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 1022 吉林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乙卷)参考答案及解析

来源:H 整理:杨柳(微信:gwy288)

1、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55%$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是指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向前的,道路是曲折的,即新事物只有经过反复的斗争,才能最终战胜旧事物。题干中没有体现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因此,选择 D 选项。

拓展

A 项:大小、缓急等是指事情有大有小、有缓有急,所以做事情要分清主次,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B 项:“连上下而通之,衡内外而施之”体现了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
C 项:“审大小”“酌缓急”“连上下”“衡内外”均体现了要了解客观实际、尊重客观规律,在此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

2、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63%$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人大代表的权利。
第二步,质询权是指人大代表依照法律规定,有权对本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工作部门、本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提出质询并要求必须予以答复。人大代表督促当地政府依法落实财政教育经费的投入,属于人大代表的质询权。因此,选择 B 选项。

拓展

A 项:人大代表无权直接罢免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如需罢免,必须经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表决。
C 项:人大代表无调查权。
D 项:人大代表无决定权,决定权属于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利。

3、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19%$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二步,把“不可能”变成“不!可能”,把“Impossible”变成“I’m possible”,强调的是人们要使主观观念中的存在变成客观现实中的存在,就需要通过实践去创造,体现了实践的直接现实性。
因此,选择 B 选项。

拓展

A 选项: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是指思维能够反映存在,体现的是可知论的观点,与题干无关。C 选项:真理具有条件性指的是真理在一定范围内才能成立,如果超出了其范围就转化为谬误,与题干无关。D 选项:意识的主动创造性体现了意识能动的反作用,而意识仅仅是人脑中的想法,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才能发挥意识的作用。

4、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77%$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二步,一个大于 1 的数字经多次乘方所得结果会远远大于未乘方前的数字,一个小于 1 的数字经多次乘方所得结果会远远小于未乘方前的数字,体现了量的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的变化。C 项中从“沙”到“塔”,从“腋”到“裘”的过程体现的是量的积累引起质的变化,与题干道理一致。
因此,选择 C 选项。

拓展

A 项:出自杜甫的《绝句》,意为漫江碧波显露出鸟儿的白,满山青翠显露出鲜花的红艳,体现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

B 项:出自朱熹的《观书有感》,意为渠中的水之所以清,是因为有活水不断进行补充,体现了哲学上的因果联系。
D 项:出自苏轼的《题西林壁》,意为庐山从不同的角度观看会呈现不同的样子,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的哲学道理。

5、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52%$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宪法。

第二步,我国民主监督的形式主要有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和其他方式(主要有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丁参加听证会是我国民主监督的形式之一。因此,选择 D 选项。

拓展

A 项:我国选举制度采取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原则。不设区的市、区、县和乡镇级人大代表实行直接选举,设区的市及以上实行间接选举。甲参加的是直接选举,而省人大代表的选举属于间接选举。B 项:乙找区人大代表反映菜市场环境问题,行使的是公民的监督权,而非民主管理。C 项: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是指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直接管理国家,而丙实行的是监督权并没有直接管理国家。

6、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40%$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微观经济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互补品是需要与另一种商品一起消费的商品。两种要一起消费才能使消费者得到满足的商品互为互补品。
如汽车和汽油,羽毛球和羽毛球拍。而购买手机并不意味着要同时使用打车软件,打车软件不是手机的互补品。
说法错误。

因此,选择 A 选项。

拓展

B 项:移动互联网的升温,会给手机应用市场的发展创造空间,形成便利条件。

C 项:在手机打车应用发展之前,“打车难”为题突出,很多时候拼车,黑车要价偏高,供给小于需求;当打车应用大力发展之后,打车变得容易,越来越多的司机加入到汽车运输市场,打车价格也趋于正常,供给相对增长,而需求相对减弱,这就反映供求双方互为前提,此消彼长的关系。

D 项:大众消费追求物美价廉,打车软件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加之价格略低,自然受到人们追捧,这有利于倒逼传统产业升级换代,是一种健康的消费行为。
注意:此题有争议,选 A 选 C 都有一定道理。

7、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37%$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能源知识。

第二步,一次能源指自然界中以原有形式存在的、未经加工转换的能源;二次能源指需要经过加工转换才能得到的能源。沼气是经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产生的一种可燃烧气体;焦炭是煤在隔绝空气加强热后生成的不挥发产物;核电是由核能转化而来的电能。三者均属于二次能源。
因此,选择 A 选项。

拓展

B 项:煤、石油、天然气均属于一次能源。
C 项:煤、核能、海洋能均属于一次能源。
D 项:水能、风能、核能均属于一次能源。

8、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42%$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地球公转。

第二步,当地球运行到 C 点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mathrm{23}^{\circ}\mathrm{26}^{\prime}\mathrm{~N}.$ ),此时是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最大值(长春市位于北半球),故长春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因此,选择 A 选项。

拓展

B 项: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以后,逐渐南移,长春日落时间会逐渐提前。
C 项: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长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此后将越来越小。
D 项: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长春应当是夏至日。

9、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84%$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诸子百家。
第二步,甲讲求天然完整,是道家思想“道法自然”的体现;乙讲究身份地位和等级秩序,是儒家思想“礼”的体现;丙主张节俭、反对铺张,是墨家思想“节用”思想的体现;丁注重严刑峻法,属于法家思想。
因此,选择 B 选项。

拓展

$\textcircled{1}$ 儒家:代表人物为孔子、孟子和荀子,核心思想是“仁、义、礼、智、信”等。 $\textcircled{2}$ 墨家:代表人物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等。 $\textcircled{3}$ 道家:代表人物为老子和庄子,主张“无为而治”“天人合一”等。 $\textcircled{4}$ 法家:代表人物为商鞅和韩非,主张“富国强兵”“以法治国”等。

10、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70%$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人文常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髫”指古时小孩前额下垂的头发。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故以“垂髫”代指儿童。
因此,选择 B 选项。

拓展

A 项:伯仲叔季指兄弟排行的顺序,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C 项:古代除了东西南北之外,左右也有尊卑高低之分。除秦汉和元尚右以外,其余全部以左为尊。
D 项:古代除蛾眉以外,婵娟、红妆、惊鸿、巾帼、粉黛等也是美女的代称。

11、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63%$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史。
第二步,花椒原产于秦岭山脉,属于中国本土农作物。胡椒是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后传入中国的农作物。
因此,选择 D 选项。

拓展

A 项:辣椒原产于墨西哥、秘鲁等地,于明朝传入中国,北宋的苏东坡不可能吃到辣椒。B 项:番茄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地带,于明朝传入中国,唐朝的百姓不可能吃到西红柿炒鸡蛋。C 项:玉米原产于南美洲地区,于明朝传入中国,《三字经》成书于宋代,不可能有玉米的记载。并且《三字经》中的六谷“稻 梁 菽 麦 黍 稷 ”一般分别指“稻子”“高粱”“大豆”“麦子”“黄米”“小米”,因此黍指的是黄米,而非玉米。

12、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53%$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传统民俗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我国传统文化倡导“兄友弟恭”,形容兄弟间互爱互敬。而 A 项中的“兄恭弟谦”是指哥哥恭敬,弟弟谦虚,不符合传统理念。
因此,选择 A 选项。

拓展

B 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出自《朱子家训》,提倡勤俭节约。
C 项:“忠厚传家久,读书继世长”是中国经典家训之一,宣扬忠厚家风。
D 项:“母亲哺育我,我报慈母恩”宣扬孝道,要求人们孝顺父母。

13、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47%$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反不正当竞争法》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该酒厂公开承诺的奖励行为属于正当经营行为,不是违法行为。所以 D 项中监督检查部门没收酒厂的违法所得,并处以罚款的做法不正确。
因此,选择 D 选项。

拓展

A 项:《反不正当竞争法》(1993 年版)第 7 条第 1 款规定,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滥用行政权力,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限制其他经营者正当的经营活动。A 县指定用酒属于典型的限制竞争行为。

B 项:《反不正当竞争法》(1993 年版)第 8 条第 1 款规定,经营者不得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者购买商品。题干中酒厂并未贿赂县政府,故不属于贿赂行为。

C 项:《反不正当竞争法》(1993 年版)第 30 条规定,政府及其所属部门违反本法第七条规定,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限制其他经营者正当的经营活动,或者限制商品在地区之间正常流通的,由上级机关责令其改正。

(注,本题属于 2016 年考题,适用 1993 年版的《反不正当竞争法》。2018 年实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对上述法条做了较大修改,考生可自行借鉴。

14、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39%$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生物知识。

第二步,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的一种高级形式,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由生物群落和物理环境两大部分组成。温室大棚指的不仅仅是人工搭建的大棚,而是包括了里面的无机环境和所有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A 项、B 项、C项只有生物群落,没有物理环境,均可排除。
因此,选择 D 选项。

拓展

$\textcircled{1}$ 生物群落是指一定时间内居住在一定区域或环境内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由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生物有机体构成; $\textcircled{2}$ 物理环境主要包括阳光、氧气、二氧化碳、水和植物营养素(无机盐)等要素。

15、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25%$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行政法》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2015 年公安部官微上公布了 18 个不该由公安机关出具的证明中提出,因非公安机关原因将姓名填写错误,如银行存单、保险单、学校、单位等档案中姓名同音不同字,需要证明是同一人的,公民应当到公证机关,由公证机关来公证证明。由此可知,存单名字错误证明不属于公安机关的职权范围。因此,选择 B 选项。

拓展

A 项:《公证暂行条例》第 2 条规定,公证是国家公证机关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法证明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文书和事实的真实性、合法性,以保护公共财产,保护公民身份上、财产上的权利和合法利益。由此可知,家庭收入证明应到公证机关进行公证。
C 项:民政部门主管婚姻登记管理工作,婚姻关系存在证明需在民政部门开具。
D 项:宣告失踪指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对下落不明满一定期限(2 年)的人宣告为失踪人的制度。失踪证明应当到做出失踪宣告的人民法院申请。

16、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36%$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物理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饮料原本依附在瓶子上,瓶子破裂,饮料与瓶子之间的附着力消失,体现张力原理;恒星末期爆炸是因为引力与塌陷产生的压力不平衡造成的,体现引力原理,二者原理不同。
因此,选择 B 选项。

拓展

A 项:高压锅把水紧密地封闭起来,提高压强使沸点升高,高温高压环境下食物易熟;火星上大气的密度不足地球大气的百分之一,所以气压小,水的沸点低,二者体现的都是压强原理。

C 项:由于气体压力的驱动,气体会发生膨胀,葡萄干、星系的远移都是由于气体膨胀造成的。
D 项:二者体现的都是光的色散原理,色散是光线透过媒介物时,因波长的关系,光学性质发生改变的一种现象。

17、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61%$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生物遗传。

第二步,生物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核内,因此细胞核在遗传中起决定作用。白细毛公羊提供了细胞核,即提供了子代的遗传物质,所以,克隆羊的体表特征和性别是白细毛公羊。
因此,选择 D 选项。

拓展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包含了绝大部分的遗传物质,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遗传物质经复制传给子代。

18、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62%$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少数民族乐器。

第二步,《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是蒙古族民歌;《阿里郎》是朝鲜族民歌;《青藏高原》是藏族民歌,《牡丹汗》是新疆维吾尔族民歌。图 $\textcircled{1}$ 是蒙古族乐器马头琴,所以 $\textcircled{1}$ 排第一位,可直接排除其他选项。因此,选择 B 选项。

拓展

$\textcircled{1}$ 是蒙古族乐器马头琴,是一种两弦的弦乐器,有梯形的琴身和雕刻成马头形状的琴柄。 $\textcircled{2}$ 是藏族乐器扎木聂,是一种六弦的弦乐器,流行于西藏、四川、云南、青海、甘肃等地。 $\textcircled{3}$ 是朝鲜族乐器长鼓,是一种混合击膜鸣乐器,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等地。 $\textcircled{4}$ 是维吾尔族乐器达卜,是一种打击乐器,流行于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和锡伯族等族。

19、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60%$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儒家思想。

第二步,“和而不同”出自《论语》,是指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和他人和睦地相处,但在具体问题上不随便附和。A 项中“使领导的群众基础更牢靠”体现了“和”,“指出领导的缺点”体现了“不同”。因此,选择 A 选项。

拓展

B 项:副镇长小张对老镇长“言听计从”没有体现“不同”。
C 项:村支书小吴“做宣传动员工作”是其工作职责,能够做说明其工作能力较强,与“和而不同”无关。
D 项:选调生小刘“张扬个性”“独树一帜”只体现了“不同”,而没有体现“和”。

20、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70%$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生活常识。
第二步,被毒蛇咬伤手臂后,扎住伤口处的近心端是为了防止携带蛇毒的静脉血回流到心脏进行循环扩散。
因此,选择 B 选项。

拓展

A 项:被农药污染的食品即使高温蒸煮也有残余的有害物质,因此不能食用。
C 项:进行人工呼吸时,为防止气体外逸,吹气时应捏紧被救者鼻孔使气体进入肺部,换气时应松开,以保持气道畅通。
D 项:处方药(RX)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非处方药(OTC)是指患者可自行根据需要选购的药物,大都用于常见病的自行诊治,如感冒、咳嗽、消化不良等。

21、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88%$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分析语境。根据文段可知,每空里填入的词语应该是这个空前面具体做法的比喻意义。第二步,分析第一空。第一空修饰“尊重网络主权”,如果不尊重主权,其他一切行动均无从谈起,故尊重主权对互联网治理体系起到最基础的作用。C 项“奠基石”指建筑物奠基用的长方形的石块,在原文理解为起到基础性的作用,符合语境。A 项“推进器”指起到推动的作用;B 项“防护网”指起到防卫和保护作用;D 项“防火墙”指防止潜在破坏的作用。均不符合“尊重网络主权”,排除 A 项、B 项和 D 项。锁定答案 C 选项。

第三步,验证其他空格。分别代入原文,可得“维护和平安全是‘防火墙’,促进开放合作是‘推进器’,构建良好秩序是‘防护网’”,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 C 选项。

22、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26%$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分析语境。“巨大”修饰空格词语。“新技术的涌现,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应用和相关产业的突飞猛进”有利于后发国家“弯道超车”,但结果是未知的,可能由此而成功,也可能会失败,空格要把两种结果都涵盖才更符合语境需求。

第二步,对比选项。A 项“可能”可以包含两种结果,符合语境。B 项“动力”泛指事物运动和发展的推动力量;D 项“引擎”指发动机的核心部分,经常用来比喻事物的动力。两词都是积极词性,不能包含原文结果会失败的可能性,不符合语境,排除 B 项和 D 项。C 项“机会”指具有时间性的有利情况,不能与“巨大”搭配,机会可以说“好坏”,不分“大小”,排除 C 项。

因此,选择 A 选项。

23、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22%$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分析语境。“财富积累正当”和“财富使用正当”是两种不同的对待财富的方式,两者间不存在延续、发展的关系。“中国富豪的正名之路”想要走到尾声,需要“财富积累正当”转变、变化为“财富使用正当”,强调“质的变化”,因此该空应体现“发生质变”的含义。

第二步,辨析选项。A 项“过渡”侧重由一个阶段或一种状态转入另一个阶段或另一种状态,强调的是中间环节,无法体现“质变”,且与后文的“才算走到尾声”相矛盾,文段不是强调中间过渡,而是强调如果中国富豪们能够做到“财富使用正当”已是其最高境界,排除 A 项。B 项“发展”侧重向前发生变化;C 项“进展”侧重向前发展,强调阶段性。二者也不能体现“质变”这一含义,不符合文意,排除 B 项和 C 项。D 项“进化”指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逐渐发展变化,能够体现“发生质变”,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 D 选项。

24、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92%$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分析第一空。该空前的“这”指代的是“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主义”代表的是某种思想、品质、作风等,是方向和信念。A 项“知识”、B 项“群众”和 D 项“坚持”均无法与“主义”形成对应,排除 A项、B 项和 D 项。C 项“信仰”意为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某人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或榜样,符合语境。答案锁定 C 选项。

第二步,验证第二空。根据“唯靠我自己”及“仁人志士不屈不挠,革命先烈前赴后继”可知,是强调如何救国,是“行动”的方向,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 C 选项。

25、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49%$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突破口为第二空。该空搭配“片酬”,且根据“‘天价’片酬”可知,该空应该体现“价格高”这一含义。A 项“坐地起价”多指卖方变相敲诈,主语多为人,与“片酬”搭配不当,排除 A 项。B 项“随行就市”指按市场行情行事,没有体现“价格高”这一含义,排除 B 项。C 项“水涨船高”比喻事物随着它所凭借的基础的提高而提高,D 项“居高不下”意为没有下降的趋势,均符合文意。

第二步,分析第一空。根据“一线明星……片酬自然……”可知,前后两者为因果关系,即表明是因为一线明星具备专长,所以片酬才高,即片酬高是有其基础和原因的。C 项“奇货可居”常比喻凭借某种独特的技能或事物谋利,与“水涨船高”可形成因果关系,即凭借其技能片酬自然涨高,符合语境。D 项“待价而沽”指等有好价钱才卖。现多比喻等待有好的待遇、条件才肯答应任职或做事。“居高不下”侧重一直高,没有下降的趋势,文

段要突出的是“片酬如何涨高”而非“一直位于高位”,且“待价而沽”和“居高不下”并不能构成因果关系,因为“等待时机”不一定带来“价格居高不下”,排除 D 项。
因此,选择 C 选项。

拓展

席珍待聘:铺陈珍品,待人选用。旧指有才能的人等待受聘用。囤积居奇:商人囤积大量商品,等待高价出卖,牟取暴利。

26、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54%$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突破口在第二空。该空格与“灵感火花”搭配,要表达的是在困境中“出现”这一含义。且因为这一创新的灵感火花的出现,后文产生了一个新领域。A 项“擦出”指摩擦出现,一般涉及两个物体,不符合语境,排除 A 项。B 项“闪现”指短暂地忽然出现,空格后文说因此而产生新领域,说明并非是短暂地出现,故不符合语境,排除 B 项。C 项“迸发”指由内而外地突然发出;爆发。与“灵感”和“火花”均能搭配,符合语境。D 项“飞溅”指向四外溅出,多与“浪花”“水花”搭配,由一个大的物体向四面飞射出很多个小部分,原文的“灵感火花”是很难获得的,不具备“很多个”的特点,故该词不符合语境,排除 D 项。锁定答案为 C 项。

第二步,验证第一空和第三空。“蕴藏”指深藏,与“创新契机”搭配得当;“诠释”指解释,说明,原文是指生活中的故事是对前文道理的解释,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 C 选项。

拓展

隐藏:藏起来不让发现。潜藏:隐藏在显露的外表之下。蕴含:包含在内。证明: $\textcircled{1}$ 用一定的材料来表明事物的真实性; $\textcircled{2}$ 法律上指人民法院和诉讼参加人依照法定程序,运用证据查明和证实案件事实的诉讼活动; $\textcircled{3}$ 证明书或证明信。例证:用来证明一个事实或理论的例子。诠释:说明;解释。注脚: $\textcircled{1}$ 解释字句的文字; $\textcircled{2}$ 也泛指解释、说明。

27、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31%$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分析第一空。该空与“慢条斯理”构成并列,且修饰“散文”。“慢条斯理”指有条有理,不慌不忙。A 项“不疾不徐”形容不快不慢;D 项“不温不火”形容平淡适中。二者均符合文意。B 项“娓娓道来”是连续不断不停地说、生动地谈论,C 项“信手拈来”形容写文章时,善于运用词汇和组织材料,二者均不能体现“慢”之意,不符合文意,排除 B 项和 C 项。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在礼仪动作方面 地追求完美”可知,该空形容怎样地追求完美。A 项“精雕细刻”指精心细致地雕刻。形容创作艺术品时的苦心刻画,也比喻认真细致地加工,与“礼仪动作”搭配不当,排除 A 项。D 项“不遗余力”指把全部力量都使出来,一点不保留,可表示追求完美的程度,符合文意。因此,选择 D 选项。

拓展

全力以赴:把全部力量都投入进去。全心全意:一心一意,不夹有其他念头;投入全部精力,一点没有保留。

28、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42%$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分析第一空。该空修饰“目光”。B 项“觊觎”指希望得到不该得到的东西,C 项“贪婪”指贪得无厌,D 项“拜金”指崇拜金钱,均可与“目光”搭配。A 项“攫取”指抓取、拿取,掠夺,不能修饰“目光”,排除A 项。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该空搭配“更多的金子”。B 项“掘取”侧重挖取,“掘取金子”搭配得当。C 项“赚取”意为获得,多与“利润”搭配,与“金子”搭配不当,排除 C 项。D 项“收获”意为取得的成果,侧重于付出之后有所得,感情色彩偏积极,与文段感情色彩不符,排除 D 项。

因此,选择 B 选项。

29、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64%$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分析第一空和第二空。根据“……微信团队……微信用户,对于微信公众号刷阅读量背后的猫腻,已然并不陌生”可知,两方都了解刷阅读量的猫腻,故应填入一个把“微信团队”和“微信用户”都包含在内的关联词。A 项“无论……或”关联词搭配错误,应为“无论……还”,故排除 A 项。C 项“不仅……而且”为递进关系,D 项“或者……或者”为选择关系,二者均不符合语境,排除 C 项和 D 项。“不管……还”能把“微信团队”和“微信用户”都包含在内,符合语境。答案锁定 B 选项。

第三步,验证第三空。“佐证”指辅助证明,填入空格可得,“你不刷别人也会刷”是“微信阅读量造假”的一种证明,符合语境。

因此,选择 B 选项。

拓展

证明: $\textcircled{1}$ 根据确实的材料判明真实性; $\textcircled{2}$ 指证明书、证明信。表明:指表示清楚;比较确切地指出。证实:通常是指通过一项或者多项客观存在来证明一件事情的真实性即用人物、事实来表明或断定。

30、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38%$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突破口在第二空。根据“中国书法,则正是使汉字 完美,升入化境的艺术”可知,该空与“完美”搭配,表达“升入化境”的极高境界。A 项“臻于”侧重于到达,“臻于完美”强调到达完美的境界,符合文意,且“臻于完美”为常用搭配,符合文意。B 项“趋于”,C 项“日趋”和 D 项“日益”均为方向性描述,表现一种发展的趋势,不如“臻于”表意准确,排除 B 项、C 项和 D 项。答案锁定 A 选项。

第二步,验证第一空。该空主语是“文字”,搭配“使命”。A 项“担负”意为承当责任、工作、费用等,可与“使命”搭配,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 A 选项。

拓展

担负:承受、承当。肩负:担负,承担。承载:承受支撑物体;承受装载。

31、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72%$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分析横线处的上下文语境。空格需要与其后的解释性的语句一一匹配。根据“保持初衷,坚守自己的目标”可知,第一个空强调的是“不忘初心”,因此填入 $\textcircled{3}$ 句;根据“只要你努力了,就一定会有收获”可知,第二空强调的是“付出有回报”,因此填入 $\textcircled{1}$ 句;根据“滴水穿石,厚积薄发”可知,第三空强调的是“坚持”,因此填入 $\textcircled{2}$ 句。

第二步,对应选项。A 项符合上述语境。
因此,选择 A 选项。

32、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69%$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分析第一空。该空后文“患者统一在日间手术中预约,再由各科室派医生到日间手术室执行手术”中“统一在日间手术预约”说明“集中收”,“医生再到日间手术室手术”说明“集中治”,答案锁定 B 选项。第二步,验证第二空和第三空。第二空后文“各科病房拿出一定床位用于日间手术”说明是“分散收分散治”,第三空后文“由日间手术中心统一收患者,再分到各专科实施日间手术”说明是“集中收分散治”。因此,选择 B 选项。

33、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71%$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讲了王大妈最近情绪有些低落,然后通过“一问才知道”引出重点内容,即被“开放二孩”政策闹的,最后通过“原来”解释说明具体原因。文段围绕“王大妈”和“开放二孩”两个主体进行论述,且“王大妈”指代的是上一辈的老年人。

第二步,对比选项。B 项是对文段重点的同义替换,符合文段意图。
因此,选择 B 选项。

拓展

A 项:“敢不敢生是个问题”表述过于笼统,没有体现对“老年人”的影响。C 项:“社会”在文段没有提及,属于无中生有。D 项:“及时进行修改”是对策,属于无中生有。

34、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38%$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审题干,找出语句表达有误的一项。

第二步,辨析选项。B 项中出现递进关联词“不但……而且”,属于递进,语义程度应不断加深。“褐变”是食品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变色现象,尤其是新鲜果蔬原料进行加工时或经贮藏或受机械损伤后,食品原来的色泽变暗,这些变化都属于褐变。所以,荔枝应该先发生“褐变”,然后再“腐烂变质”,该项递进关系错误。A 项、C 项和 D 项表达均无误。

因此,选择 B 选项。

35、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90%$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 项对应“印度医生所占人口比例是 $1:1500\cdots$ 公立医院不盈利,医生工资低,医术好的医生留不住,都奔私立医院去了,而后者收费极高,底层人群消费不起”,可知,印度医生总人数极低,无论是公立医院还是私立医院都无法充分满足医疗需求。该项属于曲解文意,排除 A 项。B 项,根据文段论述,各级政府医院硬件和软件不足,私立医院收费极高,底层人群消费不起,可知“免费医疗”不能解决实质性问题,符合文意,排除 B 项。C 项,根据“公立医院不盈利,医生工资低,医术好的医生留不住,都奔私立医院去了。而后者收费极高,底层人群消费不起”可知,不花钱的治不好病;根据“后者收费极高,底层人群消费不起”可知,治得好的看不起病,符合文意,排除 C 项。D 项对应“公立医院不盈利,医生工资低,医术好的医生留不住,都奔私立医院去了。而后者收费极高,底层人群消费不起”,可知印度也存在“看病难”的问题,符合文意,排除D 项。

因此,选择 A 选项。

36、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77%$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快速浏览文段,重点分析尾句,判别文段话题落脚点。文段先指出食品都有保质期,然后通过转折关联词“然而”提出“食品保质期会有不一样的含义”,最后提出当不清楚保质期不一样的含义时,可能会造成损失和浪费。文段话题落在尾句,接下来应围绕“弄清楚保质期不一样的含义”去论述。

第二步,对比选项。D 项“正确理解保质期”,即对保质期的含义理解正确,且该项是对尾句问题的针对性对策,符合上述语境。

因此,选择 D 选项。

拓展

A 项:无中生有,“确定标准”文段未提及,且与文段中的“含义”非同一概念。B 项:“鉴别”即判断事物的真假、优劣,文段只提出“保质期不一样的含义”,不涉及真假、优劣,故该项无法衔接尾句。C 项:脱离尾句话题,且未提到尾句的核心话题“保质期”。

37、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40%$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 项“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为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比喻在不同的环境中会受到不同的影响;C 项“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意为蓬草长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白沙混进了黑土里,就会变得和土一样黑,比喻环境对人的影响极大;D 项“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意为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了枳树,比喻环境对事物的影响很大。三者均对应尾句中的“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该句意为丝染了青颜料就变成青色,染了黄颜料就变成黄色,比喻在不同的环境中会受到不同的影响,故 A 项、C 项和 D 项均符合文意。B 项“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用于比喻同类的东西常聚在一起,志同道合的人相聚成群,反之就分开。该句强调交友要门当户对,志同道合,在文段未提及,属于无中生有,不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 B 选项。

38、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74%$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分析横线处的上文语境。由横线前“所以说”可知,此空总结前文。前文首先通过例子引出问题,即“以暴制暴、以不文明对不文明的现象经常发生”,然后进一步指出这种现象非但抵制不了不文明,反而会滋生更多不文明。综上可知,文段行文结构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故尾句应为解决问题的对策,即用温和、文明的方式来抵制不文明。

第二步,对比选项。C 项符合上述语境。
因此,选择 C 选项。

拓展

A 项:与文意相悖,文段表述即使有正义之名,也不能以暴制暴。B 项:“公德意识”属于无中生有,且不能靠“武力”的表述不具体,未指出用何种方式恰当。D 项:“一推了之”针对的是开篇的例子,且“不可一推了之”表述笼统,未指出用何种方式恰当。

39、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82%$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这是一则故事,故事的结果是被掏空的感觉就没有了,原因是换了一个更喜欢的工作,换了一个环境。悟出的道理是,换一种生活方式,即可远离挫败感的生活。
第二步,对比选项。C 项与文段悟出的道理相符,符合文段意图。
因此,选择 C 选项。

拓展

A 项:“成就感”属于无中生有,且“个人的爱好”偏离故事的原因。B 项:“努力适应”与文段语义相悖,文段要强调的恰是“不适应就应该改变一种环境”,而非“适应”。D 项:“最喜欢的工作”表述过于绝对,文段说的是“换一个更喜欢的工作”,且偏离故事的原因“改变环境”,与“工作的喜好”没有关系。

40、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80%$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讲中国运动员擅长乒乓球、羽毛球和排球,而篮球和足球短期内实现突破似乎相当困难。然后分析中国运动员擅长项目的共性是胜利取决于防御能力,也分析了中国运动员不擅长项目的共性是胜利取决于需要进攻能力。最后总结前文,指出中国运动员运动能力的特点,折射出中国文化的防御性特点。文段行文为“分—总”结构,主旨句是尾句。

第二步,对比选项。A 项是对主旨句的同义替换,符合文段意图。
因此,选择 A 选项。

拓展

B 项:“中国运动员的普遍优势”在文中未提及,属于无中生有。C 项:“球类运动”是对乒乓球、羽毛球、排球、篮球和足球的概念扩大;“一个民族的文化”是对中国民族文化的概念扩大,属于扩大概念。D 项:“都具有防御性和攻击性”表述过于绝对。

41、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91%$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表述网友关于网络支付软里账户资金的担忧,然后指出个人网络财产很有可能被“充公”,接着提到实体银行同样存在这样的情况,但“一般都有救济机制”。文段结尾通过“受此启发”引出对策,为文段主旨句,即应该通过立法方式解决网络平台“休眠账户”的问题。

第二步,对比选项。B 项是对主旨句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 B 选项。

拓展

A 项:文中没有提到传统银行账户与网络账户的安全性问题,只提及“休眠账户”,更没有进行比较,属于无中生有。C 项:文段只是通过传统银行的做法来引出网络账户应采取的措施,传统银行并非文段重点。D 项:网络银行的风险性为问题表述,并非主旨句强调的对策,偏离重点。

42、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72%$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找到作者论述“基因编辑技术”的关键信息。文段介绍了近日研究团队发表了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的研究成果,并简要介绍该成果的理论基础和目的,接着指出这一方法存在的现实问题,之后通过转折关联词“然而”引出文段重点,即强调基因编辑有优势和积极意义。可见作者认为该技术既有现实问题又有积极意义,

应该全面看待。

第二步,对比选项。C 项“理性,在严控下负责地审慎进行”符合作者的态度。
因此,选择 C 选项。

拓展

A 项:“人类终于可掌控自己的命运”表述过于绝对,作者表明现在仍存一些问题,故非作者态度。B 项:作者在文段尾句的转折之后强调了基因编辑技术的积极意义,故可知作者并非持有反对态度。D 项:“伦理争议”无中生有。

43、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71%$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分析横线处的上文语境。由横线前的“这说明”可知,此空总结前文。前文提到《新华字典》获得“最受欢迎的字典”和“最畅销的书”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可见使用《新华字典》的人数很多,而《新华字典》是用来学习汉语的语言类工具书,且横线处是引自一名文化学者说的话,故文段重点体现的是《新华字典》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也就是学习汉语的人数越来越多。

第二步,对比选项。C 项是对上述语境内容的总结。

因此,选择 C 选项。

拓展

A 项:“经济效益”只能对应“最畅销”,无法对应“最受欢迎”,且文化学者一般不会谈论经济效益。B 项:“中国人”范围缩小,有可能对世界也有影响。且文段也不是讨论是否喜欢学习,购书的倾向是什么,而是强调《新华字典》获得世界纪录及其产生的影响。D 项:“中文工具书”扩大范围,《新华字典》畅销、受欢迎,不能代表“中文工具书”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和欢迎,且该项只是一个现象,不能反映现象背后的本质。

44、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84%$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讲了两位农民工拾金不昧的事迹,接着引出网友的观点“许多网友猜测,这两位拾金不昧者,属于受过高等教育的高素质、高收入人群”,最后通过“总之”来总结网友观点。文段为“分—总”结构,尾句是主旨句,即很多网友将拾金不昧的行为仅仅定位到了“高素质的人”和“高收入群体”这两类人身上,这说明人们往往存在一种“思维定势”。

第二步,对比选项。D 项“标签化解读”符合文段主旨。
因此,选择 D 选项。

拓展

A 项、B 项和 C 项:“道德”“规范”“金钱诱惑”均与文段重点强调的网友对于拾金不昧事件的观点无关。

45、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39%$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句指出“我们需要多读书”,接着引出“什么是经典”,然后对经典进行详细的解释,最后通过“故”进行总结。文段为“分—总”结构,主旨句为最后的总结句“读一个人的代表作已足够,只有少数里程碑式人物的著作需要全读”,强调的是我们应该读知识界公认的大家的代表作,可知文段是告诉我们应该读什么样的书。

第二步,对比选项。C 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为文段的主要议题。
因此,选择 C 选项。

拓展

A 项:为总结句之前的内容,非重点。B 项:文段并未提及怎么阅读经典,属于无中生有。D 项:“坚持读书”文段没有提到,属于无中生有。

46、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23%$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这是一则关于招聘考试的故事。故事的结果是一位只写了名字和电话的应聘者被录取,他被录取的原因是听了监考人员的提醒先浏览了试卷,才开始答题。可见纵观全局重要性。第二步,对比选项。C 项“作为管理者要树立全局意识”最符合故事所反映的道理。

因此,选择 C 选项。

拓展

A 项:“有效沟通”无中生有,文段最终落脚点在于成功被录取。B 项:不是文段所要传达的道理。D 项:文段未对“注意细节”和“纵观全局”进行比较,属于无中生有。

47、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44%$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分析横线处的上下文语境。“意料之外的巨大反响”指上文“……研究成果,经由‘小苏打饿死癌细胞的通俗解读,被普通人广泛知晓,反响强烈,如石击水”,也就是研究成果的通俗解读反响强烈。横线位于第二段段首,是对后文内容的总结概括,后文内容指出:道理可能简单,但发现的过程艰难,接着提出科学研究要向公众讲清楚,最后由反面论证强调科研成果通俗解读力度要适当。该段的的主体为“对科研成果的解读”。结合上下文,横线句子应包含主体“科研成果”和“解读”。

第二步,对比选项。B 项符合上述语境。

因此,选择 B 选项。

拓展

A 项、C 项和 D 项:均未提到“科研成果解读”这一文段谈论的核心话题,与后文衔接不当。

48、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43%$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定位原文,“缘木求鱼”出现在文段尾句。分析“缘木求鱼”的上文语境,即对科研成果的解读如果被标题党和“变形”的说法牵着鼻子走,再怎么批驳、证伪、寻求真相也是徒劳的。“缘木求鱼”指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正确,不可能达到目的。

第二步,对比选项。A 项“水中捞月”指到水中去捞月亮,比喻徒劳而无功,与“缘木求鱼”相符合,都指到错误的地方寻找,一定不会成功,强调方法不得当。A 项符合上述语境。
因此,选择 A 选项。

拓展

B 项:“磨砖作镜”指把砖石磨成镜子,比喻事情不能成功。但该词语侧重所使用材质不对而使事情无法成功,目的无法达成,不侧重方法错误,与文意不符。C 项:“舍本逐末”意为放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形容轻重倒置,文段没有提到“本”和“末”的对比,与文意不符。D 项:“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文段没有体现“相反”,与文意不符。

49、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52%$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快速浏览最后一段,重点分析尾句,判别文段话题落脚点。文章最后一段提出了“科研成果有可能在通俗化解读中走样变形”这一问题,接着举例说明,并且指出“再怎么批驳、证伪、寻求真相也只能是缘木求鱼”,可见文段话题落在提出问题。接下来应围绕如何解决“科研成果有可能在通俗化解读中走样变形”这一问题提出对策或建议。

第二步,对比选项。C 项符合语境。
因此,选择 C 选项。

拓展

A 项:“小苏打饿死癌细胞”为举例论证之一,且偏离“科研成果通俗化解读”这一核心话题。B 项:“专业性解读”在文段中没有提到。D 项:“医学研究成果”为偷换概念,应该是“科研成果”。

50、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67%$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章。文章先讲了对“小苏打饿死癌细胞”的通俗解读引起了强烈反响,然后介绍了科学研究成果通俗化解读有可能也有必要,最后提出问题说明科研成果传播可能会走偏,并举例说明。整个文章都围绕“科研成果的解读”展开论述,即强调的是要正确进行科研成果的解读和传播。

第二步,对比选项。D 项适合作为本文标题。

因此,选择 D 选项。

拓展

A 项、B 项和 C 项:均未提到“科研成果的解读与传播”,偏离文章核心话题。

51、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88%$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幂次数列。
第二步,考虑指数项、系数项分别成规律。指数项: ${\frac{1}{2}},-{\frac{1}{2}},-{\frac{3}{2}},-{\frac{5}{2}},-{\frac{7}{2}},-{\frac{9}{2}}$ ,猜测是公差为-1 的等差数列,则所求项指数为$-\mathrm{\small~\displaystyle\frac{5}{2}}+\left(-1\right)=-\mathrm{\small\displaystyle\frac{7}{2}},\mathrm{\small\displaystyle\left{\ttt\right}\lambda_{\tt d a y t i f f}^{\Sigma},\mathrm{\small~\displaystyle\frac{7}{2}+(-1)=-\mathrm{\small~\displaystyle\frac{9}{2}}}}$ ,满足规律;
系数项:-1, $\frac12\mathrm{,}-\frac14\mathrm{,}\frac38\mathrm{,}\quad(-\frac{15}{16})\mathrm{,}\frac{105}{32}\mathrm{,}\frac{1}{364\pi/85\pi/8}\frac{1}{2}=-1\times(-\frac12)\mathrm{,}-\frac14=\frac12\times(-\frac12)\mathrm{,~}$ $\frac{3}{8}=-\frac{1}{4}\times(-\frac{3}{2})$ 。猜测规律为后项等于前项的系数项和指数项做乘积,则所求项系数项为
${\frac{3}{8}}\times(-{\frac{5}{2}})=-{\frac{15}{16}}$ ,验证 $-\frac{15}{16}\times(-\frac{7}{2})=\frac{105}{32}$ ,满足规律。
则所求项为 $-\frac{15}{16}x^{-\frac{7}{2}}$

因此,选择 B 选项。

52、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80%$ ,易错项:C。

解析

解法一:第一步,数列变化趋势较快,考虑倍数递推数列。
第二步,观察数列发现 $10{=}1\times3{+}7$ , $37=10\times3+7$ , $1090{=}361\times3{+}7 $ ,猜测规律为第二项 $=$ 第一项 $\times3+7$ ,则所求项为 $37\times3+7=118$ ,代入验证, $118\times3+7=361$ ,满足规律。
因此,选择 B 选项。

解法二:考虑做差,做差如图所示:

做一次差

猜测差数列是公比为 3 的等比数列,下几项分别为 $27\times3{=}81$ , $81\times3{=}243$ , $243\times3{=}729$ ,则所求项为 $37+81$ $=118$ ,代入验证, $118+243=361$ ,满足规律。

53、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61%$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观察数列,幂次数明显,考虑幂次数列。第二步,幂次化指数形式如下:

216625(1024)729128
幂次数6354(45)3627

底数数列是公差为-1 的等差数列,所求项底数为 $5+(-1)=4$ ,指数数列是公差为 1 的等差数列,所求项指数为 4+1=5,则所求项为 。

因此,选择 C 选项。

54、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47%$ ,易错项:B。

解析1
第一步,数列出现 $n$ ,优先考虑负幂次。

第二步,幂次化指数形式如下:

25625119I 4096
幂次数44526072(8-4)

底数数列是公差为 1 的等差数列,下一项为 $7+1=8$ ,指数数列是公差为-2 的等差数列,下一项为- $2+$ (-2)$=-4$ ,则所求项为 $8^{-4}={\frac{1}{4096}}$ 。
因此,选择 D 选项。

55、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76%$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非整数数列中的根式数列。

第二步,解法一:原数列转化为 $\sqrt{2}$ , $\sqrt{6}$ ,( ), $\sqrt{20}$ , $\sqrt{30}$ 。根式下数列变化趋势平缓,考虑做差,做差如图所示:

做一次差

猜测差数列是公差为 2 的等差数列,下两项分别为 $4+2{=}6$ , $6+2=8$ ,所求项根式下为 $6+6{=}12$ ,代入验证,12+8=20,满足规律。则所求项为 。

因此,选择 D 选项。

解法二:根号下数列可以采用因式分解寻找规律, $\scriptstyle2=1^{\times}2,6=2^{\times}3,20=4^{\times}5,30=5^{\times}6,$ ,故所求项根号下为 ${3^{\times}4}$ =12,则所求项为 = 。
因此,选择 D 选项。

56、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30%$ ,易错项:C。

解析

解法一:第一步,本题考查行程问题,属于间歇变速运动类。$x+y$ $\frac{2x y}{x+y}$ 第二步,等时间平均速度为 ,等距离平均速度为 。

第三步,路程相同,速度快的先到达。比较速度大小,做差得 ${\frac{x+y}{2}}-{\frac{2x y}{x+y}}={\frac{\left(x-y\right)^{2}}{2\left(x+y\right)}}>0\left(x\neq y\right)$ ,所以等时间平均速度大,故张红先到达。
因此,选择 A 选项。

解法二:第一步,本题考查行程问题,属于间歇变速运动类。

$x+y$ 2cy第二步,赋值法,张红:等时间平均速度为 ,李健:等距离平均速度为 $x+y$ 。赋值,令 $\mathrm{{x}=1}$ , $\mathrm{y}{=}2$ ,3 4 ${\frac{3}{2}}>{\frac{4}{3}}$ 则张红的速度为 ,李健的速度为 $\bar{3}$ ,易得 。张红速度更快,先到达食堂。因此,选择 A 选项。

57、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55%$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最值问题,属于最不利构造。
第二步,根据平均分配可知, $27\div13=2\cdots1$ ,每人分得 2 个节目还剩余 1 个。至少有一名女生至少表演 $2+1=3$ (个)节目。

因此,选择 B 选项。

58、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54%$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平面几何问题中的几何计数,用枚举法解题。

第二步,第 1 条直线将平面分成 2 块,第 2 条直线将平面分成 4 块,第 3 条直线将平面分成 7 块,枚举发现第 4条直线将平面分成 11 块。平面数依次为:2,4,7,11……,相邻两项做差得 2,3,4……是公差为 1 的等差数列。那么以此类推,第 5 条直线将平面分成 $11+5=16$ (块),第 6 条直线将平面分成 $16+6=22$ (块),第 7条直线将平面分成 $22+7=29$ (块),第 8 条直线将平面分成 $29+8=37$ (块),第 9 条直线将平面分成 $37+9$ $=46$ (块),满足题意。

因此,选择 C 选项。

59、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72%$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计算问题。
第二步,根据题意,可知钱数是 $18{=}2\times9$ 的倍数,也是 $14{=}2\times7$ 的倍数,则总钱数应该是 $126=2\times7\times9$ 的倍数。结合选项只有 D 符合。
因此,选择 D 选项。

60、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81%$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年龄问题,用代入排除法解题。
第二步,根据钱先生比孙先生小 7 岁,知孙-钱 $=7$ , $\mathrm{A}$ 选项符合,B、C、D 选项均不符合,排除。
因此,选择 A 选项。

61、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87%$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观察特征。

题干中既有汉字又有图形,优先考虑汉字笔画和图形线条数。

第二步,一条式图形,从左到右找规律。

题干图形中汉字的笔画数(或图形的线条数)依次为 3、4、5、6,问号处应为笔画数(或线条数)为 7 的汉字(或图形),只有 B 项符合。

因此,选择 B 选项。

62、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78%$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相似,元素的种类和数量一致,排列组合次序不同,优先考虑样式类遍历。

第二步,九宫格,横向规律较为常见,优先考虑。

第一行包含三个图形:一个朝左的蘑菇状图形,一个朝右的蘑菇状图形,以及一个圆形。第二行同样也是三种样式的遍历。第三行运用规律,问号处应该为一个朝左的蘑菇状图形,排除 A、B 两项;每行图形均包含一个全阴影图形,一个半阴影图形以及一个无阴影图形,问号处应该为一个无阴影图形,只有 C 项符合。因此,选择 C 选项。

63、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82%$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不同,优先考虑数量类或属性类。小黑块数量变化明显,考虑数量类规律。

第二步,九宫格,横向规律较为常见,优先考虑。

第一行黑块的个数依次为 2、3、4,呈等差数列;第二行黑块的个数依次为 7、6、5;第三行延续该规律,前两幅图黑块个数为:8、9,问号处应为 10 个黑块,排除 B、C 项。观察下图,发现下一幅图黑块数量的增减都是在上一幅图的基础上变化的,所以问号处图形应该在其左边图形的基础上增加一个黑块,只有 D 项符合。

因此,选择 D 选项。

64、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89%$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为六面体折纸盒题型。
第二步,分析选项。
首先,对题干平面展开图标号,如下图所示,接下来对比选项。A 项:在题干中面 3 与面 5 为相对面,一组相对面在立体图形中一定且只能看到一个面,不能同时出现,排除;
B 项:可由题干中的面 1、面 2、面 3 折叠而成,正确;
C 项:题干中面 5 梯形长边靠近面 4 白面,而 C 项面 5 梯形长边靠近面 6 菱形,排除;
D 项:在题干中面 1 与面 6 为相对面,由于一组相对面在立体图形中一定且只能看到一个面,不能同时出现,排除。
因此,选择 B 选项。

65、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16%$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不同,优先考虑数量类或属性类,且每个图形均有封闭区间,考虑数面。
第二步,根据规律进行分组。
六个图形面的数量依次为:6、1、4、3、8、3,按数字奇偶性分类,图 $\textcircled{1}\textcircled{3}\textcircled{5}$ 面个数为偶数,图 $\textcircled{2}\textcircled{4}\textcircled{6}$ 面个数为奇数,分为两组。
因此,选择 B 选项。

66、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68%$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未证明 A,所以 $\neg\mathrm{A}$ ,A 代表某一事物。
第三步,辨析选项。A 项:专家说 A,所以 A(A 指“你错了”),未出现 $\neg\mathrm{A}$ ,与题干论证过程不一致,不符合定义;
B 项:缺乏证实 A 的证据,即未证明 A,所以 $\neg\mathrm{A}$ (A 指“不在现场”),与题干论证过程一致,符合定义;
C 项:无法证明 A,所以 A(A 指“鬼不存在”),未出现 $\neg\mathrm{A}$ ,与题干论证过程不一致,不符合定义;
D 项:很多人声称 A,所以 A(A 指“鬼存在”),未出现¬A,与题干论证过程不一致,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 B 选项。

67、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43%$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textcircled{1}$ 人数众多;

$\textcircled{2}$ 自发的无组织的行为;

$\textcircled{3}$ 与他人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第三步,辨析选项。

A 项:人们穿“统一服装”跳舞,说明是经过组织之后的,不属于“无组织的行为”,不符合定义;
B 项:一群居民说明“人数众多”,抢购食物和矿泉水属于“自发的无组织的行为”,既然是抢购,数量有限,购买者之间必然“相互影响”,符合定义;
C 项:谣言的迅速传播离不开网友,网友这一群体满足“人数众多”,且传播谣言属于“自发的无组织的行为”,谣言网络中蔓延势必是相互转发导致,体现“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符合定义;
D 项:服饰之所以流行是因为很多人追随,满足“人数众多”,且跟随潮流属于“自发的无组织的行为”,夏季颜色鲜艳的连衣裙成为流行,体现了“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 A 选项。

68、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93%$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textcircled{1}$ 动物在外表、形态、色泽斑纹或行为等特征上,模仿其他生物或非生物环境;

$\textcircled{2}$ 混淆敌害视觉,避免遭受敌害捕食。
第三步,辨析选项。A 项:黄蜂腹部黑黄相间的条纹,虽然让蜇过的鸟记忆深刻,可避免遭受敌害捕食,但并不是“模仿其他生物或非生物环境”,不符合定义;
B 项:松鼠会根据季节调整自己的活动,没有“模仿其他生物或非生物环境”,不符合定义;
C 项:尺蠖像是树干上长出的树杈,体现了“模仿非生物环境”,因此食虫鸟看都不看一眼,体现了“混淆敌害视觉,避免遭受敌害捕食”,符合定义;
D 项:家兔有挖洞的行为,是因为被驯化之前有挖洞的生活习性,并不是“模仿其他生物或非生物环境”,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 C 选项。

69、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66%$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textcircled{1}$ 物体的一部分或整体在形状、纹色、气味儿、质地、功能等方面,与其他事物存在着相似联系;

$\textcircled{2}$ 命名时就相应地选择代表相似事物的词语来参与造词。
第三步,辨析选项。

A 项:蘑菇与猴头的形状相似,因此将蘑菇命名为“猴头”,体现了“命名时选择代表相似事物的词语来参与造词”,符合定义;

B 项:代代花这一名称的由来是其果实若不采下可经五年而不烂,并非其“部分或整体与其他事物存在相似联系”,不符合定义;

C 项:椰子果实与人的头颅形状相似,因此将椰子果实命名为“越王头”,体现了“命名时选择代表相似事物的词语来参与造词”,符合定义;

D 项:甘草的功效与“国老”的作用存在着相似联系,因此将甘草命名为“国老”,体现了“命名时选择代表相似事物的词语来参与造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 B 选项。

70、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92%$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textcircled{1}$ 企业为主要产品(价值量高的产品)制定较低的价格;

$\textcircled{2}$ 为附属产品(价值量低的产品)制定较高的价格。

第三步,辨析选项。

A 项:网络游戏是“主要产品”,周边产品是“附属产品”,但未体现产品的价格问题,不符合定义;
B 项:购买成套茶杯比单个茶杯更优惠,并未体现“主要产品和附属产品”,不符合定义;
C 项:内存不同的手机属于三种产品,并未体现“主要产品和附属产品”,不符合定义;
D 项:喷墨打印机是“主要产品”,墨盒是“附属产品”,打印机价格低而墨盒价格高,体现了企业“为主要产品制定低价,而为附属产品制定高价”,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 D 选项。

71、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80%$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任何事物的状态不是“动”就是“静”,二者属于并列关系中的矛盾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A 项:方位除了“东”和“西”,还有南和北等,二者属于并列关系中的反对关系,排除;
B 项:财富状况除了“贫”和“富”,还有中等,二者属于并列关系中的反对关系,排除;
C 项:颜色除了“黑”和“白”,还有红、黄等,二者属于并列关系中的反对关系,排除;
D 项:线条不是“曲”就是“直”,二者属于并列关系中的矛盾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因此,选择 D 选项。

72、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85%$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E-mail”是电子形式的“信件”,二者属于对应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 项:“台式电脑”是“电脑”的一种,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种属关系,排除;
B 项:“女教师”是“教师”的一种,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种属关系,排除;
C 项:有的“朋友”是“老同学”,有的“老同学”是“朋友”,二者属于交叉关系,排除;
D 项:“电子书”是电子形式的“图书”,二者属于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因此,选择 D 选项。

73、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49%$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纸”通过加工成为“书”,二者属于对应关系,“纸”和“笔”都是文具,二者属于并列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A 项:“水”是“河”和“海”的组成部分,“水”与“河”和“海”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组成关系,排除;
B 项:“米”通过加工成为“饭”,二者属于对应关系,“米”和“青菜”都是食材,二者属于并列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C 项:“树”是“林”的组成部分,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组成关系,排除;
D 项:“枪”和“子弹”属于配套使用的对应关系,排除。

因此,选择 B 选项。

74、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59%$ ,易错项:B。

解析

分别将选项代入题干,确定逻辑关系。

A 项:“松果”是“松树”的种子,二者属于对应关系,但“知识产权”不是“知识”的种子,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B 项:“松树枝”是“松树”的组成部分,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组成关系,“知识产权”是“权利”的一种,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种属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 项:“松树”是“植物”的一种,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种属关系,“专利权”是“知识产权”的一种,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种属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D 项:“松树”是“松树林”的组成部分,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组成关系,“商标权”是“知识产权”的一种,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种属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因此,选择 C 选项。

拓展

知识产权:权利人对其智力劳动所创作的成果享有的财产权利,包括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等。
商标权:商标主管机关依法授予商标所有人对其注册商标受国家法律保护的专有权。

75、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87%$ ,易错项:D。

解析

分别将选项代入题干,确定逻辑关系。

A 项:“问号”和“逗号”都是标点符号,二者属于并列关系,“排球”是“排球队”使用的体育器材,二者属于对应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B 项:“问号”是疑问式“句子”的组成部分,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组成关系,但“沙滩排球”是“排球”的一种,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种属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 项:“问号”和“句号”都是标点符号,二者属于并列关系,“足球”和“排球”都是球类运动,二者属于并列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D 项:“问号”是“标点符号”的一种,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种属关系,“排球”是“体育项目”的一种,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种属关系,但词语前后顺序不一致,排除。
因此,选择 C 选项。

76、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44%$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观察选项,确定首句应从 $\textcircled{1}\textcircled{3}\textcircled{4}$ 中选择。

结合现实,由于存在黄牛抢票导致购票难的现状,所以产生了数字验证码、图片验证码等方法,即首句是 $\textcircled{1}$ ,排除 C、D 项。

第二步,观察分析剩余选项,第二句应从 $\textcircled{3}\textcircled{4}$ 中选择。

结合现实,由于数字验证码容易被软件破解,所以产生了图片验证码,即第二句是 $\textcircled{3}$ ,排除 B 项。
因此,选择 A 选项。

77、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69%$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观察选项,确定首句应从 $\textcircled{2}\textcircled{5}$ 中选择。

应该先是老师发现 Gillian 注意力不能集中,还晚交作业,然后老师写信与其家长沟通,认为 Gillian 患有多动症,即首句是 $\textcircled{5}$ ,排除 A、C 项。

二步,观察分析剩余选项,第二句应从 $\textcircled{2}\textcircled{4}$ 中选择。因为老师写信跟家长沟通,她妈妈才会带她去看病,即第二句是 $\textcircled{2}$ ,排除 D 项。因此,选择 B 选项。

78、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90%$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观察选项,确定首句应从 $\textcircled{2}\textcircled{4}$ 中选择。
应该先有两只狮子后,故事才可能发展为一只狮子吃得胖,一只狮子饿得皮包骨,即首句是 $\textcircled{4}$ ,排除 A、C 项。
第二步,观察分析剩余选项,第三句应从 $\textcircled{2}\textcircled{5}$ 中选择。
根据故事的发展,羊群让一只狮子饿得皮包骨头了,狮子才会快饿死了,即第三句是 $\textcircled{2}$ ,故排除 B 项。

因此,选择 D 选项。

79、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81%$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观察选项,确定首句应从 $\textcircled{2}\textcircled{4}$ 中选择。
结合其他句子,可知最初是种葡萄卖给酿酒厂但没有好的收益,之后将采摘葡萄和旅游项目结合开发,效益提升,即首句是 $\textcircled{4}$ ,排除 A、C 项。
第二步,观察分析剩余选项,第二句应从 $\textcircled{3}$ 中选择。
结合上述分析,可知先是“好资源没有好收益”,后来经过一系列措施,得到“经济效益大幅提升”的结果,即第二句是 $\textcircled{3}$ ,排除 B 项。
因此,选择 D 选项。

80、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59%$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观察选项,确定首句应从 $\textcircled{2}\textcircled{3}$ 中选择。
应先有开始才能有“中止”,即首句是 $\textcircled{3}$ ,排除 A、C 项。
第二步,观察分析剩余选项,第三句应从 $\textcircled{2}\textcircled{4}$ 中选择。
应该先中止有意识的思考之后再迎接灵光乍现的时刻,即第三句是 $\textcircled{2}$ ,排除 D 项。
因此,选择 B 选项。

81、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43%$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加强”,确定为加强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学校可能不太适合安装空气净化器。

论据:无。

第三步,辨析选项。

A 项:不明确项。噪音“可能”对孩子的学习产生影响,但这种“可能”是否会真实存在,以及影响的程度如何都不确定,不具有加强作用。
B 项:增加论据。不能完全替代室内通风,说明学校安装空气净化器不能达到保护孩子健康的效果,故不太适合安装空气净化器,具有加强作用。
C 项:不明确项。空气净化器功率大使电网超负荷,但学校仍可以通过加强电网的方式来安装空气净化器,因此无法明确说明学校是否适合安装,不具有加强作用。
D 项,无关选项。市面上净化器的质量与学校是否适合安装空气净化器无必然联系,论题不一致,排除。因此,选择 B 选项。

82、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69%$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依据题干特征和提问方式,确定为归纳推理。
第二步,辨析选项。A 项:题干中提到的是“部分体育工作者”,具体数量不确定,无法推出该项的“多数”,排除;
B 项:根据题干可知,有的体育工作者睡眠超过八小时,有的金融工作者熬夜,再结合“睡眠超过八小时的人的皮肤比经常熬夜的人更加健康”,可知“某些体育工作者比某些金融工作者的皮肤更健康”,可以推出;
C 项:张玉属于个体,无法知晓其是否属于题干中的“部分体育工作者”,故无法推知其皮肤的健康情况,排除;
D 项:张玉属于个体,无法知晓其是否属于题干中的“部分体育工作者”,故无法推知其皮肤的健康情况,排除。
因此,选择 B 选项。

83、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64%$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题干有若干论断和真假限定,确定为真假推理。

第二步,找关系。

1.“有人考试没及格”和 2.“有人考试及格了”为反对关系。

第三步,看其余。

根据反对关系的特性“两个有的,必有一真”及题干的真假限定,可知 1、2 之间必有一真,又因为“三句预测中只有一句话正确”,可知 3 为假,根据 3 为假,可得:班长考试及格了,根据班长考试及格了,可知:有人及格了,进而可知:2 为真,1 为假,即“有人考试没及格”为假,其矛盾命题则为真,即“甲班所有人考试都及格了”为真,由此可知,学习委员考试及格了。
因此,选择 C 选项。

84、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33%$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削弱”,确定为削弱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城市的发展是导致城市拆迁和建设的根本原因。

论据:城市的发展总是伴随着城市的拆迁和建设。

第三步,辨析选项。

A 项:无关选项。题干讨论的是城市发展与城市拆迁和建设之间的因果关系,并没有涉及拆迁多少和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论题不一致,排除。

B 项:削弱论点。说明了城市拆迁和建设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非城市的发展,否定了论点,具有削弱作用。

C 项:无关选项。该项说明城市发展必然会产生一些影响,但并未表明这些影响是否与拆迁和建设有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D 项:不明确项。该项中的“除城市发展外”,也暗含了城市发展是导致城市拆迁和建设的一个原因,但并未明确说明这一原因是否是“根本原因”,不具有削弱作用。
因此,选择 B 选项。

85、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32%$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论证结构相同”,确定为平行结构。

第二步,分析题干推理形式。

或许由于遗传因素,或许由于后天条件。用字母表示,可翻译为:A 或 B。徐某长寿有遗传因素,所以他的长寿与后天条件无关。可翻译为: $\mathrm{A}\to$ ¬B。

第三步,辨析选项。

A 项:要么打死老虎,要么被老虎吃掉。可翻译为:要么 A,要么 B。与题干推理形式不同,排除。B 项:从这个小山村到县城只有两条路,一条大路,一条小路。可翻译为:A 或 B。大路比较远,小亮决定不走大路,所以他只有走小路。可翻译为: $\neg\mathrm{A}\rightarrow\mathrm{B}$ 。与题干推理形式不同,排除。

C 项:或是上课不认真听讲,或是课后不认真复习,可翻译为:A 或 B。小明上课认真听讲,所以他课后没有认真复习。可翻译为: $\neg\mathrm{A}\rightarrow\mathrm{B}$ 。与题干推理形式不同,排除。

D 项:大一学生至少选修一门外语课,或是英语,或是法语。可翻译为:A 或 B。小华选修英语课,所以他不能选修法语课。可翻译为: $\mathrm{A}\to$ ¬B。与题干推理形式相同,符合。
因此,选择 D 选项。

86、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44%$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所犯的逻辑错误最为类似”,确定为平行结构。

第二步,分析题干逻辑错误。

“楚国人丢了弓,楚国人拾了去”,第一个“楚国人”指的是楚王,第二个“楚国人”是指某一个拾弓的楚国子 民,所犯逻辑错误是偷换概念。
第三步,辨析选项。 A 项:父亲和儿子就剪头发问题进行商讨,没有偷换概念,与题干逻辑错误不一致,排除;
B 项:该项主要讨论如果将月球放进大西洋,该如何取出,没有偷换概念,与题干逻辑错误不一致,排除;
C 项:第一个“糖”指汉字糖,第二个“糖”是现实中的食用糖,属于偷换概念,与题干逻辑错误一致;
D 项:“时髦”与“挂了三年”属于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与题干逻辑错误不一致,排除。
因此,选择 C 选项。

87、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43%$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题干虽无明显逻辑关联词,但根据语句间的逻辑关系和选项特征,可以确定为翻译推理。
第二步,翻译题干。

$\textcircled{1}$ 缺失信仰 $\twoheadrightarrow$ 失去方向 $\twoheadrightarrow$ 失去快乐$\textcircled{2}$ 缺失信仰 $\twoheadrightarrow$ 价值观建立在外在事物上第三步,进行推理。

A 项:“不缺失信仰”是对 $\textcircled{1}$ 的“否前”,否前推不出必然结论,排除;
B 项:“不高兴”是对 $\textcircled{1}$ 的“肯后”,肯后推不出必然结论,排除;
C 项:“有信仰”是对 $\textcircled{2}$ 的“否前”,否前推不出必然结论,排除;
D 项:“不把价值观建立在一些外在事物上”是对 $\textcircled{2}$ 的“否后”,根据“否后必否前”,可得:“有信仰”,可以推出。
因此,选择 D 选项。

88、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66%$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题干关联词“如果……那么……”,确定为翻译推理。
第二步,翻译题干。
$\textcircled{1}$ 支持巫马子 $\twoheadrightarrow$ 杀巫马子
$\textcircled{2}$ ¬支持巫马子 $\twoheadrightarrow$ 杀巫马子
第三步,进行推理。
根据归谬推理,可得:无论支不支持巫马子,巫马一定会被人杀死。因此,选择 D 选项。

89、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56%$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最精准地表明了上述推理的荒谬”,确定为平行结构。
第二步,分析题干逻辑谬误。
根据苏格拉底的话可知,苏格拉底既知道一件事又不知道一件事,其谬误是“自相矛盾”。
第三步,辨析选项。

A 项:甲强调的是“不应背后议论”,乙强调的是“要当面议论”,该项的谬误是偷换概念,与题干逻辑谬误不同,排除;

B 项:纸牌一面写“纸牌反面的句子是对的”,而另一面写“纸牌反面的句子是错的”,这两句话是自相矛盾的,与题干逻辑谬误相同,符合;
C 项:“宁死不屈”讨论的是愿不愿意屈,而“能屈能伸”是讨论能不能屈,该项的谬误是偷换概念,与题干逻辑谬误不同,排除;
D 项:甲所说的“矛盾”是现实生活中的“冲突”,乙说的“矛盾”是指哲学上的“对立统一”,该项的逻辑谬误是偷换概念,与题干逻辑谬误不同,排除。
因此,选择 B 选项。

90、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74%$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选项关联词“若……就……”等,确定为翻译推理。
第二步,翻译题干。

$\textcircled{1}$ 多子折枝 $\twoheadrightarrow$ 苦李第三步,进行推理。

A 项:摘光 $\twoheadrightarrow$ ¬多子折枝,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
B 项:“甜李 $\twoheadrightarrow$ ¬多子折枝”,根据“否后必否前”得:多子折枝 $\twoheadrightarrow$ 苦李,跟题干一致,是隐含推理的假设;
C 项:“李不甜”是对 $\textcircled{1}$ 的“肯后”,肯后推不出必然结论,排除;
D 项:多子 $\twoheadrightarrow$ ¬摘光,与题干信息信息无关,排除。
因此,选择 B 选项。

91、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72%$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简单和差比较。
第二步,定位表格“消费支出累计值”所在列。
第三步,第一季度支出 5534 元,第二季度支出 $=10401-5534\approx4900$ (元),第三季度支出 $=15636-10401\approx5200$ (元),第四季度支出 $=21392-15636\approx5800$ (元),比较可知第二季度支出最少。
因此,选择 B 选项。

92、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83%$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比重比较。

第二步,定位表格“2015 年第一季度”所在行。

第三步,根据公式,比重 $=$ 部分量/整体量,求各类消费所占比重超过 $10%$ ,可转为求部分量 $>$ 整体量 $\times10%$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 $10%=5534\times10%=553.4$ (元),超过其 $10%$ 的分类有:食品烟酒(1827 元)、衣着(568元)、居住(1159 元)、交通通信(717 元),共 4 种。
因此,选择 D 选项。

93、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75%$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简单和差比较。
第二步,定位表格“2015 年第一季度”与“2015 年上半年”所在行。
第三步,减法计算,直接代入数据计算,2015 年第二季度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 $=633-319{=}314$ (元),医疗保健支出 $=698-338=360$ (元),教育文化娱乐支出 $=951-452=499$ (元),衣着支出 $=924-568=356$ (元),从小到大依次为:生活用品及服务(314 元) $<$ 衣着(356 元) $<$ 医疗保健(360 元) $<$ 教育文化娱乐(499 元)。因此,选择 B 选项。

94、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39%$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比重比较。
第二步,定位表格第二、三、五、七、八列。第三步,根据公式,比重 $=$ 部分量/整体量,代入数据得, $\mathrm{A}$ 选项,食品烟酒消费支出四个季度的累计占比分别${\frac{1827}{5534}}\approx{\frac{1}{3}}\approx33.3%,{\frac{3228}{10401}}\approx31%,{\frac{4719}{15636}}\approx30%,{\frac{6354}{21392}}<30%,$ 由混合比重性质可知,整体比重介于各部分比重之间,根据上半年比重( $31%$ )小于第一季度比重( $33.3%$ ),可知第二季度比重小于第一季度,同理可得第三季度比重小于第二季度;第四季度比重小于第三季度,故四个季度比重持续下降,正确。B 选项,居住消费支出一季度比重: ${\frac{1159}{5534}}\approx21%$ ,上半年比重: ${\frac{2273}{10401}}\approx22%$ ,由于上半年比重大于一季度,则第二季度比重大于第一季度,错误。
C 选项,交通通信消费支出一季度比重: ${\frac{717}{5534}}\approx13%$ ,上半年比重: $\frac{1400}{10401}\approx13.5%$ ,由于上半年比重大于一季度,则第二季度比重大于第一季度,错误。D 选项,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一季度比重: $\frac{452}{5534}\approx8%$ ,上半年比重: $\frac{951}{10401}\approx9%$ ,由于上半年比重大于一季度,则第二季度比重大于第一季度,错误。
因此,选择 A 选项。

95、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73%$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综合分析问题,且需选出正确的一项。

第二步,A 选项,现期比值计算。定位表格最后一行,全年生活用品及服务 1307 元、居住消费支出 4726 元。则全年生活用品及服务与居住消费支出的比值= ,正确。 $=\frac{1307}{4726}<\frac{1}{3}$
B 选项,和差比较。定位倒数第二列,2015 年第一、二、三、四季度,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分别为:338 元,698$-338{=}360$ (元), $1061-698=363$ (元), $1443-1061=382$ (元),即第一季度最低,第四季度最高,错误。C 选项,平均增长率比较。定位表格第七、八列,根据公式,(1+平均增长率) $^n=$ 末期值/初期值,在间隔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末期值/初期值)即可,初期量为第一季度,末期量为第四季度,则教育支出比值为${\frac{2383-1668}{452}}={\frac{715}{452}}$ ,交通通信比值为 ${\frac{2895-2115}{717}}={\frac{780}{717}}$ ,前者大于后者,则教育支出四个季度平均增速高于交通通信消费支出,错误。
D 选项,现期比值计算。定位表格第三、五列,全年居住消费支出(4726 元)超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的 $60%$ (6354$\times60%\approx6400\times60%=3840$ 元),错误。

因此,选择 A 选项。

96、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90%$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直接读数。
第二步,定位柱状图。
第三步,直接读数在 $30%-40%$ 的商品和服务项目有:化妆品类( $39,70%$ )、缴费充值类( $36,80%$ )。
因此,选择 A 选项。

97、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64%$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其他计算。
第二步,定位第一段,“受访者 2015 年人均网购次数为 19.4 次,女性受访者人均网购次数为 21.1 次,比男性受访者高出 3.8 次”。
第三步,男性受访者人均网购次数 $=21,1-3,8{=}17,3$ (次)。运用十字交叉法:

2.1男性173 ,可得受访者中男女比例为,女/男 $=1.7$ ,男性少于女性,即男性的比重小于一半,结合选项,只有 D 选项符合。因此,选择 D 选项。

98、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83%$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现期倍数计算。
第二步,定位柱状图,网购化妆品占 $39,70%$ ,旅游服务占 $17,40%$ 。第三步,根据部分量 $=$ 整体量 $\times$

比重,由于受访者总人数固定,整体量一致,可用比重代替部分量计算。根据公式,倍数=前/后,代入数据得,网购化妆品的人数约为网购旅游服务人数的倍数= $\frac{39.7%}{17.4%}\approx\frac{40}{17.5}\approx2.29$ ,与C 选项最接近。

因此,选择 C 选项。

99、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81%$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简单读数比较。

第二步,定位第一段,“35 岁以下的受访者人均网购次数为 25.5 次;大专学历的受访者人均网购次数 21.8 次;个人月收入为 10000 元以上网购次数分别是 31.0 次。此外,女性受访者人均网购次数为 21.1 次,比男性受访者高出 3.8 次”。

第三步,男性受访者人均网购次数 $=21.1-3.8{=}17.3$ (次),读数比较可知,2015 年人均网购次数最少的是男性受访者(17.3 次)。

因此,选择 B 选项。

100、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70%$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综合分析问题,且需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第二步,A 选项,现期比重计算中的求部分量。定位第一段和柱状图,“A 市统计局在该市范围内做了一项调查,抽取了 5000 名 18 到 70 周岁且在 2015 年有过网购经历的居民,充值缴费服务占比 $36,8%$ ”。根据公式,部分量$=$ 整体量 $\times$ 比重,代入数据得,网购了缴费充值服务的人数 $=5000\times36.8%{=}1840$ (人),正确。

B 选项,简单和差计算。定位第一段,“2015 年女性受访者人均网购次数为 21.1 次,比男性受访者高出 3.8 次”,则男性受访者人均网购次数 $=21.1-3.8{=}17.3$ (次),正确。

C 选项,简单和差计算。定位柱状图,网购服饰类、保健类的受访者占比重分别为 $78.5%,50.1%$ ,两者相差 $=78.5%$ $-50.1%{=}28.4%$ ,即 28.4 个百分点,正确。

D 选项,定位材料,材料中只给出本科及以上和大专学历的人均网购次数,缺少本科及以上和大专学历的具体人数,故无法计算混合后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均网购次数,错误。

因此,选择 D 选项。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务员考试挺简单“微信公众号,可获取更多公考经验。分享公考经验,还可获得现金奖励哈手淘扫描淘宝店铺,可以购买省考、国考历年真题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