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26公务员联考_行测_真题_天津_陕西_湖北卷_答案及解析
文章目录
2009年426公务员联考《行测》真题(天津、陕西、湖北卷)答案及解析
1、我国古有十二地支计时法。具体如下: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 23 时至 01 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 01 时至 03 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 03 时至 05 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 05 时至 07
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 07 时至 09 时)。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 09 时至 11 时)。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 11 时至 13 时)。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 13 时至 15 时)。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 15 时至 17 时)。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 17 时至 19 时)。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 19 时至 21 时)。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 21 时至 23 时)。 故正确答案为 C。
2、汉字经历了 6000 多年的发展过程。其形体演变是从甲骨文、金文变为小篆,再变为隶书、楷书、行书,
其总的趋势是从繁到简。
故正确答案为 C。
3、第 29 届奥运会共有 204 个国家和地区的 1 万多名运动员参加,是参加国家和地区最多的一届奥运会,共
打破了 43 项世界纪录,创下了历届奥运会破纪录之最。而奖牌分布,也比上一届更广泛,共有 56 个国家和
地区的选手获得金牌,86 个国家和地区的选手获得奥运会奖牌。本届奥运会比赛共设 28 个大项,和历届奥运
会设置的大项数量一样。
故正确答案为 A。
4、皮肤有汗腺组织,能排除一些体内代谢物,并以排汗的形式表现出来。人剧烈运动后,人体内的温度很高,
为保持体温的恒定,皮肤表面血管扩张,毛孔增大,排汗增多,汗液蒸发可以带走一定的热量,起到降温的作
用。即排泄和调节体温的作用。
故正确答案为 B。
5、围魏救赵的提出者是孙膑,它是指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其他三个选项对应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 C。
6、“海市蜃楼”是一种光学幻影,是地球上的物体反射的光经大气折射而形成的虚像。海市蜃楼是由于不同的
空气层有不同的密度,而光在不同密度的空气中有不同的折射率,也就是因地面上的暖空气与高空中的冷空气
之间密度不同,对光的折射率不同而形成的。
A 项错误,光的反射现象,只包含一种光学知识;
B 项错误,光的折射现象,只包含一种光学知识;
D 项错误,光的折射现象,与筷子插入水中看上去变弯是一个道理,只包含一种光学知识。
故正确答案为 C。
7、“阁下”多用于书信中,是对那些具有显赫的地位、尊严或价值的人,用作对某些高级的显要人物(如罗马
天主教主教、国家的统治者、大使、总督)的尊称或称呼,属敬词。一般不用来称呼长辈。
故正确答案为 A。
8、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谓之寒食。从前这天禁火,冷食,故又称“冷节”、“禁烟节”。民间传说寒食是为了纪念春
秋时的介子推被火焚于绵山,晋文公下令禁火。介子推是山西人,所以冷食习俗在山西首先流行。旧时寒食断
火,次日宫中有钻木取新火的仪式,民间也多以柳条互相乞取新火。
故正确答案为 B。
9、大兴安岭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和黑龙江北部,是我国最北、面积最大的现代化国有林区,总面积
8.46 万平方公里,所以并非全部位于黑龙江省境内。其他三个选项都是正确的。
故正确答案为 A。
10、“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
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
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
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A、B、C 都有悠久的历史和社会认同感,唯有 D 除外。
故正确答案为 D。- 1 -11、南非的官方语言有 11 种,其中包括英语;英语、华语、马来语和淡米尔语都是新加坡的官方语言;英语和印地语同为印度的官方语言。
B 项中芬兰的官方语言为芬兰语和瑞典语;
C 项中丹麦的官方语言为丹麦语;
D 项中瑞士的官方语言有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及拉丁罗曼语。
故正确答案为 A。12、根据《宪法》第一百一十三条第二款规定,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应当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主任或者副主任。
故正确答案为 C。13、A 项错误,戊戌变法,1898 年;马关条约,1895 年;五四运动,1919 年;
B 项正确,郑和下西洋,1405 年开始;戚继光抗击倭寇,1560 年左右;郑成功收复台湾,1662 年初;
C 项错误,张衡发明地动仪,公元 132 年;诸葛亮写《出师表》,建兴五年,227 年春天;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 138 年;
D 项错误,虎门销烟,1839 年;甲午中日战争,1894 年~1895 年;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 年~1842 年。
故正确答案为 B。14、《立法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法律解释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故正确答案为 B。
15、根据《立法法》第六十六条的规定可知,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而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无权制定自治条例。并且,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要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要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
故正确答案为 D。
16、行政征收是指行政机关或者法定授权的组织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向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无偿收取一定财物的行政行为。行政征收须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负有行政法上的缴纳义务为前提.其实质是国家以强制方式无偿取得管理相对人一定财产所有权。行政征收的主要内容有税收征收、资源费征收、建设资金征收、 排污费征收、行政规费征收及其他法定征收。
故正确答案为 D。
17、政府的运行职能,是按照行政管理的过程来划分的行政职能。从我国的行政管理来看,运行职能可划分以下四种职能:
(1) 计划职能。是指政府为完成某一时期内的任务或某一项任务,制定战略目标并确定实施步骤的管理行为过程。它是政府的管理运行职能中的首要职能。
(2) 组织职能。是指政府针对计划目标,落实机构与人员,划分权力与责任,配备财力与物力,将组织内部各个要素联结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活动过程。
(3) 协调职能。是指政府在管理过程中为保证有效利用人力、财力、物力等各种行政资源,保证行政管理过程的统一、和谐与效率.而引导各行政机构之间,各行政职位上的人员之间相互协同、互相配合、相互沟通与相互补充的活动过程。
(4) 控制职能。是指行政机关或人员为按计划完成组织目标,在执行计划过程中对计划进行检查、督促与纠偏的管理活动。
故正确答案为 C。
18、根据《行政许可法》第五十七条规定,有数量限制的行政许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申请人的申请均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行政机关应当根据受理行政许可申请的先后顺序作出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
故正确答案为 B。
19、宣告失踪指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对下落不明满一定期间的人宣告为失踪人的制度。它是一种不明确的自然事实状态的法律确认,目的在于结束失踪人财产关系的不确定状态,保护失踪人的利益,兼及利害关系人的利益。宣告失踪的法律后果: $\textcircled{1}$ 失踪人的财产由他的配偶、父母、成年子女或者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代管; $\textcircled{2}$ 没有以上人选或者有争议的由法院指定代管; $\textcircled{3}$ 代管人负责管理失踪人的财产职责,代管人不履行代管职责或者侵犯失踪人财产的,失踪人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法院请求代管人承担民事责任,也可以申请变更代管人。
宣告死亡是指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法院宣告下落不明一定期间的自然人为死亡的制度。根据《民法通则》和《民通意见》的相关规定可知,公民下落不明满四年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他死亡,宣告死亡与自然死亡具有相同法律后果。被宣告死亡的人与配偶的婚姻关系,子死亡宣告值日起消灭。
本题中,孙某丈夫外出做买卖五年未归,也有没任何音讯,因此孙某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他死亡,且经人民法院宣告死亡后,孙某可以改嫁。
故正确答案为 D。
20、A 项正确,死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方法,这是最严厉的一种刑罚方法,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
B 项正确,犯罪的时候不满 18 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包括不适用死缓);- 2 -
C 项错误,死刑有两种执行制度,一种是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另一种是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 2 年执行(简称死缓)。死刑立即执行除由最高人民法院直接判决的外,依法都应当报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对于被判死刑缓期执行的各高级人民法院有权直接核准,无需上报;
D 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
本题为选非题。
故正确答案为 C。21、本题考查实词填空。
第一空,由第二句话中的“……多了,……就少了”可知,题干是在说人生这个容器是有限的,庞大、可观、莫测这三个词语填入第一空都不符合语境,排除 A、B、D;
第二空,“欢乐”对应“愁苦”,第二空应填入与“畏惧”对应的词语,所以选择“勇气”。
故正确答案为 C。
22、本题考查成语语境的最佳选择。
句中说的是煤炭价格随着石油价格的走高而走高,水涨船高填入此处符合语境。
A 项“水涨船高”是比喻事物随着它所凭借的基础的提高而增长提高。
B 项“相形见绌”是指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C 项“如影随形”是比喻两个人关系亲密,常在一起;D项“随波逐流”是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能随着别人走。B、C、D 选项与语境不符。故正确答案为 A。
23、本题考查实词填空。
通读整个句子可知,横线处所填的词应与句子中的“大雅之堂”相对应。
B 选项“体面”形容光荣、有光彩。
A 选项“优厚”是优裕丰厚的意思;C 选项“优惠”指优待照顾;D 选项“特殊”指特别对待。题干并没有评价这种待遇特殊与否。
故正确答案为 B。
24、本题考查实词填空。
第一空,填入修饰“循环经济”的词语。“营建”“建造”修饰的对象一般指房屋建筑等,故排除 A、D 两项;第二空,B 项“氛围”指周围的气氛和情调;C 项“局面”泛指一定时期内事物的形势、情景。文中讲循环经济这一经济形态发展的形势,用“局面”比较合适。排除 B 选项。
故正确答案为 C。
25、本题考查成语语境的最佳选择。
由题干中的“不由自主地屏住呼吸”可知观众在观看体操时很紧张,由此可知横线处填“战战兢兢”比较符合语境。C 项“战战兢兢”形容非常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A 项“心旷神怡”的意思是心胸旷达,精神愉快;B 项“赏心悦目”指美好的情景使人心情欢畅;D 项“如痴如醉”形容神态失常,失去自制。
故正确答案为 C。
26、本题考查实词填空。
第一空,“渗透”与“道理”不搭配,故排除 C;
第二空,“唾弃”是“鄙弃、厌恶”的意思,语义较重,与句中的“浅显的东西”的感情色彩有出入,所以也可排除 D;“轻视”指“不认真对待”;“不屑”有“认为不值得做”的意思。“不屑”比“轻视”更能体现西方知识分子对好莱坞商业大片中的浅显道理的态度,排除 B。
故正确答案为 A。
27、本题考查成语填空。
句中说的是面对众多观点,父母不知道听从哪个最合适。
C 项“无所适从”是指不知听从哪一个好。相比较之下,C 项“无所适从”更为合适。因为句子意思是不知如何选择,而“不知所措”有可能是什么办法都没有,根本不存在选择的问题。
A 项“独断专行”是“行事专断,不考虑别人的意见”的意思,填入此处明显不对,故排除;B 项“不知所措”是指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D 项“顾此失彼”是形容忙乱或慌张的情景,也与句意不符,故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C。
28、本题考查实词填空。
题干说“究竟国家与个人对个人的医疗健康应分别承担多大比例”,可见这是一个需要政府与公众一起选择决定的问题,所以第一空填“公共”最合适。“融合”一般不搭配“意愿”。
故正确答案为 A。
29、本题考查实词搭配。
四个选项区分度不大,空格前有动词“表现”,所选词应与之对应,三个选项中“事实”、“潮流”、“进程”均与之不搭配。
故正确答案为 C。
- 3 -
30、本题考查实词填空。
由原文的“编辑”、“历史上古圣先贤的事迹和流传下来的格言警句”可知,《权谋书》里面的内容并不是刘向自己的原创,因此用“总结”或“分析”都不合适,故排除 B、D;《权谋书》是刘向“有感于当时社会风俗的奢靡荒淫,礼教零落”而编辑的,显然不是为了引起皇帝的“兴趣”,而是为了引起皇帝的“警戒”,故排除 A。故正确答案为 C。
31、据提问方式可知本题属于中心理解题。
文段首先指出物质、技术文化的传播影响了它们所在的领域以及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生活方式,接着阐述这么说的原因。文段的主旨句是第一句,文段后面的内容都是围绕这一主旨进行论述的,而“甚至”表明第一句的重心在“它们还可能影响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生活方式,甚至产生意料之外的效果”。
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 B。
文段只是说到“物质文化和技术文化的输出,间接地传达了这种物质产品所包含的精神内容和文化内涵”,这并不等同于物质产品文化内涵的来源,故排除 A;C、D 两项是文段的片面复述,不能概括为主旨,故不选。故正确答案为 B。
32、据提问方式可知本题属于中心理解题。
文段说了两层意思:社区空巢老人缺乏社会特殊照顾的现状以及应该采取的解决方法。转折词“但”后边是整个文段重在强调的内容,即我们应该给予空巢老人生活和精神上的帮助。
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 D。
老龄化是造成空巢老人现象的原因,但是否是唯一原因,原文并未提及,故排除 A;原文介绍了解决空巢老人现象的途径,如成立敬老院、养老院、社区互助会等,但没有说到那一个是最佳的,故也排除 B;材料主要说的是对于空巢老人现象,社会方面应该采取的方法,没有讲到子女们应该怎么做,所以排除 C。
故正确答案为 D。
33、据提问方式可知本题属于中心理解题。
作者从人类文明的进程说到人类情感的管理引出儒家思想的“礼”,可见作者主要想谈的是儒家思想中的“礼”。A、B 两项都没有提到“礼”,故排除;D 项“儒家思想”所涉范围太大,也可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C。
34、据提问方式可知本题属于中心理解题。
文段分析了因通讯技术进步,政府执政环境所发生的一些列变化以及影响,最后呼吁政府及时采用新的方式来应对。
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 A。
B、C、D 三项都只是对现状的分析,没有提出面对这种现状应采取的态度或措施,可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A。
35、据提问方式可知本题属于中心理解题。
文段最后两个句子为因果关系的设问句,一问一答揭示了文段的主旨,即“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需要土豆”。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 C。
A、B、C 三项都没有体现出土豆仔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上的重要性,故不选。
故正确答案为 C。
36、据提问方式可知本题属于中心理解题。
作者首先将今人的创作与古人相对比,说明今人的创作态度不如古人严肃,接着指出这样不严肃的创作难以出精品,最后得出结论,“创作”的重点在于一个“创”字,也就是强调潜心创作的重要性。
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 D。
A、B、C 三项都只是文段的一部分,不是作者的主要观点,故不选。
故正确答案为 D。
37、据提问方式可知本题属于中心理解题。
文段介绍了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这三种岩石是怎样形成的,也就是它们形成的条件。
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 A。
文段说到“在地壳中,在大大高于地表的温度和压力作用下,岩石的结构、构造或化学成分发生变化”,这是在说明岩石在形成过程中经历的变化,不能概括为文段的主旨,排除 B、C、D 三项。
故正确答案为 A。
38、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由文段最后一句话:“而这些不同的联结和组合,会形成不同的人物、事件或者过程的历史面貌”中的“而”是关键的转折词,可知依据后现代主义史学理论的学者的观点,历史描写可以有不同的版本。
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 C。
A 项不是后现代主义史学理论所持有的观点;B、D 项违反了“学科规范”这一前提。
故正确答案为 C。
39、据提问方式可知本题属于中心理解题。
文段先是描述文物价值观,因为外界社会及个人内在的诸多因素导致了差异性,然后举例说明了文物工作者和一般民众由于上述原因表现出了不同的文物价值观。
- 4 -
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 D。
文段提到文物价值观变迁的原因及其差异性的表现形式是为了说明文物价值观存在差异,不是所强调的重点,故排除 A、C;文段没有对不同文物价值观作出评价,故也不选 B。
故正确答案为 D。
40、本题属于语句填空题。
文段的话题对象是“市场”,句中“泡沫”比喻股市投机现象,“啤酒”比喻正常的股市。划线部分前面已经指出了投机盛行现象的不足,空缺处的前面一句话也是在说“市场”,因此为保持话题一致性,最后一句话也应该说“市场”。A、B、C 填入此处都不符合语境。
故正确答案为 D。41、据提问方式可知本题属于中心理解题。
文段论述的主题是巧克力,呈现出分—分—分的结构,第一层介绍巧克力中含有可可碱,其能加速神经传导;第二层介绍巧克力含有咖啡因及其作用;第三层介绍了巧克力中还含有苯丙胺,具有提神醒脑的作用。综上所述,整个文段主要论述的是:巧克力具有促进神经兴奋的作用。
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 A。
文段说明巧克力和咖啡对人体影响不同是为了突出巧克力的提神醒脑作用,B 项内容不是文段的重点,故不选;文段没有提及可可碱和咖啡因哪个对人体更有益,故排除 C;D 项是文段的一个观点,不能概括为主要意思,故也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A。
42、本题考查词句理解。
文段描述了新兴市场国家根据外资银行进入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从而造成的结果。可见,“这个过程”指的是“外资银行进入新兴市场国家的过程”。
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 A。
B、C 两项较易排除;D 是强干扰项,文中提及“新兴市场国家银行业各主体…….会尽可能争取较大的市场份额”,这与“银行业扩大市场份额”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故正确答案为 A。
43、据提问方式可知本题属于中心理解题。
文段的首句便为本文段的中心句,而“但”字后面的“创新战略的全民化或人民性”是重中之重。
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 D,因为选项中提到这个重中之重的只有 D。
选项 A 文中没有体现;选项 B、C 不是文段所要强调的内容。
故正确答案为 D。
44、据提问方式可知本题属于接语选择题。
文段首先给我们提出了一种现象,即 2000 年开始不论中文网站还是英文网站,都会在右上角添加“点击此处设为首页”这样一句提示,但是 2005 年之后,这种提示就消失了,那么,接下来文段所要论述的应该是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 A。
B、C、D 三项的内容前文并未提及。
故正确答案为 A。
45、据提问方式可知本题属于中心理解题。
文段中说转基因稻米早在 7 年前就被发明了,却迟迟没有出现在市场上。联系后文可知,转基因稻米没有上市的原因就在于“欧洲人一直对转基因食品持怀疑态度”。文段最后一句明确指出“西方人错置的道德观正夺去数百万穷国人口的生命。”可见作者写此文的目的并不在于讨论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而在于指出欧洲人对转基因食品的歧视造成了转基因稻米的迟迟不能面市,从而影响了数百万穷国人口的生命,从而排除 A。
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 D。
B、C 两项不是文段的重点,可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D。
46、据提问方式可知本题属于中心理解题。
文中首句提到了音乐是世界语,是感情语言,接着首先提到了音乐的政治沟通功能,最后用“并且”提到音乐是良好的交流工具,可见音乐是国家之间进行政治沟通与交流的一种工具。
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 D。
A 项是无中生有,“化解文化冲突”在文中并无明确表述;文段也没有说音乐是各国普遍采取的一种外交手段,只是提到如果两国愿意通过音乐交流,则可能“含有某种政治善意”,故也排除 B;C 项是概括不全,仅仅提到了后半句的交流功能,并不全面,也应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D。
47、据提问方式可知本题属于中心理解题。
文段中出现了表转折的关联词:“然而”,由此可知作者主要强调的是“然而”后面的内容,由此可排除 B;文段只是引用孔子关于生死的语句来引出话题,并不是专门来讨论孔子关于生死的看法是否对中国人了产生深远影响所以排除 A;D 项在文中没有提及,属无中生有,也排除;“人们最终分析认为,死是生的延续”体现了中国人对生与死的问题的讨论实际是以生为旨归,C 项为正确答案。
故正确答案为 C。
48、据提问方式可知本题属于中心理解题。
文段说到我们农业市场需要调整,转折词“但”后边是的内容突出强调了农业发展过程中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作用。
A、D 两项不是文段的重点,故排除;文段通过假设市场机制得不到应有发育的后果是为了论述农业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性,并不是说“市场机制的优势未充分发挥”,故不选 B。
故正确答案为 C。49、据提问方式可知本题属于中心理解题。
文段主要说的是相声表演与民众的关系,“在民众中诞生和成长的艺术,只有回到群众、回归生活,才能获得新的生命力”是文段的主旨句。
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 D,因为 D 项准确地反映了文段的主旨。
A 项中的“生活实践”、“相声创作”在文段中都没有提及,可排除;B 项中“传统的相声表演”所指不明,在文中也没有提及,也排除;C 项只是文段的一部分,不是对整段文字的概括,也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D。
50、据提问方式可知本题属于中心理解题。
文段先是说精确预测地震的震级和时间很难,接着着重介绍了国外地震学家普遍认可的一种地震预测方法。文段论述的核心是地震可以预测及其预测方法。
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 C。
A 项“并非不可预测”只提到了可以预测的一个方面,没有提及预测方法,表述片面,排除;B、D 项均未提到“预测”,故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C。
51、已知给定图形中的汉字笔画数分别是 1、2、3、4,依次是自然数列,那么下一个图形中汉字应为 5 笔画,ABCD 笔画分别为 4,3,4,5.D 项符合题意。
故正确答案为 D。
早些年的考题,看到汉字数笔画。
52、组成元素相似,叠加。观察发现,第一个图形和第二个图形元素去同存异得到第三个图形,第二个图形和第三个图形元素去同存异得到第四个图形。依次规律,未知图形应为第三个图形和第四个图形元素去同存异得到。
故正确答案为 A。
53、元素组成凌乱,考数数。
已知图形均是封闭图形,每个图形均有 9 个内角,那么待选图形也应有 9 个内角,D 符合条件。
故正确答案为 D。
54、元素组成凌乱,考数数。
已知图形中各个图形均可以一笔画成,未知图形也应一笔画成,选项中 ABD 均不是连通的图形,只有 C 项可以一笔画成。
故正确答案为 C。
55、元素组成凌乱,考察数量。
第一行三个图形封闭空间数分别有 0、1、2,第二行图形封闭空间数分别有 3、4、5。依次规律,那么第三行图形封闭空间数分别应有 6、7、(8)。选项中 ABC 分别为 12,1,2 个封闭空间,只有 D 项有 8 个封闭空间。故正确答案为 D。
56、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定义强调“创造具有自身特性的技术”,“产生稀缺的、不可模仿的技术资源”。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 项中的“网络搜索的关键技术”、B 项“操作系统的开发技术”、C 项“大型超级计算机的制造技术”均属于“创造具有自身特性的技术”,且 A、B、C 三项技术均符合“产生稀缺的、不可模仿的技术资源”定义。
而 D 项中“个人计算机的制造技术”不是“创造具有自身特性的技术”,可能被模仿,不符合“产生稀缺的、不可模仿的技术资源”。
故正确答案为 D。
57、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外部不经济性强调“给他人带来的损失或额外费用”且“他人并未因此得到补偿”,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 项“某项新技术发明被他人使用”、B 项“行人都可以享受到花香”、C 项“上游居民大量植树改善了下游居民的水源质量”都是给他人带来好处或收益,不符合“给他人带来的损失或额外费用”。
而 D 项“农民使用农药过量造成污染”给环境造成污染,也给他人带来不利影响,符合“给他人带来的损失或额外费用”,同时“却并没有赔偿受害者”体现了定义“他人并未因此得到补偿”,两个条件均符合。
故正确答案为 D。
58、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关键期”理论强调“某一方面在某一阶段发展得最快”,3 岁以前是动作发展,1-3 岁是语言发展,4 岁左右是感知图形。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 项“狼孩 10 岁时回归社会”已经错过了 1-3 岁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因此没有利用“关键期”理论;
B 项“2 岁时接受语言康复训练,最终学会了说话”符合 1-3 岁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利用了“关键期”理论;
C 项“怀孕期间给腹中的胎儿听音乐”中怀孕期间属于出生之前,不属于关键期任何一阶段,不符合定义要求;
D 项中“3 岁时就已经被认为具有体操天赋”中天赋一般都是先天形成的,而不是靠后天发展的,因此也没有利用“关键期”理论。
故正确答案为 B。
59、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定义强调“机械操作”。前提是作物种植以前,或在作物生长期间。基本目的有三个,(1)改良土壤结构;(2)把作物残茬和有机肥料掩埋并掺和到土壤中去;(3)清除杂草或其他不需要的植株。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 项“挖排水沟”属于“机械操作”,但不符合耕作目的的任何一个,因此不属于耕作;
B 项“喷洒除草剂以清除杂草”没有体现“对土壤进行的机械操作”,因此不属于耕作;
C 项“将雨后板结的表土破碎”是为了“改良土壤结构”而进行的“机械操作”,符合定义;
D 项“种植绿肥作物”,而不是在作物种植之以前或作物生长期间进行的机械操作,不符合耕作的前提条件。
故正确答案为 C。
60、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定义强调“在企业内贯彻的”、“具有长期性和方向性”,包括组织目标、方针的确定、组织机构的调整、企业产品的更新换代、技术改造等。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 项“神舟七号载人航天计划”的主体不是企业,不符合“在企业内贯彻的”;
B 项“开发新技术,在十年内推出神经网络电脑”是关于“企业产品的更新换代、技术改造”的决策活动,符合定义;
C 项是企业招聘行为,是短期的决定,不属于战略决策的各个部分,也不符合“具有长期性和方向性”;
D 项是管理公司人员的规定,不符合“具有长期性和方向性”,不符合定义。
故正确答案为 B。
61、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定义主体是“生产者或销售者”,行为是“故意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次充好、以假充真”、“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不足五万”。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 项经商量将掺过硫酸氨后当作纯二氧化硒出售,获得超过五万元,符合“故意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次充好、以假充真”、“销售金额五万以上”;
B 项销售金额不足五万;
C 项使用了不合格的建筑材料的建筑公司不是建筑材料“生产者或销售者”;
D 项“孟某在车款到手后携款逃匿”构成诈骗,并没有完成销售环节,不符合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定义。
故正确答案为 A。
62、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风险转移手段是“通过合同或非合同的方式”,目的是“将风险转嫁给另一个人或单位”,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 项医院通过家属签字同意把手术失败的风险转移给家属,符合“通过合同或非合同的方式”、“将风险转嫁给另一个人或单位”,属于风险转移;
B 项“将本要投资股市的钱存入银行”是对风险的回避,并非转移,不符合“将风险转嫁给另一个人或单位”;
C 项“签订保密协议”并没有将风险转移出去,承担风险仍是甲单位,不符合“将风险转嫁给另一个人或单位”;
D 项“产品出现了质量问题”是以借口转移责任,风险的承担者仍是该企业,并没有实现风险的转移。
故正确答案为 A。
63、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定义强调“对事情产生决定性影响的个案进行的研究”,目的是“将这些个案中获得的结果逻辑地推论至其他个案”。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A 项“所有购买产品的顾客进行电子邮件调查”是全部抽样,不是针对个体的;
B 项“对若干 6 岁儿童进行访问”说明将若干 6 岁儿童作为关键个案进行研究,“剔除专门为 6 岁儿童开发但不受欢迎的糖果口味”体现了目的是“将这些个案中获得的结果逻辑地推论至其他个案”;
C 项“电话抽样”没有体现“对事情产生决定性影响的个案进行的研究”;
D 项“随机寻找符合产品香味调查的对象”属于随即抽样,并不能说明抽样样本“对事情产生决定性影响”。
故正确答案为 B。
64、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定义强调“仅注意到某些刺激或刺激的某些方面”、“忽略了其他刺激”。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 项小张“忙于奥运赛场的服务无暇观看奥运比赛”,并不是没有注意到奥运比赛,不符合选择性注意定义;B 项“无法投入到新学期的学习生活中”并不能说明忽略了新学期的学习生活,且奥运精彩纷呈的赛事和新学期的学习生活出现在不同时期,不符合定义;
C 项意大利小伙子马克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没有体现“忽略了其他刺激”;
D 项“由于一起收看奥运会节目,交流增多,关系缓和,不再闹离婚了”说明夫妻俩忽略了之间矛盾,符合“仅注意到某些刺激或刺激的某些方面”,“忽略了其他刺激”,符合选择性注意定义。
故正确答案为 D。
65、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定义强调“继承人在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前死亡”、“其有权继承的遗产转由其法定继承人继承”。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A 项中“二儿子早年去世”并非在继承开始后死亡,不符合定义“继承人在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前死亡”;C 项“老刘去世后不久,老张心脏病发去世”说明老张的死亡并不是发生在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前,不符合定义要求;
D 项中“小赵不幸去世”是法院作出判决前死亡的,且不是老黄法定继承人,不符合定义“其有权继承的遗产转由其法定继承人继承”。只有 B 选项完全符合定义,小李符合“在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前死亡”,“小李的儿子”是小李的法定继承人。
故正确答案为 B。
66、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题干中是对应关系,前者是古代的,后者是现代的,且古代的竹简相当于现代的书籍,都是用来阅读或书写材料的。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 项是并列关系;
B 项沙漏古代的而钟表是现在的,且古代的沙漏相当于现在的钟表,都是用来记录时间的,与题干逻辑关系相同;
C 项毛笔是古代的书写工具,而电笔不是现代的书写工具,两者之间没有对应关系;
D 项均是古代的。A、C、D 均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
故正确答案为 B。67、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第一重逻辑关系,并在选项中进行选择
题干两词是包容关系和社会属性对应,钻石是经过琢磨过的金刚石,金刚石是石头的一种。且钻石是最昂贵的石头。
第二步:答案不唯一时,再判断题干词语间第二重逻辑关系,并在选项中选择。A、B、C、D 四个选项都是包容关系。
A 项劳斯莱斯轿车是世界顶级豪华汽车,满足社会对应关系;
B、C、D 三项均只满足包容,不满足社会属性的对应。
故正确答案为 A。68、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题干中是属性关系,前者可以用来形容后者的行为,愤怒可以用来形容驳斥,愤怒地驳斥。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A、B 项均是近义词;
C 项详尽可以用来形容陈述,详尽地陈述,符合题干逻辑;
D 项善良和魅力是包容关系。
故正确答案为 C。69、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题干中水和冰是同一物体的两不同形态,同属于一类,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冰。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A 项米是一种饭,是包容关系;
B 项锈可以由铁演变而来,是对应关系;
C 项云和雨是同一物体的两不同形态,也同属于一类,云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雨;
D 项树和木是包容关系。
故正确答案为 C。
70、【解析】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第一重逻辑关系,并在选项中进行选择。
题干两词是并列关系,“伞”和“雨衣”都可以用来遮雨,功能相同,A 项现金和支票都有支付功能,B 项空调和- 8 -
暖气都有制热功能,C 项钢笔和铅笔都有写字的功能,D 项蚊香和蚊帐都有防蚊的功能,意味着 ABCD 四个选项均符合题干的逻辑关系。
与之逻辑关系相同的有 A、B、C、D。
第二步:答案不唯一时,再判断题干词语第二重逻辑关系,并在选项中进行选择。“伞”不仅可以遮雨,还可以遮阳;与之逻辑关系相同的只有 B,空调不仅可以制热,还能制冷。故正确答案为 B
71、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题干两词是对应关系,且是事物及其作用对象之间的或然关系。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题干中有青蛙,庄稼更好,没有青蛙,庄稼不一定不好;A 是人物之间的并列关系;
B 项中树木和城市也是或然关系;
C 选项是事物的包容关系,“合同”中包容了“买方”和“卖方”;
D 选项空气对健康时是必然关系,有优质空气,更健康,没有优质空气,肯定不健康。
故正确答案为 B。
72、第一步:将选项逐一代入,判断各选项前后部分的逻辑关系。
A 项代入前一组为因果关系,班门弄斧导致贻笑大方;后一组词也是因果关系,风调雨顺导致 五谷丰登;
B 项代入前一组不构成逻辑关系,后一组构成近义词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
C 项中前一组不构成逻辑关系,后一组构成近义词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
D 中前一组均为贬义词,后一组不构成逻辑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
第二步:前后逻辑关系一致的为正确答案。
综上分析可知,A 项前后逻辑关系一致。
故正确答案为 A。
73、第一步:将选项逐一代入,判断各选项前后部分的逻辑关系。
A 项代入前一组构成动宾结构,鼓舞士气;后一组词不构成逻辑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
B 项代入前一组构成反义词关系,后一组构成近义词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
C 项中前一组词义相近,词性相反,鼓舞是褒义词,煽动是反义词;后一组词义相近,词性相反,创作是褒义词,捏造是反义词,前后逻辑关系一致;
D 中前一组语言为名词,通过语言达到鼓舞目的;后一组捏造为贬义词,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
第二步:前后逻辑关系一致的为正确答案。
故正确答案为 C。
74、第一步:将选项逐一代入,判断各选项前后部分的逻辑关系。
A 项代入前一组为反义词关系;后一组浑浊和清澈也是反义词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一致;
B 项代入前一组不构成逻辑关系,后一组构成近义词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
C 项中前一组不构成逻辑关系,后一组构成近义词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
D 项前一组为近义词关系,后一组不构成逻辑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
第二步:前后逻辑关系一致的为正确答案。
故正确答案为 A。75、解析是条件关系,心脏的跳动是血液循环的必要条件,而引擎的启动是汽车发动的必要条件。也可以理解为: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系统, 引擎是汽车的动力系统。
故正确答案为 C。
76、第一步:找到论点和论据。
论点是科学家们通过实验证明冬眠对动物是有益的,醒以后动作更加灵敏,食欲更加旺盛,在冬眠时期神经系统的肌肉仍然保持充分的活力,而新陈代谢却降到最低限度。没有明显的论据。
第二步:判断削弱方式。
提问句是最能反驳这一观点,所以本题削弱论点。
第三步:逐一判断选项的作用。
A 项“以“蛹”或“卵”的形式进行冬眠”符合环境温度的降低以及食物的缺乏的需要,不对题干结论构成削弱;B 项“刺猬一次冬眠能睡上 200 多天,醒来后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恢复到原来的精神和体力”明显与结论“醒以后动作更加灵敏,食欲更加旺盛”不符合,直接削弱了论点;
C 项“冬眠期间脉搏变得极为微弱,体温更直线下降到 $5^{\circ}$ 也是适应了环境温度的降低以及食物的缺乏的需要,与题干论点没有明显的关系‘
D 项“雌熊仔冬眠中产仔”的行为是无关项,与题干“冬眠时期神经系统的肌肉仍然保持充分的活力,新陈代谢却降到最低限度”没有关系。
故正确答案为 B。
77、第一步:利用充分必要条件翻译题干。
任何学院都能从学校领取奖学金 $\Rightarrow$ 各学院有学生为优秀奖学金获得者。
文学院:有学生为优秀奖学金获得者。
计算机学院:可以从学校领取奖学金。
第二步:从事实信息开始推导。
文学院有学生为优秀奖学金获得者是肯定题干推导关系的后件,根据逆否规则,肯后件无法推出任何绝对表达的结论,只能推出可能性结论,即可推出文学院可能从学校领取奖学金。计算机学院可以从学校领取奖学金,肯定题干推导关系的前件,肯前件可以推出肯后件,即可推出计算机学院有学生为优秀奖学金获得者。故 A项错误,C 项正确。
第三步:逐一判断选项。
由上一步的推导可知,A 项错误,C 项正确。
B 项,“文学院有学生为优秀奖学金获得者”和“文学院有的学生不是优秀奖学金获得者”构成下反对关系,其中一个为真无法推出另一个的真假,故 B 项不能推出;
D 项,同理,从第二步推出的“计算机学院有学生为优秀奖学金获得者”,无法断定“计算机学院有的学生不是优秀奖学金获得者”的真假,D 项无法推出。
故正确答案为 C。78、第一步:翻译题干。
由题干信息可知,政府政策不当 $\Rightarrow$ 国有资产可能流失,政府直接积极参与经济生活 $\Rightarrow$ 重要经济领域可能发生大面积损失,国有资产流失∨重要经济领域发生大面积损失 $\Rightarrow$ 产生公共风险,要想实施稳健的财政和货币政策 $\Rightarrow$ 仅仅调整财政政策是不够的,因此实施稳健的财政和货币政策 $\Rightarrow$ 防范公共风险的产生。
第二步:根据充分必要条件逐一判断选项。
A 项翻译为:﹣国有资产流失 $\Rightarrow$ ﹣产生公共风险,根据逆否规则可知,否前不能推出绝对化结论,A 错;
B 项翻译为:﹣政府直接积极参与经济生活∨﹣重要经济领域可能发生大面积损失 $\Rightarrow$ ﹣产生公共风险,根据逆否规则可知,否前不能推出绝对化结论,产生公共风险的还可能由于国有资产流失,因此 B 项不符合推断;
C 项翻译为:防范公共风险的产生 $\Rightarrow$ 要想实施稳健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不符合推断,因为防范公共风险的产生是实施稳健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D 项翻译为:重要经济领域发生大面积损失∧﹣政策不当 $\Rightarrow$ 仍有可能产生公共风险,符合题干推论,产生公风险的任何原因发生,都有可能造成公共风险。
故正确答案为 D。
79、第一步:抓住每句话中的对象及其关系。
第一句话指出睡眠不足四小时的人的死亡率比睡七八个小时要高 $180%$ ,第二句话指出睡八小时以上的人的死亡率比睡六至七个小时的高 $120%$ 。
第二步:判断整体关系。
两句话均说明了亚健康的两种不同类型,说明睡眠时间太多或太少都会使人的寿命缩短。因此 A 项可以得出。
第三步:逐一判断选项。
题干中并没有涉及有时睡眠时间少于四小时或多于八小时的死亡率信息,因此 C 项不能由题干推出;
根据第一句话可知,B 项符合推断。由于 $180%$ 大于 $120%$ ,因此 D 项也符合推断。
故正确答案为 C。
80、第一步:抓住每句话中的对象及其关系。
题干指出雄性非洲慈鲷鱼具有推理能力,但推理能力是人类的理性认识特点之一。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根据第一步分析可知,雄性非洲慈鲷具有推理能力和人类的某些理性认识特点相似,因此 B 项符合推断。
A 项中“雌性”非洲慈鲷鱼在题干中没有涉及;
C 项,题干强调雄性非洲慈鲷鱼可以根据推理能力来分析对手,并不能得出 C 项“逻辑推理能力较强的鱼能够占有较大的地盘”;
D 项在题干中没有涉及。
故正确答案为 B。
81、第一步:找到论点和论据。
论点为某国最大的方便面生产企业提高方便面价格以应对粮食等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没有明显的论据。
第二步:判断加强方式。
由于题干只有论点,因此需加强论点。
第三步:逐一判断选项。
A 项“国际市场粮食等原材料价格上涨”,且这些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可能导致粮食产品价格的上涨,支持了题干论断;
B 项“由于劳动力价格上涨,导致粮食加工企业生产成本增加”而不是粮食等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削弱了结论;
C 项“粮食产品价格平稳”与题干“粮食等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不符,不能支持题干论断;
D 项由于“加工企业工人举行大罢工”的影响导致国内方便面等粮食产品供应不足,削弱了题干结论。
故正确答案为 A。
82、第一步:抓住每句话中的对象及主要内容。
第一句说明气候变暖导致中高纬度地区粮食产量增加,非洲和拉丁美洲等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产量下降;第二句说明全球最贫穷的地区饥荒危机将增加。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的作用。
A 选项,由提干可知,中高纬度地区粮食产量增加,全球最贫穷的地区饥荒危机将增加。根据“最贫穷的地区饥荒危机将增加”可以推出,中高纬度地区不会最贫困地区。选项正确。
B 选项,粮食产量下降的地方有很多,包括非洲和拉丁美洲,通过“尤其”可知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产量下降较为严重,但是最贫困地区,提干没有提及,也有可能是位于热带和亚热带的其他洲的地区。排除。
C 选项,提干提及的是全球变暖对粮食的影响,不是气候。无关选项。排除。
D 选项,根据提干,不知道全球变暖对粮食产量的世界平均水平的影响,所以不能推出是否全球变暖对非洲和拉丁美洲粮食产量的影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排除。
故正确答案是 A。
83、第一步:翻译题干。
$\textcircled{1}$ 组成议会党团 $\Rightarrow$ 占有至少 $5%$ 议席的政党; $\textcircled{2}$ 组成议会集团 $\Rightarrow$ 议席少于 $5%$ 的政党。
第二步:逐一翻译选项并判断正确答案。
A 项,由题干可知,能组成议会党团的政党是占有至少 $5%$ 议席的政党,“占有至少 $5%$ 议席的政党”是对“议席少于 $5%$ 的政党”的否定,可翻译为“-议席少于 $5%$ 的政党”,根据逆否规则,从“-议席少于 $5%$ 的政党”可推出“-组成议会集团”,即不能组成议会集团,A 项正确;
B 项“能否组成党团或集团最终需由联邦议会进行裁决”在题干中没有体现;
C 项可翻译为“议席少于 $5%$ 的政党 $\Rightarrow$ -组成议会集团”,“议席少于 $5%$ 的政党”是对题干推导关系 $\textcircled{2}$ 中后件的肯定,肯后件不能推出任何绝对表达的结论,C 错;
D 项中该制度的作用在题干中没有涉及,属于无关选项。
故正确答案为 A。
84、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是一项历时 13 年的对莱姆病生态学中的决定因素进行的研究中推翻了科学家们认为“白脚鹿的种群密度是莱姆病发病率最好的预报因素”的观点。论据是在莱姆病发病率高的年份中,白脚鹿的种群数量一般比莱姆病发病率低的年份低。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D 项作为假设条件,对论据和论点关系,影响不大。对题干论证支持力度较 B 项弱;
B 项若为真,那么根据论据可以推翻科学家们认为的观点,否则如果莱姆病爆发之前白脚鹿的种群数量会显著降低,用题干的论据就无法推翻科学家的观点,题干论述不成立,因此 B 项是必须假设的;
C 项”其他物种的种群数量也可作为莱姆病发病的预报因素“对于反驳科学家们的观点没有关系,属于无关项。
故正确答案为 B。
85、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阿尔迪、里德尔等德国超市折扣连锁店在全球食品涨价潮中逆市走俏。
论据:分析人士认为德国折扣连锁模式在食品涨价潮中逆市走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其“低价”优势外折扣店品种少、规模大的采购模式使新开店成本很低。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A 项:德国折扣连锁商店在法国零售业的市场份额的上升与论题讨论的无关,排除;
B 项:“低成本战略和低价战略是所有超市都在尽可能使用的经营战略”若为真,那么德国折扣连锁商店的优势就没有了,直接削弱了论据中分析人员的解释;
C 项:“挪威本土的这家连锁店恰恰是德国折扣连锁模式的翻版”加强了题干论证;
D 项:提到的“家乐福等大型超市”企业文化与题干德国超市折扣连锁店无关,属于无关项。
故正确答案为 B。
86、故正确答案为 B。
所以未知项为 $\mathrm{3^{5}+5=248}$ 。
故正确答案为 A。
88、机械划分:1|8|7、2|5|9、4|4|8、5|8|3、7|5|4,看作分组数列。组内三个数做和,和值均为 16。四个选项中仅有 B 符合。
故正确答案为 B。89、相邻三项加和,可得 4、9、16、25、(360),为连续自然数的平方,故下一项为 18。
故正确答案为 C。
90、任意相邻三项中,第一项的 2 倍加上第二项的 3 倍等于第三项,具体如下: $1\times2+2\times3=8$ 、$2\times2+8\times3=28$ 、 $8\times2+28\times3=100$ ,故未知项为 $28\times2+100\times3{=}356$ 。故正确答案为 D。
91、
$$ {\begin{array}{r l}&{=({\frac{1}{2}}-{\frac{1}{4}})+({\frac{1}{2}}-{\frac{1}{8}})+({\frac{1}{2}}-{\frac{1}{16}})+\cdots+({\frac{1}{2}}-{\frac{1}{512}})+({\frac{1}{2}}-{\frac{1}{1024}})={\frac{9}{2}}-({\frac{1}{4}}+{\frac{1}{8}}+{\frac{1}{16}}+{\frac{1}{32}}+}\ &{=+{\frac{1}{256}}+{\frac{1}{512}}+{\frac{1}{1024}})={\frac{9}{2}}-{\frac{\frac{1}{4}(1-({\frac{1}{2}}))}{1-{\frac{1}{2}}}}={\frac{9}{2}}-({\frac{1}{2}}-{\frac{1}{1024}})=4+{\frac{1}{1024}}=4{\frac{1}{1024}}}\ &{{\overset{{\mathrm{fif~}}{\overset{\mathcal{H}\cap\mathcal{H}\leq\mathcal{H}\leq\mathcal{H}\leq\mathcal{H}\leq\mathcal{H}\leq\mathcal{H}}{\mathcal{H}\leq\mathcal{H}}}}}\end{array}} $$
故正
92、用特殊值法,任取一个数,例如取 60, , , , ,$23\times3+1=70,70\div2=35,35\times3+1=106,106\div2=53,53\times3+1=160,160\div2$ ,$40\div2=20,20\div2=10,10\div2=5,5\times3+1=16,16\div2=8,8\div2=4,4\div2=2,2\div2$ ,继续计算结果以 4、2、1 循环,故最终得到的结果为 1,再取一个数验证, $64\div2=32$ , $32\div2=16$ , $16\div2=8$ ,, , ,最终结果仍然为 1。
故正确答案为 B。
93、三个人的年龄之积为 2450,对 2450 做因式分解得 $2450{=}2\times5\times5\times7\times7$ ,三个人的年龄之和为 64。所以试着把 5 个因数组合成 3 个不同的整数,使他们的和为 64。可知 5、10、49 符合要求, $5+10+49=64$ ,故三个邻居中年龄最大是 49 岁。
故正确答案为 C。
94、以 10 米为间隔,可知 1350 米的路程被分成 135 个间隔,因此共有 136 个放标志物的点,按甲乙平分为两组,每组为 68 个点,故甲或乙最后均放置 135 个标志物。由求和公式可知总数为 $(1+135)\div2\times68\times2=9248$ 。故正确答案为 D。
95、设四个队分别为 $A,B,C,D$ ,得分 $A>B>\hat{C}>D,$ 。
已知 得到 3 个第一,,要使 得到最多的分,那么 $A$ 的得分要尽可能低,则第四项比赛得分为 1, $A$ 总得分为四项比赛总分为 $(5+3+2+1)\times4=44$ ,故剩余分数 $44-16=28$ ;$28\div3=9\triangle1$ ,则 B 最低得分为 $9+1=10$ ,此时 $C_{i}$ 、 $D$ 同分,都为 9 分,不符合题意;则 最低得分为 ,此时 $C^{2}$ 得 9 分, $D$ 得 8 分,符合要求,得分情况如下:
:5、5、5、1;
:3、3、3、2;
:1、1、2、5;
:2、2、1、3。
故正确答案为 B。
96、设书价为 $[[]]\mathrm{.}A+B$ ,看反后相差 18 元,则 $10.4+B-18=10B+A$ ,解得 $A-B=2$ ,即十位数与个位数相差 2,因为书和杂志的总价个位 39 元,所以书价只能为 31,杂志为 $39-31=8$ 元,因此书比杂志贵 $31-8=23$ 元。
故正确答案为 C。97、由题干中“甲厂人数比乙厂多 $\tilde{\mathbb{L}}\tilde{\mathcal{L}}{=}\tilde{\mathbb{H}}{i}^{s},$ 可知甲、乙两厂总人数之比为 $9:3$ ,则可假设甲厂总人数有 ,乙厂总人数有 $8n$ ,甲乙总人数为 $17n$ ,故总人数一定能被 17 整除,排除选项 B、C;
在 A 和 D 之间选择,直接代入 A 选项,则有 $680{=}17n$ , $n{=}40$ ,则甲厂共 360 人,乙厂共 320 人,两厂的技术人员总数为 $680\times45%=306$ 人,甲厂技术人员有 170 人,非技术人员为 190 人,乙厂有技术人员 136 人,非技术人员 184 人,甲乙两厂的非技术人员相差 $\mathrm{190-184{=}6}$ 人,满足题意,验证成立。
故正确答案为 A。
98、撕掉一张纸,其正反两面的两个页码之和为奇数,则撕掉 4 张,页码总数必为偶数,剩余页码和为 8037,所以原书的页码总和必然为奇数,由此排除 B、D(B、D 选项能被 4 整除,而连续 4 页的页码和必然为偶数)。
代入 C,可知整书的页码总和为 $(1+138)\div2\times138=9591$ ,于是撕掉的页码和为 $9591-8037=1554$ ,那么撕掉的 8 页的页码平均值为 194.25,显然与最多 138 页矛盾。
故正确答案为 A。
99、根据题意,只要构造出 15 步即可。先装入酒精。为方便叙述,记 70 毫升容器为甲,30 毫升容器为乙。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将甲容器装满 70 毫升酒精;从甲容器中倒入乙容器 30 毫升酒精;
将乙容器 30 毫升酒精倒掉;从甲容器中再倒入乙容器 30 毫升酒精;
将乙容器 30 毫升酒精倒掉;将甲容器剩余 10 毫升酒精倒入水池 B;
将甲容器装满 70 毫升酒精;将甲容器 70 毫升酒精倒入水池 B;
将乙容器装满 30 毫升水;将乙容器 30 毫升水倒入甲容器;
将乙容器装满 30 毫升水;将乙容器 30 毫升水倒入甲容器;
将乙容器装满 30 毫升水;从乙容器中再倒出 10 毫升水到甲容器;
将乙容器剩余 10 毫升水倒入水池 A。
故正确答案为 A。100、做出辅助线,方便观察。对图形进行割补平移,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正方形的面积,大圆的直径为正方形的对角线,其面积为 $S=({\frac{16}{\sqrt{2}}})^{2}=128$
故正确答案为 B。101、根据表格第三列城市商品价格指数,食品、燃料、日用品、金银珠宝 2008 年 7 月同比价格指数分别为115、122、103.9、124,因此食品价格比上年同月上涨了 $[5,1]$ ,燃料上涨了 $=251\div1$ ,日用品上涨了 $\Finv_{\alpha}\ G_{\beta}^{(-1)}$ ,金银珠宝上涨了 $\underline{{\boldsymbol{\mathcal{F}}}}4%$ ,故金银珠宝价格较上年同月涨幅最高。
故正确答案为 D。
102、根据表格第四列农村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化妆品、服装鞋帽、建筑材料及五金电料、书报杂志及电子出版物 2008 年 7 月同比价格指数分别为 100.7、99.3、112.2﹑100.4,城市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分别为 100.6、97.9、109.9、101.5,2008年7月城市跟农村商品价格涨幅相差最小的商品是故化妆品,相差 $100.7{-}100.6{=}0.1$ ,其它商品涨幅之差都大于 0.1。
故正确答案为 A。
103、只需看价格指数大于 100 的有几种即可。从表格中可以看出,2008 年 7 月农村各类商品零售价格与上年同月相比上涨的有 12 种。
故正确答案为 B。
104、2008 年 7 月全国燃料、城市食品、农村体育娱乐用品、全国书报杂志及电子出版物零售价格同比指数分别为 124.5、115、100.4、101.1。所以 2008 年 7 月比上年同月相比,全国燃料价格上涨了 $\tilde{\Omega}\tilde{\mathbf{{4}}}.\tilde{\mathbf{{5}}}\tilde{\mathbf{{5}}}$ ,城市食品上涨了 $[5,1]$ ,农村体育娱乐用品上涨了 $0.4%$ ,全国书报杂志及电子出版物上涨了 $\mathbb{L}.\mathbf{1}_{\mathcal{A}}^{\mathrm{ff}}$ ,全国然燃料价格涨幅最大。
故正确答案为 A。
注:需要比较的价格指数来自表格不同的列,注意选项中的 4 种商品前有全国、城市、农村三个不同的限定词。105、此表格只给出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并没有给出具体的价格,所以无法对饮料和烟酒的价格进行比较,A项错误;
在商品零售价格计算中各类商品的权数和价格没有给出,则无法估计哪种商品对商品零售价格整体上涨的贡献最大,B 项错误;
城市体育娱乐用品的价格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而农村上升了,C 项正确;
城市各类商品价格中,涨幅与全国商品零售价格平均涨幅最接近的是饮料、烟酒和日用品,D 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 C。106、根据材料,2007 年前三季度,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91529 亿元,同比增长 。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 78247 亿元,增长 $\bar{2}\bar{6}.4%$ 。2006 年前三季度城镇固定资产投资:
${\frac{78247}{1+24.696}}\approx{\frac{78250}{125}}\times100={\frac{15650}{25}}\times100=5650\times4=62600,$ 亿元,估算结果与 B 选项 61904 亿元的误差最小。故正确答案为 B。
107、根据材料,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投资 1 232 亿元,增长 $13.7%$ ,煤炭开采及洗选业投资 1 103 亿元,同比增长 $\exists4.9%$ ,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 16 814 亿元,增长 $\mathfrak{A}[],\mathfrak{A}_{i}^{\sharp}$ ,有色金属矿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 864 亿元,增长 $31.2%$ ,故有色金属矿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增幅最大。
故正确答案为 D。
108、2007 年前三季度,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投资 938 亿元、34522 亿元和 42787 亿元,同比增长 、
和 。可得如下:
增长率方面,第一产业 $\mathrm{\nabla}\cdot>$ 第二产业 $\mathrm{\nabla}>$ 第三产业,A 说法错误;
$938\times41.1%$ $34522\times25.370$ $43787\times24.078$ 增长额方面,第一、二、三产业分别为 $1+41.1%$ 、 $\overline{{1+29.3_{/\bar{1}}^{s}}}$ 、 $\overline{{1+24.0_{/0}^{v}}}$ ,第三产业明显最高,可知 B 说法正确,D 说法错误;
9,C 说法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 B。109、根据材料从行业看,煤炭开采及洗选业投资同比增长 $\Finv_{\mathrm{t.}}\oplus_{i=1}\cdots$ ;电力、热力的生产与供应业投资增长 $[[],[5],[5]$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投资增长 $\mathbb{L}\mathbf{2}.5.7%$ ;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 $7.1%$ ;非金属矿制品业投资增长 $50.9%$ ;黑色金属矿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增长 $\mathbb{I}\it{3}.$ ;有色金属矿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增长 $31.2%$ 。故非金属矿制品业投资增长率最高,A 选项错误。
2007 年前三季度,非金属矿制品业投资 1890 亿元小于铁路运输业投资 1395 亿元,B 选项错误。
2007 年前三季度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投资 1232 亿元大于煤炭开采及洗选业投资 1103 亿元,C 选项正确。2007 年前三季度,黑色金属矿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增长 $13.0%$ 小于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投资增长 $\mathbb{L}\mathbf{2}.5.7%$ ,D选项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 C。
110、A:根据材料,城镇 50 万元以上施工项目累计 259083 个,同比增加 27901 个,新开工项目 170123 个,同比增加 18151 个,施工项目增加个数大于新开工项目,故 A 选项错误。
B: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 60309 亿元,平均每个项目投资约为 ,故 B 选项错误。
C:施工项目平均金额为 $\mathrm{j^{222439}\div259083\approx222500\div259000\approx2225\div2590=445\div518\approx0.8},$ ,大于新开工项目 0.352 亿元,故 C 选项错误。
D:施工项目增速
为 $7901\div(259083-27901)=27901\div231182\approx27900\div231200=279\div2312\approx280\div2300=28\cdot$
新开工项目增速为 $18151\div(170123-18151)\approx0.11$ ,故施工项目增速大于新开工项目增速,D 选项正确。故正确答案为 D。
564207 - 43465612 671071 - 56420711
111、2004、2005 年广告类广播节目增幅分别为 、 ;
426553-24334918524892-42655310
2004、2005 年广告类电视节目增幅分别为 426553 ;
很明显 2004 年广告类电视节目增幅最大。
故正确答案为 C。
112、1999、2006 年新闻类电视节目时数分别为 80800、646337,则增幅为
646337 - 80800 640000 - 80000 = 700%
80800 80000 ,A 最接近。
故正确答案为 A。
434656 243349 19113、2003 年广告类节目时数中,广播和电视节目时数分别为 434656、243349,故可得
直除首位得 7。
故正确答案为 C。
114、2006 年其他类电视节目时数增长了 $\frac{363442}{289364}-1$ 2005 年增长了 289364 1
明显 2005 年低于 2006 年,并非下降,不符合题意;
$\frac{1986800}{1937290}-1$ 1937290 1
2006 年综艺类广播节目时数增长了 ,2005 年增长了
下降了 $\frac{1937290}{1606519}-1-(\frac{1986800}{1937290}-1)\approx\frac{19}{16}-\frac{19}{19}\approx18.7597$ ;
2006 年专题类电视节目时数增长了 $\frac{540369}{525528}-1$ , 2005 年增长了 $\frac{525528}{486311}-1$
下降了 $\frac{525528}{486311}-1-(\frac{540369}{525528}-1)\approx\frac{52}{48}-\frac{54}{52}=\frac{7}{156}=4.5%$ ;
2006 年广告类电视节目时数增长了 $\frac{589067}{524892}-1$ ,2005 年增长了 $\frac{524892}{426553}-1$
下降了 $\frac{524892}{426553}-1-(\frac{589067}{524892}-1)\approx\frac{10}{42}-\frac{6}{52}\approx24%-11%=13%,$
显然综艺类广播节目下降最多。
故正确答案为 B。115、专题类广播节目占广播节目比重分别如下:2005 年: , 2004 年:
$\frac{1579675}{5267457}\approx\frac{160000}{530000}\approx30.0%$ ,非常接近,A 说法正确;
广播剧节目与影视剧节目时数都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B 说法错误;
新闻类节目总时数分别如下:2005 年: $1066880+637956=1704836$ ;2006 年: $.1055077+646337=1701414$ ,并非逐年递增,C 说法错误;
$\frac{321318}{2117158}\approx\frac{32}{210}$ 382350382004 年综艺类电视节目时数占当年电视节目总时数的比重为 ,2005 年为 ,$\frac{38-32}{255-210}=\frac{6}{45}<\frac{32}{210}$ ,则 2005 年低于 2004,2004 年并非最小,D 说法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 A。116、根据两个统计图,2007 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数分别为 20629、24917,所以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第二产业多 $24917-20629=4288\approx4300$ 万人。
故正确答案为 C。
117、2007 年第一产业就业人数为 31444 万人,2003 年全国就业人数为 74432 万人,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所占比重为 $49.1%$ 。故可得 $\mathbf{7442}\times\mathbf{0.491}-\mathbf{3144}\mathbf{4}$ $74452\times0.491$ $\frac{75000\times0.5-32000}{75000\times0.5}=\frac{55}{375}=\frac{11}{75}\approx14.6%$ ,B 最接近。故正确答案为 B。
118、根据材料,2007 年末城镇私营个体就业人员 7891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 924 万人,故 2006 年城镇私营
个体就业人员为 $7891-924=696775,k$ ,2006 年、2007 年城镇就业人员分别为 28310、29350 万人,2007
年末城镇就业人员中私营个体就业人员所占比重比 2006 年末增加了约为
7891 $-\frac{6967}{28310}\approx\frac{7900}{29400}-\frac{6960}{28300}=\frac{79}{294}-\frac{696}{2830}\approx0.26-0.24=0.02_{\circ}$
29350
故正确答案为 A。
119、图表资料中没有关于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的相关内容,B 项无法推出。A、C、D 三项均可由图表数据推知是否正确或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 B。120、A:2003-2007 年间全国就业人员数年均增长率约为 $\frac{1}{4}\times(\frac{\overline{{i}}6990}{\overline{{i}}4432}-1)=\frac{1}{4}\times(1.034-1){=0.085}$ ,故 A 正确;
B:2006 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中在岗职工比重约为 ${\frac{11427-266}{12024-311}}={\frac{11161}{11713}}{\approx}0.053$ , 故 B 正确;
C:2007 年和 2003 年相比城镇就业人数约增长了 $\frac{29350)-25600}{25600}=\frac{3750}{25600}=\frac{375}{2560}=\frac{75}{512}\approx0.146$ ,故 C 正确;D:2007年比2005年第一产业就业人数绝对量减少了约为 $75825\times44.890-31444\approx758\times45-31444\approx2666$ 万人,故 D 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 D。
注:年平均增长率计算公式: , $r=\sqrt[n]{\frac{B}{A}}-1\approx\frac{1}{n}\times(\frac{B}{A}-1){。}$
文章作者 考公
上次更新 2025-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