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之美
文章目录
产品设计之美
你好,欢迎来到腾讯大学出品的《腾讯产品 18 讲》。
为了帮你更好地理解做产品的脉络,我们给你推荐一本产品经理必读书——《用户体验要素》,它介绍了一套产品设计的思维方式:一个产品是由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和表现层这 5 层组成。你可以打开文稿,看到这个模型。
前面 10 讲,我们带你研究了用户需求,分析了市场机会,瞄准了商业目标,找到了定位打法,你可以理解为我们做完了战略层要考虑的事;紧接着,我们又带你对产品需求进行了拆分细化和优先级排序,这也就完成了范围层要考虑的事。
这一讲,我们将带你进入这个模型的另外 3 个层次——结构层、框架层和表现层,交流一下产品经理在交互设计、界面设计和视觉设计上需要掌握的准则,打造出不仅简单好用,而且还有个性的产品,让用户感受到共鸣和愉悦。
说到这里,有的产品经理可能会问了:交互设计、界面设计和视觉设计,这不应该是设计师的事儿吗?我为啥要学这个?
还记得早年微博上设计师们疯传的吐槽段子「给我一个五彩斑斓的黑」吗?产品经理掌握基本的设计知识,至少首先能保证和设计师们在同一个认知水平上对话,能提高合作效率;再往深的说,产品经理为最终产品的用户体验负责,张小龙给腾讯产品经理分享过一个观点:你的产品的美感,不会超过你的审美能力。所以,作为产品经理,你非常需要掌握设计的一些基本原则。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产品设计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则——「人是设计之本」。
人是设计之本
腾讯的经营理念是「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在产品设计上,我们也倡导以」人「为本。小龙还有一个设计理念是:不以设计为导向,以用户为导向;没有设计,只有解决问题。
「人是设计之本「这个命题非常宏大,有很多经典的设计理论可以进一步学习。今天这一讲,我们将用灵魂 3 问,带出几个我们认为非常重要的设计理念,帮助你更容易理解以人为本的设计。
第一问:你的设计,都是用户真正需要的吗?
我们提这个问题,对应的设计理念是「少即是多」。早年间,小马哥给腾讯产品经理分享他的设计理念时就说过: 用户价值不会因为是统一了(大而全)而体现的,而是每一个单项是否能真正赢得用户的喜爱。「简单」的核心在于,做好最核心的10 个,放弃其它的 90 个。「做得越多越不好,我们需要经常告诫自己,是不是做得太多了?」
怎样做到「少即是多」呢?首先,你得学会砍需求,除此之外,寻找方法,优先解决多样用户的共性需求最为关键。在小龙看来,对系统的抽象认知能力,可以让产品经理很好地把握用户的需求,扩展产品的想象边界。通过分类,让复杂的东西变得更有条理;通过抽象,找到复杂东西的共性,解决共性问题,就可以让产品化繁为简。
给你举个例子,微信的功能再怎么多,可底部永远只有四个Tab。这就是微信作为一个「通讯工具」提供的最基础最稳固的用户价值,虽然它的功能早已远超这个基础定位。
加载中…
说到这里,可能有些人会说,这就是大家都知道的「less ismore「嘛。是的,道理大家都懂,但今天,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的产品,因为要满足公司的商业目标,要满足老板的需求,要考虑各种干系人的利益……产品设计越来越复杂,反倒是远离了用户,背离了初心。
所以,和设计师一起,开始设计前,请使用「最强整理术」,让自己变成用户,对功能列表进行一次全面的断舍离吧。建立产品框架,保持主干清晰,枝干适度,简单明了,把次要的功能隐藏在二级页面,尽量让用户在一个维度里解决具体事情。
第二问:你的设计,用户能懂吗?
我们提这个问题,对应的设计理念是「符合用户的习惯和预期」,保持体验自然。在第三讲,我们聊过「秒变白痴」理论— 产品经理要不断修炼,能让自己变成一个迟钝、挑剔、易怒的傻瓜,快速 get 用户的习惯和预期,从而降低用户的理解成本,快速上手使用。
怎样能让产品设计符合用户的习惯和预期呢?可以从这 3 个方面着手:
首先,请遵从自然、遵从习惯、遵从规律。比如用户一般习惯用右手操作,习惯从左到右阅读,所以一般将按钮摆放在界面的右边;比如用户对红色会产生警戒心理,所以在产品设计上,红色只用在严重错误或警告中,禁止用来吸引眼球;又比如产品设计要尽量与操作系统习惯保持一致,不要反规则……符合用户自然操作的最伟大设计之一,就是 iphone 的创新,脱离了键盘,用手指完成屏幕交互,所见即所得,连三岁的娃娃都会用!
第二,帮助用户避免错误。自然的场景帮助用户避免问题,不仅可以推动功能的进一步普及,也有可能会成为用户津津乐道的小惊喜。比如,用户使用 QQmail,如果在邮件正文里提到「附件」,但在发送时并没有粘贴任何附件,那么系统会立即提醒:您是否忘了加上附件?
加载中…
最后,保持界面的统一,尽量与操作系统习惯一致,不要违反规则。统一的界面可以减少用户的熟悉和理解成本,而多种表现容易让用户迷惑。一个产品中,每个界面只有一个主题,尽可能用标准界面,尽可能只有一种字体,一类控件,一种式样,一种背景……
说完这些,你可能还是有点困惑。不要紧,接下来,我们给你举个微信支付收付款功能迭代的案例,帮助你更好地理解。
微信支付收付款功能上线的初期,大量的用户和商家都在学习这个功能,经常出现搞错了收款和付款二维码而导致纠纷的情况。由于支付是一个用户高敏感度的行为,使用过程出错,会带来非常差的用户体验,甚至造成很恶劣的影响,所以,这个功能的设计优化,就非常重要了。
微信支付的产品团队是怎么做的呢?
首先,先分析产品面向用户的服务路径。收付款功能面向了收款方和付款方两类用户,其中收款商家通常会将「收款二维码」打印粘贴在店面里,一般仅需生成一次;但随着移动支付场景越来越广泛覆盖,付款比收款使用频率高多了。
所以最新的方案,团队优化了功能操作路径,将更常用的付款功能作为主路径。当用户点击收付款功能入口,默认直接展现「向商家付款」的付款功能,同时下方也提供 「二维码收款的功能入口。
我们将这个设计优化前后的截图放在了文稿里,你可以仔细对比看看。
【修改前】加载中…
知乎盐选 | 产品设计之美
【修改后】
71%13:06
收付款
维码收款向商家付款二维码收款
点击可查看付款码数字
无需加好友,扫二维码向我付钱零钱优先使用此支付方式付款
设置金额 保存收款码
收款小账本维码收款群收款加载中…
除了优化收付款功能界面的设计,产品团队还考虑了更多:比如,向商家付款的二维码,如同信用卡一样,手机截屏等操作都会带来二维码传播,导致盗刷。为了避免用户受到损失,当用户首次使用付款码时,产品加强了用户教育,通过隐藏付款码数字、禁止付款二维码截屏等多种方式,悉心保证用户的财务安全。
第三问:你的设计,用户会一直喜欢吗?
如果说前两个问题,都是在设计产品的体验,聚焦在产品的可用性、易用性层面;那么这个问题,就是在设计产品的情感,聚焦在产品能否给用户带来愉悦。
我们提这个问题,对应的设计理念是「产品也是有个性、价值观的,需要让用户感到人性共鸣」。就像喜欢一个人,始于颜值,敬于才华,合于性格,用户喜欢一个产品也是这样。当产品经理赋予产品以理念和愿景时,产品就有了自己的个性和价值观。
举一个例子,「QQ 邮箱,常联系「是这款产品的愿景,体现在产品设计上,无论是封面画还是选词,都在呼应这个愿景,比如封面用大海,选词改编了海子《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的诗句:」从明天起,和每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整体设计淡雅而不张扬,具有美感。你还可以打开文稿,看到 QQ邮箱更多这样的设计。
视觉设计一传播产品理念
只有当我们对产品抱有一个完美的理念和愿景的时候,我们才能做出优美的设计来
体现理念“QQ邮箱,常联系”是我们的愿景。这个愿景需要完美的产品设计,优秀的技术实
现,和优质运营来达到"封面画和选词,呼应邮件含义,淡雅而不张扬
QQ邮箱,常联系!
从明天起,和每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个人
—一摘自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QQ邮箱,常联系!
1982年,第一张电脑笑脸诞生今天,人们已经习惯用它来表达心情现在,您也可以在邮件里用:-)来sayhi!了解更多表情符号
QQ邮箱,常联系!
2500年前,人们飞鸽传书160年前,莫尔斯发明了电报37年前,第一封电子邮件发出今天,QQ邮箱联系你、我、他加载中…
我们可以看到,在理性的产品中,添加一些人文的元素,把产品的所有脉络连接起来,能让产品具备灵魂。但需要注意的是,人文元素一定不是主体,不能过于放大;它更多的是体现在不容易看到的地方,比如产品文案。文案是产品经理在和用户说话,非常能反映产品的气质。举个例子,微信和用户的关系非常平等,像朋友一样,既不抬高自己,也不讨好和勉强用户。因此,微信的文案,从来都用「你」而不是「您」,从来不用「还不邀请朋友」这种勉强用户的句式。
最后,我们还想强调一个设计理念——细节决定成败,这个理念是贯穿在产品设计全程的。小龙就倡导,产品经理要像工匠一样打磨每个设计细节,每天要优化 10 个自己和他人在产品使用过程中遇到的不便的地方。
产品经理如何修炼设计力?
聊完「人是设计之本」这个原则,介绍了这么多设计理念,你肯定很想问,那我平时应该怎么修炼,才能做出好的产品设计呢?这里我们也给你「三多」建议:
第一,多看、多感受、多体会
熊本熊的设计师水野学曾经说过:「我认为『感觉』是知识的聚集,学识越广博,越是能衍生多样的可能性,知识如纸,『感觉』如画……过去的积蓄,即你所掌握的『不惊人的东西越多,创意的土壤越广」。
多看世界,感受生活中的美,美的风景、美的动物、美的色彩等等;
多看优秀的设计作品:比如逛博物馆,看设计展、古典艺术品展,多看流行作品,比如国外主流 APP 的设计,体会经过时间沉淀的美,也了解现代变化和流行趋势,体会简洁之美、现代之美、科技之美、智慧之美。
第二个建议,多做、多思考。
无论是感受生活,还是体会作品,重要的是看完后,能动手实践,练习创作自己的作品,并持续打磨,这个作品可以是一个流程、一个交互、一个美术作品、一个手工、一个模型……
除了实践,还要养成思考的习惯,比如在小店排队,主动思考如果自己是老板,会如何设计排队流程,提升效率,同时避免漏单和漏收银的情况,可以将这些建议反馈给店家。这些思考和建议哪怕每次只进步一点点,但带来的成就感和生理记忆都是无可取代的。
第三个建议,多洞察人性。
人性是复杂的,真善美和贪嗔痴夹杂,优秀的作品,往往能寻找到心灵共鸣,好看的设计、有趣的设计、充满爱的设计,戳中用户的泪点笑点,这才是我们需要的激荡人心的作品,而非仅仅满足需求的作品。
我们在第 3 讲《感受用户,找到需求》里介绍了 4 种方法,培养产品经理的共情力,同样也是极好地训练自己观察人的方法,大家如果忘记了,可以复习一下,练习起来。
总结
这节课,我们探讨了产品经理在交互、界面和视觉设计等具象化产品设计过程中,需要了解的很重要的一个设计原则——人是设计之本。
产品经理需要常常对自己进行灵魂三问——用户需要吗、用户懂吗、用户会一直喜欢吗,不断实践这几个设计理念——少即是多、符合用户的习惯与预期,打造产品的个性和价值观。
功夫在诗外。产品经理日常还得多看、多感受、多体会、多做、多思考、多洞察人性,不断修炼自己的设计功力。
只有做到这些,产品经理才能设计出更简单易用的产品,让用户更愉悦的产品。
课后分享
这一讲的最后,留给你的思考题是:有没有什么好的产品设计,让你感受到了以人为本?欢迎在留言区与大家分享。
悬念预告
明确了重要的设计原则和理念,那么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探讨,在具体设计的过程中,有哪些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能让我们少走弯路?
请继续收听《腾讯产品 18 讲》的第 12 讲《产品设计,过犹不及》。恭喜你又学完一节课,如果你觉得有收获,别忘了分享给更多的朋友,共同成长进步。
文章作者 知乎
上次更新 2025-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