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总结课:数据结构、编程语句和基础算法体现了哪些数学思想?
文章目录
你好,我是黄申。
之前的 17 讲,我们从小处着眼,介绍了离散数学中最常用的一些知识点。我讲到了很多数据结构、编程语句和基础性算法。这些知识点看似是孤立的,但是内部其实有很多联系。今天这一节,我们就来总结一下前面讲过的内容,把之前讲过的内容串联起来。
数据结构
首先,我们来看一些基本的数据结构,你可别小看这些数据结构,它们其实就是一个个解决问题的“模型” **。**有了这些模型,你就能把一个个具体的问题抽象化,然后再来解决。
我们从最简单的数据结构数组开始说。自从你开始接触计算机编程,数组一定是你经常使用的数据结构。它的特点你应该很清楚。数组可以通过下标,直接定位到所需的数据,因此数组特别适合快速地随机访问。它常常和循环语句相结合,来实现迭代法,例如二分查找、斐波那契数列等等。
另外,我们将要在“线性代数篇”介绍的矩阵,也可以使用多维数组来表示。不过,数组只对稠密的数列更有效。如果数列非常稀疏,那么很多数组的元素就是无效值,浪费了存储空间。此外,数组中元素的插入和删除也比较麻烦,需要进行数据的批量移动。
那么对于稀疏的数列而言,什么样的数据结构更有效呢?答案是链表。链表中的结点存储了数据,而链表结点之间的相连关系,在 C 和 C++ 语言中是通过指针来实现的,而在 Java 语言中是通过对象引用来实现的。
链表的特点是不能通过下标来直接访问数据,而是必须按照存储的结构逐个读取。这样做的优势在于,不必事先规定数据的数量,也不再需要保存无效的值,表示稀疏的数列时可以更有效的利用存储空间,同时也利于数据的动态插入和删除。但是,相对于数组而言,链表无法支持快速地随机访问,进行读写操作时就更耗时。
和数组一样,链表也可以是多维的。对于非常稀疏的矩阵,也可以用多维链表的结构来表达。此外,在链表结构中,点和点之间的连接,分别体现了图论中的顶点和边。因此,我们还可以使用指针、对象引用等来表示图结构中的顶点和边。常见的图模型,例如多叉树、无向图和有向图等,都可以用指针或引用来实现。
在数组和链表这些基础的数据结构之上,我们可以构建更复杂的数据结构,比如哈希表、队列和栈等等。这些数据结构,提供了逻辑更复杂的模型,可以通过数组、链表或两者的结合来实现。
第 2 讲我提到了哈希的概念,而哈希表就可以通过数组和链表来构造。在很多编程语言中,哈希表的实现采用的是链地址哈希表。这种方法的主要思想是,先分配一个很大的数组空间,而数组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是一个链表的头部。随后,我们就可以根据哈希函数算出的哈希值(也叫哈希的 key),找到数组的某个元素及对应的链表,然后把数据添加到这个链表中。
之所以要这样设计,是因为存在哈希冲突。对于不同的数据,哈希函数可能产生相同的哈希值,这就是哈希冲突。如果数组的每个元素都只能存放一个数据,那就无法解决冲突。如果每个元素对应了一个链表,那么当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把多个数据添加到同一个链表中。可是,把多个数据存放在一个链表,就代表访问效率不高。所以,我们要尽量找到一个合理的哈希函数,减少冲突发生的机会,提升检索的效率。
在第 2 讲中,我还提到了使用求余相关的操作来实现哈希函数。我这里举个例子。你可以看我画的这幅图。
我们把对 100 求余作为哈希函数。因此数组的长度是 100。对于每一个数字,通过它对 100 求余,确定它在数组中的位置。如果多个数字的求余结果一样,就产生冲突,使用链表来解决。我们可以看到,表中位置 98 的链表没有冲突,而 0、1、2、3 和 99 位置的链表都有冲突。
说完了哈希,我们来看看栈这种数据结构。我在介绍树的深度优先搜索时讲到栈。它是先进后出的。在我们进行函数递归的时候,函数调用和返回的顺序,也是先进后出,所以,栈体现了递归的思想,可以实现基于递归的编程。实际上,计算机系统里的函数递归,在内部也是通过栈来实现的。虽然直接通过栈来实现递归不如函数递归调用那么直观,但是,由于栈可以避免过多的中间变量,它可以节省内存空间的使用。
我在介绍广度优先搜索策略时,谈到了队列。队列和栈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一种先进先出的数据结构,先进入队列的元素会优先得到处理。队列模拟了日常生活中人们排队的现象,其思想已经延伸到很多大型的数据系统中,例如消息队列。
在消息系统中,生产者会源源不断地推送新的数据,而消费者会对这些消息进行处理。可是,有时消费者的处理速度会慢于生产者推送的速度,这会带来很多复杂的后续问题,因此我们可以通过队列实现消息的缓冲。新产生的数据会先进入队列,直到消费者处理它。经过这样的异步处理,消息的队列实现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松耦合,对消费者起到了保护作用,使它不容易被数据洪流冲垮。
比哈希表,队列和栈更为复杂的数据结构是基于图论中的各种模型,例如各种二叉树、多叉树、有向图和无向图等等。通常,这些模型表示了顶点和顶点之间的稀疏关系,所以它们常常是基于指针或者对象引用来实现的。我在讲前缀树、社交关系图和交通地图的案例中,都使用了这些模型。另外,树模型中的多叉树、特别是二叉树体现了递归的思想。之前的递归编程的案例中的图示也可以对应到多叉树的表示。
编程语句
在你刚刚开始学习编程的时候,肯定接触过条件语句、循环语句和函数调用这些基本的语句。
条件语句的一个关键元素是布尔表达式。它其实体现了逻辑代数中逻辑和集合的概念。逻辑代数,也被称为布尔代数,主要包括了逻辑表达式及其相关的逻辑运算,可以帮助我们消除自然语言所带来的歧义,并严格、准确地描述事物。在编程语言中,我们把逻辑表达式和控制语言结合起来,比如 Java 语言的 If 语句:
|
|
当然,逻辑代数在计算机中的应用,远不止条件语句。例如 SQL 语言中的 Select 语句和布尔检索模型。Select 是 SQL 查询语言中十分常用的语句。这个语句将根据指定的逻辑表达式,在一个数据库中进行查询并返回结果,而返回的结果就是满足条件的记录之集合。类似地,布尔检索模型利用逻辑表达式,确定哪些文档满足检索的条件并把它们作为结果返回。
这里顺便提一下,除了条件语句中的布尔表达式,逻辑代数还体现在编程中的其他地方。例如,SQL 语言中的 Join 操作。Join 有多种类型,每种类型其实都对应了一种集合的操作。
- 内连接(inner join):假设被连接的两张数据表分别是左表和右表,那么内连接查询能将左表和右表中能关联起来的数据连接后返回,返回的结果就是两个表中所有相匹配的数据。如果认为左表是集合 A,右表是集合 B,那么从集合的角度来说,内连接产生的结果是 A、B 两个集合的交集。
- 外连接(outer join):外连接可以保留左表,右表或全部表。根据这些行为的不同,可分为左外连接、右外连接和全连接。无论哪一种,都是对应于不同的集合操作。
循环语句可以让我们进行有规律性的重复性操作,直到满足某个条件。这和迭代法中反复修改某个值的操作非常一致。所以循环常用于迭代法的实现,例如二分或者牛顿法求解方程的根。在之前的迭代法讲解中,我经常使用循环来实现编码。另外,循环语句也会经常和布尔表达式相结合。嵌套的多层循环,常常用于比较多个元素的大小,或者计算多个元素之间的相似度等等,这也体现了排列组合的思想。
至于函数的调用,一个函数既可以调用自己,也可以调用其他不同的函数。如果不断地调用自己,这就体现了递归的思想。同时,函数的递归调用也可以体现排列组合的思想。
基础算法
在前面的专栏中,我介绍了一些常见算法及其对应的数学思想。而这些思想,在算法中的体现无处不在。
介绍分治思想的时候,我谈及了 MapReduce 的数据切分。在分布式系统中,除了数据切分,我们还要经常处理的问题是:如何确定服务请求被分配到哪台机器上?这就引出了负载均衡算法。
常见的包括轮询或者源地址哈希算法。轮询算法把请求按顺序轮流地分配到后端服务器上,它并不关心每台服务器当前的负载。如果我们对每个请求标上一个自动增加的 ID,我们可以认为轮询算法是对请求的 ID 进行求余操作(或者是求余的哈希函数),被除数就是可用服务器的数量,余数就是接受请求的服务器 ID。而源地址哈希进一步扩展了这个思想,扩展主要体现在:
- 它可以对请求的 IP 或其他唯一标识进行哈希,而不一定是请求的 ID;
- 哈希函数的变换操作不一定是求余。
不管是对何种数据进行哈希变换,也不管是何种哈希函数,只要能为每个请求确定哈希 key 之后,我们就能为它查找对应的服务器。
另外,在第 9 节中,我谈到了字符串的编辑距离,但是没有涉及字符串匹配的算法。知名的 RK(Rabin-Karp)匹配算法,在暴力匹配(Brute Force)基础之上,充分利用了迭代法和哈希,提升了算法的效率。
首先,RK 算法可以根据两个字符串哈希后的值。来判断它们是不是相同。如果哈希值不同,则两个字符串肯定不同,不用再比较;此外,RK 算法中的哈希设计非常巧妙,让相邻两个子字符串的哈希值产生了固定的联系,让我们可以通过前一个子串的哈希值,推导出后一个子串的哈希值,这样就能使用迭代法来计算每个子串的哈希值,大大减少了用于哈希函数的计算。
除了分治和动态规划,另一个常用的算法思想是回溯。我们可以使用回溯来解决的问题包括八皇后和 0/1 背包等等。回溯实际上体现了递归和排列的思想。不过,它对搜索空间做了一些优化,提前排除了不可能的情况,提升了算法整体的效率。当然,既然回溯体现了递归的思想,也可以把整个搜索状态表示成树,而对结果的搜索就是树的深度优先遍历。
在前两节讲述算法复杂度分析的时候,我已经从数学的角度出发,总结了几个常用的法则,包括四则运算、主次分明、齐头并进、排列组合、一图千言和时空互换。这些法则体现了数学中的运算优先级、数量级、多元变量、图论等思想。这些我们上两节刚刚讲过,我就不多说了,你可以参考之前的内容快速复习一下。
小结
这一讲,我对常用的数据结构、编程语句和算法中所体现的数学思想,做了一个大体的梳理。可以看到,不同的数据结构,都是在编程中运用数学思维的产物。每种数据结构都有自身的特点,有利于我们更方便地实现某种特定的数学模型。
从数据结构的角度来看,最基本的数组遍历体现了迭代的思想,而链表和树的结构可用于刻画图论中的模型。栈的先进后出、以及队列的先进先出,分别适用于图的深度优先和广度优先遍历。哈希表则充分利用了哈希函数的特点,大幅降低了查询的时间复杂度。
当然,仅仅使用数据结构来存储数据还不够,我们还需要操作这些数据。为了实现操作的流程,条件语句使用了布尔代数来控制编程逻辑,循环和函数嵌套使用迭代、递归和排列组合等思想来实现更精细的数学模型。
但是,有时候我们面对的问题太复杂了,除了数据结构和基本的编程语句,我们还需要发明一些算法。为了提升算法的效率,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复杂度分析。通常,这些算法中的数学思想就更为明显,因为它们都是为了解决特定的问题,根据特定的数学模型而设计的。
有的时候,某个算法会体现多种数学思想,例如 RK 字符串匹配算法,同时使用了迭代法和哈希。此外,多种数学思维可能都是相通的。比如,递归的思想、排列的结果、二进制数的枚举都可以用树的结构来图示化,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树来理解。
所以,在平时学习编程的时候,你可以多从数学的角度出发,思考其背后的数学模型。这样不仅有利于你对现有知识的融会贯通,还可以帮助你优化数据结构和算法。
思考题
在你日常的工作项目中,应该经常用到数据结构和算法,能不能列举一下,其中有哪些数学思想呢?
欢迎在留言区交作业,并写下你今天的学习笔记。你可以点击“请朋友读”,把今天的内容分享给你的好友,和他一起精进。
文章作者 anonymous
上次更新 2024-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