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吉林公务员考试《行测》卷参考答案及解析

分类:行测/吉林 来源:网络

1.【答案】A。解析:多次方数列变式。

01024(68)120

2.【答案】 C。解析:和数列变式。

1 1 1
2 4 5

3.【答案】A。解析:数位组合数列。各位数字之和都等于18,选项中只有 A 符合条件。

4.【答案】A。解析:二级等差数列。

公差为13的等差数列

5.【答案】 B。解析:多次方数列变式。5 17 43 89 (161)
↓ ↓ ↓ ↓ ↓
13+22 23+32 $33\mathrm{+}42$ $43+52$ $53{+}62$

6.【答案】A。解析:依照题意,设甲地到乙地下坡路的长度为 $\mathrm{X}$ ,上坡路的长度为 $2\mathrm{x}$ ,上坡的速度为 y,下r 2r坡的速度为 $3\mathrm{y}$ 。根据时间 $\overline{{\overline{{\mathbf{\alpha}}}}}$ 路程÷速度,可列出方程 $3y+y=56$ ,化简得到 $=8$ 。求从乙地到甲地的时间,上下坡r2r 5r的长度正好相反,列出方程 $\mathbf{y}+\mathbf{3}\mathbf{y}=\mathbf{3}\mathbf{y}=5\times8=40$ 分钟。

7.【答案】 B。解析:依据题意,“十位数和个位数调换,得到新的两位数比原来的两位数大9”,则可以设十位数字为 X,个位数字为 Y,列出方程 $10\mathrm{X+Y=10\mathrm{Y+X-9}}$ ,化简为 $\mathrm{X}{=}\mathrm{Y}{-}1$ ,所以该两位数的个位数字应比十位数字大1,符合条件的两位数有12、23、34、45、56、67、78、89,共8个。

8.【答案】 C。解析:根据公式“时间 $=$ 路程÷速度”可知,经过相同的路程,甲、乙、丙的时间比为:: $=20:15:12$ 。

9.【答案】 C。解析:由于10盏灯开始时是关的,所以当按开关次数为奇数时,灯是亮的。10个学生依次进入该教室,每个学生都把标号为自己学号的倍数的开关按一次。可以反向考虑,10盏灯各自序号的约数有几个,就有几个学生按开关。其中约数为奇数个的有1、4、9,共三个,所以有3盏灯是亮的。

30%x10+ 20%x8 +50%x6 1 $=7.6$

10.【答案】 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加权平均数。直接利用公式计算,分。

11.【答案】 D。解析:第一空四个词语为近义词,此处考查的是固定搭配。“遵照”一般与指示搭配;“遵循”一般与规律、原则搭配;“遵从”一般与教诲、意愿搭配;“遵守”一般与规则、秩序、制度等搭配。由后文的“制度安排”可知,选“遵守”最贴切。第二空中,由两个“提供”可看出是在讲国际货币体系的效能,“功能”符合句意。本题选 D。

12.【答案】 C。解析:句中说的是学科界限的打破是一种必然趋势,因而思想史的研究不应再局限于原来狭窄和单一的学科领域,而应着眼于更广阔的视野。画地为牢:比喻只许在指定范围内活动。指定范围在此处指的是学科界限,故答案为 C。

13.【答案】 D。解析:第一空中所要填的词语应与“安静”对应,“自闭”与“离群”通常用来表示人性格上的障碍和缺陷,排除 A 和 B。“孤寂”在后文已出现,一般在前文不会再次出现,且“倾向孤寂”说法也不妥,排除 C。“独处”与“喜欢安静”对应,表示“我”的选择。故正确答案是 D。

14.【答案】 B。解析: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妄自尊大:形容人狂妄地夸大自己,以为自己了不起,轻视别人。夜郎自大:比喻骄傲无知的肤浅自负或自大行为。无知妄说:指没有根据、不合实际的虚妄的话。根据句意,首先排除“妄自菲薄”和“无知妄说”。再看 B、 C,由感情基调可知,这里强调诗人的宏伟抱负,用“妄自尊大”合适。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B。

15.【答案】A。解析:先从最后两空入手,这句话承接上文表让步假设关系,只有“即使……也……”合适,排除 B、 D。“而”和“相反”都能用来表转折,“相反”一般指同一事物的两个对立方面,第二空另起话题,应该用“而”合适。正确答案是 A。

16.【答案】 C。解析:由“严冬刚过”这一时间提示语可知, $\textcircled{2}$ 位于句首,且“在雪的下面”紧承“残雪犹存”, $\textcircled{2}\textcircled{1}$ 应连在一起,排除 A、 D。再看 $\textcircled{3}$ 、 $\textcircled{4}$ ,“甘当陪衬、默默无闻”是对“不居功、不争俏”的解释说明,故 $\textcircled{4}$ 应在 $\textcircled{3}$ 之前。正确答案是 C。

17.【答案】A。解析:“出来吧,你们!”与“吆喝”、“好像带着很大的气”相对应。故正确答案是 A。
C 是干扰项, C 项的语气过于强烈,与“吆喝”不符。

18.【答案】 B。解析:文段讲的是中国“管理学本土化”研究需要运用质性研究方法,但因为质性研究方法费时费力、困难较大,所以很多研究者转而去做一些研究起来比较容易、速度比较快且受期刊编辑青睐的题目。由此可见,文段主要想说明的是研究者要克服急功近利的心态。故答案选 B。

19.【答案】 B。解析:由“在精神上摆脱物质的束缚,在生活中摆脱各种利害”,“追求精神解放”,“实现对功利的超拔,对自我的超越”,可知通识教育侧重的是个人心灵上的自由、精神上的解放,故答案选 B。文段没有提及“文化”、“人生价值”、“综合素质”的问题。

20.【答案】 B。解析:文段首先指出社会公正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人们对社会公平有不同的认识,接着引用恩格斯的话进行佐证。因此文段主要说的是社会公平的历史性。故答案选 B。

21.【答案】 C。解析:由“事实上……不仅如此……”可知,A 项正确。由“在饲料或食品中添加这种化学物质,其含氮量立即大幅度上升,从而蛋白质含量虚高”可知, B 项正确。由文段最后一句可知, D 项正确。由文段可知,添加三聚氰胺后,蛋白质含量虚高,并不能真正起到提高蛋白质含量的作用, C 项表述错误。故本题答案选 C。

22.【答案】 C。解析:由“谁的环境好,‘洼地效应’就明显”可知,环境是“洼地效应”的先决条件,不能等同于“洼地效应”,故排除 B 项。 D 项是“洼地效应”的字面解释,排除。 C 项与 A 项相比,更好地表现了环境优势与“洼地效应”的联系,故正确答案是 C。

23.【答案】A。解析:文段首先提出中国应当虚心向西方学习,然后进一步强调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不能丢弃了“自我”,失去了“自我”的根基。由“一个民族一旦失去了自己的文化传统,尤其是标志文化特质、体现文化灵魂的哲学思维传统”可知,“自我”的根基即为“哲学思维传统”。 B、 C、 D 不是文段强调的重点,排除。正确答案是 A。

24.【答案】 C。解析:由“在汉代被命名为‘经’的应该是朝廷最重视的文献。不过,清代今文经学认为只有孔子手所定之书才能称作‘经’”可知,清代今文经学派还是认为“经”跟“经纬”之“经”有关系。故 C项说法不合文意,为正确答案。

25.【答案】 B。解析:文段主要介绍了日本财长盐川正十郎在七国财长会议上的表态以及舆论对这一表态的评价,由此可总结出文段的中心话题,即“日本财长希望人民币升值”。故本题答案为 B。

26.【答案】 D。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对权力的私有及其日益专横的深痛剖析难以进入法律层面,因此转而定型为一种思辨、文学和伦理等领域的“代偿”方式。然后说明了在这一背景下,唐朝以李商隐为代表的咏史诗蓬勃发展的状况。由此可知,文段主要阐述的便是咏史诗这一文学形式产生的社会背景问题,即 D 项。

27.【答案】 C。解析:注意提问方式“针对的主要问题”。文段通过一系列论证,得出最后一句的结论,即不应将“希望”全寄托在媒体监督。由此可知,文段针对的问题是“媒体被赋予过多期望”,即答案为 C。

28.【答案】 B。解析:文段先通过世界流行音乐史引出“文化融合”,再指出牙买加是文化融合的最大受益者,并以牙买加田径运动的具体例子进一步证明。故文段主要讨论的主题有两个,一个是“文化融合”,一个是“牙买加”,只有 B 项两者都包括,为正确答案。

29.【答案】 C。解析:细节理解题。A、 B 两项为无中生有,“红茶供过于求”、“印度绿茶价格高于国际绿茶均价”在文中无法体现。 D 项对应文中倒数第二句,由该句可知,只有茶叶主产三国在上世纪70年代开始“红改绿”,且最后失败,故 D 项错误。由最后一句可知,我国发展绿茶具有明显优势,故 C 项正确。

30.【答案】 D。解析:文段先介绍了已有的外贸主导型经济模式可持续性越来越小的现状,然后指出了经济转型的思路,即通过强农惠农政策带来的农村市场需求大升级效应全面扩大内需,从而最终实现外向型经济向内向型经济的顺利转型。由此可见,文段的主旨在于论述如何实现“经济转型”。A 项把落脚点放在“扩大内需”上,首先排除。 B 项经济转型的契机不是论述重点,排除。 C 项“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在文中没有涉及,文中主要谈的是强农惠农政策对农业整体实力,尤其是对农村市场的开拓作用。本题选 D。

31.【答案】 D。解析:由“生物性衰老取决于人体基因组成和生活方式,比如饮食组成和是否吸烟”可知,本题答案为 D。

32.【答案】 C。解析:由“发病年龄”、“很大”可知这里要填一个表示很大差距的词,排除 A、 B。形容“发病年龄”差别比较大,用“跨度”更恰当,排除 D,因此本题答案为 C。

33.【答案】A。解析:由“通常被认为是老年病的发病年龄有很大的跨度,正是这一点促使研究者展开了这项研究”可知“老年病的发病年龄”只是促使这项研究展开的一个出发点,并非是证明人类提前衰老的原因。因此 A 项无关,当选。

34.【答案】 C。解析:由“这项突破不太可能带来大幅延长人类寿命的药物”可知 A 项错误。由“也许有助于延长那些由于自身基因而更易早逝的病人的寿命”可知 B、 D 表述过于绝对,错误。由“这项研究有望为创建筛查程序铺平道路”可知 C 项正确,当选。

35.【答案】 B。解析: $\textcircled{2}\textcircled{3}$ 句都是在说明这项研究有望带来的作用,而从 $\textcircled{4}$ 句开始论述与生物性衰老相关的内容,因此第一个层次应在 $\textcircled{3}\textcircled{4}$ 之间断开,排除 A、 D。 $\textcircled{7}$ 说明的都是研究过程中的发现,因此 $\textcircled{7}$ 相连,不能断开,排除 C,因此本题选 B。

36.【答案】A。解析:逻辑推理的定义要点是从一个或多个已知命题得出一个新命题的思维过程。A 项中“太阳照石头热”和“这个石头比那个石头小”是两个无关的命题,不能进行推理。故答案选 A。

37.【答案】 B。解析:定义过宽的定义要点是“对概念的内涵限制不够而产生的逻辑错误”。 B 项群居生活的动物不只是人,还有其他动物,即说明对“人”这个概念的内涵限制不够,符合定义要点。故答案选 B。

38.【答案】 B。解析:强词夺理的定义要点是:不顾起码的常识和事实。A 项中萝卜显然不会说话,违背了常识; C 项家长以“儿子送到学校是来读书的,又不是送给你闻的”为原因来解释“不给孩子多洗洗澡”,显然是胡搅蛮缠之举; D 项医院食堂管理员以“你到这里来是为了治病,又不是为了吃饭”由来解释医院伙食差,也属胡搅蛮缠之举。 B 项偷税漏税者承认该补缴50万元的税,其说话内容并没有不顾事实,而更多的是博取同情,不符合定义。故答案选 B。

39.【答案】 B。解析:盲人摸象的定义要点是:对事物了解不全面。A 项的“富裕示范区”、 C 项的“极少数事例”和 D 项的“某些班干部”都体现了“不全面”,符合定义要点。而 B 项老李发现局长的领导能力极差是因为受到局长批评,而不是因为对局长了解的不全面,不符合定义要点。故答案选 B。

40.【答案】A。解析:价值判断的要点是: $\textcircled{1}$ 某一特定的课题; $\textcircled{2}$ 对特定的主体; $\textcircled{3}$ 有无价值、有什么价值、有多大价值的判断。 B、 C、 D 三项都是有些人对生活的价值判断,符合定义要点。而 A 项“小张由于车祸半身不遂”是对客观事实的一种陈述,不符合要点 $\textcircled{1}\textcircled{3}$ 。故答案选 A。

41.【答案】A。解析:不自愿行为的定义要点是: $\textcircled{1}$ 由于不可抗力;或 $\textcircled{2}$ 违背了行为者主观意愿。 B 项的“给母亲治病”不属于不可抗力,挪用公款的行为也没有违背该会计的主观意愿,不符合定义要点 $\textcircled{1}\textcircled{2}$ ; C 项的“对法律无知”不属于不可抗力,把犯案朋友藏于家中的行为也没有违背小陈的主观意愿,不符合定义要点 $\textcircled{1}\textcircled{2}$ ; D项“实施抢劫”并不是因“不可抗力”,也“并没有违背王某的主观意愿”,误将朋友刺死只是他实施抢劫行为中的一种意外,不符合定义要点 $\textcircled{1}\textcircled{2}$ 。A 项的“风暴”是不可抗力,把所载商货推入海中的行为也违背了行为者主观意愿,符合定义要点 $\textcircled{1}\textcircled{2}$ 。故答案选 A。

42.【答案】 D。解析:等额选举的定义要点是候选人名额等于当选人名额。A 项和 C 项不是选举, B项显然是候选人名额大于当选人名额。 D 项只有一个候选人,即候选人名额等于当选人名额,符合定义要点。故答案选 D。

43.【答案】 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A 项符合继承权的法律特征(3), B 项符合继承权的法律特征(1),D 项符合继承权的法律特征(4)。根据继承权的法律特征(5)知,法律的直接规定或者合法有效的遗嘱是继承权发生的根据,故 C 项不符合。故答案选 C。

44.【答案】 C。解析:根据定义知,行政处罚的主体是行政机关。A 项的学校、 B 项的法官和 D 项的某超市都不属于行政机关。 C 项卫生部对餐馆的处罚属于行政处罚,故答案选 C。

45.【答案】 B。解析:共变法的定义要点是:在被研究现象发生变化时唯有一个情况发生变化,则这个情况是现象变化的原因。A、 C、 D 三项都没有现象与情况共同变化,不符合定义。 B 项由“气温每降低8° C,果蝇的寿命可延长一倍”得出两者的关系,符合定义。故答案选 B。

46.【答案】 B。解析:考查三段论推理。第一个三段论推理犯了“中项两次都不周延”的错误。第二个三段论推理是有效的,两个“中国人”的含义是相同的。故答案选 B。

47.【答案】A。解析:考查直言命题的矛盾关系。金盒子和银盒子的话是矛盾关系,必有一真一假。又由题干中“四句话中只有一句是假的”知,铜盒子和铁盒子的话为真,则红线不在铁盒子、铜盒子和银盒子中,红线在金盒子中。故答案选 A。

48.【答案】 B。解析:评价型题目。根据题干最后两句可知,题干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错误推理形式。用符号形式表示为:只有 P,才 Q;P,所以 Q。

A 项的推理形式是:如果 P,就 Q;非 P,所以非 Q,与题干不同;B 项的推理形式是:只有 P,才 Q;P,所以 Q,与题干相同;C 项的推理形式是:只有 P,才 Q;非 Q,所以非 P,与题干不同;D 项的推理形式是:如果 P,就 Q,非 Q,所以非 P,与题干不同。

故答案选 B。

49.【答案】 D。解析:结论型题目,考查对题干信息的把握。题干是一些科学家通过实验对人衰老的原因进行了研究, D 项正确。题干说的是“人体中的金属离子的增加”是人衰老的原因而“非金属离子”, C 项偷换概念,错误。A、 B 两项与科学家通过实验对人衰老的原因进行的研究无关,故不能推出。故答案选 D。

50.【答案】 D。解析:解释型题目。题干说明测试卷的结果是“大多数人支持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兰登,而不喜欢另一位总统候选人罗斯福”,但是“罗斯福当选了”。 D 项指出了样本不科学,不具备代表性,直接说明了杂志社的测验失败的原因。A 项与杂志社的测验无关, B、 C 两项都是从数量上来说明,解释力度不如 D项。故答案选 D。

51.【答案】 B。解析:分析推理题目,可用排除法。由题干得,丙和丁一定去,排除 D;甲丁不同去,排除C;有乙就有戊,排除 A。故答案选 B。

52.【答案】A。解析:结论型题目。由“海水中的鱼的鳃片上都有一种能排除盐分的特殊结构”知 A 项正确。题干说海水鱼有“氯化物分泌细胞”组织,但没有说海水的咸度越高,海水鱼的“氯化物分泌细胞”组织越发达,也没有说“氯化物分泌细胞”组织是海水鱼所特有的, B、 C 项属于过度推理,无法由题干得出。 D 项“完全”一词过于绝对。故答案选 A。

53.【答案】 B。解析:加强型题目。题干县令根据李船夫的问话“张娘子,张娘子,张秀才在家吗?”得知李船夫为凶犯。 B 项揭示了李船夫问话中的隐含假设,说明了确定李船夫为凶犯的原因,支持了县令的判断。A、C、 D 三项与李船夫为凶犯无关。故答案选 D。

54.【答案】 C。解析:题干说明人类生活的“自然法则”是:不再做善事,而以自己私人利益作为行动的唯标准。A、 B、 D 三项都涉及了生存的法则,只有 C 项与此最无关。

55.【答案】 D。解析:削弱型题目。题干结论是“人的素质主要由遗传决定的”,论据是“出身名门世家上层阶级的人成才的可能性比普通出身的人高出 $50%$ ”。 D 项说明人的成才在很大程度与后天的教育机会等外在环境因素有关,而非遗传,直接削弱了题干结论。A 项加强了题干结论, B、 C 两项都是针对题干论据的削弱,力度不如 D 项。故答案选 D。

56.【答案】 D。解析:每组第一个图形为上下结构,后两个图形为左右结构;第一个图形的上半部分是第二图形的右半部分;第一个图形的下半部分是第三个图形的左半部分,由此选择 D。

57.【答案】 C。解析:图形种类数依次为5、4、3、2、(1),选项中只有 C 项的图形种类数为1,答案为C。

58.【答案】A。解析:从每行来看,“月亮”出现2次,其他形状的小图形均只出现1次,且黑色阴影和灰色影图形各有1个,由此选择 A。

59.【答案】 D。解析:题干图形均有且只有1条竖直对称轴,选项中只有 D 符合条件。

60.【答案】A。解析:图形中的白色三角形沿外圈逆时针移动2格,黑色三角形向上移动1格,星号向下移动1格,得到后面的图形,由此选择 A。

61.【答案】 D。解析:黑和白是相对反义词,国企和私企是相对反义词。A 项的生和死、 B 项的男和女、C 项的战争与和平是绝对反义词。

62.【答案】A。解析:作案时间是作案嫌疑的必要条件,生病是住院的必要条件。 C 项下雨是地湿的充分条件。

63.【答案】 C。解析:人物及其特征的关系。勇敢是战士的特征,文弱是书生的特征。

64.【答案】 C。解析:种属关系。法学是社会科学的一种,社会科学是科学的一种。鸡是家禽的一种,家禽动物的一种。

65.【答案】 D。解析:作者和作品的关系。《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A 项中林黛玉和曹操虽然分别是《红楼梦》和《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但林黛玉是虚拟人物,而曹操是现实中的历史人物。

66.【答案】B。解析:《合同法》第115条规定,当事人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履行债务后,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故正确答案为 B 项。

67.【答案】B。解析:《担保法》第37条规定,下列财产不得抵押:(一)土地所有权;(二)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但本法第三十四条第(五)项、第三十六条第三款规定的除外;(三)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其他社会公益设施;(四)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或者有争议的财产;(五)依法被查封、扣押、监管的财产;(六)依法不得抵押的其他财产。故正确答案为 B。

68.【答案】 C。解析:《宪法》第13条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故正确答案为 C。

69.【答案】C。解析:《刑事诉讼法》第130条规定,在侦查过程中,发现不应对犯罪嫌疑人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撤销案件;犯罪嫌疑人已被逮捕的,应当立即释放,发给释放证明,并且通知原批准逮捕的人民检察院。

70.【答案】C。解析:《民事诉讼法》第130条规定,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71.【答案】 B。解析:《劳动合同法》第22条规定,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服务期的,不影响按照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提高劳动者在服务期期间的劳动报酬。

72.【答案】 C。解析: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行为人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到或者已经预见到而轻信能够避免造成的他人死亡,剥夺他人生命权的行为。本案例中,甲对乙的死亡不存有故意心态,不能构成故意杀人罪。

73.【答案】 D。解析:辛弃疾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字幼安,号稼轩,一生主张抗金,其独特的词作

风格被称为“稼轩体”。

74.【答案】 D。解析:《诗经》的体例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划分为风、雅、颂三类,风是指各地方民歌,雅是指宴会朝会时的乐歌,颂是宗庙祭祀乐曲。

75.【答案】 D。解析:除河北、山东、山西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元朝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故正确答案为 D。

76.【答案】A。解析:语出《荀子》,荀子把“天命”理解为具有必然性的自然法则,认为“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即不能消极地顺从自然,而要主动地控制和利用它。

77.【答案】 D。解析:长城站是我国于1985年建成的南极科考站。经度为 $58^{\circ}$ W,对应位置应为大西洋。故其向东经历的大洋为: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78.【答案】 D。解析:A、 B、 C 没有“外界刺激”。

79.【答案】 D。解析:鱼离开水就会死亡,说明其对水的依赖。

80.【答案】 B。解析: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人类不可能凭空创造物质,更不可能让物质世界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人造物质只是人类利用自然界的物质形态,把“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人造物质不可能脱离天然物质而存在。故正确答案为 B。

81.【答案】 D。解析: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三大改造完成,中国才真正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

82.【答案】 C。解析:市场经济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市场经济只是一种经济体制,与社会性质无关,市场经济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不专属于某一种社会制度。

83.【答案】 D。解析: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还不够发达,国情决定了我国的基本社会保障水平只能是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要。

84.【答案】 C。解析:《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第15条规定,经批准设立的基金,应当委托商业银行作为基金托管人托管基金资产,委托基金管理公司作为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故正确答案为 C。

85.【答案】 C。解析:金融期货的交易对象是期货合约,而金融商品现货交易的对象则是某一具体形态的商品。86.【答案】 B。解析:所求比重 $\l=$ 东部地区商品房销售总额÷我国商品房销售总额。

31529.12 21789.472008 年 1-10 月 份 我 国 商 品 房 销 售 额 $=\overline{{{\bf1+79}2^{=9}}}$ , 东 部 地 区 为 $\overline{{1+89.7%}}$ ; 则 所 求 为21789.47 31529.12 21789.471+ 79.2% $\frac{21789.47}{31529.12}{=}0.6957X$ 1+89.7%1+792%31529.121+89.7%,应该略小于

87.【答案】 C。解析:东北三省指辽宁、吉林和黑龙江。2008年1-10月份辽宁省商品房销售面积 $\underline{{\underline{{\mathbf{\Pi}}}}}$ 1+ 40.2% ;931.62 1229.36吉 林 为 1+25.4% 黑 龙 江 为 1+25.5% 则 所 求 为$\frac{3816.41}{1+40.2*}+\frac{931.62}{1+25.4*}+\frac{1229.36}{1+25.5*}\frac{3816.4+931.6+1230}{1.40}=4270$ ,答案选 C。

88.【答案】 B。解析:商品房销售平均价格 $\underline{{\cdot}}\underline{{=}}$ 商品房总销售额÷总销售面积。

31529.12 66368.732008 年 1-10 月 份 总 销 售 额 $=$ $=\overline{{1+792%}}$ 亿 元 , 总 销 售 面 积 $=$ , 则 所 求 为$\frac{31529.12}{\div}\times\frac{1+48.496}{1+79.296}\frac{32}{66}\times\frac{1.5}{1.8}=\frac{8}{11}\times\frac{5}{9}=\frac{40}{99}\times\frac{40}{100}=0.4$ > >0.35;所以答案选 B。 $\frac{31529.12}{60368.73}\times\frac{1+48.496}{1+79.296}\frac{30}{70}\times\frac{15}{1.8}=\frac{3}{7}\times\frac{5}{6}=\frac{1}{7}\times\frac{5}{2}$

89.【答案 $\mathbf{\lambda}_{\mathrm{A}}$ 。解析:2009年1-10月份,西部地区商品房销售总额 $\stackrel{\cdot}{=}$ 全国商品房销售总额—东部地区商品房销售总额—中部地区商品房销售总额,即31529.12-21789.47-4336.90=5402.75亿元,排除 D 项;则东、中、西部21789.471 4336.90 5402.75地区商品房销售平均价格分别为 $\sqrt{35190.87}>2$ 万元/平方米、 $\overline{{1430082}}$ <万元/平方米、 <万元/平方米,5402.75-4336.90 1000排除 C 项。比较和,差分数 $=16877.03-14300.82>2600>$ ,即<,应选择 A。90.【答案】 D。解析:A 项,2008年1-10月份黑龙江销售总额为 < $\frac{422.81}{1+54.456}\frac{450}{15}=300$ ,而不是2008年黑龙江销售总额接近300亿元,错误;

B 项,材料只给出了2009年1-10月份东部地区的商品房销售总额和面积,无法计算2009年平均售价,错误;C 项,西藏2009年1-10月份商品房售价和销售面积相较上年均降低,错误;D 项 , 2008 年 1-10 月 份 , 北 京 市 商 品 房 销 售 额 $\frac{2323.58}{1+121.4%}\cdot\frac{2400}{\cdot2}{=}1200$ 亿 元 , 上 海 市 为$\frac{340358}{1+128-750}\frac{3000}{25}=1200$ 亿元,正确。

436 400 4891.【答案】A。解析:2009年“农民工总量”相较于上年的增长率为 ,“外出农492 500 5 385 4004民工”的为 ,“住户中的外出农民工”的为 ${\bf11576-385\approx11100\approx112}$ ,“举家$\frac{107}{2966-107}\approx\frac{100}{2860}=\frac{5}{143}$ 4外出农民工”的为 ,比较四个数分子、分母的大小, $225$ 的分子最小且分母最大,所以“农民工总量”的增长率最小,答案选 A。

92.【答案】 D。解析:2008年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外出农民工为 $(9076+888)$ 万人,西部地区为(2940-775)万人,9076 +888 9800则所求为 $\mathbf{2940-775}\cdot\overline{{\mathbf{2300}}}\approx_{4.3}$ 倍,答案选 D。

93【答案】 B。解析:全国“31-50岁”外出的农民工占比为 $22,3%{+}11,9%{=}34,2%$ ,则该年龄段的外出农民工人数为 $14533\times342%\approx15000\times(30%+4%)=4500+600=5100$ 万人,最接近的是 B 项。

94.【答案】 C。解析:由题意可知,2008年外出农民工人数为(14533-492)万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占比为 $23,5%{-}1,7%{=}21,8%$ ,则所求为 $(14533-492)\times21.8%\approx14000\times(20%+2%)=2800+280=3080$ 万人,最接近的是 C项。

10017 10310

95.【答案】 D。解析:A 项,2008年东部地区农民工为 $\overline{{{\bf1+3.1%}}}<\overline{{{\bf1+3.1%}}}=\mathrm{{looo0}}$ 万人 $\boldsymbol{\cdot}^{=1}$ 亿人,正确;B 项,2009年全国男性外出的农民工为 $14533\times65.1%>14000\times(60%+5%)=8400+700=9100=9.1$ 千万人,正确;C 项,2009年外出的农民工中已婚的与未婚的相差 $14533\times(56%-41.5%)\times14500\times(10%+4%)=2030=2.03$ 千万人,正确;D 项 , 2009 年 月 工 资 在 1200 元 以 上 的 外 出 农 民 工 人 数 为14533×(33.9%+19.7%+7.6%)>14500×60%=8700=8.7千万人,错误。

综上,正确答案选 D。

96.【答案】 B。解析:国内生产总值 $=$ 第一产业增加值 $^+$ 第二产业增加值 $+$ 第三产业增加值。材料给出了2008年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各自的同比增长率,利用权重原则分析选项中四个城市各自的2008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率:

上海市: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应该是在0. $7%^{\sim}11.3%$ 之间;扬州市:第一、二、三产业的增加值之比为117.47:897.71:5 $58.11\approx1:8:5$ ,则其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1x5+8x13.8+5x14.5=13.4%≈ 1+8+5 ;

杭州市:由于第二、三产业增加值之比 $\approx1:1$ ,则第二、三产业总的增加值的同比增长率≈ $\frac{9+13.8}{2}=11.4%$ 且第一产业增加值相较于第二、三产业非常小,所以其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11. $4%$

宁波市: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应该是在4. $1%^{\sim}11%$ 之间。
综上分析,以上四个城市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率最高的应该是扬州市,答案选 B。

97.【答案】 C。解析: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 $50%$ 即第二产业的增加值 $\times2\rangle$ 国内生产总值。分析表格发现,只有扬州市、南通市、宁波市和嘉兴市四个城市满足要求,答案选 C。

98.【答案】 D。解析:观察表格发现,2008年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同比增长率最快的两个城市是南京市和南通市,最慢的两个城市是上海市和宁波市,则所求为1887+880.02−(7350.43+1600.01)<1887+880-6887-1580=-5700亿元,答案选 D。

  1. 【 答 案 】 A 。 解 析 : 七 个 城 市 2008 年 国 内 生 产 总 值 之 和$=13698$ . $15\substack{+3775+1573.29+2510.13+4781.16+3964.0}$ 5+1815.30< $13700+3700+1600+2600+4800+4000+2000=3.24500$ 万亿元,答案选 A。

100.【答案】 C。解析: $\textcircled{1}$ ,2008年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同比增长率最低的是宁波市,而不是上海市,错误;

$\textcircled{2}$ ,2008年杭州市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同比增长率应该是在 $3.6%^{\sim}13.8%$ 之间,即2007年杭州市的国内生产总4781.16 4600= 4000
值> > 亿元,正确;$\textcircled{3}$ , 2007 年 南 京 市 第 三 产 业 增 加 值 为 $\frac{1887}{1+15.3%}\frac{1800}{1+20%}=1500$ 亿 元 , 宁 波 市 的 为
$\frac{1600.01}{1+11.0%}\frac{1650}{<1+10.0%}=1500$ 亿元,前者大于后者,正确;$\textcircled{4}$ , 2008 年 七 个 城 市 第 一 产 业 增 加 值 的 总 和 为
111. $8+93+117.47+199.18+178.64+167.4+105.52<120+100+120+200+180+170+110=1000$ 亿元,正确。综上,正确的有3项,选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