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16_可以先去潜伏
文章目录
可以先去潜伏!
晚上给大家潜伏的标的,老规矩,符合条件的私信领取。2024的关键就是一个熬字!而此次的关键就在3月份中美会谈的结果。谈成了双方会同时放水。内部放水可以增加流动性,而外部放水可以增加贸易和订单。
复盘之后发现:2022年和2023年真的要感谢俄乌冲突助了一臂之力,否则这两年的情况要糟糕得多!23年的主要贸易都在一带一路沿线,尤其是大毛的分量非常高。持续的战争状况,让他们什么都需要。由衷的希望这场战争再打一两年。
2021年疫情我们率先控制住,造成全世界的贸易订单都涌入,从而变天的状况感受不明显——尤其是依赖中低端产业生存的广大人群。2022年西方率先放开,全世界订单涌入的情况无法持续。大家对于疫情结束后的各种反弹抱有强烈期待,但事实却恰恰相反。
疫情期间,美国的国债从22万亿上升到30万亿,为了处置这个海量的货币带来的泡沫,鹰酱开启了加息周期。利率本质上就是时间,而汇率本质上是空间。没有准备好的人需要用空间来换时间——就如同我们在抗日战争时期那样,以拖待变。而底气不足时则需要速战速决。美国的连续加息,造成了一个非常显著的后果:全世界都缺钱,国际交易持续低迷,所有依靠生产为支撑的经济体将会在这种抽水的状态下萎缩和坍塌,债务被引爆,各种内部问题集中爆发。到时候就不得不被迫做出让步。而这种让步损失的不仅仅是当下的利益,最主要的是延缓产业转型的力度和节奏。要知道任何一种能够创造更大增量的产业必须依赖更多的前期投入,如果你危机重重,到处都要消耗你仅有的资金,你就会拆东墙补西墙没有多余的钱来投入,而投入不足就无法量变达到质变。一旦无法突破隐形的产业约束,就会被锁死在一种状态下,那么,以空间换时间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古往今来,古今中外,任何一种生存竞争都是极其惨烈的,所有岁月静好都是一种底层的自我想象和自我安慰。
最新公布的教育改革政策透露出几个零散的信息,只有读懂这些信息,才能明白真正要干什么。细节就不展开了,自己去看。直接说结论吧:接下来所有的教育改革,都是为了达到两个目的:1. 让简单重复的鸡娃变得毫无意义。2. 让殷实的家庭培养出具有跨学科的创新型人才,这些人才是要能解决现实问题,而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并且以理工科为优先。作为风向标的一个北京小学开始做实验。一个小学生的数学题直接引用的是中国传统数学专著《九章算术》中的古文原话。换句话说,如果平时家里面没有一个脱产的母亲为孩子做足够多的阅读训练。考试的时候连题都读不懂更别说回答正确!小学的英语要求学生能够用英文演讲博物馆中的文物及背后的故事。隐性的跨学科能力要求只会越来越多,每一项隐性能力的要求都是大量的投入。这种投入不是通过上某种专业的培训班或者简单重复的刷题就能做。需要一个本身就应有这种综合能力和见识的家庭氛围。录取方面更加侧重于理工科的创新和动手能力,然而,一切都包含着许多的隐性成本。总的来说,这是准备放弃大部分,让少部分轻装前行,去抢占关键战略要地。
这是一场全面战争,大概10年内会见分晓。就目前来说,接下来几年都会在谷底煎熬。事实上,不是一方痛苦,都痛苦。就看谁先熬出头!鹰酱现在最希望看到的就是我们的钱跑出去。日经指数已经快达到1989年来的最高处了!差不多快熟了。如果3月份彼此的会晤能够达成协议,小日子就会开始被鹰酱收割,否则就还要再谈一谈,增加博弈的筹码。总的来说,接下来几年的趋势都不会缓和和改变。中间只会有一些小的浪花。这些浪花将是为数不多的小机会。
鹰酱自己新增的债务产生的利息需要用联邦税收来抵消。这本质上是个杀人1万自损8千的险招。根据这几年的统计数据,鹰酱的联邦收入在减少。永远要明白这样的问题:不管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哪个社会,为社会运转支付成本的都是绝大多数普通人。奴隶和勋贵都无需为其支付成本。勋贵兼并土地增加财富不仅不会让国家的收入增加,反而会让国家可支配的资金减少。整个人类社会都是如此,没有例外!
算了,不要让篇幅太长。另外的问题重新开一篇来阐述。就说潜伏的标的吧,以3月底为观察点,如果双方达成了妥协,都退一步共同放水,就拿着,否则先出去。
等21人赞过
小北:司令请教下:新教育改革导致以往鸡娃方式无意义,那无能力以精英方式教育小孩的家庭(普通家庭)该如何破局?还是直接认命不挣扎了?普通人更难把握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又有路径依赖面对新形势往往思维、行动都很滞后。
2024-02-17 10:24
司令 回复 小北:提高隐性综合门槛本身就是筛选。因为面对未来的竞争,简单重复已经没有用了。也就是说勤劳的价值越来越低。
对于整个社会来说,不能把资源平摊,只能重点投入,因为未来10年面对的是战略级的竞争。我们经常本能忽略在整个社会的范围内教育本身就是一个产业人本身就是一个商品。所以也会遵循商品和产业的基本特征。从宏观角度来说。产能过剩以后,不仅不能续的投入,还要抽离。要把资金和资源用在更有利的地方。
对于个体而言,要赶上末班车的话,就只能靠自己使劲了。培养这样的小孩确实需要一定的家庭条件。不仅仅是物质方面。还包括需要一个完全脱产并且有一定文化素养和见识视野的母亲。
这是教育从工业生产到工艺品制造的转变。工业生产会继续进行,但产能已经过剩了。生产出来的学生只是充当普通的工业品就够了,已经过剩的工业品不值得投入太多。普通家庭把这笔钱拿来消费都比投在这种不会产生结果的教育上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
个体是整个社会的棋子。如果不想随波逐流,只能自己有先见之明,并且有勇气,有能力,有本钱有时间有目标的培养。但这些隐性的条件叠加起来本身就是筛选。2024-02-17 16:13
小北: ,谢谢司令指点!普通家庭这样无意义的卷下去既不能达到预期目标又导致家庭大部分资源消耗掉,还不如消费改善生活,针对小孩的特点专长发展。2024-02-17 17:04
文章作者 瀚泽
上次更新 2025-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