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盛延敏,这里是网络编程实战第 18 讲,欢迎回来。
在前面一讲中,我们仔细分析了引起故障的原因,并且已经知道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故障,必须在程序中做好防御工作。
在这一讲里,我们继续前面的讨论,看一看为了增强程序的健壮性,我们还需要准备什么。
对端的异常状况
在前面的第 11 讲以及第 17 讲中,我们已经初步接触过一些防范对端异常的方法,比如,通过 read 等调用时,可以通过对 EOF 的判断,随时防范对方程序崩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int nBytes = recv(connfd, buffer, sizeof(buffer), 0);
if (nBytes == -1) {
error(1, errno, "error read message");
} else if (nBytes == 0) {
error(1, 0, "client closed \n");
}
|
你可以看到这一个程序中的第 4 行,当调用 read 函数返回 0 字节时,实际上就是操作系统内核返回 EOF 的一种反映。如果是服务器端同时处理多个客户端连接,一般这里会调用 shutdown 关闭连接的这一端。
上一讲也讲到了,不是每种情况都可以通过读操作来感知异常,比如,服务器完全崩溃,或者网络中断的情况下,此时,如果是阻塞套接字,会一直阻塞在 read 等调用上,没有办法感知套接字的异常。
其实有几种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第一个办法是给套接字的 read 操作设置超时,如果超过了一段时间就认为连接已经不存在。具体的代码片段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
struct timeval tv;
tv.tv_sec = 5;
tv.tv_usec = 0;
setsockopt(connfd, SOL_SOCKET, SO_RCVTIMEO, (const char *) &tv, sizeof tv);
while (1) {
int nBytes = recv(connfd, buffer, sizeof(buffer), 0);
if (nBytes == -1) {
if (errno == EAGAIN || errno == EWOULDBLOCK) {
printf("read timeout\n");
onClientTimeout(connfd);
} else {
error(1, errno, "error read message");
}
} else if (nBytes == 0) {
error(1, 0, "client closed \n");
}
...
}
|
这个代码片段在第 4 行调用 setsockopt 函数,设置了套接字的读操作超时,超时时间为在第 1-3 行设置的 5 秒,当然在这里这个时间值是“拍脑袋”设置的,比较科学的设置方法是通过一定的统计之后得到一个比较合理的值。关键之处在读操作返回异常的第 9-11 行,根据出错信息是EAGAIN
或者EWOULDBLOCK
,判断出超时,转而调用onClientTimeout
函数来进行处理。
这个处理方式虽然比较简单,却很实用,很多 FTP 服务器端就是这么设计的。连接这种 FTP 服务器之后,如果 FTP 的客户端没有续传的功能,在碰到网络故障或服务器崩溃时就会挂断。
第二个办法是第 12 讲中提到的办法,添加对连接是否正常的检测。如果连接不正常,需要从当前 read 阻塞中返回并处理。
还有一个办法,前面第 12 讲也提到过,那就是利用多路复用技术自带的超时能力,来完成对套接字 I/O 的检查,如果超过了预设的时间,就进入异常处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
struct timeval tv;
tv.tv_sec = 5;
tv.tv_usec = 0;
FD_ZERO(&allreads);
FD_SET(socket_fd, &allreads);
for (;;) {
readmask = allreads;
int rc = select(socket_fd + 1, &readmask, NULL, NULL, &tv);
if (rc < 0) {
error(1, errno, "select failed");
}
if (rc == 0) {
printf("read timeout\n");
onClientTimeout(socket_fd);
}
...
}
|
这段代码使用了 select 多路复用技术来对套接字进行 I/O 事件的轮询,程序的 13 行是到达超时后的处理逻辑,调用onClientTimeout
函数来进行超时后的处理。
缓冲区处理
一个设计良好的网络程序,应该可以在随机输入的情况下表现稳定。不仅是这样,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安全也愈发重要,我们编写的网络程序能不能在黑客的刻意攻击之下表现稳定,也是一个重要考量因素。
很多黑客程序,会针对性地构建出一定格式的网络协议包,导致网络程序产生诸如缓冲区溢出、指针异常的后果,影响程序的服务能力,严重的甚至可以夺取服务器端的控制权,随心所欲地进行破坏活动,比如著名的 SQL 注入,就是通过针对性地构造出 SQL 语句,完成对数据库敏感信息的窃取。
所以,在网络程序的编写过程中,我们需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面对的是各种复杂异常的场景,甚至是别有用心的攻击者,保持“防人之心不可无”的警惕。
那么程序都有可能出现哪几种漏洞呢?
第一个例子
我在文稿中已经放置了一段代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
char Response[] = "COMMAND OK";
char buffer[128];
while (1) {
int nBytes = recv(connfd, buffer, sizeof(buffer), 0);
if (nBytes == -1) {
error(1, errno, "error read message");
} else if (nBytes == 0) {
error(1, 0, "client closed \n");
}
buffer[nBytes] = '\0';
if (strcmp(buffer, "quit") == 0) {
printf("client quit\n");
send(socket, Response, sizeof(Response), 0);
}
printf("received %d bytes: %s\n", nBytes, buffer);
}
|
这段代码从连接套接字中获取字节流,并且判断了出差和 EOF 情况,如果对端发送来的字符是“quit”就回应“COMAAND OK”的字符流,乍看上去一切正常。
但仔细看一下,这段代码很有可能会产生下面的结果。
1
2
3
4
|
char buffer[128];
buffer[128] = '\0';
|
通过 recv 读取的字符数为 128 时,就会是文稿中的结果。因为 buffer 的大小只有 128 字节,最后的赋值环节,产生了缓冲区溢出的问题。
所谓缓冲区溢出,是指计算机程序中出现的一种内存违规操作。本质是计算机程序向缓冲区填充的数据,超出了原本缓冲区设置的大小限制,导致了数据覆盖了内存栈空间的其他合法数据。这种覆盖破坏了原来程序的完整性,使用过游戏修改器的同学肯定知道,如果不小心修改错游戏数据的内存空间,很可能导致应用程序产生如“Access violation”的错误,导致应用程序崩溃。
我们可以对这个程序稍加修改,我把代码贴在了文稿里,主要的想法是留下 buffer 里的一个字节,以容纳后面的'\0'
。
1
2
|
int nBytes = recv(connfd, buffer, sizeof(buffer)-1, 0);
|
这个例子里面,还昭示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你会发现我们发送过去的字符串,调用的是sizeof
,那也就意味着,Response 字符串中的'\0'
是被发送出去的,而我们在接收字符时,则假设没有'\0'
字符的存在。
为了统一,我们可以改成如下的方式,使用 strlen 的方式忽略最后一个'\0'
字符。
1
2
|
send(socket, Response, strlen(Response), 0);
|
第二个例子
第 16 讲中提到了对变长报文解析的两种手段,一个是使用特殊的边界符号,例如 HTTP 使用的回车换行符;另一个是将报文信息的长度编码进入消息。
在实战中,我们也需要对这部分报文长度保持警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
size_t read_message(int fd, char *buffer, size_t length) {
u_int32_t msg_length;
u_int32_t msg_type;
int rc;
rc = readn(fd, (char *) &msg_length, sizeof(u_int32_t));
if (rc != sizeof(u_int32_t))
return rc < 0 ? -1 : 0;
msg_length = ntohl(msg_length);
rc = readn(fd, (char *) &msg_type, sizeof(msg_type));
if (rc != sizeof(u_int32_t))
return rc < 0 ? -1 : 0;
if (msg_length > length) {
return -1;
}
/* Retrieve the record itself */
rc = readn(fd, buffer, msg_length);
if (rc != msg_length)
return rc < 0 ? -1 : 0;
return rc;
}
|
在进行报文解析时,第 15 行对实际的报文长度msg_length
和应用程序分配的缓冲区大小进行了比较,如果报文长度过大,导致缓冲区容纳不下,直接返回 -1 表示出错。千万不要小看这部分的判断,试想如果没有这个判断,对方程序发送出来的消息体,可能构建出一个非常大的msg_length
,而实际发送的报文本体长度却没有这么大,这样后面的读取操作就不会成功,如果应用程序实际缓冲区大小比msg_length
小,也产生了缓冲区溢出的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
struct {
u_int32_t message_length;
u_int32_t message_type;
char data[128];
} message;
int n = 65535;
message.message_length = htonl(n);
message.message_type = 1;
char buf[128] = "just for fun\0";
strncpy(message.data, buf, strlen(buf));
if (send(socket_fd, (char *) &message,
sizeof(message.message_length) + sizeof(message.message_type) + strlen(message.data), 0) < 0)
error(1, errno, "send failure");
|
文稿里就是这样一段发送端“不小心”构造的一个程序,消息的长度“不小心”被设置为 65535 长度,实际发送的报文数据为“just for fun”。在去掉实际的报文长度msg_length
和应用程序分配的缓冲区大小做比较之后,服务器端一直阻塞在 read 调用上,这是因为服务器端误认为需要接收 65535 大小的字节。
第三个例子
如果我们需要开发一个函数,这个函数假设报文的分界符是换行符(\n),一个简单的想法是每次读取一个字符,判断这个字符是不是换行符。
文稿中给出了这样的一个函数,这个函数的最大问题是工作效率太低,要知道每次调用 recv 函数都是一次系统调用,需要从用户空间切换到内核空间,上下文切换的开销对于高性能来说最好是能省则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
size_t readline(int fd, char *buffer, size_t length) {
char *buf_first = buffer;
char c;
while (length > 0 && recv(fd, &c, 1, 0) == 1) {
*buffer++ = c;
length--;
if (c == '\n') {
*buffer = '\0';
return buffer - buf_first;
}
}
return -1;
}
|
于是,就有了文稿中的第二个版本,这个函数一次性读取最多 512 字节到临时缓冲区,之后将临时缓冲区的字符一个一个拷贝到应用程序最终的缓冲区中,这样的做法明显效率会高很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
size_t readline(int fd, char *buffer, size_t length) {
char *buf_first = buffer;
static char *buffer_pointer;
int nleft = 0;
static char read_buffer[512];
char c;
while (length-- > 0) {
if (nleft <= 0) {
int nread = recv(fd, read_buffer, sizeof(read_buffer), 0);
if (nread < 0) {
if (errno == EINTR) {
length++;
continue;
}
return -1;
}
if (nread == 0)
return 0;
buffer_pointer = read_buffer;
nleft = nread;
}
c = *buffer_pointer++;
*buffer++ = c;
nleft--;
if (c == '\n') {
*buffer = '\0';
return buffer - buf_first;
}
}
return -1;
}
|
这个程序的主循环在第 8 行,通过对 length 变量的判断,试图解决缓冲区长度溢出问题;第 9 行是判断临时缓冲区的字符有没有被全部拷贝完,如果被全部拷贝完,就会再次尝试读取最多 512 字节;第 20-21 行在读取字符成功之后,重置了临时缓冲区读指针、临时缓冲区待读的字符个数;第 23-25 行则是在拷贝临时缓冲区字符,每次拷贝一个字符,并移动临时缓冲区读指针,对临时缓冲区待读的字符个数进行减 1 操作。在程序的 26-28 行,判断是否读到换行符,如果读到则将应用程序最终缓冲区截断,返回最终读取的字符个数。
这个程序运行起来可能很久都没有问题,但是,它还是有一个微小的瑕疵,这个瑕疵很可能会造成线上故障。
为了讲请这个故障,我们假设这样调用,输入的字符为012345678\n
。
1
2
3
4
5
6
|
// 输入字符为: 012345678\n
char buf[10]
readline(fd, buf, 10)
|
当读到最后一个\n 字符时,length 为 1,问题是在第 26 行和 27 行,如果读到了换行符,就会增加一个字符串截止符,这显然越过了应用程序缓冲区的大小。
正确的程序我也附在了文稿中,这里最关键的是需要先对 length 进行处理,再去判断 length 的大小是否可以容纳下字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
size_t readline(int fd, char *buffer, size_t length) {
char *buf_first = buffer;
static char *buffer_pointer;
int nleft = 0;
static char read_buffer[512];
char c;
while (--length> 0) {
if (nleft <= 0) {
int nread = recv(fd, read_buffer, sizeof(read_buffer), 0);
if (nread < 0) {
if (errno == EINTR) {
length++;
continue;
}
return -1;
}
if (nread == 0)
return 0;
buffer_pointer = read_buffer;
nleft = nread;
}
c = *buffer_pointer++;
*buffer++ = c;
nleft--;
if (c == '\n') {
*buffer = '\0';
return buffer - buf_first;
}
}
return -1;
}
|
总结
今天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让我们总结一下:在网络编程中,是否做好了对各种异常边界的检测,将决定我们的程序在恶劣情况下的稳定性,所以,我们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做好应对各种复杂情况的准备,这里的异常情况包括缓冲区溢出、指针错误、连接超时检测等。
思考题
和往常一样,给大家留两道思考题吧。
第一道,我们在读数据的时候,一般都需要给应用程序最终缓冲区分配大小,这个大小有什么讲究吗?
第二道,你能分析一下,我们文章中的例子所分配的缓冲是否可以换成动态分配吗?比如调用 malloc 函数来分配缓冲区?
欢迎你在评论区写下你的思考,也欢迎把这篇文章分享给你的朋友或者同事,一起交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