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刘晓庆到范冰从刘晓庆到范冰冰(下)
文章目录
从刘晓庆到范冰冰
看中国税改史的历史进程
(下)
前面两篇文章,我们梳理了从1949年到2001年的中国税改史,并和刘晓庆的人生轨迹一一比较,由此,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1983年,刘晓庆在首届春晚舞台上闪现登场,1983年,中国启动了“利改税”,迈出了税改历史性的第一步。
1994年,刘晓庆因出演《武则天》而攀上事业巅峰,1994年,中国开始了重塑央地关系的“分税制”改革。
2001年,刘晓庆因偷税漏税而被捕入狱,2001年,中央启动了深化分税制的所得税改革,这不仅是刘晓庆等一批人被捕入狱的深层次原因,也是当年二十四路诸侯闹中央的利益原因。
可以说,83年、94年、01年,不仅是刘晓庆人生轨迹的重要时间节点,也是中国税改史的重要时间节点。
刘晓庆一生都和“税收”二字剪不断理还乱,最终因税而入狱,不得不说是冥冥之中,似有注定。
而有趣的是,和刘晓庆一样,和中国“税收”剪不断理还乱的,还有范冰冰。
是的,那位同样演过武则天的女明星。
一、2016年,范冰冰日吸千金,中国“营改增”改革
2016年对范冰冰来说,是成功的一年,
2016年,《福布斯》公布2该年全球收入最高女演员Top 10排行榜,全球前十中,只有一个中国明星,她就是范冰冰。
- 《福布斯》全球十大最高收入女星:
- 1、詹妮弗·劳伦斯4.6千万美元
- 2、梅丽莎·麦卡西3.3千万美元
- 3、斯嘉丽·约翰逊2.5千万美元
- 4、詹妮弗·安妮斯顿2.1千万美元
- 5、范冰冰1.7千万美元
- 6、查理兹·塞隆1.6千万美元
- 7、艾米·亚当斯1.35千万美元
- 8、朱莉娅·罗伯茨1.2千万美元
- 9、米拉·库尼斯1.1千万美元
- 10、迪皮卡·帕度柯妮1千万美元
中国女星范冰冰高过奥斯卡影后艾米·亚当斯,名列全球收入第五,还力压周杰伦,成为16年福布斯中国名人榜榜首。
16年的范冰冰能这么成功,电视剧《武媚娘传奇》的火爆,是很重要的原因,武则天的电视剧和电影,给她带来了4千多万的收益。
有意思,94年刘晓庆也是因《武则天》而火爆全国,而该年中国启动了分税制改革,16年范冰冰因出演武则天火爆全国的时候,中国全面实施了 “营改增”改革。
当年中国“利改税”,如今中国“营改增”,这营改增究竟是什么概念呢?
“营改增”的意义和作用,洋洋洒洒,万字千言,其实重点就这两个——
1、加强中央集权
2、加强税收监管
先说中央集权。
94年分税制施行后,央地分家,税务局划分为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两种,国税局是国家收钱,主要征收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地税局是地方收钱,主要征收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
是的,营业税是地方的进项,增值税是国家的进项,营业税改增值税后,这笔钱,就不归地方归中央了。
从这点上来看,16年的营改增和01年的所得税改革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开始的所得税,体量小,国家放手归地方。但后来所得税日益增长,数据显示,00年全国所得税共计1500亿,而该年年中央财政总收入是1万3千亿,前者已然是后者的11.5%。
超过了十分之一,于是地方的所得税被中央收了。
无独有偶,一开始营业税也是小税,国家放手归地方。但后来营业税日益增长,数据显示,14年全国营业税总计为17781亿元,而该年中央财政总收入140350亿元,前者已然是后者的12.6%。
也超过了十分之一,于是地方的营业税也被中央收了。
看来,中央心里有个秤,这个秤就是十分之一的分际线。
可见,16年的营改增和01年的所得税改革,都是对94年分税制的深化推进,是进一步归拢地方财税、加强中央集权的延续性政策动作。
这是营改增的第一重点,第二重点,就是加强税收监管。
增值税的征收方式,和营业税的征收方式,大不相同。增值税征收方式,因为有管理严密的防伪税控系统,所以相对漏洞较小,而营业税的操作空间就大的多了,在地方政府的不透明操作中,可以说是我让你交一个亿就交一个亿,让你交一万就交一万。
所以营改增实施后,暴露了不少地方税务人员的权钱交易问题。
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随着中国现代化治理能力的提高,税收全面电子化、阳光化成为必然的历史趋势。
从金税三期到增值税系统的全面推广,再到全国发票数据实时采集实时比对,再到全面落地的营改增改革,国家将来的税收工作,不仅将用更少的人实现更好的管理,那些灰色地带的税收问题也将在阳光化的税改机制下无所遁形。
于是我们看到,在全面营改增前夕,中央最关心的是这个:
- 2016年4月1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家税务总局体验借助“互联网+”电子底账进行真伪辨别,他拿起一张北京市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抵扣联,扫描左上角的二维码即可查验发票的真伪。
是的,营改增,不仅加强了中央集权,也加强了税收监管。
当然,这几年关于营改增的“减税与否”,辩论甚多,毕竟国家宣称营改增是减税的,能大大减轻企业负担,然而事实却有点大相径庭。
有这几类企业在营改增后非但没能减税,反而增加了税收负担:
1、面对自然人的终端消费者企业
增值税是让每个流动的环节的参与者,都自觉的成为税收的监督者,所以那些面对自然人的终端消费者企业,是大大的增加税收负担。
2、大部分的中小企业
大部分的中小企业,在营改增后税负不降反增,是因为大部分中小企业的人力成本所占比重相对较高,而抵扣进项税的前提是必须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但人力成本是不能抵扣进项税额的,所以它们之前按5%交营业税,“营改增”后就得按6%交增值税了,税负增加。
3、建筑行业、餐饮行业
营改增后的减税,是要建立在有进项抵扣的前提下的,所以建筑、餐饮行业也很无语。那些砂石老板会给你开发票?私人包工头会给你开发票?餐厅去菜市场买食材,小摊贩会给你开发票?没有增值税专用发票,这部分开支就不能抵扣,再加上建筑行业和餐饮业的人工成本的开支占比本来就挺大,所以这两个行业对营改增也是挺无语的。
正是因为建筑行业、餐饮行业的营改增难度最大,涉及面最广,最为复杂,不能搞一刀切,国家对此准备充分,所以把这两个行业的营改增放到了最后一波实行中。
4、之前偷税漏税的企业
这个就简单了,营改增封死了偷税漏税的黑口子,更把地方政府能给企业减免税的优惠全部收回,所以之前偷税漏税搞暗箱操作的企业,在营改增后的税负就大大增加了。
为啥这几年酒店涨价的这么多,就是以前逃得多啊。
税务总局局长的潜台词:
-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所以,营改增全面实施后,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有人税负大增有人税负大减,但最大的受益者,无论如何,还是国家。
如旧文**《美国减税,中国到底跟不跟?》**中所言:
- 刘鹤:减税?当然要减啊,怎么可能不减?
- 吃瓜群众:好啊,鼓掌鼓掌,请问怎么减呢?
- 刘鹤:我们“结构性减税”。
- 吃瓜群众:什么叫**“结构性减税”**呢?
- 刘鹤:有减有增,结构调整。
- 吃瓜群众:可以通俗一点讲吗?
- 刘鹤:结构减税,越减越多。
- 吃瓜群众:
16年,范冰冰因出演武则天赚的盆满钵满,名利双收,16年,中国全面落实营改增,加强中央集权,加强税收监管,名利双收。
2018年,范冰冰逃税漏税,中国国地税合并和房产税酝酿
当2001年中国启动所得税改革时,演过武则天、有巨大知名度的刘晓庆被拿来祭旗,当2018年中国再度进行税改大动作时,也演过武则天、有巨大知名度的范冰冰,也被各种舆论炮轰。
不得不说,中共似乎对武则天带有“偏见”啊。
剪胸前:
剪胸后:
崔永元撕逼冯小刚《手机2》的新闻,是最近的大热点。冤有头债有主,崔要算账的主要还是冯小刚,但冯缩成了刺猬,岿然不动一点都不回应,然后范冰冰就成了舆论的聚焦点,如果崔手里没有冯小刚偷税漏税的实锤证据,而国家有关机关在阻力下也未能深入调查,那这件事最终也估计是云淡风轻了。
回到中国税改,这是网上关于国地税合并的段子:
- 持证人:国税、地税
- 登记日期:2018年03月13日
- 见证人: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所有人
- 宣布人:人民日报
有意思,24年前的93年,中央弱势地方强势的中国,实行强干弱枝的分税制,中央地方就此分家,国税地税各自挂牌,**两轮生肖的24年后,**中央集权、地方削藩的中国,在收归地方所得税和营业税两大税种后,国税地税正式分而复归。
真是应了三国开头那句话:
- 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是的,地方主要税源,占大头的所得税和营业税,都已上交中央,剩下的土地出让金成为地方财政的唯一指望,在房价一路高企地方大拆大建的年景里,即使这些税收全部被中央收去,地方政府依靠土地出让金,依然可以活的很滋润,可以各种建豪华办公大楼,各种公款吃喝,各种地方小金库。
然而,在连年卖地触及天花板和“房住不炒”政策横盘房价后,地方的土地财政也兜不住了,地方逐渐吃紧,地方政府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甚至有的地方工资都发不出,在地方的财权和事权严重不对称情况下,地方这时再想到被中央收走的所得税和营业税,就有了一肚子怨气。
地方不禁愤愤不平的想道:
- 中央,你是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啊!
重塑央地关系,变成了理顺央地关系,明确央地财权事权的税改迫在眉睫。
另一方面,在国税地税长期的分家中,地税人员数量庞大,而国税人员则有所不足,地税的营业税改成国税的增值税后,国税业务日日暴涨,而地税局却门前冷落鞍马稀,和忙的不够人手的国税局形成了鲜明对比,在这样的机制不平衡下,前几年还一直停留在口头上的“国地税合并”,自然而然就水到渠成了。
香港的文汇报曾这样评价这轮国地税合并:
- 国税地税合并意味着分税制探索止步,地方税权上收,未来或继续赋予省级一小部分税权,但也会由中央统一征管,与此同时中央通过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促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中央与地方也将形成新格局。
岱岱对于这段话的后半部分表示同意,对前半部分表示不同意见。
如果对分税制的认识还停留在表明,认为分税制是中央央地方财税分家,那么国税地税合并就,的确意味着““分税制探索止步”。
如果能意识到分税制的实质,是加强中央集权的财税改革,那么国税地税的合并,就恰恰意味着是**“分税制的进一步深化推进”。**
“分税制”,字面上是中央分权,本质上是中央收权,新时代下的营改增和国地税改革,都是加强中央集权,本质上都是分税制的进一步深化推进。
然而,新时代有新时代的独特挑战,我们当下税改和以往税改的最大不同点,就在于以往的税收改革,是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蛋糕不断做大的情况下进行的,而新时代的税收改革,则是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高速发展不再,蛋糕没有越做越大的情况下进行的。
在蛋糕能越做越大的情况下改革,既能分存量,又能分增量,这样给各个利益集团分蛋糕,就比较轻松,而在蛋糕没有显著增大的情况下,没有增量可分,就只能动存量了,而存量早就和各个利益集团关系密切,这时再要分蛋糕,就显得尤其的困难重重。
93年中央搞分税制,阻力大吧,可是地方一想还有高速增长的所得税、营业税,也就和中央讨价还价一番过去了,01年中央分所得税的蛋糕,阻力大吧,可是地方一想还有高速增长的营业税和土地出让金,也就和中央撕逼一番过去了。
如今到了18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早已不再,蛋糕增量不足、存量紧张,现在中央又动地方营业税的蛋糕,地方一想,还有土地出让金呢,结果一看,房市好死赖活,财政难以为继,要不是如今中央强势非常,核心铁腕治国,比01年二十四路诸侯闹中央更混乱的情况,都可能在新时代下发生。
然而,诸侯不闹中央,并没有表示天下太平,对地方诸侯而言,以前是欺上加瞒下,现在欺不了上也要欺欺下。
地方没钱了,最惨的是谁?不是地方一把手,而是地方基层人员。
- 六安市位于安徽省西部,GDP规模在安徽省排名第8位,事发地金安区又为六安市主要城区,按理来说应该不差钱,可实际情况是这样的:
- 2017年,金安区财政收入20亿,而该年财政支出45亿元,支出为收入的两倍多,金安区严重入不敷出,另外,金安区政府性债务28.11亿。
- 一方面是严重的入不敷出,一方面还欠着一屁股债,金安别说还债了,连债的利息都还不起,无怪乎会欠发这么多人薪水了。
六安财政告急仅仅是一个缩影,一个样板,在吃了十年土地财政春药后,各地的肾虚后遗症,开始逐一爆发,显露无疑:
全国百强产煤市之一的耒阳市,发生欠薪。
湖南武冈七千教师走上街头,向政府讨薪:
齐齐哈尔广电中心工作人员,在单位门口拉横幅讨薪:
还有河南南阳、漯河、长葛三地警察拉横幅的视频,长葛横幅写着:“以工代警依法维权”。
这些因为敏感,网上删帖禁言,已经找不到当时的图片和视频了。
数据显示,2017年各地方债务余额以上升为主,仅北京市减少了1745亿元,贵州、辽宁保持债务规模不变,全国其他地方的债务余额均有明显增加
前段时间,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贺铿说,中国的地方债大概是40万亿,但地方政府就没有一个想还债的。
- 现在要让他还债,他说我工资都发不出来,财政困难得很,怎么办?
- 所以现在欠的这些债不说还本,还息许多地方都还不起!
各地严重的地方债,如蓄势待发的火山口,如果全部爆发,火烧连船,中国将怎样?
- 大部分地方政府财政破产—— 地方基层大规模下岗无以谋生—— 二三线城市治理能力瘫痪——地方恶性事件频出——人口大量涌入一线城市——一线城市出现贫民窟、大城市病逐一呈现——中国城乡差距、东西部差距愈加拉大——产业升级、中部崛起、长江经济带彻底破产——中国贫富分化彻底无法逆转——中国梦破灭、中国拉美梦正兴……
那画面太美,我不敢看。
想起上篇文章里,点赞最多的,是这位瓜友的评论:
是的,现在的地方债,像极了雍正初年的国库亏空,康熙雍正年间,地方都欠钱,都不还,国家无以为继。庆丰年间,地方都欠钱,还不起,国家危机重重。
雍正为了补充国库,追讨库银,逼死大票官员,惹得朝野人人怨望,终于成功,而新时代下,朝廷是如何做的呢?
任何财政问题,解决起来,说一千道一万,都是这四个字:
先说节流,已经有连续三年政府报告,都在要地方政府忍耐了,在中美贸易战白热化时,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更是联名发了这个文件:《关于严禁自行出台政策发放工资津贴补贴有关问题的通知》
对于许多基层小公务员来说,每年拿到手的收入,纯工资只占一半,其余一半皆是以地方奖金和补贴形式发放的,据说浙江武汉个别地方,还发过招商引资奖,一年上百万的都有,深圳这类富裕的城市,公务员更是有的一年福利几十万。
但是这份文件一出台,列举了八种“违规福利”,如“招商引资奖”等8大类种津贴补贴或福利,将一律停发,这可能意味着**,未来公务员到手的收入将会减半**。
而且此次中央态度坚决,手段严厉,丝毫没有通融的感觉:
- “以后各地、各部门不得自行出台工资津贴补贴政策,已经出台的没有发放的一律停止,违者将移交纪检监察部门并问责到人”
某人有言**:当官不要发财,发财不要当官。**在地方债务压城急需节流的情况下,的确一语成验。
而且,地方债务问题年久日深,这份文件酝酿多时,但阻力过大,怕失人心,之所以选在中美贸易战的时间点落地,也是倒逼改革的一个范例,国家想告诉党员们,我们过苦日子,都是美帝害的……
各地党员纷纷表示:打到美国帝国主义!随时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除了砍地方福利,中央还亲自出手叫停了各地的基建。
不仅内蒙的砍了,这些年一年开通两条地铁的武汉,也让中央降温了。
减了福利,砍了基建,然而,财政问题做到节流仅仅是不够的,最重要的还是开源。
然而中国经济新常态下,增量明显不足,所得税和营业税又被中央收缴,地方财政如何开源呢?
地方还有的本钱是土地,最值钱的也是土地,地方的做法和中央的做法,殊途同归。
- 地方:卖地!卖房!
- 中央:房地产税!
2017年到2018年,中国大地刮起了一股猛烈的抢人风潮,这波风潮从武汉吹起,迅速蔓延到天津、西安、杭州、南昌、成都等一二线城市,一些城市抢人的段子在网上不断更新:
其中后来居上的西安,因抢人过猛,段子频出:
- 去西安走亲戚,警察问:“是西安人吗?”答:“不是,是来走亲戚的。”警察:“带回派出所,按投亲靠友条件落户。”
- 去西安站转车,警察问:“是西安人吗?”答:“不是。”警察问:“什么学历?哪年毕业?”答:“本科学历,今年毕业。”警察:“带回派出所,按学历落户,火车票报销。”
靠着天雷滚滚的“抢人”作战,西安在2018年前3个多月抢入30万人,超过2017年全年抢入25.7万人的战果。
为何各地都这么疯狂抢人,一言以蔽之:
这是西安抢人后的房市
这是抢人的城市的房市:
还有经济数据大注水的天津,底裤被掀开后的天津,也心急火燎的加入了抢人大战。
任泽平的泽平宏观,给出了准据的数据与前景:
- 各城市全面放开落户限制,甚至拉开**“抢人大战”。17年3月以来50余城**出台人才引进政策,显著推升落户人口,刺激购房需求。
- 测算人才引进政策,对城市交易量的推动在7%-30%左右。
- “抢人”削弱房地产调控效果。
财政问题,就是开源节流,地方政府的开源,毫无疑问的放在了房地产身上,而具体措施,就是17年3月以来的抢人风波。
面对地方诸侯疯狂的抢人恶潮,中央就不管不问了吗?
中央有苦难言,地方债务太多了啊,房市不能不给松啊。
某人有苦难言,开启这轮抢人恶潮的,竟然是某人的嫡系。
是的,2017年3月以来,就是武汉开启了蔓延全国的抢人恶潮。
16年他上任武汉时,岱岱就写过他。
- 这个人派系色彩很明显,老大的之江新军,我们看下他的仕途经历。
- 在老大任职浙江一把手的时候,他是政府副秘书长,政策研究室主任,是老大的笔杆子。
- 在老大上调北京成为东宫王储后,他也由笔杆子华丽转型,外放金华温州肥缺。老大这是要他补足资历的短板,将来好重用。
- 老大还是东宫王储的时候,尚在蛰伏,打造班底的动作空间有限,他能在那时就被老大看中选出,可见是24k纯金的嫡系。
- 老大登基后,深化改革为其重中之重,他为深改小组副主任,他的直系领导小组主任是谁??
- 三朝元老,当代帝师——王沪宁。
- so,此人在老大之江新军里的地位,不言而喻。
- ——《干货文》
就是这位24k纯金的嫡系,开启了这轮城市抢人托市的恶潮,而有趣的是,武汉这样刺激房产需求、削弱房市调控的抢人政策,中央还大大点赞过。
在陈书记提出五年内留下一百万大学生后,从新闻联播到人民日报,点赞支持,纷至沓来。
毛主席教育我们:**“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前有北京蔡书记暴力执法人民群众,后有天津黄书记数据大注水,再加上武汉陈书记抢人托市,之江队带头冲锋,各地诸侯能不有样学样一起上吗?
而陈书记在武汉,仅仅待了一年多,就急匆匆的高升京师了。
故曰:陈书记在武汉的一年多,只做了两件事。
一件事,抢人托市,另一件事,招商引资。
抢人托市说完了,这是招商引资。
- 2017年,是武汉招商引资创历史的一年:全年招商引资签约总金额2.58万亿元,实际到位资金8227亿元,开工落地亿元以上项目584个,刷新往年纪录。
武汉一个市2017年的招商引资,是2.5万亿,这是什么概念?
让我们进行对比,就知道这是什么概念了。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同是17年,临近的江西的年度目标是113亿美元和6500亿,年度目标不过一万亿,武汉一个市的招商引资规模,就是江西全省的两倍多。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武汉临近的湖南,在17年全年招商引资6千亿,武汉的2万5千亿,是湖南省的4倍。
- 2017年1-12月,湖南全省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6053.21亿元。
陈书记在武汉一年里,疯狂的抢人托市,疯狂的招商引资,why?
原因可能是这个:
是的,陈一新接的是阮成发的班,而阮成发是一个功过都十分分明的官员。
阮成发号称满城挖,在阮成发上任之前,武汉城建的低效率众所周知,“曾经解放大道循礼门要进行地下通道改造这么小的一个工程,就硬是扯皮拉筋花了2年多时间”。
在他上任后,武汉政府每周六雷打不动的开城建会议,阮书记雷厉风行,令行禁止,这座有**“中国最大城乡结合部”之称的武汉,进行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市建设。
城建规模大,武汉一度有5000多个在建工地,整座城市化身为一个大工地,城建速度快,武汉那些年1年通1条地铁,甚至从2016年起,变成1年通2条地铁,地铁建设速度震撼全球。
新武汉夜景
然而,在城市建设如火如荼的背后,是武汉不断攀升的负债率。
13年,武汉负债2000亿,当时武汉一千万人口,人均负债2万元。
14年,武汉负债高达3000亿,再算下来人均欠3万元,短短一年,人均负债增加了1万元。
短短一年,多少高楼拔地而起,多少路线顺畅开通,多少债务滚滚而来。
这就是发展的阵痛。
2014年,热火朝天大工地的武汉,甚至引来英国BBC电视台以武汉作为主要对象进行采访。
说来也是有趣,当时武汉政府以为BBC来武汉拍纪录片,是一次向世界“宣传新武汉形象”的绝好机会,于是在不明白BBC拍摄动机的情况下,武汉政府动用各种资源配合拍摄,领导积极接受专访,市长唐良智面对BBC镜头侃侃而谈,当地媒体大造声势,结果武汉政府和市民眼巴巴等BBC纪录片播出时呢,却迎来了当头棒喝。
这是BBC纪录片的标题——《中国是怎样愚弄世界的》
在纪录片中,满心以为能向世界宣传城市形象的武汉,成了中国城建大跃进、负债过高的“负面典型”。
本想向世界宣传武汉的光鲜亮丽呢,结果变成武汉向世界自己揭自己的短了。
于是有了这一幕。
至此,武汉和BBC的案例,成为各地方政府学习如何和西方媒体打交道的~~
然而,BBC不能阻止武汉的改头换面,也不能阻止阮成发的仕途,毕竟他有他的老领导。
- 俞正声笑称,“阮成发,‘满城挖’,这个我知道”,俞正声表示:
- “你们的思路是对的,办大事情就要下大决心,大建设时期会给人民群众带来不便,但建成之后会带来更好的服务与方便。”
所以,在13年那几年中,关于武汉中国第一负债城市的新闻,经过BBC渲染后是铺天盖地,然而在上层的庇护下,武汉能不为所动继续推进城建大跨越。
不过,虽然武汉的负债没有后续公开,我们只能知道14年的负债数,但根据政府公开的数据显示,武汉14年负债就有3000亿,而16年武汉财政收入才1322亿,支出却是1523亿。
和六安教师所在的金安区一样,武汉财政入不敷出,别说还债,连债的利息都还不起。
所以,我们能理解陈一新的困境了。
为什么陈书记要疯狂抢人?为什么陈书记要疯狂招商引资?为什么陈书记一年后就火速上调离开武汉?
答案,都在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债务上。
- 今年3月,原任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陈一新调任中央政法委秘书长,武汉市委书记空缺至今。
武汉虽好,不是久留之地,还是镀镀金就高升的好啊。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各地政府的问题又大都一致,看之江头牌陈书记的做法,能不有样学样吗?
所以抢人潮流蔓延全国,也就不足为奇了。
财政问题,开源节流,开源方面,地方政府还是依然坚持土地财政啊。
十年春药,岂能一朝戒之。
当然,地方政府最想的,还是中央开源,直接开动印钞机印钱,就像当年的四万亿一样,拯救地方诸侯于“水深火热”之中。
中央在金融系统性风险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对开源,却不是开动印钞机的打算。
中央另有设计,四个字——
是的,国家收了地方的营业税、所得税,地方政府只剩土地出让金,而土地出让金在二三线城市都去库存和房住不炒的政策下,已经没有多少增量了,地方政府自己都养不活,别说还地方债了,连债务利益都还不了。应运而生的房地产税,就成了中央给地方政府找来的**“长期饭票”。**
2018年,房地产税高度聚焦,挑动各方敏感神经。
自3月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召开以来,官方在22天内针对房地产税就进行了5次发声,**形成政府关于房地产税立法有史以来最高的发声频率,**房地产税立法再次作为两会热点词回到大众舆论的焦点。
财政部部长肖捷,做过关于房地产税的论述,他把房地产税归于“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健全地方税体系”里,可见,房地产税是“地方税”。
划重点,房地产税是“地方税”。
- 随着城镇化进入“白银时代”,未来大多数城市通过“一次收取几十年土地使用费”的方式来获取建设资金,空间将越来越小。
- 因此,增加“房地产持有阶段的税收”,就成为当务之急。
- 所以,房地产税开征的首要原因,是解决地方财政收入的问题。
房地产税来了,地方财政的“长期饭票”来了。
以前某任财政部长接受采访时说:“我最怕的,就是总理找我要钱拿不出来。”
现任财政部部长肖捷说:“我最怕的,就是地方政府找我要钱拿不出来。”
另外,在总书记房住不炒的政策下,房地产税也能平衡房价,不要听任大炮那些人说什么房地产税不能平衡房价的言论,黄奇帆就直接扇了任大炮一耳光:
黄奇帆:“说房地产税对炒房没作用,要么是弱智,要么是闭着眼睛说瞎话。”
而且在不动产登记平台建设后,房地产税的推出,更能有效配合反腐。
这样看来,有种种利好的房地产税,似乎是势在必行了?
的确,2018年,就有可能在部分城市先行试点落地。
然而,“触及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房地产税利国利民,却不利利益集团,还记得旧文《从历史纵向漫谈中国的税收机制》中唐朝那次兵变吗?
- 唐德宗时期,大唐没钱,于是皇帝就对长安城的全部私有房产征收间架税,对富人连揍带罚的征收房产税,着实的丰富了大唐的国库。
- 然而,这么有钱途的房产税,唐德宗却只执行了半年,因为就在征收“间架税”的那年,五万士兵哗变长安,要把唐德宗赶下台。
- 他们的宣传口号就是**“不税汝间架!”**
- 造反的人说的“不税汝间架!”翻译成白话就是——
- “起来!不愿交房产税的人们!”
看来,不管是古代的间架税,还是如今的房产税,凡是涉及到利益集团,都是这么的“不受欢迎”啊。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曾这样说道:
- 越是财政困难,推动财政改革的动力就越大。
对于房地产税的落地推行,中央也是这样想的:
- 你们不是反对不动产平台建设吗?不是反对房地产税吗?可你们地方这么缺钱,就算再反对,你们为了财政不破产,也要下死力气推进房地产税吧?
地方政府却这样想:
- 明明印钱就能解决的问题,为什么要我们去搞房地产税,这不是得罪人的事吗?之前几次中央不都印钱大撒币吗?
毕竟,房地产税得罪的人,可不少,而且各个来头很大:
- 一、贪官
- 从反腐败案例来看,几乎所有的贪官都涉及房地产,有的贪官有一百套房产,几十套、十几套不在少数,官员有几套房非常普遍,不动产登记平台建设后,加上开征房地产税,这批官员将危如累卵。
- 二、开发商
- 开征房地产税,房价平衡回归理性,买房投资的人将大大减少,因为中国的房地产已经过剩,一批开发商将死于寒冬,而这批人和政界人员关系密切。
- 三、炒房者
- 中国有一个庞大的炒房阶层,这是反对开征房地产的最大群体。他们靠炒房赚了钱,有几套、十几套房子,开征房地产税,这批人要蚀本或破产,集体坐立不安。
- 四、金融银行。
- 在高杠杆下,银行是房地产的巨大利益相关体。房地产税的开征能大大平衡房价,房企高杠杆无以为继,银行将产生大量房贷坏帐。
所以,对中央用房地产税开源的计划,地方诸侯还是那句话:
- 明明印钱就能解决的问题,为什么还要去搞什么房地产税呢?
是的,中央前几次都是印钱为地方托底救市,这一次中央不印钱了,却是画一个房产税的饼给地方,地方怎么会认呢?
而且一看之江新军的武汉天津做法,各地更加有样学样,经济注水,抢人托市,套路玩的是风生水起。
所以,在国地税即将合并,中央强势非常的情况下,央地博弈依然以另一种暗流涌动的形式,存在着。
下面,欢迎吃瓜群众收看中央电视台大型历史连续剧**《习武大帝》**,第42集——
庆丰六年六月,中南海,紫光阁,习武帝,群臣。
武帝高居位上,看着下面站立着的黑压压的地方群臣。
武帝弹了弹衣摆,缓缓说道:
“本月中旬,国地税就要合并了,这是一件大事,朝廷搞了好几年,终于要全面落地了,朕也知道你们有困难,所以朕留了房地产税给你们,房地产税也不能再拖了,要马上落地,诸位爱卿,要明白朕的这片苦心啊。”
底下群臣伫立不动,未有响应。
旁边龙图阁大学士刘鹤见此,出班而列,说道:
“今天央地议事,对此轮财税改革,各地同僚有何情况介绍,还需早早说明。”
话音刚落,兰州李知府出班而列,朗声道:“陛下,臣兰州府财政压力十分紧张,已多月发不出薪水,而房地产税等事如远水之不解近渴,请朝廷放开兰州房市限购,以解兰州万民倒悬之急!”
武帝眉毛微微一跳,看了一眼刘大学士,刘大学士见状朗声回道:“李知府何其不明也,财政虽困难,还有其它解决办法,房住不炒乃朝廷钦定,岂可因一地之私废而天下之公乎?”
李知府丝毫不畏,正视武帝,激动地回道:“陛下,兰州处三江之源,乃长江经济带生态建设之根本,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臣兰州府虽家无下锅之米,为保陛下绿水青山,也毅然拆工厂去产能,兰州府万民之心,其诚若此,感天动地,如刘大学士所言寻其他解决办法,则开工厂,增产能而已,而其置兰州人民于何地?置陛下之绿水青山于何地?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啊陛下!!”
李知府此番言论引用武帝,声音激昂,大义凛然,刘大学士在旁一时哑然无语。
武帝审视着激动不已的兰州知府,略一沉吟,而后摆了摆手,道:“宣朕旨意,兰州府放开限购。”
朝堂侍立左右的近臣朗声高叫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兰州放开限购!”
李知府激动地仰头说道:“皇上圣明!”
李知府言犹未毕,朝堂上黑压压的人群,一时人头攒动,地方诸侯纷纷高声言道:
“臣合肥府有事禀告!我们也几个月发不出工资了啊!请放开限购。”、“臣济南财政十分困难,也请朝廷网开一面!”、“臣长沙请朝廷开恩,加大转移支付!救救长沙百万民众!”、“臣郑州请中央印钞救市……”、“臣南京……”
顿时,仿佛洪堤开了一个口子,朝堂之上,你一言我一语,诉苦哭穷之声奔涌而来,撒钱开恩之议汹汹于耳,朝堂一阵乱哄哄,竟如菜市场一般。
刘大学士见此乱象一时不知所措,而武帝脸色渐渐阴沉,只见武帝轰然一拍桌,高声道:
“都给朕住嘴!”
仿佛天雷滚动,群臣集体身体一颤,朝堂刹那由闹入静,只听得武帝愤怒的言语在朝堂上回荡:
- “你们说来说去,不就想着中央救你们吗?别以为朕不明白你们的小算盘,要升官了,你们就各种经济造假,数据注水,光明正大的玩弄朝廷!地方给你们折腾到没钱了,你们就开始哭穷!哭的一个比一个惨,都向中央伸手要钱,好!好!都说经济困难,你们却建豪华政府大楼,都说调控房市,你们就疯狂抢人来托市,是啊,你们哪个手里没有几套房子,怎么肯让房价跌啊!?经济困难,财政困难,苦的是基层,苦的是朕的人民!哪里苦了你们这些官老爷!!”
各地知府都督都低着头,不敢正视武帝火炬般的双眼,朝堂之上,一时静的落针可闻。
只见一直不言语的当朝大学士、内阁首辅李宰相,忽然作正气凛然状,在旁这样帮腔道:
“皇上这番训话,至诚至公,以国家为重,以人民为重,诸位们听了,难道就没有一丝悔恨反思吗!?你们还有谁敢经济造假玩弄朝廷的?还有谁敢抢人托市藐视中央的?你们这样做,心里还有国家,还有人民,还有皇上吗?”
听了李首辅这番话,被武帝一番训话训的不敢动弹的群臣,仿佛突然开窍一般,纷纷叫苦道:
“臣辽宁,自知经济造假死罪,可这也是看天津有犯在先,臣向天津学坏,死罪死罪!”;
“臣内蒙数据造假,也是看天津学的啊,臣内蒙急功近利,愧对朝廷愧对人民啊!”;
“臣长沙不敢抢人托市,这也是看武汉抢人在先,一时糊涂才学的,臣死罪死罪!”;
“臣成都不该抢人啊!都怪武汉他们抢人抢的太凶了,我们成都是被逼的这么搞的啊!”;
“臣山东地方债太高了,连利息都还不起了啊,请皇上把我调走吧!调去北京养老臣也认了啊!臣请调任啊陛下!”
…………
无视武帝刚刚的怒斥,朝堂之上,人言再次汹汹而起,而且态势更加猛烈,群臣们开始逐渐借题发挥,被炮轰的那几位大臣则不时身体发抖,朝堂局势竟一时失去了控制。
武帝铁青着脸,看了李首辅一眼,然后,武帝看着如菜市场般闹哄哄的朝堂,轰然拍案,一声咆哮透彻朝堂:
“你们反啦!!”
群臣身体一震,朝堂复归于静,此时,群臣的眼睛,都齐刷刷的望向了武帝。
只见武帝沉声说道:“京兆尹蔡知府,出来!”
京兆尹蔡惶恐出列,道:“臣在!”
“天津李都督,出来!”
天津李都督不安出列,道:“臣在!”
“刑部陈尚书,出来!”
刑部陈尚书惭愧出列,道:“臣在!”
武帝脸色肃然,看着底下这三个人,缓缓说道:
“朕一直有言,要以民为重,心怀人民,而京城暴力执法驱逐民众,使神州舆论沸腾,朝廷大失民心,蔡知府,你可知罪!”
京兆尹蔡一脸惶恐,跪倒在地:“臣知罪!”
“天津经济注水,数据造假,年久日深,触目惊心,乃各地经济造假之魁首,李都督,你可知罪!”
李都督汗流浃背,跪倒在地:“臣知罪!”
“朕有言,房住不炒,加强调控,而武汉以引进人才之名,行房产托市之实,开全国抢人之恶潮,陈尚书,你可知罪!”
陈尚书强压不安,跪倒在地:“臣知罪!”
武帝凛冽的眼神,从跪着的这三个人身上,一一扫过:
- 看看这三个人吧,哪个不是两鬓斑白,哪个不是朝廷的栋梁,哪个不是朕的藩邸旧人。
- 他们烂了,朕的心都要碎了!
- 人民把江山交到朕的手里,却搞成了这个样子,朕是痛心疾首。
- 朕愧对国家,愧对人民,愧对天地,朕恨不得自己罢免了自己!!
端坐着的武帝,忽地站起身,眼神如刀锋般扫向朝堂,手指着群臣厉声说道:
- 还有你们,虽然各个冠冕堂皇站在干岸上,你们,就那么干净吗!?
- 朕知道,你们有的人,比这三个人更可恨!!
- 朕劝你们一句,都把自己的心肺肠子翻出来,晒一晒!洗一洗!拾掇拾掇!!
武帝抬起头,长吸一口气,语气沉重的说道:
- 朕刚即位的时候,以为中国最大的敌人是周老虎,灭了周老虎,以为最大的敌人是令狐狸。
- 朕,平了令狐狸,徐郭两贼,又成了中国的心头之患。
- 啊,朕诛了徐郭二贼,岭南王,又成了中国的心头之患,朕,收了岭南。
仰着头的武帝,转过脸,紧紧盯着群臣不放,一字一句的说道:
- 朕现在是越来越清楚了,中国的心头之患不在别处,就在朝廷,就在这中南海!就在朕的之江旧部和各地诸侯中!
武帝情绪激动,手指群臣,声调越来越高:
- 咱们这儿烂一点儿,大中国就烂一片!你们!要是全烂了,中国各地就会经济危机、社会崩溃,让咱们死无葬身之地呀!
- 想想吧,前苏联列宁的雕像,被苏联人民推倒才几年哪?
- 忘啦!!
- 被推到的列宁还在你们的身边,天天地盯着你们呢!!!
想到此处,武帝闭上眼,神情悲怆,令人动容,他睁开了眼,凝望着底下被震到动都不敢动的群臣,深情的说道:
- 朕,已经三天三夜没有合眼了,老想着和大伙儿说些什么。
- 可是话,总得有个头哇,想来想去,只有这五个字。
- 你们都好好看看这五个字,给朕看半个时辰……
悲壮的音乐响起,一块匾额从武帝身后徐徐升起,上面赫然书写着,这五个大字:
文章作者 anonymous
上次更新 2024-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