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老蒋。

从 2020 年 12 月 24 到现在,一晃两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了,我们的课程也迎来了尾声。在这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共同学习了 21 讲,从基础概念,到原理,再到开发实践,最后我们还针对几个很经典的场景进行了实战演练和讲解。

要说在这个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就是“熬夜写稿”了。课程上线后,我基本是晚上九、十点到家后写稿,写到凌晨是常有的事。元旦、春节我也几乎是在写稿中度过的。一开始我以为咱们的课写起来很容易,就跟写博客一样,一两个小时就能搞定,后面才发现我想得太简单了,一讲内容从构思、到初稿、到打磨、再到定稿,至少需要一两天。

我记得,为了把概念性的文章讲的通透,有收获感,仅“02 | 概念新知:到底什么是 Serverless?”这一讲就反复优化了 9 次。耗时最长的是 “14 | 系统迁移: 传统应用如何迁移到 Serverless ?”,前后花了近两周时间。不过,“08 | 单元测试:Serverless 应用如何进行单元测试?”写得比较顺利,初稿只花了两三个小时,大概是因为我平时就非常注重单元测试。

虽然磨课的过程比较辛苦,但我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一方面,Serverless 是新兴技术,还不是很成熟,并且正在飞速发展,所以我希望通过这门课,将我在实践 Serverless 过程中总结的经验分享给你,让更多的同学开始了解并使用 Serverless。

另一方面,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我也很多收获,我在评论区看到了很多很经典的问题和思考,也还有一些同学分享了一些新的知识,是你们的积极和努力鼓励着我不断前进,让我明白了学无止境。在这里,我由衷感谢你的一路陪伴!

今天咱们的课程就全部结束了,相信通过前面的学习,你已经知道了 Serverless 到底是什么、能做什么事、优缺点是什么,也掌握了一些开发 Serverless 的最佳实践。在结束语里,我想再和你聊一聊我经常被问到的问题 “Serverless 将对前后端开发带来什么影响,未来 Serverless 将会带来哪些机会?”

说起前后端,我们再把时光倒回二十多年前。

那时互联网刚刚兴起,程序员还比较稀缺,也没有前后端的区分。当时互联网上的 Web 应用也很简单,主要是基于 PHP 或 JSP 开发的动态网站,一个程序员就能搞定所有事情。2005 AJAX 技术诞生后,我们才可以在前端通过 JavaScript 代码向服务端动态请求数据,再到后来页面的交互越来越复杂,才渐渐有了前后端的分工:前端工程师主要和浏览器打交道,负责前端页面的开发;后端工程师跟服务器打交道,为前端提供数据接口。

直到现在,我们开发一个业务,基本也是这样的前后端分离的研发模式。这种模式虽然让工程师的职责更加清晰,却降低了沟通效率:前后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协调业务和接口的问题。

同时,前后端分离也不利于个人的发展,因为很多业务的后端就是把现有的一些服务、数据组合起来,变成一个新的数据提供给前端。对后端工程师来说,这样的工作既机械化也缺乏挑战,而前端工程师通常又不能简单地去完成这些工作,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学习。

而 Serverless 屏蔽了底层资源和复杂的运维工作,简化了编程模型,不仅补足了前端工程师不能开发服务端的能力,还将使行业对前端工程师的定位发生改变。以往大家都认为前端开发比较简单,写写页面就行,其余工作都交给后端完成。但 Serverless 的出现,大家对前端的诉求就不仅仅是完成页面了,而是要能够负责整个应用的开发。前端工程师除了要与设计师打交道,还要理解整个业务,成为业务负责人。所以我认为 Serverless 带来的第一个技术变革是:前端工程师将再度回到软件工程师的职责。而对于后端工程师来说,就可以摆脱简单的 CRUD,去做更底层的技术,迎接更大的挑战。

聊完了 Serverless 对开发者的影响,接下来我们再聊聊 Serverless 技术本身。在 2021 年,除了各大 Serverless 平台持续优化函数冷启动时间、提升 Serverless 开发体验外,我认为最大的变化是Serverless 开发框架将百花齐放。

现在很多企业使用 Serverless 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缺乏最佳实践。沉淀和推广实践的最好方法,就是将实践经验集成到开发框架中。当我们要使用 Serverless 来编写大型项目,需要管理成百上千个函数时,一定需要 Serverless 开发框架的协助。传统的开发框架主要是面向技术问题提升开发效率,比如 Spring 通过依赖注入解决对象组装问题, Express.js 通过中间件机制简化请求处理。而 Serverless 开发框架,除了解决技术问题,还需要解决应用开发、部署、监控、运维等问题。 传统框架管理的只是单机资源,但当我们基于 Serverless 使用云服务构建自身业务时,框架需要管理的就不再是单机资源,而是云资源了。

Serverless 开发框架主要包含几个部分:

开发工具,比如命令行工具、编辑器插件、WebIDE 等;

部署工具,比如与 Git 集成、CI/CD 等;

监控运维工具,实现日志、报警等功能。

除此之外,开发框架还可以提供自己的运行时,提供标准编程模型,抹平不同运行平台的差异,使开发者可以专注于业务代码的开发。最近几年,除了云厂商提供的开发框架,还有很多第三方的开发框架也在持续开发新功能,比如 Serverless Framework、Midway、Malagu 等。相信在 2021 年,这些框架将会更加成熟,并且还会有更多开发框架不断涌现。

除了开发框架外,我认为 2021 年 Serverless 将带来的另一个巨大变革是Serverless Jamstack 将逐渐兴起。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这二十年中,主流的 Web 开发的技术栈依旧是类似于 LAMP (Linux,Apache、MySQL、PHP)的形式, 我们使用 PHP、Java 等编程语言编写代码,使用 Linux 服务器执行代码生成动态网页,并根据需要使用 MySQL 等数据库来存储数据。

LAMP 架构可以很方便构建动态网站,但随着用户增多流量增大,服务端所需要的资源也就越来越多,动态网页也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构建。Jamstack 则是为了构建更快、更安全且更易于扩展的 Web 系统而诞生的:

Jamstack 中 “Jam” J 代表 JavaScript,我们使用 JavaScript 实现页面交互、发起请求、获取数据构建动态页面;

A 代表 APIs,所有服务端的进程和数据库操作都被抽象为 API,以供页面中的 JavaScript 代码进行访问;

M 代表 Markup,即标记语言(如 Markdown、HTML),我们使用标记语言构建页面,并且这些页面需要是在部署前预先构建的。

在 Jamstack 技术栈中,我们会将预先构建好的代码部署到 CDN 上,这样就不需要像传统 LAMP 架构那样依赖服务器生成 HTML 了。有了 Serverless 之后,我们可以将 API 也托管到 Serverless 上,这样整个 Web 系统就完全不依赖服务器,也更易于扩展。在过去的一年中,很多 Jamstack 领域的创业公司,如 Netlify、 Vercel 都获得了巨额融资,Microsoft、Cloudflare 很多大公司也纷纷加入。所以我认为,2021 年 Serverless Jamstack 将逐渐兴起。

你应该还有印象,我在“02 讲”中提到了,Kubernetes 是介于 Serverful 和 Serverless 中间的产物。但 Serverless 的出现也让 Kubernetes 有了一个新的方向:Serverless Kubernetes。目前 Kubernetes 已经成为业界容器编排的事实标准,基于 Kubernetes 的编排和管理功能,我们可以构建跨多个容器的应用,并且长期持续管理这些容器的健康状况。

不过 Kubernetes 给我们带来了好处的同时,也让我们受困于集群容量规划、安全维护、故障诊断等复杂的运维操作之中,这仿佛又回到了没有云的时代。所以我们开始思考在 Kubernetes 上的 Serverless 化,即基于 Serverless 的 Kubernetes。

传统的 Kubernetes 是以节点为中心的架构设计,节点是 Pod 运行的载体,Kubernetes 调度器在节点池中选择合适的节点来运行 Pod,并基于 kubelet 对 Pod 进行生命周期管理和自动化运维,当节点资源不够时,需要对节点进行扩容,然后对 Pod 进行扩容。而 Serverless Kubernetes 最大的改变就是将 Pod 和节点解耦,开发者就不用关注节点的运维,无须进行集群容量规划,只需要创建 Pod 即可。

目前 AWS、阿里云等云厂商都发布了 Serverless Kubernetes 相关的云产品,开源界也有 Knative、OpenFaaS、Fission、Kubeless 等 Serverless Kubernetes 解决方案。相信随着 Serverless 技术的不断发展,在 2021 年Serverless Kubernetes 也将越发流行。

可以说,Serverless 架构的兴起,真正解放了开发者,让基础设施的管理有了新的方式。如今越来越多的产品正在 Serverless 化,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布局和使用 Serverless,这不是对未来的期望,而是正在发生的事实。

随着技术上对去中心化、轻量虚拟化、细粒度计算等需求愈发强烈,Serverless 也必将借势迅速发展,带来一场新的技术变革。这种全面云化的开发模式,也预示着真正的云计算时代正在到来。

最后,我为你准备了一份结课问卷,希望你对本课程的内容进行评价,以便我及时优化课程内容。

点击链接,即可参与课程评价。

感谢你的聆听,衷心祝愿我们都能够快乐幸福地工作,我们江湖再见。

-– ### 精选评论 ##### **俊: > 感谢 ######     讲师回复: >     感谢支持,互相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