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吉林公务员考试_行测_甲卷答案及解析
文章目录
2012 年吉林公务员考试《行测》甲卷(解析)
来源:F 整理:杨柳(微信:gwy288)
1、原数列
平方数列 $0^{2}\mathrm{::\mathfrak{z}^{2}::\mathfrak{f}^{2}:::\mathfrak{g}^{2}:::}\mathrm{12^{2}}_{\circ}$ 底数成等差数列成递推和数列
故未知项为
故正确答案为 $\mathrm{D}$ 。
2、对原数列进行反约分,变为 、 、 、 、 , 分母为等差数列,分子为做差二级等差数列。
原数列:
后项减去前项:
为等差数列故正确答案为 B。
3、对原数列进行反约分,变为 、 $\overline{{\underline{{\mathbf{\psi}}}\underline{{\mathbf{\psi}}}}}$ 、 $\frac{3i}{3^{2}}$ 、 $\frac{4\bar{6}}{4^{\frac{5}{2}}}$ 、 ,分子列 19、28、37、46、(55)为等差数列,分母列为 $i(\frac{55}{52})$ 平方数列,所以,最后答案为 ${\frac{55}{5^{2}}}={\frac{11}{5}}$ 。
故正确答案为 D。4、观察特征,每一个分数的分母为前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和,每一个分数的分子是前一个分数的分母。
故正确答案为 D。5、奇数项:5、9、13、17、21 为等差数列;
偶数项:3、6、9、12、(15)为等差数列。
故正确答案为 C。6、据题意,李师傅等待报时的时间不超过 15 分钟,所以在 $45^{\circ-}60$ 的这段时间内,可以听到报时,而每小时有60 分,所以听到的可能性是 $\frac{15}{50}=\frac{1}{4}$ 。
故正确答案为 C。
1 37、根据题意,落在第一象限概率为 $^\mathrm{4}$ ,落在其他象限的概率为 $^\mathrm{4}$ ,那么连续投掷 4 次,恰有 3 次落在第一象限的概率 $=c_{4}^{3}\times(\frac{1}{4})^{3}\times\frac{3}{4}=\frac{3}{64}$ 。故正确答案为 A。
8、解析 1:
根据题意,甲乙工程队的效率比是 $\underline{{\mathrm{i}}}:\underline{{s}}$ ,则工作时间比是 $\Sigma:1$ ,假设乙工程队修 500 米的时间是 天,则甲工程6
队需要用时 ,而乙工程队修 600 米的时间是 ,从而有 , 解得 $x=25$ ,所以甲工程队修 500 米
的时间是 50 天,则效率为 $\frac{500}{50}{=}10$ 米/天。
解析 2:
甲乙工作时间比是 $\Sigma:1$ ,乙工程队修 500 米的时间和修 600 米的时间是 $5:5$ ,联立则有甲修 500 米时间和乙修600 米的时间是 $10:5=5:3$ ,由于差值是 20 天,所以甲修 500 米的时间是 $5\times{\frac{20}{2}}{=}10$ 天,则其效率是 $\frac{500}{50}{=}10$ 米/天。
故正确答案为 D。
9、金属锡的量保持不变,因此首先考虑将金属锡的重量赋值为 24,则可知金属锡含量变化过程为,于是第三次加入同样多的金属铁后金属锡含量为 $\frac{24}{600}\Rightarrow\frac{24}{800}\Rightarrow\frac{24}{1000}$ $\Xi.4%$ 。故正确答案为 B。
10、设二、三班三好学生人数为 ,一、四班三好学生人数为 ,则有 $32+28{=}A+2A+A$ ,解得 $A{=}15$ 。因此三好学生总人数为 $15+15\times2=45$ 名。
故正确答案为 B。
11、据提问知此题为语句填空题。
根据整段行文思路,“而”是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上文一直在强调错误时由于“缺乏细节”等客观原因造成的,那么 B 项解释这个错误不是他们主动造成的,有推托的意味,最佳答案为 B。
引号中为复句,复句在主语相同的情况下,主语在关联词的前面,主语不同的情况下,主语在关联词的后面。
由此可排除 A、C 项;本段文字是道歉声明,D 项中没有道歉意味,排除。故正确答案为 B。
12、本题为中心理解题。
由原文“我国仅”“日本则多达”等关键词可知作者对我国汉字字库的字体数量是不满意的。
表明作者态度的 D 项做主旨最恰当。
A 项“数量不及日本”只是客观事实,不能算是本文段的主旨;B 项偷换概念,不是字体不及日本,而是字体数量;C 项在文中并未提及。
故正确答案为 D。
13、本题为中心理解题。
文段先提出我国“宏观经济加速回落”这一问题,再提出解决办法,即“结构性减税”和“提高居民收入”。观察选项,只有 A 项“减税增收”的说法最为全面。
B 项偷换概念,“居民收入分配改革”和“分配制度”不是一回事;C 项只是一种具体的增加居民收入的方法,不是文段主旨;D 项只提到了减税,没有增收,不够全面。
故正确答案为 A。
14、本题为中心理解题。
材料在第一句话点明计划生育政策内容,第二句话转折提出重点“计划生育也使得独生子女家庭面临更大的风险”,下文都是对这句话的观点进行论证, 与这一意思相符的是 D 项。
A、C 项均非重点内容;B 项没有针对性,泛化了范围。
故正确答案为 D。
15、语句衔接题。
文段以时间顺序指出我国一直缺乏对个体的尊重。分析现代中国个体被诠释为“螺丝钉”,“祖国需要到哪里去就到哪里去”与填入句“个体的选择与感受完全被忽视,更别提个体被尊重甚至幸福感了”相对应,前后承接顺畅。
故正确答案为 C。
16、此题为非典型的细节判断题。
文段强调央视播出“你幸福吗”引起公众热议,并且由播出的这一“雷人回答”借此指出央视节目的一些变化。B 项提到的语境差别不是文段重点;A 项由“很难想象……能否播出”可知;C 项由“引起网络热议”可知;D项“你幸福了吗?”采访的就是普通人,他们的声音真实的,不加改动地出现在新闻联播上,代表着央视新闻开始倾听普通人的声音。
故正确答案为 B。
17、本题为中心理解题。
由首句“《舌尖上的中国》如此热遍全国甚至热传海外,多少会有一些天时地利人和的机遇”可知其成功有一些必然因素,故 A 正确;C 项由“电视文化……成为文化传承的最有效的载体”可知其正确;D 项由“未必能够完全复制”可知正确。
B 项无中生有,并不能从文段得知。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 B。
18、本题为中心理解题。
文段开篇说明我国近 5 年的扶贫成效,接下来转折说如果我国的扶贫标准提高,则我国的贫困人数将会大增,由此可知其意图是说我国的扶贫任务依然艰巨。
A 项“需要”无从推知;B 项侧重扶贫成绩,不是文章想要强调的主旨;D 项说的是提高扶贫标准以后的情况,故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C。
19、本题为中心理解题。
文段意在通过“公车改革的漏洞”探讨如何通过民意与权力深度博弈,使社会进入民主法治轨道的问题。故漏洞、民意、权力和博弈为关键词。“公车改革、制度改革”等并非关键词。
故正确答案为 C。
20、据提问知此题为细节判断题。
据林教授的观点“我还是赞同公众通过正常渠道反映官员腐败问题”可知,林教授不赞成将微博反腐作为反腐的第一渠道。
A 项“因网络暴力”从文段中无从推知,文段仅提到“微博问政存在失序的问题”;C 项错在“弊大于利”无从推知;D 项“安全成本高”说法不准确,文中没有涉及安全成本高低的比较。
故正确答案为 B。
21、据提问知此题为细节判断题。
A 项由原文“只有绝大部分学校的课程,师资等教育资源丰富起来时”可知;C 项由原文“只有包括高考和高校录取制度改革在内的教育整体改革逐步完成时”可知;D 项由原文“我国高中教育阶段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教育才是有坚实的发展基础”可知。
B 项并未在文中出现。
故正确答案为 B。
22、本题为中心理解题。
由原文“不规范”“一些厂家说……可以降解”“真正的生物降解……”“然而……都不能降解,也不能达到上述标准”可知,厂家所说的所谓的“生物降解”是名不副实的,并非“不科学”、“不存在”,更不是“语法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 C。
23、此题为细节判断题。
据题干可将答案定位到原文首段,“这些结论”指的是第一段两个实验的结论,第一个是转基因玉米“BT 玉米”的花粉对生态环境的危害,第二个是转基因大豆削弱了作物对人体健康的作用。
只有 C 项完整总结了实验结论。
A 项错在“致癌”,原文只是说防癌功能降低;B 项错在“间接带来益处”;D 项是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不是结论。
故正确答案为 C。
24、此题为细节判断题。
由第二段末尾“这场在英国引起并跨出国界的轩然大波却至今未平”可知普斯陶伊关于转基因土豆对人体健康有危害的结论一样引起了科学家的担心和不安。
故正确答案为 B。
25、此题考查词语理解。
由原文可知教训是“任何一种现代工业技术发展过程中”的教训,A 项最准确。
B 项偷换概念,主体并非“发展生物科学”;C 项文中没有提到“心理”;D 项文中没有提到“听取各方面的不同意见”。
故正确答案为 A。
26、此题考查细节判断。
作者在肯定转基因技术是一项先进技术的同时,是不否认其安全性问题的。C 项后半句“绝不会妨碍这项技术的发展”过于绝对,不符合这一观点。
故正确答案为 C。
27、元素组成凌乱,首先考虑属性,并且注意到题干都是汉字。观察发现,笔画作为一种特殊的线段,有线的属性, $\textcircled{1}\textcircled{3}\textcircled{5}$ 为一组均由直线组成, $\textcircled{2}\textcircled{4}\textcircled{6}$ 为一组由曲线和直线共同组成,答案选到 B 选项。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B。
28、元素组成凌乱,数线段。
题干中的每幅图线段数量均为 5,根据此逻辑,第五幅图也应由五笔画成。A 项为 6,B 为 5,C 项为 16,D 项为6 。
故正确答案为 B。
29、题干中,第一幅图向右翻转可以得到第二幅图,第一幅图向下翻转可以得到第三幅图。如图所示:
根据此规律,第一幅图通过翻转可以得到第四幅图。第一幅图先向下翻转,再向右翻转可以得到选项 D 中的图。如图所示:
选项 A、B、C 中的图均不能由第一幅图通过翻转得到。
故正确答案为 D。
30、题干中,每行的前两幅图叠加后可以得到第三幅图。
本题的叠加规则为: ★十☆=☆,☆十☆=★,★十★=☆
根据此规律,第三行的前两幅图叠加后可以得到选项 D 中的图。
故正确答案为 D。
31、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内在调整的关键词强调“人们学习一定社会群体的行为规定”。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 中“通过社会舆论的监督以实现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属于“通过外部压力使人们遵守一定社会规范”,A 属于外在调整,A 错误;
B 中“通过警方的整肃使社会秩序好转”属于“通过外部压力使人们遵守一定社会规范”,B 属于外在调整,B错误;
C 中“小明接受教育后,自己知道过马路要走斑马线”属于“学习一定社会群体的行为规定”,C 属于内在调整,C 正确;D 中“国家高度重视并奖励科研”并非为了“确定社会生活主体的行为方式”,D 不属于社会调整,D 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 C。
32、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关键词强调“行政机关”“作用于行政系统内部或者本行政机关内部”“行政行为”。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 中高校不符合“行政机关”,A 错误;
B 中“购进一批电脑,向销售商追究其责任”不符合“行政系统内部或者本行政机关内部”“行政行为”,B 属于民事行为,B 错误;
C 中“人民政府发布教育发展纲要”对有关部门进行要求,这符合“行政机关”“作用于行政系统内部”“行政行为”,C 正确;
D 中“中小企业局”是“行政机关”,但是“将当地中小企业的信息网络化,将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公布在网上”不符合“系统内部或者本行政机关内部”“行政行为”,D 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 C。
33、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行为犯强调“仅实施构成要件所描述的行为”,“无需发生物质的危害结果即可构成既遂”。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 中抢劫罪,B 中盗窃罪,D 中逃脱罪都是结果犯,都要求发生一定的物质性的危害结果才可构成既遂,A、B、D 错误;
C 中故意杀人罪是行为犯,只要行为人实施了故意杀人的行为,就构成故意杀人罪,也就是说只要“实施构成要件所描述的行为”“无需发生物质的危害结果即可构成既遂”,C 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 C。
34、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关键词强调“弹拨乐器”,“由琴头、琴杆和琴身三个部分组成”,“琴头两侧装有四个弦鞘”,“琴身是一个扁圆形的共鸣箱”。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 中的乐器四个弦鞘在同一侧,不符合“琴头两侧装有四个弦鞘”,A 错误;
B 中的乐器是“弹拨乐器”,它“由琴头、琴杆和琴身三个部分组成”,它的“琴头两侧装有四个弦鞘”,它的“琴身是一个扁圆形的共鸣箱”,B 正确;
C 中的乐器没有弦鞘,不符合“琴头两侧装有四个弦鞘”,C 错误;
D 中乐器是拉弦乐器,而阮是“弹拨乐器”,D 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 B。
35、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关键词强调“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A 中城管是行政主体,城管在执法过程中对甲某大打出手并不属于行政行为,不构成“行政法律关系”,因此甲某不是行政相对人,A 不符合;
B 中“对发黄色短信拘留”是行政处罚,民警和甲某构成“行政法律关系”,B 符合;
C 中“对违章驾车罚款”是行政处罚,交警和甲某构成“行政法律关系”,C 符合;
D 中“对非法入境的外国人限期出境”是行政处罚,公安和甲某构成“行政法律关系”,D 符合。
故正确答案为 A。
36、第一步:找到论点和论据。
本题的论点是学习时间长导致考试成绩差。论据是某班学生生病了也坚持在教室学习,但在高考中,该班学生没有一个考上重点大学。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的作用。
A 中“如果不坚持学习,该班考试成绩可能更不理想”说明如果生病不坚持学习成绩会更差,这证明长时间的学习能使学习成绩提升,A 直接削弱论点;
B 说“学习态度好”是对生病坚持学习的肯定,B 加强了论据;
C 中“生病了休息不会耽误考试成绩”说明生病休息不会影响考试成绩,因此考试成绩差与学习时间长无关,C削弱了论证,C 的削弱程度不及 A;
D 中“该班同学考试发挥不好”说明考试成绩差是由发挥不好导致的,而不是由学习时间长导致的,D 削弱了论点中的原因,D 的削弱程度不及 A。
故正确答案为 A。
37、第一步:找到论点和论据。
本题的论点是阿司匹林有可能成为一种廉价有效的防皱,保青春药物。论据是一项对 500 名 $25^{\sim}35$ 岁女性进行的科学实验,设置两个实验组,第一组实验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第二组实验者没有服用阿司匹林。结果发现,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眼角比不服用阿司匹林者眼角出现皱纹要晚,而且皮肤光滑柔嫩。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的作用。
题干中的实验是对比实验。对比实验要求除了服用阿司匹林和没有服用阿司匹林这个条件不同以外,两个实验组在实验前有相同或相近的实验状态。
A 中“两组被实验者的眼角皮肤在实验前是相当的”符合实验前实验者有相当的实验状态,从而验证了阿司匹林对眼角皮肤的作用,进而能得出“阿司匹林有可能成为一种廉价有效的防皱,保青春药物”的结论,A 支持了结论;
B 中“两组被实验者的人数相等”也是为了使两个实验组在实验前有相同或相近的实验状态,B 支持了结论。但是实验人数相等不是本次实验中必须要相同的实验状态,B 的加强程度不及 A;
C 中“第一组被实验者服用的阿司匹林的量较大”与题干中实验的变量不符。题干中实验的变量是“用阿司匹林和不用阿司匹林”,而非“大量用阿司匹林和不用阿司匹林”,C 不能支持结论;
D 中“阿司匹林是人工合成的”和题干的内容无关,D 不能支持结论。
故正确答案为 A。
38、第一步:翻译题干。利用充分必要条件。
张明:选李明当教练 $\Rightarrow$ 王芳当领队。
李红:-(选李明当教练 $\Rightarrow$ 王芳当领队)。
第二步:对题干进行转化推导。
“如果 A,那么 B”的负命题是“A 且非 B”。因此“-(选李明当教练 $\Rightarrow$ 王芳当领队)”等值于:选李明当教练∧王芳不当领队,即选李明当教练,但不能让王芳当领队。
故正确答案为 A。
39、第一步:翻译题干。利用充分必要条件。
天文学家:太阳毁灭 $\Rightarrow$ 银河系中有外星人。
第二步:翻译选项并判断各选项正确与否。
A:太阳不会毁灭∨银河系中有外星人。A 是相容选言命题,否定其中一个选言支必然推出肯定另外一个选言支的结论。A 等值于:太阳毁灭 $\Rightarrow$ 银河系中有外星人,这符合题干。A 也等值于:银河系中没有外星人 $\Rightarrow$ 太阳不会毁灭,“银河系中没有外星人”否定了题干后件可以推出否定题干前件的结论“太阳不会毁灭”,这符合题干。
A 正确;
B:银河系中有外星人 $\Rightarrow$ 太阳不会毁灭。“银河系中有外星人”肯定了题干后件不能推出否定题干前件的结论,B 错误;
C:银河系中有外星人 $\Rightarrow$ 太阳毁灭。“银河系中有外星人”肯定了题干后件不能推出肯定题干前件的结论,C 错误;
D:银河系中有外星人∨太阳毁灭。D 是相容选言命题,否定其中一个选言支必然推出肯定另外一个选言支的结论。D 等值于:太阳不毁灭 $\Rightarrow$ 银河系中有外星人,这不符合题干。D 也等值于:银河系中没有外星人 $\Rightarrow$ 太阳毁灭,“银河系中没有外星人”否定了题干后件不可以推出肯定题干前件的结论“太阳毁灭”,这不符合题干。D 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 A。
40、第一步:翻译题干。
甲专家:限产以保价/降价。
乙:-(限产以保价/降价),等值于(限产以保价∧降价)∨(-限产以保价∧-降价)。
第二步:对题干进行转化推导。
乙的话“(限产以保价∧降价)∨(-限产以保价∧-降价)”是一个相容选言命题,如果否定其中一个选言支必然推出肯定另外一个选言支的结论。
A 和 D 是甲专家同意的观点,A、D 错误;
B 中“既不限产来保价也不降价不行的话”否定了相容选言命题的一个选言支,从而必然推出肯定另外一个选言支的结论“既降产又降价”,B 正确;
C 说“降产又降价”只是肯定了相容选言命题中的一个选言支,C 和乙的话不相符,C 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 B。
41、第一步:找到论点和论据。
本题的论点是专家建议要防止迷路,首先要看攻略,熟悉路线,不能盲目追求美景而忽视了最基本的人身安全。
论据是迷路是户外安全事故的首要原因,迷失方向 121 起,找不到出去路线 32 起,体力不支被困 13 起。
第二步:判断削弱方式。
论点说要防止迷路,论据说迷路是首要原因,论点和论据间有因果联系,需削弱论点。
第三步:逐一判断选项的作用。
A 中“主观疏忽大意的户外安全事故 170 起”,题干中“迷路”有 166 起,这说明在户外安全事故中“主观疏忽大意”是更重要的原因,因此应防止“主观疏忽大意”,A 削弱论点;
B 中“因缺少专业领队而发生的户外安全事故逐渐增多”说明“缺少专业领队”也是户外安全事故的原因。但是由于没有具体数据,因此“缺少专业领队”不能和“迷路”比较说明哪个原因更重要,B 无法削弱论点;
C 中“2011 年度共发生安全事故 401 起”,“迷路”166 起占不到一半,这说明可能存在其他更重要的原因,因此应防止那个更重要的原因的出现,C 削弱论点;
D 中“因户外装备欠缺而发生的事故超 166 起”说明户外安全事故中“户外装备欠缺”是更重要的原因,因此应防止“户外装备缺乏”,D 削弱论点。
故正确答案为 B。
42、第一步:找到论点和论据。
反对者的论点是大气中本身含有的二氧化碳才是导致海洋酸化的罪魁祸首,否认是人类活动带来的。论据是因为有海洋吸收二氧化碳,才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低于当前水平。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的作用。
A 中“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明显增加”说明是人类的工业活动导致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进而导致海洋酸化,并不是因为大气本身含有的二氧化碳增加导致海洋酸化,A 削弱了论点,A 正确;
B 中“工业革命以前的人类活动”,题干说“工业革命以后”的情况,工业革命前后,人类的活动性质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所以 B 和题干无关,B 错误;
C 中“二氧化碳不会全部被海洋吸收,有相当一部分残留在大气中”说明这部分未被海洋吸收的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海洋酸化的原因,C 加强了论点,C 错误;
D 中 2100 年和 1800 年的海水酸度情况与题干论证的内容无关,D 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 A。
43、第一步:观察题干,找突破口。
王说“我们中有人迟到”,张说“我们四人都没有迟到”,王和张的话矛盾,必有一真一假。又因为题干说“四人中有两人说的是真话,有两人说的是假话”,因此赵和李的话也必有一真一假。本题没有其他关联信息,适合用假设法。
第二步:使用假设法进行推导并判断选项正确与否。
假设赵的话为真,李的话为假。由于“赵没有迟到”,因此李的话也为真,这和假设中“李的话为假”矛盾,假设不成立。
假设赵的话为假,李的话为真。由“王和赵至少有一个没有迟到”和“赵迟到”可以推出“王没有迟到”。“赵迟到,王没有迟到”,那么王的话为真,张的话为假,这和题干中“四人中有两人说的是真话,有两人说的是假话”相符合,假设成立。
综上所述,王的话为真,张的话为假,赵的话为假,李的话为真。
故正确答案为 C。
44、民主思想强调的是公民的平等、自由。无神论思想指的是不相信鬼神或灵魂的存在的思想。科学思想指的是用科学知识和方法来思考问题、观察事物。人文主义的特点之一是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主体性。本题中,古希腊人将神塑造为生动逼真的人的形象,而非神圣的高高在上的的神的形象,体现的正是古希腊的人文主义思想。
故正确答案为 D。
45、A 项正确,“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出自唐代诗人孟郊的《登科后》,这首诗是孟郊在考中进士、金榜题名之后所写的,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他的喜悦之情;
B 项错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描写的是保家卫国的爱国戍边将士;
C 项错误,“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关山月》,倾诉了爱国将士报国无门的满腔悲愤;
D 项错误,“金多众中为上客,夜夜算缗眠独迟”出自唐代诗人张籍的《贾客乐》。
故正确答案为 A。46、A 项错误,依据玛雅太阳历提出的“世界末日说”本身并不科学,因而不能指导科学研究;
B 项错误,“世界末日说”尽管不是科学的理论,但仍然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只不过是错误的反映;
C 项错误,“世界末日说”与太阳耀斑爆发并不存在内在联系,这种说法本身是错误的。
故正确答案为 D。47、本题说明人的主观痛苦与外在的环境无关。人的痛苦和小鸟的快乐都是独立存在的社会物质,这强调了世界的本质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故正确答案为 B。
48、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来作答。
A 项错误,错在说法过于绝对,回顾个人经历,可知生活中很多问题无法通过哲学来解决,更不用说一切问题了;
B 项错误,就哲学本身的定义而言,哲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理论化的、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家根据自身的实践和观察提出某种哲学学说,但这并不完全等同于哲学;
C 项正确;
D 项错误,哲学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正是因为哲学高于生活,能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有益的指导,所以幸福的生活需要有哲学的指引。
故正确答案为 C。
49、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前提和基础。有什么样的社会,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与之相适应。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内容和形式。
本题中,随着私家车数量的增加,我国逐渐形成“汽车社会”,有了“汽车社会”,人们开始呼唤“汽车道德”来规范“汽车社会”,这正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体现。
故正确答案为 C。
50、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A 项正确,本题中,甲为了避免自己的人身受伤害,不得已损害了第三方乙家小孩的利益,属于紧急避险的行为;
项错误,正当防卫针对的是不法侵害对象而言,这里侵害的是第三方乙家小孩;C 项错误,过失杀人明显是错误的,因为乙家小孩只是受到重伤;D 项错误,本题中甲并不存在主观杀人的故意,不构成故意杀人罪。
故正确答案为 A。
51、党的十八大提出,“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故正确答案为 C。
52、第七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规定的最高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甲将乙捅死,已构成杀人罪,故适用《刑法》。故正确答案为 A。
本题相关知识点:
本题考查的是《刑法》适用的空间效力问题。我国《刑法》以属地管辖为主,兼有属人原则、保护原则和普遍管辖原则。该考点属于法律常识的常考点,考生在备考时可重点关注该考点。
53、本题考查刑法的属地和属人原则,本题中施害方和受害者都是中国公民,虽然在日本海域,但在当事双方都为中国人的情况下,这属于刑法中的属人原则,因此应该适用于中国法律,并引渡回中国审理案件。故正确答案为 A。
54、本题考查防卫、紧急避险和意外事件的区别。
A 项错误,本题目中首先是“遭遇仇敌追杀”所以有了先决条件,可以排除过失伤人的 A 了;
B 项错误,这里没有针对仇敌展开反抗,致使仇敌身体受伤或死亡,因此也不是防卫过当;
C 项错误,按照《刑法》第 21 条第 1 款的规定,紧急避险是指为了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较小合法权益的行为;
D 项正确,意外事件是指行为人实施某一行为在客观上导致了损害的结果,但其既不是出于故意,也不存在主观上的过失。而是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引起的,即行为人对损害结果主观上没有过错,故不承担责任。紧急避险的状况,要求“甲”在选择逃入屋内时知道小孩的存在,但不得不在自己被害和损伤小孩肌体中选择,但本题中显然不是,题干中甲并不知晓小孩的存在,因此应当是意外事件。
故正确答案为 D。55、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
故正确答案为 A。56、根据我国《著作权法》规定,法院判决书属于国家机关司法性质的文件,属于公有领域文件,著作权法不予保护。
没有剧本的小品表演、施工图纸和计算机程序都属于著作权保护的范畴。
故正确答案为 A。57、宪政社会,公民向政府支付赋税,就是为了“购买”包括警察在内的政府部门的公共安全与服务,如果这种安全与服务可以转包,警察存在的合法性便无存。
即便是协议下的转包,承包方也不能获得执法权主体资格。执法权是公民以立法的方式授予政府部门,在未取得公民同意的情况下不能转嫁给另一方,否则即是一种渎职。
故正确答案为 D。
58、网络“晒黑族”是新时期伴随互联网技术发展兴起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出现有助于维护社会正义,但仍然属于言论自由范畴之内,属于舆论监督。所以必须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不能恶意中伤、诽谤。网络晒黑是一种非常态化的爆料行为,并不能构成公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渠道,也不是一种正常途径,常态做法仍然需要司法介入。
故正确答案为 C。
59、2010 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 $57121\div(1+4.5%)$ ,2011 年粮食总产量比 2011 年增产${\frac{57121}{1+4.5%}}\times4.5%\approx{\frac{55000}{1}}\times0.045=2475$ 万吨,D 最接近。
故正确答案为 D。
60、2011 年我国秋粮产量占总产量的比重为 $41218\div57121>50%$ ,仅 B 项符合。
故正确答案为 B。
61、三大粮食作物增产率分别为稻谷 $\bar{2}.\bar{1}\bar{5}%$ 、小麦 $\Xi.4\beta$ 、玉米 $8.2%$ ,则增长速度由快到慢依次为玉米、稻谷、小麦。
故正确答案为 A。
62、A:由“实现了夏粮、早稻、秋粮生产季季增长”可知,A 正确;
B:由“粮食产量超 5 千万吨的黑龙江、河南两省”可知,粮食超 5 千万吨的是黑龙江和河南省,B 不正确;
C:由“2011 年,全国 13 个粮食生产省(区)……占全国总增产量的 $905.555:505$ ”可知,C 正确;
D:由“2011 年, 全国三大粮食作物总产量超过 5 亿吨”可知,D 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 B。
63、A:由“三季粮食中,夏粮产量减产的有甘肃、宁夏、新疆三省(区)”可知,,A 项错误;
B:由“贵州和重庆全年粮食总产量减产”可知,B 项错误;
C:由材料可知,东北及内蒙古四省(区)粮食增长率分别为黑龙江 、吉林 $\mathbb{I}1.6_{\circ}^{\circ}$ 、辽宁 $\mathbb{L}^{\sharp\lrcorner\mathtt{N}}$ 、内蒙古 $[[],[5],[5]$ ,增长速度最快的是辽宁,C 项错误;
D:2011 年,全国粮食主产省(区)粮食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为 $43422\div57121\approx{\frac{43}{57}}\approx75.4%$ ,D 项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 D。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务员考试挺简单”微信公众号,可获取更多公考经验。分享公考经验,还可获得现金奖励哈手淘扫描淘宝店铺,可以购买省考、国考历年真题哦
文章作者 考公
上次更新 2025-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