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703_谁炸了大坝
文章目录
A703:谁炸了大坝?
被炸毁的大坝拥有三峡一半的蓄水量,这样规模的蓄水量对下游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抛开立场和价值观的偏见,就军事上的利弊而言。目前二毛是进攻方,大毛是防守方。自从大毛意识到自己无力进行大规模进攻之后,就开始在接触性上修建大量的立体永备工事与二毛对峙。二毛已经反复用事实证明:坚固的工事对迟滞进攻方的行动,消耗进攻方的有生力量非常有效。所以,大毛在过去的6个月中,沿着所有对峙线都修筑了坚固的立体工事,并且在工事的外围布置雷场,再利用地理环境的天然屏障形成防线,等待二毛来进攻。
在过去的6个月中,二毛补充了20万人的生力军,特别是在5月底,战场上可以机动的兵力,第一次在数量上发生了逆转——大毛由最开始的14.5万人上升到37万人,而二毛由最初的57万人下降到36.5万人。期间二毛进行了十一次的征兵动员,大毛进行了一次20万人的兵员补充。
在刚刚结束的奥特木斯克(巴赫穆特)战役中,大毛的主力在所有接触性上无所事事,或者只是担任辅助角色。总体上是在修筑工事,挖战壕,囤积物资,按兵不动。攻打阿特木斯克的主力始终是瓦格纳那5万多人,即便是负责瓦格纳侧翼的都是新组建的第三军团这种动员兵,而不是俄军主力合同兵。瓦格纳消耗掉了3万多囚犯兵,最后打下奥特木斯克的时候只剩下2万余人。与之对阵的乌军则先后有28个旅级单位轮流上阵。瓦格纳士兵从战死的乌军士兵身上撕下的代表部队番号的臂章中确实发现了28个不同的旅级单位的臂展。也就意味着至少有28个旅级单位派出作战部队参与战斗兵损失了人马。或许不是整个旅都派上来,但至少有一部被派上来战斗。此役乌军的93旅、山地128旅,空突81旅等多个单位重建过两三次,有的旅打的只剩2-3个连队后重建。根据美国泄密的信息,乌军在这座城市中战死超过5万人。再在加上受伤的人员,不可谓不损失惨重。这种损失最大的影响是将富有战斗力用来反攻的机动人员平白无故消耗掉了!
不管对哪一方来说,真正有战斗力的是战场生存能力极强久经战阵,经验丰富的老兵。这种可以机动的生力军才是决定战场走势的主要力量。临时征召的人挖战壕修工事还行,真打起来,一时半会儿不会有什么战斗力,这一点对双方都是一样的。譬如俄军新组建的第三军团,在负责掩护瓦格纳南部侧翼的时候,对方一个营的试探性进攻就击溃了72旅的两个连。虽然是装甲部队突击步兵,但这些步兵手上并非没有反坦克地雷和反坦克火炮——这就是新兵和老兵的区别!
演员把大量的生力军消耗在奥特木斯克(巴赫穆特)也是被迫无奈,如果不这样做,就无法获得外部援助。而要获得外部援助就必须要不断的向出资人证明自己的价值。所以,不得不把用来反攻的生力军,富有战斗经验的老兵毫无战场价值的消耗在奥特木斯克这座绞肉机中。从而极大的影响了大反攻所能投入的机动兵力数量和质量。
在反攻之前,根据获取的情报,在东线的乌军所装备的基本是苏式武器,而最新获得的北约先进武器都被调拨给了南线扎波罗热方向的乌军。所以,当时向奥特木斯克南部侧翼的反击只是为了打通补给线掩护撤退。即便在这个方向反攻也应该进攻苏戈达尔,向处于高地的北面侧翼反攻,而不是在处于低洼之处的南线突进。
二毛如果反攻的主攻方向是扎波罗热,那么就不仅仅需要在东线发动佯攻,或者派出小股骚扰部队越过边境进入俄国境内进行袭扰,动静搞得越大,就能以小博大,牵制北线和东部俄军回援。即便如此,依然不够!因为俄军的数量已经不是上一次声东击西能够凑效时的14万人,而是现在的37万人。另外当时没有修建工事,当二毛发动反击之时,只能从东部抽调主力南下堵漏。这6个月认清了现实,开始在所有接触线上修建坚固的永备工事,以逸待劳等待二毛的反攻。再加上多了一倍多的人,即便是被二毛的反攻突破,也不至于匮乏到需要不顾一切的从另一边抽调大部分人马去救援,就近就部署了足够多的力量去堵漏。
与战场的广袤比起来,任何一方在兵力都会显得不足。因此,能够出其不意的击中兵力攻击对方缺乏防备的薄弱点,往往是克敌制胜的关键。上一次二毛的反击就充分采用了攻其必救的策略,有效的调动了大毛的主力南援,最后造成东线空虚,被二毛用三个旅的兵力出其不意撕开了防线,造成大毛东
线的整体崩溃。这一次,二毛在兵力不再绝对占优,而且大毛主力在这6个月中无损失,并且修筑了永备工事的情况下。要想反击有效必须能在局部最大限度的击中兵力并出其不意。然而,这种出其不意将会越来越困难。因为在过去的6个月中,大毛发射了两颗近地光学卫星,可以相互交替保持24小时的战场侦察。另外,早几天大毛又发射了一个新的卫星,能够穿透云层侦察1米大小的地面目标。
上一次声东击西能够成功,除了大毛兵力极度不足还被调动之外,大毛天上没有卫星,空中没有对地侦察的电子侦察机——新的电子侦察机处于研发状态,旧的只有对空侦察能力没有对地侦察能力,数量极少,还被二毛的特工炸毁了一半!那时候,北约的卫星和电子侦察机把战场看得一清二楚,而大毛几乎是瞎子。在兵力方面,当时可以随时投入战斗的机动部队二毛比大毛多出一倍多。大毛但是还没有认清现实,处于进攻停滞状态并没有修筑工事做好防御准备以应对二毛的反攻。
虽然二毛获得了更加先进的武器,包括射程更远精度更高的英国导弹和法国导弹,以及可能获得的德国导弹。还包括爱国者防空系统和豹2主战坦克。但二毛在战场上的兵员已经低于大毛了——特别是有
战斗经验的机动部队数量。获取的这些武器虽然威力更大,但出资方在给予的数量上极度克制,这就决定了这些武器只能充当突破防线的尖刀使用。如果不能突破防线将缺乏后劲,即便突破了单点,也必须依据现有的机动部队及武器装备去扩大战果达到目标。这就是为什么需要足够多富有战斗力和战场经验的兵员才能在突破点上实现梯次推进巩固和扩大战果的原因。但对方拥有坚固工事和更多生力军的时候,进攻方对防线的突破就不会变成一触即溃,而是会变成反复的拉锯。如果你的后劲不足,就扛不住这种拉锯,最后会让反攻的前期投入打水漂。
为了最大限度的集中兵力,二毛需要在非主动方向进行以小博大的佯动,从而达到攻其必救调动对方主要兵力的目的。否则,防御方一旦预判到了进攻方的主攻点,就会有针对性的部署主力依托工事与之对抗,不仅达不到出其不意,在局部形成以多打少攻击薄弱点的目的,反而会踢在钢板上,把战场上仅有的生力军消耗殆尽。
大毛为了防止再一次的攻其必救,把赫尔松第聂伯河西岸的兵员物资和人员都撤到了东岸,并且沿着宽1000多米的第聂伯河修建了三层永备防御工事,在工事外围的河滩还铺设了雷场。在过去的6个月中,二毛多次派出小股特种作战单元试图用冲锋舟进行渗透都被大毛的守军击退。可见这个防线是有效的!赫尔松州被第聂伯河自东向西截断,目前乌军占据的西岸地势更高,俄军占据的东岸地势更低。如果通过炸毁大坝让河水泛滥形成不利于机械化部队推进的沼泽区,那么,河水泛滥之后会优先冲毁处于低处的东岸的工事体系!事实已经证明三层相互交替的工事是非常有效的,也是花了大价钱修建的,比那点沼泽有效得多,为什么要主动摧毁呢?退一万步,大坝的闸门控制在俄军手中,即便真的要用水淹七军的策略,等乌军大规模渡河的时候开闸放水不好得多!当年在朝鲜战场上,我军利用水库蓄水淹了正在渡河的美军也是通过控制水闸的方式,而不是提前炸毁。
对于正在反攻的二毛来说,赫尔松方向是一个攻其必救的方向,背后就是克里米亚半岛,没有哪个点比这个方向更能调动俄军。炸毁大坝等于把一个可以调动对方的好牌提前毁掉,而且河水泛滥不仅会形成不利于机械化部队推进的沼泽区域,还会把自己控制的第聂伯河下游的尼古拉耶夫以及部分敖德萨地区的后勤运输线及基础设施毁掉。这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么?
炸毁大坝对进攻方和防守方都极度不利。即便河水把东岸的工事毁了,二毛可以通过冲锋舟进行渗透。但小规模的渗透即便能建立起桥头堡,后续的大部队也无法跟进,因为河水不仅毁了对方的防御体系,也毁了自己保障大部队推进的基础。当然了,如果二毛自信自己能在扎波罗热方向突破并且一路推进到马里乌波尔,切断陆地交通线。那么,被水淹没的赫尔松东岸到马里乌波尔这一区域的俄军就会成为瓮中之鳖,除了从海上撤离之外别无它路。这个想法是好的,然而,战场上的意图一旦暴露,主攻点一旦明确,那么,赫尔松东岸和扎波罗热地区的俄军都会赶过去与之在扎波罗热地区决战,顿巴斯的援军也会赶过去。那就没有出其不意,而变成了中门对狙,决战式的消耗了!
57万人打14.5万人的时候不决战,36.5万人打37万人的时候决战?这不是希尔斯基的指挥水平,更不是北约指挥官的水平——除非某个传言是真的:演员把二毛剩下的所有铁路、电力、企业和基础设施打包抵押给了华尔街著名的黑石资本,以换取偿还债务和获得武器装备所需的资金。如果是这样的话,大规模的战争就快打得差不多了。
当然,也不排除一种可能性:当扎波罗热方向的反攻进入胶着状态的时候,二毛击中剩下的机动兵力从哈尔科夫方向一路向北,打进俄境内,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形成各占一块的局面。到目前为止,大毛的普通民众受战争的影响不大,正因为如此,昔日被清理的寡头们组织了三个连的还乡团配合乌军攻入别尔哥罗德州,在俄民众心中造成了巨大的震动。为了防止这种震动在民众心中波及开来,不得不立刻调集部队将这些还乡团剿灭和驱赶出去。所以,二毛的这次反攻,最大的声东击西可能是这个方向。大毛新成立了三个国土防御旅并沿边界线在修筑工事,已应对这种可能。
最后编辑:2023-06-23 16:39沉稳的猫:调戏的有点轻还是有点重2023-06-21 23:57
学员473:棒2023-06-22 00:48
寰宇星痕:看了一些网络分析说用火控雷达照射敌方并不是真的,司令的消息属实么?~如果是真的,那也太涨士气了。
2023-06-22 12:32司令 回复 寰宇星痕:昨天晚上跟北京总部的人确认过,与网传不同的是飞机的型号和所属单位。上面既希望以此鼓舞士气,同时不希望过度刺激对方。
2023-06-22 19:06
寰宇星痕 回复 司令:多谢司令解惑 $\sim$ 我自己就在军工所工作,这的确挺鼓舞人心2023-06-22 19:17
司令 回复 寰宇星痕:不能暴露单位,你忘记条例了吗?!2023-06-22 19:19
司令 回复 寰宇星痕:也有巧合的因素在里面,可能是对方没有想到会来这么一手,有些雷达可能没有正常处于备战状态。就如同莫斯科号被击沉的时候,它的三层防御雷达有两层都没有开启。唯一开启的对空搜索的雷达,无法发现掠海目标。所以被击沉了!
2023-06-22 19:22
亮哥:硬的更硬,软的更软,将是常态 2023-06-22 12:45
王进:如果是这样,就说得通了。原来还疑惑宣传表彰的效率这么高,不合情理。2023-06-23 11:08
事不论大小,尽力而为*:等待司令更新2023-06-23 11:28
沉稳的猫:司令又说中了2023-06-24 12:05
学员473:司令刚才发了啥?一闪而过没了2023-06-25 18:27
事不论大小,尽力而为*:这下真的变成了代理人战争2023-06-26 15:34
文章作者 瀚泽
上次更新 2025-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