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北京公务员考试_行测_应届_参考答案及解析
文章目录
2008 年北京公务员考试《行测》应届卷(解析)
3 ${\frac{81}{4}}\times{\frac{3}{4}}={\frac{243}{16}}$ 1、原数列为等比数列,公比为 ,故未知项为 。故正确答案为 $\mathrm{D}$ 。
2、奇数项:2、10、26 为偶数数列;
偶数项:3、15、(35)为奇数数列。
$\mathrm{II-2=8}$ ; $15-3=12$ ; $26-10=16$ ;得出 $x-15=20,x=35$ 。
故正确答案为 $\mathrm{B}$ 。
3、
后项减去前项的差值,重复数字 23、29、35,所以所求项为 。
故正确答案为 B。
4、
后项减去前项
故正确答案为 A。
5、
故正确答案为 $\mathrm{D}$ 。
6、右下数字÷左下数字 $=$ 右上数字÷左上数字 $\times3$ :
$6\div1=2\div1\times3$ , $18\div2=6\div2\times3$ , $4\div4=8\div7\times3$ ,因此所求项为 24。故正确答案为 $\mathrm{D}$ 。7、 $\mathbb{X}$ 左下数字 $=$ 右上数字 $+$ 右下数字:
, , ,所以所求项为 。故正确答案为 $\mathrm{D}$ 。
8、 $\mathbb{M}$ $=$ $4\times3-5-3=4,6\times4-2-4=18$ ,因此所求项为 $3\times{\bar{6}}-2-7=9$ 。
故正确答案为 C。
本题出题不严谨,存在另外一种答案,望考生仔细甄别。 :$4\times3-5-3=4$ , $6\times4-2-4=18$ ,因此为 $3\times7-2-6=13$ ,答案为 $\mathrm{D}$ 。
$9.$ 、(左上数字一右下数字) $\bigstar\bigstar\bigstar$ (右上数字一左下数字) $=$ 中间数字:
$(8-2)\times(4-2)=12,(2-1)\times(8-3)=5,$ ,因此所求项为 $(13-10)\times(11-12)=-3$ 。故正确答案为 $\mathrm{D}$ 。10、 $\times^{*}$ 右下数字)-(左下数字一右上数字) $=$ 中间数宇 $_{\mathrm{s},\bar{}}$ :
$(9\times4)-(4-4)=18\times2,(10\times4)-(6-2)=18\times2$ ,因此 $(9\times5)-(7-2)=?\times2$ ,解得所求项为 20。故正确答案为 $\mathrm{B}$ 。
11、解析 1:
假定小王去年卖出 $a$ 双鞋,则: $500\times{\frac{a}{6}}-300\times{\frac{a}{4}}=100000$ ,解得 。
解析 2:
根据数字特征,鞋子数肯定可以被 4 和 6 整除,从而只有 A 和 C 满足选项,再把 A 和 C 代入题目验证,容易得到 C 满足题意。
解析 3:
$6\times{\frac{10000}{50}}=12000$ 双4 双成本 300;6 双成本 450;6 双价格 500;6 双利润 50;一共卖出故正确答案为 C。
12、小鸟的飞行路线相当于从立方体的顶点
那么小鸟飞行的距离为 。
故正确答案为 C。
13、假定 $\mathrm{A}$ 的利润为 ,B 的利润为 $^{y}$ ,则由题意可以列出以下方程: $1.2x=0.9y$ ,解得 ${\frac{x}{y}}={\frac{0.9}{1.2}}\times100%=75%$ 故正确答案为 $\mathrm{D}$ 。
14、本题可采用十字交叉法,由于最终甲乙的浓度相等,设该浓度为 。由题意可知甲、乙食盐水的比例为${\frac{x-17%}{23%-x}}={\frac{600}{400}}$ ,解得 $x=20.6%$ 。
故正确答案为 B。
本题注意内容:不用考虑甲乙如何达到浓度平衡的过程,只要考虑一开始甲乙浓度不等,后来甲乙浓度相等就行。
15、设甲、乙现在的年龄是 、 $y$ ,写出每个人每个时刻的年龄,得到下表:
时刻 | 甲的年龄 | 乙的年龄 |
现在 | x | y |
时刻I | 29 | X |
时刻II | y | 8 |
根据“年龄差不变”可得 $29-x=y-8=x-y$ ,解得 $\pi=22$ 。
故正确答案为 A。
16、讨论三个工作人员的分配,有两种情况:
1、没有两个工作人员分到同一部门,即每个人都分到不同的部门,那么,不同的分配方法有: 种;
2、有两个人分到一个部门,那么此时不同的分配方法有: $\hat{C}{3}^{2}\times\mathrm{4}{3}^{2}=1\mathrm{s}$ 种。
综上所述,总共有 $6+18=24$ 种。
故正确答案为 C。
17、解析 1:
假定这一订单原先打算 天完成。则根据题意可以列出以下等式: $50(x+3)=60(x-2)$ ,解得 $x=27$ 。则总共的鞋子数为 $50\times(27+3)=1500$ 。
解析 2:
能被 50、60 整除的,排除 B 和 C,再依次代入 A 和 D,A 不符合。
故正确答案为 $\mathrm{D}$ 。
18、解析 1:
根据最后一次将剩下的棋子四等份还剩 1 枚,那么每等份至少应该是 1,即最后剩下的棋子至少应该是$4\times1+1=5$ ,依次倒推回去,则有 $(5\times4+1)\times4+1=85$ 。
解析 2:
根据“把它们四等份后剩一枚”,即棋子的数目除以 4 余 1,排除 $\mathrm{A}$ ,将 B、C、D 代入,只有 85 符合题意,即${\frac{85-1}{4}}=21{\frac{21-1}{4}}=5{\frac{5-1}{4}}=1_{}$
故正确答案为 $\mathrm{D}$ 。
19、设商品的成本为 ,则根据利润相等可列方程 ,解得 $x=75$ 。故正确答案为 C。
20、设睡着时行驶了全程的 ,则 $x+{\frac{x}{3}}=1-{\frac{1}{3}}$ ,解得 $x={\frac{1}{2}}$ 。
故正确答案为 C。
21、由题意得, $\mathbb{P}+\mathbb{C}+\mathbb{P}+\mathbb{T}=270$ , $+10=\dot{z}-10=2$ $=\frac{\mathcal{T}}{2}$ 。直接从题目所求的出发,设丙实际做了 个零件,则 $2x-10+2x+10+x+4x=270$ ,则 $x=30$ 。
故正确答案为 $\mathrm{A}$ 。
22、设 $\frac{1}{2}+\frac{1}{3}+\frac{1}{4}=M$ ,则原式可以化为 $\L_{I}(1+M)\times(M+\frac{1}{5})-(1+M+\frac{1}{5})\times M=\frac{1}{5}\L_{\alpha}$ 。
故正确答案为 $\mathrm{D}$ 。
23、由题意, $:(\bar{\mathbb{Z}}+\bar{\mathbb{M}})=1:5$ ,直接给甲赋值为 1,则 $z_{+}+$ $=5$ 。假定乙箱子重量为 ,则 $\Xi:(\Psi+\mathbb{H})=1:\mathbb{2}$ 可以化为 $x:(1+5-x)=1:2$ ,解得 $x=2$ 。从而 $\frac{\Psi}{\vec{\zeta}}=\frac{1}{3}$ 。
故正确答案为 C。
19
24、把 $\overline{{\mathfrak{M}\mathfrak{J}}}$ 作为一个整体考虑,设为 $\mathbb{M}$ ,则原式可以化为$M={\frac{19}{99}}.$ 代入得,所求值为 ${\frac{19}{99}}\times55={\frac{95}{9}}$ 。
故正确答案为 $\mathrm{D}$ 。
25、由题意所用费用相同,结合甲乙丙三种糖的单价,假定每种糖各花费 6.6 元,则甲为 $1.5k g$ ,乙为 $1.1k g$ ,丙为 $1k g$ 。所以总的重量为 $1.5+1.1+1=3.6k g$ ,总的价格为 $6.6\times3$ 。由 得每千克的成本为$6.5\times{\frac{3}{3.6}}=5.5.$ 元
故正确答案为 $\mathrm{D}$ 。
26、前两图黑白叠加形成第三个图形,并且遵循以下颜色规则:同色相加为白,异色相加为黑,即:白+白 $=$ 白,白+黑 $=$ 黑,黑 $+$ 黑 $=$ 白,黑 $+$ 白 $=$ 黑。
故正确答案为 $\mathrm{D}$ 。
27、元素组成凌乱,考数数。
第一个套图中各图形的直线数分别为 3,4,5;第二个套图中各图形的直线数分别为 6,7,8。选项图形的直线数分别是 5、5、16、8 。D 中的直线个数为 8 条。
故正确答案为 D。
28、元素组成相同,考察位置规律。
每组图中黑色形状的位置依次为下、中、中,且第三个图形中的黑色形状与前两个图形中的黑色形状不同。
故正确答案为 D。
29、元素组成相似,考察元素叠加和位置规律。
每组图形的第三个图形都是由第一个图形逆时针旋转 90 度与第二个图形顺时针旋转 90 度相加而得。
故正确答案为 B。
30、本题可通过两种思路寻找答案。
思路 1:
数开口数量,第一个套图中的三个图形的开口数量分别为 2,1,0,第二个套图中的开口数量分别为 3,2,1。
故正确答案为 A。
思路 2:
数封闭区间,第一组的封闭区间数量为 0、1、2; 第二组也是 0、1、?,选项中的封闭区间数量分别为 3、2、1、1,故选择 B。
根据公务员考试的命题惯性,第二组图形开口明显是经过设计的,所以第一个答题思路更符合图形推理的命题惯性。
故正确答案为 A。
31、第一步:抓住题干主要信息。
第一句说明领先汽车销量不断增长并超越 A 牌汽车,第二句说明领先汽车在销量不断增长的同时,返修量也不断上升。
第二步:分析题干信息,结合选项得出答案。
领先汽车返修量上升,但年销量也不断增长,可见返修量并没有影响人们对领先汽车的选择,A 正确;
题干只提到领先汽车的发动机问题,没有谈及其他品牌车辆的发动机,无从对比,B 错;
题干没有谈到 2005 年前影响领先汽车销售的问题,无法推出,C 错;
从题干只知 A 公司的销量,没有谈及 A 公司的返修率,无法推出,D 错。
故正确答案为 A。
32、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母亲拒绝调小电视声音。
论据:父亲没有说电视声音过大。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 项母亲看不看书、C 项母亲看电视的时间跟电视音量没有关系,属于无关选项;B 项说明父亲没说声音过大,是因为有耳塞,而不是因为电视声音不大,否定了母亲得出结论的原因,而且戴了耳塞,也说明声音可能很大,属于削弱选项;D 项父亲耳背,说明声音的大小无法判断。故正确答案为 B。33、第一步:找突破口。
本题突破口为信息量最大者,即乙。由“(5)乙向数学系毕业者请教过统计问题”可知,乙不是数学系毕业生;再由“(6)毕业后,物理系毕业者、乙都没再和丙联系过”可知,乙不是物理系毕业者,因此乙是中文系毕业者。由(6)知物理系毕业者和乙都没跟丙联系过,可知物理系毕业者不是乙、也不是丙,所以甲是物理系毕业生者。已知乙为中文系毕业者,甲为物理系毕业者,可知丙为数学系毕业者。即:
甲 | 乙 | 内 | |
专业 | 物理系毕业者 | 中文系毕业者 | 数学系毕业者 |
第二步:根据第一步的信息和题干其他信息继续推导。
上一步已推知甲是物理系毕业者,由“(3)物理系毕业者请教授写了一个条幅”和“(4)作家和物理系毕业者在一个市内工作”可知,甲不是教授,也不是作家,所以甲是市长。
由“(2)作家称赞中文系毕业者身体健康”和“(4)作家和物理系毕业者在一个市内工作”可知,作家不是中文系毕业者也不是物理系毕业者,即作家不是甲也不是乙,作家是丙。
由甲是市长、丙是作家,可知,乙是教授。
三人的信息列表如下:
甲 | 丙 | ||
专业 | 物理系毕业者 | 中文系毕业者 | 数学系毕业者 |
工作 | 市长 | 教授 | 作家 |
第三步:结合选项得出答案。
由以上推导信息可知,A 项正确,B、C、D 三项均错。
故正确答案为 A。
34、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工业消费者使用的天然气价格可能会保持在低水平。
论据:工业消费者使用的石油价格特别低。
第二步:判断加强方式。
论点强调的是天然气价格,论据强调的是石油价格,论点和论据强调的对象不同,需要在天然气和石油之间搭桥,加强论证。
第三步:逐一判断选项。
A 项说的是冬季的天气预测,无法说明石油和天然气之间的关系,属于无关选项;B 项提到天然气的消费者可以很快且便宜地转换使用石油这种替代品,在天然气和石油之间搭桥,加强论证;C 项中石油和天然气的供应地、D 项中石油和天然气的销售量均无法说明两者之间的价格关系,同样属于无关选项。故正确答案为 B。
35、第一步:找突破口,本题中甲和丙所说的话为矛盾关系,因此至少有一句为真话。
第二步:本题只有一句为真话,因此乙必为假话。因此乙会游泳。
故正确答案为 B。
36、第一步:找到论点和论据。
本题论点是人类的和平共处是一个不可实现的理想,论据是自 1945 年以来每天有 12 场战斗在进行,包括国际战争和内战。
第二部:判断削弱方式。
论点强调人类和平不能实现,论据证明每天都存在战争,存在因果关系,并且论据是真实统计数据,因此是削弱论点。
第三步:逐一判断选项的作用。
A 项只是说国际战争少,没有说到内战次数,因此不能对结论进行有力的削弱;
B 项在说战争的方式改变,为无关选项;
C 项强调战争没有停止,是对结论的加强;
D 项是说世界战争次数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少,有力削弱了题干中的论点。
故正确答案为 D。
37、解析 1:
第一步:抓住每句话中的对象及其关系。
第一句是说,期望值高∩工作环境差∩工资低 $\Rightarrow$ 工人对工作不满意。第二句说许愿不明智。并且两句存在因果关系。
第二步:判断整体关系。
两句话为因果关系,且第一句为原因,第二句是结果。
第三步:逐一判断选项。
Ⅰ可用第一句的逆否规则,否后推否前,因此推出工人不会不满意,而不是工人满意度很高,所以 A 项错误。
Ⅱ项是对第一句后件的部分肯定,不能推出前件的结论。
Ⅲ项是对第一句后件的不确定阐述。如果期望值低,工人就不会不满;如果期望值高,工人就有可能不满。因此Ⅲ正确,故正确答案为 C。
解析 2:
由题干推出,工人对工作的不满意取决于工作环境、工资本身以及工人对工作的期望值与实际情况之间的差距,三者之间是并且的关系,Ⅰ、Ⅱ没有满足三者并且的关系,所以错误,因此,排除 A、B、D,选择 C。
故正确答案为 C。
38、第一步:翻译题干。
条件一:允许在高速公路上驾驶 $\Rightarrow$ 时速超过 60 公里;
条件二:自行车 $\Rightarrow$ -时速超过 60 公里;
条件三:我的汽车被允许在高速公路上驾驶 $\Rightarrow$ 逢双休日。
条件四:今天:周六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根据逆否规则,条件一等价于“-时速超过 60 公里 $\Rightarrow$ -允许在高速公路上驾驶”,根据充分必要条件的传递规则,结合条件二,可得出“自行车 $\Rightarrow$ -允许在高速公路上驾驶”,即自行车不允许在高速公路上行驶,Ⅰ正确。
由条件一、三可知,“我的汽车时速超过 60 公里∧逢双休日 $\Rightarrow$ 我的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从题干可知今天是双休日,但不能得知我的汽车的驾驶时速,如果今天我的汽车时速没有超过 60 公里,则不被允许在高速公路上行驶,Ⅱ的断定正确。
选项 III 不一定成立,汽车时速超过 60 公里,也可能是在其他道路上,不一定非得在高速公路上,而且对日期也没有限制。
只有Ⅰ、Ⅱ的断定可从题干推出。
故正确答案为 B。
39、第一步:翻译题干。
第一句,400 平米以上的大户型与独栋别墅是包容关系,即独栋别墅是 400 平米以上大户型的一种。第二句,24 小时送餐服务∧免费小区超市代购服务 $\Rightarrow$ 业主买了独栋别墅。第三句,事实上是李先生从元大公司购房后享有免费小区超市代购服务。
第二步:通过题干中问题的事实部分判断选项的正确与否。
第三句是事实信息,李先生享有免费小区超市代购服务,是部分肯定第二句结论中的前件,不能推出绝对表达的结论,因此Ⅱ错误。题干没有给出 24 小时送餐服务和免费小区超市代购服务之间关系,无法推出Ⅰ。由于该公司所有户型都是 400 平米以上,因此李先生买的房子面积也在 400 平方米以上,Ⅲ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 C。
40、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该店菜价提高,销售仍然不错,但在提价的一周之内,几个服务员陆续辞职不干了。没有论据。
第二步:判断加强方式。
论点谈到两个现象,一是菜价提高销量仍不错,二是服务员辞职,这两个现象没有明显的逻辑关系,要解释这
一现象,需要在两者间搭桥。本题属于加强论点。第三步:逐一判断选项。A 项,提价对店员的工资没有影响,不能解释员工辞职的现象;B 项中该店能够保持市场占有率跟员工辞职没有关系,无法解释员工为何辞职;C 项解释了菜价提高后仍保持好销量的现象,但跟员工辞职现象无关,无法说明问题;D 项在菜价提高和员工辞职之间建立联系,解释了员工辞职的原因,加强论点。故正确答案为 D。41、本题描述的是房屋购买程序只有“签订买卖协议”后才能“按协议交纳房款”,故 $\textcircled{5}$ 发生在 $\textcircled{3}$ 之前,排除
A、B。如购买经济适用房,要先“提出购房申请”,在通过购房资格审查之后,才可以签订买卖协议。比较 C、D 选项,C 选项更符合事件逻辑顺序。故正确答案为 C。42、本题描述的是一起交通事故的发生过程。根据 $\textcircled{4}$ 和 $\textcircled{5}$ 判断李某酒后驾车撞的行人是张某,结合选项分析 $\textcircled{2}\textcircled{5}$ 做为事件起因更符合逻辑,而 $\textcircled{4}$ 应该是整个
事件的结尾。故正确答案为 A。43、本题描述的是发射间谍卫星并分析利用卫星传输的资料的过程, $\textcircled{3}$ 应该是逻辑起点,排除 A、B、D。故正确答案为 C。44、本题描述的是品种引进试种,并进行改良的过程。 $\textcircled{1}\textcircled{4}\textcircled{5}$ 的先后顺序应该是 $\textcircled{4}$ 引进国外稀有水果品种→ $\textcircled{5}$
试种失败→ $\textcircled{1}$ 本地改良。故正确答案为 A。45、 $\textcircled{5}$ 进行蹲点拍摄和 $\textcircled{3}$ 得到珍贵照片是一个联系紧密的先后事件, $\textcircled{4}$ 应该发生在 $\textcircled{1}$ 之后,排除 A、D。比较选项 B 和选项 C, $\textcircled{1}$ 作为逻辑起点更合理。故正确答案为 B。46、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关键词强调“基于公共需要”、“根据法律法规”、“强制方式”、“无偿取得”、“财产所有权”。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A 项中收取罚款不符合”基于公共需要“,属于行政处罚,不符合定义;B、C、D 项都符合定义中关键词的要求。故正确答案为 A。47、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关键词强调“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被告人”、“逃避或阻碍侦查和审判”、“或继续危害
社会”、“依法剥夺人身自由”。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A 项中“虽不构成犯罪”即可知肯定不属于逮捕;B 项表述符合逮捕的定义;C 项注意“在一经济纠纷案的开庭审理中”和“严重扰乱法庭秩序”即可,法院采取的行为属于民事诉讼中的
强制措施,不符合定义;D 项注意“村干部”,其不属于题干中涉及到的主体,不符合定义。故正确答案为 B。48、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关键词强调“施赠人决定”、“活着的时候”、“钱”、“子女、孙子女和其他亲属”、“度假和建立信托基
金”。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A 项中的“遗嘱”,是遗产继承,与“活着的时候”这一关键词不符;C 项中只是说到在里面结婚,没有提到给予,不符合定义;D 项中儿子是继承财产,不是施赠人自主决定的,不符合定义。故正确答案为 B。- 6 -
49、根据题干可知,形成权是依单方法律行为,即以一方的行为,法律关系即可发生变化。
A 选项的解除合同是双方法律行为;
B 选项承租人要求降低租金、C 选项保管人要求提高保管费没有使法律关系发生变化,因此,错误。所以选择 D。
故正确答案为 D。
50、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定义中强调“向水域索取食物”。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C 项中围海造田,不是”向水域索取食物“,而是发展饲料工业,与定义不符;A 项中的幼鱼放回、B 项中的利用科技手段养鱼、D 项中的建立海底牧场均为向水域索取食物的技术革命,符合定义。故正确答案为 C。
51、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关键词强调“以计算机网络为犯罪工具或攻击对象”。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D 项中的犯罪行为是强暴,其犯罪的工具和犯罪对象都不是计算机网络,因此不符合定义。A、B、C 三项均符合定义。故正确答案为 D。52、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题干中强调“攻击作为达到目标的工具”。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的作用。A、B 项中的攻击行为没有发生,不符合定义;C 项中的攻击行为是目标本身,没有作为达到目标的工具,不符合定义;D 项中,目标是抢钱包,以攻击行为实现这一目标,符合定义。故正确答案为 D。53、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题干中强调“事物不在面前时”、“头脑中出现”、“关于事物的形象”。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A、B、D 项中提到的都是对一个没有见过的事物的主观想象,不符合定义;C 项中是孩子在闭眼时对其形象在脑中的再次呈现,符合定义。故正确答案为 C。54、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题干中的关键词为“不正当或不公平的手段”、“损害竞争对手的利益”、“不公平的市场环境”。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A 项中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属于掠夺性定价的行为,意在排挤竞争对手,属于不正当手段;B 项中的加大技术投入、申请专利均为正当行为,不符合定义;C、D 项的行为是对竞争对手的诋毁行为,属于不正当手段,因此均符合定义。故正确答案为 B。55、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题干中强调“被要求”、“相对固定”。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A 项中适应草原生活属于主动适应,而不是“被要求”;B 项表述符合定义要求;C 项中的行为并不是在婚礼上要求的正常行为,违反了规范;D 项中的新规则不是相对固定的行为,均不符合定义。故正确答案为 B。56、A 项错误,政治职能指政府为维护国家统治阶级的利益,对外保护国家安全,对内维持社会秩序的职能,又
称统治职能;B 项错误,经济职能指政府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管理的职能,如宏观调控,市场监管;C 项错误,文化职能指政府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的需要,依法对文化事业所实施的管理;D 项正确,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来源于法律授权,公共服务主要是政府依据社会公共需求,通过多种方式为社
会提供教育、科技、文化、医疗、社会保障、城乡公共设施等方面的产品和服务。交通属于公共服务领域。故正确答案为 D。57、A、C、D 错误,问题的行为主体是政府,与严格司法、立法、法律监督的实施主体均没有关系;B 项正确,严格依法行政,进一步完善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是禁止政府滥用行政权力影响消费者的行为重要的
环节,”禁止政府滥用行政权力“需依法执行。故正确答案为 B。
58、本题要把握的关键词是汉语热的“根本原因”,只有 D 项符合,由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出现了汉语热。
故正确答案为 D。
59、个人所得税主要包括以下 11 项内容: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其他所得。B 选项不在此范围内。
故正确答案为 B。
本题相关知识点:个人所得税(Individual Income tax)是调整征税机关与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间在个人所得税的征纳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60、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一天之中白天最长,“日出”最早。
故正确答案为 C。
本题相关知识点:
立春,每年 2 月 4 日或 5 日太阳到达黄经 315 度。中国以立春为春季的开始。
立夏,每年 5 月 5 日或 5 月 6 日太阳到达黄经 45 度。“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冬至,每年 12 月 22 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
61、公共物品是指公共使用或消费的物品。公共物品是可以供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物品,严格意义上的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故正确答案为 B。
本题相关知识点:
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来提供,主要由政府来提供。
62、题干指出北京市根据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积极进行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建设,强调主观要随着变化发展的客观实际不断地变化,”使主观符合客观“,主观与客观相统一。
故正确答案为 A。
63、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其中:
1.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3.中国革命的任务:由反封建变为反侵略反封建。
故正确答案为 C。
64、A 项错误,乙不是受要约人,故乙的意思表示不是承诺;
B 项错误,除法律另有规定或当事人事先有约定外,沉默或者不行动不能作为承诺的方式;
C 项错误,甲的行为为要约邀请,乙的行为为要约,不符合题意;
D 项正确,合同法 21 条: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22 条:承诺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但根据交易习惯或者要约表明可以通过行为做出承诺的除外。
故正确答案为 D。
65、本题考查的知识点:
犯罪中止和犯罪未遂最关键的区别在于行为人是否以自己的行为有效地防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本题中不是因为甲自己的行为防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而是他人的行为防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对于行为人而言,这实际上是意志以外的原因犯罪未得逞,故只能成立犯罪未遂,而不是犯罪中止。甲在实施完犯罪行为之后,虽然行为人欲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但犯罪结果实际上是由他人的行为防止发生的,所以甲成立犯罪未遂。按照刑法第 23 条第 2 款的规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故正确答案为 C。
66、本题考查知识点:
1.正当防卫:我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2.紧急避险:我国刑法第二十一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A 选项错误,正当防卫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且造成重大损害,否则应当以故意伤害定罪,而非防卫过当罪;B 选项正确,紧急避险的本质是避免现实危险、保护较大合法权益。紧急避险的客观特征是,在法律所保护的权益遇到危险而不可能采取其他措施予以避免时,不得已损害另一较小合法权益来保护较大的合法权益;
C 选项错误,直接故意是否为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目前刑法理论界尚无定论;
D 选项错误,当防卫只能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之时实行,不能实行事前防卫和事后防卫。
故正确答案为 B。
67、本题考查知识点:
绑架:我国《刑法》第 239 条规定:“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对偷盗婴儿的行为已绑架罪论处的必须是以勒索为目的。
故正确答案为 C。
68、本题考查知识点:
现代工业采用现代生产技术设备的工业生产。主要包括生产工艺过程的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化学化等。一般泛指 20 世纪末 21 世纪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以来对现存物质系统飞跃性认知后发展起来的的新型高技术高信息化的工业生产。
现代工业主要特征有:
1.工业生产技术现代化。即劳动手段的机械化、电气化、强速化、精密化和自动化;
2.工业结构现代化。主要指产业结构与规模结构的合理组成比例;
3.工业生产组织现代化。生产实现高度集中化、专业化、协作化和联合化,具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
4.工业企业管理手段和方法现代化;
5.工业职工结构的现代化。要求拥有大量素质高、技术熟练的生产工人、科技人员与管理人员。
A 选项错误,采用的原料种类不一定越来越少;
B 选项错误,对劳动力数量、体力的投入不是越来越多,而是要提高劳动效率;
C 选项错误,单位产值能源消耗越来越多,与降低单位产值单位产值能源消耗,能源消耗越来越少矛盾;
D 选项正确,与工业生产的特征相符。
故正确答案为 D。
69、本题题干节选自十七大报告,“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取得了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
故正确答案为 A。
70、统计表明,2007 年底,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四,人民生活达到总体小康水平。
故正确答案为 B。
71、嫦娥一号是我国的首颗绕月人造卫星。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已于 2007 年 10 月 24 日 18 时 05分左右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
故正确答案为 C。
本题相关知识点: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于 2008 年 9 月 25 日 21 点 10 分 04 秒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二号 F 火箭发射升空。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是中国第三个载人航天飞船,掌握和突破了出舱活动相关技术。
72、本题相关知识点:香港 1997 年 7 月 1 日回归,2007 年庆祝回归 10 周年。
故正确答案为 B。
73、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了反垄断法、突发事件应对法、就业促进法修改后的动物防疫法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决定。
故正确答案为 A。
74、中共中央政治局 2007 年 7 月 26 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把遏制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着力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努力缓解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的矛盾,控制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
故正确答案为 C。
75、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是婉约派的代表,她的词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后期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如《声声慢·寻寻觅觅》。没有多少豪放之作。
故正确答案为 A。
76、A 选项正确,题干主要体现的是党代表选举过程中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进行;
B 选项错误,选举党代表前提是党员,而不是所有公民都能参加;
C、D 选项与题干无关。
故正确答案为 A。
本题相关知识点:
民主集中制,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对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机构来说,民主集中制主要表现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审判、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和国家法制统一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地方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原则。
77、本题考点为改善民生的社会建设,主要包括六个方面:
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由此得出 A、B、C 为改善民生的举措。
D 选项错误,政府为构筑更加和谐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具体通过完善社会保险、医疗保险体系等措施来实现,而不是推广商业保险。故正确答案为 A、B、C。
78、解雇指员工与组织的雇佣关系的非自愿性终止。解雇往往是组织主导型的,由于员工个人方面的原因导致的雇佣关系的解除。在我国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中,也称为开除。
A、B 选项会产生负面影响。
故正确答案为 C、D。
79、本题主要考点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社会各界的代表,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组织形式,经常就国家的大政方针进行民主协商的一种制度。我国最高国家监督机关不是政协,政协不能创建国家管理制度。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但是不能说政协委员的任务是政治协商。
故正确答案为 A、C、D。
本题相关知识点: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各民主党派不是在野党,也不是反对党,它们是参政党。
80、A、B 选项与题干关系不大;
C、D 选项正确,本题需要围绕能够帮助家庭抵御生病、车祸、失业等不可预测事件所产生的风险进行回答,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公平竞争的劳动力市场能针对性的抵御上述风险。
故正确答案为 C、D。
81、本题主要考查能源与科技材料方面的知识点。
1.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而非核裂变反应
2.1897 年,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但是只是表明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20 世纪初汤姆生提出了原子的枣糕式模型: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内,而电子却象枣糕里的枣子那样镶嵌在原子里面。
3.1909-1911 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做了α粒子散射实验,否定了汤姆生模型,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而一束光照射到某种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是因为该束光的频率太低,而光的频率与波长成反比,所以这时只能是因为该束光的波长太长。
4.按照玻尔理论,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电子的动能减小,原子总能量增大。
故正确答案为 A、B、C。
82、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主要有:居住条件差、交通拥挤、大气污染、城市环境噪声污染、环境质量下降 ,失业人数增多、增加就业困难等。
故正确答案为 A、B。
本题相关知识点:城市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城市化演进过程:正常的城市化进程都会经历从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的过程。城市化的标志
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2.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3.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83、本题考查刑法的基本原则。我国 1997 年修订的刑法典规定了三个基本原则,罪刑法定原则、适用刑法平等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是刑事诉讼法的一项基本原则。
故正确答案为 A、B、D。
84、甲趁乙不备偷拍其换衣服的照片,侵犯了乙的隐私。但是我国民法还未明确规定隐私权这一人格权利,在我国现行法律中,只有《侵权责任法》第二条讲民事权益范围中包括了隐私权。
根据《婚姻法》及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甲以胁迫的方式与乙结婚,该婚姻属于可撤销婚姻,在此情况下,乙可向婚姻登记机关或人民法院请求撤销该婚姻,但应当自结婚登记之日起一年内提出,而且这一年的期间不适用诉讼时效中止、中断或者延长的规定。根据法律规定,因受胁迫而成立婚姻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该婚姻,而不是起诉要求离婚。在法理上说,被宣告无效的婚姻和被撤销的婚姻是自始无效,而离婚的后果是婚姻自离婚之日起失去效力。
由此可见 C、D 是错误的。
故正确答案为 A、B。
85、党的十七大报告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些要求主要分为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分别是:
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3.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4.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5.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十七大报告中并没有提出以循环经济代替现有经济增长模式的目标,我们制定的目标是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另外十七大报告中也没有提出确保高等教育覆盖率增长 $50%$ 的目标。
故正确答案为 B、D。
86、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根据原文中“文化是文明的基础,没有文化就没有文明”和“文明是文化的显现,是文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特征”可以知 $\textcircled{1}$ 判断正确, $\textcircled{2}$ 判断错误;“人类社会从野蛮到文明,靠的是文化进步”和“最初的、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人,在一切本质方面是和动物一样不自由的,但是,文化上的每一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可知 $\textcircled{5}$ 判断正确;文化和文明都不可能创造人, $\textcircled{3}\textcircled{4}$ 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 C。
87、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最初的、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人,在一切本质方面是和动物一样不自由的;但是,文化上的每一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这句话是在间接地论述文化、文明与自由这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通俗点说,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在最初的野蛮社会尚没有真正的文明,是不自由的,但是文化的进步会孕育出文明,然后才会有自由。从文意无法直接推导出“自由是文明的一个特征”这样一个结论。
所以 A、B、D 存在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 C。
88、此题是语句理解题。
“(文化)是人类在自身的历史经济中创造的‘包罗万象的复合体’”这一句话中,最关键的就是理解“包罗万象的复合体”的意思,而文中提到说这个“复合体”大致是由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智能文化三个方面的文化因素所构成的,三者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在建设社会主义文明大厦中发挥着影响和作用。可见文化是多种要素的有机整体,B 项是最恰当的。
A 项错误,“文化是各种要素的大杂烩”这种说法本身就是错误的;C、D 两项与泰勒的话并无直接关系。
故正确答案为 B。
89、此题考查主旨理解。
文中论述文化的社会功能越来越显著,文化与文明的息息相关的关系,都是为了说明文化是文明的基石。实际上,正因为文化是文明的基石,才应该通过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智能文化的建设来构建社会主义文明。结合上述表述,C 项符合题意。
A、B、D 三项分别只说明了论点的一部分,不够全面。
故正确答案为 C。
90、此题是成语填空题。
此空是强调文化与文明两者的关系。“意义相同”和“彼此不分”都没有正确地概括出文化与文明的关系,不可能入选。“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事实上,文化与文明并不是这样互相扶助的关系,文明是建立在文化基础上的上位概念,纵观全文只有“息息相关”才最恰当、最准确地概括出了二者的关系。结合上述,C 项符合题意。
故正确答案为 C。
91、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A 选项错误,文中第二段开头就提到“某些基因将被忽略不计”并非无法解读;
B 选项正确,是文中的的一句话“‘人类基因组草图’的测绘成功仅仅预示着一个新的开端,真正的研究工作还只刚刚起步”也是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
C 选项错误,“只能描绘 $90%$ 的基因组”,从文章中可以看出“人类基因组草图”已经测绘成功,只不过有 $10%$ 的基因组由于其重复性而根本不可能测序,故应该是达不到 $90%$ ;
D 选项错误,在文中的第二段最后一句提到,蛋白质的研究是最难攻克的难关,而不是唯一的一个尚未攻克的。
故正确答案为 B。
92、此题是语句理解题。
D 选项错误,题干要求理解的是“不同物种”间的关系,而 D 选项中提到的仅仅是不同人类的差别与关系,人类属于同一个物种。
A、B、C 选项可以直接从材料得出答案。
故正确答案为 D。
93、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A、C、D 三项几乎都是原文,可以找到出处。B 项中偷换了概念,是“跟踪”而不是“控制”,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跟踪未必能达到控制的目的,控制程度过于绝对。故正确答案为 B。
94、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A 项中提到的“自由的人”是我们填补上草图中的空白,所有重要的医学信息便随之“泄露各自的秘密”造成的,理解错误,无法得出该结论。
其他选项都可以从材料得到。
故正确答案为 A。
95、此题考查成语填空题。
原文前面已提到“人们曾与植物、动物以及软体虫和有翅昆虫共同分享无数的基因”,人与“那些跟人类相似度不大”的物种还“共享无数基因”,那么,人与“跟人类相似度很大”的哺乳动物“更为接近”,就不足为奇了。A 项“不足为怪”符合语境。
B 项,顺理成章:比喻某种情况自然产生某种结果,文中后者并不是前者的结果,不正确;C 项,理所当然:按道理应当这样,含有完全合理、不容怀疑的意思,太过于绝对;D 项,项见怪不怪:见怪异现象而不惊异,“与哺乳动物更为相近”不是一个怪异的现象,反倒是一个更令人接受的情况。
故正确答案为 A。
96、此题是表面主旨题,
全文第一段提到“从解密的卫星数据中整理出来的新的海底图,其详尽程度是过去海底图的 30 倍。”可知实际上,本文就是在强调卫星在测量方面的优越性即又迅速又详尽,D 选项描述准确。
其他三项都不是文章的最主要信息。
故正确答案为 D。
97、此题考查词语理解。
原文中“有助于改进影响气候模式和全球变暖的洋流和海洋流量的模型”,将定语去掉,找到宾语即可,只有B 项是最全面的。
故正确答案为 B。
98、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从文中最后一段的时间描述来看,“(这些信息)帮助潜艇导航和导弹制导”在前,“新的海底图” 在后,所以新的海底图没有“帮助潜艇导航和导弹制导”的作用,所以 B 项错误。
从文中第二段可以推断出选项 A、C、D 选项表述均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 B。
99、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文中第二段第三句话指出,“他们根据卫星测量的、由地球引力变化引起的海面海浪相撞推断出海底特性,从而绘出了这些海底图”这说明,“对海浪相撞做推断”是科学家通过卫星获得海底信息所凭借的基本手段,结合上述,C 项符合题意。
故正确答案为 C。
100、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文中并未直接说明卫星测控可以替代船上测控。而文中第一段提到“从解密的卫星数据中整理出来的新的海底图,其详尽程度是过去海底图的 30 倍。把它们和船上探测获得的大比例尺海洋图加在一起,科学家们便可更加清晰地了解各个不同地点的海洋深度。”可见是卫星探测和船上探测的结果加在一起,科学家才能更清晰的了解海洋的深度。所以 C 的表述有问题。
故正确答案为 C。
101、此题是逻辑填空题。
根据第一段中提到的“月亮绕地球一周所需时间为 29.53059 天,地球绕太阳一周所需时间为 365.242216 天”可知,[a]提到的是月亮的“运转”情况,而提到的是太阳的“周期”情况。
故正确答案为 B。
102、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由文中第二段第一句话就讲“节气是完全跟太阳走的”,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二十四节气是观察太阳运行的轨迹来确定的。
故正确答案为 D。
103、此题是逻辑填空题。
A 项错误,小月是指阳历一个月三十天或农历一个月二十九天的月份;B 项错误,是指月亮的月相,并非文意要表达的意思;C 项正确,根据后文的语境义可作出判断,尤其是“闰年多一个月就有 384 天”这一句,闰年肯定是与闰月相对应的,闰月是指二月。故正确答案为 C。
104、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根据材料语意,阴历完全是依据月亮的圆缺。而月亮的圆缺就是绕地球公转引起的,月亮绕地球一周所需时间为 29.53059 天,以一月为 29.53 天,恰恰是阴历的计算方法,所以 B 项描述的不是阳历算法。
故正确答案为 B。
105、此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A 选项错误,根据材料语意,一年四季的划分是根据太阳的运行规律而定的,属于阳历一部分。同时“节气是完全跟太阳走的,可称阳历的一部分”,所以“一年分四季,四季定出二十四个节气”属于单纯的适用阳历,并非阴阳历并用。
其他选项理解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 A。
106、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盲点”肯定是指眼球后部视网膜上没有视感细胞的一点,它在文中比喻的并不是对商品不能辨别或分辨不清;而是消费者需要的商品和服务无法得到满足而造成的某种商品的短缺及市场因此而形成的空白点。
故正确答案为 C。
107、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A 选项中“目前这方面的食品奇缺”这样的理解不正确,文章中的原文是“这些方面的食品品种却十分单调”,品种单调与奇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消费者需要的某种商品买不到,不代表消费者不需要的其他同一性质的商品数量少。
其他三项都是对文章的正确解读。
故正确答案为 A。
108、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B、D 错误,根据本文中第二段可知,文中并未指明这里的“商品和服务”仅指“第三产业的商品和服务”,不能做缩小理解;C 项表述错误,而“那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也正是使商家显示能力的地方”可以体现“亮点”之意。故正确答案为 C。
109、此题考查细节判断。
本题选项 D 中提到的,我国商业正在向“薄利多销”的时代过渡,以及“不以利小而不为”的道理,这两个都是原文中专家的观点而并非是消费者的观点。
故正确答案为 D。
110、此题是逻辑填空题。
联系上下文可知,[ ] 处想要表述“新需求”是怎样让“新产业”快速跟进的,要传达“新需求”与“新产业”之间的推进联系,只有“呼唤”一词包含推进含义。
故正确答案为 B。
111、此题 是细节判断题。
B、D 错误,“热污染”,是指现代工业生产和生活中排放的废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A 错误,“热污染”可以污染大气和水体,但这不代表“热污染”是一种包括大气和水体污染在内的环境污染。
故正确选项为 C。
112、此题为细节判断题。
第二段中提到“河水水温上升给一些致病微生物造成一个人工温床,使它们得以滋生、泛滥,引起疾病流行”。而 D 选项中,写的是“河水水温上升给所有微生物造成了一个人工温床”,原体中提到的是“一些微生物”而不是“所有微生物”。
故正确答案为 D。
113、此题为细节判断题。
B 选项错误,文中说的是“上升气流减弱”,而并非“空气流动减弱”。
故正确答案为 B。
114、此题为细节判断题。
从“造成热污染最根本的原因是能源未能被最有效、最合理的使用”这句话可知,解决“热污染”的最佳途径应是引起重视,合理、有效利用能源,只有重视了以后才能制定控制标准,合理、有效利用能源。只有 C 项是最全面的概括。
故正确答案为 C。
115、此题为细节判断题。
A 错误,“热污染”主要来源于废热而并非工业废水;B 错误,“热污染”最先影响的是水生生物,而并非主要受害者是水生生物,主要受害者应是人类;D 错误,文中并未说明至今我们还没有有效治理“热污染”的方法,而只是说“人们尚未有一个量值来规定其污染程度”,是在偷换概念。
故正确答案为 C。
116、各年的贸易顺差额:
2002 年: ;
2003 年: ;
2004 年: $5922-5612\approx5900-5600=300$ ;
2005 年: 。
所以贸易顺差额最小的为 2003 年。
故正确答案为 B。
117、根据上图查阅数据,代入公式可得,2006 年出口额增长率 $={\frac{9691-7620}{7620}}={\frac{2071}{7620}}\approx{\frac{21}{76}}>{\frac{21}{84}}=25%$ 故正确答案为 A。
118、解法一:
根据上图可知:
2003 年进口额 ;
2004 年进口额 ;
2005 年进口额 ;
2006 年进口额 。
增长率超过 $25%$ 的年份为 2003 年、2004 年,共 2 个年份。
解法二:
用直尺量多,连续五年的进口额几乎成一条直线,说明每一年的增长量是保持一个稳定的,挑选中间的开始计算。2004 年增长率 $\frac{5612-4128}{4128}\approx\frac{15}{41}\approx\frac{3}{8}>\frac{1}{4}=25%$ ,同时猜测 2003 年的增长率大于 $\bar{2}5%$ 。2005 年$\frac{6600-5612}{5612}\approx\frac{10}{56}<\frac{10}{50}<\frac{1}{4}=25%$ 。后面的2006年增长率猜测也难以大于 $\bar{2}5%$ 。所以只有2003年和2004年大于 $\bar{2}5%$ 。
故正确答案为 B。
119、根据上图可知进出口总额增长率最高的是 2003 年,进出口总额 $=4382+4128\approx8500$ 。C 项最为接近。
故正确答案为 C。
20、由图表给出的信息不能算出 2001 年的出口额,而其他选项很容易判断都是正确故正确答案为 $\mathrm{D}$ 。
121、2002 年各省 GDP 总值:上海: $4951\times(1+10.9%)$ ;
四川: $4422\times(1+10.6%)$ ;
福建: $4254\times(1+10.5%)$ ;
湖北: $4662\times(1+9.1%)$ ;
湖北 $46\times1.09$ 46 44很明显, $\Tilde{=}$ $\tilde{\cdot}$ ,排除 D 选项。 $\overline{{44\times1.11}}$ ,只需比较 和 的大小,利用差分法得:$\frac{46-44}{1.11-1.09}=\frac{2}{0.02}>\frac{44}{1.09}$ ,即 $\frac{46}{1.11}>\frac{44}{1.09}$ ,从而 湖北 ,只有 B 选项满足。
故正确答案为 B。
122、2001 年人均 GDP:
4662
湖北: 5975;
四川: $\frac{4422}{8640}\approx\frac{4400}{8600}<\frac{44}{88}=0.5,$ 福建: 3440;
湖南: $\frac{3983}{6596}\approx\frac{40}{66}\approx0.6$
很容易看出人均 GDP,福建大于 1 亿元/万人,湖北小于 1 亿元/万人,排除 A、B 选项;而由估算可得,湖南人均 GDP 高于四川,所以人均 GDP 排名为 。
故正确答案为 C。
123、各省的收入差距:
上海: $12883-5871\approx12900-5900=7000$ ;北京: $11578-5026\approx11600-5000=6600$ ;福建: $8313-3381\approx8300-3400=4900$ ;湖南:6781-2299 ≤6800-2300= 4500
所以收入差距最大的是上海。
故正确答案为 A。
124、假设农村人口的比例为 $10\Pi_{\mathrm{o}}^{\mathrm{C}}$ ,则各个省农民收入总量为:
四川: ;
湖南: ;
北京: ;
上海: 。
容易知道,收入最高的是在四川和湖南两个省之间,而四川农民收入:湖南农民收入$=8640\times{\frac{1987}{6596\times2299}}\approx86\times{\frac{20}{66\times23}}={\frac{86}{66}}\times{\frac{20}{23}}={\frac{1.3}{1.15}}>1$ ,所以收入最高的是四川省。故正确答案为 A。
125、各省地方财政收入占 GDP 的比重:上海: ${\frac{609}{4951}}\approx{\frac{6}{49}}$ ;
北京: $\frac{454}{2846}\approx\frac{5}{28}=\frac{6}{356}$ ;
福建: $\frac{274}{4254}\approx\frac{3}{42}=\frac{6}{84}$ 。所以各省地方财政收入占 GDP 的比重排序为“ ”。
故正确答案为 A。
126、A 选项错误,是概念型错误,表格中是非洲同比增长最多,而非洲增长人数为 $29825\times31.49%$ ,显然低于欧洲增长人数 ;B 选项错误,不好判断,先看 C 选项;C 选项正确,看游客喜欢徒步的程度,只需看徒步旅游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即可,观察图表;D 选项错误,是明显错误的。
故正确答案为 C。
2174629 10666830127、五月份外国人旅游人数为: $\mathbf{1+19.29}%$ ,五月份旅游总人数为: $\overline{{1+6.4\tilde{i}\tilde{\mathcal{M}}}}$ ,那么比值为:1 + 6.47% 10666830 ${\frac{-{\frac{2174629}{1+19.2996}}}{\frac{1+19.299}{19.299}}}\approx{\frac{\frac{10640000}{1.064}-{\frac{22000000}{1.2}}}{\frac{22000000}{1.2}}}={\frac{10000000-{\frac{2200000}{1.2}}}{\frac{22000000}{1.2}}}={\frac{12000000-2200000}{2200000}}={\frac{98}{22}}$ 21利
首位为 4。
故正确答案为 A。
128、由表格数据得,2007 年 5 月欧洲入境人数占总体入境人数的比率为:$\frac{496024}{1+17.11%}$ ${\frac{1}{1\mathcal{V}_{0}}}\div{\frac{10666830}{1+6.47%}}\approx{\frac{500000}{1.2}}\div{\frac{1064000}{1.064}}={\frac{500000}{1.2}}\div1000000={\frac{5}{120}}\approx4.2%$
故正确答案为 $\mathrm{D}$ 。
5638299
129、由表格数据得,2007 年 6 月选择徒步入境人数占总的入境人数的比例为: ,利用直除法,首位为 5。故正确答案为 $\mathrm{D}$ 。
130、由表格数据得,同比月增长率大于 $[[object Object]]{}$ 的地区为:亚洲、欧洲、大洋洲、非洲以及其他地区。总人数为$\mathrm{1351623+496024+57018+29825+233}$ ,末尾是 $3+4+8+5+3=23$ 。而末尾为 3 的只有选项 C。
故正确答案为 C。
131、文字资料中“2007 年前三季度完成工业总产值 15777.56 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 ”,所以 2006 年前三季度完成工业总产值为 ${\frac{1577.56}{1+16.2%}}\approx{\frac{15800}{1.16}}=13600$
故正确答案为 C。
132、由 131 题可知 2006 年工业总产值为 13578。而由资料得“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增速较快,共拉动全市工业增长了 8.5 个百分点”,所以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增长量为: $13620\times8.5%\approx1157$ ,与 B 最接近。
故正确答案为 B。
133、由 131 题可以解得工业总产值为 13578,而六个重点发展工业行业的增长量为${\frac{10282.8}{1+19.3%}}\times19.3%\approx{\frac{10000}{1.2}}\times0.2={\frac{10000}{6}}$ 。从而所求的为: ${\frac{10000}{6}}\div13578\approx{\frac{10000}{6}}\div13500\approx{\frac{10}{81}}\approx{\frac{1}{8}}=12.5%$
故正确答案为 A。
134、A 项太绝对,明显错误;C 项错在涨幅应该是有较大波动,而不是稳中有升;而 D 项从资料中无法得知。
故正确答案为 B。
3806.37135、2006 年工业增加值为: $1+1\tilde{\underline{{2}}}_{*}\tilde{\mathbf{\Omega}}^{t}$ ;2718.22006 年重工业增加值为: $\mathrm{1+14.26}$ 。2718.2 $\frac{\frac{}{}\times}{}\frac{3806.37}{1+12.7%}=\frac{2718.2}{3806.37}\times\frac{1.127}{1.142}\approx\frac{2700}{3800}\times1^{-}\approx71%^{-}。$ 所以代求的为:故正确答案为 C。
文章作者 考公
上次更新 2025-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