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年 9 月四川省招警考试《行测》答案及解析

1. B [解析]对根号数列,我们将整数部分和根号部分分别考虑:
0,2,6,12 和 $2\sqrt{3}$ , $3\sqrt{3}$ , $5{\sqrt{3}}$ , $8\sqrt{3}$
0, 2,6 ,12 两两做差得到 2 ,4 ,6 继续两两做差得到 2,2
这是一个二级等差数列,接下来的数字是 $12^{+}6^{+}2^{=}20$ ;
$2\sqrt{3}$ , $3\sqrt{3}$ , $5\sqrt{3}$ , $8\sqrt{3}$ 两两做差得到 $\sqrt{3}$ , $2\sqrt{3}$ , $3\sqrt{3}$ 接下来的数字是 $8{\sqrt{3}}+3{\sqrt{3}}+{\sqrt{3}}=12{\sqrt{3}}$ 。因此答案为 $20\substack{+12\sqrt{3}}$ ,故应选 B。

2. A [解析] 2 6 11 17 25 36 52 两两做差得到 4 5 6 8 11 16

继续两两做差得到 1 1 2 3 5。1,1,2,3,5 是移动和数列,即 $\textstyle{1+1=2}$ , $1+2{=}3$ , $2+3{=}5$ ,接下来字是 $3+5=8$ ,原数列规律是做差两次之后是一个移动和数列,因此答案为 $52+16+8=76$ ,故应选 $\mathrm{A}$ 。

D[解析]2 5 3 9 6 17 两两做差得到 3 $-2$ 6 $-3$ 11 我们发现 $5-2=3$ , $9{-}3{=}6$ ,即奇数项等于其前两项的差,因此答案为 $17{-}6{=}11$ ,故应选 $\mathrm{D}$ 。

4. C[解析]观察分母数列:1,2,6,15,40 差得到 1,4 ,9,25

1,4,9,25 是平方数列,分别是 1,2,3,5 的平方,而 1,2,3,5 是移动和数列,即 $1+2{=}3$ , $2+3{=}5$ ,接下来的数字是 $3+5{=}8$ ,因此分母数列接下来的数字是 $40\substack{+64=104}$ ,因此答案为 $1/104$ ,故应选 C。

5. B [解析]40 21 19 2 17 两两做差,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是前项减去后项得到 1 9 2 1$-1~5$ 我们发现这个数列是移动差数列,即 $40\mathrm{-}21\mathrm{=}19$ , $21-19{=}2$ , $19\mathrm{-}2{=}17$ ,因此答案为 $2{-}17{=}{-}15$ ,故应选 $\mathrm{B}$ 。

二、数学运算

6. A [解析]我们首先计算分子:
$39\times148+148\times86+48\times74$
$=148\times39+148\times86+148\times24$
$=148\times(39+86+24)$
$=148\times149$
因此答案为 $148\times149\div149{=}148$ ,故应选 A。

7. C [解析]小船最多能载大人小孩 l 人,为了安全,小孩需大人陪同,所以小船只能载一个大人,5 人要同时乘船过河只可能出现两种情况,如下表:

大船中船小船
情况一1大,2小1大1大
情况二1大,1小1大,1小1大

由第一种形式可以有 $\mathbf{C}{3}^{1}\times\mathbf{C}{2}^{1}=6$ (种)组合方式乘船过河。
由第二种形式可以有 $\mathbf{C}{3}^{1}\times\mathbf{C}{2}^{1}\times\mathbf{C}_{2}^{1}=12$ (种)组合方式乘船过河。
所以 5 人同时过河的方式共 $6+12{=}18$ (种)。8. B [解析]不妨设水流速度为 l,航速是水流速度的 3 倍,即 3。顺流向下的话,速度为 $3+1{=}4$ ;逆流向上的话,速度为 $3-1=2$ 。因为相遇时它们运行时间相同,所以 AC 两地与 BC 两地的距离比就是顺流和逆流的速度比
即 4: $2{=}2$ :1,故应选 B。9.C[解析]不妨设沪深股指为100,沪深股市在“2.28"行情中大跌了 $9.5%$ ,沪深股指为 $100\mathrm{X}(1-9.5%)=90.5$ ;
两天又连续上涨 $5%$ ,即沪深股市指数为 90. $5\times(1{+}5%)\times(1{+}5%){>}90$ . $5\mathrm{X}\left(1+10%\right)=99$ .55,所以股指下跌小于
100-99. $55{=}0$ .45,故应选 C。
10.A【解析】 $\mathbf{1}7/22,17/52,23/70/5/16,101/304$ 中最小的数字即是 $22/7,52/17,70/23,16/5,/304/101$ 中最大的数字的
倒数。 $22/7=3+1/7,52/17=3+1/17,70/23=3+1/23,16/5=3+1/5,304/101=3+1/101,$ 因为分母越小,分数越大,所以 $16/5$

最大,相应的 5/16 最小、,故应选 A

11.B [解析]设大桥长度为 $\mathrm{X}$ ,因为列车过一座大桥,从列车头上桥到车尾下桥,行进路程为大桥长 $+$ 车身长,即 $\mathrm{x}+300$ ,因为速度 $\times$ 时间 $\overline{{\overline{{\mathbf{\alpha}}}}}$ 路程,所以列方程为: $30\times30{=}300{+}X$ ,解得 $\scriptstyle\mathrm{{x}}=600$ ,故应选 B。

12.D [解一]因为购满 i00 元商品可返还 40 元现金,则购买 600 元商品后,该人先期返还 240 元现金;用其中的 200 元购物则又可返还 80 元现金;再用这 80 元和剩下的 40 元中的 100 元购物,又可以返还 40 元现金;最后将返还的 40 和剩下的 20 元全部用完,该人一共购得 $600+200+100+40+20=960$ 元商品,敌应选 D。

[解二]满 100 元的商品返还 40 元现金,那么按照理想情况,即 60 元可以购买价值 100 元的商品,那么 600 元就可以购买价值 l000 元的商品,但是因为必须满足 100 元才能返还 40 元,所以最后那个 60 元只能购买 60 元的商品,即共购买了 $1000-40{=}960$ 元的商品。

13.A [解析]平均速度一总路程/总时间,山路长为 $9\mathrm{km}$ ,上山的速度是每小时 $4\mathrm{km}$ ,那么上山时间为 $9\div4=2$ .25(小时);下山的速度是每小时 $6\mathrm{km}$ ,那么下山时间为 $9\div6=1$ .5(小时)。所以平均速度为 $9\times2\div(2.254\div1.5)=4.$ . $8(\mathrm{kin}/\mathrm{h})$ ,故应选 A。

14.C [解析]由“ $2/7$ 分给 1 班, $1/3$ 分给 2 班”可知梨的总数可被 7 和 3 分别整除,所以此数是 21 的倍数。小于 l00 且能被 21 整除的最大数为 84,故 3 班最多分到的梨的个数为 $84\times(1{-}2/7{-}1/3){=}32$ (个)。

15.D [解析]设小青今年的岁数是 X,因今年妈妈的年龄恰好为小青年龄的 2 倍,那么妈妈今年年龄为 $2\mathrm{x}$ ;又因为小青 8 岁那年,妈妈满 30 岁,即 $\mathrm{x-8{=}2\mathrm{x-30}}$ 。解得 $\mathrm{{x=}22}$ ,故应选 D

第二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

一、词语替换

16.C [解析]“出神入化”形容技艺极其高超,达到了绝妙的境界;A 项“五体投地”用来比喻佩服到了极点;B 项“独树一帜”比喻创造独特风格,自成一家;C 项“炉火纯青”比喻学问、技艺、品德、修养、办事手段等达到纯熟完善的地步;D 项“别具一格”指另有一种与众不同的风格。选项中只有“炉火纯青”能替代“出神入化”,且这两个词时常连用,形容技艺高超、完善。

17.D [解析]“赞叹不已”指不停地称赞,褒义词;A 项“大书特书”多指事情重要、有意义,值得特别着力去写;B项“望洋兴叹”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也比喻做事时因为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C 项“顶礼膜拜”形容对人极端崇敬;D 项“叹为观止”赞美所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根据词义,只有“叹为观止”与题干中的“赞叹不已”意义相近。本题正确答案应选 D。

18.C [解析]“委派”指派人担任职务或完成某项任务;A 项“委任”指派人担任职务;B 项“任命”指下命令任用;C 项“派遣”指命人到某处做某项工作;D 项“调离”指调动并离开。这里指王华去负责外籍老师的引进和管理工作,也即去从事某项工作。故 C 项更准确。

19.D [解析]“弄巧成拙”指本想取巧,结果却做了蠢事;A 项“弄假成真”指本来是假装的,结果却成了真的;B 项“自受其害”是指自己造成的后果由自己来承担;C 项“自以为是”指认为自己是对的;D 项“适得其反”指结果与愿望恰好相反。结合语境,只有“适得其反”最适合替代“弄巧成拙”,故选 D。

[名师点评]考生在备考成语类试题时,要注意运用结合语境的方法做题。

20.B【解析】B 项“细致周到”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含褒义。选项 ACD 项指什么事都干,都含贬义,排除。故选 B

21.B【解析】独善其身指只顾保持自身修养而不顾他人或全局,该词引申用在 A 项中正确“从长计议”指对事物慎重处理,不急于作决定。 项中强调艾滋病蔓延后果会不堪设想,事实上是应该果断采取防治措施的,因此该句中不适合使用“从长计议”一词。“分庭抗礼”比喻彼此地位或势力相等,平起平坐或互相对立,该词符合语境。“品头论足”泛指对人对事等多方议论、挑剔,该词使用恰当。故本题用词不当的一项为 B。

22.D [解析] 项中“墙倒众人推”与“团结合作”意思相反,搭配不当。B 项“春意阑珊”指的是春意将尽,与“初春”意义相悖。 项“差强人意”指大致上还能令人满意,与句子意思不符。C 项“头角峥嵘”形容年轻有为,气概不凡,在句中使用恰当。

23.C [解析]C 项的歧义在于“照片”是明星孙红雷的摄影作品,还是他人为孙红雷拍的“照片”。故 C 项符合题意。

24.A [解析]B 项缺主语,“不但他”应改为“他不但……”。C 项“电视的出口”与“深受信赖”搭配不当改为“电视的质量”。D 项两个主语,可将后半句改为“就很难完成任务”。

25.D [解析]A 项的错误在于一方面与另一方面应该是并列关系,前半句“我们”在连词“一方面”之前,那么后半句中的主语也必须是我们,该句最简易的改法是将前半句中的“我们一方面”改为“一方面我们”。B 项主语表达错误,应该将“王林不但”改为“不但王林”。C 项“一个世纪以前”和“新发现”表述矛盾,应将两者位置对调,改为“新发现的一个世纪以前的艺术品”。

26.D [解析]A 项中应将“然而”改为“反而”。B 项错在“难道我们否认这不是……”,应改为“难道我们能否认这是……”。C 项的错误在于贯彻落实缺宾语,应改为“为切实贯彻落实……会议……精神,….."。

27.B [解析]A 项中句子前后是转折关系,“并且”应改为“但”。C 项中“低劣的”不能修饰“后果”。D 项,该句不适合用设问的方式进行修辞,应把“呢”字去掉。

[名师点评]本题是典型的关联词语搭配问题。这就要求考生平时对关联词语搭配的积累。

28.C [解析]A 项中“他在黑暗中睁开眼睛,听到……”应将睁开眼睛删除,听不能用眼睛。B 缺主语,应将句中的“使”字删除。D 项动宾搭配不当,应去掉“的生活”。

29.D [解析]A 项的歧义在“一车间”,是“第一车间”还是“某一车间”存在歧义。B 项的歧义在于到底是文章中批评了很多人,还是批评该文章的人很多。C 项的歧义在于张开明收到的奖章是谢晋个人的,还是谢晋颁发给他的。

30.A [解析]B 项的歧义在于“书是胡适的作品”还是“胡适的私人藏书”。c 项的歧义在于“照片是我和好友
的摄影作品”还是“照片上拍的是我和好友”。D 项的歧义在于“是重庆的部分地区和四川的部分地区”,还是“重庆整
个地区和四川的部分地区”。三、阅读理解31.B [解析]本题题干主要是围绕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展开介绍说明,ACD 均是对大熊猫栖息地的描述。在展开介绍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的同时,对该栖息地生物多样性的介绍只属于附带说明,并非文段的中心,故本题选 B。32.A [解析]本题是典型的主旨推断题。由题干“建议经常混合饮用多种果汁如紫葡萄汁、苹果汁、酸果汁等,
这样更有益于身体健康”可知,题干的主要意思为 A 选项。B、C 项为无关项。题干中只是科学家建议经常混合饮用多
种果汁,并不是科学家认为水果果汁必须混合饮用。33.D [解析]根据承上原则,文段末句说的内容应该与接下来主要介绍的内容相衔接,文段提到了 WCD—MA,
CDMA2000 与 TDSCDMA 技术,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D。34.C [解析]c 选项是对原文大意的概括。A 项中日友好历史悠久文中未提及。D 选项表述不全面。B 项脱离题
干,排除。35.B [解析]文段首句“按照老北京的风俗习惯,………为取新年进宝得财之意”为主旨句,即在北京正月初
二都要祭财神是老北京的一种风俗习惯,后面引出的吃馄饨都是对风俗习惯的进一步说明。36.C [解析]由文段“众多出版社也在英语视野外挑选译介”可知本题正确答案选 C。A、B、D 选项表述片面,
予以排除。37.C [解析]A 项无中生有,BD 表述片面,C 项恰当全面地概括了原文段大意。[名师点评]本题的分析思路也是一种比较好的做题方法,判断出无关选项,排除片面的选项,剩下的就是正确选项。38.B [解析]题干采取的论述结构是首先提出问题,然后指出应对该问题应该采取的措施。故由文段全
球气候变暖影响人类生存可知接下来应该谈如何避免地球气候变暖。故本题正确选项为 B。39.C [解析]本题是典型的主旨推断题。文段第一句“善和其心,..….精神饱满不涣散,,为主旨句,可知
选项 C 正确。A 项中“善和其心”和“保持健康的心理”不能等同于养生。B 的逻辑关系颠倒。D 项的
内容题干中没有提到。40.A [解析]由“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基本完成”可知,接下来的一句就应该转向
企业离退休人员了,排除 D。由常识可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标
准是在不断提高的,排除 B。C 项“增加……标准”搭配不当,排除 C。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A。41.B [解析]文段的大意是哲学思想的语言表达。语言即词是思想的形式,思想通过词的形式体现自身的内容。
故本题抗 B42.A [解析]本题较为简单,B、C、D 三项的表述过于片面,只有 A 项表述全面。43.D [解析]文段的主旨句是末句。A、B、C 三项是对文段前三句的复述,不是文段主要想表达的意思。文段
末句总结性地强调编辑手段现代化的重要性就是要表达编辑手段必须现代化的观点。故本题正确
答案为 D。44.D [解析]由文段末句可知 A、B 项明显错误。文段说的是拥有权利(权力)和义务的经济组织、国家经济机
关等才能成为经济法主体,因此选择 D。45.C [解析]根据转折之后为重点的原则,可知文段“但为了解读的准确性,研究者有时……必要时
逐……”是重点,由此可排除 A、B 项。“研究者有时……必要时还需……”体现一个递进的关系,在这一关系中,后
者为重,由此又可排除 D 选项。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C。[名师点评]本题提醒考生在做题时,要注意一些标志性词语如‘‘但”、“更”等词语,这类词语后面的内容一般就
是正确选项的依据一、定义判断

46.C [解析]C 项小女孩没有被实施强制性惩罚措施。

47.C [解析]修建高尔夫球场与定义中供全社会所有公民共同消费,所有消费者平等享受这一要件不符。
[名师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多要件。

48.D [解析]A、B 项不符合政府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力量这一要件,排除。政府社会管理的主体是政府,而非学校,排除 C[名师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主体以及行为的方式。标志词是“通过……”。49-B [解析]A 项为个人帮助,C 项为机关福利,D 项为公司福利,符合社会福利定义的只有 B 项。[名师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行为的方式。标志是“通过……”。

50.C [解析]A 项中的权威观点是一种先有倾向;B 项中的丰富经验是先有观念;D 项中的成功经验也是一种先有观念。故 A、B、D 均予以排除。

[名师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种差。

51.D [解析]由定义“让组织内部符合条件的员工……,’可知 D 项不属于职业生涯开发,因为临时清洁工不属于组织内部员工,况且也不符合条件。

[名师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主体。

52.D [解析]A、B、C 选项分别体现了个人做人处世的态度,属于个体倾向性的定义范畴。D 项连某经常关注各种体育信息是一种行为习惯,故本题选 D。

53.C

[解析]赠与合同的定义中,受赠人要有接受赠与的意思表示,C 项乙不要甲赠与的钱,因而 C 不属于赠与合同。

54.D [解析]A 项中实施犯罪的只有两人,与定义不符;B 项中的犯罪人员不构成固定的犯罪组织,排除;C 项高某和向某等人未实施犯罪,排除。

55.B [解析]某恐怖组织将其部分资金转给它的一个分组织,并非把非法收入合法化,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B。

二、常识判断

56.A [解析]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一定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外因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改变事物发展的进程,本题选 A。57.B [解析]“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出自杜甫《春夜喜雨》。58.C [解析]太学最早出现于西汉,是专门传授知识、研究学问的机构,是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59.B [解析]北斗七星属大熊星座的一部分,从图形上看,北斗七星位于大熊的背部和尾巴。60.D [解析]我国著名的四大高原分别是青藏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61.B [解析]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人口的 $27%$ ,世界上使用汉语的人最多。

62.C [解析]国际奥委会不是联合国的机构,只是国际体育机构。安理会是联合国中最有权力的机构,国际法院是联合国的主要司法机构,万国邮盟是联合国关于国际邮政事务的专门机构。

63.D [解析]古代用竹片写书,再用皮条编缀成册,“韦编三绝,”,韦指的是皮绳。

64.A [解析]根据《刑法》第 382 条第 l 款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刑法》第 382 条第 2 款规定的犯罪主体是“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可知银行工作人员邹某利用职务之便非法占有公共财物,构成贪污罪。

65.D [解析]A 选项用人单位对求职人员有性别歧视,B 选项雇用未成年人,C 选项老板未履行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义务。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D。

三、逻辑判断

66.A [解析]若五公司的候选人未被选中,则二公司的钱某一定入选。根据三、五公司的候选人都不能与二公司的候选人同时入选,可知三公司的朱某未入选。又根据一、三公司中选一名,可知一公司的王某必然入选。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A。

[名师点评]推理题目我们应该记住的口诀是从肯定信息和最简单的信息入手。

67.A [解析]本题采取代入法,将 A 项代入题干,如果甲判断正确,甲中标了,则甲、丙二人说真话,乙、丁说假话,所以 A 项不可能为真。如果乙判断正确,乙中标了,则甲、丙、丁三人说假话,乙说真话,B 项可能为真。如果甲、乙判断都错了,则丁中标,丁说真话,甲、乙、丙说假话,C 项可能为真。如果丁判断错误,则甲、乙、丙中有说真话的,丁说假话,所以 D 项真假不定。综上所述,本题选 A,因为 A 项不可能为真。

68.D [解析]由某派出所发现有民警违法办案,可推知Ⅲ某派出所所有民警办案都未违法是假的,故排除 B、C项,I,II 不能确定真假。故选 D

69.A [解析]削弱题型。题干说 l0 年来甲地区刑事案件发案数增加了 $200%$ ,而乙地区增加了 $500%$ ,所以乙地区比甲地区发案数多。要削弱结论就要证明乙地区的发案数少于或等于甲地区。由于增长的幅度是确定的,所以只有 10 年前的发案数甲地区远远低于乙地区才能起到对结论的削弱作用。B 是支持选项,排除;C、D 项中只说到甲,没有可比性,排除;A 项甲地区 l0 年前的发案数比例是乙地区的 45 倍,很好地削弱了结论,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A。

[名师点评]从这道题目中广大考生应该注意到一个十分容易在备考中被忽略的点:绝对数量与比例之间的关系。联系它们二者各自的基数进行比较。

70.D [解析]由少数价格低的毛衣质量也好可知选项 A、C 错;由所有质量好的毛衣穿起来很舒适可知 B 错;D 选项是“所有质量好的毛衣穿起来很舒适”的逆否命题,D 选项正确。
[解题误区]不论是少数,还是大量或大多数,从逻辑上讲,它们都表示“有的”。有的命题无法做逆否命题,这个错误不仅为很多考生所犯,而且也是错误选项的一个设置点。

71.C [解析]本题 A、B、D 三项属于支持型观点。C 项说营造美好家园需要多方面因素,弱化了提供优质服务的重要性。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C。

[解题误区]本题实际上是一道削弱题目,而 C 项的实质是他因削弱。

72.B [解析]因为天热对空调的需求量增加才会导致价格提高,但如果供求之间结构合理的话,空调价格是不会大幅提高的,从而也就对结论构成削弱。A 项是支持项;C、D 项是对气温的预测,具有不确定性,不能真正削弱题干结论;B 项厂家增产可能使供求矛盾得以解决,空调价格不会大幅提高,从而削弱题干结论。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B。

[解题误区]从这道题目中我们可以看到二级削弱的思考方向。题干说的是因为变热,所以空调需求增加。最有力地削弱此论断的是反驳其结论的陈述,而反驳其原因的陈述削弱度排在其次。

73.D [解析]支持题型。A、B 为无关选项,排除。C 项对题干结论起到了一定的削弱作用,因为购买该公司摄像机的人将摄像机保养得很好,但该产品仍有一半不在使用,说明该公司产品性能不佳。D 项,该公司产品使用频次高于其他公司同类产品,但其产品仍在使用的比重比其他公司产品仍在使用的比重大,说明该公司摄像机耐用性能极佳。

[名师点评]这道题目还是在考查绝对数量和比例以及基数之间的关系。

74.A [解析]如果某市认为社会科学与物理学、生物学具有同等价值,那么社会科学研究的资金就只会增加而不会减少,排除B。如果资金缩减将导致社会学科研究的中断,那么就不仅仅是社会观念的落后了,结论应该更为严重才对,排除 C,同理排除 D。A 项很好地解释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不是经济压力,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A。

75.C [解析]如果张说得对,男主角在 25 岁以内,则 4 人都说对了,所以 A 错。如果男主角在 40 岁以上,则4 人都说错了,排除 B。如果王说得对,男主角在 30 岁以内,则王、李、赵 3 人说对了,张说错了,D 项也是错误的。如果男主角年龄 $36\sim40$ 岁之间,则赵说对了,其他 3 人说错了,故 C 正确。

[名师点评]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如果 P 作为前件能推导作为 Q 的后件,则如果只有一个是真的,那么前件 P 必为假,否则会出现两真;如果只有一个假的,那么后件必为真,否则会出现两假。即:前假后真。

四、类比推理

76.C [解析]本题考查因果关系,因为骄傲,所以失败,因为努力创造,所以才有财富的积累。本题正确答案为 C。

77.B [解析]钢笔是书写工具之一,盆子是洗涤用具之一。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B。

78.A [解析]现代和传统是反对关系,备选项也都是四组表反对关系的词。但 B、C、D 三项都是表时间的词,有 A 项是一组抽象名词,与题干相符。

79.C[解析]万有引力定理是牛顿提出的。《蒙娜丽莎》是达·芬奇的作品。其他选项人物和作品(发明)不匹配。

80.B [解析]语法会有谬误之处,文章也有庸俗之作。A 选项为并列关系,C 选项是原料和成品的关系,D 选项是成品和原料的关系。

81.D [解析]第一组图中的两个小方框同时向中心移动重叠,第二组图也遵循此规律,三角形和圆同时向中心移动重叠,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D。

82.C [解析]本题考查轮换规律。第一组图中的鼻子和嘴一共有六种元素,第二组中的鼻子和嘴已出现了其中的四种元素,故问号处的图形应选 C。

83.C [解析]第一组图有一条线每次顺时针旋转 45。,第二组图有一条线每次逆时针旋转 45。。

84.D [解析]第一组图中的小圆的数量分别为 l、3、5,是以 2 为公差的等差数列;第二组中前两图中小圆的数量为 2、4,可知第三个小圆数量应为 6,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mathrm{D}$ 。

85.B [解析]第一组中的第三个图由第一个图和第二个图叠加得到,并且图形在重组前后相对位置不变。第二组图同理,本题正确答案选 B。

86.A [解析]由“食品类价格比去年同月上涨 8. $8%$ ,居住类价格上涨 5. $6%$ ,医疗保健类价格下降 0. $7%$ ,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 $4%$ ”可知本题正确答案为 A。

87.C [解析]由西药价格下降 3. $4%$ ,中药材及中成药价格下降 3. $5%$ ,油脂价格下降 l. $4%$ ,服装价格下降 3. $4%$ ,可知本题正确答案为 C。

88.D [解析]“个人用品类化妆品上涨幅度最大为 $6%$ ,服装下降 3. $4%$ ,二者相差 9.4 个百分点。医疗保险类医疗保健服务上涨 $4%$ ,中药材及中成药下降 3. $5%$ ,二者相差 7.5 个百分点。居住类水、电及燃料上涨 10. $5%$ ,建房及装修材料上涨 $2%$ ,二者相差 8.5 个百分点。食品类油脂下降 l. $4%$ ,其余均涨 $10%$ ,相差 ll.4 个百分点,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D。

89.A [解析]医疗保健类除医疗保健服务价格上涨外,其余价格均是下降的,本题正确答案为 A。90.B [解析]居民消费品价格上涨幅度最大的是食品类,而不是居住类,故 B 项表述欠妥。91.C [解析]2001 年增加了 $784-744=40$ (百万人次);2002 年增加了 $878-784=94$ (百万人次);2004 年增加了$1102-870=232$ (百万人次);2005 年增加了 $1212-1102=110$ (百万人次)。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C。92 B[解析] ${\frac{716}{1212}}\times100%\approx59.1%$ 答案为 B。

93.D[解析] ${\frac{2848.1\times10^{8}}{385\times10^{6}}}{\approx}739.8$ (元)与 $\mathrm{D}$ 项最为接近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D。

94.C [解析]2001 年同比相差:3522.4-3175. $6{=}346$ .8(亿元);2002 年同比相差:3878.4-3522.4=356 亿元);2003 年同比相差:3442.3-3878. $4{=}$ 一 436。1(亿元);2004 年同比相差:4710.7-3442. $3{=}1268$ .4(亿元);2005年同比相差:5285.8—4710. $7{=}575$ .1(亿元)。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C。

95.A [解析]2000 年至 2001 年城乡居民旅游收入差距呈增大趋势,2001 年至 2003 年二者收入差距明显减小,
2003 年至 2005 年二者收入差距又呈现增大趋势。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A。96.D [解析]直接读图,只有西部地区 GDP 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97.B [解析]2003 年西部 GDP 比重约占了 $15%$ ,2006 年西部 GDP 比重约占了 $35%$ ,二者相差 20 个百分点,
本题选 B。98.C [解析]北部地区历年 GDP 所占百分比之和小于其他地区 GDP 历年的比重之和,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C。99.A [解析]最发达地区为东部,最落后地区为北部,二者 GDP 比重差距最大的一年是 2003 年,两者相差 40
个百分点。100.D [解析]观察图可得,GDP 比重起伏最大的是中部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