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07_看谁更能耗
文章目录
司令
生命体在其生存结构中的求存之道
看谁更能耗!
大毛与二毛的战争,本质上是两大阵营在拼消耗。不管大家嘴上怎么说,屁股都不是那么正,总要歪向一边。因为大家心里都清楚一一在阵营对抗之时非黑即白,没有骑墙的路可走!人家之所以没有直接搞你,不是因为你态度多么的端正,而是源于你的实力让其心怀忌惮。
乌军在南线反攻了三个月,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的进展。这一点在反攻之前的那篇被删了的《重现1917?》中就做出了预判。在那篇文章中我们判断了瓦格纳叛乱不会有什么结果,而且不足虑,反而是车臣的小卡将会越来越成为隐患。同时文中着重阐述了乌军的反攻不会有效果。原因有2点:1.新增的20万动员兵让战场上彼此可动用的人数比例几乎持平。声东击西之所以能够成功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兵力始终不足。2.过去的6个月时间都是瓦格纳在打,主力静悄悄的,在沿着所有接触线修建工事,建立立体防线。乌军已经用事实证明,凭借坚固工事进行防御,可以极大消耗进攻一方的有生力量和武器装备。反过来也是一样!在此之前俄军从未大规模修建防御工事。一方面源于战场上的人员和物资不够,另一方面源于他们的决策层对战场目标的设定飘忽不定。后者更为致命!
当决定集中力量修建永备工事,为对方的反攻准备好坚固的防线,以消耗对方的有生力量。这就意味着,大毛的决策层放弃了一些不切实际的诉求,至少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没有以大规模进攻迫使对方求和的打算。这说明大毛开始接受现实,并从实际出发重新设定阶段性的目标。思路决定出路,目标设定决定着资源的配置。整个战场开始从前期彼此的大踏步前进和大踏步后退,转变为对時和消耗阶段。
一旦战场的态势进入这个阶段。时间的天平将会逐渐倾向于大毛的一边。判断依据就是最开始说的决定态势总体走向的三个关键要素:1.钱,2.人,3.资源!
钱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打仗打的是钱,谁的钱多谁就更经得起消耗。二毛的官方说,乌军一天需要消耗1亿美金。在过去的一年多里,二毛背负了1000亿美金的债务。其中有一半是欠美国的武器弹药款项,还有一半是欠欧洲各国的。二毛接收的武器弹药只有极少部分是免费赠送的,大部分都是欠债。二毛已经失去了自己造血的能力,连正常的社会运转所需的费用也需要外部援助。这一点和国民政府有点像,它是一个纯粹的外向型的集团。即便是当年国民政府抗日,不是靠自己打赢的,而是一直耗着,等待外部将敌人摧毁一一盟军打败了法西斯,美国打赢了太平洋海战,开始进攻日本本土,苏联腾出手来直扑东北,消灭了日本关东军这张最后的底牌。所以这个胜利不取决于自身,而取决于外部整体局势的走向。说白了就是两大阵营,看谁能耗得过谁。盟军的钱、人和物资的生产能力都远胜于法西斯,虽然早期不利,终究还是把他们干趴下了!
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两大阵营的对抗也是看谁更能耗得过谁。我们的任何创造和创新,都会强化整个阵营的力量。这是生命体与生命体的生存之争。这是文明与文明的冲突。这是阵营与阵营的对抗。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你都没得选择!
非洲有15个国家使用法郎,整个非洲一年的总GDP大概3万亿欧元左右,但有1/5会被法国以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拿走。这些国家的资源和矿产出口受制于他们的前殖民者。他们政府要害部门的高官都是殖民者的人。正因为如此,欧洲国家的人才可以如此的精致和安逸。如果有一天他们失去了这些血包,他们的人为了生计也会被迫内卷起来请永远记住:任何精神文明都必须建立在物质文明的基础上才能长久。
当年的淞沪会战,在一个腹背受敌无险可守的地方把所有的家底都投进去。明知这样不对,但也没有办法。需要打给别人看,以争取国际援助。二毛也是如此,在阿特木斯克(巴赫穆特)先后把26个旅级单位拉上去轮流与瓦格纳消耗,5万精锐被消耗殆尽。现在的反攻又把最后4.5万人的战略预备队全部投入进去,已经消耗掉两三万人了。这些都是不理智的,但他们又不得不这样做。我这样做,他们就无法获得让战争继续下去的资金和物资源。事实上,对于俄乌双方任何一方来说,战场上最决定走势的关键要素就是有战斗经验的老兵一一因为新兵一时半会形成不了战斗力!一旦老兵被损失殆尽,战场上的态势就会发生逆转一一这也是俄军之前一系列让人大跌眼睛的战场行为背后的驱动力。关于这一点后面会详细的阐述。
当年国民政府的财税收入包括:盐税、关税和外国援助。一个4亿人的纯农业社会,政府运转的财税收入却不包括农业税!但农民交出去的东西却高达总收入的七成以上。这些都是当地势力收取的,国民政府之所以放任他们是因为需要他们的支持。然而,我党的土地革命把这些人全部掏空了,重建了基层组织以后,这个农业国家的资源和人口就源源不断的供应革命势力。正因为如此,国民政府从一开始就是一个悬浮在整个社会之上的纯外向型政府一一外部的援助一停止,也就撑不下去了!
二毛就像当年的国民政府一样,无法依靠自身的力量维持战争的运转,方方面面都高度的依赖外部的给予。所以,许多事情明明不利于自身却又不得不这样做。
我经过多次研究发现,乌军的战术很西化:他们会借用北约的侦查卫星获取目标,首先用远程火力攻击俄军的关键后勤点。然后,兵分几路发动钳形攻势,集中一个旅的装甲部队顶着炮火突进。通常情况下,只要一个点突破了防线,俄军就会主动将整条防线上的人员后撤,以保存仅有的有生力量。
譬如说在赫尔松大反攻之前,乌军用海马斯炸毁横跨第涅伯河上的三座铁路桥,让东岸的物资和兵源无法驰援北岸。然后,乌军的128旅30多辆坦克顶着俄军的榴弹炮和直升机发起死亡冲锋,其它各路在三个方向同时施加压力。当防线被突破一个点之后,俄军不敢赌,往往会主动后撤保存有生力量。
俄军之所以每一次都这样,是因为俄军存在一个根本性的隐患一一那就是战场上的机动兵力非常有限:从开战之初,到2022年11月,俄军在千里战场上,有且仅有14.5万合同兵!后续还战损了好几万。俄军和乌军不同,乌军已经动员了15次,北约各国为乌军训练出了近10万人马。最开始乌军在战场上可动用的机动兵力高达57万人,后来还不停的征用人马投入,不过目前乌军在战场上的总人数只剩下34万人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乌军不怕人员损耗,但俄军极度害怕有生力量的损耗!
大毛因为历史原因和经费限制,废除了苏联时期的全国三级动员体系,并且搞出了合同兵制度。这些年来,一直维持着一只小规模的合同兵部队。之前的那些冲突和国际纠纷都是一些治安站性质的规模,这支小规模的合同兵足以应付,然而,它无法应对于两个工业化国家之间的战争。二毛自从2014年开始就恢复了苏联时期的全国动员体系。在乌东地区打了八年,维持着20多万久经沙场的队伍,加上后续的动员,一度在战场上拥有百万军队一一大部分是国土防御部队。大毛没有准备,内部被渗透,技术存在落差,而且不能像乌军那样进行动员,大毛的这14.5万人如果被打掉了,战争就不用打了!虽然国内还有百万义务兵,但大毛的制度规定义务兵只有一年服役期,除去三个月的新兵训练,这些义务兵其实就是几个月的兵而已。别说战斗经验,可能连基本的技能都还没有训练到位一一尤其是那些技术兵种。正因为如此,对于大毛来说,那14.5万合同兵,就是自己战斗力的全部。一旦损失殆尽,北约如何下场,自己会无力抵抗。
所以,俄军的所有行动都在拼命保存有生力量:第一龙突袭基辅失败,虽然丢脸但损失并不大。除了第一波200个人的空降部队全损失了之外,第二梯次计划投送的7000人立刻取消了空降!随后地面部队推进,担任尖刀的塔曼师在进攻基辅时,因为缺少侧翼掩护和油料补给,损失了100辆坦克。随后围城的大部队就直接撤回了!按照苏军传统,进攻的时候肯定是不计代价,会不断投入装备,增派人员,直到突破。但俄军打的小心翼翼,非常吝啬,一看到阵势不对,立刻就跑了!
包括被乌军声东击西反攻伊久姆的时候,俄军也是放弃装备和土地,立刻把有生力量全部撤出去。截止到2022年11月份,俄军在战场上的人始终只有这十几万人,所有的作战行为都在规避有生力量的大量损耗。虽然后续动员了20万人,但这20万新兵缺乏战斗经验,需要时间和战场历练才能形成战斗力,战场上能投入战斗的兵力还是只有那14.5万人。因为如此,打阿特木斯克(巴赫穆特)的主力是瓦格纳。此役消耗了瓦格拉3万多人,而乌军26个旅级单位轮番上阵,战死超过5万人。乌军这5万人本来是用来大反攻的精锐,白白消耗在那个血肉磨盘中,最后还把据点丢了!
当瓦格纳与乌军主力在阿特木斯克(巴赫木特)战的时候。俄军的主力和20万动员兵用了6个月时间在沿着接触线修建立体防线,然后养精蓄锐,囤积物资和武器,等着乌军反攻。乌军在巴赫穆特损耗了5万生力军之后,把最后的4.5万北约训练的预备队拉上去反攻,在三个月时间内没有取得任何像样的进展,反而损耗了2万多人。在付出巨大代价之后,刚打进第一道防线,夺得山谷里面的一个村庄,但第一道防线上的这个村子的南面、东面和西面的高地还在俄军手上。反攻在此陷入了拉锯。俄军这次并没有被单点突破之后,整个防线立刻后撤以保持有生力量,恰恰相反,俄军把北线在对乌军反攻的第41集团军用新组建的第25集团军替换了下来,转而把这支有战斗经验的生力军投入南线与反攻的乌军硬碰硬。
俄军在北线集结了10万新兵,但没有什么太大的动静。虽然夺取了一些零星的高地,但整体推进非常有限。俄军在北线部署的都是一些新组建的动员部队,估计北线暂时不会大打,现阶段主要用来练兵。只要南线守住了,这个整体消耗的态势就能维持下去。时间就会在大毛这边!
目前战场上的总兵力对比是乌军34万,俄军36.5万一一俄军头一次在总人数上超过了乌军,所以这次才没有像之前那样被突破一点就全线后撤保持实力。二毛最近与波兰达成协议,让波澜把逃离到波兰的8万青年男性难民送回国参军。与之同时,国内的征兵件已经放宽到残疾人和轻微的精神病人也需要被征兵的地步。前线的女性战士增加了30%,种种迹象表明,乌军的动员能力快接近枯竭了。而以俄罗斯的人口规模,并不需要全面动员,即便是用合同兵的方式,再征召三四十万人问题不大。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战场上双方战斗人员的数量不仅会发生逆转而且会形成不对称的态势。
前面说了决定整体走势的三大要素,一是钱,二是人,三是资源。乌军的弹药和火炮不足不是乌军所能决定的,整个北约各国去工业化太严重。目前炮弹的生产能力跟不上消耗。英美在全世界为无乌军找炮弹,甚至找上了韩国的军工企业,但是供应量还是上不去。别的不说,马里乌波尔钢铁厂年产量500万吨就已经是整个欧洲最大产量的钢铁厂。这个产量在河北唐山,任何一个钢铁厂拉出来,产量都比它多十倍。欧美各国不是不用心支援,实在是这些年金融资本发达造成去工业化太厉害,此时此刻,在生产方面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俄罗斯的消耗也很大。因为俄军每一天消耗掉的炮弹是乌军的好几倍。许多库存的弹药都被消耗掉了。甚至开始委托朝鲜为自己生产炮弹。但俄罗斯的资源足够,军工企业的产线是完整的,目前的生产能力已经达到开战之初的5倍。军工体系的激活有利于提供就业和为经济提供拉动力,这种拉动力在整个世界都需求不足的情况下会显得更为重要。关于这一点在经济增长上也反映出来了一一俄罗斯已成为欧洲第5大经济体,世界第八大经济。大毛今年有一半的贸易来自于兔子,而大毛也成了兔子的第五大贸易伙伴!
如果这个局面持续下去,大毛就会有时间召集和训练出更多的兵力,并生产更多的武器装备去武装这些新扩编的部队。届时战场上的兵力和火力对比都会发生逆转。
另外,科技的落差会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缩小。譬如说,刚开始的时候,大毛简直是瞎子。北约的卫星把大毛的一兵一卒都看得清清楚楚,而大毛没有任何技术手段看清对方的目标。后来大毛发射了两颗近地光学卫星相互交替侦查,差不多能实现24小时的战场监控,从而大幅提高了大毛攻击二毛家目标的精准度。譬如说,精确的用导弹攻击奥德萨港口上停泊的英国军火运输船和二毛西部边境上装着北约佣兵和军火的列车一一这些都依赖于卫星侦查和精准制导能力!大毛的导弹生产能力没有像西方宣传的那样因为缺少芯片而陷入停带。芯片是从哪里获得的就不用管了,总而言之,他们没有缺芯片,导弹的生产能力反而提高了!
二毛用德国豹2和美国战车顶着武装直升机和榴弹炮强行突击,源于一个不为人关注的技术问题:北约提供的卫星侦查,只能粗略地提供目标却无法进行核实和分辨。这种确认和分辨,依赖于空中侦查。但是二毛没有这样的空中力量。只能利用豹2和布拉德利战车上的红外夜视功能利用夜袭进行近距武装确认。就是用自己的敢死队让敌方火力目标暴露。然而,大毛的探测技术和夜视手段通过进口已经得到巨大改善。因此,二毛的夜袭也越来越占不到便宜。随着时间的推移,开战之初大毛与西方的各种技术落差会通过自身的研发和外部合作逐渐填平。车臣部队最近收到了100辆步兵突击车,车头的标志虽被抠掉了,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那是湖北十堰生产的自用款。
时间在大毛一边,除非二毛及其背后的北约能够在短时间内打破现在的僵局,制造出严峻的形势彻底打乱大毛目前的部署。这种可能性非常低!北约和美军现役的先进玩意儿都已经上战场了:豹二坦克,布雷德利战车,爱国者导弹,M777和卡撒车载榴弹炮,接下来还有F16战机,他们有得都给了,甚至连集束炸弹和贫铀弹都用上了,但并没有改变整体的局势。
一开始就说过,决定战场最终走向的关键因素有三点:1.钱,2.人,3.资源。科技优势必须要形成巨大的动能在第一波的时候就将对方彻底摧毁。一旦被对方顶住了,这种技术落差就会逐渐被填平。因为技术的扩散是不可避免的!
抗美援朝早期我们与美军的武器装备落差非常大。但到了第5次战役的时候,我们就能组织起上千门大炮和喀秋莎进行对攻,甚至在局部火力超过了对方。就连一线的步兵都将三八大盖换成了波波沙冲锋枪。这源自我们与苏联签订了协议,用贷款购买了大量的苏制先进装备,同时,我们的兵工厂也逐渐有能力开始大量仿制。到了后期我们自己的空军都能参战了。技术落差的优势越到后面就越被逐渐压缩一一最后就变成了人员和资源的消耗!第四次战役以后,联合国军开始反攻,只不过他们推不动了。大规模的消耗又消耗不起,最后大家只能签字停战。越南更是如此:美军在越南战场没有输过任何一场战役,但是越军背后有大块头在持续输血。技术落差也逐渐被压缩。到了后期,越军手上的东西和我军手上的一模一样。而且苏联最先进的反炮兵雷达都提供给越南了。美国人发现得不偿失,消耗不下去了,就主动抛弃了南越。并不是越南人特别能打。只能说后面的大哥比较能耗。
目前大毛和二毛之间的走势,就看两大阵营谁更能耗!这一年多来,俄军的战场表现实在是让人大失所望。他们自己可能都曾经自我怀疑过。直到通过修筑防御工事并建立起动态防御体系,顶住了西方先进武器和现场指挥的反攻之后,他们才找到克敌制胜的办法和信心。事实上,大毛家的传统手艺就是一个耗字:当年他们耗死了来势汹汹的拿破仑,后来又耗死了扑面而来的希特勒。这次可能会把西方的裤耗下来。微信1029107939
当年上甘岭战役,美军向志愿军一个师的阵地发射的炮弹接近22万枚,而北约各国直到现在,总共向二毛提供的炮弹也才22万枚左右。这场打了一年多的战争,所以消耗的炮弹还没有当年一场战役消耗得多!欧美的兵工厂可没有闲着,连罗马利亚和捷克已经关闭25年的旧工厂都接到了新订单。巴基斯坦还卖了1万枚榴弹炮弹给乌克兰,那就是美国下的订单!可以说能动用的力量他们都已经动用了,目前就只有这个生产能力!500万吨产能的亚速钢铁厂就是整个欧洲最大产量的钢铁厂由此就可见一斑。
在互联网时代确实可以通过发假消息进行舆论引导,但炮弹必须要有钢铁才能生产。一两件先进装备不足形成持续的打击力量,更无法形成一个拳头。它必须要达到一定的量才能超过那个临界点形成突破的动能。在打治安战的时候,几辆先进的坦克确实能让一群只有AK的民兵无可奈何,但用于国战之时就必须要有一定的数量才能形成拳头。如果对方的技术落差不断被压缩,而数量越来越多,一两件先进装备就形成不了优势。爱国者之所以被干掉就是因为对方发射的无人机太多了,爱国者防空系统把所有的拦截弹打光之后,被对方的导弹命中!
临界点
这场突如其来的战争,在事实上为我们打了战略性的掩护。经过此役,暴露了彼此的外强中干。这个彼是大毛,那个此就是整个西方一一欧美整合了所有的力量对大毛进行群殴,依然没能够打大毛,也没有能够封住我们的科技突围。这将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战场上有一句经验之谈:如果你的火力非常猛烈却没能打死几个人,只会让敌人变得更加兴奋和勇敢!最近非洲小国都一个个起来跟五常之一的法兰西叫板了!而且法兰西还没有办法,只能灰头土脸的委曲求全。
小马哥最近无奈的宣布不再干涉大宝和二毛之间的事。之前他非常积极,并试图借此树立法兰西在欧洲的话事人角色。法兰西的优雅和精致源于每年能从非洲取5000亿欧元的财富,占中国每年GDP的一半!一旦被釜底抽,他们就会高贵不起来了,也就无法再站在道德高地上对别人指指点点。大毛和二毛的战争是更大范围的阵营对抗下最激烈的博弈。二毛不幸沦为了阵营对抗中的棋子。
二毛家有个州长是格鲁吉亚的前总统,这个人曾经被美国人扶上台用来搞事,但他没搞成功,当年的俄格战争只持续了一周。最后这个人因为没有价值被鹰酱抛弃。后来鹰酱又把他安排到二毛家当州长一一二毛家有许多实权高官都是拥有双重国籍的外国人。
二毛的体量不是格鲁吉亚所能比的,在战争爆发之前已经酝酿了8年。10年前欧洲还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权。这些年通过各种政治正确的操弄,华尔街成功的把各种缺乏根基的棋子都放到了欧洲的关键岗位上,从而有效的控制了欧洲一一这一次他们搞得很成功!要不是大毛先扑了上去,如果让他们协同一致先搞我们,那我们此时此刻的局面只会更加的艰难!
去年我们把各个领域关键岗位的外籍人士都清理了,包括中芯国际的一些高管。今年又规定留学回来的人不能成为党政干部一一组织公派的除外。然后又高调的反间谍。如此种种,都是为了防微杜渐。因为大毛的前车之鉴,教训惨重!我们自己也遭受过巨大损失,譬如在芯片研发的时候就走过弯路,而这种弯路和巨大损失都是因为关键岗位上的人!上上个月汇率遭受巨大冲击的时候,与钱关系紧密的某些人调动资金配合对方的行为。所以这个领域目前正在进行整顿…除此之外,学术领域也是重灾区!
哈士奇家的埃苏丹最近灰头土脸的跑到大毛家去谈恢复黑海粮食协议。之前高调吓大毛,要为运粮船护航,宣称大毛攻击自己就是攻击整个北约,以为大毛会屈服。大毛不仅把敖德萨港口和基础设施炸了,把国际河上的港口都炸了。还把两艘英国运送军火的商船炸了,一艘日本军火的船也炸了一一凡是进入黑海的商船都炸掉。埃苏丹气急败坏却并没有采取行动。只好把软禁在自己家的亚速营高级指挥官还给二毛出口气。这些人当时在马里乌波尔被围,埃苏丹以信用担保把他们软禁在哈士奇,保证到战争结束才交给二毛。这次为了出口气,埃苏丹把自己的信用担保当屁放了!被释放的亚速营指挥官目前成了北线乌军亚速营第12旅的指挥官。
哈士奇家有一个重要的经济产业:粮食的深加工产业。大毛和二毛是整个欧洲粮食产量最高的国家,占总量的7成以上。他们的出口需要经过黑海出口给土耳其深加工,然后再以面粉或食品的方式贩卖到欧洲和非洲。土耳其通过地缘操作可以获得廉价的粮食。廉价的小麦加工成高价的面粉卖出去,利润丰厚,需求稳定。除此之外,哈士奇家的通胀已经突破了所有经济和金融规律。整个社会之所以还没有崩盘,就是因为能够为底层人提供廉价的食物保障。因为高通胀对于上层人来说是资产增值的机会,而中产阶级缺乏反抗的能力。最不安定的因素就是底层人。只要他们能够获得廉价的食物保障,能够活得下去,贫穷对他们来说是可以忍受的,通胀对资产的影响也与他们无关。然而,这一切都高度依赖于能持续的获得廉价的粮食。
大毛气愤的把黑海粮食协议停止了。哈士奇家没了粮食,粮食深加工产业把库存的都用完了。于是,埃苏丹急了。他本来想摆谱让大毛低头让利,结果玩脱了。只能主动去找大毛谈,大毛这次没松口。只同意低价卖给他100万吨粮食,让他缓一缓。前期大毛战局不利,他化了不少利益:包括对一些贸易货款赖账,让大毛给自己免费维修核电站,还有天然气和军工方面的合作要求。与之同时,大量向二毛出口无人机,打得大毛满头包。那时候情况不明,与东方的贸易还没有起来。通过黑海经哈士奇出口到欧洲和北非的油气管道是大毛最后的指望,大毛只能忍气吞声。微信1029107939
此时此刻,不管是在战场上,还是在经济方面,大毛的整体状态改善不少,不再像之前那样忍气吞声。照这个趋势下去,随着时间的推移,阵营对抗的优势会发生倾斜,兔子在科技领域的突破,以及像汽车这类高附加值产业上逐渐取得优势,会加速这个过程。这种阵营的倾斜,不仅会让大毛在战场上的优势逐渐形成,所以,大毛才敢于在内部立规矩,瓦格纳被拆解和收编。而且,任何突破和优势的取得都会给旧秩序的受害者一种鼓舞,这种釜底抽薪的鼓舞将会造成更美妙的局面。拭目以待吧!
2023/9/702:13
文章作者 瀚泽
上次更新 2025-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