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_11_15守夜人_真正的力量在你看不见的地方_1
文章目录
真正的力量在你看不见的地方!
联合国成立78年以来,一百多名联合国工作人员被炸死还是头一回!这种破天荒的事情就发生在巴勒斯坦地区,炸死这些联合国安置难民和医疗救援工作人员的就是以色列空军。即便如此堂而皇之,公开透明的干死了这么多人,甚至炸死了全世界各大媒体的36名记者一包括BBC在内的西方媒体。大家除了哭鼻子、抗议和联合国下半旗致哀之外,也束手无策,无可奈何。
小小的以色列总共也就900多万人,真正能动员的总人数也就610万人。以军的战斗力也是有目共睹。不客气的说,从东北亚任何一个国家调一支同等规模的部队过去就能轻松灭了它。别说是现在的以军,就是第四次中东战争时期的以军,也是不在话下的。又不是没打过!隔壁三哥家的赵将军当年就以志愿者的身份带领一个飞行大队在埃及空军中与以军战斗过。那场著名的空战埃及空军打赢了,而且是以60多驾米格21对战以色列120多架F4,不仅以少胜多,而且打的以空军丢盔弃甲。以军在截获的飞行员通话信号中听到一声思密达!
既然如此,就更没啥可说的了,为啥全世界都要忍气吞声呢?在揭晓答案之前,先澄清一个误会:你不会认为只有头顶戴一个像西瓜皮一样的帽子的人才是犹太人吧?犹太人是一个圈子,不是一个民族!
1918年的时候,德国在东线与新生的苏维埃签订条约停止战争行为。苏俄退出一战,德国不仅能把东线的兵力西调,而且通过条约获得了苏俄西部的大片领土。不管是从政治上,经济上,还是军事上来说,这都是巨大的胜利呀!在西线德军也没吃亏,虽然与英法处于对峙状态,但德国处于进攻的位置,英法处于防守的位置。既然如此,德国为什么突然就在一战中投降了呢?!与一战比起来,二战中的德国连国会大厦的第一层被占领了第二层都还在战斗。你不觉得一战中德国的战败很诡异么?我也觉得!
我在研究军史的时候确实发现这是一个非常匪夷所思的结果。直到我在学习金融的想过知识的时候,才把两条线重合到了一起:德国在战场取得有利态势的关键时刻,总部发生了革命。而且,控制战争物资和军火生产的企业彻底对前线断供!不管你前面的军队多强,粮草弹药供应不上的时候瞬间就会崩溃。现代战争对弹药、油气、粮草、药品的依赖程度怎么说都不为过。抗美援朝后期,光负责后勤供应的就180万人,比战斗部队还多!这都还只是我们这样的水平,美军那种消耗对后勤的需求就会更加夸张。正因为如此,当指挥中枢和后勤体系彻底断裂之后,前方除了被大规模屠杀之外就只能投降。
16岁的时候有一次在学校的图书馆发现一本旧书叫《我的奋斗》,好像是本盗版,还有很多错别字。我就不明白作者为什么总是在书中反复念叨他们遭遇了背叛。实不相瞒,当时的我从字里行间中我感受到作者是一个爱国者,也是一个勇敢的战士。对于爱国这种事,他是真的去身体力行而不是说说而已:扛过枪、打过战、负过伤,在任何苦难下都无怨无悔,在晦暗的岁月中随时随地保持着战斗的热情。作为一个青少年,当时的我对于这样自律又纯粹的人,真的对这样的人恨不起来。那时候我还不能理解更多的东西,只能从一个人在面对困境时本身流露出来的状态来判断人。星球众筹加微1029107939
扯远了,让我们回到本文的主题:德国在一战中虽然经历了四年的战争,但物价却基本稳定,确实有小规模的通胀,但官方也提高了社会各阶层的收入,从而让后方的人并没有因为战争的抽水行为而感到生活艰难,从而大规模的反对战争。在核心城市之外的地区更是如此。当时的德国自1871年完成统一之后,工业化加速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也在加速。更重要的是:这一切发展都处于可控的范围内。什么意思呢?就是掌握财富的人群并不掌权,也不掌握社会主流的话语权。它们只是基于容克贵族的层级所形成的秩序下的附庸。克虏伯是容克贵族的产业,钢铁厂和煤矿也是。你可以把这些看成德皇威廉二世的国企体系。恰恰是这样的底气让威廉二世有了争霸世界的野心。
然而,这种发展会让某个群体持续壮大,但你又不给它们地位,不与对方分权,还把它们当作管家、经理人、随从和代理人。这不招致大祸才怪!德共只是被人利用的愣头青,随后就被联合剿灭了。然而,他们的使命完成了。接下来上台的是一个叫魏玛的政府,这个政府给人的感觉就是超级的民主,同时也极度的软弱。这种软弱不是一种无奈,而是一种故意!为什么呢?之前德皇和他的容克贵族体系对社会是有掌控力的,而且他们的利益和生死都捆绑在这片土地上。所以,他们不会毫无顾忌的对待老百姓。即便是战争时期,也尽量保障物价的可控。随后的魏玛政府则完全不同,更准确的说,它们不是一个政府,而是一个商会。它们并不在乎任何一片土地以及上面的人民,它们只在乎它们自己,它们可以通过自己的网络将财富转移到任何地方。事实上,它们也确实是这么做的,规则是它们定的,网络是它们搭建的,遵守它们的规则在它们的网络中,你无论如何都玩不过它们。只不过它们怎么都没有想到波西米亚下士完全不讲武德,直接以物理消灭的方式进行打劫!魏玛政府给人的第一印象不是软弱而是通胀,如果50万马克的面包不是刻意为之是无论如何都搞不出来的。因为一战并没有让德国伤筋动骨!想一想二战的德国被炸成废墟了,德国出现过50万马克的面包么?一战的德国本土没有受损,工业体系完整。而且还获得了大片的苏俄割地一东欧平原可是粮食产地!怎么就会出现粮食短缺到需要50万马克一块面包的地步呢?完全不符合常识,对吧?!
你去看波西米亚下士搞的那个组织的全名,你就会惊人的发现它是一个以工农为基础的组织并在当时呈现出某种革命性’的特征。这与容克土地贵族群体是死对头呀?他们为什么能搞在一块呢?我以前读波西米亚下士的传记也百思不得其解。不管是历史教科书还是这些传记,甚至野史都对很多真相含糊其辞。也是基于某种政治正确的需要吧!古往今来,能够让敌对的两个阶级和解的原因只有一个:出现了一个更加恶劣的共同敌人!
劳工阶层被它们用通胀搞的死去活来,掌握生产资料和土地的容克贵族阶层也被它们差不多快掏空了。再这样下去就要被迫成为它们的雇佣军,用充当打手的方式来讨生活了!不管怎么样,搞实体的是玩不过那群搞金融的,人家有一万种办法让你陷入破产,最后不得不把家业贱卖给它们,然后给你三瓜两枣雇佣你们去发挥自己的传统技能优势。今天的鹰酱不就是这副德行。美军中最优秀的指挥官和最能打的士兵都是德裔。你们不是擅长打么?反正,金融、科技、媒体、军工、医药、话语权都掌握在我们手中,那就为了我们的利益去打吧!
电影《辛德勒名单》以前在著名电影评分在B站的评分是9.4分,后来被网友投票降低到了4.3分。这些网友们觉得辛德勒救人没有错,但他救错了人!于是,他们用投票的方式把分数刷下来了。重点不在这里,重点是这个只能通过网友投票来能决定影片分数的机制被人为打破了:影片的评分被恢复到了9.4并且被锁定无法更改!你查一下B站的投资方就明白了,大股东都是美元基金或者与美元基金深度关联的基金,而美元基金的背后…
真正的力量在你看不见的地方!
收起 星球众筹加微1029107939
我要是有钱该多好、L茵Z、YinF、璐璐、Ba0、晨风、花影、优纳、芬达、小北 等16人觉得很赞
文章作者 瀚泽
上次更新 2025-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