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硅谷高管的UIE(Understand,Identify,Execute)增长论
文章目录
在我刚刚进入 Facebook 做产品经理时,干劲儿很足,经常会跟我的导师(现在已经是 Facebook 的高管了)说:“我想到一个方法,我觉得非常靠谱,肯定可以帮助咱们的产品实现增长,我们试试吧”。
我这样跟我的恩师说了几次后,他跟我说:“我发现你经常会有一个新想法,然后找证据证明这个想法是对的。但是,你并没有全盘考虑所有可能的机会,而是直接跳到了这一个想法上。”
接着,他向我介绍了“了解,找到,执行”(Understand, Identify, Execute)这个增长理论。
了解:就是要综合理解用户体验的每一步,然后深挖每一步中每一类用户群体的数据。
找到:就是在了解之后,找到有意思的数据点,挖掘出具体的想法,并且选定最重要的想法。
执行:就是设计开发,然后进行实验验证,如果实验结果靠谱就发布。
用我导师的话说就是,我的问题是只做了“找到”和“执行”,但是没有“了解”。如果没有充分了解产品每一步用户流的表现情况,就不能找到最具价值的想法。结果是,这样做可能会对产品指标有积极影响,但却忽略了更好的主意。
这个增长理论,点醒了我,使我受益匪浅,到现在我都以此为警钟。
“了解,找到,执行”增长论
接下来,我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给你讲讲如何把“了解、找到、执行”这个增长理论,应用到实际的产品增长中。
先给你推荐一个,我现在最喜欢用的、也是最好用的“了解”的方法,那就是产品流程的每一步完成率的表格。
也就是下面的表格,它描述的是刚刚下载了 APP 的新用户如何开启使用 APP 的体验,包括了注册账号、设定密码、关注朋友等,也就是说当用户完成了最后一步,他们就完成了新用户的设定,可以开始使用 APP 啦。
新下载用户工作流 | iOS | 安卓 | 网页 |
---|---|---|---|
点击“注册” | 80% | 75% | 80% |
使用 Facebook 登录 / 新建用户 | 30%/55% | 55%/42% | 40%/56% |
输入密码(同时确保密码符合安全规定) | 80% | 89% | 90% |
绑定手机 | 88% | 66% | 20% |
开启提醒消息 | 50% | 70% | n/a |
搜索好友来关注 / 导入好友 | 20%/75% | 45%/50% | 40%/20% |
但是,如果用户没能坚持到最后一步,那么每一步都会降低用户的活跃度。比如,如果用户没有注册成功,后面的体验就无法开始;再比如,如果用户没有开启消息提醒功能,我们就没有通知用户新消息的途径;再比如,如果用户没有得到其他好友的关注,他就无法真正体会到这个 APP 的价值。
表中的每一列,代表了不同的平台,因为 iOS、安卓和网页版的设计界面是不同的;表中的每一行代表进行到这一步的用户中,百分之多少完成了相关操作。因为隐私原因,我改动了表格中的一部分数据和信息,但这并不会影响你对今天内容的理解。
比如,80% 的 iOS 用户下载之后点击了“注册”按钮,在点击了“注册”之后,30% 的人使用 Facebook 登陆,55% 新建用户名,剩下的 15% 流失了。我们这里假设,在所有用户中,iOS 端用户占 50%,安卓端用户占 45%,网页端用户占 5%。
有了这个完成率的表格,接下来,你就可以分析表中的数据,利用“了解、找到、执行”理论实现产品增长了。
第一步,了解。
了解的意思是要把整体的产品流程按一定的逻辑结构划分,分别看各个步骤的数据,从而了解产品的哪个部分有进一步增长的机会。
通过上面表格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下面三点:
- 用户在网页版“绑定手机”这一步流失极其严重;
- 用户在 iOS 版开启提醒消息的比例非常低;
- 用户在 iOS 版点击注册以后,使用 Facebook 登录的比例非常低。
接下来,你需要分析一下出现这三种现象的原因,并试着提出解决方案。
- 通过用户调查,我们发现使用网页版的用户一般都是使用电脑或者 iPad 登陆,这个时候手机不一定在身边,“绑定手机”这一步需要他们找到手机,进行验证,所以比较麻烦。
针对这一项内容,我们尝试增加“邮件验证”的功能,这样可以方便他们在同一台设备上完成验证。 -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 iOS 版用户开启消息提醒的比例较低,原因是 iOS 系统在开启消息提醒功能时,会询问用户是不是愿意开启这个功能。这时,大部分用户并不了解产品,而我们也没有给他们介绍产品的功能,所以大部分用户都会选择不开启这个功能。
针对这一项内容,我们的想法是,要么在用户刚开始使用时就向他们介绍产品的功能,要么等到用户体会到 APP 的价值、建立了对 APP 的信任后,再询问他们是否要开启消息提醒的功能。 - 对于 iOS 用户使用 Facebook 登录比例较低这一项,我们发现 iOS 使用 Facebook 登录时,系统会跳转到 Safari 浏览器,打开的是网页版的 Facebook。这时,很多用户还没有登录网页版的 Facebook,所以他们需要重新登陆一次,而安卓用户可以直接跳转到 Facebook 的 APP,无需重新登陆。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要么修改一下 iOS 的逻辑,让它跳转到 Facebook 的 APP 而不是网页,要么就在网页版增加根据 APP 自动同步用户名、密码的功能,从而实现自动登录。
第二步,找到。
首先你要知道你们在乎的最高层指标是什么,找到最重要的问题,然后设定相关的产品功能,这就需要我们先估测每一个新功能可能带来的价值有多大。
- 网页版用户在所有用户中的比例非常低,只有 5% 左右,大部分用户直接使用安卓或者 iOS 平台的 APP。所以,网页版的功能优化的价值一般。
- 打开消息提醒和新增用户无关,更多的是留存。那么,开启消息提醒对用户留存有什么作用呢?假设我们发现,开启消息提醒功能的用户比例提高 20%,可以让用户的 7 天留存天数(过去七天中使用了这个产品几天)增加 5%。现在只有 50% 的用户开启了消息提醒,所以这一步的优化可以提升的极限 50%(也就是 100% 用户开启提醒消息功能)。
- “使用 Facebook 登录 / 新建用户”这一步,目的是让用户创建用户名。如果,用户点击“使用 Facebook 登录”这个按钮可以直接创建新账户,那就比让用户想一个别人没有注册过的用户名,体验要好得多。
如果能让更多的用户轻松使用“Facebook 登录”来创建用户名和账号,也就是可以提升新增用户的数量。现在 85% 的用户能够完成新增用户名这一步,所以我们其实就需要让剩余的 15% 的流失用户完成这一步,这是这一个功能的最大潜在价值。当然因为这个功能只有 iOS 才适用,而 iOS 端用户占用户总量的 50%,所以你需要综合考虑这个数量的提升对总指标的贡献是多少。
完成了对这三个问题的分析,我们需要找出那个是最重要的。很显然,第一项没有那么重要,因为 5% 的比例实在太低了。
接下来,我们需要着重分析第二项和第三项,对比优化哪个功能的价值更高。通过上面的分析,你可以看到一个是通过留存帮助增长,一个是通过新增帮助增长,那么到底哪个对产品增长的贡献潜力更大呢?
注意这里用的是“潜力”,因为没人能在这一步确定我们新的产品设计,对总指标的影响到底是多少,所以这一部分其实需要在做好潜力计算之后再做出产品决定。
比如,你现在无法确定,优化“使用 Facebook 登录 / 新建用户”这一步后,用户的完成率可以从 85% 提升到百分之多少,那最好的情况就是假设可以让所有用户都不流失,来判断到底能够增加多少,这也就是“潜力”的一个估计方式。
第三步,执行。
假设这个产品的薄弱环节是新增用户量,所以通过上面的判断,你决定先优化“使用 Facebook 登录 / 新建用户”这一步,因为它可以直接提升产品的新增用户。
我们设计的解决方案是,在用户点击“使用 Facebook 登录”后,新增了一个功能:用户可以直接跳转到 Facebook 的 APP 中,而不用再去 Facebook 网页版重新登录 Facebook 账号。
这时,我们需要明确这个新功能的成功指标是什么。很显然他的成功指标就是用户在这一步的完成率,以及新增用户数量。明确了这些问题后,我们就可以针对这个新功能,进行设计和开发了。
接下来,你就可以按照上两篇的增长黑客和优化产品团队工作流程的方式,来实现产品增长了。
“了解,找到,执行”增长论的重点
- 尽可能多地了解要优化的用户体验的一步步过程,我们在这里只是分成了安卓,iOS 和网页版,但是实际上我们还可以分为不同的国家、不同年龄层、付费或免费等。
比如,在印度,女性对隐私的保护比较重视,一开始就让她们通过通讯录加好友,她们可能会有所顾虑,不如先给她们推荐比较火的印度账号,先提起她们的兴趣,让他们了解产品是怎么用的。
我也在自己的一个产品中按照国家划分过一次,虽然当时这样划分的结果不是特别理想。但重点是了解的这个过程,要把可能性想的更全面一些,一点点地分析机会在哪里。 - 通过了解到的数据进行“找到”的时候,要注意怎么看的问题。
第一,左右对比,是要看不同平台的用户流失的情况。 如果知道了 iOS 在某一步的流失率高于安卓,那就可以仔细研究两者之间在这一步体验有何不同,包括设计、产品运行速度、语言、产品流程的系统区别等等。
第二,上下对比,看的是产品流中每一步的用户流失情况。 如果某一步的流失率非常高,一方面考虑是不是可以想办法提升,比如我上文说的增加提醒消息的开启率,一方面可以考虑这一步到底值不值得,或者是不是可以换顺序。
比如,如果增加好友更重要,开启提醒消息流失得最多,那你是不是可以让用户先加好友,再让他们开启消息提醒功能?或者,去掉提醒消息这一步,对用户体验会有什么损害?
第三,要看整体的数据。 我们写了从这一步到下一步的完成率,但是整个产品体验的完成率,是要把每一步的完成率做乘法,那么最终的完成率就会是一个非常非常小的数字了,也就说明大部分用户都在一步一步中流失了。
所以,我们是不是应该把某几个步骤整合成一个,或者直接让用户选择“默认”,然后我们把该做的都做好,整体看可以让你不拘泥于每一步的优化,而是整个产品体验的优化。
总结
“了解,找到,执行”增长论是硅谷顶级科技公司的增长方法论,屡试不爽,其核心在于先“了解”。
“了解”可以建立一张用户流程步骤图,一步步列出用户的完成率和流失率,再通过分析不同平台、国家、用户群体之间的关系,了解尽可能多的潜在机会。
“找到”就是要通过估测我们上一步了解到的机会到底有多大,制定应该做的产品功能,判断哪个产品功能作用最大,我们优先处理。
最后,就是“执行”,是指通过上面的分析,进行设计和开发,做 A/B 实验看结果,不断优化功能,从而发布新功能促进增长的过程。
思考题
请你思考一下,腾讯微视增长的“了解”图,应该怎么画?
文章作者 anonymous
上次更新 2024-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