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心态_顺应趋势
文章目录
有4位朋友发表了观点和态度
改变心态,顺应趋势!
有一个事实经常被大家所忽略:如果一个东西非常成熟,而且具有规模优势,即便没有人为设置的准入门槛,它也天然具有垄断性的优势。如果说人为的设置准入门是权力垄断的体现。那么,在充分竞争的市场中利用自身的规模优势和资源优势形成的绝对话语权就是资本垄断的体现。
能够动摇前一种垄断地位的是权力的更迭,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说的就是这种情况。能够动摇后一种垄断地位的是科学技术和组织方式的创新一科学技术的创新本质上也是一种组织方式的结构变化,只不过作用的目标对象是原子和分子。而正常的组织方式的创新作用的对象是生命体—对人类社会来说就个体的人。星球众筹避免断更加微1029107939
科技创新的周期很漫长,这个探索的成本也会变得越来越高。久而久之也就间接的形成了一种垄断。教育投入成本的水涨船高和教育产出的日益分化,必然导致知识的垄断。这种垄断的效果会集中在对人的精神结构的雕塑上!人与人的差异,不仅仅会体现在见识和知识面,以及调配资源的能力方面,还会体现在人的精神状态和遇到困境的行为特征方面—二者相互作用形成死锁,并在生存处境上形成禁的牢笼。
越是充分竞争,这种效果就越明显!过去的小镇做题家能考上北大清华国防科大,今天的小镇做题家考个大专都费劲。不仅教育资源加速分化,连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斗志都一代不如一代。为什么会这样呢?想一想这样一个场景:一个优秀的中学教师在乡镇只能拿3000块钱一个月,但是跑到大城市当民办教师都能拿15,000。你觉得他会不会跑?如果有编制的话,他可能还会犹豫一会。随着教师编制的逐渐取消和缩减,这样的老师是一刻都不会犹豫!
老师是这样的选择,优秀的学生也会这样:北京,上海,深圳的新一代高考生成绩都高的吓人。如果说这些超一线城市的上一代考生是因为政策倾斜,这一代考生可是实打实的有实力!为什么有实力?首先,教育资源越来越好;其次,基因越来越好。教育资源越来越好很好理解,深圳一个中学的老师全是世界名校的博士。因为给的多自然会有更优秀的人愿意来当老师—以至于腾校的博士只能教中学了!甚至连幼儿园的老师都开始出现专业对口的研究生。基因越来越好是怎么回事?因为这些地方的这一代学生的家长都是全国各地的尖子生—想一想都是什么样的人才能在这些地方定居?不管他是华为的干部,还是腾讯的管理层,又或是万科的骨干,以及大疆和比亚迪的高工。你就说这些人聪不聪明?有没有能力?余承东小时候家里确实穷,穷得吃不上饭。但是,他在同样的时间内考了两个学一位。在残酷的生存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人都是生命力更强的人。这些人的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甚至是基因的优秀程度都更胜一筹。他们找的对象就算不是旗鼓相当,也差也不到哪里去。所以下一代不管在基因上还是在资源上都具有优势。随着所在城市的教育资源越来越好,自家父母的学习经验和教育氛围也更好,这种优势就会更明显!不仅考得比别人好,各方面的见识、素养和特长也远远的把别人抛在后面。
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趋势。江苏很多城市,同样是做全职妈妈。明星演唱会没人去,但是如果有专家分享教育方面的内容,热情高涨比追星还积极。孩子小学一年级考星球众筹避免断更加微102910793991分,老母亲都会被感压力。因为这样的分数在班级里面已经变成垫底的了—竞争就是这么惨烈。为什么经济越发达的地区,竞争反而越激烈。在古代竞争最激烈的地方是哪里?是皇宫里的九子夺嫡!其次呢?其次是朝廷里面争夺首辅之位
出生就是皇子,就算什么都不争也可以躺赢呀!为什么还要卷入进去呢?事实上如果不卷入去争一争,也许连活下来的机会都不会有更别说躺平去享受一生的富贵和安宁。历朝历代哪个皇子不是一辈子活的小心翼翼又兢兢战战?皇家血统确实赋予了这些人天生的富贵和高贵的合法性,但同时也赋予了他们取而代之的资格。它就像硬币的两面,既说不清楚,也没有选择!
朝廷里的高官已经享有了普通人一辈子都梦寐以求的一切。这些人是从全国最优秀的聪明人中选拔出来的,智慧、心机和手段都是顶级的,为什么还要不死不休的相互争斗?因为你掌握的资源越多,守护资源的能力就必须要越强。否则,如同你占有一片矿却没有猎枪,只会死无葬身之地!因为所有人都想要那片矿,凭什么让你占据?生存战争本身就是残酷的!为什么纨子弟会成为人类不同文明不约而同的批判对象?因为这些人的状态和行为会让前辈斗争和积累的结果化为乌有!
这就是为什么资源越丰富的地方竞争就越激烈,因为大家都已经体会到了占有更多资源的好处,同时也就更加不愿意失去占据的资源。必须要让自己始终拥有优势,才配一直占据资源并享受美好!
当年翁同和质问李鸿章:既然你说北洋水师已经建成亚洲最强大的水师舰队,为什么还需要花大钱去升级?李鸿章回答说:正因为已经建成远东最强大的水师,所以才需要继续投入去维持这个优势。一旦失去这个优势,所有前面的投入都会打水漂,而且会让那些有狼子野心的国家生出星球众筹避免断更加微1029107939
凯之心,到时候就会悔恨无极!虽然历史学家把所有的罪名都归咎到慈禧太后修园子上面,但真相就是整个传统的文官集团看不到这种看不到直接收益的长期投资的必要性。因为维持静态秩序的传统心态和思维方式与生存竞争的现实状况严重脱节。
不可否认,我们受了2000多年的驯化,会本能的追求一种静态的稳定。如果你去观察普通人的心态,你就会发现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他们不愿意去面对不确定的未知,更不会把这种不确定当做机会。遇到任何困难第一反应就是懊悔并退回到之前的稳定状态。哪怕是自己在原有状态下已经忍无可忍才迈出了这一步,也会主动重塑自己的记忆,以欺骗和想象的方式,怂自己退回去!
最能代表我们思维方式和行为的现实案例就是步兵方阵:每个人都置身于一个方阵之中,并按照规则同进退,一方面从方阵中获得归属感和力量,另一方面又不甘于成为整个方阵中输出力量时微不足道的耗材和随时可替补的散件。这种拧巴感几乎贯穿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传统的中国家庭作为社会经济结构最小的单元,是基于功能搭建起来的稳定结构。男耕女织是社会经济分工协作所呈现出来的功能特点。至于是哪个男的和哪个女的无所谓,只要你具有相应的功能就行!男人养家,女人生孩子,也是基于功能特征的搭配。在这种状态下,不能挣钱的男人和不能生孩子的女人都是废物—因为这样的人无法基于功能构建起稳定的家庭结构。所以会被嫌弃,甚至会被赶出去,也就变得理所当然了!
如果大家都这么理性,都能克制人性的需求而遵循功能性的匹配。虽然对人性的需求有所压抑,但会形成一个效率最大化且稳定的社会结构。当我们从传统社会进入现代化社会之后,内心最大的拧巴就如同上面说的一样:寄希望待在方阵里,毫不费力就拥有安全感和归属感,甚至是力量感一—当你往前走的时候,感觉到的力量不是自己拿着一根长矛往前走,而是整个方阵在向前推进!但同时又渴望自己成为耀眼的焦点,以及自己的与众不同能够被看见。你如果独自骑着一匹马冒着枪林弹雨冲在最前,你的勇气和战力都必然会被人看见,但那样很危险,很容易成为众矢之的。所以,相互矛盾的诉求就会产生被悖论,最终形成非常拧巴的心态。
有没有一种方法?既可以躲在方阵中,按照简单的规则跟着走,又能成为不可替代的英雄和万众瞩目的焦点?有!躺到沙发上,闭上眼睛,打开新闻联播,再美美的做一个中国梦就可以了!如果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持续加大,能够获取的资源越来越多,内部的分化只会加剧而不会延缓。为什么呢?这就好比一个人从太守变成了宰相,占据的资源更多,权力更大,你觉得他要面对的明争暗斗会更艰难,还星球众筹避免断更加微1029107939是更轻松?你的位置以前只有一个郡的人惦记,现在全国的人都开始惦记了!
来自 觉悟社司令创建660+人都在这里交流
文章作者 瀚泽
上次更新 2025-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