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HTTP/2是怎样提升性能的?
文章目录
你好,我是陶辉。
上一讲我们从多个角度优化 HTTP/1 的性能,但获得的收益都较为有限,而直接将其升级到兼容 HTTP/1 的 HTTP/2 协议,性能会获得非常大的提升。
HTTP/2 协议既降低了传输时延也提升了并发性,已经被主流站点广泛使用。多数 HTTP 头部都可以被压缩 90% 以上的体积,这节约了带宽也提升了用户体验,像 Google 的高性能协议 gRPC 也是基于 HTTP/2 协议实现的。
目前常用的 Web 中间件都已支持 HTTP/2 协议,然而如果你不清楚它的原理,对于 Nginx、Tomcat 等中间件新增的流、推送、消息优先级等 HTTP/2 配置项,你就不知是否需要调整。
同时,许多新协议都会参考 HTTP/2 优秀的设计,如果你不清楚 HTTP/2 的性能究竟高在哪里,也就很难对当下其他应用层协议触类旁通。而且,HTTP/2 协议也并不是毫无缺点,到 2020 年 3 月时它的替代协议HTTP/3 已经经历了27 个草案,推出在即。HTTP/3 的目标是优化传输层协议,它会保留 HTTP/2 协议在应用层上的优秀设计。如果你不懂 HTTP/2,也就很难学会未来的 HTTP/3 协议。
所以,这一讲我们就将介绍 HTTP/2 对 HTTP/1.1 协议都做了哪些改进,从消息的编码、传输等角度说清楚性能提升点,这样,你就能理解支持 HTTP/2 的中间件为什么会提供那些参数,以及如何权衡 HTTP/2 带来的收益与付出的升级成本。
静态表编码能节约多少带宽?
HTTP/1.1 协议最为人诟病的是 ASCII 头部编码效率太低,浪费了大量带宽。HTTP/2 使用了静态表、动态表两种编码技术(合称为 HPACK),极大地降低了 HTTP 头部的体积,搞清楚编码流程,你自然就会清楚服务器提供的 http2_max_requests 等配置参数的意义。
我们以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观察编码流程。每一个 HTTP/1.1 请求都会有 Host 头部,它指示了站点的域名,比如:
Host: test.taohui.tech\r\n
算上冒号空格以及结尾的\r\n,它占用了 24 字节。**使用静态表及 Huffman 编码,可以将它压缩为 13 字节,也就是节约了 46% 的带宽!**这是如何做到的呢?
我用 Chrome 访问站点 test.taohui.tech,并用 Wireshark 工具抓包(关于如何用 Wireshark 抓 HTTP/2 协议的报文,如果你还不太清楚,可参见《Web 协议详解与抓包实战》第 51 课)后,下图高亮的头部就是第 1 个请求的 Host 头部,其中每 8 个蓝色的二进制位是 1 个字节,报文中用了 13 个字节表示 Host 头部。
HTTP/2 能够用 13 个字节编码原先的 24 个字节,是依赖下面这 3 个技术。
首先基于二进制编码,就不需要冒号、空格和\r\n 作为分隔符,转而用表示长度的 1 个字节来分隔即可。比如,上图中的 01000001 就表示 Host,而 10001011 及随后的 11 个字节表示域名。
其次,使用静态表来描述 Host 头部。什么是静态表呢?HTTP/2 将 61 个高频出现的头部,比如描述浏览器的 User-Agent、GET 或 POST 方法、返回的 200 SUCCESS 响应等,分别对应 1 个数字再构造出 1 张表,并写入 HTTP/2 客户端与服务器的代码中。由于它不会变化,所以也称为静态表。
这样收到 01000001 时,根据RFC7541 规范,前 2 位为 01 时,表示这是不包含 Value 的静态表头部:
再根据索引 000001 查到 authority 头部(Host 头部在 HTTP/2 协议中被改名为 authority)。紧跟的字节表示域名,其中首个比特位表示域名是否经过 Huffman 编码,而后 7 位表示了域名的长度。在本例中,10001011 表示域名共有 11 个字节(8+2+1=11),且使用了 Huffman 编码。
最后,使用静态 Huffman 编码,可以将 16 个字节的 test.taohui.tech 压缩为 11 个字节,这是怎么做到的呢?根据信息论,高频出现的信息用较短的编码表示后,可以压缩体积。因此,在统计互联网上传输的大量 HTTP 头部后,HTTP/2 依据统计频率将 ASCII 码重新编码为一张表,参见这里。test.taohui.tech 域名用到了 10 个字符,我把这 10 个字符的编码列在下表中。
这样,接收端在收到下面这串比特位(最后 3 位填 1 补位)后,通过查表(请注意每个字符的颜色与比特位是一一对应的)就可以快速解码为:
由于 8 位的 ASCII 码最小压缩为 5 位,所以静态 Huffman 的最大压缩比只有 5/8。关于 Huffman 编码是如何构造的,你可以参见每日一课《HTTP/2 能带来哪些性能提升?》。
动态表编码能节约多少带宽?
虽然静态表已经将 24 字节的 Host 头部压缩到 13 字节,**但动态表可以将它压缩到仅 1 字节,这就能节省 96% 的带宽!**那动态表是怎么做到的呢?
你可能注意到,当下许多页面含有上百个对象,而 REST 架构的无状态特性,要求下载每个对象时都得携带完整的 HTTP 头部。如果 HTTP/2 能在一个连接上传输所有对象,那么只要客户端与服务器按照同样的规则,对首次出现的 HTTP 头部用一个数字标识,随后再传输它时只传递数字即可,这就可以实现几十倍的压缩率。所有被缓存的头部及其标识数字会构成一张表,它与已经传输过的请求有关,是动态变化的,因此被称为动态表。
静态表有 61 项,所以动态表的索引会从 62 起步。比如下图中的报文中,访问 test.taohui.tech 的第 1 个请求有 13 个头部需要加入动态表。其中,Host: test.taohui.tech 被分配到的动态表索引是 74(索引号是倒着分配的)。
这样,后续请求使用到 Host 头部时,只需传输 1 个字节 11001010 即可。其中,首位 1 表示它在动态表中,而后 7 位 1001010 值为 64+8+2=74,指向服务器缓存的动态表第 74 项:
静态表、Huffman 编码、动态表共同完成了 HTTP/2 头部的编码,其中,前两者可以将体积压缩近一半,而后者可以将反复传输的头部压缩 95% 以上的体积!
那么,是否要让一条连接传输尽量多的请求呢?并不是这样。动态表会占用很多内存,影响进程的并发能力,所以服务器都会提供类似 http2_max_requests 这样的配置,限制一个连接上能够传输的请求数量,通过关闭 HTTP/2 连接来释放内存。因此,http2_max_requests 并不是越大越好,通常我们应当根据用户浏览页面时访问的对象数量来设定这个值。
如何并发传输请求?
HTTP/1.1 中的 KeepAlive 长连接虽然可以传输很多请求,但它的吞吐量很低,因为在发出请求等待响应的那段时间里,这个长连接不能做任何事!而 HTTP/2 通过 Stream 这一设计,允许请求并发传输。因此,HTTP/1.1 时代 Chrome 通过 6 个连接访问页面的速度,远远比不上 HTTP/2 单连接的速度,具体测试结果你可以参考这个页面。
为了理解 HTTP/2 的并发是怎样实现的,你需要了解 Stream、Message、Frame 这 3 个概念。HTTP 请求和响应都被称为 Message 消息,它由 HTTP 头部和包体构成,承载这二者的叫做 Frame 帧,它是 HTTP/2 中的最小实体。Frame 的长度是受限的,比如 Nginx 中默认限制为 8K(http2_chunk_size 配置),因此我们可以得出 2 个结论:HTTP 消息可以由多个 Frame 构成,以及 1 个 Frame 可以由多个 TCP 报文构成(TCP MSS 通常小于 1.5K)。
再来看 Stream 流,它与 HTTP/1.1 中的 TCP 连接非常相似,当 Stream 作为短连接时,传输完一个请求和响应后就会关闭;当它作为长连接存在时,多个请求之间必须串行传输。在 HTTP/2 连接上,理论上可以同时运行无数个 Stream,这就是 HTTP/2 的多路复用能力,它通过 Stream 实现了请求的并发传输。
图片来源:https://developers.google.com/web/fundamentals/performance/http2
虽然 RFC 规范并没有限制并发 Stream 的数量,但服务器通常都会作出限制,比如 Nginx 就默认限制并发 Stream 为 128 个(http2_max_concurrent_streams 配置),以防止并发 Stream 消耗过多的内存,影响了服务器处理其他连接的能力。
HTTP/2 的并发性能比 HTTP/1.1 通过 TCP 连接实现并发要高。这是因为,当 HTTP/2 实现 100 个并发 Stream 时,只经历 1 次 TCP 握手、1 次 TCP 慢启动以及 1 次 TLS 握手,但 100 个 TCP 连接会把上述 3 个过程都放大 100 倍!
HTTP/2 还可以为每个 Stream 配置 1 到 256 的权重,权重越高服务器就会为 Stream 分配更多的内存、流量,这样按照资源渲染的优先级为并发 Stream 设置权重后,就可以让用户获得更好的体验。而且,Stream 间还可以有依赖关系,比如若资源 A、B 依赖资源 C,那么设置传输 A、B 的 Stream 依赖传输 C 的 Stream 即可,如下图所示:
图片来源:https://developers.google.com/web/fundamentals/performance/http2
服务器如何主动推送资源?
HTTP/1.1 不支持服务器主动推送消息,因此当客户端需要获取通知时,只能通过定时器不断地拉取消息。HTTP/2 的消息推送结束了无效率的定时拉取,节约了大量带宽和服务器资源。
HTTP/2 的推送是这么实现的。首先,所有客户端发起的请求,必须使用单号 Stream 承载;其次,所有服务器进行的推送,必须使用双号 Stream 承载;最后,服务器推送消息时,会通过 PUSH_PROMISE 帧传输 HTTP 头部,并通过 Promised Stream ID 告知客户端,接下来会在哪个双号 Stream 中发送包体。
在 SDK 中调用相应的 API 即可推送消息,而在 Web 资源服务器中可以通过配置文件做简单的资源推送。比如在 Nginx 中,如果你希望客户端访问 /a.js 时,服务器直接推送 /b.js,那么可以这么配置:
location /a.js {
http2_push /b.js;
}
服务器同样也会控制并发推送的 Stream 数量(如 http2_max_concurrent_pushes 配置),以减少动态表对内存的占用。
小结
这一讲我们介绍了 HTTP/2 的高性能是如何实现的。
静态表和 Huffman 编码可以将 HTTP 头部压缩近一半的体积,但这只是连接上第 1 个请求的压缩比。后续请求头部通过动态表可以压缩 90% 以上,这大大提升了编码效率。当然,动态表也会导致内存占用过大,影响服务器的总体并发能力,因此服务器会限制 HTTP/2 连接的使用时长。
HTTP/2 的另一个优势是实现了 Stream 并发,这节约了 TCP 和 TLS 协议的握手时间,并减少了 TCP 的慢启动阶段对流量的影响。同时,Stream 之间可以用 Weight 权重调节优先级,还可以直接设置 Stream 间的依赖关系,这样接收端就可以获得更优秀的体验。
HTTP/2 支持消息推送,从 HTTP/1.1 的拉模式到推模式,信息传输效率有了巨大的提升。HTTP/2 推消息时,会使用 PUSH_PROMISE 帧传输头部,并用双号的 Stream 来传递包体,了解这一点对定位复杂的网络问题很有帮助。
HTTP/2 的最大问题来自于它下层的 TCP 协议。由于 TCP 是字符流协议,在前 1 字符未到达时,后接收到的字符只能存放在内核的缓冲区里,即使它们是并发的 Stream,应用层的 HTTP/2 协议也无法收到失序的报文,这就叫做队头阻塞问题。解决方案是放弃 TCP 协议,转而使用 UDP 协议作为传输层协议,这就是 HTTP/3 协议的由来。
思考题
最后,留给你一道思考题。为什么 HTTP/2 要用静态 Huffman 查表法对字符串编码,基于连接上的历史数据统计信息做动态 Huffman 编码不是更有效率吗?欢迎你在留言区与我一起探讨。
感谢阅读,如果你觉得这节课对你有一些启发,也欢迎把它分享给你的朋友。
文章作者 anonymous
上次更新 2024-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