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高考历史如何高效提分
文章目录
历史:高考历史如何高效提分
历史常态 $85+$ ,最高分 96,我就从以下几点,跟大家分享高考历史如何高效提分。
-
历史思维
-
历史选择题你不可不知道的方法
-
历史主观题要这样读题
-
关于背书,是要这样子的
1. 历史思维
我们先说辩证思维能力。
所谓辩证,我们不可能一边倒吧,否则看问题肯定是不全面的。
举个例子来说:太平天国运动。
有利:
a.太平天国运动是我国的一次农民起义,在当时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它提出了对外平等往来,自由通商的政策,主张发展资本主义。
b.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势力,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c.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意识和反抗精神。
不利:
拥有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所提出的政策在当时的情况下没有实施的社会条件。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
如果你要问这些怎么得出来的,别急,往下继续看。
(1)扩散思维能力
就是说通过一个时间或者说以一个时间为圆心,你能够想出多少内容。
同样举个例子:19 世纪 60 年代的洋务运动。
中国是在经历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才开展的洋务运动,与此同时的西方在做什么?
1864 年,第一国际成立。在伦敦召开了由来自英、法、德、意、波兰等国家的近 2000 名工人代表参加的大会。同时期的日本也有了倒幕运动。
这些都是在同一时间段的,中国和世界发生了什么,要进行相应的联系并加以记忆。
没有工业革命就不会掠夺原料,不掠夺原料,中国不会打破闭关锁国。历史上的事情就是这样相互联系的。
(2)创造思维能力
对于一件事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即使是我们现在学的历史,也是现在的人总结出来的。
考试的时候出题的材料不一定见过,所以我们都不知道出题者的想法,为何不可以从更多的方面去考虑事情?
我们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富有创造性思维。把你当成他,要敢去想。
(3)逆向思维能力
给你一个结论,你可以多问为什么。
比如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有没有想过这是为什么?(从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多个方面进行考虑)
再比如说,如果这个人不这么做会怎么样。
比如,如果隋炀帝并不着急修运河,征高丽,而是循序渐进,那么结果又将如何?
这些都可以锻炼逆向思维能力,促进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4)历史形象思维能力
这听着可能比较抽象,其实就是一种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的过程。我们老师平时用 PPT 讲课,或者看一些历史纪录片就是这个意思。
就比如,最近学习秦汉历史,可以不自觉地想起一些相关的影视形象,或者通过知识了解,在脑海中浮现出人物或事件的形象。
这些是有利于进行记忆的,比如我喜欢隋唐历史,而且看了很多相关的书和影视作品,每次讲隋唐时期的东西,我都有可以联想到的东西,有了兴趣,记忆也容易了。
2. 历史选择题你不可不知道的方法
(1)合理使用排除法
我上高中的时候历史老师说过一句话,高考历史从来没说过考时间,但是无时无刻不在考时间。
比如说:
a.1906 年发生的事情,选项里有科举考试(1905 年清政府废科举),这样的选项就直接排除了,既快又正确。
b.出现了百家争鸣,铁犁牛耕,这说明就是春秋战国时期。(这叫题目里隐含时间)
又或者:看关键词,凡是涉及「决定了」……这样的词语,就要注意了,百分之八十都是不对的。
把可以排除的选项都排除了,再去比较剩下的答案,思考出题者想要考查的是什么。
(2)勾画题干
历史问题的重要内容都在题干上,一定要知道讲了一件什么事,题目中问你的究竟是原因还是意义,让你选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要有史观概念,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这些近几年来也有涉及。
告诉你一句话,排除掉了最不可能的,剩下的一个再不靠谱也是正确答案。
高考的题越来越新颖,专家们也不是死守着以前的一些观点了,有的时候会标新,与我们课本上所熟知的知识点是相悖的。这样的情况下,不要犹豫,尊重题干的方向,不要被课本带偏。
遵从自己的直觉,不要一直改答案,真的越改越错。
(亲身经历,血的教训。有一次我就因为想太多,改了答案,结果我们班只有我一个人错了.我还记得历史老师说,这道题整个学校就三个错的,咱们班有吗?举下手。我默默趴下了……)
3. 历史主观题要这样读题
主观题,尤其是历史的主观题,都会有一段长长的材料,然后问两个问题。
我们先说第一道问答题。
首先要学会给材料分层,如果有象征性的标点符号就更好了。比如说分号,句号。只要按照分层直接分析每句话的意思就行了。
然后回归问题,看问题的主语是谁,要回答什么问题,是做了什么措施,是有什么影响,还是原因是什么,然后再回到问题中去找答案。
一般这道题都会与课本有联系,回答原因类的题时,要看看同一时期还有什么事情可以对材料中的事情造成影响。
原因类的题型考虑方向可以是:
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包括科教事业)、环境(国际、国内)、军事……
主观原因 $\pmb{+}$ 客观原因
直接原因、主要原因、根本原因
我只是举个例子,还有很多可以考虑的方向,或者材料中提到的,到时候自己找出来就好。
每次做题的时候,多从这些方面思考就会好很多。
以前我主观题也不是很好,后来我专门记老师的答题思路,每次写试卷的时候都把它写在旁边,提醒自己不要有遗漏,果然有效。
(1)比较型主观题
这类主观题要突出异同点,一般是两个材料之间的比较,或者是题中的材料和我们学过的某一个事件的对比。
比如说,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异同点,苏格拉底和孔子的异同点……
这种题一般都会在题目中找到相对应的答案,只需要提炼总结就好。
如果没有思路,可以从两件事情的性质、所带来的影响、发生背景、实施方式等方面进行回答。
比如说,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异同点。
同: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都是由农民阶级发起的。
异:太平天国运动对外政策是平等往来、自由通商;义和团运动是盲目排外。
然后就是分开作答,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又有哪些,工工整整进行答题。
时间够的前提下尽量多写。不是字数方面,而是角度多样化。
(2)意义影响型主观题
相信看到这里你一定也是很想好好学习吧,也一定找到点套路了吧,别急,继续往下看好吗?
这类主观题,如果题目中没有特别要求是有利影响或者是不利影响,那么原则上是有利与不利都要写的。
对于意义来说,可以考虑对当下的意义、对后世的意义、对世界的意义。
还有我前文中说到的史观,有关近代的,可以答促进了中国近代化,促进军事/政治/教育近代化,是对过去的总结与升华等。
平时看到主观题多去琢磨思考,多看答案是从哪些方面来解答的,相信你也可以做到。
(3)论述类题型
这道题多是第二道题,让我们提取内容并简析。
我的建议是三段论,开头亮明自己的观点,中间史论结合,比如说引用鸦片战争的例子,结果就是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开始,最后再总结,升华全文,写出自己的结论。
比如:所以……(亮出自己的有逻辑的言语,增加阅卷老师的好感)
字写好看,所提取的论点,要考虑自己是否有例子可以使用。
具体的,用我前文中所说到的方法进行总结就可以了哦。
4. 关于背书,是要这个样子的
历史绝对不是靠死记硬背就可以的,也绝对不是机械刷题就能够行的。
历史说白了就是过去的时间,所以我先说说时间怎么背。
1840—1842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天津条约》(1858)《北京条约》(1860)
1894—1895 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1900—1901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
把这些时间当成一句话去背,然后平时做题或者是听写、提问,随时在纸上写写画画,多画几遍也就记住了。
我平时做历史题就习惯性地把时间都标出来。
还有历史大事的时间线。
如果说一次要背 100 年的,肯定不容易也更容易忘记。所以分时期。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发生了什么?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又有哪些大事?
(直接给大家看看我的历史笔记吧,请忽略我丑陋的字。)
加载中…
加载中…
关于原因或者意义类的大段背诵。
首先要把文字分条,然后简化,抓取关键字。
也可以多想一想,这是从哪几个方面得出来的,背的时候去想这几个方面。
比如说,下图是共同纲领的背景。
加载中…
第一句重点是革命即将获得胜利,第二句重点是……这就看自己的总结了。
历史的背诵就要在不断的反复中才可以加深印象,再加上不断横向思考,记住一个时间,国内国外都知道了,这不就相当于背下两个时间了吗?
最后给大家总结一下吧:
-
历史思维一定要多锻炼,才可以拿高分。
-
选择题一定要勾画题干,看清问题。合理使用排除法。
-
主观题材料分层,划分题干的主语和要我们解答什么。
-
字要写工整。
-
多角度作答,辩证思考。
-
论述题记得有开头和结尾。
下面是我总结的一些常见提问,希望能对大家有用。
Q:关于背不过时间。
A:历史时间是必须要知道的,就像是盖房子的地基。
平时的时候见到就多记,比如说今天做题四个选项四个事件,那么,你就顺手标上四个事件的时间,有不知道的可以去查一查。
历史上的时间如果你考试的时候忘了,自己也大致推测下,比如说你忘记了《马关条约》的签订时间,但是你知道甲午中日海战的时间,不也可以推测出来吗?
光靠死记硬背,历史时间真的是太难全记住了,要划分时间线去记。
比如说朝代歌、新旧民主主义革命,都是一些时间段,然后再去看这个时间段有哪些大事情发生,再去记。这样即使你忘记了准确时间,也知道大致在哪个时间段以内。
时间 $^+$ 人物 $^+$ 事件的模式去记也可。
比如,1368 朱元璋建立明朝 (就像是背一句话)
如果做试卷的时候没来得及写时间,课后老师讲课前/讲课的时候也要把各种时间都找出来写在卷子上,写的遍数多了就记住了。
即使那些时间我知道,我还每次都写上呢!坚信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吧。
Q:关于专业术语的加强。
A:平时背书的时候有一些意义类的术语,你可以专门找个本子记录一下。
还有就是做主观题的时候,答案里面也有很多专业术语,把它们都总结一下写在一个本子上,平时翻翻,写主观题的时候刻意用上几个。
多写各种现代化,民主化、法制化、理性化相关的词语。
Q:关于选择题想太多。
A:相信自己的直觉,千万别随便改答案,除非你百分百确定,百分之九十都不要改。其实我有的时候也会错那种特别简单的。
你把你所选的选项代回到原文中,看看逻辑通不通,能不能说服自己。
还有啊,坚持遵从题干,不要过多去想课本是怎么做的,万一这个专家的观点跟课本是相悖的呢?
整理错题,明白自己为什么这么错,下次就要小心。之所以错,想太多,是因为这种类型的题对你来说还是不熟悉,被它套路了,多看看类似的,看看套路是什么。
有的题目中问的就是一个简单的原因,但是题干比较迷惑,就想太多,错了。你去分析,这个题干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又问了什么问题。
Q:关于主观题的特点类。
A:我记得我在文中给大家说了特点类从哪几个方向去考虑,这位朋友可以去研究研究这些方向。
在材料中找那种名词、形容词,有很大可能是特点,还有一些叙述类的话语。去划分材料的层次,就很容易看出有什么特点了。
如果想得到高分,把材料中的一句话尽可能变成专业术语,如果实在不行就都写上,增加得分机会,是不?
Q:关于主观题怎么扣分少。
A:首先你得多写,分条作答,这样看卷老师才能找到你的关键词。
其次角度广泛,因为给分都是角度多,比如说,问一件事情的影响,6 分,3 分是不利影响,可是你通篇只写有利影响,再好
也只能是 3 分。
专业术语的运用,让老师觉得你这个孩子不错,是个好学生。
材料中的东西与自己学的相结合,尤其是原因类,材料中的原因可能只是一部分,但是分值又比较高(有的时候 12 分),那么就有可能用到了同一时期别的事件作为原因。
Q:关于背教材。
A:高考的那些内容,肯定跟课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课本还是要背的,而且很重要。
现在距高考还有不到两个月,如果说全背肯定不现实,背重点事件的时间,重要事件的影响意义多看看,积累一下知识。
还有多看课本每章前面的导读部分,以及课本的名词解释。
自己合上书可以串起一段历史,比如说红军来到井冈山,蒋介石围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这一句话里就是一段历史,有前因有后果。
当你做题的时候看到这段历史不熟悉,也可以看看课本有哪些事情,看着看着就细致了。
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可以三本书串着看,这样会更系统。
建国初年,经济上国家干了什么,政治上有什么举措,思想文化上呢?这样记也比较好。
Q:关于基础怎么打。
A:首先重大事件要知道,比如说三大战役不清楚但是也得知道有解放战争。不但要知道而且时间、为什么发生以及有什么影响都要知道。
建议是课本每单元每框的题目,大事件先记住。还有频繁出现的一些事件/历史名词也要了解。
其次就是做题的技巧问题,我身边有朋友历史没我好,但是也能拿不错的分,因为有技巧。建议先去认认真真多做几套题,有了一定的题量,才知道选择题有那些类型,主观题有哪些类型。
然后结合我文中的一些方法。
最重要的还是多看书,多学习。可以的话问问老师,有疑问的题可以多去问问老师,或者是说出自己关于历史学习的疑惑。
毕竟基础都不一样,老师才是最了解你的。
Q:关于小论文。
A:这也确实是一个大问题,很多人都答不好,我也得过低分,但是也还是有过高分的时候的。
格式:
主旨
阐述(包括 1、2、3……点)
综上
反正我大概就是这样一个格式,不一样的地区可能会有些不一样,总之要体现逻辑性,要条理清晰。
(1)起题目
看看那一段文字主要讲述了什么,或者说从几个角度来说的,找一个你认为你有话说的去写。其实我觉得起题目不应该是个大问题呀,只要不太偏,能自圆其说就好吧。
中间史论结合,多写,记得没有要求的时候尽量古今中外都有涉及才能体现出论断充分。不要单纯地史实罗列,要有分析。
最后综上的时候呼应你写的主旨,实在不行就换一种表达方式依旧是这个意思。但是要升华一点,用词更加有档次。要有总结的意思在里面。
平时要多看看答案,看看人家从哪方面思考的。我一直觉得研究答案是一个不错的方法,答案看多了,不会写也会临摹了。
(2)观点和结论
观点就是你对这件事情的看法,我认为,我觉得……结论就是这件事看法的升华,要从更高层次去看,可以站在唯物史观上,站在现代……
最后告诉大家,我的方法,仅供参考,我知道距离高考越来越近了,大家会焦虑,但是不可乱用,如果你觉得没有用的话,果断放弃。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对吧?
毕竟老学姐也不是专业的历史老师。
保持一颗平常心,要复习就要弄懂,贪心不足蛇吞象,一口吃不成胖子,你要这样想,我复习的都是要考的。
平常心,加油。相信你们一定可以取得好成绩的!
本文由 Circle 阅读模式渲染生成,版权归原文所有
文章作者 知乎
上次更新 2025-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