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山西公务员考试_行测_党群卷答案及解析
文章目录
2009年山西公务员考试《行测》党群卷(解析)
来源:F 整理:杨柳(微信:gwy288)
1、先将1改成 $7$ 。观察特征,对各个分数依次观察分子、分母。其中分母都是7,分子列4、7、10、13是公差为316
的等差数列,因此原数列未知项为7。
故正确答案为D。
2、原数列各项做因数分解: $1\times1\times2=2$ $2\times2\times3=12$ $3\times3\times4=36$ $4\times4\times5=80$ $5\times5\times6=(150)$ 。故正确答案为℃。
3、原数列为等差数列,公差为26,则未知项为82+26=108。
故正确答案为D。
4、原数列为交叉数列。
奇数项:2、1、0、(-1)为等差数列;
偶数项:4、5、6为等差数列。
故正确答案为 $\frac{1}{2}s$
5、原数列为做差递推数列。
数列中相邻两项,前项减去后项等于下一项。具体规律如下: $15-13=2$ $13-2=11$ $2-11=-9$ ,则未知项故正确答案为 $\mathrm{I}$ 。
后项减去前项6、故正确答案为D。
为等比数列
7、数列各项为1、2、 $3^{4}$ $5^{2}$ $(6^{1})$ 。底数是依次递增的等差数列,指数是依次递减的等差数列。
故正确答案为B。
原数列后项减去前项
后项减去前项8.故正确答案为D。
9、数列中相两项,前项与后项平方的和等于下一项,可得未知项为 $\mathrm{l24^{2}+11}$ ,观察量级,必大于 $10\Pi/00$ ,且尾数为?,C符合条件。
故正确答案为C。
10、第三项等于前两项的乘积减去。 $16=3\times7-5$ $107=7\times16-5$ $(\phantom{-})=16\times107-5$ ,未知项的尾数为7。故正确答案为C。
11、由题意可知,四个数的乘积必定能同时整除11、7、13,只有1537536符合。
故正确答案为D。
12,设10年前女儿的年龄为4岁,则爸爸的年龄为 $7.4$ 岁;15年后女儿的年龄为 $25+.4$ 岁,爸爸的年龄为 $\Finv(\mathbf{25}+\mathbf{.4})$
根据爸爸和女儿的年龄差始终不变,得 $7A-A=2(25+A)-(25+A)$ ,解得 $A=5$ 。因此女儿现在的年龄为
故正确答案为D。
13、7天日期得数为 $77$ ,而日期数为等差数列,因此中位数 $77\div7=11$ 恰好是中间一天的日期数。故这六个日期分别为:8、 $\Game$ 、10、11、12、13、14,即昨天是 $14$ 号,今天是15号。
故正确答案为B。
14、赵英共读了全书的 ${\frac{4}{7}}+(1-{\frac{4}{7}})\times{\frac{3}{5}}={\frac{29}{35}}$ 还余 $\mathrm{\bar{}l~-~}\frac{29}{35}=\frac{6}{35}$ 未读,则这本小说共有 $42\div{\frac{6}{35}}=245$ 页 故正确答案为 $k=$
15、先倒出溶液再倒入清水,套用公式。浓度 $\underline{{\underline{{\mathbf{\Pi}}}}}=(\frac{100-40}{100})^{3}\times80%=17.28%$ 故正确答案为 $C.$
重复稀释问题公式:设已有溶液质量为 $\mathcal{M}$ ,每次倒出溶液为 $\mathcal{M}{0}$ ,再添入 $\therefore H{0}$ 清水补满,重复"次,则$C=({\frac{M-M_{0}}{M}})^{n}{\vec{C}}_{0}.$
16、直接赋值路程为12,则去时速度为 $3$ ,返回时为4,返回时的速度比去时快 $(4-3)\div3=33.3%$ 故正确答案为 $C.$
17、先假设全部题目都做对了,然后分析差异,可得不做或做错的题目有 $(3\times50-82)\div(3+1)=17.85$ ,则做对的题与不做或做错的题数相差(50-17)-17=16题。
故正确答案为 $\mathtt{E}_{\mathfrak{Q}}$ 18、赋值水槽总量为6,则 $A+B+C$ 的效率为 $6\div1=6$ $A+C=6\div1.5=4$ $B+C=6\div2=3$ ,可得 $C=1$ $A+B=5$ ,则只打开 $\sin\theta$ 两个阀门需要 $6\div5=1.2$ 小时注满水槽。
故正确答案为℃。
19、平 $\frac{20\times80+30\times70}{20+30}=74.$
故正确答案为 $C.$
$20.$ 开走一辆空车,则剩余 $22+1=23$ 人,需要平均分配到剩余的旅游车上,则剩余的旅游车数应该是23的约数,即只能是23或者 $1.$ 而每辆车最多能乘坐32人,排除剩余车数只有1辆的情况,则剩余23辆车。那么员工数为
故正确答案为 $\mathrm{I}$
21、甲每小时跑 $3.5\div{\frac{1}{5}}={\frac{35}{2}}$ 乙每小时胞 $4\div{\frac{1}{4}}=16\perp$ 丙每小时跑 $5\div{\frac{3}{8}}={\frac{40}{3}}$ 。要使他们同时在出发点相遇,一定使他们的圈数均为整数,三人同时回到出发点的时间必须是2和3的公倍数。故正确答案为C。
22、60分(不含60分)以下考试成绩的有 $1-{\frac{1}{\overline{{\jmath}}}}-{\frac{1}{2}}-{\frac{1}{3}}={\frac{1}{42}}$ ,可知这个单位的员工人数是42的倍数,又因为该单位不足50人,则该单位只能有42人。因此这个单位得60分(不含60分)以下考试成绩的有 $42\times\frac{1}{42}=1$ 故正确答案为A。
23、设这家有男孩n人,则有女孩 $(\pi-1)\lambda$ ,妹妹的姐妹有 $(n-2)\times$ 。根据题意有 $2(n-2)=n$ ,解得 $n=4$ 故正确答案为B。
24、张三部门共锯了 $27\times0.5=13.5$ 米,李四部门锯了 $28\times0.5=14$ 米,王五部门锯了 $34\times0.5=17$ 米。由于树木都是整根的,张三部门一共锯了13.5米,因此他们的树木只能是1.5米长的,所以张三是乙部门的。同理,王五部门共锯了17米长,他们的树木只能是1米长的,王五是丙部门的。剩下的李四部门的木头都是2米长的,李四是甲部门的。
根木头,每根木头锯2次,一共是锯了18次;14米=7根木头,每根木头锯3次,一共锯了21次;17米=17根木头,每根木头锯1次,一共锯了17次。因此丙部门最慢。故正确答案为B。
25、解析1:
观察发现各选项中千位和个位数分别都是8和2,将选项直接代入验证是否被72整除即可。
解析2:
根据选项,可知该四位数千位和个位分别为8、2,只要求出百位和十位上的数即可。这个四位数能被72整除,必定是8和9的公倍数。所以这个四位数各个数位上数的和必须是9的倍数,十位与百位上的数的和必须是8或17,排除A、B。又因为8532不能被8整除。
故正确答案为C。
26、本题考查近义实词辨析和语境搭配,
根据文意和语境,原文中提到“我会倍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能与“美好生活”形成对应的应该是“苦难”(生活。
A项“苦涩”是指苦难、辛酸;C项“苦命”是说命运悲惨,有主观色彩,而原句是“我”对“父亲”童年的客观描述;D项“苦恼”常用来表示痛苦烦恼。“苦涩”和“苦恼”往往用来形容心情,程度不如“苦难”重。
故正确答案为B。
27、本题考查近义实词的侧重点和语境搭配。
由于动作施事者是大学生,场合是课余活动。因而c项研讨“研究讨论、研究探讨”最符合这一施事、场景。
A项研修指“带有研究性质的学习进修”,专业性过强,且句中没有“进修”的意思,因而排除;B项研究专业性过强,因而错误;D项讨论表示“就某事相互表明见解或论证”,一般场合比较随意,常常没有“学习”的性质。三者在这里都没有“研讨”合适。
故正确答案为C。
28、本题考查近义实词的语境搭配。
C项“发展”侧重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符合题意。
A项“延伸”表示延长;扩大宽度、大小、范围延伸,与“延续”同义,选此项会显得余;
B项“变革”指对本质的改变(多指制度、法度而言),与“直接延续”不符;
D项“变化”指事物产生新的状况可以是好也可以是坏。放在这里太过笼统。
故正确答案为C。
29、此题考查近义实词的语境搭配,
B项”射出“指放射出来,光线比较集中,不符合原意;由句子可推断屋顶和金塔本身不能发光,金光来自屋顶和金塔对光线的反射,据此可排除C选项;D项”出现“指人或物显露出来,有突然的意思,不符合原意。
而“在巨人般的枫叶林和菩提的荫蔽下”可知佛寺周围有巨人般的枫叶林和菩提,因此隔着树叶的金光应该是闪烁不定的。
故正确答案为A。
30、本题考查近义实词的侧重点辨析和语境辨析。
句首首先提出关于“文学批评”的问题,后面指出,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提高“批评家”的素质,主语发生了转移,而“文学批评”作为文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批评家”是这一行为的发起者,它与“文学批评”构成了“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而提高“自身”素质,只单纯强调了“批评家”自己,没有与前面提出的问题构成联系,据此可知“主体”更为恰当。
故正确答案为D。
31、本题为病句辨析题。
A项句式杂揉,即前半句”人们看电视“和”使人疲劳“两句结构杂;C项不合逻辑,应将“世界人民”改为“世界其他各国人民”;D项用词错误,“不以为然”是指不认为是对的,用在此处不恰当,可以改为“不以为意”,指不在乎、不重视。
B项没有语病。
故正确答案为B。
32、本题为病句辨析题。
A项否定不当,“懊悔”的是“借钱”,而不是“不该借”;C项不合逻辑,“需要运动”与“不能安静地待着”没有因果关系;D项句式杂,应删除“如何”,“如何发展油类植物“无法判断”对农民的增收是有益还是有害“。
B项没有语病。
故正确答案为B。
33、本题为病句辨析题。
A项成分余,”曾几何时“就包括”不知道(时间)“的意思,应删去“不知是”;B项语序不当,应改为“我们按照老高头画得那张简图,顺利地找到了深山中的那位猎手”;D项搭配不当,”动员“后面只能跟人,无法”动员同学们的积极性“。
c项没有语病。
故正确答案为C。
34、本题为病句辨析题。
A项语序不当,“解决问题、分析问题、提出问题”应该改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符合我们面对问题时候的思路;
C项搭配不当,应该是“理论上”搭配“说明”,在“政策上”搭配“规定”。
D项否定不当,“防止不再发生”,双重否定表示肯定,就是说明“为了发生类似事故”,明显不符合文意,也不符合常理。
B项没有语病。
故正确答案为B。
35、本题为病句辨析题。
A项句式杂揉,“还在散步”和“在月光照耀着的水泥路面上”结构杂揉;
B项指代不明,“他”既可以指“黄华”,也可以指“李力”;
C项有多种语病,包括语序不当、句式杂等,应该改为“通过实验,学生将液体压强越大沸点越高的道理,深刻地留在记忆里”。
D项没有语病。
故正确答案为D。
36、本题为词语辨析题。
A项“贸然”与“否则”语意矛盾;
B项应改为“由”,“出于”引出原因,而不是说明条件;
D项应改为“赢得”,“收到”的宾语更多是具体而非抽象的内容。
C项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C。
37、本题为病句辨析题。
A项句式杂,“听到……”和“……传来”杂,可以去掉“听到”或“传来”;
C项不合逻辑,“热情关怀,耐心帮助,不能冷淡,更不能歧视”具有正面的意义,而句末却说“对于他们的身心健康与学习都是不利的”,前后矛盾;
D项属于一面对两面,前面是“能不能”属于“两面”,后面是“按时完成一份毕业论文”属于“一面”。
B项没有语病。
故正确答案为B。
38、本题为标点辨析题。
A项“就像一套高档的组合家具,放在一起,有一种整体美,单独摆放,有一种独立美”中“整体美”后面的逗号应改为分号;
B项“表情”后的顿号可以去掉,“吐舌头”后面的逗号应改为顿号;
C项“战国人发展了春秋时已有的“天命靡长”的观点,命名当世为“战国””后面的逗号应改为分号。
D项使用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D。
39、本题为歧义辨析题。
A项“有说有笑,十分高兴”指代不明,指的是少先队员们还是李奶奶,不明确;
B项“在保险公司”的语义指向不明,可以指向“她”,也可以指向她的这个儿子;
C项“拎黑色皮包”的主语是王川还是老人,不明确。
D项没有语病。
故正确答案为D。
40、本题为语句填空题。
与后文“不喜欢一般化,而喜欢特殊化”语序相对应只有C、D,排除A、B;而“新鲜”与“陈旧”不能对应“一般化”和“特殊化”,排除D。
故正确答案为℃。
41、据提问知此题为中心理解题。
文中提到“第二职业现象…不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而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因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也可以存在第二职业现象。
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C。
A项中“一切社会都有”太绝对化;B项过度引申,文中是““谋生”的手段”而非“谋生的通用手段”;D项无中生有。
故正确答案为C。
42、据提问知本题为中心理解题。
原文是说明现在的天文学研究的内容,不只是星体的运行规律,还要研究星星内部的变化,宇宙的演变,“还要”表示递进。
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B,B是最全面的。
A、C项过于片面,只提到了一项研究内容;D项过于笼统,不能准确复述原意,不符合题干,因而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
43、本题为中心理解题。
由原文中“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给以科学的分析,然后才能在这个问题上形成正确的观点”可以看出正确的观点是在马克思主义原理指导下,对实际材料进行科学分析得出来的。
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D。
A、B项太片面;C项概括错误,正确的观点是从材料中来,而非通过材料传达出来的。
故正确答案为D。
$44_{y}$ 根据提问和选项知本题为态度理解题。
仔细观察A、B、D三项,会发现其表述的语义内容是一个意思。原文中明确指出“听莫扎特的音乐能够提高智商,这被称为‘莫扎特效应””,因此可以得知A、B、D三项表述统一,根据“排同法”可知都应予以排除,因为正确答案是客观唯一的。
根据原文“无论“莫扎特效应”有无这样的神奇效果”一句可知作者对于“莫扎特效应”并未加以评论,到底是否认同有所保留,因此应该选择C。此外,作者肯定了音乐在陶治情操和抚慰心灵方面的作用。
故正确答案为C。
45、根据提问“想”一词可知本题为中心理解题。
根据题干我们可以推知作者的意思是超薄显像管相比于平板电视,优势在于“薄十几厘米”,劣势在于“贵几千块钱”,因而一上市就遭遇了销售尴尬。
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B。
A项侧重描写平板电视,不是作者想突出说明的问题;根据“比其薄十几厘米”,可知C项“超薄显像管电视不具有竞争优势”的说法不正确;超薄显像管刚上市销路不佳不能推知今后”平板电视将继续占据电视市场的主流”,只能说明目前超薄显像管电视的市场定位不够清晰,排除D。
故正确答案为B。
46、本题考查细节判断。
文段总-分结构。作者先提出自己对“天才”的总体理解,接下来从各个角度说明对“天才”的理解,逐句概括“天才”具有的特征有:(1)天才是伟大的创造者。(2)天才是病态与怪异者。(3)天才是异端和不稳定因素。(4)天才是矛盾角力的产物。
由此可知B项的概括最全面。
故正确答案为B。
47、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原文说明投放硫酸铁可能造成的后果是增加浮游生物,是否会产生这样的后果还无定论,并且这也不是实验愿意看到的结果。
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C。C项的“以增加”表明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增加浮游生物,这明显与原文不符。
A、B、D三项均为国际科学小组研究内容。
故正确答案为℃。
48、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原文第三段指出铁元素作用的理论在20世纪20年代就提出了,此后科学家一直在进行检验和完善。近年的一个实验刚刚了证明硫酸铁可大幅度提高海域硅藻等藻类的生长,促进叶绿素增长,因而成为国际科学家小组进行向海洋投放硫酸铁研究最直接的可行性依据。
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D,D项最为全面准确。
A项只提到了理论,不构成可行性依据;B项无中生有;C项只说到了最近的一个实验结果,忽略了科学家一直进行的检验和完善。
故正确答案为D。
49、本题属于语句理解题。
A项提到的保持空气含量的平衡在原文中并未出现,属于无中生有;
B项中提到了“负增长”,而原文没有提到增长和增长率的问题,属于无中生有;
C项讨论的是效果会更加显著,而原文只是说起到了减少二氧化碳含量的目的,至于效果并没有到,属于无中生有。
D项之中没有添加任何附加条件和主观推断的。
故正确答案为D。
50、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c项由第四段知其正确。
A项中提到的“可以辅助硫酸铁起作用”在原文中没有涉及到;
B项混淆了“海洋生产力”和“提高海洋生产力”,海洋生产力的提高可以是指“变绿”、“提高藻类的生长”和“使叶绿素增加”,这并不是“海洋生产力”的内容
D项说投放硫酸铁一定会产生新的温室气体来源,而原文说的是“尚需研究”,所以也不对。
故正确答案为C。
51、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原文第二段说“袁绍之所以要杀田丰,关键在于田丰伤了袁绍的“面子”,破坏了他的“威信””,由“关键”可知C项正确。
A、D项均不是田丰被杀的真正原因;B项观点明显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C。
52、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根据原文“……他们在工作上总喜欢搞独断专行但为“面子”和“威信”·瞅准机会暗里打击报复……在这些同志的身上很有几分“袁绍遗风””可知A、B、C项都属于“袁绍遗风”,只有D项“贪污受贿”不是。
故正确答案为D。
53、本题属于表面主旨题。
本文通过叙述袁绍为面子而怒杀田丰,却惹得天下耻笑这一典故来说明像袁绍这样通过打击报复别人来掩盖自己愚蠢的人终为天下晒笑的道理。
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D。
A项浮于典故表面,不是中心思想;B、C项没有抓住典故说明的道理进行阐述。
故正确答案为D。
54、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C项根据第一段“官渡一战,曹操大破袁军”可知C项正确。
A项错在田丰并非先知先觉,才知道最后“吾其死矣”。是在袁绍兵败官渡之战后,根据对袁绍专断独行的个性判断推知“吾其死矣”;
B项说袁绍杀田丰是为了“解气”不够准确,事实上他是为了报复田丰驳他的面子;
D项“一点都不懂”过于绝对。
故正确答案为℃。
55、本题属于隐含主旨题。
本文开头袁绍杀田丰的典故只是为了引出后文对今天存在官员专断独行这一社会问题的论述。直接目的并不是这一历史故事。
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D。
A、B、D项都只关注了这一史事,没有从史事上升到借鉴和道理,所以排除。
故正确答案是C。
56、本题属于词句理解题。
本文集中论述了“生命同一性”。我们人类并非“有主掌万物的特权”,“而是被其他生命分享着、租用着、占据着”。紧接着说“绿色植物跟我们同命相怜”,显然这里的“同命”是指B项“被其他生命分享着、租用着、占有着”。
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B。
A、C虽然符合常识,却不是这里“同命”的意思;原文提到当初线粒体是如何进入人体的,并没有说到原始细菌曾经大量涌入植物体内,因而D项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B。
57、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原文说到“线粒体是当年移落到我们身上的殖民者,原核细胞的后裔…-其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都与我们的不同…”可知D项“人的细胞核里携带的DNA与线粒体的DNA有着相似形”这一推断不正确。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D。
A项可由首句“这几年的生物科学在‘人根源于自然之中”这一点上,已成为必须正视的事实”可推出;B项可由“原来它们是单线的小生命,是当年移落到我们身上的殖民者原原核细胞的后裔-它们是我们的共生体”推知;C项可由“我们至今还跟周围的生命有着共同的基因”推知。
故正确答案为D。
58、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由“我认为这些线粒体和其他以类似方式定居在我们身体细胞里的生物是为我们工作的”,可知,我们身体细胞里还有其他生物,故A正确,而C项“纯种”的说法错误;根据“我们细胞核里携带的大量DNA,也许是在细胞的祖先融合和原始生物在共生中联合起来的年月里,不知什么时候来到我们这里可知B项正确;根据一,二段的内容可知,叶绿体和绿色植物的关系与线粒体和人的关系是一样的,因此叶绿体也是定居在绿色植物体内的外来
生物,D项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C。
59、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A项应该为“线粒体在真核细胞的远古前身中留下来”,而非“远古前身在真核细胞中留下来”。
B项可由“线粒体在我们细胞的内部,驱动着细胞,通过氧化方式提供能量,以供我们出门去迎接每一个朗白天。”“没有它们,我们将没法活动的一块肌肉,敲打一下指头,转动一个念头”可推知;
c项可从“我们至今还跟周围的生命有着共同的基因”推知:D项可由“我们归根结底都是从一个单一细胞演化而来的”推知。故正确答案为A。
60、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C项“线粒体与我们的关系就像叶绿体与绿色植物的关系一样”符合原意。
原文第一段“认为我们想有主掌万物的特权,这种想法正在从根本上动摇”说明 $\dot{\mathbf{L}}$ 项是不符合原意;由原文“它们(线粒体)保住了自己及其生活方式,以自己的样式复制繁衍,其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MA(核糖核酸)都与我们的不同”可知,B项不符合原意;由原文“生命同一性让很多人都吃惊的原因很可能是这样的-…”可知D项是不符合原意的。
故正确答案为C。
61、元素组成凌乱,考数数。
数直线,第一组的三个图形中直线数分别为1、3、5,呈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第二组图形中的直线数分别为2、(4)、6,公差为2。
故正确答案选A。
62、每一组图形中前两个图形叠加去同存异得到第三个图形。
故正确答案为B。
63、方法一:元素组成相同,考察位置规律。
每组图形中黑白三角形和黑白圆圈4个小元素在每个图形中的位置不重复。
故正确答案为A。
64、第一组算盘上的数依次为3、5、7呈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第二组算盘上的数依次为11、13、(15)也呈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故正确答案为B。
65、考数数,元素内部特征。
第一组内部直线0,1,2;第二组为1,2,3。
故正确答案为 $C.$
66、元素组成凌乱,考察数数一数面。
第一组图形的闭合空间分别有1、1、2个,即 $1+1=2$ 。第二组图形的闭合空间为1、3、(4),即 $1+3=4$ 。故正确答案为A。
67、元素组成凌乱,考察属性-曲直性。
第一组图形都有直有曲,第二组图形全都为直线图形。
故正确答案选B。
备注:本题为争议题,存在另外一种思路。元素组成凌乱,考察数数一数线。第一组直线+曲 $f^{\underline{{\ddot{\mathbf{\alpha}}}}}=3$ ,第二组线段数量为5,选项中依次为4,4,5,3。选℃。
68、特殊考点,图形内容规律。
第一组的三个符号分别代表多云、浓雾、中雨,第二组的两个符号分别代表雷电、小雪,题干中两组图形都是不好的天气现象。A、B、C、D分别代表轻雾、晴(夜晚)、台风、晴(白天),故与题干相同的天气现象为C,都具有破坏性。
故正确答案为C。
69、观察左边的图形发现,第三个图是由第一个图鑫加到第二个图上,然后超出正方形的部份折回正方形内得到的。右边的图形也按此规律变化。
故正确答案为D
70、元素组成凌乱,考数数。
数面(封闭空间),第一组图形的面数分别为2、3、5, $2+3=5$ ,即前两个图形的面数和等于第三个图形;按照此规律,第二组图形的面数分别为2、2、! $z+z=43$ ,ABC三项的面分别是5、3、2、4。只有D图面数为 $4.5$ 故正确答案为D。
71、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关键词强调“不但企图”、“而且也造成了死亡”、“明明知道”、“仍然不顾”。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项中虽然有死亡事实,但于力清是不巧将妻子打倒造成妻子死亡,这是意外,不符合“明明知道”、“仍然不顾”,故不属于谋杀;
B项中的护士知道服用致死剂量的安眠药会造成死亡,仍然给老人服用,造成死亡,符合定义中的关键词,属于谋杀;
C项中也有死亡事实,但曾宪是由于没留神而失去了对汽车的控制,属于过失,不符合“明明知道”、“仍然不顾”,故不属于谋杀;
D项中的汤某忘了锁门造成的游客死亡事实也是属于过失,不属于谋杀。
故正确答案为B。
72、第一步:抓住题干的关键词。
题干强调普通人遵守“低线伦理”,抛弃那些不切实际的高调。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D选项较全面的概括了题干定义,强调普通人应该遵守最起码、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故正确答案选D。
73、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关键词强调“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是对第三产业的调整,属于产业结构政策;
B是对农业和工业的整合,属于产业结构政策:C是对工业的调整,属于产业结构政策;
D中的“3c”认证主要是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不涉及产业结构。
故正确答案为D。
74、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关键词强调用含蓄的、间接的方式影响他人。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B、C两项都是以直接的方式进行;
D项是自愿进行的,而A项中领导多次提到小王最近取得的成绩,是采用了含蓄的方式表明小王应该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因此属于暗示。
故正确答案为Ao
75、第一步:抓住定义的中心思想。
定文强调了两点:(1)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所得的人;(2)在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从中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人。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项中的“亨特”和B项中的“汤姆”的收入都是从中国取得,符合“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从中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的征收标准;
c项的黎明是美籍华人,在中国境内探亲两个月,不满一年,她的收入来自美国公司,不符合定义中的(1)或(2)这两点,因此不是中国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
D项中的“张红”收入虽然从外国取得,但其符合定义中的第(1)点,是中国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
故正确答案为C。
76、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大键词强调“该反应任以后的类似情景中发 关键词强调“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景中发生的概率增加”。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C、D都符合定义关键词强调的内容;
B只是条件反射,没有体现“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景中发生的概率增加”。
故正确答案为B。
77、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关键词强调“劳动者”、“丧失劳动能力”、“失去工作机会”。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项中的工伤保险,是指劳动者在工作中或在规定的特殊情况下,遭受意外伤害或患职业病导致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死亡时,劳动者或其遗属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符合定义中的关键词,属于社会保险;
B项中退伍军人安置费的对象是退伍军人,而不是劳动者,故不属于社会保险;
c项中国家向洪水灾区人民发放生活救济中的发放对象是灾民,不是劳动者,故不属于社会保险;
D项中旅客人身伤害保险的赔偿对象是旅客,也不是劳动者,不属于社会保险。
故正确答案为A。
78、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关键词强调“跨国界”、“一个国家同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B、C、D项均与定义中的“一个国家同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不符。
故正确答案为A。
79、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关键词为“特定行政相对人”、“特定权利义务事项”、“具体行政行为”。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项中并未涉及任何“具体行政行为”,故不属于行政处理;
B项中全国人大提出修改《婚姻法》,是全国人大的权利,不符合“具体行政行为”,故不属于行政处理;
C项中行政主体是“行政机关”,特定纠纷符合“特定权利义务事项”,进行的诉讼外调解符合“具体行政行为”,属于行政处理;
D项中公安机关逮捕犯罪人员是其职责,不是“特定权利义务事项”,不属于行政处理。
故正确答案为C。
80、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关键词强调“政府为主”、“为确定社会朝着政治系统所确定、承诺的正确方向发展”、“公共管理活动过程”。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项公共政策制定的主体是以政府为主的一系列公共机构,符合定义中的关键词“政府为主”;
B项公共政策就是政府要少花钱多办事的各种方法和途径,而题干定义没有提到“少花钱多办事”,这与定义不相符;
C项是公共政策的定义要素,符合题干定义;
D项是对题干定义的总结,公共政策是一种公共管理活动过程,也符合定义。
故正确答案为B。
81、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题干两词是对应关系,且是物品与其作用的关系。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与题干相同的逻辑关系即为A,“药”是用来“治病的”;
B项是包容关系;
C、D项都是对应关系,但不是物品与其作用的对应关系。
故正确答案为A。
82、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题干两词是全同关系,且侵蚀和消弱为近义词。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B、D都不是近义词,只有C中的增加和扩大为近义词。
故正确答案为℃。
83、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题干两词是包容关系,阅读是一种技能。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与题干相同的逻辑关系为B,焊接是一种技术。
故正确答案为B。
84、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题干两词是对应关系,且是原材料和成品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与题干相同的逻辑关系即为 $\hslash$ ,小麦经过加工变成了面粉,稻谷经过加工变成了大米,加工过程没有加入其他东西,还是原来的东西变成的;
B项的桔子和葡萄是并列关系;
C项的面粉变成饼干和D项的菠萝变成罐头,都加入了其他的物质。
故正确答案为A。
85、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题干两词是包容关系,且是包容关系中的种属关系。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与题干相同的逻辑关系为D,高山是山的一种,属于种属关系;
A是并列关系;
B是包容关系中的组成关系;
C是并列关系。
故正确答案为D。
86、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题干两词是包容关系中的种属关系。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与题干相同的逻辑关系为D,跳跃是动作的一种。
A项是并列关系:B项无种属关系:C项是包容关系中的组成关系。
故正确答案为D。
87、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题干两词是并列关系,且湖北与河南为相邻的省份。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与题干相同的逻辑关系为A,新疆与西藏相邻,其它选项都不符合。
故正确答案为Ao88、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题干两词是对应关系,且是职业与其所面向的对象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演员表演的对象是观众。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与题干相同的逻辑关系即为4,售货员销售的对象是顾客,且与题干相同的是对象都是人;
B、D项不符合此对应关系;
C项的对象不是人。
故正确答案为A。
89、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题干两词是包容关系中的组成关系,壳是海龟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与题干相同的逻辑关系即为D,叶子是芹菜的一个组成部分。
A、B、C无明显逻辑关系。
故正确答案为D。
90、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题干两词是对应关系,且是符号与其意义的一一对应关系,逗号代表中止。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与题干相同的逻辑关系即为C,回车代表换行。
故正确答案为C。91、第一步:翻译题干,利用充分必要条件
线索①:A或B或C是罪犯; $\sum\limits_{i=1}^{n}y_{i}$ 是罪犯 $\vec{\mathbf{\nabla}}$ 是罪犯。 $i.5\dot{1}$ 盗窃发生时B正在咖啡店喝咖啡可知,B不是罪犯,是事实信息
第二步:由题干事实信息推导得出正确答案
B不是罪犯。由线素 $[\sum\limits_{i=1}^{n}j]$ 的逆否可知:-B是罪犯 $z=-\frac{1}{2}$ 是罪犯,故4、B都不是罪犯。由线素①,利用选言关系知,C是罪犯。
故正确答案为D。
92、第一步:抓住题干的中心思想
题干说明生物链的重要性,及一定数量的狼有利于鹿群的存在。
第二步:根据题干判断正确选项
由题干可推知c项符合题干结论,A项说法过于绝对,不是增加,而是保护物种间的自然平衡,不要人为干涉;B项说法有误,从题干只能推出适量的狼有助于鹿的体质增强;
D项推不出。
故正确答案为C。
93、第一步:翻译题干
190条:被告人或者他的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近亲属上诉 $\rightleftharpoons$ 一加重刑罚。
第二步:看其他的话
“审查一起上诉时认为该案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只是量刑稍轻”意味着需要“加重刑罚”,这否定了题干后件,可以得到否定过题干前件的结论“-上诉”,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D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D。
94、第一步:判断考察定义。
题目考察“理性认识”,需要关注“理性认识”的定义。
第二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关键词强调“对事物本质的认识”第三步:逐一判断选项。
A、C、D都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
只有B是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识。
故正确答案为B。95、第一步:抓住题干的中心思想。
题干说明了麦克斯韦的语言能力比法拉第强,他完整表达了电磁感应规律。
第二步:根据题干判断正确选项。
由题干得知的是麦克斯韦的语言能力比法拉第强,但是得不出A项麦克斯韦比法拉第更聪明这个结论;
B中“最”,太过绝对;
D中也是比较绝对化。认为语言能力强就能够被接受,这个显然比较偏颇。
故正确答案为C。
96、第一步:抓住题干的中心思想。
题干说明粗盐因为含有氯化镁所以容易变潮,而精盐纯度很高,不易吸水。
第二步:根据题干判断正确选项。
由题干可推知,精盐不易吸水,故不容易变潮,与c选项符合;
A、D项与题干的推理方式不符,前面强调精盐不易吸收水分,后面应该推出与此相对应的结论,故排除A、D;
B项为无关选项。
故正确答案为℃。
97、第一步:翻译题干,利用充分必要条件。
题干可翻译为:“-深入体验生活 $\mathrel{\mathop:}=$ -优秀作品”,利用逆否规则,即“优秀作品 $\rightleftharpoons$ 深入体验生活”。
第二步:根据题干判断正确选项。
题干中并不涉及诗人、小说家年轻与否, $\mathring{\mathbf{L}}$ 是无关选项,A错误;
题干说的是创作小说要有生活体验而不是经验,B错误;
题干并没有提到“资历”,C错误;
D中“创作小说”是肯定题干中“优秀作品 $\Rsh$ 深入体验生活”的前件,能够得到肯定后件的结论“有充足生活体验”,D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D。
98、第一步:翻译题干。
张娘讨厌的颜色排序为:黄>红,白>蓝,喜欢的颜色排序:粉>红,黄>蓝。
第二步:根据题干分析判断正确答案。
综合分析,按张娘喜欢的颜色排序:粉>红>黄>蓝>白。故张娘最喜欢的颜色是粉色。
故正确答案为D。
99、第一步:找到论点和论据。
本题的论点是小李不是可口可乐的高级雇员。论据是小李只喝百事可乐。
第二步:判断加强方式。
论点和论据间因果关系不强,需加强论证,在论点和论据间搭桥。
第三步:逐一判断选项的作用。
A中“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同属于一个总公司”,而小李只喝百事可乐说明小李可能是百事可乐的高级雇员,而那么可以推出小李是总公司的高级雇员,但无法确认小李是不是可口可乐的高级雇员,A错误;
B中“小李在可口可乐公司并不受重用”说明小李可能是可口可乐的高级雇员,B削弱论点,B错误;
C中“所有的高级职员使用本公司的产品”,且“小李只喝百事可乐”,那么小李是百事可乐的高级雇员而不是可口可乐的高级雇员,C在论点和论据间搭桥,C正确;D中“小李在百事可乐公司兼职”和是否是可口可乐的高级雇员无关,D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C。
100、第一步:找突破口
本题突破口为第③个条件,由此条件可知丙、丁两人中必有一人知识不够丰富,而根据第②个条件,乙、丙知识相当,则丙必为知识丰富,否则会出现两人知识不够丰富的情况,违反第④个条件。故丙知识丰富而丁知识不丰富。
第二步:分析推断得出正确答案。
由条件④和①,可知有甲、乙意志都坚强和都不坚强两种情况:
(1)设甲、乙两都是意志坚强,则丙、丁两人不够坚强,即丁的知识不丰富,意志也不坚强,其一定是技术熟练,而且只有丁的技术熟练,那么就不可能选出优秀宇航员,此情况排除;
(2)甲、乙两人意志不坚强,而丙、丁两人意志坚强,因为丁知识不丰富已经被排除,所以只有丙符合要求。
故正确答案为C。
101、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强调:“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全党同志要牢牢把握这个根本要求,不断增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执政为民揭示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要求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工作,要始终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为最高标准,始终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腰围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故正确答案为B。
102、《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建设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以终身教育思想为导向,以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为基础,以初等、中等、高等教育为层次,以成长教育和魅续教育为阶段,以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为目标。
故正确答案为A。
103.社会公仆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贯穿于科学社会主义的整个体系之中。它与剥削阶级的“公仆说”有本质的区别,是无产阶级夺取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建立和巩固人民政权,完成全部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和思想武器。增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公仆意识,对于提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素质,弘扬民主政治,推进廉政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故正确答案为D。
104,建设坚强的领导班子,优化领导班子结构,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我们党一贯重视的问题。无论是在新民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我们党始终根据政治任务的需要,切实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不断调整和改善领导班子结构,使之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项事业中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迫切需要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迫切需要进一步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迫切需要进一步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迫切需要进一步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因此优化的群体结构是建设现代领导班子的必然要求。
故正确答案为B。
105、在1一10这10个自然数里,有“重要数”和“非重要数”两种,1、2、5、10就是重要数。用这几个数就能以最少的加减组成另一些数。如 $1+2=3$ $2+2=4$ $1+5=15$ $2+5=7$ 、10-2=8、10-1=9。如将四个“重要数”中任何一个数用“非重要数”代替,那将出现有的数要两次以上的加减才能组成的繁琐现象。
故正确答案为C。
106、现代生物学研究显示,生物的衍化过程中出现的遗传变异与特种演化现象一般是由于基因的重组或突变。“不同的父母"或"不同生物的融合“可能偶尔会产生新的物种,但并不是"生物界中存在的普遍现象”。由此可知,基因的重组或突变才是遗传变异与特种演化的重要原因。
故正确答案为B。
107、海市屋楼是一种因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自然现象。它也简称屋景,是地球上物体反射的光经大气折射而形成的虚像。
故正确答案为D。
本题相关知识点:
海市屋楼常在海上、沙漠中产生,海市屋楼是光线在延直线方向密度不同的气层中,经过折射造成的结果。海市屋楼的种类很多:根据它出现的位置相对于原物的方位,可以分为上屋、下屋和侧屋;根据它与原物的对称关系,可以分为正屋、侧屋、顺屋和反屋;根据颜色可以分为彩色屋景和非彩色屋景等等。
108、A项错误,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强碱性,能使酚酒变红。氢氧化钠是一种极常用的碱,是化学实验室的必备药品之一。它的溶液可以用作洗涤液:
B项错误,氢氧化钡:制特种肥皂、杀虫剂,也用于硬水软化、甜菜糖精制、锅炉除垢、玻璃润滑等,用于有机合成好、和钡盐制备;
C项错误,氢氧化钙:用于制漂白粉,硬水软化剂,改良土壤酸性,自来水消毒澄清剂及建筑工业等:
D项正确,氢氧化铝:是铝的氢氧化物。是一种碱,由于又显一定的酸性,所以又可称之为铝酸,但实际与碱反应时生成的是偏铝酸盐,因此通常在把它视作一水合偏铝酸。按用途分为工业级和医药级两种。医药级用于肠胃类抑止胃酸用原料药,常用作复方制剂如维U颠茄铝胶囊、氢氧化铝片等主要组份,亦可用于药用辅料。
故正确答案为D。
109、红绿色盲症又称道尔顿症,红色盲或绿色盲是因为缺少感受相应颜色的椎状细胞。
K染色体的遗传基因对红绿色盲有所影响。红绿色盲的人群中,男性多于女性,这是因为红绿色盲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即控制红绿色觉的感受器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遵循伴性遗传规律。女性(46,X)只有当两条X染色体上的基因均显示隐性方可表现为红绿色盲,而男性(46,XY)的X染色体只要有隐性基因即可表现。
故正确答案为A。
110、国务院是全国最高行政机关。我国宪法赋予了国务院统一领导全国性行政工作的权限,负责划分各部委、各地方人民政府的行政职责,并实施监督,改变或者撤消各部委发布的不适当的命令、指示和规章,改变或者撤消地方各级行政机关的不适当的决定、命令。
故正确答案为B。
111、如果无明文规定,自颁布之日起生效,直到被新法取代或者被有权机关废止时丧失效力。
故正确答案为C。112、禁止血亲结婚是优生的要求。血缘过近的亲属间通婚,容易把双方生理上的缺陷遗传给后代,因此,各国法律都禁止一定范围内的血亲结婚。
故正确答案为D。
113、A选项错误,过于绝对:
B选项错误,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地图为我国最早的帛画地图:
c选项错误,山地的标高应当为绝对高度;
故正确答案为D。
114、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 $\therefore$ 中庸 $\ggg$ 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故正确答案为D。
115、北冰洋,因为北冰洋位于北极,所有经线都要经过北冰洋才能延伸至北极点,所以是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故正确答案为B。
116、单子叶植物纲被子植物门的1纲。叶脉常为平行脉,花叶基本上为3数,种子以具1枚子叶为特征。单子叶植物多为草本,根为须根系,茎中的维管束散生,叶由叶鞘、叶舌、叶耳、叶片组成,具平行脉,子叶1,三基数花,花粉粒具单萌发孔。例:水稻,小麦,玉米等。
故正确答案为D。
117、空气质量的好坏反映了空气污染程度,它是依据空气中污染物浓度的高低来判断的。
空气污染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在特定时间和地点空气污染物浓度受到许多因素影响。来自固定和流动污染源的人为污染物排放大小是影响空气质量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其中包括车辆、船舶、飞机的尾气、工业企业生产排放、居民生活和取暖、垃圾焚烧等。城市的发展密度、地形地貌和气象等也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综合上述分析,可见①②③④5@均可影响空气质量。
故正确答案为D。
118、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sia-PacificEconomic Cooperation,简称APEC)是亚太地区最具影响的经济合作官方论坛。亚太经合组织共有21个成员。
鉴于各成员发展的不平衡,以及政治体制和社会模式的多样性,PEC形成了独特的合作方式,即“PEC模式”,其特点是承认多样化:强调灵活性、渐进性和开放性;遵循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协商一致、自主自愿的原则。这一非强制性的组织模式,凝聚了各成员为实现组织宗旨而达到的最大限度的共同意志,表现了区域经济组织的效率。它不仅照顾了成员间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承受能力,也较好平衡了各方权益。
故正确答案为Ao
119、火烧云是日出或日落时出现的赤色云霞。火烧云属于低云类,是大气变化的现象之一。它常出现在夏季,特别是在雷雨之后的日落前后,在天空的西部。由于地面蒸发旺盛,大气中上升气流的作用较大,使火烧云的形状千变万化。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混合而成的。这些颜色的光的波长不一样,红色光波最长,橙色光波其次,紫色光波最短。空气的分子和空气里飘浮着无数细小的灰尘和水滴,它们都能够把太阳的各色光线分散开来,这就叫作散射作用。太阳光中的光波波长越短的,像紫色、蓝色光就很容易被散射开来;波长越长的,像红色、橙色光就不容易散射。早晨或傍晚,太阳光是斜射的,它通过空气层的路程比较长,受到散射就减弱得很厉害。减弱得最多的是紫色光,减弱得最少的是红色或橙色光。这些减弱后的彩色阳光,照射在天空中、云层上,就形成鲜艳夺目的彩霞。
故正确答案为D。
120、A选项错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没有介质即真空时,声音是不能传播的;
B选项错误,在房间里,由于说话的地点离墙较近,声音传到墙壁上反射回来的时间与说话的时间几乎是同时的,时间差太短,所以耳朵听不出说话声与回声的区别,并不是没有回声;
c选项错误,声音可以在介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
故正确答案为D。本题相关知识点:
声音产生的条件,传播的条件,声速的影响因素: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温度有关,一般在固体中声速最大,液体中其次,气体中最小;
声音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可以发生反射。
121。由材料可知移动通信占整个电信业务比重最大,材料中也已经明确给出该业务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 $24%$ 故正确答案为 $\sum s$
122、由材料可知,业务收入增长最快的是数据通信,其占整个电信业务收入为 $4.3%$ ,不足5%,所以I正确;农村电话用户新增605.7万户,城市电话用户新增1385.2万户,城市新增用户较多,所以Ⅱ1不正确;中、西部固定电话用户的总和是 $1.1+0.7=1.8$ 亿户,北部固定电话用户是1.95亿户,北部固定电话用户较多所以Ⅲ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D。
123、利用估算法,上年农村电话用户为7411.4-605.7=6805.7万户,增比 $\div\frac{605.7}{6805.7}\approx\frac{600}{6800}\approx8.803$
故正确答案为B。
124、材料中指出,通信业务增长15.6%是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两倍,所以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幅就是$15.6%\div2=7.8%.$
故正确答案为℃。
125、国际业务收入36.8亿卢比,下降了 $17.6%$ ,所以A正确;
IP电话通话时长达到253.4亿分钟,同比增长 $21.3%$ ,所以B正确;
邮政增长 $8.5%$ ,而24.7%只是邮政储蓄期末余额的增幅,并非整个邮政业务收入的增幅,所以C错误;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13.86部/百人,比上年末提高2.7个百分点:所以 $\mathrm{\Delta}$ 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C。
126、观察图表可知,工人人数最多的厂是西南铁合金厂,人数达到5309人。
故正确答案为B。
127、西北铁合金厂职工总人数比西南铁合金厂职工总人数少 $8732-3958=4774$
故正确答案为A。
128、东北铁合金厂利润率 $4.07%$ ,东南铁合金厂利润率 $3.24%$ ,这两个厂利润率最接近。
故正确答案为D。
129、东北铁合金厂人均利润率为 $4.07i\div67i\cdots0$
西北铁合金厂人均利润率为 $\mathrm{10.38\div3958}$
中南铁合金厂人均利润率为 $13.33\div408$
东南铁合金厂人均利润率为 $3.24\div3217$
观察易知,东北铁合金厂和东南铁合金厂的人均利润率较低,故排除A、D。
$\mathrm{10.38\div3958}$ 和 $13.33\div4408$ 量级相当,依次直除得首位为2、3,所以人均利润率最高的厂是中南铁合金厂故正确答案为C。
2625130。西北铁合金厂的工人占全部职工人数的比重为3958,显然大于 $50%$ ,所以 $\mathring{\mathfrak{L}}$ 正确;东南铁合金厂的工人数为2294人,中南铁合金厂的人数为2910人,东南铁合金厂的工人数比中南铁合金厂少,所以B正确;东南铁合金厂和西北铁合金厂的工人数总和为 $294+2625=4919$ 人,东北铁合金厂的工人数为4495人,东北铁合金厂的工人数比东南铁合金厂和西北铁合金厂的工人数总和少,所以C不正确;449522942625各厂工人数均占职工数的比重分别为6728、3217、3958、8732、4408,显然各值均大于 $50%$ ,所以 $\mathrm{I}$ 正确。故正确答案为C。131、观察图表可知,乙、丙企业费用支出比重较高,其费用支出分别为 $1000\times60%=600$ 万元, $1200\times53%=636$ 万元,则丙企业费用支出较高。故正确答案为。132、观察图表发现,甲企业材料成本所占比例最高,总成本也是最大的,因此其材料成本最高。故正确答案为A。133,观察图表发现,乙企业支付工资所占比例最低,总成本也是最小的,因此其支付工资最少。故正确答案为B。134,观察图表可知,甲企业的成本最高,高达1500万元。故正确答案为A。135、该图表仅给出了各企业的成本,无法计算各企业的利润。故正确答案为D。
文章作者 考公
上次更新 2025-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