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孩子最不愿意和哪几种类型的父母沟通
文章目录
青春期的孩子最不愿意和哪几种类型的父母沟通?
都说和青春期的孩子沟通真是比登天还难,这里一方面是孩子的原因,但另一方面可能是我们父母的原因。下面我来说说哪几种类型的父母是青春期孩子最不愿意沟通的,看看你有没有中枪。
第一种 霸道总裁型父母
最近一期的综艺节目《中餐厅》里的黄晓明被许多网友吐槽,霸道总裁到家了。其实在我们的很多家庭中,有一部分家长对孩子就很像《中餐厅》里的黄晓明对主厨的态度。
霸道总裁型父母有三大特性:
1、强制命令。你今天必须把这些卷子都做完。
2、不接受反驳。别那么多废话,我不听解释,照着我说的去做。
3、推卸责任。我的充电宝找不到了,是不是你拿走了,你永远都这么丢三落四的。
这样的父母,即霸道又是急脾气,每次都不等孩子解释,就把孩子要说的话给怼回去了,久而久之到了青春期,孩子就不想再和你说了,因为说了你也不听,你总以自己的意志和思维模式在思考问题和判断问题。
小欢喜里的英子,之所以得了中度抑郁症,就是因为她被妈妈宋倩强制的关怀与呵护 裹挟着,透不过气。打着「为你好」的名义,永远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女儿的意志之上,根本听不见女儿想要去「南大」的心声。
如果你是霸道总裁型的父母,孩子特别想要的一定要满足,孩子特别不想要的就一定别强加,中间的都可以商量。
第二种 窥探孩子隐私的父母
青春期的孩子多多少少都有自己的隐私,他们回到家后,愿意把房门关上,希望你敲门再进去。而父母就愿意突然推门进去来个突然袭击的侦查,有时就那么好巧不巧地逮个正着,不是在打游戏,就是在看综艺视频,这时孩子反而用暴跳如雷来掩饰他的内心的虚弱:「你凭什么不敲门就进来?」父母毫不示弱:「我要是敲门了,还能抓你个现行吗?「
但是你越想窥视,孩子就越会想方设法地躲开你,逃离你的监视。
有个男孩边写作业边打游戏,就在妈妈推门进来的一霎那,他把手机从窗户那扔了出去,为了不让妈妈逮着,宁可牺牲一个手机。另外一些女孩最怕父母偷看男孩给自己的情书,收到的微信或明信片即想保留作为纪念,又怕留存下来被父母发现,因而万分纠结。
因此给孩子保留一定的隐私权,这个年龄有小秘密是很正常的,想想我们当年也是有很多瞒着父母的事情的,现在不也过来了。
如果你发现了孩子的小秘密,不要马上戳穿。
你戳穿孩子的本意是想要让他改正,但是孩子会因为被你戳穿隐私而感到极其愤怒,因为愤怒,更加不能接受你的批评,更不用说改正了。所以,你不要马上戳穿他,而是在之后跟孩子聊天中,把你想要告诉孩子的话,假装不经意的说出来,这样的效果会更好。
你越开明,孩子才会越喜欢和你沟通。就像《小欢喜》里的英子有什么心事都愿意去找季扬扬的妈妈而不是自己的妈妈,因为自己的妈妈不给自己留一点缝隙。
第三种 思想落后,观念陈旧、看法偏激的父母
有些父母自己的眼界比较窄,对周遭的新鲜事物、新生产业不关注,知识结构老化,对问题的看法也会因为自己有限的认知而变得偏执,这样的父母孩子也是拒绝沟通的,他们只会机械性地应和着父母的问话,不会和父母做太深入的沟通,他们觉的和父母说了,父母也不懂,或者根本不理解。
在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个我自己亲身经历的例子。记得我女儿中考完的第二天,和另外三个几个同学一起去吃了自助餐。也许是因为压抑太久后的兴奋,也许是青春期的好奇和冲动,四个女孩子一人给自己灌了一杯啤酒。酒足饭饱后,四个孩子都略带醉意地回家了。有意思的是,她们回家后遇到了四个态度迥然不同的妈妈。第一个是单亲妈妈,正在忙着自己谈恋爱,每次男朋友来,他们嫌女儿碍事,男朋友都会给女儿 1000 元钱,把她打发得远远的。因此这天女儿发生了什么,妈妈根本不知道。第二个妈妈,家教极严,闻到女儿身上有酒气特别生气,披头盖脸给女儿一顿臭骂,并警告女儿以后再也不可以碰酒。第三个妈妈是我,我给女儿讲了 18 岁以前喝酒的危害及危险性,告诉她就是在国外,未满 18 岁的孩子也是不可以触碰酒精的。而第四个妈妈说,孩子,其实酒是一个好东西,否则为什么叫它「美酒「呢,只是你年龄还小,还没有到碰酒的年龄,等你到了 18 岁,妈妈会教你如何品酒,让你了解中国酒文化和西方酒文化的区别。
您看到了吗?对事物的认知越全面、客观的家长,孩子也越愿意和她沟通。孩子的文野高下也和母亲的认知和格局有非常大的关系。
如果你希望孩子有更好的发展,那么请你不固守自己偏执的想法,不能给孩子更好的建议,但起码可以去听听孩子的想法,不去阻挠。
做不了孩子的垫脚石,起码不做绊脚石。
第四种 和子女关系疏离的父母
两代人可以沟通的前提是有情感连接,就像《小欢喜》里的文杰和方一凡,虽然每天是连打带骂,但方一凡依旧和妈妈有话可说,也并没有对妈妈的打骂过于抵触。这一方面是因为方一凡的红色性格不敏感,不记仇,另一方面是方一凡是由父母一手带大的,文杰打孩子如同丈夫方圆所说是一项稳定的持续性操作,所以一家人都习以为常了。可是季胜利打季扬扬这一巴掌可了不得,左道歉,右道歉孩子也不能原谅,原因就是孩子小的时候,最需要父母的时候,父母不在身边,感情的连接断了,关系就会疏离,关系疏离了,沟通就不畅通了,有些话说实在不出口。
如果你明显感觉到孩子根本不听你的话了,这时候先不要忙着去教育孩子,而是拉近和孩子的关系,就像小欢喜里的季胜利那样,为了了解儿子季杨杨的爱好,亲自到赛车场开赛车,去游戏厅打游戏,还假扮网友跟孩子聊天,在情感上有了连接后,孩子才会接纳你,之后才会接受你的教育。
第五种 焦虑型父母
还有一种父母,孩子不愿意沟通交流,是因为父母太焦虑,凡事都担心,着急,不能客观地看待事物。就像《小欢喜》里的英子,考不好根本不敢回家,因为妈妈无时无刻都在为她的学习、成绩焦虑。
因此,想让孩子没有心理问题,首先自己做个不焦虑的父母。
其实,父母是应该扮演帮助孩子分担焦虑的角色,而不是将自己的焦虑转嫁给孩子,如果是后者孩子看上去会很懂事,但事实是孩子承担了来自父母和自己的双重心理压力。
记得我女儿上中学时,她一考不好,就会第一时间给我打电话告诉我,同学不解地问她,她笑说: 「我告诉妈妈后,我就没有心理负担了,让我妈妈焦虑去吧。」而过度焦虑的父母,孩子是不敢和你这般沟通的,他会怕你承受不起。
第六种 不善表达的父母
青春期的孩子不爱沟通,这除了青春期这一特殊时期外,还有孩子的自身的问题,这里分先天和后天两部分。
有很少一部分是神经发育缺陷导致的不能与人沟通,还有一部分原本是可以的, 但因为后天生活在缺乏情感表达的家庭中。有的家庭,家庭成员之间很少交流,也不习惯用语言来表达彼此的情感,如果开口说话只说一些功能性的话,没有情感的传递,久而久之,孩子也就没有在家庭中习得这种表达能力。
因此要学会在家庭中表达爱、传递爱。
所以看似青春期孩子不与父母沟通是个普遍现象,但各家有各家难念的经,我们还是要根据自己家庭中的实际情况来找出和孩子有效沟通的方法。
但,这几种类型的家长 真的不要再做了,抱怨孩子的同时想想问题是不是出在我们自己身上了,我们改变一小步,孩子会改变一大步。
文章作者 知乎
上次更新 2025-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