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产 司令的主题结构学2024/5/6 22:53

公共服务涨价!

自2022年以来,整体的经济状况一直处于底部没有反弹上去,从统计数据所做出

来的图表就可以清晰的看出来一这些非金融类行业的经营和营收数据反映的是真实社会经济活动的状态。当下的所有政策行为,不是在创造一个行情而是在试图规避一个系统性的危机!2023年在觉悟社里说过,官方的政策从观望到采取积极行动的节点就是一线城市的房价跌幅超过30%~40%的时候!为什么是这个节点呢?因为这是首付的比例,一旦跌幅超过这个比例,对于供房的家庭来说就变成了资不抵债,对于银行来说就变成了纯粹的负资产。这种情况下一旦放任,就会形成螺旋下降的趋势。必然造成大量的法拍房抛压。银行为了减少损失快速回笼资金,往往会将法拍房以6-7折快速脱手。其结果就是:一方面会把市场上的正常二手交易抢走,从而截胡那些需要靠出手旧房来换改善房的刚需群体,从而影响新房的成交量。另一方面会把出现法拍房的小区的整体价格都打下来并且稳固化住。如此一来,螺旋下降的相互踩踏就形成了!这就是系统性风险,它不仅仅会冲击一线城市的金融体系,而且会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下拽的动能。因为一线城市的状况是整个市星球众筹加微1029107939
场的龙头和标杆

在过去的两年中,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房价和地产这个社会核心产业上。事实上受影响的不仅仅是这一个行业。有一个词我们不愿意承认,但已经成为了现实!不仅仅是我们这个社会,甚至是全世界的经济都处于紧缩状态。各种不确定的冲突和战争进一步加剧了国际贸易和分工协作的割裂,从而让需求和生产都进一步萎缩。为了应对这种危机大家都拼命增加货币供应量,用表面上的数据看起来不那么触目惊心。不管媒体如何粉饰和误导,有一些蛛丝马迹总是会把真实的状况呈现出来。

消费能力和企业的生产成本。两个数据都在下降,虽然有触底的迹象,但是像21年那种全世界因为疫情而形成的需求缺口全部聚集到我们这里来的外部格局目前并没有形成的迹象,即便当下两场战争立刻缓和下来,也不能形成这样的格局,除非我们被卷入战争才可能形成突发性的需求从而形成巨大的生产拉动力!大毛家与军工相关的企业产能都急剧扩张,连从业人员的工资都上涨了一半。这就是可控的战争创造出来的生产需求对产业链和就业的拉动作用

接下来所有的公共服务都会陆续涨价。在我们社会这样的公共服务是由官方提供的,并不具明显的市场特征。换而言之,这种涨价的行为之所以被批准,所代表的是官方的政策意向!这个政策意向,一方面是为了债务填坑。因为许多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都是作为基础设施建设举债完成的一—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高铁和高速公路。贵州高速的运营亏损一直是贵州茅台在帮它填坑。如果贵州茅台不再处于烈火喷油的状态,这种填坑的负担就会越来越重。然而,基础设施一旦建成就必须要持续的运营和维护下去。这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即便是通过涨价的方式来缓解亏损,窟窿也填不上。必须要让整个经济面发生改变,用新的经济活动创造的增量去消化掉!否则不管是用举债填坑方式还是转嫁给消费者的方式都不是长久之计!

如何让整个经济活跌起来?不管是推出房子的以旧换新,还是推出汽车的以旧换新,包括最近14个部门联合下文要求报废标国标三的所有车,强迫这些车辆以旧换新,或者开放农用车的进城限制,连续两年为各级单位置换车辆提供1.2万亿的补贴。也在大力推动生产型机械设备的以旧换新。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创造需求从而拉动生产,阻止PPI的继续下行。

左边的这个PPI数据的走势就明白了!自2022年以来一直在快速下降,都成负数了。2024年前三月的数值分别是:-2.5,-2.7,-2.8。这意味看现实中的生产和投资意愿越来越低一企业存款和居民存款的持续增长,以及十年期国债被买爆都是对未来的忧虑和信心不足的表现。从而迫使官方主动下场卖十年期国债来拉升它的收益率一长期国债收益率代表着投资者对未来经济增长的信心,买的人越多,收益率越低。所以,国家要亲自下场把它拉上去。

为什么需要大力的去拉动生产?看看在整个经济体系中PPI和CPI是同步的,当然,也会出现背离的情况。背离的情况出现之后,就意味着供需矛盾严重,对于投资者来说是机会和风险。通常情况下,PPI的周期曲线会走在CPI前面,因为出厂价格和生产成本的变化,传导到最终消费端需要时间。在传导的过程之中,还有一个监测指标叫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它监控的是生产采购过程中的库存状况。通常情况下,如果生产端传导到消费端比较顺利,生产者就会加大采购补库存。如果传导过程受阻,生产者就会降低库存。2023年最后一个季度,这个数值连续破50这个荣枯线。所以,那个时候市场借用了这种悲观情绪和美元加息及房地产债务危机造成的压力,并结合做空机制形成了一个恐慌式的叠加行情一无风不起浪,一旦有风就能形成滔天巨浪。

为什么要对公共服务的东西进行普遍性的涨价?它源于两个判断:1.民众有消费能力但不愿意消费,更愿意储存,信心不足。2.强化生产到消费的传导机制,提振PPI为投资和生产树立信心。在统计局的相关数据上发现2023年的民营资本投资增长为O,GDP的增长源自于国有资本星球众筹加微1029107939的投资。只不过是国家资本通过金融机构包装成市场的方式对于选定的项目进行定向投资。华为搞了一个专门弄芯片的公司,外面看起来是华为的一家子公司,其实就是深圳国资委投资的,人是华为的,钱是官方的。类似的情况有很多,重点项目可以如此,但是,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型企业才是解决整个社会90%就业率的主体。这些主体的投资意愿下降,影响着绝大多数人的稳定收入和工作机会。既而影响他们的消费,反过来又影响生产的需求量,从而形成螺旋下降的死局。

正因为如此,才需要强化PPI到CPI的传导力度。基础服务的涨价只是基础!缺乏经济知识的人可能一下不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我举个例子你就懂了:现在提出要对电价进行改革加强市场化机制。其实就是让电价加速波动,说的更直白一点就是让它涨价。如果电价涨了,天然气涨价,水费涨了,卖早餐的包子是不是也会主动调价?基础性的东西调了之后,一切依赖这个基础性东西的生产和经济行为,都会跟随它作出调整。不需要官方干预,每一个参与者自己就会调。最后是不是把生产活动中的所有成本都逐渐传递到末端消费者那里?如此一来,每一个环节的生产者的利润空间是不是增加了?如果利润空间增加了,生产积极性也就增加了!在这个过程中,生产成本也会逐渐小幅上升,对于生产者而言,这个成本只要能传导到下游去,他就能接受。如此一来,在没有降息的情况下,PPI这个指数会逐渐抬升,生产和投资会从悲观的情绪中慢慢走出来。

这么一来CPI是不是也要上开?当然!CPI的上升是不是会造成通胀?当下的最大问题是应对紧缩,适当的通胀是能够接受的——这就回到了官方的一个判断:民众和企业有钱储蓄,只是不愿意消费一只要让他们有意愿消费,这点通胀他们承受得起!总的来说就是:稳步推高,成本转嫁,强化传导,两难自解。这个话不能明说,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

为什么要以这种方式而不是以降息的方式?因为用钱成本并不高。主要是不愿意借钱和用钱。而且,传导机制不畅,放水也流不下去。其结果就是什么呢?那些能拿到便宜钱的人不去投资,拿了钱去买长期国债——这不就事与愿违了吗?

外部的环境确实在发生一些变化。当下的星球众筹加微1029107939媒体不断的炒作美国的那家村镇及规模的银行倒闭,而完全忽略美联储停止缩表的表述。鹰酱的扩表和缩表与加息和降息周期是同步的。这种表述意味着暂时不会降息,加息造成的流动性不足和用钱成本的高企,通过延迟缩表来缓解。意味着它会用一些临时性的策略来维持高压下的平衡,从而保证企业的资金需求。而且被收割的亚洲国家正在为它提供资金。

2023年一直在觉悟社里面说:鹰酱不断的抬高日韩印东南亚等国家的市场是为了收割。现在已经证实了这一点——越南损失了全国GDP的10%,日本早些天大量的卖出美债试图拉住自己的汇率,但也只坚持了一天。此时此刻,哪怕是一个日本的老百姓,也不会卖出美元买回日元。在此之前,美元加息一路上涨,日元反其道降息,当时包括巴菲特在内的许多美国资本都大量的用美元换日元抄底日本资产。同时从日本银行大量的借出便宜的日元。老百姓也从日本银行借日元去买美元,坐等美元升值获利。即便是美元停止加息,只要日元持续贬值,持有美元也是获利。此时此刻,即便是日本的老百姓也不会卖出美元换回日元去还债。只有日元升值美元贬值的时候才可能!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韩国越南等地。当下美国的用钱成本虽然很高,是有了这些国家去给他们输血,就能间接的降低成本。这就如同2023年涌入的800万非法移民把螺旋通胀下的美国用工成本打下来了就把租房市场抬上去了星球众筹加微1029107939

舆论场在不断营造一种海外资金持续加速溢出的乐观情绪。事实上,目前并不具有持续性的动力—上一篇说过美国校园的运动只是不同势力之间的临时博弈,很快就会统一立场达成新的平衡,由此造成的市场溢出效果也不会持续。除此之外,香港市场的筹码处于低价确实是一个洼地,但这个洼地正在被快速填平。而后续的动力并不强劲,即便是官方的支持政策也是在试图四两拨千金。

我的建议是:可以抓住短期机会,但务必见好就收,不要做不切实际的自我想象!星球众筹加微1029107939五一前让大家接回之前出掉的2023标的1,新的一波没有突破阻力点也赶紧跑!

10% 5% 0% -5%

-10%200301 201001 201701 202401中国PPI
凸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