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730司令付费文_X51_退无可退_单独付费
文章目录
X51:退无可退!
时间: 230730作者:守夜人总司令
前言
人是会变的,但不管怎么变化都会不自觉的遵循精神结构运转机制所形成的底层脉络 一一 它决定了人的内在需要和处于十字路口时的本能偏好。为什么有些人总是会被 一 种不可控的情绪所裹挟,如同被诅咒 一 样,每 一次都心有不甘却又总是感到失望,甚至会滋生出 一种所有人都针对自己的愤怒感?
为什么生活中有些人 一 点小事就会情绪崩溃?在外人看来就是 一 些无足轻重的事,但在当事人的内心却能掀起翻江倒海的滔天巨浪,这巨浪甚至能把自己所有的理智吞没,不做出 一 些伤害别人和伤害自己的事就不能止息。许多人不能理解这种行为背后的脑回路,只能简单的把这种人的行为归咎于性格偏执和情绪化。
一 个性格偏执和情绪化的人,大脑的回路就如同沙漠中的高速公路 一— 没有办法转弯!她/他的世界为什么会简化到这种程度,以至于任何变通和回旋都足以让自己的整个内心世界坍塌?我们有必要通过精神结构的运转机制把它拆开来看个究竟。
曾经在《 A284:啊!万箭穿心!!》中简单的星球众筹加微1029107939
阐述过生活中 一个人的行为背后的驱动力。曾经有个女生在 一 个非常糟糕的原生家庭长大,父亲无能又粗暴,母亲懦弱又残忍。家里所有的冲突最后都会转嫁到她的身上,她就是家长缓解自身情绪的出气筒。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女孩子是极度缺乏 安全感的,而且她们在潜意识中对自己都充满嫌弃,自我价值感非常低。这种自我嫌弃是怎么来的呢?当 一 个孩子在无法独立之前,无论从生活上还是从精神上都对父母存在着天然的依赖。恰恰是这种依赖会内化为 一 种不容置疑的权威 一 一 简而言之,会把父母对自己的态度看成自我价值判断的唯 一 标准。如果父母总是毫无征兆的惩罚自己,非常粗暴的对待自己,久而久之,为了获得确定性带来的安全感,她就需要把这些毫无征兆的情绪化行为以及各自粗暴对待的态度合理化。
是不是经常听到这样的话:父母是因为爱你才这样对你!这种说辞本质上是无法可控制自己情绪的父 母在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然而,它确实是可以把这些不正常的行为合理化的 一 种说辞。所以,许多孩子也就接受了这种说法。人类喜欢把所有不正常的对待方式都合理化为爱!爱就如同 一 个筐,什么都能够往里面装。然而,人与人之间的状况无非是两种:
1.交换, 2.掠夺。
掠夺的方式有许多种, 不仅限于快马弯刀的劫掠,也包括道德捆绑的索取和以爱之名进行压榨。
因为未知和不确定在形成判断时会产生太多的变量,从而让精神结构的判断系统消耗太多的能量,而这种消耗又会造成内部能量的失衡,所以人最厌恶的就是不确定和未知带来的不安。关于那种消耗导 致失衡对人的影响,只要留心观察那些内耗严重的人就能发现端倪:这些人会因为 一 丁点事就陷入 一种情绪跌宕起伏的状态之中,而要平抚这些波涛汹涌的情绪就需要不断消耗自己的能量。所以,有些人 一 天到晚什么都没干却总是 一副无精打采的状态 一 一对周围的 一切都反应迟钝,甚至漠不关心。
总而言之,人为了避免各自未知的不确定给精神结构的判断系统造成的自我消耗,往往需要把充满不确定的事物简化为确定性的结论。
譬如说,孩子在遭受情绪化的父母粗暴对待之时,她的自我价值判断无法从这样充满惊恐不安和极度不确定的反馈中得出确定性的结论。于是,她就需要把这些行为进行简单的归因,从而得出确定性的结论。这个过程就是把以上中中不合理的行为合理化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合理化的方式通常有两种:
1. 把这些粗暴对待合理化为爱;
2. 把它归咎于自己本身让人讨厌,所以被粗暴对待事正常的,应该的!
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都会在这个孩子的 一生中造成不可逆转的后遗症。这个后遗症就是她的内心深处渴望被粗暴对待。如果有人正常的对待她反而会让她产生 一 种 压力和莫名的不安。有 一 种吸渣体质的女生为什么每一 次都能精准的遇到伤害自己的人?因为她需要!她内心渴望被这样对待!换句话说,那些人不是她碰巧遇到的,而是她在潜移默化中精心挑选出来的!如果她遇到 一 个没有明显问题,她觉得自己控制不住的优秀的人,人家以正常的方式对待她,她反而会倍感压力,甚至主动逃离。不管怎么样,熟悉的东西总是给人 一 种充满确定性的感觉。特别能吃苦的人为什么有吃不完的苦?因为这种吃苦的感觉自己非常熟悉,恰恰是这种熟悉的感觉能给自己带来确定性,远比那种需要去面对不确定的未知更让自己感到心安和舒服。
人是 会变的,山盟海誓也不过是当下最激烈的情绪表达方式。但人不管怎么变化都会不自觉的遵循精神结构运转机制所形成的底层脉络。它决定了人在面对十字路口的时候会主动且不自觉的偏向哪 一 边。所以,我们对人和事的洞察需要直击根本。看清底牌之后绝不拖泥带水!
对人和事缺乏这种 一 眼看清底牌的人,才会习惯性抱着 一种试 一试的态度却做事和与人建立关系。这种走 一 步看 一 步的行为,看似稳妥,其实就如同麻雀顺着诱饵 一 步 一 步走进捕猎的笼子里。希特勒曾经说过 一 句经典的话:运动中最狂热的份子绝对不是极度认同你的追随者,而是完全没有判断力又自以为是的 乌合之众!如果你去观察生活中那种心中淤积了太多的创伤和委屈,对 一 切都充满抱怨和愤怒的女人,她们在亲密关系或者婚姻中有多么的后悔,当时主动进入之时就有多么的狂热。这就如同投资的时候, 一个人在面对波动时有多么的惊慌失措,在进入之时就会有多么冲动和草率。所有这些外化的行为本质上都源于内因,而这个内因就是其精神结构的判断系统。
在河南有个女人刚被判处死刑,因为在幼儿园投毒造成 25 名小朋友中毒,其中 一位 5 岁的小朋友因此丧命。此人之前因为家庭琐事对自己的丈夫投毒,后来丈夫原谅了她,又因与同事产生矛盾向同事投毒,最后 一 次 也是因为琐事,向自己看管的幼儿园小朋友投毒。这种行为不仅恶毒而且非常让人匪夷所思。是什么在驱动这种行为呢?
一 个正常的人如果向别人表白,而别人拒绝了这个人。这个人会坦然接受并大方走开。一 个严重缺爱的人,往往会把别人当作 一个内心情愫的投射的对象,通过 一场又 一场的内心独角戏和各种想象的场景不断地消耗自己的能量去满足内心的情绪需要。虽然自己与别人没有任何关系, 一切都基于自我的内心想象,然而,在满足自我情绪需要的想象过程中,能量的消耗确是真实的!久而久
之,就会产生 一种错觉,认为自己真的“付出”和“投入'这么多心血。
越是缺爱的人就越觉得自己的情感更珍贵,就如同越是缺钱的人就越会认为自己的100快钱比别人的100快钱更值钱一一事实上,100快钱的购买力都是一样的,并不会因为你挣起来更辛苦,它在你的所有财产中占比然而, 这种心态却会驱使人的行为。最直接的心态就是需要对方以更高的补偿来抚慰自己内心的创伤—— 虽然这种创伤是通过自我想象造成的并且与别人无关!所以,这种人 一 旦被人拒绝,往往会变得很极端。星球众筹加微1029107939这种人在现实生活中挫败感比较强,自我价值感比较低,对 一 切的需求都非常高。然而,又无法通过正常的方式自我满足。对 于真实世界中的人和事都充满着恐惧和胆怯,习惯性的退缩和回避,但又时常心有不甘。久而久之,就会越来越沉浸在各种形式的自我想象之中,并且逐渐混淆想象和事实。时常置身于惊恐不安、患得患失、求而不得又心有不甘的狂涛怒海之中,时常自我攻击和自我否定,有时候又会通过把自己想象的无比完美来抵消现实反馈的冲击。内心有太多的需要,但缺乏抵达的路径,同时也缺乏自我调节的能力。
在自我想象的世界中,自己仿佛是 一 切的主宰和最完美的象征。然而,面对现实之时又处处碰壁,寸步难行。这种极度反差的真实反馈,会滋生出 一 种被伤害的委屈心理。似乎周围的 一 切人和事都故意跟自己作对,让自己难堪,刁难和伤害自己。自己是那个最善良、最完美、又承受了太多委屈和苦难的受害者。只有通过毁灭和伤害才能抚平自己“饱受伤害'的内心,才能释放持续积压的情绪 ···
一 个人如果总是用退缩和逃避来应对自己的生存处境,如果总是找不到自我价值的锚定,就必然会躲进 一 个自我编制的虚空之中,只有在那里才会感到安全。对外拼命的维持 一 种内心渴望的自我形象,对内不断用想象的完美来补偿现实中的无能和挫败,失望和求而不得。久而久之,后退的力量会大于向前的力量,越来越难以突破自己在四周垒起的高墙 ,甚至无法接受外界对自我的任何拒绝和质疑,不能接受自我想象的完美被周围的反馈戳破。内心时常惶恐不安,所以对外部的任何反馈都过度敏感,并且这些反馈会触发内心淤积的沉年创伤,这些创伤会将任何 一 件小事通过记忆中某种熟悉情绪的共振,将其放大到彻底否定自己,甚至是攻击和伤害自己的高度。
并且会驱使自己对这种“伤害”和“攻击”做出激烈反应,以抵消自己潜意识中自己对自身的彻底否定。整个人的状态就如同 一个失去了免疫系统的病人,任何 一 点伤风感冒都有危机生命的危险,因此,需要随时随地严阵以待。星球众筹加微1029107939然而,这种状态会让本来就能量稀缺的自 己变得更加内耗,不管是与外部的关系还是自身的处境,以及自身的状态都日益陷入越来越糟糕的状态,变得退无可退!
文章作者 瀚泽
上次更新 2025-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