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读懂《化债和买房》么?

看来还要写几篇科普式的文章来帮助理解整个框架。接下来写两篇原理来帮助读懂吧:《资金密度与资产价格》和《脱钩到底对谁更不利》以及《无路可退与一路向西》

先给大家几个结论性的提示吧:1. 金融市场流动性资金不足会在整个第四季度存在,因为需要发起1.5万亿的地方债去偿还之前的企业债务,盘活那一些民生工程和就业。

事实上在9月底但是现实中的经济形势已经在回暖,今年的 $5%$ 的增长率是可以保得住的,但这种现实不会反映在市场上。因为用来支撑市场价值的资金被抽走了。国家总体在扩大债务规模,降低利率放水,但会以另外一种渠道去向最需要资金的地方注资,而不是通过市场调节。因为通过市场调节会造成资金的淤积和虹吸效应,在想本来已经撑不住的地方,更加撑不住。所以接下来市场与现实的背离会在整个季度存在,但它会为后续积蓄反攻的势能。这个转接点是美元从加息转向走弱。从来就不需要顾及汇率,能够更大力度的放水。星球众筹加微1029107939

第2个结论是:房地产不会延续前10年的上涨态势,而且后续的套现越来越难。因为上次增长源于金融危机后华尔街避险资金的大量涌入和高附加值产业的迁移,以及内部杠杆的驱使。目前当年避险迁入的高附加值产业虽然没有外迁并且嵌入到供应链中为整体的产业升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由此形成了产业规模和产能,目前无法消化,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密度去支撑,就会萎缩和瘫痪,从而造成更多稳定高收入岗位的消失。扶贫和一带一路都在干这个事,以提高消化产能的能力,保住这个规模及分工协作密度的整个体系的运转。只有保住了才能为更高附加值的产业提供支撑。

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资金密度。因为更高分工协作复杂度的产业能整体运转就需要更高的资金密度的支撑。而现在的资金密度随着资金的流失而大幅下降。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反其道而行。鹰将在加息的时候,你要保汇率,保资产不贬值,就必须同步加息。我们为什么反其道降息?这是因为资金流失造成整体的资金密度下降。这个后果就如同水位下降,小鱼小虾还勉强能活,大一点的生物就会死。所以,必须要往江河湖海里面注水。保住好不容易长大的那些生物,只有这些大家伙才能支撑起一个更复杂的生态。否则,就只能维系一个非常简化的生态,这样的简单生态是没有未来的!没有未来,就无法通过未来的增量,填补现在的债务天坑。所以,必须忍现在,而争未来。

自从2018年开始,10年前后进入的避险资金就开始套现离场,恰恰是这种套现离场推高了一波房地产的增长,因为在这个社会中房子是最好的金融产品。你猜13年之后为什么房地产会一路暴涨,蓬勃发展?这个酵母就来自于大量涌入的避险资金,撬棍来自于大量的房地产企业,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基金和投资机构。当然,地方政府和个人参与者也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推波助澜的角色,因为大家都能从中不同程度的获利。因为大家都获利,所以杠杆越加越高,债务越堆越大——甚至突破了红线:这条红线就是债务的利息不能超过自己的收入。

除了在推波助澜的乐观氛围中突破红线形成实实在在的破产状况之外,又一个要命的问题,就是这些债务是纯粹的债务,无法转移和化解!什么意思呢?就是这个债务是挪用了其他人的储蓄——内部的总体资金密度没有变化。那就是为什么现在要增发1.5万亿的专项债,就会造成市场上的流动性不足。因为它是内债,不是外债。好比一个房间只有这么大,你要多占了空间,别人就只能缩到角落。会挤占其他部分流动性的债务就是纯粹的债务。是无法增加整体资金密度的腾挪手法。然而,现在的整个摊子都需要那样的资金密度去支撑!

所以接下来最主要的方式就是能够以发外债的方式来增加内部资金的密度。这个前提条件就是人民币在外部交易的普及率。一带一路就是干这个的。只有双边的贸易往来不断增加,或者人家欠你的钱需用人民币来还。你的投资在别人不具有的基础上创造一种更高收益的产业,从而赢得丰厚的回报,只消化你当下规模的技术和产能。我就可以对外发行本币债务。对方在你协助他提高基础设施后创造的增量财富,为了保值,将会通过购买你的债务进行投资。对他们来说,你是一个增长中的经济体,购买你的债务可以获得收益,也有保障。对你来说,可以不通过挤占内部人的资金而提高整个经济体的资金密度。从而支撑起分工协作复杂度更高的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

这必然是未来10年的主要方向,造成前10年那种房子暴涨的一切条件都不复存在。即便货币超发,经济过热。也可以向外泄洪,而不是在内部找一个衣食住行的必需品作为筹码来进行通胀。

而且,存量如此之大的房子,其中 $86%$ 为这社会上收入最稳定的一个群体所持有,它必然会成为国家财税收入的一个新洼地。

最后编辑:2023-10-19 22:16星球众筹加微1029107939

沁:啊呀最喜欢科普了2023-10-19 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