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如何学好高中地理?

我是一名辅导高考、研究高考的地理老师,想从教师的角度给同学们点建议,希望同学们能够受益。

你们这些参加高考的莘莘学子,正是青春年华,为了高考被迫放弃玩耍的时间、睡眠的时间,太可怜了。作为一名指导高考的教练(我一直认为老师是指导学生参加高考竞技的教练),我有责任让学生少花时间多得分。怎样做到这一点呢?研究!研究!再研究!

研究 1:高考地理考什么?

初中地理四本书,高中必修三本,选修一本,共八本书。老天,这么多?!不学了,不学了!同学别怕,也莫烦!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我要带你找到最近的路去走!怎么做呢?我要教你练就一双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这样你就能去繁就简,事半功倍!

现在咱们一起来剥去「白骨精(高考)」的外衣,高考内容离不开下面的两个圈:


知乎盐选 | 地理:如何学好高中地理?

加载中…高中地理命题内容

请同学们注意,地理学科的本质是空间,它关注的是各种地理要素在空间里的分布、演化及其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因此,无论是自然圈还是人文圈的内容,侧重的都是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成因、影响、评价。

研究 2: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随着高考题的进化,尤其是近三年高考题(特别是全国 1卷),让所有地理老师和学生感觉课堂学的都不考,考的都不学。这个方向后来大多的省份(如全国 2 卷)有所纠正,但总的方向没有变。这个方向是什么?立足学科本质,运用综合思维,解决真实、复杂的现实情境问题。也就是对你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提高了,为学知识而学知识不行了!

那课本知识是不是就没用了呢?不是。知识是砖头,能力是盖房子的技能。没有砖头肯定盖不了房子,只有砖头没建房子的技能也盖不起来房子。房子盖得好坏就是你能力的高低啦!高考要的就是你盖房子的能力!

要变的是你学习的方式!要更加注重思考问题的方式、角度和深度的训练,养成用地理视角关注生活、用地理思维思考实际问题的习惯。

研究 3:高考地理考的是哪些能力?

新高考更加注重地理四大核心素养的考核,即: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能力、人地观念。具体要求四种能力:

$\textcircled{1}$ 提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这部分相当于盖楼的地基,在地下不直接得分,但关系你大楼盖得高低,是你能否顺利解题的前提。地理题和数理化等其他学科不一样,已知条件大多是隐含的,需要你自己去挖去提取,这就涉及你的地理素养和平时这部分技能的训练。

$\textcircled{2}$ 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描述类题目分值一般在 $4\sim8$ 分之间,应该是比较好得分的,但分值得满不易。很多同学无从下手,胡乱写写,字数填满获得心理安慰的同学得分是最少的。其实这个你不必麻,这个就是你小学练习的说明文,有图的多是二、三年级就练习的看图说话题!把图翻译成文字就 OK 啦!

$\textcircled{3}$ 综合思维能力

高考是选拨性考试,考查的核心就是你的思维能力!因为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哇!它包括纵向的逻辑推理(顺向叨果,逆向寻因),横向的贯通发散(联想与哪些地理要素会发生关系,发生关系后会产生什么结果,为什么)。这和数理化学科因果推理是一样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是地理学科是运用地、气、水、土、生去推理,而且会放在复杂真实的情境中去,所以更难!学习地理你要有这种意识,朝着这个方向去训练。

$\textcircled{4}$ 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这部分是地理问题的最高境界,一般放在综合题最后一问。

这部分往往涉及实际生活,因为同学们天天坐在课堂上,没有时间也没有机会体会生活,所以对付这种题比较麻!

我的建议是刻意训练情境思维。假设你在这个真实情境中,你会怎样想?你会怎样做?几种方案?各自的利、弊是什么?然后取一个最佳方案。(切记:选你有把握得分最多的方案,而不是你最喜欢的方案。)

研究 4:怎样快速得分?

同学们知道「庖丁解牛」的故事吧?我教你的学法就是吸收了庖大师的思想,而理解疱大师对于领会我的地理教法学法有很大益处哦!

庖丁做到别人做不到的,首先在于他研究了牛的结构。我现在就带你们解剖地理高考题答案的结构!

地理高考题,这头即将被你们宰杀掉的「牛」的结构正如我绘制的下面这幅图所示。要想得到高分答案,就从图中的五个方

面入手吧!

加载中…地理高考题答案的来源

那么接下来呢,我会从初中地理、高中原理、答题思路、题目信息这四个方面,主要来阐述咱们高考地理的知识结构。

4.1 关于初中地理

初中地理,高中老师都叫它「区域地理」,为什么不说初中地理呢?因为初高中侧重的点不一样,学法自然不同啦!初中地理侧重的是那儿有什么,如该区域有什么河流、山脉等,高中地理侧重的是那儿为什么有什么,「地理地理,知地晓理」,所以定位是首要。下面的篇幅我们就谈区域地理吧。

首先,初中地理(区域地理)起什么作用?怎样省时省力地学好?

4.1.1 初中地理(区域地理)的作用区域地理相当于小说里的背景知识、大楼的地基、美丽秀发的头皮。有同学会说,它俩不是一回事吗?有区别的!初中地理不系统、不深入,强调机械记忆,到高中是按高考要求来复习的,关注的是定位和规律性的原理,重点不一样!

大家都知道高考地理无图不题,尤其是综合题,背景知识都是区域地图,不直接得分,但没这个基础解不了题!美丽的秀发来源于优质的头皮,不是吗?这样比喻有点粗了,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呢?这会儿同学们知道区域地理的重要作用了吧!

4.1.2 初中地理(区域地理)怎样学?

区域地理「好学难记」,若按部就班地复习,耗时太多,产出比太小,不划算。我可不想让同学耗费大量的时间在思考度小、得分不高的地方。所以今天我来教大家两个省时省力的招儿:

一、形成「脑图」。

高三一轮复习后,在你的头脑中要形成清晰的地图,就是「脑图」。

「脑图」怎样快速形成?

三分记,七分猜。

三分记有技巧,先要熟记「口诀」。

(1) 世界地理:

1.主要经线穿过的地区:

$\textcircled{1}0^{\circ}$ 经线:「零度经线,大不列颠伊比利亚几内亚湾

$\textcircled{2}20^{\circ}\mathsf E$ :斯堪的纳维亚山,波罗的海巴尔干,波德平原地中海,刚果盆地好望穿

$\textcircled{3}40^{\circ}\mathsf E$ :东经 40 度,东欧平原穿,黑海和红海,东非高原边

$\textcircled{4}$ $60^{\circ}\mathrm{E}$ :北沿乌拉尔,南过阿拉伯海,中有伊朗和咸海

西半球口诀都不用,你用彩笔描出 $75\mathrm{^\circW}$ 经线,画出两个大三角,就像一个铁钎子穿着的两大片肉,就是北美洲和南美洲,请看下面:

加载中…

我是东北人,我的学生们都爱吃烤肉,每逢我用大肉串比喻两个大洲时,可爱的他们就两眼放光,当然印象也就比较深刻

啦!

2.纬线穿过的地方:

赤道:「刚果苏门前,亚马家里面

$23.5^{\circ}\mathrm{N}$ :沙漠尼罗阿拉伯,印度河口恒三角,孟湾北侧广台湾,古岛墨中回归穿

$30^{\circ}N$ :开罗运河波斯湾,伊朗高原长青川,杭州加州夏威夷,墨湾北侧弗罗里

$40%$ :阿尔卑斯通里海,北疆蒙古千岛寒 西部海岸中平原,五湖渥太加美连

$50^{\circ}N$ :北海波罗东欧平,西伯利亚连白令,阿拉斯加洛基山,拉布拉多哈得湾

$23.5^{\circ}{\mathrm{S}}$ :南非马达澳洲沙,拉普拉普平原河两巴

(2)中国地理:

1.纬线穿过的:

$\textcircled{1}30^{\circ}\mathrm{N}$ :青藏高原横断山,四川盆地杭州湾

$\textcircled{2}40^{\circ}\mathrm{N}$ :塔里木盆地祁连山,河套平原渤海湾

$\textcircled{3}20^{\circ}N$ :穿海口

$\textcircled{4}$ 23. $5%$ : 「北回归线东西穿,云南两广和台湾

2.经线穿过的:

$\textcircled{1}$ $80^{\circ}\mathrm{E}$ : 天山山脉塔里木,青藏高原穿西部

$\textcircled{2}$ $90^{\circ}\mathrm{E}$ :阿尔泰山吐鲁番,青藏高原孟加拉湾

$\textcircled{3}100^{\circ}\mathrm{E}$ :内蒙古高原祁连山,横断山脉泰国湾

$\textcircled{4}110^{\circ}\mathsf E$ :北起阴山贯「三秦」(陕北、陕中、陕南),南过巫山穿海南

$\textcircled{5}$ $)120^{\circ}\mathrm{E}$ :兴安虎生吼,渤海水色秀,长江三角洲,台湾海峡游

注:背口诀前一定要用透明水彩笔描这条线,找到相关的地理事物,第一遍指着这些地理事物说口诀,口诀熟悉后说时要闭上眼睛想相关位置的地理事物!

记住这些小东西大可不必用你的宰牛刀,用无意识记忆法,利用零散时间就可搞定!

若你现在已经高三了,或者你就是讨厌死记东西,那我还可以教你更简略的记法,不妨这样记:

$\textcircled{1}$ 欧洲:小经大纬,轮廓破碎

$\textcircled{2}$ 非洲:「小东西」,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海岸平直,轮廓完整

$\textcircled{3}$ 澳大利亚: 「大冬瓜」——大号东经度,形状像冬瓜

$\textcircled{4}$ 北美洲:「南全盘西化」——西半球西经度

$\textcircled{5}$ 南极洲:极点为中心的大洲是南极洲

$\textcircled{6}$ 太平洋:以日界线对中轴线,大西洋以 $0^{\circ}$ 经线两侧,印度洋东经 $80^{\circ}$ 为中轴线

$\textcircled{7}$ 北冰洋:极点为中心的大洋

还可以用面状、线状地理事物记,如黄河「小几」 $^+$ 「大几字;长江:大「V」 $^+$ 大「W」。

还可以用谐音:比如,北亚的三条大河「毕业了」(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中亚与我国相邻的三国「好吉他」(哈吉塔)。

(3)省级行政区的记忆法

前几天,有同学问怎么记省级行政区,这是个顶腻烦的活!这部分知识高考题一般作为背景知识默认你是会的,所以若时间来得及,你还是应该记一下的!

省级行政区主要掌握它的名称、简称、省会、轮廓、分布,其中轮廓和分布的识记最重要。如果你是高一、高二的学生,按要求全部识记,如果你是高三学生建议你主要识记轮廓和分布。

1.名称、简称、省会的识记 (高三生建议略过)

$\textcircled{1}$ 用声音帮助你记忆,利用地图册或教材的表格朗读。例如北京—京——北京,黑龙江— —黑——哈尔滨……

$\textcircled{2}$ 差去会的:黑、吉、辽、京、津、沪、渝、蒙、宁、新、青、藏、苏、浙、台等。

$\textcircled{3}$ 重点记不会的:

结合历史识记——陕/秦(陕西),晋(山西),鲁(山东),冀(河北),豫(河南),桂(广西),粤(广东)
结合成语识记— 得陇(甘肃)望蜀(四川),黔(贵州)驴技穷
结合河湖识记——赣(江西),湘(湖南),闽(福建),滇(云南有滇池)
结合山地识记——皖(安徽皖山)、鄂(湖北有鄂西山地)

下面的练习一定按建议完成哦!

第一遍填图用黑笔或蓝笔把会的填上去,不会的留下再看图册识记;千万不要看一个写一个! 第二遍用红笔改写错的或不会的。

以后做任何练习要求相同,它可以为你省去很多做无用功的时间!

小试牛刀 1:填写省级行政区简称


小试牛刀 2:填写省级行政区简称

加载中…

加载中…

2.轮廓

分组识记、形象记忆。

第一组:黑龙江像黑天鹅,吉林像松树塔,辽宁像女人的矮跟靴,内蒙古像张开翅膀的草原雄鹰,新疆像翘起来的鸡屁股,西藏像运动鞋,青海像蹲在草地上吃草的小兔子(青海湖是兔子眼睛),甘肃像老式电话筒,陕西像跪式的秦俑,手握的宝剑就是宁夏;

第二组:山西像平行四边形,山东像骆驼,河北像管钳子、河南像指向西部的箭头;

第三组:四川像戴帽子的女巫,云南像开屏的孔雀,重庆像大写字母 T,贵州像巨噬细胞,湖北像男人帽,安徽像女帽,湖南像女人头,江西像男人头,江苏像反的平行四边形,浙江像手雷(杭州湾有个缺口)/像桑叶/像海棠叶;

第四组:广西像大碗/大脸猫,广东像大象头(广州是象眼睛,雷州半岛是象鼻子),福建像屏风/枕巾,台湾像香蕉,海南像菠萝。

说明 1:分组可以化大块头为小块头,是为了尊重你的耐性,不要考验自己的耐性,你照顾它,它也优待你哟!

说明 2:形象的东西,根据你的生活阅历、地域文化、个人喜好来定,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能让你好记,就 OK

啦!不要在这方面钻牛角尖哟!

但更好的办法就是描图,看见图就描,当然不是什么都描,要描考试大纲要求的,七大洲轮廓、考纲要求的八大国家轮廓、我国各省轮廓;主要河流:黄河、长江、密西西比河、亚马孙河、尼罗河、刚果河、莱茵河、多瑙河、伏尔加河等等;主要的湖泊:黑海、里海、咸海、红海、波斯湾、北美五大湖;主要的岛屿、半岛、海湾、海峡等等。描着描着你会发现你不自觉就对它们熟悉了,它们就变成了你的好朋友了!

小试牛刀 3:读我国各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简称(记忆轮廓)

加载中…

3.分布

(1)找参照物定位:如沿海、沿河都是重要的参照物。

沿海的省级行政区有哪些?临渤海的?临黄海的?临东海的?临南海的?临两个海的?

黄河经过的有哪些?长江经过的?珠江经过的?

最北的?最南的?最东的?最西的?

与俄罗斯接壤的?与朝鲜接壤的?与越南接壤的?

北回归线穿过的?

与陕西相邻的?与河北相邻的?

(2)用重要经纬线定位

$23.5^{\circ}\mathrm{N}$ 、 $30^{\circ}N$ 、 $34^{\circ}N$ 、 $40%$ 、 $45^{\circ}\mathsf{N};$ ;

80°E、90°E、100°E、110°E、120°E

小试牛刀 4:填写下图特殊的经线与纬线的度数:

加载中…

这部分腻烦但不累脑子,当你做数学累的时候,可以做游戏一样地完成!

「三分记七分猜」,猜的部分,我现在给你们打个样,聪明的你一看就会触类旁通的!

知乎盐选 | 地理:如何学好高中地理?


图2

加载中…

看到 $76^{\circ}\mathsf{W}$ 和 $80^{\circ}\mathsf{W}$ 度经线,在 $75\mathrm{^\circW}$ 线附近,西半球西经度,又有赤道穿过,一定是南美洲啦,且是位于它的西北部啦!

总结一下,前面说的形成脑图的关键词:口诀、三分记七分猜、无意识记忆、多描图。

这些做好了,你的脑图差不多就 OK 喽!

二、找到区域地理的共性学法,举一反三。

地理综合题落在区域上,综合题考的是高中原理,但都落到区域里面。

解题时,第一区域定位要准确,第二区域地理背景知识要厚,尤其是第一步定位。

选择题多做练习,在知识无偏差的情况下,可以做 9 个,能拉开分档的是综合题。

每道综合试题的设问都离不开我前面说的两个圈,既如此,咱归纳一下,不妨从下面三个方面来学习:

(1)区域的位置和范围(2)自然地理特征(3)人文地理特征

总体思路是这样的:先进行区域定位——根据区域位置,判断分析地形、气候的类型和特征——以地形、气候条件为基础,确定其相应的水文、植被、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以自然地理特征为条件,分析自然地理特征对主要人文地理现象的影响。然后分析评价区域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和限制性因素,确定区域发展方向、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下面分别阐述:

$\textcircled{1}$ 区域的位置和范围

范围:可以用自然地理事物例如山脉河流等圈定,或用行政区域说明

加载中…

i. 地形:主要的地形区

ii.气候:主要的气候类型气候特征模板:一气温特点降水特点其他:光照、风速、海洋性/大陆性、气象灾害等

ii.河流和湖泊:主要的河流和湖泊

水文特征:“冰”、“沙”、“水”、“电”、“速”河流水系特征:“向”、“系”、“积”、“道”、“度”水利和水害:水利:发电、航运、灌溉、水产养殖、旅游等水害:凌汛、洪涝

@Dilixiaowu

加载中…

iv.植被、土壤特征:

广植被:类型、水平分布规律、垂直地域分异是否显著土壤:类型、分布、特点

V. 自然资源:

农业自然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工业自然资源:矿产资源、能源、水运与水能、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自然旅游景观、人文旅游景观

vi.自然灾害:地质地貌灾害、气候气象灾害、水文灾害、生物灾害

$\textcircled{3}$ .人文地理特征:

i. 经济特征:经济水平、产业结构

ii农业:

主要农产品分布
农业结构、农业地域类型及特点(注:农业结构指要包括种植业、畜牧业及林业、渔业的比重;农业地域类型必修二说有明确说明;农业特点,商品率、规模大小、机械化程度高低和劳动生产率高低、科技水平和

农业经营方式)

@Dilixiaowu

加载中…

ii.工业:

工业结构、生产特点、地位
(注:工业结构看轻重工业比重、基础工业和高新工业比重、制造业等级生产特点,比如高新工业和传统工业的特点,教材上有明确表述地位,比如德国工业占绝对优势等)

工业中心及工业分布(重点分析工业分布的区位条件)。

iv.交通:

特点:「主要交通方式、交通线及线路密度交通位置重要性(关注:枢纽、入海口、航线的必经之地、中间位置、沟通南北和东西交通的枢纽、“十字路口")

V.人口与城市:

分布特点:面状分布 -平原密集,沿海密集;线状分布—沿河流、海岸线、交通线分布等原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交通便利等

加载中…

特别说明:高中地理关注的是「为什么」,按照上面的方法(有人也叫「八股法」)为的是简单好记。但复习的时候心里一定想着「为什么」,用位置 $\pmb{+}$ 地形推气候,气候推水文、植被等其他自然特征,再在自然基础上推出该区域的人文地理特征。别把它机械化了,按照这个思路思考原理,带着这个理去验证解决其他区域类似的问题才是事半功倍的路线。

4.2 关于高中原理

前面看到一个帖子,把地理学好先要把书读薄。说得对呀!那怎么读薄呢?


我是这样读薄的:

加载中…必修Ⅰ知识结构图加载中…必修Ⅱ知识结构图

社会现象有很多侧面,地理研究的是空间分布,比如农业研究作物如何高产,人口社会学家研究农民工,地理学家研究农业类型。地理侧重的是地理事物在地表的空间分布。例如:工业区——城市外缘——地租和交通变化。

加载中…必修Ⅲ知识结构图

必修Ⅲ的内容是利用必修Ⅰ、Ⅱ的原理在具体的区域中探讨怎样可持续发展,全国卷在综合题 36 和 37 最后一问。

生态环境建设就像你要学习,首先得克服上课不注意听讲的毛病;资源开发就是要你发扬你的优点,比如爱动脑筋的习惯啦。生态环境治理好,资源开发好,再研究怎样发展农业、工业、城市化,区域就可持续发展了。

必修Ⅲ的内容,以案例的形式学习,各版本选的案例都不同,但原理都是一样的。你第一要抽出结构,第二要带着结构去看书,第三要迁移结构去解决问题。这部分以你们的功力恐怕目前难以做到位,也不用太强求!

选修自然灾害也可以在一堂课就把所有问题解决掉,以后有时间再说啦。

4.3 关于答题思路

一、答题思路与答题模板有什么区别?

我理解的是,它们都差不多,也许答题思路更灵活吧,但我还是喜欢叫答题模板。我认为适当的模板还是要积累和总结的,就像写文章如果没提纲,「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怎么能成文呢?怎么能把问题说清楚呢?(「八股文」在初学写文章的时候是很有效的呢!)

比如要你做桃子形状的馒头,你得练习成千上万个才可以成型,只有面点师傅才可以一手一个。但咱们要学习六科,时间有限,怎么办?做个桃子形的模子!一按一个,不就 OK 了吗?

二、答题模板从哪儿来?

首先,可以从考题(尤其是高考原题)抽取出来,比如:

(2011全国卷大纲卷)36.(3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图7中甲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纺工业中心,也是该地区联系河运和海运的重要港口。图8为甲城市的气候资料。


图7
图8,

1)简述图示黄麻产区的气候特征。(8分【答案】:全年高温(各月均温都在20摄氏度以上)—量;

加载中…

加载中…

当然这些作为模板还不够全面,遇到分数多的题,你的分叨不满时,还要从构成气候要素方面去补充模板,如光照、风速、海洋性/大陆性等。

其次,平时要总结、归纳、积累一些模板。

各种资料、不同老师都会给你一些模板,但太多,你要选择,你要简化,变成易懂好记的才是有效的!

最后,有了模板,还要学会练习运用模板用你掌握的模板去做高考原题,做完后对照原题,哪些是没记住模板的,哪些是不会变通的。经典的题要反复做、反复琢磨,你会收获很多,你会事半功倍!这道题高考一定不会再考你,但考查你的这方面的能力一定不会变!

特别说明:近年,高考题为了考查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反对模板化,但对于时间有限的你来说,就像初学做菜,没菜谱怎么做呢?模板就是你答题的思路,没有思考的方向,没有答题的提纲是万万不能的!

4.4 关于题目信息

一、文字信息

地理的文字信息给法什么样的都有,有的给的是古文,如 2009年全国 II 卷 29 题给的是《三国志》的一段内容,也有散文入题的,有诗歌入题的,有各种新闻报道,等等,花样百出,但鲜有地理语言,目的只有一个——把你弄蒙!这样在提取信息这一环就筛掉一批人!你别怕,就把和解题有关的挑出来就是。哪些和解题有关,我前面讲的两个圈里的地理要素一般都和解题有关。当然,这需要你不断专项训练才能得到这种能力!

二、 图示信息

读图通用技巧:一看图名,二看图例;先扫边,再中间。

图名就是这个图的中心思想,一定要看明白,现在的高考题图名不会在图下方摆着,都在文字信息里面,你自己去找。

图例,是地图的说明语言,一般在图的左下、右下的居多,也有在上方,但都居边上的位置,目前没有一个图例是没用的信息,记住你要穷尽所有的信息!否则你就丢分啦!

三、题干信息

题干信息的分析技巧,先要弄明白它问了几个问题,什么事,谁干的,为什么,有什么影响,对谁有影响,有利还是不利,问的是自然原因还是社会原因。这个和其他学科差不多,就不多说啦!

做任何题,尤其是综合题之前,一定要对高考题答案的这四个来源了如指掌,一切的想法都从这四个方面出发来进行思考,会利于你纵览全局,心中有数。

做综合题首先明确此地在哪里,一般在图名或图中就告诉你是哪里了。若没给出,你一定要通过经纬度定位或是轮廓、形状等定位法确定它的地理位置。

我觉得做综合题很像「做一道大菜」。

首先,要明确考官要你做的是什么菜,就是弄清楚人家考查的教材中原生知识点是什么。

其次,搞清楚做这道菜需要备哪些食材。

最后,有没有现成的菜谱。你的知识库里有没有类似的答题模板,没有就现场生成一个(思考提纲),有就拿过来借鉴!

道理明白了,下面说具体做法:

第一步,粗读——明确考你什么。

要快速浏览简单勾画可能有用的地理信息(一般和自然圈、人文圈有关的往往是有用的)。到题干要放慢速度细读,怎样细读?对设问要进行语法分析,找到关键词和限制词,明确答题指向。题中考的原生知识点是什么?必须要说的是,高考的考官给你问题的方式常常是你不熟悉的情境,这时候需要你把自己放在那个地理情境中去思考体会,这个问题和老师讲过的或自己身边的哪个情境相似?许多同学一看陌生的情境,自己就怕了,以为自己不会,这样你首先在心理上就输了,你丢掉的是心理分,最后导致丢掉整体分。你一定要坚信,无论试题情景情境如何变化,始终不会脱离知识本身,它的核心原理一定在教材中。「白骨精」纵有千般变化,你就是「孙悟空」啊,用你的火眼金睛去识破情境外衣啊!

对准了考查的知识点,接下来研究:做这道题需要你知识库里的原生知识点在哪本书哪个章节,老师是怎样讲的,题目信息中都给了什么条件。必须要说的是,地理的信息可没有你们数学信息那么直白,它隐藏在材料中、题干中,需要你去挖掘、提炼、转化。这是地理高考要考查你的第一种能力啊!这时候,你需要第二次细读材料了。

第二步,细读——提取重要信息。

挖掘和解题有关的信息,边读边圈点、勾画,就像翻译古文或英文一样,把隐性的信息转化成显性信息,把间接信息转化成直接信息,把陌生信息转化成熟悉信息。边读就边标注在材料中了。对于各种图表,不仅看图名,更要看图例,先扫边再中间,一定「穷尽」所有信息,尤其是图例,没有没用的。

现在你知道了做什么,食材也备好了,要做一锅好菜,还不能忙着做,对于一个练习不多的生手来说,最好找找你有没有现成的菜谱,就是你的答题模板,就是我前面提到的高考题答案的第三个来源。

有了菜谱也不能随意就做,你要明确这是在哪儿,也就是高考题答案的第四个来源——在哪里。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大气环流,有不同的地气水土生,不同的自然环境,不同的人文地理特征。所以,你要根据题中给你的不同地域的自然人文特征进行调整。这就是你的变通能力,咱们地理上就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考官考查的是你的知识迁移能力、处理地理事务的变通能力。

现在,你可以组织答案了!

第三步,规范答题——分清主次,看分给点。

如何规范答题,使用地理术语,所有老师都会给你们讲,我这里就不说了。我要简单地说说分主次的问题,因为地理是文理兼备的学科,有些文科问题没有对不对的问题,只有主要次要的问题,当试卷分值已满,出题人设置分值时就会考虑哪些点给分哪些点不给分的问题。所以,你作答时也必须考虑这个问题。那么什么样的答案点是主,什么样的答案点是次呢?一般来说,它和别人不一样的点为主,大众化的或不说大家也都知道的点为次。譬如答黄河水文特征时,我让学生排出分点的顺序是:老大是含沙量大,老二是水量较少,老三是汛期较短,老四是冰期短。至于季节变化、年级变化就不排了。而在描述内流河的水文特征时水量的季节变化一定要放在老二的位置上的。

再简单地说说如何看分给点。理科题要叨因果,具体就是往前追往后推。比如说农业区位选择题中的光照充足的分值是如何把分变多的?往前追:晴天多;再追:深居内陆、海拔高。往后推: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再推:利于合成有机质;再推:利于提高单产。文科答题要多角度多层次。譬如,世界五百强分布那道题,答题结构就是非常典型的多角度多层次。

下面附上最近平时给学生训练的一题,供同学们参考:(字写得不好,见笑了!我是个聪明的懒人,教学中经常使用一些我们自己发明的符号以节约时间,图中的 Z 代表蒸发,X 代表降水,R 代表河流。)

综合题答题训练3

某考察队在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东南部发现了湖泊与高大沙山

加载中…

到这里,我说的基本成体系了,地理学科只要按我说的方法去复习,保你学得轻松、愉快、得高分!

你一定要做那个聪明的「小庖丁」哟!

本文由 Circle 阅读模式渲染生成,版权归原文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