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周打爆 4000 亿!

连续两周有目的的杀戮,造成了血流成河尸横遍野的惨状。不仅打乱了原有的节奏,还让许多无辜的企业被裹挟着一路向下狂奔。这一波三连击硬生生吃下 4000 亿的居民财富!说这事要是没有预谋吧时间点怎么卡的这么好!如果说有预谋吧,监管怎么就一点都没有发现这种机制可能存在的风险?也没有应对之策,甚至不排除某些官方机构也参与其中拿了一堆

美国历史上第 1 次金融危机源于一个政策的漏洞:允许西进的农场主拿土地抵押拿钱再买地!结果那些农场主,不断的拿自己的土地到银行去抵押。换出来的钱又去买新的西部土地,然后不断重复这个操作。当时美国政府允许这个政策,为了鼓励彪悍的农场主不断向西去占领更多的印第安人的领地。目的确实达到了,但也造成了美国历史上的第一场金融危机。

这一波一杆子捅到底的狠劲把隐藏的大雷差不多都爆了,总计 4000 亿的合约也吃得差不多了。尤其是最后一天居然能一下干下超过 100 点瞬间又拉起几十点。接下来最大的衍生性风险就是那些被裹挟着拉下来的企业是否存在股权质押的风险。

2018 年的时候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当时是各地自己掏钱去帮助那些出现质押风险的企业渡过危机。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轻松度过。东南沿海几个经济发达的省市能够掏出钱来——当时深圳

官方就一次性拿出 480 亿来帮助自己的上市企业度过股权质押危机。

除了被裹挟着拉下的企业可能存在衍生的股权质押风险,也还存在一些其它的衍生性风险。对市场来说,风险集中出掉比一当土地不能卖的时候。许多本来就依靠转移支付的地方,不仅缺乏资金来源。而且在上面不允许增加新的债务的紧箍咒下也不允许通过地方的平台到外面去借债,本地的企业所需要的资金从哪里来?尤其是那些亲儿子们的各种补贴怎么办?

从目前各种细枝末节的信息综合得出。一方面,要求国企做市值管理。另一方面,各地方主官的考核加了一个把辖区内有利于产业发展的企业打包上市的数量——理由当然是为了产业升级。但实际上应该是为了把这些企业的直接融资转为间接融资。包括国企的市值管理在内也是如此。之前提到过:我们正在进行 CPTPP 的谈判谈判卡在两个点上——国企补贴和工会独立。工会独立这个事情倒是好糊弄。主要是国企补贴。如果决定接受不补贴,就必须要有另外一种方式能够让它们搞到需要的钱。

市值管理和相应的间接融资确实是一个解决办法。不管是为了各地缓解债务压力而让更多企业上市,还是为了 CPTPP 谈判为国企找到不用补贴甚至能为地方筹钱的方式。

将直接融资转变为间接融资的方向是对的,也是有利于进一步市场化以及强化与外部直接竞争的能力。同时有利于健全资本市规划性的东西。在落地的时候首先遇到的一个瓶颈就是:池子里的水不够!

放了很多人工饲养的鱼鳖水产进来,指望着以放养的方式养大,想法是好的。但当下水不够怎么办?总要有水才能养活这么多的鱼鳖水产海生物。如果让外面的海水涌进来,就需要修改规则出让利益,并把一些禁忌和限制去掉。此举就会让许多企业变成外资控股。这一点能不能接受,考验

决策者的信心和勇气。从整个规划来看,金融市

场确实是要向着越来越开放的方向去。

当年加入 WTO 的时候也倒逼了很多变化,但这种变化终究是好的。其中一个最大的变化,除了尊重知识产权以外,就是让国企剥离行政体系变成股份制企业,从而变成了自负盈亏,而不是官方无限兜底。这次连补贴都应该会拿掉,另外银行和金融机构也会被外部的倒逼进行改变当土地融资成为过去以后,这是唯一可以走的路。

如果走通了就会很光明。至于解决眼前的困境,如果自己放水进去,无非是拿利率去做文章——需要等 3 月份确认美元是否真正启动降息周期。

归于个人来说,神仙打架也是无能为力的,只能以静制动:不要乱动,不在情绪极具波动时操作,不加杠杆,量力而为不影响日常生活开支,然后静静等待波涛起伏。有一个标的之前有过一倍的,经过一年的调整马上到周期底了,等过完年埋伏进去,再等几个月开花结果。

星球众筹加微1029107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