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函数对象和lambda:进入函数式编程
文章目录
你好,我是吴咏炜。
本讲我们将介绍函数对象,尤其是匿名函数对象——lambda 表达式。今天的内容说难不难,但可能跟你的日常思维方式有较大的区别,建议你一定要试验一下文中的代码(使用 xeus-cling 的同学要注意:xeus-cling 似乎不太喜欢有 lambda 的代码😓;遇到有问题时,还是只能回到普通的编译执行方式了)。
C++98 的函数对象
函数对象(function object)[1] 自 C++98 开始就已经被标准化了。从概念上来说,函数对象是一个可以被当作函数来用的对象。它有时也会被叫做 functor,但这个术语在范畴论里有着完全不同的含义,还是不用为妙——否则玩函数式编程的人可能会朝着你大皱眉头的。
下面的代码定义了一个简单的加 n 的函数对象类(根据一般的惯例,我们使用了 struct
关键字而不是 class
关键字):
struct adder {
adder(int n) : n_(n) {}
int operator()(int x) const
{
return x + n_;
}
private:
int n_;
};
它看起来相当普通,唯一有点特别的地方就是定义了一个 operator()
,这个运算符允许我们像调用函数一样使用小括号的语法。随后,我们可以定义一个实际的函数对象,如 C++11 形式的:
auto add_2 = adder(2);
或 C++98 形式的:
adder add_2(2);
得到的结果 add_2
就可以当作一个函数来用了。你如果写下 add_2(5)
的话,就会得到结果 7。
C++98 里也定义了少数高阶函数:你可以传递一个函数对象过去,结果得到一个新的函数对象。最典型的也许是目前已经从 C++17 标准里移除的 bind1st
和 bind2nd
了(在
auto add_2 = bind2nd(plus
这样产生的 add_2
功能和前面相同,是把参数 2
当作第二个参数绑定到函数对象 plus<int>
(它的 operator()
需要两个参数)上的结果。当然,auto
在 C++98 里是没有的,结果要赋给一个变量就有点别扭了,得写成:
binder2nd<plus
plus
因此,在 C++98 里我们通常会直接使用绑定的结果: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vector v{1, 2, 3, 4, 5};
transform(v.begin(), v.end(),
v.begin(),
bind2nd(plus
上面的代码会将容器里的每一项数值都加上 2(transform
函数模板在
v
{ 3, 4, 5, 6, 7 }
函数的指针和引用
除非你用一个引用模板参数来捕捉函数类型,传递给一个函数的函数实参会退化成为一个函数指针。不管是函数指针还是函数引用,你也都可以当成函数对象来用。
假设我们有下面的函数定义:
int add_2(int x)
{
return x + 2;
};
如果我们有下面的模板声明:
template
auto test1(T fn)
{
return fn(2);
}
template
auto test2(T& fn)
{
return fn(2);
}
template
auto test3(T* fn)
{
return (*fn)(2);
}
当我们拿 add_2
去调用这三个函数模板时,fn
的类型将分别被推导为 int (*)(int)
、int (&)(int)
和 int (*)(int)
。不管我们得到的是指针还是引用,我们都可以直接拿它当普通的函数用。当然,在函数指针的情况下,我们直接写 *value
也可以。因而上面三个函数拿 add_2
作为实参调用的结果都是 4
。
很多接收函数对象的地方,也可以接收函数的指针或引用。但在个别情况下,需要通过函数对象的类型来区分函数对象的时候,就不能使用函数指针或引用了——原型相同的函数,它们的类型也是相同的。
Lambda 表达式
Lambda 表达式 [2] 是一个源自阿隆佐·邱奇(Alonzo Church)——艾伦·图灵(Alan Turing)的老师——的术语。邱奇创立了 λ 演算 [3],后来被证明和图灵机是等价的。
我们先不看数学上的 λ 表达式,看一下上一节给出的代码在使用 lambda 表达式时可以如何简化。
auto add_2 = {
return x + 2;
};
显然,定义 add_2
不再需要定义一个额外的类型了,我们可以直接写出它的定义。理解它只需要注意下面几点:
- Lambda 表达式以一对中括号开始(中括号中是可以有内容的;稍后我们再说)
- 跟函数定义一样,我们有参数列表
- 跟正常的函数定义一样,我们会有一个函数体,里面会有
return
语句 - Lambda 表达式一般不需要说明返回值(相当于
auto
);有特殊情况需要说明时,则应使用箭头语法的方式(参见[第 8 讲]):[] (int x) -> int { … }
- 每个 lambda 表达式都有一个全局唯一的类型,要精确捕捉 lambda 表达式到一个变量中,只能通过
auto
声明的方式
当然,我们想要定义一个通用的 adder
也不难:
auto adder = {
return n {
return x + n;
};
};
这次我们直接返回了一个 lambda 表达式,并且中括号中写了 n
来捕获变量 n
的数值。这个函数的实际效果和前面的 adder
函数对象完全一致。也就是说,捕获 n
的效果相当于在一个函数对象中用成员变量存储其数值。
纯粹为了满足你可能有的好奇心,上面的 adder
相当于这样一个 λ 表达式:
adder=λn.(λx.(+ x n))
如果你去学 Lisp 或 Scheme 的话,你就会发现这些语言和 λ 表达式几乎是一一映射了。在 C++ 里,表达虽然稍微啰嗦一点,但也比较接近了。用我上面的 adder
,就可以得到类似于函数式编程语言里的 currying [4] 的效果——把一个操作(此处是加法)分成几步来完成。没见过函数式编程的,可能对下面的表达式感到奇怪吧:
auto seven = adder(2)(5);
不过,最常见的情况是,写匿名函数就是希望不需要起名字。以前面的把所有容器元素值加 2 的操作为例,使用匿名函数可以得到更简洁可读的代码:
transform(v.begin(), v.end(),
v.begin(),
{
return x + 2;
});
到了可以使用 ranges(已在 C++20 标准化)的时候,代码可以更短、更灵活。这个我们就留到后面再说了。
一个 lambda 表达式除了没有名字之外,还有一个特点是你可以立即进行求值。这就使得我们可以把一段独立的代码封装起来,达到更干净、表意的效果。
先看一个简单的例子:
这个表达式的结果是 3 的平方 9。即使这个看似无聊的例子,都是有意义的,因为它免去了我们定义一个 constexpr 函数的必要。只要能满足 constexpr 函数的条件,一个 lambda 表达式默认就是 constexpr 函数。
另外一种用途是解决多重初始化路径的问题。假设你有这样的代码:
Obj obj;
switch (init_mode) {
case init_mode1:
obj = Obj(…);
break;
case init_mode2;
obj = Obj(…);
break;
…
}
这样的代码,实际上是调用了默认构造函数、带参数的构造函数和(移动)赋值函数:既可能有性能损失,也对 Obj
提出了有默认构造函数的额外要求。对于这样的代码,有一种重构意见是把这样的代码分离成独立的函数。不过,有时候更直截了当的做法是用一个 lambda 表达式来进行改造,既可以提升性能(不需要默认函数或拷贝 / 移动),又让初始化部分显得更清晰:
auto obj = init_mode {
switch (init_mode) {
case init_mode1:
return Obj(…);
break;
case init_mode2:
return Obj(…);
break;
…
}
}();
变量捕获
现在我们来细看一下 lambda 表达式中变量捕获的细节。
变量捕获的开头是可选的默认捕获符 =
或 &
,表示会自动按值或按引用捕获用到的本地变量,然后后面可以跟(逗号分隔):
- 本地变量名标明对其按值捕获(不能在默认捕获符
=
后出现;因其已自动按值捕获所有本地变量) &
加本地变量名标明对其按引用捕获(不能在默认捕获符&
后出现;因其已自动按引用捕获所有本地变量)this
标明按引用捕获外围对象(针对 lambda 表达式定义出现在一个非静态类成员内的情况);注意默认捕获符=
和&
号可以自动捕获this
(并且在 C++20 之前,在=
后写this
会导致出错)*this
标明按值捕获外围对象(针对 lambda 表达式定义出现在一个非静态类成员内的情况;C++17 新增语法)变量名 = 表达式
标明按值捕获表达式的结果(可理解为auto 变量名 = 表达式
)&变量名 = 表达式
标明按引用捕获表达式的结果(可理解为auto& 变量名 = 表达式
)
从工程的角度,大部分情况不推荐使用默认捕获符。更一般化的一条工程原则是:**显式的代码比隐式的代码更容易维护。**当然,在这条原则上走多远是需要权衡的,你也不愿意写出非常啰嗦的代码吧?否则的话,大家就全部去写 C 了。
一般而言,按值捕获是比较安全的做法。按引用捕获时则需要更小心些,必须能够确保被捕获的变量和 lambda 表达式的生命期至少一样长,并在有下面需求之一时才使用:
- 需要在 lambda 表达式中修改这个变量并让外部观察到
- 需要看到这个变量在外部被修改的结果
- 这个变量的复制代价比较高
如果希望以移动的方式来捕获某个变量的话,则应考虑 变量名 = 表达式
的形式。表达式可以返回一个 prvalue 或 xvalue,比如可以是 std::move(需移动捕获的变量)
。
上一节我们已经见过简单的按值捕获。下面是一些更多的演示变量捕获的例子。
按引用捕获:
vector
vector
…
auto push_data = & {
// 或使用 [&v1, &v2] 捕捉
v1.push_back(n);
v2.push_back(n)
};
push_data(2);
push_data(3);
这个例子很简单。我们按引用捕获 v1
和 v2
,因为我们需要修改它们的内容。
按值捕获外围对象: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get_count()
{
static int count = 0;
return ++count;
}
class task {
public:
task(int data) : data_(data) {}
auto lazy_launch()
{
return
*this, count = get_count()
mutable {
ostringstream oss;
oss « “Done work " « data_
« " (No. " « count
« “) in thread "
« this_thread::get_id()
« ‘\n’;
msg_ = oss.str();
calculate();
};
}
void calculate()
{
this_thread::sleep_for(100ms);
cout « msg_;
}
private:
int data_;
string msg_;
};
int main()
{
auto t = task{37};
thread t1{t.lazy_launch()};
thread t2{t.lazy_launch()};
t1.join();
t2.join();
}
这个例子稍复杂,演示了好几个 lambda 表达式的特性:
mutable
标记使捕获的内容可更改(缺省不可更改捕获的值,相当于定义了operator()(…) const
);[*this]
按值捕获外围对象(task
);[count = get_count()]
捕获表达式可以在生成 lambda 表达式时计算并存储等号后表达式的结果。
这样,多个线程复制了任务对象,可以独立地进行计算。请自行运行一下代码,并把 *this
改成 this
,看看输出会有什么不同。
泛型 lambda 表达式
函数的返回值可以 auto,但参数还是要一一声明的。在 lambda 表达式里则更进一步,在参数声明时就可以使用 auto
(包括 auto&&
等形式)。不过,它的功能也不那么神秘,就是给你自动声明了模板而已。毕竟,在 lambda 表达式的定义过程中是没法写 template
关键字的。
还是拿例子说话:
template <typename T1,
typename T2>
auto sum(T1 x, T2 y)
{
return x + y;
}
跟上面的函数等价的 lambda 表达式是:
是不是反而更简单了?😂
你可能要问,这么写有什么用呢?问得好。简单来说,答案是可组合性。上面这个 sum
,就跟标准库里的 plus
模板一样,是可以传递给其他接受函数对象的函数的,而 +
本身则不行。下面的例子虽然略有点无聊,也可以演示一下: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array a{1, 2, 3, 4, 5};
auto s = accumulate(
a.begin(), a.end(), 0,
{
return x + y;
});
cout « s « endl;
}
虽然函数名字叫 accumulate
——累加——但它的行为是通过第四个参数可修改的。我们把上面的加号 +
改成星号 *
,上面的计算就从从 1 加到 5 变成了算 5 的阶乘了。
bind 模板
我们上面提到了 bind1st
和 bind2nd
目前已经从 C++ 标准里移除。原因实际上有两个:
- 它的功能可以被 lambda 表达式替代
- 有了一个更强大的
bind
模板 [5]
拿我们之前给出的例子:
transform(v.begin(), v.end(),
v.begin(),
bind2nd(plus
现在我们可以写成:
using namespace std::
placeholders; // for _1, _2…
transform(v.begin(), v.end(),
v.begin(),
bind(plus<>(), _1, 2));
原先我们只能把一个给定的参数绑定到第一个参数或第二个参数上,现在则可以非常自由地适配各种更复杂的情况!当然,bind
的参数数量,必须是第一个参数(函数对象)所需的参数数量加一。而 bind
的结果的参数数量则没有限制——你可以无聊地写出 bind(plus<>(), _1, _3)(1, 2, 3)
,而结果是 4(完全忽略第二个参数)。
你可能会问,它的功能是不是可以被 lambda 表达式替代呢。回答是“是”。对 bind
只需要稍微了解一下就好——在 C++14 之后的年代里,已经没有什么地方必须要使用 bind
了。
function 模板
每一个 lambda 表达式都是一个单独的类型,所以只能使用 auto
或模板参数来接收结果。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需要使用一个更方便的通用类型来接收,这时我们就可以使用 function
模板 [6]。function
模板的参数就是函数的类型,一个函数对象放到 function
里之后,外界可以观察到的就只剩下它的参数、返回值类型和执行效果了。注意 function
对象的创建还是比较耗资源的,所以请你只在用 auto
等方法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使用这个模板。
下面是个简单的例子。
map<string, function<int(int, int)»
op_dict{
{"+”,
{
return x + y;
}},
{”-",
{
return x - y;
}},
{"*",
{
return x * y;
}},
{"/",
{
return x / y;
}},
};
这儿,由于要把函数对象存到一个 map
里,我们必须使用 function
模板。随后,我们就可以用类似于 op_dict.at("+")(1, 6)
这样的方式来使用 function
对象。这种方式对表达式的解析处理可能会比较有用。
内容小结
在这一讲中,我们了解了函数对象和 lambda 表达式的基本概念,并简单介绍了 bind
模板和 function
模板。它们在泛型编程和函数式编程中都是重要的基础组成部分,你应该熟练掌握。
课后思考
请:
- 尝试一下,把文章的 lambda 表达式改造成完全不使用 lambda。
- 体会一下,lambda 表达式带来了哪些表达上的好处。
欢迎留言和我分享你的想法。
参考资料
[1] Wikipedia, “Function object”. https://en.wikipedia.org/wiki/Function_object
[1a] 维基百科,“函数对象”. https://zh.wikipedia.org/zh-cn/ 函数对象
[2] Wikipedia, “Anonymous function”.https://en.wikipedia.org/wiki/Anonymous_function
[2a] 维基百科,“匿名函数”. https://zh.wikipedia.org/zh-cn/ 匿名函数
[3] Wikipedia, “Lambda calculus”.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ambda_calculus
[3a] 维基百科,“λ演算”. https://zh.wikipedia.org/zh-cn/Λ演算
[4] Wikipedia, “Currying”.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urrying
[4a] 维基百科,“柯里化”. https://zh.wikipedia.org/zh-cn/ 柯里化
[5] cppreference.com, “std::bind”. https://en.cppreference.com/w/cpp/utility/functional/bind
[5a] cppreference.com, “std::bind”. https://zh.cppreference.com/w/cpp/utility/functional/bind
[6] cppreference.com, “std::function”. https://en.cppreference.com/w/cpp/utility/functional/function
[6a] cppreference.com, “std::function”. https://zh.cppreference.com/w/cpp/utility/functional/function
文章作者 anonymous
上次更新 2024-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