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47:香港是关键!

不管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地方,自己的优势也可能成为自己的劣势。这就是所谓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在个人身上表现的最为突出的就是:刚出校门的时候,大家最关心的是毕业于什么学校,越是名校的人就越有优势。然而,只要工作5年之后,就没人关心是什么学校毕业的了,只关心现在任和职,干得怎么样。第一个阶段的优势在第二个阶段反而成了拖累,成了孔乙已脱不下的长衫。任何优势的影响都存在惯性,而且这个惯性还不仅仅是行为上的路径依赖,也包括观念、心态等软性约束方面的制约。

香港曾经是整个外部世界与中华大地唯一互通有无的通道。当中国的大门打开的那一刻,外部的资金海潮般的涌入,却也海潮般的褪去。因为西方人发现我们的产业基础太落后,无法承接他们急于挣快钱的资金。这个现行在现在的东南亚各国也重新了。特别是在脱钩之后,西方把东南亚作为备胎,结果大量的资金涌入之后发现缺乏承接的产业,也缺乏相应的人员。这些资金的涌入就变成了炒作资产套利走人的一次性收割游戏。对本地人来说,处境不仅没有改善,反而变得更糟糕了一一因为它打破了原有的平衡,却无法建立起新的经济秩序。

改开初期,当西方的资金潮水般涌入又潮水般褪去之后。只有毗邻广东的香港因为同文同种,同为国族,并且拥有大陆能够承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转移。所以,才能像广东煲汤一样,温火慢炖,逐渐培育出产业的胚胎。然后,再利用大陆丰富且廉价的生产资源土地、人力资源和政策优势将这些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胚胎培育成型。继而,基于这样的基础,才能逐渐建立起能够承接更高附加值产业的基础设施。从而,吸纳和消化更多的产业、技术、资金的转移。

不可否认,香港与西方社会的高度契合一度是大陆能够成功培育出承接外部资金、产业、技术转移并成功消化掉形成自己的肌肉和骨骼的重要酵母。在改开的前20年,我们在任何方面都不遗余力的学习香港。香港拍摄的电视剧曾经是我们青春记忆的一部分。香港的一切都被我们仰望,在普罗大众的心中,代表着高级、先进和未来。虽然,香港对一水之隔的深圳人都充满鄙夷,但这边的人也没意见,因为人家确实各方面更先进,虽然嘴上不服,但心里还是认可人家有这样居高临下的资本。

今天大陆人反感香港人的认知惯性和行为惯性,主要是因为对方缺乏鄙夷自己的实力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尊重本质上是对实力的尊重。你认为他们不尊重你,并不是因为你受不了鄙夷,而是因为你认为他们不再具有鄙视你的资格和实力了!

香港这种实力的丧失源自于产业的不平衡发展。造成这种原因的结果就是回归之后,有功之臣获得了奖励的特权。香港在作为衰落的英国海外殖民地的时候,自由港可是一只会生金蛋的鹅。殖民者把它当作钱袋子,各种收益的大头是供应给英国的。本土权贵属于第二阶层,作为第一阶层的殖民者对他们既拉又打,总得来说为了自己的利益还会立足长远一因为日益衰落的英国已经没有太多这样的钱袋子可以掏了。

在回归的时候,态度最坚决的是本土的富豪权贵,态度最暖昧的反而是社会中高收入的中间阶层,态度最疑虑的反而是广大的下层人群。下层群体的这种态度一方面源于相互隔绝对内地形成的偏见认知,另一方面就是担心处于同一阶层的穷亲戚会损害自己的利益。中间阶层的纠结态度,一方面源于受过教育,从情感上来说还是希望民族扬眉吐气,但从利益上来说对内地的一切都心存疑虑。所以,那个时候许多有一点资产的社会精英都考虑过移民海外,甚至有些人已经这么做了。唯独昔日在殖民权力体系中处于第二层的本土富豪权贵们表现的非常坚定和积极。

当然了,不排除有一些人是真的源于家国情怀。譬如说,霍英东!在朝鲜战场上能够冒死为志愿军运送战争物资。改开初期大陆没有接待外商的合格酒店,他自掏腰包建五星级酒店。在家国沦丧的特定经历下形成的这种情怀,让这些人在某些事情上会做出情怀大于利益的决策。

然而,香港绝大多少的富豪权贵是纯粹的商人。不管喊什么口号,打什么旗帜,他们所有行为的唯一驱动力就是自己的利益。他们为什么在回归的问题上如此积极和坚定呢?因为这样对他们有利!为什么有利?前面已经说过了,在殖民体系下,他们头上有紧箍咒。殖民者把香港当作一只下蛋的金鹅,对他们有拉又打。在英国日薄西山的时候,香港这个钱袋子就显得尤为重要,不会竭泽而渔让他们把下蛋的金鹅弄死一一虽然此举也是为了殖民者自己的利益,但间接的给他们戴上了紧箍咒。包括廉政署之类的东西都是香港经济发展的最迅猛的时候建立的,而且香港法院许多法官是英国人,这些都是紧箍咒

港人治港从民族大义上来说是去殖民化,是扬眉吐气,是主权得到伸张,是普天同庆。当对在殖民体系下处于二等办事角色缺乏决定权的本土富豪权贵来说,这就是摘掉孙猴子头上的紧箍咒呀!对内,他们会以捍卫基本制度为口实,阻止内部插手。对外,他们又会以捍卫民族尊严和独立为旗号捍卫自身的特权。

一旦封印被解除,他们拥有了制定规则的权力。整个社会的资源加速集中到他们手中,越是容易获利的领域就会得到越多的资源倾斜,因为资源配置的权力已经落入到他们手上

了。不管是舆论、专业权威、实操企业、政策制定都掌握在他们手上。在归回二十年后,他们的资产增长速度超过香港经济发展的速度一大截。他们的触角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而且,他们还控制舆论掌握媒体,引导香港市民的观念和心态。

说句良心话,在非法占中事件发生之前,大陆对香港只有兜底搽屁股的责任,没有干涉内部事务的权力。外派机构充当也是顾问和协调的角色。还真的是彻彻底底的港人治港一只不过这个港人是本地的豪强

不可否认,发生了带有颜色革命性质的非法占中事件之后,我们不再那么佛系,开始以更积极的姿态参与到涉及长治久安和民生幸福的规则制定之中一一这也是某种意义上的削藩。他们这种不计后果的掠夺只会让整个社会的结构更加扭曲,因此,上面给他们施加压力,让他们吐出一些利益去改善民生,立足长远去规划产业布局。并且入股了一些他们养的媒体,改变舆论的偏向性。这些举措肯定会招致他们的不满。这群唯利是图的人肯定不会坐以待毙!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许多香港市场上的企业方方面面都非常好,但市盈率却跌破10以下了!要知道如果把一套房子换成上市企业,折算出来的市盈率都在50!为啥会这样?因为市场被恶意抽水了,水一旦被大量抽走大一点的鱼都活不下去。它们知道大陆不会不管,必然要兜底,它们利用香港自由港以及港币与美元挂钩的原有机制,不断从这个池塘中抽水。你要么被它们合伙抽干,要么不但往里面注水。而且你需要注入美元!因为曾经给自由港带来优势的机制就是这样设定的。诚如开头所言:曾经的优势变成了现在的弱点。如果你不断注入美元,其结果就是不断消耗掉你的外储。外诸消耗太多,如何在美元加息周期中保住汇率?你以为只有双管齐下?还有过去十年以各种渠道借给各大内部金融机构和地产商的美元债务要还钱了一一还得也是美元!

你可以拒绝买美债,但这么多地方需要美元去填坑,你总要去弄美元吧?不管你以为什么方式去弄美元,都是拿自己有价值的东西去抵押,这是不是就等于购买美债了?因为此举就是在用有价值的东西为它增发的美元提供价值支撑。如此一来,它印出来的废纸就完成了价值交换,变成实实在在有价值支撑的货币了!

我们也不是没想过办法。具体来说,一方面用内部的优质资产抵押借美元去把那些地产商欠的美元债都还了。把外债转化为内债,然后再内部清算。与之同时,让沪深金融市场与香港金融市场打通,为其持续注入人民币资金而不是美元。当然了,它也是有后遗症的,因为你注入的是离岸人民币,那边的机制还是当作美元处理。譬如说,你它抽走1000亿美元,你注入7000亿人民币,水位虽然保持住了,但那套机制是拿人民币到市场换美元再抽走。这就等于不断向市场上抛出人民币,注入太多会影响汇率!这是一个两难的事,只有等美元加息周期结束,开始进入降息周期之后才能无所顾忌。那时候美元需要的是向全世

界扩张而不是抽回去

这就是一场消耗战,但总得来说,只要熬得住,我们就能赢。除非美元一直不进入降息周期。那是不可能的,美元的用钱成本已经高得离谱了,这种状况不能持续。一旦这一战打赢了,香港的金融体系的机制就会做出根本性的调整,它依然会是自由港,但不再与美元深套,而是利用现有的成熟机制成为人民币资产与外部世界进行交易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