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哈哈背后的推手!

许多人都会存在这样的疑问:娃哈哈这个事突然火起来,反手就把农夫山泉打的体无完肤,这背后有推手吗?这到底是人民的觉醒,还是商战的套路?

首先,它现在确实变成了商战,而且娃哈哈的优势会越积越大。这既是复仇之战,也是翻身之战,还是国货之光的崛起之战!吃瓜群众在两个方向推波助澜,并且广泛的参与其中与企业一起互动。越来越多的人要求娃哈哈出啤酒,甚至主动把娃哈哈的啤酒外观样式都设计好了,而且官方还反馈上去了。这就是一种超级良心的互动:在消费品的开发中,首先是收集用户需求,然后是设计产品,紧接着搞营销,最后是铺渠道。这里面每一个环节出现50%的偏差,叠加起来就会失败。如果目标客户清晰地表达出自己要什么,并且自动反馈自己的获取渠道,只是要你按照他们的要求把这个产品做出来。对于产品的开发者而言,没有比这更好的事情了!

我记得青少年时期读过一本书,作者是世界著名的营销大师。他在书中有一句名言:我非常清楚用于产品营销的资金至少有一半会打水漂,但我不清楚是哪一半!面对终端客户的社群经济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把这不得不浪费的一半经费节约下来用于产品开发。因为生产者一开始就非常清楚客户在哪里,以及想要什么。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好处。通过广告来吸引人,即便是吸引过来的客户,也具有很强的戒备之心。但是这个商品如果让顾客具有强烈的参与感,就不会认为自己是被广告吸引和说服才购买的,而且每一个参与者本身就是宣传员,巴不得拉更多人成为自己的同类。

如果这种参与,不仅仅是体验商品的功能,而且会在其脑海中呈现出一个这样的故事:一群普通又不受待见的人团结了起来与邪恶势力做斗争,并最终取得了胜利。这个故事赋予每一个参与者的力量感会像毒品一样吸引普罗大众。因为普罗大众的内心一直存在着两种强烈的情绪需要投射的目标:一种是被控制和愚弄的羞辱感,另一种是以小制大的力量感。如果存在一种参与门槛并不高的运动,而且能够赋予行为正义感和力量感。那么,这样的运动就会像烈火燎原一样在普罗大众之间相互传染。娃哈哈的这场运动恰恰就能满足以上所有特征!星球众筹加微1029107939

当下正在发生的这些事情,确实是由普通人自发点燃的,但越烧越大的火焰,却不是通过普通人的自发性就能在短时间内获得这样的效果。谁在推动这一切?有人会问:这不是娃哈哈在背后推动?毕竟它是最大的受益方。

首先,宗老在弥留之际,绝对不会想到有这么多人会悼念他。更想不到他会得到如此高的官方认可和社会评价。尤其想不到,他会取代马云成为杭州这座城市的代表,而且杭州官方还会在西湖边为他铸造塑像!要知道西湖边立塑像,干年来也没几个人。对于娃哈哈来说,所有这些前提都不是他们可以规划的。因此,策划就无从谈起。不可否认,无论做人做事,宗庆后同志确实是一座丰碑。所以,他去世以后,普罗大众越往下挖,就越发现他是一座富矿。一个人有本事却不炫耀,做了好事却不大力宣传。对于我们这个含蓄的民族来说,这是一种特别值得夸耀的美德。如果碰巧又有一个反面形象,就必然会成为众矢之的!

只能说,农夫山泉及它的创始人这次是躺枪。之所以会躺枪,是因为他在上一个周期中做的"太好"一一上个周期的特征是:不择手段的追求财富,热衷于技巧和套路,以结果为是非判断标准的高速增长期。不可否认,虽然农夫山泉有点甜和大自然的搬运工之类的宣传具有极大的误导性和欺骗性,但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说却非常成功。在追求增长和以结果来判断是非的阶段。这种技巧和手段,不仅会受到追捧,甚至会被人膜拜。这种欺骗性的手段虽然不道德,但是有效果,而且这种效果会转化成天量的财富!在高速增长的周期中,人们不关心达到目的的手段,只关心结果一一成功了一切都是对的。

在那个高速增长的阶段,人们崇尚的"英雄"往往都有这样的特征:懂套路,有手段,没底线,能快速的聚集起巨大的财富并转移到外面去一一幸福留给自己,债务留给大家。所以,许多上市公司明明业务做得一塌糊涂,但是各方都相互配合弄虚作假,最后打包上市让普通人买单。为什么证监会的新老大要求倒查10年弄虚作假,马上就有几十家排队上市的企业主动放弃了?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有问题,那些给他们进行包装和法律担保的机构也清楚他们有问题。星球众筹加微1029107939

那个时代彻底过去了,下一个周期会呈现出另外一种样子,因此也需要新的代表人物。改革开放初期,代表人物是李嘉诚。大家都无比的推崇他,但这样的人物不属于本土,他的利益在全世界,与这片土地只是合作关系:有钱可挣的时候就搭把手,无利可图的时候就走了。第二个阶段的代表人物是马老师,他的事业深深的扎根本土,只要没有全面金融化,就没有办法转移。即便开展全球业务,也不得不以中国为立足点。阿里在做电商的时候是社会的中流砥柱,但是搞互联网金融以后,就变成另外一回事了,所以他就退休了!而阿里被拼多多、京东、抖音、华为云多维度夹击,正在走下坡路。

娃哈哈是一个重资产的企业,只能立足于本土,并且深度嵌入到普罗大众的日常生活之中。宗庆后同志在火热的房地产热潮中一直守得住寂寞坚持主业,没有搞出任何债务,反而拥有健康和充沛的现金流。创造了大量能为普底层普通人谋求一份生机的就业岗位,并且还建立了健全的内部保障体系。此时此刻,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是一股清流。被各种债务窟窿搞得焦头烂额的官方怎么看怎么喜欢!

如果你再看一下他的股权结构,就更明白了:当地的国资委拥有娃哈哈集团 $46%$ 的股份,员工拥有 $23%$ 的股,创始人家族拥有的股份才 $20%$ 出头。这是什么?这是公私合营的典范!如果每一个民营企业都像娃哈哈这样,官方做梦都会笑醒。而且会有勇气把一些效益不高的国企转化成这样的民企。

国企最大的优势就是能指挥得动,最大的垢病就是各要素的效率不能充分发挥出来。在《深水区!!》中阐述过:这两年民资和外资的投资增长率为0,而国之持续以 $8.6%$ 的速度增长。那些卡脖子的产业和影响国计民生的项目,不符合民资和外资的利益,只能让指挥得动的国企去投资。这些卡脖子的项目大部分可能会打水漂,但是不投资就会被卡得更严重。还有一些能够增加就业,维持社会稳定,但创造的经济效益不太高的项目,除了让指挥的动的国企当做政治任务去投资,以追求短期利益回报为目标的民资和外资也不会愿意投资一他们更愿意参与那种能够快速套利走人的项目!

当内部什么基础都没有的时候,官方推崇李嘉诚这样的爱国商人。分出利益让他们来合作协助引进产业技术,为培育出自己的市场和产业打基础。有了一定的市场和产业基础以后,官方抬举的是那些开拓新领域创造出新产业的本土企业家,甚至容许他们转移自己的财富。当下在各个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基础,正在从外向型的经济模型转向为内在市场驱动的经济模型。未来经济增长的速度将要让位于质量,社会经济的主导模型将会由生产主导转向消费主导。此时此刻,扎根本土的社会经济生活,帮助官方创造财富并解决社会问题的企业家,就会被树立为典型!

娃哈哈这事背后有没有推手?当然有!什么力量能够让抖音和微信在差不多相同的时间内同时极速拉升曝光度?什么力量能够在人民大会堂每个代表面前都放一瓶娃哈哈纯净水?接下来娃哈哈会把整个流通渠道抢回去,这才是最关键的后续优势。因为任何产品在缺乏流通渠道体系的时候,再受关注都只会昙花一现。而打造一个流通体系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资金和金钱去反复博弈。人在正确的节点上做正确的事情,想输都难一因为让你赢是上苍的意思!只不过,普罗大众的内心一直存在一个干年不变的剧本一在树立典型时躺枪的农夫山泉不可避免的成了大家心中剧本中的那个白脸角色一算他倒霉!与之同时,其所作所为以及它所代表的那个群体也是官方所摒弃的。官方会在不同的阶段梳理相关典型,而这种典型更加契合官方的长远目标和最终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