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允许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

作者:守夜人总司令2023年11月10日

如果你不能做主, 别人就会做你的主! 有时候你穷尽一生奋力挣扎不过是为了挣脱别人给你设的局而已。所以, 人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能对自己的命运拥有自主权。这一点既适应于个体,也适应于任何共同体。 9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 一直是英国充当世界的老大。当老大对世界的掌控越来越力不从心之后, 它就会开始考虑身后事。英国以三岛之地控制全世界纵横海洋四百年, 靠的分而治之的策略和先人一步构建起来的全球殖民经济体系。前者是让别人变得更加细碎无力反抗, 后者是让自己变得更加有利——纳入其中的人越多,自己的位置就越牢靠,通过体系本身的偏向性获利就越大。所有的大生意都是垄断性的生意, 只有无法垄断的时候才会充分竞争!

荷兰殖民统治印度尼西亚350 年,学的就是英国的分而治之的策略。它们让欧洲人成为当地社会的第一阶层, 占据殖民政府的中上层岗位。让华人成为当地社会的第二阶层, 占据殖民政府的下层岗位, 同时让它们掌握一些为权力服务的资源, 成为富裕群体。当地土著成为第三阶层, 同时, 它们又挑拨当地人去怨恨那些直接跟他们的日常生活打交道的华人办事员和在经济活动中积攒了财富的华人。当荷兰人的殖民统治支撑不下去之后, 他们虽然撤离了, 但那个社会的雷已经埋下。接下来的内部纷争它还可以借力打力左右局势从中渔利。所以, 印尼华人隔一段时间就被收割一遍,收割完了还得擦干血迹和眼泪笑脸相迎。

一个群体如果掌握大量财富却无力保护住自己的财富, 这个群体就必然会一而再再而三的成为被打劫的对象。所以, 悲惨的事情隔一段时间就发生一次。这就是为什么, 掌握了社会财富的群体一定会用尽一切迂回的方式去攫取权力并抢占话语权和影响力的缘故。这一点在任何社会都一样! 我几年前写的那篇《依依东望, 望的是时间!》预言了这个趋势,也正在变成现实: 掌握财富,掌握话语权,掌握统治机器的关键岗位…

众筹分享微信 1029107939

一战之后, 四大帝国瓦解: 奥匈帝国, 奥斯曼帝国, 德意志帝国和沙皇俄国都轰然倒塌, 瓦解成一堆民族国家。曾经有部电影叫《阿拉伯的劳伦斯》讲述的故事就是在这个背景之下发生的事:为了肢解横跨亚欧非的奥斯曼帝国, 英国情报人员兼考古学家劳伦斯前往阿拉伯半岛联络各部族的首领, 让他们起来反抗奥斯曼帝国并承若为他们独立之后的国家提供保护: 英国不仅会提供援助而且会率先承认他们所建立的国家。英国就是一个搅屎棍,到处制造矛盾挑起冲突, 但它每一次踩点又非常的精准, 总是能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如果你摊开地图, 看一下一战前的国家分布, 你就会惊讶的发现, 奥斯曼帝国虽然已经摇摇欲坠,但它占据的位置和统治范围确实非常的……即便它最终瓦解了, 但它曾经存在过, 就会是历史中的一个共同记忆, 保不齐有一天这个地方出个英雄, 把所有人都整合起来, 再利用记忆中的远古记忆做一面旗帜覆盖其上,它就必然成为一个整体, 不管是在经济上还是在地缘影响力上都会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强大力量。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 英国的精英们再一次用其穿透时空的远见策划了一个惊天的阴谋: 让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一个现实中的锡安!

如果没有以色列的存在, 这个区域会连成一片。当时埃及塞纳尔提议建立起统一的阿拉伯联合共和国,差一点就成了。埃及、叙利亚、也门、伊拉克等国的国旗样式比较类似, 因为是以同一面旗帜为模板。这还是在有以色列存在的情况下都差点成了气候。如果此地没有以色列, 在上一波反殖民统治和民族解放的浪潮中,还真的会搞成一呼百应的趋势, 形成一个统一的主体并成为世界地缘博弈中的一极!

一战刚结束的时候, 犹太复国主义就开始了, 最开始它们的力量不大, 搞得都是一些破坏活动。今天你能想到的恐怖主义行为,早期的犹太复国主义者都干过。它们可谓是现代恐怖主义的祖师爷!恰恰是这种破坏价值让当时的世界大佬们看中。于是,出钱出力怂恿它们做大做强。并在二战之后借用悲情遭遇, 把犹太复国主义者的破坏行为变成了建国行为, 强行在此地打入一个楔子! 当时不仅英美支持, 苏联也没反对, 反而主动派飞机把自己控制区域的犹太人送到这个地方。你猜苏联为什么不反对, 反而主动把自己境内整个犹太州的人口几乎都搬家到巴勒斯坦地区?

如果一件事让主要的大佬都不约而同地觉得好, 那这件事决定能产生四两拨千斤的深远影响。而且, 这种影响将会对所有大佬都有利—— 就如同那个对南非这个曾经世界第六的经济科技强国进行自废武功后受到所有大佬集体表扬的圣人一样…

布局的人一开始就知道这是一个角斗场。或者可以说是人为的创造了这个修罗场。因为他们很清楚: 在生存竞争面前, 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而一旦发生,彼此就都需要找帮手。如此一来,不仅师出有名, 而且可以搅得天翻地覆。所有分而治之的手段都是因为自己是少数而对方是多数, 一旦多数形成一个整体, 少数就会没有立足之地。 众筹分享微信 1029107939。分而治之的策V略能够有效的实现打散和内耗的效果。

二战之后, 世界各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如火如荼, 当这个态势无法阻止之后。作为已经完成社会工业化的先发富裕国家, 从殖民地撤离之后, 开始大力推销自己的那套高成本的社会运转体系。西式的那套社会体系虽然具有包容性和多样性, 但维系这种包容和多样性又不至于失序的前提条件就是有钱!

一旦钱不够, 这种冗余量太高的体系就无法运转。许多后发殖民地国家别说工业化, 就是实现一个农业都处于史前时代的水平,整个社会还完全处于部落状态。你看看缅甸, 建国 75 年了,内部还是四分五裂,个个都是山大王,打又打不过,管又管不了,还没钱没产业没秩序。如果隔三岔五再来一次街头民主, 那真的是一点希望都看不到。在缺乏产业和经济基础的情况下过于包容和多样性的高成本社会治理体系只会造成内耗。并且会让整个社会长期处于这种低层次的水平状态。这一点不仅仅体现在一个社会身上,也体现在社会某个阶层的个体和家庭身上。你猜那些奢侈品最大的卖家是什么人?就是刚吃饱饭的那群人。话语权的人会不遗余力的告诉那些需要被消耗的目标群体该如何生活才有意义。然而,这种有意义的生活需要向其购买产品和服务,而这些产品和服务营造的是一种虚幻的拥有感,但实质上在引导这些人进入一种自我消耗的状态,并长期锁死在这种状态中.·

生命体的生存竞争和各种生存策略在任何维度上都惊人的相似。这恰恰是结构学所要阐述的内容。只不过,它的底色是残酷的,残酷到人们不愿意承认也不敢直视。

有些话不能说得太直接, 如果读到这里你对巴勒斯坦地区若有所思, 那就差不多懂了我真正要说的部分: 小时候我们那条街上有个人染上了毒瘾, 发作的时候就会打他妈。我记得有一次警察用绳子把他绑在椅子上强迫他戒掉。有人跟他妈描述他痛苦的样子, 还建议他妈去求警察让他先回家。他妈还真去了, 要死要活的逼着警察同意让他在家里戒。当地派出所也没办法只能妥协把他绑在家里。结果晚上惨叫的很厉害, 他妈又偷偷隔断绳子让他逃走…最后她儿子死在外面, 再后来那个劝她以死相逼让警察把她儿子转移到家里戒的人被抓了,原来他是贩毒份子的下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