片制造转移到中国来,我们目前的基础结构承接得住,如果转移到哈萨克斯坦就承接不住!所以当年日本先发展,然后是亚洲四小龙,最后才是中国大陆——产业的转移和承接会根据基础设施的状况呈阶梯形态。目前他们只能承接我们已经完善的产业。虽然长城、奇瑞、比亚迪、吉利这些坚持国产和基础研发的汽车企业一直备受诟病。但他们的坚持和改进在当下的格局下,却获得了意外的收获。没有这样的基础,即便有这样的机会,也拿不住。
发展产业最大的问题,一是资源,二是市场,三是时机,三者缺一不可!资源包括原材料、能源和配套设施,市场就是恰好有一个能够形成循环的消费群体帮助完成积累和产品的打磨。时机就是竞争格局,你发展这个产业的时候,能够站得住。像以色列这种国内市场太小的国家,必须紧抱美国这样的大市场,否则研发的新技术的产品还没有能够完成打磨成型,企业可能就撑不下去了。我们的互联网行业确实在萎缩,但数字产业在蓬勃发展。不仅汽车出口成了第一,造船也成了第一。中型客机虽然刚起步,但订单量足以支撑到成为与波音空客并驾齐驱的第三方供应商。这种东西都会产生巨大的配套产业和大量的就业单位。事实上,西方的悠闲和富足也都是靠这些东西支撑起来的!你挤一点它就少一点。所以他们很着急,恨你不止一点点,你做什么都必然是错的。对于要打破地租发展模式的政策,那些横跨内外的利益群体,也必然是恨得牙痒痒。因为这会让他们利益受损甚至变得没有价值。
亮哥:这样看,汽车、轮船、铁路、手机、飞机、数字化、核能、医药医疗等,应该都是会继续发展
的大产业方向
2023-06-09 17:51
事不论大小,尽力而为*:社会治理最核心的目标就是让一群吃不饱的人(扶贫)吃饱,而不是让一群吃饱的人(富人)吃好。接下来的许多政策是以消耗这个群体为主(富人)而不是给与其优惠。这些我完全能够听懂。
我想请问,绝大部分资产都在房子上的普通上班族,接下里又该怎么办才能顺应大势?请大家畅所欲言!
2023-06-10 12:12
冬雨 回复 事不论大小,尽力而为*:有想法的卖了房子转为租,买个稳定年化6%以上的低波资产,或者创业,消费,都行。没想法的苟住,老婆孩子热炕头也不错。
2023-06-11 00:15
亮哥 回复 事不论大小,尽力而为*:除了投身高端产业,长期分散投资于未来仍是大产业中核心企业里低估值的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开源节流养性,开源是顺势,省钱也是顺势,心闲神定少病还是顺势
2023-06-12 15:17
寰宇星痕:A702还会在星球更新么?2023-06-11 05:50
文章作者 瀚泽
上次更新 2025-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