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

杨贵妃因梦得势

江湖奇谭录:神怪、诡异、民间不传之事

虽说都已经八月份了,可下午的太阳还是晒得厉害,我正在去老孙家的路上,刚好碰到老孙在路边看人钓鱼,我和他打了招呼,老孙见到我很高兴,说不用往家里去了,就顺着河沿走走吧,都是树,太阳也晒不着,于是我俩就沿着河沿散步。

虽然头上日头正盛,但树荫下有风,倒是没怎么觉得热,我说要是在这树底下架张躺椅就好了,能看看水面,吹吹风。

老孙说,得,那我就给讲个湖边吹风的故事吧。

这天李隆基像往常一样上朝,在走进大殿的那一瞬间他感到了一股阴冷,二十多年来,他每一天都在同样的时间走进这个大殿,这个房间里的一砖一瓦他都了如指掌,什么地方低了,哪里的颜色淡了,哪里的东西少了,他一眼过去就清清楚楚。整个硕大的皇城里,比他还熟悉这座大殿的人一个都没有,只有跟随在他身边二十多年的老太监才堪堪和他相当。

他坐到龙椅上,龙椅上的虎皮是他自己五年前亲手打下的,而今颜色依然鲜艳,这样的虎皮已经换过了五张,每一张都是他自己打下的,按理说又快到了打虎的季节,可这一次的当他想到这件事时,居然心里有点害怕了,那弓太硬,那箭太长。

但是他的脸色依然冰冷,这是多年来执政练出的功夫,无论心里装着天大的喜事还是天大的坏事都在脸上找不到一丁点的痕迹。

他扭头看向龙椅右侧,不远处的桌子上摆着三个灵牌,那是他下令处死的三个儿子。也许是年龄的关系,之前的时候他从来不看这几个灵位,他觉得自己做的没

知乎

想一下都不行。

想到这又摇了摇头,事情都已经过去了,就不想了。自己最近一直觉得心里烦闷,白日里要处理政事,批奏奏章,可晚上的时候连个能说话的人都没有,武惠妃已经去世了,其他的妃子们都只是空有一副好皮囊,没法和她们说自己的烦心事,没有人能够懂自己,整个天下的担子都在自己身上压着,前几年的时候觉得自己浑身充满干劲,可现在的自己好像真的快吃不消了。

昨天的时候高力士说今天给自己安排了节目,帮自己散散心,不知道安排的怎么样,估计还是之前的那种歌舞罢了,变来变去也不过就是那些东西。

正想着,文武百官要上朝了。

2.

上朝惯例,几个一品官员上报最近的情况,简单的事情皇上当时就给出回复,复杂的事情写成奏章待皇帝细读后批复。经过二十多年的磨合之后,君臣之间的配合已经相当契合,整个上朝只用了一炷香的时间。

待文武百官退朝后,李隆基回到内宫,高力士安排的歌舞人员已经准备好了,待李隆基坐好后,使个眼色,旁边的太监喊道:「起」。

先是一声笛子响,随后琴瑟齐鸣,十二个衣着素裙的女子漫步前来,几番兜转后琴瑟闭声,又是一声笛子响,一位身穿大红裙的女子倩步向前,站到十二位素衣女子中间,而后十八种乐器齐鸣,红袖翻转间,李隆基看到了草长莺飞。

红衣女子唇红齿白,葱臂玉颈,尤其是那一双眼睛,光华流转,一夜鱼龙舞。李隆基看得目不转睛,数次失声叫好,这是李隆基第一次见到杨贵妃。

这个时候的杨贵妃还不叫杨贵妃,这个时候的杨贵妃还是李隆基的儿媳妇杨玉环。

知乎

睛在她的身上挪不开,从头到脚来来回回的扫,只觉得杨玉环说话的声音十分好听,如同莺啼。

李隆基把肚子里的问题问了一遍又一遍,杨玉环倒是每次都认认真真地在回答,旁边的老太监听不下了,小声提醒李隆基时候已经不早了,李隆基这才派人行赏,杨玉环走后,李隆基望着她的背影出神,自从武惠妃后,这是第一次有女人让他感到有意思。

旁边的高力士看得真切,细步向前,悄声问道:「不如臣明日再安排她进宫?」,李隆基没有说话,他想起了自己的千秋功业,想起了今天早些时候看到的那三块儿子们的灵牌,为了自己的江山,儿子都可以不要,这女人还能比得上自己的三个儿子?

李隆基摇摇头:「罢了吧。」

当天夜里,小太监端着众嫔妃的牌子进来,李隆基头也没抬挥手就让他出去了,李隆基心里想的有武惠妃,有杨玉环那一身红衣,还有自己的那三个儿子的灵牌,一丝凉意攀上他的心头,李隆基摇了摇头,左手往床头探去,那里有自己的随身佩剑。

这把剑是当年他起兵的时候用的,手指触到剑鞘的那一瞬间,心头的凉气瞬间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股从剑鞘流动到心里的火热,那一瞬间李隆基再次看到了自己二十五岁意气风发的样子。他暗地里培养人手,精心策划,他看过太多次武则天耍弄手段,他知道什么样的人要给什么样的处理。

起兵当天的夜里,皇宫内外那一颗颗滚动的人头垫起了他的大唐江山,事成之后他在皇宫内外进出自如,虽然不是皇帝,却胜似皇帝,他喜欢看到别人看到他时那眼中的一丝恐惧,那种恐惧他甚至在他父亲的眼中都看到过。

想到这些,李隆基浑身燥热,喝了宫女倒的三杯水还是止不住的燥热,他披上衣服,走到屋外,正值初秋,月如玉盘,天高云淡。

知乎

今日不必上朝,可自己也已经睡不着,在书房里批奏了奏折也心不在焉,于是派人收拾东西,要去赏湖。

湖就在后宫东边,侍从们把东西摆放好,尤其是那把刻有双龙戏珠的躺椅,湖面微澜,不时有鱼探头,李隆基撒了几把鱼食后觉得浑身困乏,没想到刚闭上眼睛就睡着了。

在梦里有两条金龙带着他到了一个小岛之上,岛上云雾缭绕,不时有仙乐传来,李隆基有点慌张,这个地方他从未来过,也不知道身居何处,两条神龙将他放下后就飞走了,放眼望去,岛外全是茫茫海面,不见归途。

李隆基一边游荡,一边仔细打量这岛上的景色。这岛上花草树木很多,尤其是参天的大树,到处可见,有一些是果树,熟透的果子落了一地,李隆基吃了一个觉得芳甜可口,在吃第二个的时候突然被人喊道:「放肆,哪里来草民,居然敢偷吃大帝的果子?」

李隆基还未来得及回话,就被两个侍卫架了起来,拖着他一路进了宫殿,两个侍卫一把把李隆基扔在了地上。

李隆基正忙着整理衣冠,「来者何人?」宏亮的声音瞬间充满了整个大殿,李隆基一抬头看到远处的高台上坐着一位大帝,大帝的衣着形体都和常人无异,但是脸极长,比普通人的两个脸还要长,他周围身穿青铜甲的士兵也都如此,头上戴的头盔显得极不协调。

李隆基叩拜说道:「吾乃大唐皇帝李隆基是也」,「奥?大唐皇帝?怪不得我觉得见过你」,李隆基大惊,「可我从未见过你呀?」大帝摸着胡子哈哈大笑:「我见过的不是现在的你,而是上一个盘古时的你」,李隆基十分困惑:「上一个盘古?难道不是只有一个盘古吗?」

大帝摇摇头说:「天地是没有开始,没有结束的。每十二万年就会有一个盘古,古往今来,来拜见我的盘古一个接着一个。宋朝有人说『世事轮回』,这已经很有见地了,但是每次开天辟地都是重复第一次开辟时发生的事情,这个道理还没有人清楚,所以金龙把你送到这里来,就是要让你回去告诉世人这个道理。」

知乎

么有的人成功有的人不成功?世人都说红颜薄命,为什么也有不薄命的红颜?都说才子命穷,可为什么也有很多命不穷的书生?那些善于推算命理的道士术士为何不能规避自己命中的灾祸?那些叱骂上天的人为什么没有得到惩罚?」

听到这些问题,李隆基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大帝继续说道:「现在这人世间发生的事情都是过去发生过的事情。第一次开天辟地时所发生的事情都是按照自己的内在规律来发展的,就像水滴滴在地上的那一瞬间,有的是圆形有的是方形一样,又像小孩子下棋一样,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棋子会落在什么地方。待到所有的事情全都发生后,最后变成一本固定的仙帐,用生铁铸成,无人可以更改。当天地毁灭的时候,天帝会将这本仙帐交给第二世的天帝,让他依照记载操演世事,一丝一毫都不能变动。世人慌慌张张,为了生活忙忙碌碌,其实就像木偶一样,暗中有人为他牵着线操控,所以他们聪明还是愚笨,美丽还是丑陋,成功还是失败,早都已经注定,只不过他们自己不知道罢了。」

李隆基回道:「那我这一世中的几千年的历史是之前每一世都有过的历史?

「不错」,

「那这之后的几千年的历史也都是在每一世中已经写好的历史?」

「正是」李隆基木然。

片刻出神后,李隆基询问大帝今年高寿,左护法回答道:「大帝和第一世的盘古同时出生,但是不会和后面千万世的盘古一同西去。」

「既然大帝永生不灭,那当天地毁灭的时候,大帝安身在哪里呢?」大帝回道:「我本沙石做的身体,不怕任何劫难,天地毁灭的最终状态就是一片泥泞,我不怕洪水的淹没,也不怕烈火的焚烧,只是经常会被疾风扬起,有的时候会被吹到九天之上,有的时候会被吹到九渊之下,很是疲惫。经常要独坐数万

知乎

大帝看得真切,说:「这就像月亮的阴晴圆缺一样,不过是世事轮转罢了,你不必再为此耗费心神。刚好到了吃饭的时候,你就和我一同吃饭吧」

吃饭的时候,那大米粒有俗世中的一个勺子大,但味道鲜美异常,李隆基只吃了两粒米就吃饱了。

饭后,大帝派人带领李隆基观赏宫中景物,景物无论大小,均是优美异常,且都带有一股古朴之气。

临行前,李隆基向大帝告谢,泪流满面。

大帝挥手说道:「何必伤心呢?再过十二万年后,我就又能见到你了。

李隆基回道:「可那十二万年后的的我已经不是现在的我了啊!

大帝又挥手道:「也罢,也罢,这几行泪水也是在仙帐里所写好的,随他去吧!」

说罢,吹了一声口哨,两条金龙就飞了回来,李隆基刚坐上金龙,眼前一片亮 光,而后就醒了过来。

在李隆基眼前的还是那片湖面,太监和宫女们都依然在身边,天色和刚才睡着之前好像没有什么变化,他问旁边的宫女自己睡了多久,宫女答道:「回圣上的话,半柱香的时间。」

半柱香的时间,李隆基却觉得恍如隔世,片刻之后,李隆基下令回宫。

回宫后的第一件事是让高力士明天安排杨玉环再次进宫献唱,第二件事是让随身太监将大殿里的三个牌位移走,不要让自己再看到。

第二天,杨玉环再次进宫,这次的杨玉环一身素衣,而十二个伴舞的女子一身红衣,舞动间,赤白纷飞,李隆基留下杨玉环吃饭,而后再次行赏。高力士在一旁

知乎

得以暂缓心情,不如将这杨玉环召入宫中,以便供圣上观赏,待圣上心情恢复后,再将其送回府中便是。」

李隆基稍一沉思,说:「寡人觉得此事不妥,她当下的身份还是寡人的儿媳,倘若直接将其诏入宫来,怕是会引人非议」。

「那不如先找个理由将其派往他处,日后再做打算?

「好,这事就由你来操办吧。

高力士得令而去。

一个月后,朝廷下旨:因杨玉环对梁惠妃思念心切,愿意为之终日祷告,以表孝心,特此封杨玉环为道家居士,即刻迁往宫中修行。

三个月后,杨玉环在宫中畅行无阻,太监宫女们称其为娘娘。

五个月后,李隆基派人砸了宫里的晨钟。

七个月后,李隆基封安禄山为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大权在握。

五年后,安禄山谋反,史称「安史之乱」。

至此,盛唐气数已尽。

又一年后,杨贵妃缢死于马嵬坡下。

同年,李隆基之子李亨自立为王,尊李隆基为太上皇,平定安史之乱后,将李隆基安排于兴庆宫,所有的亲信全部被李亨清除。

五年后,李隆基郁郁而终。

知乎

骨,倘若手中权力过大,假以时日必成祸患。

看落款时间,那是在他提拔安禄山为三地节度使的前一天晚上所写下的。

您的会员即将到期还剩 5 天到期,最低 9/月续费免费参与千场课程

立即续费

点击查看下一节 $\precsim$

奇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