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总是听不进那些对你有用的建议
文章目录
为什么你总是听不进那些对你有用的建议?
我想你应该有过类似的经历:身边经常有人会给你一些人生建议,比如说,希望你好好读书,进入一个好学校;希望你多花点时间学习,提升自己,这样才能多赚点钱。
但你根本听不进去,只想过得开心、舒服一些,不想那么累。
其实,有这种想法很正常。
在我 20 来岁的时候,也有一些人劝我业余时间多学习,提升专业能力。
而我当时的反应也和多数人一样,不以为意。
还有些人逆反心理比较重,对那些劝自己学习的人,总觉得不是单纯的给你建议,而是有其他目的。
比如说,觉得有些人是为了满足「好为人师的虚荣心」,或者,「忽悠我下班后留下来加班」。
对此,我不做过多点评。
我想请你先看下白岩松的这段话。
当你跟年轻人讲了很多所谓的道理时,其实你只是跟人群的 $10%$ 在说,老祖宗也把人分为三等,一流的人听到好的道理立即践行,二话不说;二流的人听到好的道理一边践行一遍怀疑;三流的人听到好的道理,张口就是「什么啊这是」。
这几句话,出自出自《道德经》第四十一章: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必须要承认,优秀的人始终是少数,大多数都是普通人。
所以,当别人劝你趁年轻要多学习、多看书时,听不进去其实挺正常的,因为多数人都听不进去。
01
为啥会听不进去呢?
心智不成熟,无法建立有效的认知。
怎么理解这句话。
你想啊,20 多岁的时候,多数人还在上学,或者刚出社会,还是小白一个,这个时候的阅历很浅,对很多事情的认知还不全面。
所以,你给自己做的人生规划还不成熟。
举几个栗子哈,你就明白了。
刚毕业的时候,你充满激情,觉得自己在未来几年能干一番大事;你也对自己充满信心,两年后月收入能达到 2 万,5 年后能买房买车。
但现实是,多数人被社会全方位碾压,经历一系列打击之后,才会对周围的事建立比较全面的认知,这时候你不会再像以前那样过度乐观了。
同样,20 多岁的你,一心想过安逸舒适的生活,自然会排斥学习、看书了。
但一个人的心智是随着经历不断成熟的,当你经历的足够多,你的很多看法可能会发生根本的改变。
比如说,「月入过万是很难的」,或者说,「要过上理想的生活,就要远离安逸与舒适」。
当然,不排除有一些人,在 20 多岁的时候就知道自己需要怎样的生活,所以他们会坚持自己的选择。比如有些人很清楚自己,就是适合安稳的工作。
但是,你要知道,很多三四十岁的人都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所以,20 多岁能够想清楚自己需要什么的人,就更少了。
多数人还是像我前面所说,由于心智不成熟,对很多事的认知不足。
所以别人给你一些建议、讲很多道理,你无法建立有效的认知,也就无法理解他所讲的道理。
等你经历的足够多,尝到了社会的毒打,再回想起当初别人给你的这些建议,你才有可能感同身受。
02
记得我第一份工作是销售,我老大有意培养我,叫我多看一些销售管理书籍,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向他请教。
我很不情愿,因为我想过过得安稳一点,不想下班了还这么累。
所以根本没心思学习,业余时间都用来玩游戏了。后来,由于我业绩很差,几个月都没有开单,被开了。
此后几年都是如此,一直想过安稳的日子,结果,我的能力一直得不到提升,又频繁跳槽,竞争力慢慢下降,最后根本找不到什么好工作。
经历这些波折,心智渐渐成熟,才开始明白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所以果断转行。
转行以来,我仍然坚持学习,收入不断增加。去年 5 月,我辞去了新媒体公司产品经理的工作,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
我曾经追求的生活,是安逸、自由、稳定,现在看来,已经实现了一部分,至少还是挺自由的,工作时间由自己安排。
回想过去,我最后悔的是自己浪费了宝贵的几年光阴,如果当时能好好利用,或许现在我有更多可能。
但这一切都是假设,毕竟以前的我心智不成熟,想的事情比较简单。
我唯一能抓住的就是现在,想要舒适安逸的生活,只能靠自己双手去创造。
03
当然,这是我的人生,不是要求你跟我一样。
只是,有一个道理你必须要明白:你的人生由你自己决定。
别人给你说再多的道理,你听不听那也是你的事,别人是无法左右你的。
业余时间,你可以疯狂刷抖音、玩游戏、追剧,也可以读书、学习,这些都是你的自由,没人能够干涉你。
但是,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你提前享受安逸舒适的生活,就要接受平凡琐碎的人生。
怕就怕,有些人一边心安理得的享受,另一边却抱怨工资低,抱怨阶层固化,抱怨自己没有出头的机会。
可这样的结果,在你一开始选择的时候就决定了啊。
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面有一个片段,瑞德申请假释的时候,反思了自己的所作所为,说了这样一段话:
加载中…
瑞德年轻的时候,心智不成熟,不知道对错,结果杀了人,被关进肖申克监狱服刑。他想跟那个不懂事的孩子对话,但已经不可能了。
就像很多人,年轻的时候,觉得自己还小,不用考虑人生大事,只想着安逸、享乐,可劲儿浪。
随着心智慢慢成熟,才觉得当初的想法很幼稚,这时想着做点什么,却已经被后浪拍在沙滩上了。
当你开始后悔、自责的时候,说明你已经在为自己的选择买单。
有人会说,那应该如何提升心智水平,让自己能够独立的分析、解决问题呢?
这里分享几个方法。
第一,多读一些名人传记。
我一直提倡多读名人传记,对人很有好处。
一方面,名人传记类书籍会穿插一些人物故事,可读性很强;另一方面,你可以了解名人的坎坷经历,学习他遇到挫折时的应对方式,解决问题的办法等等。
比如我读《褚时健传》,书中讲到了褚时健的跨界学习能力,让他从一个对橙子还很陌生的门外汉,短短几年时间就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
这个方法,让我受益匪浅。以后当我跨入新领域的时候,就可以借鉴这个方法,而不会一脸懵逼,或者摸索一段时间又半途而废。
学习他们面对困境时做出的选择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式,能够不断提升你的心智水平。
第二,多出去走走。
很多人一有机会就宅在家,沉迷在抖音、王者荣耀、吃鸡的世界里,游戏玩的再好,你的内心还是很空虚。
平时有机会多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增长见识、开阔眼界。
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增加你的人生感悟,当然,也能让你的心智不断成熟。
05
我们前面讲过,一个人值多少钱,最终是由竞争力说了算的,竞争力越强,能够替代你的人就越少,那么你的收入就越高。
假如你干的活,连应届生、实习生都能干,这样的工作,相信收入也不会高,那又怎么能让你过得安逸呢?
就像前两年,我刚转行的时候,我给很多网站投递简历,结果大部分都石沉大海。而那些打电话叫我去面试的公司,也几乎没有被录用。
我听到他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你的经验不够丰富,很难胜任这个岗位。
而现在,当我公众号和知乎有一定影响力之后,很多人主动找我合作。其中有几家公司听说我是自由职业者,就问我「考不考虑重回职场,我公司缺一个内容主编」。
所以说,人真的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你没有竞争力,可能连饭碗都不保,还谈什么舒适安逸。
只有让自己与众不同,让别人无法替代你,你才有机会脱颖而出,才有可能过上安逸舒适的生活。
有些人说,「我就想过得舒服一点,安逸一点,不想那么累」。当然可以,这是你的自由,只是你得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月亮与六便士》里有一句话我很喜欢:
我总觉得大多数人这样度过一生好像缺点什么,我承认这种生活的社会价值,也看到了它的井然有序。但是,我的血液里却有一种强烈的渴望,渴望一种更狂放不羁的旅途,一种更加惊险的生活。
安逸稳定的生活没什么不好,但这样的人生不适合我,我也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有一颗不安分的内心,总想着做点什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如果,你也认同这句话,并且不希望自己这么平凡的过下去,那么点个赞吧,一起共勉。
文章作者 知乎
上次更新 2025-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