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26_核废水
文章目录
核废水
处理核废水的方式有很多,但直接排到海里面的成本最低。这一点也只能驱动日本政府做出这样决定的决定。如果这种决定和行为会极大影响到美国政府的利益,作为一个不具有完整主权的国家,就算想这么做也做不了。虽然算的是经济账,但它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经济账。除非此举能在自己的阵营中实现某种意义上的共赢,而极大的压制和损害对方阵容的利益。危机,危机,危险中从来都是孕藏机会的。人在危险之中,为了摆脱困境往往会不惜代价,这恰恰就是别人的机会!
我们习惯性的把一个社会看成一个整体。这是我们的习惯,是我们在5000年的进化中形成的观念和心态。人又习惯性以己度人,所以在对别人进行判断的时候,难免会以自我代入的惯性造成判断的失真。就譬如我们对印度社会的诸多看法就无法自圆其说。成为被欺压的殖民地,应该会极力的反对西方变成本民族的利益出发来考虑问题才对。但印度并没有如此,它的决策层,思维方式和心态更与西方接近,它的精英阶层和民众并不自认为是一个整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当下的印度社会,是从三百年前所建立的殖民治理体系在他们社会中的延续。精英阶层的视野、心态和思维方式,与英国老牌的殖民者别无二样——这一点甚至会体现在对待民众的态度上。正因为上层和中下层的完全脱节,且中下层被种姓体系和宗教观念以及未经社会革命洗礼的各种传统习俗所禁锢,呈现出高度的稳定性。这就让这个社会的精英阶层,完全无需顾及他们。从而可以推行各种异想天开的社会实践和内外政策。即便出现了糟糕的结果,那个基数庞大又内生稳定的基座能够默默承受。如同一群习惯了苦难和匮乏并且在这种苦难和匮乏中找到了一种自洽的解释和安慰,并且对这些苦难和匮乏形成了心里依赖的人群而言,再苦一点也能承受,甚至能从中获得一种心理的满足!这一点我在西部苦寒之地的普通民众身上也发现了。
许多半桶水都鹦鹉学舌嘲讽大一统的体系对人造成的负面影响。任何事情都有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任何一套体系能够长期存在都是经过反复实验和来回折腾之后沉淀下来的。大一统的结构,以及与之相关的社会权力权体系和思想观念及社会心理,形成了一套互为表里的支撑。这就如同一个家族,有有一套伦理道德和行为秩序,也有一套获取资源维系整体运转的方法,这种东西相互相成,既是约束力也是支撑点。譬如说,除了父母,对叔伯也需要以礼相待,因为你是整个家族体系中的晚辈,所以要遵循晚辈对长辈的规则。这对于个体而言确实是一种约束和多余的麻烦。但是,当父母因为各种原因不在了的时候,家族中的叔伯,也必须肩负起父母的责任——便是叔伯的配偶,也责无旁贷。对于这样的互助性体系,你不能单纯的说它好或者不好。它是时代的产物,是个体无力应对生存风险时形成的稳定结构。摧毁一个稳定结构,必须要有一个新的稳定结构来保证个体的生存方式。如果将人从家族中抽离出来投入工业大生产体系,并且加速人
的原子化,就必须建立起能支撑这么多人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各种生存需要得到保障。即便这样的体系能够建立起来,它的后遗症也是明显的:最大的后遗症就是成本的一致性和行为的一致性。在一个普通的家庭中,富有富的养法,穷有穷的养法。一个流水线式的养育体系中,即便是同一个层级的步骤、流程,内容、成本都是一样。它从根本上消否认了人的差异性,像工具一样雕塑每一个人,同样也要求每一个人支付同样的成本。如果支付不起,就会被整个训练体系排除出在外,更别说参与后续的生存竞争!结构学众筹分享微信1029107939.即便硬着头皮能够支付,高度同质化训练出来的人,在面对生存竞争的时候必然内卷和过剩。这个问题在成熟的西方社会和新兴的中国社会都普遍存在。群体的严重固化,隐性成本的高度筛选,必然会让社会形成高度脱节的层次状态,从而在内部不足以形成一个真正的整体。
大一统的社会形态和观念,自始至终认为这片土地上的所有人都是一个整体,并且必须作为整体存续。但另一种生存策略所衍生出来的观念不是这么认为的:包括人在内的一切都只是一种资源,资源应该由少数精英所支配,让他们去探索未知。当一个地方不适合生存的时候,精英会进行迁徙。只要能留下文明的火种,其他都无关紧要!所以,好莱坞里面的探索是让少数英雄带着人类的基因飞到另外一个星球去殖民,并重建地球文明,而中国的科幻则是让整个地球去流浪!
不可否认,我们站在十字路口。不管是愈演愈烈的个人主义的生活主张,还是未建立起新的稳定体系之前,对各种传统稳定结构的否定和冲击,都源于一股同样的力量。这股力量是思潮、利益和乌合之众的情绪宣泄的杂糅体。在过去的几十年,极力发展社会基础设施和产业,其目的就是让数以亿计的人从赤贫的困境中解放出来。这些人生存状态的改变,一方面,降低了无头无路时对整个秩序的潜在危险。另一方面,也是减缓分层固化的速度,把他们拉入一个整体。让大量吃不饱的人吃饱,将会为整个秩序的稳定对冲赢得一个巨大的压仓石。结构学众筹分享微信1029107939.关于这一点,我在现场亲身感受到了!
作为一个大一统的社会,哪怕是一个食不果腹的底层农民,也会拥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观念。这才是真正的平等思想,一种在社会实践中反复重演并且深入到每一个人骨髓中的平等观念:天命不是被永久垄断的,人定胜天!这个头是刘邦开的,而高潮部分是朱元璋贡献的——在礼不下于庶人的贵族时代,一个乡村无赖成了确立新秩序的天下的主宰。开局只有一个讨饭碗的乞丐,最终却能堪平南北枭雄,重塑河山。没有什么比这样的现实案例,更能让每一个人在内心深处坚定这种人人平等的信念。论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公卿贵族和贩夫走卒拥有着同样的价值观和心态。恰恰是这种统一性穿越了江河湖海的阻隔,在广袤的土地上和海量的人口中,形成了一种高度的一致性从而为凝聚成一个整体。
昨天下午在高原上的一个喇嘛庙里参观,一位当地人走过来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说:同志,我们要关门了。在机场的时候我穿着戎装,安检小伙子让我把战靴脱下来检查,他叫我先生。在这里,我穿着便装,一个普通的牧民却叫我同志。这不是一个称呼的差异,而是上一次整个社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渗透的惯性使然。上一次是通过政治运动,这一次是通过经济活动。也许再过二十年,那位牧民的后代,也会将远方的客人称之为先生了!
截止到7月份,今年光伏和风力发电装机量上涨了 $13%$ 左右,其中光伏发电装机量上升 $49%$ ,剩下部分有风力发电贡献。在一路沿线的陆地贸易方面,继去年的增长之后,就上升了 $12.8%$ ,我在路上还遇到了一趟中欧班列。目前出口占全国GDP的 $20%$ 左右,汽车、机械制造、电机等相关高附加值工业产品在逆势增长。汽车的出口目前全球第一,造船也是。新能源汽车以及相关的解决配套出口强劲。国家有意愿将它打造成一个继房地产之后的主要拉动产业。当然,也会面对诸多非经济领域的政策挑战,这就不只是靠企业了,还得靠外交和国家实力。目前下滑最厉害的就是传统低附加值产业的出口——包括服装、纺织、衣帽、鞋袜之类。这是一种惯性下滑,一方面源自于内部产业的结构性调整,另一方面源自于低端产业的外迁和西方社会在通胀情况下需求的锐减。除此之外,还有品牌替换造成的出口减少。自从上次操弄我们新疆的棉花开始,本土的一些品牌迅速替换了西方著名品牌的市场空间。这些虽然在国内销售,但操作上属于出口转内销——西方的企业在中国代工厂生产,我在做一个出口转内销的税务操作。这部分消费市场一旦被本土品牌替代,这类“出口”就会大幅减少。
低附加值的产品出口惯性下滑对整个经济结构的影响不大,甚至对低层次外向型经济结构的调整有好处,影响最大的是底层劳动力的就业方面,所以当房地产熄火的时候,这个群体的就业问题就会凸显,目前彼此在深度博弈。详情见《房产、债务和市场》那一篇。我们经济出口最大的挑战是6大品类的出口:包括化学产品,药物,以及一些附加值较高的材料和设备的出口。因为外部持续通胀造成的工业再生产的需求减少和大毛与二毛冲突造成的阵营割裂。让经济活动的综合成本越来越高。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德国的PMI持续走低,跌破40了!我们是跌破50。这个指数表示产业链条中各环节根据自己的经验对未来需求形成的判断——预期高就会加大生产所需物资的采购的力度,反之就会降低。如果我们降低到50是通缩,德国降低到40就通缩的更厉害了!通缩的致命结果就是需求不足。结构学众筹分享微信1029107939. 为什么经过一年多的战争俄罗斯的经济反而成了欧洲第五,全球第八了?这是因为在一个普遍通缩的情况下,他们在通过战争不断的创造需求。西方对一个1.2亿人口的市场进行全面封锁,他们的生产生活以及战争所需的产品,不会因此而消失必然会被填补。这就是为什么独联体的那些内陆小国这一年对俄的贸易都翻倍——不管是替代贸易还是转手贸易,要会相关东西去填补。哈萨克斯坦早些时候被美国抓住证据——有一批不愿意透露生产地的制裁产品通过哈萨克的铁路转运到俄罗斯。吉尔吉斯坦更是把无人机、夜视仪、陶氏防弹衣和导弹芯片运送进去了!不管是东西方的经济参与者都缺需求的拉动,谁能创造出需求谁就是香馍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二毛能够持续的把战争拖下去也是在不断的为大家的生产创造需求。
大毛与西方互相关闭领空和港口,这让许多全球经济活动的成本骤然高升。为什么中美航班恢复的这么缓慢?除了政治因素以外还有成本因素:中国飞美国的飞机,可以从俄罗斯领空飞过去,但美国飞中国的飞机要绕行一大圈。仅仅是运输的成本层面,美国的货物过来成本要增加 $30%$ 以上,这还不包括沿途在别的国家转运的成本。亏本生意谁都不愿意做!兔子倒是很乐意与之恢复航班,但鹰酱就是无动于衷。这种阻隔造成的成本增加会迫使大西洋两岸加强经济往来。有了中欧班列的陆地通道的存在,中欧之间的经贸往来会受影响,但还能持续。中美之间的往来就没有替代方案了!一是政治考虑,但是通胀造成的需求减少,三是成本考虑。三者叠加,就是跪下来也没用。大家都心知肚明真正的原因何在,只不过表面上都要找一些理由去指责对方。也正因为如此,彼此对于与欧洲的贸易倒是很积极,但鹰酱与兔子之间一般都是雷声大雨点小——这也
是没有办法的事。
以上阐述的内容似乎与核废水都没有关系,在收尾的部分增加一点有关系的内容:当时在新闻发布会上喝下他们宣称处理过无危害的核废水的日本环境大臣,后来得了恶性肿瘤——癌症病变,2018年在美国治疗失败,最后转去帕劳疗养等死,于2020年死了——事实胜于雄辩!如果一个国家的部长都治不好,普通的人能治好吗?当然,事情是往前发展的。
对于日本决策层来说,直接排放是最经济的行为。只需34亿日元的处理费用,其它方案动不动是几千亿。按照日本人小聪明大糊涂的性格,一定会选择以最小成本解决眼前麻烦,而不顾及后果。在《菊与刀》这本书中,详细阐述了日本人的决策逻辑和心理偏好。这种人就像某种空心人——什么都可以做,但不能接受批评,虽然喜欢把很多美的东西挂在嘴边都只是为了维护形象并非真的认可,更不会身体力行。
前面已经说过了,即便日本人是如此,如果没有美国人的首肯,日本人也无法如此的理直气壮和肆无忌惮。我问了一下在国外的朋友,西方国家对此事情的报道微乎其微,即便是报道也极力淡化,与这边义愤填膺而形成鲜明对比。在我们的社会,舆论掌握在权力手中,在西方社会,舆论掌握在财团手上——即便是互联网也是。我们的盲区,他们也有他们的盲区。接下来世界各地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疾病,会需要很多药物。而世界上最成熟的医药产业,掌握在谁手上呢?!上一次的疫情已经证明过了。这些东西是真的有门槛,不是咬牙就能攻关成功的。我们的官方在大力的推广和宣传中医中药,也是一种无奈,只能说怒其不争,哀其不幸——事实上,全世界的医药产业从思维方式,人才培养、实验仪器、理论基础、产业链条、甚至原材料都掌握在西方手中。甚至连中医药的许多东西都被日本提前收购申请了专利。战争总是在看不见的地方进行,在你不在意的地方就已经决定了成败。医药行业为什么要进行反腐?要对整个产业链进行一次摸底做到心中有数,小鱼小虾倒在其次。上一次房地产的债务情况就是没有摸底,最后造成如此被动的局面。
8人赞过
学员473:战争总是发生在看不见的地方2023-08-26 12:54
再造之-:大毛和二毛的战争让鹰酱各种收割,粮食涨价后三大粮商赚了一大波。这回小日本的核污水,海鲜不吃了那肉类消耗量会增加多少?除了肉类外,中国的沿海水产养殖业呢?老家是浙江温州,现在福建沿海,希望司令有空能分析下
2023-08-26 13:22
司令 回复 再造之-:不会的,不会的,该吃还是会吃。只不过会设置一些门槛,然后加速集中。就如同政府会出手救房企,但不会全都救,此举进一步加速供应端的集中度和可控度。2023-08-26 14:23
文章作者 瀚泽
上次更新 2025-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