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云南公务员考试_行测_卷答案及解析
文章目录
2008年云南公务员考试《行测》卷
分类:行测/云南 来源:huatu
第一部分常识判断
1:单选题、【答案】C
【解析】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由此可知本题正确答案选C
【技巧】一般题干和选项对应的便是正确选项。题干说依法治国,C选项说法治,与此对应
2:单选题。
【答案】A
【解析】宪法在“国家机构”部分规定,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各部、各委员会实行部账、主任负责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实行省长、市长、县长、区长、乡长、镇长负责制。”这就是宪法规定的我国行政领导体制的具体形式一一行政首长负责制。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3:单选题、 【答案】B
【解析】行政征收是行政主体根据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以强制方式无偿取得负有法定缴纳义务的行政相对人财产权益的具体行政行为。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拓展】税和费都是国家的无偿征收。教育附加费属于行政征收
4:单选题、 【答案】C
【解析】因为水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增大,沸点升高,煮饭菜时高压锅的气压比普通锅内的气压高,所以水沸腾时高压锅内的温度高于普通锅内的温度,温度越高,饭菜越快熟。所以选C
5:单选题、 【答案】B
【解析】诗句中将雪比作梨花,运用的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漫天的飞雪夸张为千树万树的梨花,运用的夸张的修辞手法。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技巧】关键词,干树万树一般都是夸张的手法,这个很简单就可以断定,比拟一般指人,所以不能选
6:单选题、【答案】A
【解析】当你得了感冒时,鼻子粘膜充血肿胀就不通气了,气味进到鼻腔里也就闻不出味,所以,患感冒时吃东西老觉得嘴里没味就是这个道理。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拓展】人吃东西能尝出各种食物的不同味道来,人的这种品尝味道的本事可不光是靠舌头,鼻子的作用也是少不了的。因为舌头上的神经只能分出甜、酸、咸和苦味来,所有其它的味道,都是靠鼻子闻出来的。食物的各种气味吸到鼻子里,由闻味的神经传给大脑,于是就能知道食物是什么滋味了。当你得了感冒时,鼻子粘膜充血肿胀就不通气了,气味进到鼻腔里也就闻不出味,同时由于感冒常常伴有发烧,细胞在非正常温度下时,它的运作及感知能力就会下降,当温度只增不降时,细胞有可能会失去活性,这就是为什么发高烧要马上退温的原因。所以,患感冒时吃东西老觉得嘴里没味就是这个道理
7:单选题、 【答案】D
【解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是孟子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这是因为,有了人民,才需要建立国家;有了国家,才需要有个“君”。这句话引自《孟子尽心下》。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8:单选题、 【答案】C
【解析】试管香蕉,是应用植物组培技术,利用香蕉生长点的组织进行组织培养。虽然每株香蕉只有一个生长点,但从原理上来说,生长点的每一个细胞都能培养成一株香蕉苗。一株香蕉的生长点有千千万万个细胞,因此一株香蕉就可以培养出千千万万棵香蕉苗。细胞工程是指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某种工程学手段,在细胞整体水平或细胞器水平上,按照人们的意愿来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或获得细胞产品的一门综合科学技术。根据细胞类型的不同,可以把细胞工程分为植物细胞工程和动物细胞工程两大类。所以选择C
【拓展】众所周知,香蕉都是生长在高温高湿的地方,在这种环境下,传统的蕉苗培养极易感染病害,且传染率极高。另外,传统的培养方式,由于土壤、水肥、管理、种苗等方面的不同,所培养的蕉苗参差不齐,移栽时弱苗多,产量低且收蕉时间不一致。采取组织培养的方式培植蕉苗,能做到品种统一,蕉苗壮实、不受季节和气候影响,且能做到工厂化生产,故其生长快、产量高、收果时间整齐、果子外形较佳、市场竞争力强
9:单选题、 【答案】C
【解析】担任领导职务的人员,为有效完成组织目标,对下属采取各种激励和影响的过程属于领导职能。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拓展】激励有激发和鼓励的意思,是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和活动。有效的激励可以成为组织发展的动力保证,实现组织目标。它有自己的特性,它以组织成员的需要为基点,以需求理论为指导;激励有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外在激励和内在激励等不同类型
10:单选题、 【答案】A
【解析】干部的德和才,往往体现在他的工作实绩上。通过实绩来衡量干部的德和才,是辩证唯物主义在干部工作中的具体运用,是实事求是精神的具体体现。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中,干部的德才如何,主要看其在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实践中取得的成绩。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11:单选题、【答案】B
【解析】高度自治是指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但是台湾特别的是还可以保留军队,因此选B
【拓展】依据《基本法》,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其主要表现有:(1)立法权。特别行政区享有的立法权是指其立法机关有权就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范围内的一切事务立法,但外交、国防以及其他属于中央人民政府管理范围内的事务无权立法。另外,特别行政区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须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备案不影响法律生效。(2)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独立的司法权指特别行政区法院独立进行审判,不受任何干涉。终审权是指特别行政区的诉讼案件以该区终审法院为最高审级,该级终审法院的判决是最终判决。(3)行政管理权。特别行政区行政机关享有自行处理特别行政区事务的权力。(4)实行独立的财政和赋税制度,自行制定货币金融政策。(5)自行处理有关对外事务的权力。(6)特别行政区原有的法律基本不变。原有法律基本不变,是指除属于殖民统治性质或带有殖民色彩,以及除同《基本法》相抵触或经特别行政区立法机关作出修改者外,原有法律予以保留
12:单选题、 【答案】B
【解析】“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就是说在多个矛盾中,要抓住主要矛盾,体现了不同矛盾的地位、作用是不平衡的。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13:单选题、 【答案】D
【解析】山西的山是指太行山,山西东为太行,西为吕梁。因此选D【拓展】山东省中的“山”指的是太行山。那么山西也就是在太行山的西边。河南河北的“河”指的是黄河。还有湖南湖北的“湖”指的是洞庭湖。而广东广西的“广”字则不是这么回事:原来在西没时期,当时统辖岭南九郡的“交趾部”首府所在地,是依据汉武帝在公元前111年(元鼎六年)统一岭南时所下的圣旨:“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中取出“广信”二字命名;后来以广信为界,广信以东为广东,广信以西为广西。此即“广”字的由来
14:单选题、 【答案】A
【解析】古埃及人创立的文明比我们中国人引以为豪的华夏文明还要早上几千年。在古代中国还处在有史载的夏朝之前的帝禹时代,而当时的古埃及已经有了象形文字,并建造了硕大的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世上没有完美的事,本来埃及干燥的气候和广阔的沙漠非常有利于古代文物的保留,但遗憾地是古埃及人没有给后人留下任何有意义的史书。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拓展】世界公认埃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而世界公认的中华文明历史只可以追溯至公元前1500年,相差1500年。但现在世界上没有留下正统的古埃及人,连语言都没有(只有文字)。现在的埃及人都是阿拉伯人。中华文明是文明古国中唯一薪火相传的文明,其他古文明都湮没在了历史长河中。
15:单选题、 【答案】C
【解析】改革开放实践的不断深入发展指的就是社会存在的变化,思想和观念的解放和更新指的就是社会意识的变化,因此本题正确答案应选C
16:单选题、【答案】B
【解析】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权力机关的常设机关,省政协和法检等也不属于国家行政机关,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拓展】国家行政机关又叫国家管理机关,在法律上和实践中通称为政府。指统治者运用国家权力,通过强制和非强制手段对国家经济、政治、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国防等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机关。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体制、职权由宪法和法律规定
17:单选题、 【答案】A
【解析】行政决策信息系统是指为行政决策中枢系统收集、加工整理并传输全面、及时、准确、实用信息的服务机构,由行政决策的信息处理成员、电子计算机及其他传输工具组成的人一机系统。在行政决策组织体系中,它具有神经传递系统的作用,它和作为“中枢神经”的决策中枢系统共同构成“神经系统”,由情报部门、统计部门、档案部门、数据库、图书资料部门和咨询、监督、反馈部门组成。在中国,各级各类信息系统逐步发展起来并进行联网,如各种信息中心以及各办公厅的综合信息处等,在为行政决策中枢系统服务方面逐步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因此选A
18:单选题、 【答案】D
【解析】计算机是机器,它的运算是由电信号来完成的,电只有两种状态一一通和断,所以计算机内部的运算是采用二进制完成的。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拓展】所有运算都是由门电路实现,用1、0表示门电路打开或闭合,所以是二进制
19:单选题、 【答案】C
【解析】“文学研究会”是中国新文学运动中最早出现的大型文学团体。1921年1月4日成立于北京中央公园来今雨轩,30年代初自动解散。发起人有周作人、朱希祖、耿济之、郑振铎、瞿世英、王统照、沈雁冰、蒋百里、叶绍钧、郭绍虞、孙伏园、许地山等12人。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拓展】后来陆续发展的会员有谢婉莹(冰心)、黄庐隐、朱自清、王鲁彦、夏巧尊、老舍、胡煎之、刘半农、刘大白、朱湘、徐志摩、彭家煌等,共达170余人。成立时发表有《文学研究会宣言》及《文学研究会简章》。会址设在北京
20:单选题、 【答案】B
【解析】《行政处罚法》第51条规定:“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采取下列措施:(一)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二)根据法律规定,将查封、扣押的财物拍卖或者将冻结的存款划拨抵缴罚款;(三)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第二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
21:单选题、【答案】C
【解析】文段为总分的行文脉络,首句是文段的主旨句,提出一个观点“职工培训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从发展的观点来看,它还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即C选项“职工培训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必须一直抓下去”。后面的内容是论证为什么职工培训工作很重要,所以选C项
【纠错】A选项属于过度推断,文段的中心观点是“企业职工培训很重要”,不能推出目前企业对员工培训十分不重视,排除;B、D选项都属于论证部分的内容,不是文段的重点,排除
22:单选题、 【答案】B
【解析】文段为总分的行文脉络,第一句话是文段的主旨句,说明“环境污染严重的城市为各种环境性疾病的发病区”,即B选项的内容。后面通过支气管、肺气肿等疾病的例子论证前面的中心观点,可以略读,所以选B项
【纠错】A项沿海地带不是文段谈论的主要观点,排除;C项支气管炎只是文段谈及的一种疾病,排除;D项大气污染只是污染的一种,排除
23:单选题、 【答案】D
【解析】文段第一句指明“目前人造关节用的原材料包括金属和塑料两大类”,接下来解释为什么选用这两大类材料,再往下“所以”表结论,后面是文段的重点,即D选项“制造人造关节必须选用化学性质高度稳定的金属和塑料,”故选D项
【纠错】A、B选项与原文文意不符合,排除;C选项属于解释原因部分的内容,本身不是重点,排除24:单选题、
【答案】C
【解析】A选项中交通运输不属于工业,“交通运输”后面不能加“等各种工业”,应改为“没有石油工业,交通运输等各种行业的发展都是不可想象的”,排除A项;B选项中不能说“对于青年的健康问题是个极大的矛盾”,应改为“这样重复的课程理所当然增加了同学们的负担,这对青少年的健康问题是个极大的矛盾。”排除B项;D项有歧义,既可理解为老干部要和新干部这两个群体搞好团结,也可理解为老干部和新干部都要和别人搞好团结,排除D项。C选项没有语病,故选C项
25:单选题、 【答案】A
【解析】文段第一句说明了什么是“主题词”及其重要性,第二句重点谈如何审核主题词,对策是重点,文段重点谈的是“怎样审核主题词”,所以选A项
【纠错】B、C选项在原文中没有提到,排除;D选项在第一句提到,但不是文段的重点内容,排除26:单选题、
【答案】C
【解析】文段是分分的行文脉络,要对其进行全面准确的归纳概括。第一句话说明对公务员进行考核是国家的要求,第二句话说明了对公务员考核具有重大意义。归纳总结起来文段的主要内容是“对公务员进行考核是国家的要求并且此举意义重大”,所以选C项
【纠错】A、D项都是对文段部分内容的概括,B项只是考核的作用之一,片面27:单选题、
【答案】B
【解析】首先定位原文,需要填的空在第二段“人造金属的另一突出贡献-…可以使人们长期用蓄电池作为汽车动力有了(①)的可能”,括号内的词语应与前面“人们长期使用蓄电池作为汽车动力”这个设想相对应。“实现”是使…成为现实,“实现设想”符合语境,故答案为B项
【纠错】A、C、D与原文语境不符,排除
【释义】希望、实现、成功、盼望“希望”指期望达到的某种目的或出现的某种情况,愿望“实现”指成为事实“成功”指逐步实现有价值的理想,得到想要的结果“盼望”指殷切地期望;急切地期望28:单选题、
【答案】B
【解析】第一段的第一句“科学家发现在聚乙炔中加入强氧化剂或还原剂后,它的导电性能大大提高”说明“强氧化剂”是制取“人造金属”的重要材料之一,所以B项正确
【纠错】第一段第二行“因为这种塑料具有金属的一般特性,所以人们称它为“人造金属””说明“人造金属”实际上是塑料,和普通金属原料完全不同,A项偷换概念:原文中“人造金属”的导电传热性和金属光泽都是其特性之一,二者之间不存在因果联系,C项偷换逻辑;原文说“人造金属”只是具有金属的一般特性,而不具有金属的一切性质,D项曲解文意
29:单选题、 【答案】C
【解析】由原文第二段最后一句话“人造金属电池可提供相当于常规电池10倍的电力”可知,选项C表述正确,故选C
【纠错】原文第二段“用超导体制造的发电机,它的效率可以从30%提高到98%”,而不是A项中用“人造金属”制成的发电机,排除A项;原文第二段“将使有控热核聚变反应成为现实”,而不是“已经实现了有控热核聚变反应”,排除B项;原文第二段“把它放在红外摄像机上,在红外热能作用下,也能产生工作电流进行录像”可知,“人造金属”不能直接成为红外摄像机的工作电源,排除D项
30:单选题、 【答案】A
【解析】由第二段“与普通塑料不同的是,“人造金属’塑料具有一种独特的线型结构,许多同样的分子能奇妙地结合起来,并带有较多的“自由”电子,这就使原来的塑料改变了物理性能,能够导电”可知是“自由电子”改变了塑料的物理性能,因而能够导电,所以选A选项
【纠错】原文只提到普通金属导电性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人造金属却随着温度升高导电性增大,而未将二者在接近绝对零度的情况做比较,排除B项;原文中温度升高,外围“自由”电子释放越来越多,导电性增大,但如果温度升高到外围“自由”电子释放并不再越来越多时,导电性就不再增大了,C选项过于片面,排除;原文提及超导尝试要求是“常温下”,而不是“常温以下”,D选项偷换概念,排除
31:单选题、【答案】C
【解析】材料第二段提到“人造金属”最奇特的功能是它的导电性,然后详细阐述了人造金属的用途,“人造金属的主要经济效益的生成,在于它具有奇特的导电性”,因此选项c表述正确
【纠错】由“人造金属具有金属的一般特性”可知人造金属不能完全取代普通金属,排除A;原文谈及的主要是人造金属的导电导热性,而未提及带来了金属制造业的革命,排除B;D项内容无法从原文中推断得出,属于无中生有,排除
32:单选题、 【答案】D
【解析】材料第二段首句说“地质学家对喜马拉雅山脉进行了研究,弄清了喜马拉雅山的来龙去脉。”接着第二句话“从喜马拉雅山的原层海相沉积层中找到了鱼龙、三叶虫、珊瑚、海藻等古海洋生物的化石标本,从而证明:早在4000~5000万年前,喜马拉雅山脉所处地区是一片湛蓝的大海。”可见第二句是在解释说明第一句所说的喜马拉雅山的来龙去脉,所以选1项
【纠错】两者之间并非因果、转折或条件的关系,故排除A、B、C项33:单选题、
【答案】C
【解析】第三段首先解释了板块运动以及板块的划分,引出“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就是由于欧亚板块和印澳板块的互相碰撞,使得沉积在海中的巨厚沉积岩褶曲隆起所致”,由此可知本段材料主要是说明喜马拉雅山是如何形成的,因此选C项
【纠错】A、B项以偏概全,只说了其中一个方面,排除;原文并未解释板块大地构造学说,排除D项34:单选题、
【答案】A
【解析】原文第三段倒数第三句“科学家们认为这个极限负荷是当山脉上升到10000米时的负荷。这一假说同样证明了地球上至今没有万米高山的原因。然而,喜马拉雅山脉还在不断上升,(②)上升速度仍保持每年5厘米不变,(②)不用25000年,高度将超过万米。到那时,喜马拉雅山脉是散架崩塌,还是继续高耸地球上,可以说至今还是一个谜。”本句话说明科学家只是推算山脉的高度不会超过万米,但喜马拉雅山能否超过万米是任何人现在都不能确定的,所以选A项
【纠错】材料最后一句话已经点明“喜马拉雅山脉是散架崩塌,还是继续高耸地球上,可以说至今还是一个谜”,B、C、D三项内容与材料相违背,排除
35:单选题、 【答案】C
【解析】原文第三段倒数第三句“科学家们认为这个极限负荷是当山脉上升到10000米时的负荷。这一假说同样证明了地球上至今没有万米高山的原因。然而,喜马拉雅山脉还在不断上升,(②)上升速度仍保持每年5厘米不变,(②)不用25000年,高度将超过万米。”由此可见C选项是正确的
【纠错】由原文第三段“地球最上层约不到100公里的厚度……”可知,A项中“约100”表述不当,排除;原文第三段提到“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就是由于欧亚板块和印澳板块的互相碰撞.”,而非沉积岩互相碰撞,B选项偷换概念,排除;原文最后一段提到“不用25000年,高度将超过一万米”,D项中“再有25000年”表述不当,排除
36:单选题、【答案】D
【解析】根据上下文可知,空格所填的句子为表示假设关系的复句,选项中只有“如果…那么”为表假设关系的关联词,所以选D项
【纠错】“只要……·就”、“如果………·就”表示条件关系,“因为·所以”表示因果关系,不符合语意,因此A、B、C三项排除
37:单选题、 【答案】D
【解析】由原文第一段第四句中“近海采油平台及输油管的石油泄漏事故,也是造成海洋石油污染的重要原因”可知正确答案为D项
【纠错】原文第一段第二句“这是由于石油在工业化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全球石油分布的严重不均衡性,使石油的运输显得格外重要”可以看出A、B项是石油的运输显得格外重要的原因,排除;原文第一段第三句“由于大型油轮的营运成本较低,而经济效益却很高,因此,在现代技术所能达到的范围内,建造的油轮吨位越来越大,往往在20万吨以上。”可知C项是广泛使用大型油轮运输石油的原因,排除
38:单选题、 【答案】D
【解析】定位材料第三段,由“海面浮油还可萃取分散于海水中的氯烃”可知氯烃并不在海面浮油,D项表述不当。A、B、C三项都为海洋石油污染带来的危害。故正确答案为D。
【纠错】原文第二段的第一句“石油溢出后,使污染区内的甲壳类和鱼类迅速死亡,海鸟也难以幸免。”可知A正确,排除;第三段的第一句“不透明的油膜降低了光的通透性,使受污染海域藻类的光合作用受到严重影响,”说明选项B正确,排除;第四段的第一句“海面浮油内的一些有毒物质会进入海洋生物的食物链,据分析,污染海域的鱼虾及甲壳类致癌物浓度明显增高。”说明c正确,排除
39:单选题、 【答案】C
【解析】定位原文最后一段倒数第二句,原文说的是“石油流入此海域后,较容易被氧化分解掉”,而不是“很容易被氧化分解掉”,C项偷换概念,故选C
【纠错】由原文倒数第二段“石油一旦泄漏而流入海洋后应及时采取的措施,目前主要仍是采用围栏将海洋表面的泄油围住,以避免再进一步大面积的扩展,然后要尽快地用清污船将石油收集起来。”可以看出A正确,排除:最后一段“进入海洋的石油,一部分可直接挥发而进入空气;一部分受紫外线作用可发生极慢地化学分解,而绝大部分石油污染都要依靠微生物的降解作用来净化。”可见B正确,排除;原文最后一句话“然而,由于外洋海水中N、P等营养物质的缺乏,石油降解菌的增殖受到制约,那里的石油降解菌很少,一旦污染,很不容易很快消除”,可知D正确,排除
40:单选题、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第三段“石油一旦泄漏而流入海洋后应及时采取的措施,目前主要仍是采用围栏将海洋表面的泄油围住”可知海洋石油污染的主要净化方法并不是微生物的降解,所以C项与原文不符,题目要求选择推断不正确的,所以选c项
【纠错】由“目前主要仍是采用围栏将海洋表面的泄油围住,以避免再进一步大面积的扩展,然后要尽快地用清污船将石油收集起来”可知A正确,排除;由“海面浮油内的一些有毒物质会进入海洋生物的食物链”可知B正确,排除;文段最后一段讲了治理石油污染的人工方法和自然净化,并且提出一旦污染,很不容易很快消除,可见D正确,排除
41:单选题、【答案】C
【解析】由材料第一段第一句“如果由带正电的电子与带负电的原子核组成原子,那之就是反原子,反原子则可构成反物质。”和最后一句“反物质与物质相遇会释放所有的能量”可知选项C正确
【纠错】材料中科学家是想象“如果由带正电的电子与带负电的原子核组成原子…可构成反物质”,A项为肯定表述,而非假说,排除;第一段中“发现了正电子,这使他们…更有信心揭开反物质之谜”,可知正电子的发现并没有“证实”宇宙中存在反物质,B项表述不当,排除;材料第一句话说明反原子是由带正电的电子与带负电的原子核组成的,是不带电的,D项“带负电的反原子”表述不当,排除
42:单选题、 【答案】B
【解析】第二段话中提到宇宙大爆炸学说只是反物质理论研究的基础,“要想在反物质乃至宇宙诞生理论研究上取得突破,还需要在研究实践中寻求更新的科学思想作指导”,由此可知,宇宙大爆炸学说并不能体现最新的科学理念,B项表述不当,题目要求选择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所以选B项
【纠错】由第二段中“大爆炸产生了大量的正能量和负能量,而总能量仍然为零。能量与物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那么,大量的能量亦应转化为正物质和反物质。”可知A正确,排除;由第三段中“宇宙诞生产生的物质多于反物质,二者相互湮灭后,剩余的物质构成了现在之宇宙”可知c正确,排除;由第三段最后一句话“科学家认为,先进的探测手段在反物质理论研究中不可或缺”可知D正确,排除
43:单选题、 【答案】A
【解析】文章只是提到“在受控条件下成功制造了约5万个低能量状态的反氢原子”,并不能就此推断“制造高能量状态的反原子必须解除受控条件”。事实上,制造高能量状态的反原子,更需要在受控条件下进行。因此,A选项表述不当,题干要求选择不正确的一项,所以选A
【纠错】由原文第二段“宇宙是从140亿年前一个“极小的点”爆炸而来的,在那个点之外,“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没有能量、没有物质””可以得出B正确,排除;由原文第三段“科学家没有放弃在自然界中寻找反物质的努力,并且成功地在实验室中制造出反物质”可知宇宙中不一定有自然状态的反物质,所以正确,排除:原文最后一段提到反物质与物质相遇会释放所有的能量,科学家预测该释放率远远高于氢弹爆炸,由此可以推断出要研究反物质燃料的话必须将这种爆炸辐射纳入可控制系统,可知D正确,排除
44:单选题、 【答案】C
【解析】由原文最后一段倒数第三句话可知:作者引述对话的目的在于强调在科学发现的初始阶段,其应用价值难以确切预测,就像新生婴儿,他们的价值也是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显示出来的。选项中只有C项表述符合文意,故正确答案为c项
【纠错】A、B、D项都不是本句话的用意,排除
45:单选题、 【答案】C
【解析】原文在第三段首句“朴老觉得对生活中的人的思想品行,重要的还在于身教和言教”,结合上下文语境,可知此处的“身教”是指在行动上以身作则,而非字面上的用身体动作教人或用身体教学。故正确答案为C
【纠错】A、B、D过于表面,排除
46:单选题、【答案】A
【解析】首先定位原文第三段首句“朴老觉得对生活中的人的思想品行,重要的还在于身教和言教”,由此可知朴老认为一个人最应该重视的是身教和言教,故选A
【纠错】B、C、D三项表述过于片面,均是身教和言教的具体表现,排除47:单选题、
【答案】B
【解析】首先定位原文,第三段的第三句“无论在家庭还是在社会生活中,一切都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此有固彼有,此无固彼无,此生固彼生,此灭固彼灭。’”其中冒号表示解释说明,由此可知划线部分是对“一切都是相互依存的关系”这句话的解释。此外,根据“此有固彼有”的句子结构可知,这句话强调的是“此”与“彼”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意在告诉我们一种事物相互依存的哲学道理,可知B选项表述最完整准确,所以
选择B
【纠错】A、C两项表述过于片面,排除。划线部分强调的是依存关系,而非轮回关系,D项错误,排除
48:单选题、 【答案】C
【解析】首先定位原文“度过了生死关”在最后一段的第二句“朴老先生虽然年初大病一场,面临死亡的威胁,最终却度过了这个生死关头,”文章赞扬了朴老先生豁达的人生态度。C项中“战胜了死亡”更好地突出了朴老先生的“豁达的生命境界和顽强的生命力”,符合语境,故正确答案为项
【纠错】A选项只是“度过了生死关”的字面意义,排除。B、D项表述不当,“生”是不能“度过”或“战胜”的,排除
49:单选题、 【答案】A
【解析】首先定位原文第一段第一句“许多国家都在大力开发可视图文信息系统。这种系统亦称为可视数据系统”可知正确答案为A项
50:单选题、 【答案】A
【解析】文章首先指出许多国家都在大力开发可视图文信息系统,接下来对该系统的特点和用途进行了介绍,通篇文章都是围绕着“可视图文信息系统”来展开的,由此可知文章主题就是“可视图文信息系统”,所以选A项
【纠错】B、C、D说的都是该系统的用途,排除
51:单选题、 【答案】B
【解析】(一4) $\bar{\boldsymbol{z}}+\bar{\boldsymbol{z}}=15$ $\Sigma\bar{<}\bar{\Sigma}\bar{=}\bar{\Sigma}\bar{<}$ $152+22=348$ $\therefore\angle2+3.45^{\circ}=5.70^{\circ}$ ,规律为第一个数平方+第二个数-第三个数。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
52:单选题、 【答案】D
【解析】 $-\mathrm{\rightharpoonup}=-\mathrm{\rightharpoonup}\rightharpoonup$ $-15=-2x-25$ $-27=-1\approx35$ $0=0x^{2}-4x^{2}$ $125{=}1\approx53$ $4.72=2\times[7.5$ ,下一项为 $\exists\Tilde{\Lambda}\Tilde{\Pi}\Tilde{\mathbf{J}}\equiv\mathrm{{\Tilde{L}}}[\bar{\Pi}][\Tilde{\mathbf{L}}]:$ 因此,本题答案为D选项。
53:单选题、 【答案】A
【解析】奇数项0.2,-0.8,-1.8,组成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所以下一项为-2.8;偶数项6.8,5.8,4.8,3.8组成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因此,本题答案为A选项。
54:单选题、 【答案】D
【解析】 $5\mathrm{{+}}3{-}1=7$ $3+7-1=9$ $7+9-1=15$ $\bar{\mathsf{z}}{+}15{-}1\equiv\bar{\mathsf{z}}\bar{\mathsf{z}}$ ,规律为前两项和减1等于第三项。下一项为 $15+23-1$ =37。因此,本题答案为 $\mathrm{D}$ 选项。
55:单选题、 【答案】A
【解析】奇数项0,2,4组成等差数列,下一项为6,偶数项2,5,7构成简单和递推数列。因此,本题答案为A选项。
56:单选题、【答案】C
【解析】1~200之间能被4整除的数: $z[\bar{\jmath}|\bar{\jmath}]\div\bar{\jmath}=5\bar{\jmath}\bar{\jmath}$ 个,能被6整除的数:200÷6=33·2,33个。既能被4整除又能被6整除的数,即能被12整除的数有:200÷12=16–8,16个。代入二集合容斤公式可得到,能被4或能被6整除的数: $51^{\circ}+3.5^{\circ}-15^{\circ}=5^{\circ}$ 个(可用尾数法求出)。因此,本题答案为C选项。
【技巧】尾数法
57:单选题、 【答案】A
【解析】解法一:假设这7个质数均为奇数,他们的和必为奇数,与题目不符。因此这7个质数中必定有偶数存在,而质数只有2为偶数,且2为最小的质数。因此,本题答案为 $\hslash$ 选项。解法二:枚举得到这七个质数分别为2,3,5,7,11,13,17,找到最小的数字2。因此,本题答案为 $\mathring{\mathfrak{L}}$ 选项。
【技巧】奇偶特性法
58:单选题、 【答案】B
【解析】根据长方体体积公式:V=长×宽 $x^{-}$ 高,实心长方形的体积为525米,又因为高为5米,故长×宽=105平方米。且长方体由边长为1的正方体堆成,因此长、宽为整数。又因 $105{=}5\approx3\approx7$ ,且长、宽均大于高,因此长为15,宽为7,则长与宽的和为 $15+7=22$ 米。因此,本题答案为 $\mathtt{B}$ 选项。
【技巧】公式法(长方体体积公式)
59:单选题、 【答案】B
【解析】电子钟每走8分钟亮一次灯,每到整点(60分钟)响一次铃,下一次既响铃又亮灯的时间必定既是8的倍数,又是60的倍数。求得60和8的最小公倍数120,则再过120分钟即2点钟时,既响铃又亮灯。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
60:单选题、 【答案】B
【解析】解法一:小明用了1元钱,即100分。假设小明买了5分钱的糖果 $\mathfrak{X}$ 块,1角3分钱的糖果y块,可得方程: $5x+15y=1010$ 。将选项代入,只有 $x{=}7$ 时,y才是一个整数。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解法二:小明用了1元钱,即100分。。假设小明买了5分钱的糖果 $\mathfrak{X}$ 块,1角3分钱的糖果y块,可得方程:5x+13y=100。5x的尾数只能为5或0。当5x尾数为0时,要求13y的尾数也为0,此时y至少为10,13y>100,因此排除,当5x尾数为5时,13y尾数也为5,因此 $y=5$ ,代入不定方程,求得 $x{=}7$ 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
【技巧】代入排除法、尾数法
61:单选题、【答案】A
78×50-900
【解析】解法一:假设全班同学平均分为78分,前10名学生平均分为90分,后40名的平均分为 40=75(分), $75-75=3$ (分) $^\circ$ 因此,本题答案为 $\dot{\mathbf{L}}$ 选项 $^\circ$ 解法二:根据题意,假设其余同学比平均分高 $\X$ (x为负数),列出十字交叉式如下:得到方程:10: $4[\bar{1}=1^{i}-x]$ :12,解得 $x=3$ 。因此,本题答案为A选项。
【技巧】赋值法、十字交叉法
62:单选题、 【答案】B
【解析】解法一:假设甲桶原有水 $\mathfrak{X}$ 千克,根据题意可得方程: $\tt x+12=\I_{\omega}(\tt x-12)$ 。解得 $x=24$ 。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解法二:甲桶倒入12千克水后,是乙桶水量的3倍。因此,此时甲桶水量是3的倍数。而倒入的12千克水也为3的倍数,可知甲桶原有水量是3的倍数,仅有B选项符合题意。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
【技巧】方程法、倍数特性法
63:单选题、 【答案】C
【解析】解法一:假设原有船×只,根据题意可得方程:8x+8=12x-12,解得 $x=5$ 。所以这个班共有 $5\approx5+5$ 三48位同学。因此,本题答案为C选项。解法二:同学们正好可以8人坐一条船,说明人数是8的倍数;正好可以12人坐一条船,因此人数是12的倍数。仅有C选项符合题意。因此,本题答案为C选项。
【技巧】方程法、倍数特性法
64:单选题、 【答案】B
【解析】解法一:现在三个孙子年龄和与祖父差28岁,再过 $\mathbf{r}{1}$ 年孙子们长了3n,祖父长n,若年龄和相等有$\bar{\boldsymbol{\varOmega}}{\bar{\boldsymbol{\mathrm{T}}}\bar{\boldsymbol{\mathrm{L}}}}=\bar{\boldsymbol{\varOmega}}_{\bar{\boldsymbol{\Omega}}\bar{\boldsymbol{\mathrm{D}}}}$ ,所以再过14年即可。解法二:假设 $\mathfrak{X}$ 年后,3个孙子的年龄之和等于祖父的年龄。根据题意得到方程:$\div5+\approx=15+13+5+3\times0$ 解得 $x=14$ 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
【技巧】方程法65:单选题、【答案】C
3【解析】解法一:设这瓶水有60,则第一次倒入酒精后,共有酒精20;第二次倒入酒精后,共有酒精: $z(0)\cdot x^{2}+(\bar{2}1)^{2}$ 一 一$\sum4=\sin$ ;第三次倒入酒精后,共有酒精: $\sin x^{5}+\sin x^{5}=\sin$ ,此时酒精浓度为36÷60=60%。因此,本题答案为C选项。解法二:把水看做溶质,因为倒出去之后又倒入相同量的酒精,所以溶液的总量不变,水的浓度的变化和水的量有关。第一次水还剩 $\sum N B$ ,第二次还剩上一次的 $3,14$ ,第三次还剩上一次的4/5。即2/3乘以3/4乘以 $\sharp\lrcorner5=\sharp,\mathbf{f}5=\sharp(\zeta)\wedge5$ 为水的浓度,那么酒精的浓度为60%。答案为C。
【技巧】赋值法
66:单选题、【答案】A
【解析】时钟一共分为12格,每格30”。时针从12时走到12时30分,走了半格即 $15^{\circ}$ ,分针从12时走到12时30分走了6格即180°。因此,12时30分的时针与分针的夹角为180°-15°=165°。因此,本题答案为A选项。
【技巧】使用辅助工具(量角器)
67:单选题、 【答案】D
【解析】设追及时间为t,根据追及公式: $=\lbrace:\tau\rbrace-\tau\rbrace\rbrace\prec_{\tau}\rbrace$ ,可得方程:400=(375-365) $x^{2}+$ ,解得 $t=40$ 。因此,本题答案为D选项。
【技巧】公式法(追及公式)
【拓展】环形相遇追及问题,相遇追及距离为环形周长。
68:单选题、 【答案】D
【解析】解法一:假设全部物资为 $\mathfrak{L}$ ,甲运了一半,因此运了x/2,比乙队多运190,因此,乙队运了 $\sqrt{2}/2-1-\sqrt{2}/[3]{0}$ 由题意知,甲队比乙队每天多运40%,因此,甲运的量=1.4×乙队运的量。可得方程:x/2=1.4×(x/2-190)。解得 $\yen123,456$ ,因此,本题答案为 $\mathrm{I}$ 选项。解法二:假设全部物资为x,甲运了一半,因此运了 $x_{2},12$ ,比乙队多运190,因此,乙队运了x/2-190。由题意知,甲队比乙队每天多运40%,因此,甲运的量 $\vartriangle$ .4X乙队运的量。可得方程:x/2=1.4X(x/2-190)。分析方程,右边含有因子7,因此x/2也应含有因子7,仅有D项符合题意。因此,本题答案为 $\mathrm{I}$ 选项。解法三:根据题意,甲队一天运100吨,比乙多运40%,因此,乙每天运100$\div\nobreakspace\lbrace\lbrace1+\nobreakspace40\rbrace\rbrace=\rbrace\bar{\cup}\bar{\cup}\bar{\cup}\rbrace$ (吨);甲比乙每天多运100-500/7=200/7(吨);当甲队运了全部救灾物资的50%时,比乙多运了190吨,需要 $1510\div(200.17)=137.170$ (天);则甲在这段时间内共运了100×(133/20)二665(吨);因此,这批救灾物资一共有665÷50%=1330(吨) $^\circ$ 因此,本题答案为D选项。
【技巧】倍数特性法69:单选题、
【答案】D
【解析】解法一:假设两个频道都没有看过的人有 $\mathfrak{X}$ 个,根据题意画图求出空白部分 $x{=}\tilde{\bar{\Delta}}\tilde{\Xi}$ 。因此,本题答案为D选项。解法二:假设两个频道都没有看过的人有 $\mathbf{x}$ 个,根据容所公式:AB=A+B-AB,可列出方程: $1011-x=75+25-23$ ,求出 $x{=}\tilde{\bar{\Delta}}\tilde{\bar{\Delta}}$ 。因此,本题答案为 $\mathbb{I}$ 选项。
【技巧】画图法、公式法
70:单选题、 【答案】B
【解析】解法一:假设共有树 $\mathfrak{X}$ 棵。根据题意,则可得到方程 $(x+15154-4)\times4=(x-405-4)\times50$ (在两条路的两边种树,相当于在4条路边种树,共有4个边端需要减去。)解得 $x=-14-11$ 。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解法二:题目条件可转换为:若每隔4米栽一棵,20米可以栽树6棵,若每隔5米栽一棵,20米可以栽树5棵,也就是说道路每20米,相差树一棵。共相差2270棵树,因此道路总长 $\Sigma\bar{\Sigma}\bar{[\bar{\Sigma}]}\bar{\Sigma}\bar{[\bar{\Sigma}]}$ 米。若每隔5米栽一棵,需要种树2270X20÷5+4=9084(在两条路的两边种树,相当于在4条路边种树,共有4个边端需要考虑。),此时多了406棵树,因此,有树 $=11154+4115=74511$ 。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
【技巧】公式法(植树问题公式)
第四部分判断推理
71:单选题、【答案】D
【解析】第一组图的构成数量为2、4、8,构成等比数列,第二组已知图形的构成数量为1、3,形成以、3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因此,本题答案为D选项。
【拓展】数量类图形推理“素”的考查一般从素的种类和素的个数两方面来进行。72:单选题、
【答案】A
【解析】横向看,最后一格图形的轮廓应该是五边形,四根头发向下,嘴巴为圆形。因此,本题答案为A选项。【拓展】所谓遍历规律就是每种形状在每一行都要出现一次,比如,第一行是XYZ,第二行是YZX,第三行已知ZX,那么再填入一个“Y”就遵循了遍历规律。
73:单选题、 【答案】B
【解析】图形延续题,“”每行向右移一格,“”每行向右移两格,“”每行向右移三格,“田”每行向右移四格,“ $\textcircled{4}$ ”每行向右移五格。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
【拓展】本题看上去很复杂,其实难度并不大。位置类图形推理的“平移”方向一般分为上、下,左、右、顺时针、逆时针六种,平移的“步数”一般成常数数列或等差数列。
74:单选题、 【答案】B
【解析】重新排列之后,仔细观察箭头指向与箭头旁边圆点的对应情况可知,A项,下方三角形经过了翻转,排除;C项,左侧三角形中小黑点应在靠近黑色三角形的一方,排除;D项,右上方三角形中应只有一个黑点,排除。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
【拓展】平面重构类图形推理的做法一般从个数和时针两方面入手,并注意寻找特殊图形及图形之间的相对关系。
75:单选题、
A B C D
【答案】C
【解析】第一行中,第一图中的直线分别顺时针旋转45度和90度,小方形分别顺时针旋转90度和180度得到第二图和第三图。第二行中,第一图中的两条直线分别逆时针旋转45度和90度,带箭头的小圆分别时针旋转90度和180度得到第二图和第三图。因此,本题答案为C选项。
【拓展】图形的动态位置变化分为平移、旋转、翻转,其中,考查旋转和翻专比较多,区分旋转和翻转时,要看图形是否是在同一平面内变化,在同一平面内变化的是旋转,在不同平面内变化的是翻转。76:单选题、
【答案】C
【解析】每个图形中都含有相同的笔画“”。因此,本题答案为C选项。
【释义】考查求同
【拓展】图形的运算规律一般包括加、减、求同、求异四种,属于图形推理中比较简单的规律。77:单选题、
【答案】B
【解析】题干图形的直线数分别为10、8、6、4、(2)。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
【释义】考查数量类中直线数量。
78:单选题、 【答案】A
【解析】五角星面与箭头面、“T”字面与黑色阴影面是相对面,不可能相邻,排除B、C。“T”字面与箭头面虽然相邻,但箭头的方向应是向左的,排除D。因此,本题答案为A选项。
【拓展】空间重构类图形推理的做题方法一般是用排除法,做题时结合相对关系、相邻关系,特征面、时针来
排除,非常省时省力。
79:单选题、
【答案】C
【解析】三角形内的元素先按逆时针方向在三个顶角处依次轮转,之后三角形按逆时针方向旋转60°。因此,本题答案为C选项。
【拓展】图形的动态位置变化分为平移、旋转、翻转,其中,考查旋转和翻转比较多,区分旋转和翻转时,要看图形是否是在同一平面内变化,在同一平面内变化的是旋转,在不同平面内变化的是翻转。
80:单选题、 【答案】C
【解析】题目小于180度角的个数是8、6、?、2.故而问号处角的个数为4,答案为C。
81:单选题、【答案】B
【解析】处理错误的案件包括重罪轻判、轻罪重判和无罪而判,后两种可称平反,第一种不能叫平反,本题犯了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
82:单选题、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三段论的结构,题干结构为:所有P都是M,S是M,所以S是P。D项结构与题干最为相近。因此,本题答案为D选项。
83:单选题、 【答案】A
【解析】根据定义,A项不符合演绎作品的关键词“改编、翻译、注释、整理等创造性劳动”,不符合定义。
B项是翻译,C项是改编,D项是注释,故B,C、D三项都属于演绎作品。因此,本题答案为A选项。
84:单选题、 【答案】D
【解析】根据定义可知,指定代理的关键信息是“人民法院或者指定机关的指定”,D项符合定义。A、B、C三项都不是“人民法院或者指定机关的指定”,都不属于指定代理。因此,本题答案为D选项。
85:单选题、 【答案】A
【解析】根据定义,服务证券的内容是“一定的服务或文体、艺术欣赏”,A项的内容是粮油,不符合定义。
B、C、D三项的内容都属于“一定的服务或文体、艺术欣赏”,属于服务证券。因此,本题答案为A选项。
86:单选题、【答案】C
【解析】根据定义,C项不属于“两个以上的物品环绕一个中心组合在一起”的情况,不符合均衡的定义。AB、D三项都属于“两个以上的物品环绕一个中心组合在一起”,符合均衡的定义。因此,本题答案为C选项。
87:单选题、 【答案】C
【解析】根据定义,辩论的关键信息是“双方”、”用一定的理由或证据指出对方见解的矛盾或错误”和“论证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看法的正确”,C项符合辩论的构成要件。A选项辩论的目的并不是一定要指出对方见解的错误,而是论证自己观点的正确。B、D选项明显无法从定义中得出。因此,本题答案为C选项。
88:单选题、【答案】A
【解析】根据定义可知,低毁商誉行为是“经营者通过捏造、散布虚假事实等不正当手段”进行的,A项只是散布虚假事实等不正当手段中的一项,而不能替代“经营者通过捏造、散布虚假事实等不正当手段”这一构成要件。B项符合“削弱对手竞争能力”;C项符合“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D项符合“经营者通过捏造、散布虚假事实等不正当手段”。因此,本题答案为A选项。
89:单选题、 【答案】B
【解析】根据定义,B项不符合政治表达的关键信息“在行使政治权利的过程中”,不属于政治表达。A、C、D三项都是“在行使政治权利的过程中”表示了自己的政治态度,属于政治表达。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
90:单选题、 【答案】D
【解析】根据定义,D项的“父子关系”属于“以特定的身份利益为内容的社会关系”,属于身份关系。A项体现的是“基于人格利益而发生的社会关系”,属于人格关系。B、C两项都与“特定的身份利益”无关,不属于身份关系。因此,本题答案为D选项。
91:单选题、【答案】D
【解析】橘的颜色是黄的,草的颜色是绿的。因此,本题答案为D选项。
【纠错】A项,扇是一种动物,呈现棕色或灰褐色;B项,花有五颜六色,不一定是红色;C项,苹果的颜色一般是红色、黄色、绿色,不是紫色。
92:单选题、 【答案】A
【解析】吴道子是画圣,杜康是酒圣。因此,本题答案为A选项。
【纠错】B项,茶圣是陆羽;C项,武圣是关羽;D项,医圣是张仲景
93:单选题、 【答案】B
【解析】地球在宇宙中,桌椅在教室中。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
【纠错】A项,白云应是在天空中;C项,树木不可能在树枝中,排除;D项,铅笔和钢笔是并列关系。94:单选题、
【答案】C
【解析】玫瑰象征爱情,在情人之间传递爱的信息,白色象征纯洁。因此,本题答案为C选项。
【纠错】A、B、D三项都没有象征义关系,排除。
95:单选题、 【答案】B
【解析】因美慕而追求,因痛恨而打击。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
【纠错】A、C、D三项中都不存在因果关系。
96:单选题、【答案】E
【解析】丙的话“个体户并非都没有纳税”相当于“有的个体户纳了税”,与甲的话互相矛盾,两者的话比为一真一假,因为四个人中只有一人断定属实,所以乙、丁的话为假,则服装个体户陈老板没有纳税,也可推出“有的个体户纳了税”为真,即丙的话为真。因此,本题答案为E选项。
【拓展】形式推理中,涉及到真假关系的题目,一定要知道命题的矛盾形式,常用的矛盾关系有以下几种:所有S都是P:有的S不是P所有S都不是P:有的S是P有的S是P:所有S都不是P有的S不是P:所有S都是 $\mathrm{PF}\mathrm{-}\mathrm{P}\mathrm{i}=\mathrm{i}$ 的矛盾形式为:P且非 $i$ 他们彼此互为矛盾形式,当题目中告诉一句话为假,提问能推出什么的时候,可以直接去找其矛盾命题。
97:单选题、 【答案】D
【解析】由题干可知,在星期日,两村的人都说真话,如果这天是星期日的话,前天是星期五,与两人的回答矛盾,排除C;如果是星期六(四)的话,前天是星期四(二),则前天王村的人说谎,杨庄的人说真话,与两人的回答矛盾,排除A、B、E。因此,本题答案为D选项。
【拓展】分析推理题型针对不同的出题形式有三种解题技巧和方法:题干信息肯定并且选项信息充分时,运用排除法,题干信息肯定但是选项信息不充分时,运用最大信息优先的方法寻找推理起点,当题干信息有真有假时,可以运用特殊信息优先的方法寻找推理起点。
98:单选题、 【答案】A
【解析】根据模态命题的对当关系,模态词“不必然”等价于“可能非”。因此“明天不必然地震”等价于“明天可能不地震”。因此,本题答案为A选项。
【拓展】做涉及模态命题的题目时,一定要搞清楚模态命题的对当逻辑方阵:
99:单选题、 【答案】C
【解析】“张牌之积是 $\sum4^{!3}$ 的情况只有两种:3和8,4和6;而“两张牌之商是 $\cdot5^{,3,}$ 情况也只有两种:6和2,$\Game$ 和3。假设丙章的是4和6,则丁章的是 $\Game$ 和3。这样剩下的纸牌分别是1,2,5,7,8,则甲章的只能是2和8,剩下1,5,7三张牌无法满足乙拿牌的条件,故假设不成立,则丙拿的只能是3和8,丁拿的是6和2,这样剩下的纸牌是1,4,5,7,9,则乙只能章4和5,甲章1和9,还剩的纸牌是7。因此本题答案为℃选项。
【拓展】分析推理题目当情况不能确定时,可以考虑运用假设法。通过假设排除不可能的情况,从而得到确定的情况。
100:单选题、 【答案】A
【解析】根据“老大没到哈尔滨去参加马拉松比赛”和“马拉松冠军并非他家老三”可知,老二得了马拉松冠军;根据“老三没有参加在杭州举行的比赛项目”和“在体操比赛中获得全国冠军称号的那个孩子没有到昆明去”可知,体操比赛在杭州,老三去了昆明,老大去了杭州。故老大是男子体操全国冠军。因此,本题答案为A选项。
【释义】这题虽然没说明三人都得了冠军,但是每个人都只对应一种运动,题干又问“哪个孩子是男子体操全国冠军”,所以我们可以默认三人都得了冠军,否则就无法解答了。
【拓展】分析推理题型针对不同的出题形式有三种解题技巧和方法:题干信息肯定并且选项信息充分时,运用排除法,题干信息肯定但是选项信息不充分时,运用最大信息优先的方法寻找推理起点,当题干信息有真有假时,可以运用特殊信息优先的方法寻找推理起点。
101:单选题、【答案】D
【解析】根据“(3)丙是女的”可以排除B、C;再根据“(1)甲有三个妹妹”和四个选项中的女性人数都为三人可知,甲是男性,排除A。因此,本题答案为D选项。
【拓展】分析推理题型针对不同的出题形式有三种解题技巧和方法:题干信息肯定并且选项信息充分时,运用排除法,题干信息肯定但是选项信息不充分时,运用最大信息优先的方法寻找推理起点,当题干信息有真有假时,可以运用特殊信息优先的方法寻找推理起点。
102:单选题、 【答案】C
【解析】题干论点是:新飞冰箱厂的劳动生产率大为提高。影响劳动生产率的两个因素是工人和产品的数量。
Ⅲ中产品产量增加一倍,工人增加了10%体现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因此,本题答案为C选项。
【纠错】由I中的“年利润增加了一倍”无法确定产品产量的增加幅度,从而也无法确定劳动生产率的情况;由Ⅱ中的“工人增加了100人”无法确定工人数量增加的幅度,从而无法与产品产量的增加幅度构成比较,也无法确定劳动生产率的情况。
【拓展】论证类题目阅读理解是解题的关键,加强支持题型,首先分析出论点和论据,对论点的加强支持,可以从论点、论据、论证方式入手,要分析各个选项的含义,并且辨析出多个加强项中最强的选项作为正确答案。103:单选题、
【答案】A
【解析】题干论点是:吃皮果之前不应该剥皮;论据是:皮果的果皮里面含有一种对人体有益的特殊维生素。A项说果皮对人体的危害超过了果皮中的维生素对人体的益处,通过反驳题干论据反驳了论点。因此,本题答案为A选项。
【纠错】B项支持了专家的建议;C、D项反驳了专家的建议,但只是分别说了不剥皮的缺点,并未跟不剥皮的益处比较,故反驳力度不如A项。
【拓展】论证类题目阅读理解是解题的关键,削弱质疑题型,在选项设置时往往设置多个强干扰项,需要辨析清楚哪个是无关项,如果有多个削弱项,就需要进行削弱强弱程度的辨析。
104:单选题、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活性乳钙被全国十分之九的医院用于治疗牛皮癣”可知全国十分之九的医院使用的是活性乳钙来治疗牛皮癣,而非“旺堆山温泉”,I说法不一定正确;ⅡI中的“不治疗牛皮癣”和Ⅲ中的“牛皮癣治疗点”的问题在题干中找不到依据,也不一定正确。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
【拓展】日常推理评价类的题目的做题方法是排除法,做题时要注意一切都要以题干为依据,不能加入个人的主观看法。
105:单选题、 【答案】C
【解析】卫生主管部门检查酒宴机构比普通餐厅更为严格,但是来自酒宴机构的食品中毒案件却比普通餐厅更多,这看似矛盾的现象是因为一个人在吃过一顿饭后病了,会很难在他的病与那顿饭之间建立确切的关联;但如果在举办一个宴会后,所有的(或大多数)参加者都病了,人们就很容易在病与宴会食品之间建立关联,从而向上级主管部门控告酒宴操办者。因此,本题答案为C选项。
【纠错】A、B项与解释题干矛盾无关,排除;D项解释的是来自普通餐厅的食品中毒案件比酒宴机构多的情况,与题目要求不符,排除。
【拓展】对于日常推理类的题目,一般的做法是以题干为依据,依次检验四个选项,这个过程中常用的是排除法。
106:单选题、【答案】B
【解析】【相当于:所有三星级饭店都没被搜查过,和ⅡI构成矛盾,则I和Ⅱ必为一真一假,由此排除A和E;由ⅡI和ⅢI构成下反对关系可知,两者不能同假,必有一真,由此排除C;比较B、D项可知,I和IⅡI必为假,由IⅡI为假可知,III的矛盾命题“所有三星级酒店都被搜查过”为真,则IV为真。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
【拓展】形式推理中,涉及到真假关系的题目,一般就是考查矛盾关系、反对关系和包容关系,考生一定要把这三种关系的常见形式记住用熟。另外,本题在确定I和的真假时,也可运用假设法。
107:单选题、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钥匙一共有两套,为了方便每人随时都可以打开这三个橱子的任何一个,那么其中一套钥匙就必须分别分给三个工程师,并且,每个橱子里不重复的放入一把其他橱子的钥匙,这样,只要是持有其中一个橱子的钥匙就能顺利打开其他各橱,故题干给出的四个条件都是必须的。因此,本题答案为A选项。
【拓展】本题不适用排非除法,I、ⅡI和Ⅲ要结合起来考虑,同时考虑IV的情况。
108:单选题、 【答案】D
【解析】根据“小钟是锻工”、“钳工买了一台西门子牌洗衣机”、“车工住在小李的右边”、“小高买了台海尔电冰箱”和“小王住在电焊工的左面”可知,小高是车工或电焊工,小李是钳工或电焊工,小王是车工或钳工。假设小高是车工,则小王是钳工,小李是电焊工,将这一关系代入题干,会得出车工小高和小钟都住在小李的右面的情况,因此这一假设是不正确的。那么假设小高是电焊工,则小李是钳工,小王是车工,将这一关系代入题干,会得出以下结论:小钟一小李一小王一小高(按住房从左到右的顺序排列),并由此可得出小李买了洗衣机,小高买了冰箱,小王买了电视机,因此购买录音机的只能是小钟。因此,本题答案为D选项。
【拓展】分析推理题目当情况不能确定时,可以考虑运用假设法。通过假设排除不可能的情况,从而得到确定的情况。
109:单选题、 【答案】D
【解析】本题实际上就是求最小公倍数。根据题干中的“甲每隔9天去一次,乙每隔11天去一次,丙每隔7天去一次”可得,这三个数应分别加1,即10、12、8,这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为5×6×4=120。120÷7=17余1,由“三人星期二第一次在商店相会”可知,下一次相会就应该在星期三。因此,本题答案为 $\mathbf{I}$ 选项。
110:单选题、 【答案】B
【解析】题干论点是:国产手机生产商需要加大广告投入,以增加市场占有率,论据是:国外手机公司的手机广告比国内的广告更吸引人,因此国产厂商加大广告投入增加市场占有率。要削弱论证就是要说明存在别的因素影响推论。如果广告只能引引起人们对某种商品的注意,质量才能使人们产生对商品的喜爱,要增加市场占有率的力法应该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
【纠错】选项4,国内广告公司和国内传媒也可以制作高质量的广告,对题干结论不构成削弱。C项对题干有增强作用。D对题干有削弱作用,但没有对国外和国产的销售额的增加量进行比较,难以得出明确结论。
【拓展】论证类题目阅读理解是解题的关键,削弱质疑题型,在选项设置时往往设置多个强干扰项,需要辨析清楚哪个是无关项,如果有多个削弱项,就需要进行削弱强弱程度的辨析。
第五部分资料分析
111:单选题、【答案】A
6416.3【解析】我国标准体育场的建筑面积6416.3万平方米,全国各类体育场建筑面积7527.2万平方米,7527.2X100%85.2%。因此,本题答素为A选项。
【技巧】估算法112:单选题、【答案】C
【解析】由材料知,2003年底全国总人口129227万人,即12.9277亿人,人均投入体育场地建设资金为148.15元,12.9277X148.1513×150=1950亿元。C项最为接近。因此,本题答案为C选项。
【技巧】估算法113:单选题、【答案】B
【解析】由材料可知,全国体育场地占地面积增长了11.8亿平方米,增长到22.5亿平方米,增长11.8 5.5
了 22.5-11.8110.3%。场地面积增加了5.5亿平方米,增长到了13.3亿平方米,增长了 13.3-5.51.58
70.5%。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数增加了1.58亿平方米,增加到了6.58亿平方米,增长来了6.58-1.58
$31.\dot{5}\dot{1}\dot{2}$ 。由于本题答案选项中每问数值都不相同,因此只要算出其中一问即可确定答案。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
【技巧】估算法
【拓展】增长率公式:增长率=增长量÷基期量=增长量÷(现期量-增长量)。
114:单选题、 【答案】B
1642.8【解析】标准体育场地投入为1642.8亿元,总投入为1914.5亿元(129117×148.15),比例为:$\begin{array}{r}{\mathrm{{1}}\dot{\mathrm{[11]}}\dot{\mathrm{![1]}}\dot{\mathrm{:=-}}\dot{\mathrm{[15]}}\mathsf{5}\bar{\mathrm{,}}\bar{\mathrm{[1,}}\dot{\mathrm{:}}^{\ast}\mathrm{:}}\end{array}$ :所以投入非标准体育场地的建设资金占的比例为:1-85.8%=14.2%。两者相差: $\ E H.E\sim\Delta E$ -1 $\yen123,456$ 。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
【技巧】估算法
115:单选题、 【答案】C
【解析】A项错误,单位自筹资金约为1914.5-667.7=1246.8(亿元),占历年累计投入体育场地建设资金的比例远超过50%,排除A。B项错误,标准体育场的数量多于非标准体育场,但并不能说明其作用更大,排除148.15B。C项正确,第五次普查的人均投入体育地建设资金为第四次普查结果的 $148.15-117.09==:4.5$ 倍。 $\mathrm{I}$ 选项错误,根据材料只可求出1995年至2003年的年均增长率。
116:单选题、【答案】B
8000【解析】涨跌变化率=涨跌变化量÷原价,因此:长虹LT4219B的涨跌变化率为 22990 ×100%34.8%;1834 1192HPCPP-42SC的涨跌变化率为 11800×100%15.5%;伊莱克斯198-EA31的涨跌变化率为 2190 x100%29754.4%;美的微波炉KT17C-M的涨跌变化率为 596 ×100%49.8%。计算时粗略估算即可排除A、C、D。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
【技巧】估算法
117:单选题、 【答案】D
【解析】统计表中原价超过5000的数据有8个。因此,本题答案为 $\mathrm{I}$ 选项。
118:单选题、 【答案】A
【解析】洗衣机平均价为:(88+288+788)÷3=388(元);小家电类平均价为:(958+188+299)÷3481.7
(元);冰箱类平均价为:(1499+222+410)÷3=710(元);厨卫电器平均价为:(700+998+488)÷3=720
(元)。计算时粗略看价位即可排除冰箱和厨卫电器;小家电与洗衣机价格相近的剔除,最高的988比88高900,排除小家电。因此,洗衣机平均价最低。因此,本题答案为A选项。
【技巧】估算法
119:单选题、 【答案】D
【解析】现价排名前3名电器的原价之和为:19990+22990+13800 $=$ 56780(元),现价排名后6名电器的原价56780之和为: $455+555+355+555+255+553=3003$ (元)。前者高出后者:3002≈56780÷3=18.93(倍),与D项最为接近。因此,本题答案为D选项。
【技巧】估算法
120:单选题、 【答案】C
【解析】由于A、B选项计算都比较复杂,不妨先跳过,看较易判断的选项。C选项:读材料可知,数码的现价高于空调原价。因此,本题答案为C选项。
【技巧】简单着手
121:单选题、【答案】A
【解析】计算器中的数值是累计的:故从9:00至11:00通过入口2进入博物馆的参观人数为9237-9013=224人。(可使用尾数法计算答案尾数为4,或者估算出来大约是200多,得出答案)因此,本题答案为A选项。
【纠错】有人误把2号通道9、10、11点的人数加起来误选B项。事实上,表格中的数字为累计人数,而非时间段内进入的人数。
【技巧】尾数法、估算法
122:单选题、 【答案】C
【解析】解法一:由材料可知,入口1在10:00~12:00通过人数为8485-8342=143人,入口2在10:00~12:00通过人数为9306-9152=154人,入口3在10:00~12:00通过人数为 $[5,7,7]-5,5,15,1=244$ 人,入口4在10:00一12:00通过人数为1299-1121=178人。10:00~12:00通过人数最多的入口为3。因此,本题答案为C选项。解法二:由材料估算得知,1、3、4入口通过人数为100多人,入口3通过人数为200多人。因此,本题答案为C选项。
【技巧】估算法
123:单选题、 【答案】B
【解析】由材料可知,在11:00到12:00之间,通过4个入口的总人数是 $(5455-5451)+(5905-9237)+$ (6233 $\pm[\pm1\pm45]+(\pm255\pm-1\pm4\div3)=\pm50$ (人)(可用尾数法得出尾数为0)。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
【技巧】尾数法124:单选题、【答案】D
【解析】入口1在9:00~10:00之间通过人数为8342-7905=437人,入口2在 $[7:[71]\cdots][7:[71]$ 之间通过人数为9152-9013=139人,入口3在9:00~10:00之间通过人数为5989-5921=68人,入口4在9:00~10:00之间通过人数为1121-106 $3=5.5$ 人。可知9:00~10:00通过人数最少的入口是4。因此,本题答案为D选项。
【技巧】截位法125:单选题、【答案】D
8485-7213【解析】减少率公式:减少率 $\mathbf{\check{\rho}}=$ (基期量-现期量)÷基期量。入口1减少人数比例为: 8485 X100%9306-8435 6233-5987$\Xi=\Xi\colon{\ensuremath{\mathbb{I}}}5_{\ensuremath{\mathbb{I}}}^{\ensuremath{\mathbb{I}}}$ ;入口2减少人数比例为: 9306 X100%=9.4%;入口3减少人数比例为: 62331299-1098$\yen1$ ;入口4减少人数比例为: 1299 $\therefore\bot$ 。入口4减少人数比例最大。因此,本题答案为D选项。
【技巧】直除法
126:单选题、【答案】D
【解析】观察图1,借助直尺测量,可知 $1\cdots5$ 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为 $\bar{\Sigma}^{\bar{\mathsf{F}}\bar{\mathsf{A}}}$ $1^{\cdots4}$ 月则为 $\sum\limits_{i=1}^{n}\frac{\tilde{u}}{e^{i}}$ ,下降了约3个百分点。因此,本题答案为D选项。
【技巧】辅助工具—一直尺
127:单选题、 【答案】D
【解析】观察图1可知,贵阳房地产开发 $1\cdots4$ 月投资增幅为11%, $1\cdots5$ 月投资增幅为 $-\sum\limits_{i=1}^{n}\frac{\tilde{\eta}}{\tilde{\eta}}$ ,前者比后者高出约13个百分点。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128:单选题、 【答案】C
【解析】A:由材料得知,2007年 $1\cdots5$ 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比较平衡,涨幅最高为29%,最低为 $\bar{\bar{\Delta}}\bar{\Xi}_{\bar{\Lambda}}^{\bar{|}}\bar{\bar{\Xi}}^{\bar{\cdot}\bar{\Xi}^{*}}$ 二者相差最多4个百分点,因此,A项错误。B:2007年1~7月,贵阳房地产开发投资额涨幅都为正数,说明前7个月总额增加,因此,B项错误。C:由材料得知,2007年1~8月,昆明的商品住宅开发投资增幅约为0,贵阳为-15%,昆明的商品住宅开发投资同比增幅变化大于贵阳。因此,C项正确。D:图中未单独列出2007年8月份的数据,D项无法推出。因此,D项错误。因此,本题答案为C选项。
129:单选题、 【答案】C
【解析】基期量公式:基期量=现期量÷(1+增长率)。由题意可知,现期量为8920.1亿元,由材料可知,2007年 $1\cdots+f$ 月份增长率为26%。2006年1-6月房地产开发投资额=8920.1÷(1+26%)7079。因此,本题答案为C选项。
【技巧】估算法
130:单选题、 【答案】D
【解析】A:由图1、图2可知全国房地产投资和商品住宅开发投资涨幅稳定,A错误;B:无法从材料中得知,B错误;C:无法从材料中得知,C错误;D:由图2中2007年 $1\cdots5$ 月全国商品住宅开发投资同比增幅稳定,可推知,商品住宅新开工面积较2006年同期多,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为 $\mathrm{\Delta}$ 选项。
微信扫码,关注“公务员考试挺简单”公众号,获取更多公考经验、公考资料、时政等,真题更新也会通过公众号发通知哦。
淘宝店铺
微信公众号
手淘扫码,进入扬柳真题淘宝店铺,可购买历年公考真题、事业单位真题等,纯手工整理,手资料,包您满意,助您上岸。
文章作者 考公
上次更新 2025-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