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比——产品策略模块】避坑指南

你好,欢迎来到腾讯大学出品的《腾讯产品 18 讲》。

在【比——产品策略】模块,我们来聊一聊两种需要避免的坑。

避坑第一条,避免为了竞争而竞争。

我们做产品的出发点是为用户创造价值,满足用户的需求。在产品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竞争,甚至有时候会感受到竞争压力非常大,这时就需要足够的定力,不忘初心,不要错把手段当目的,为了竞争而竞争。别人的步伐不一定适用自己,对行业内的普遍做法,需带着批判性思维,结合自身资源与特色,聚焦用户真实场景,创造新的用户价值。

2017 年底,微信支付团队发现线下扫码支付的笔数突然出现下降,原来市场上出现了一种扫码领红包的旋风,用户在线下扫码支付的时候,直接立减 5 元、8 元甚至 10 元,一下子被抢走了不少的用户。怎么办呢,难道我们也拿钱出来硬刚吗?团队感受到非常大的压力。

友商砸钱,但我们没有那么多资源砸钱,这就逼着我们一定得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还有没有比拿到这笔钱更想要的东西,我们一定要找到用户更喜欢的事情。既然用户觉得领到五块、十块的红包很爽,那微信支付给你一个更爽的——这就是免单。例如这一单用户花了 6 块、7 块,然后获得免单,你说用户爽不爽?免单就意味着幸运!用户有了幸运的感受,就会去分享,通过微信的社交传播,一下就可以辐射到更多用户。

因为预算有限,幸运免单的活动只能在周末进行,不像友商天天都有补贴,结果,这种稀缺性反倒收到了许多意料之外的效果:比如有用户说,唉,周六还要加班,老板不心疼,但有微信支付心疼。还有用户说,在珠江边看到街头艺人卖艺,我给他打赏,结果抽到免单,这就是好心人总有好报。还有跟好久不见的朋友一起吃饭,本来都抢着结账,结果一结账就抽到免单,更加开心等等。各种故事和情绪引爆了社交媒体,最终,微信支付团队依靠对用户需求的理解,凭借「免单日」的创意,用比友商少得多的预算,对友商的补贴策略进行了成功突破。2019 年,微信支付发起和倡导的全球首个移动支付节日「88 智慧生活日」,就来自于当初「免单日」的创意。

从微信支付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不论是竞争还是创新,都要紧紧围绕「为用户创造价值」这个核心,怀着同理心,去思考、挖掘和洞察「用户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不要为了竞争而竞争,也不只是为了创新而创新。竞争对手做什么,我们就跟着做什么,也许只是一种最懒的策略。

避坑第二条,避免为了商业化收入,损害用户体验。

有些产品为了提升收入,允许在自己的产品中接入黑五类广告,不惜损坏用户体验,甚至造成很不良的社会影响。腾讯是绝不会允许这部分广告的投放。商业化不能以牺牲用户体验为代价,简单粗暴的手段也许能促进短期收入增长,却会对产品长期价值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

总结

今天,我们围绕【比——产品策略】模块,讲了两大「雷区为了竞争而竞争、为了商业化收入而损害用户体验。

课后分享

这些产品经理们最容易犯的错误,你也有经历吗?你对哪一点感受最深?也有一些踩坑经历与我们分享吗?欢迎在评论区说出你的故事。

悬念预告

到这里,产品三步法——找、比、试中的第二环节「对比环境和自身,确定产品策略「,就讲完了。在这个环节中,我们认为,对外,我们要看清市场竞争格局;对内,我们要审视自己的优势,从而确定自己产品的竞争策略、盈利模式。

接下来的课程,我们会进入「试」的环节。你可以学到,如何做好产品的需求规划与管理、产品的设计与运营,将一个产品idea,变成能为用户提供价值的真真切切的产品。

欢迎继续收听《腾讯产品 18 讲》的第 8 讲《紧盯产品需求的管理目标》。

恭喜你又学完一节课,如果你觉得有收获,别忘了分享给更多的朋友,共同成长进步。

本文由 Circle 阅读模式渲染生成,版权归原文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