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广东公务员考试《行测》卷(解析)

1、原数列为交叉数列。
奇数项:1、0、 $^{-1}$ $(-2)$ 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偶数列: $\sum\limits_{i=1}^{n}i_{i},4$ 是连续自然数;
未知项为奇数项,应该为一2。
故正确答案为 $k=$
2、本数列为递推数列。递推规律为:每个数加上其各位数字之和等于下一个数。具体规律为:
183=168+1+6+8,195=183+1+8+3,210=195+1+9+5,因此原数列的下—项为
$210+1+2+0=213$
故正确答素为A。
3、本数列为递推数列。递推规律为:奇数项等于它的前两项之和,第三项 $=$ $^+$
第五项 $=$ 第三项 $^+$ 第四项。具体规律为: $35+24=62$ $62+12=74$ ,因此原数列的下一项为 $74+28=102$ 故正确答案为D。
4、每相令两个一组,二者之差依次是 $4-5=-1}{\bf j}8-10=-2{\bf j}16-19=-3$ ,是等差数列,所以32-()=一4,所以空格处应该是 $\frac{1}{2}E F_{1}=$
故正确答案为B。
5、圆圈中的数字从“”开始顺时针是1°、2"、3、4”、5”、
故正确答案为A。
6、依题意高效爬山的有 $120\times\frac{5}{8}=75\lambda$ =75人,喜欢游泳的有 $120\times\frac{7}{12}=70\times$ 。由答斥原理公式,两种活动都环喜欢的有 $120-(75+70-43)=18\lambda$
故正确答案为 $h_{0}$
7、解析1:
套用发车间隔公式,间隔 $=(2\times6\times2)\div(6+2)=3$ 分钟。
公式:发车时间间隔=t+tz,人速 $\overline{{\mathbf{\Omega}}}{t{1}=t_{2}}$ ,其中每 $t_{1}$ 分钟就遇到迎面开来的一辆公交车,每隔*2分钟有一辆公交车从后面超过该人。
解析2:
设两列地铁间的距离为 1, 则二者速度差为 1 ,速度和为≥,地铁的速度为 $({\frac{1}{6}}+{\frac{1}{2}})\div2={\frac{1}{3}}$
$\overline{6}$ )÷2=3,即3分钟发车一次。故正确答案为 $E=$
8、将55、58、62、65直接相加,可知其值等于原来四个数之和的3倍,于是可知原四个数字之和为$(55+58+62+65)\div3=80$ ,因此最小的数为 $80-65=15$
故正确答案为C。
$\Game$ 、要选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选项,可能的情况为 $C_{5}^{2}+C_{5}^{3}+C_{5}^{4}+C_{5}^{5}=26$ ,而正确情况唯一,则概率为 $26$ 故正确答案为 $c_{0}$
10、题目给出对面数字之和为27,则注意将其余条件中出现的对面合在一起 $^{\circ}$ 从这一点出发,可以看出若将甲与乙看到的面合在一起,则实际共看到2个顶面与4个不同的侧面 $^\circ$ 而四个不同侧面恰为两组对面:也即其数字之和为 $27\times2=54$ ,因此顶面的数字为 $(35+47054)\div\geq=14$ ,于是底面数字为 $27-14=13$
故正确答案为B。
1 1
11、根据题意可知,1斤苹果的价钱可以买3斤榴莲,1斤橙子的价钱可以买2斤榴莲,则1斤菠萝的价钱能买$1-{\frac{1}{3}}-{\frac{1}{2}}={\frac{1}{6}}$ 斤榴莲,即买1斤榴莲的价钱能买菠萝6斤。
故正确答案为D。

12、解析1:

整体考虑,乙对甲威胁最大,甲乙共可以分 $52-11=4.$ 张选票,甲乙均得到20张时,甲仍然保证不了能当选,再得剩下的1张选票,即甲得到21张选票时,保证当选,所以还需要 $21-17=4$ 张。

解析2:

还剩下 $52-17-16-11=8$ 张票。甲如果要确保当选,则考虑最差情况,剩下的票丙一票不享,那么只有甲乙分配剩下的票,甲至少要章 $8\div2=4$ 张才能保证当选。

解析3:

已统计选票 $17+16+11=44$ ,剩余 $52-44=8$ 票。这里对甲最大的威胁是乙,设甲再得票",乙再得票 $({\mathbb{S}}-{\mathbb{r}})$ 令 $17+x=16+(8-x)$ ,由此推出, $x=3.5$ $x^{-}$ 最小是3.5,满足条件的整数取 $4.5$ 故正确答案为D。

13、解析1:

假定矿井原有水量为,每分钟涌入的水量为”,根据题意可得 $N=(\Sigma-n)\times40$ , $N=(4-n)\times16$ ,解得 $n=\frac{2}{3}$ $N=\frac{160}{3}$ 3,因此要在10分钟内抽完矿并内的水需要抽水机为3→10+3 $\frac{160}{3}\div10+\frac{2}{3}=6.$ 6台

公式:在牛吃草模型背景下,公式为 $N=$ (牛数 $-\mathbf{\nabla}{\perp}\mathbf{\hat{\mathbf{\theta}}}{|}^{*}$ 天数,其中 $N$ 表示原有草量的存量,以牛数与天数的乘积来衡量;“表示专门吃新增加草量所需要的牛数。

解析2:

设每台抽水机每分钟抽水1个单位,那么,每分钟进水量为 为(2×40-4×16)÷(40-16)=3个单位,原来的积水量为2×40- $2\times40-{\frac{2}{3}}\times40={\frac{160}{3}}$ ,那么10分钟内抽完水,需要 $(\frac{160}{3}+10\times\frac{2}{3})\div10=6$ 台。故正确答案为B。

14、设现在父亲为㎡岁,两个儿子共"岁,则可得如下: $m+n=84$ $m+12=n+12\times2$ ,解得 $m=48,n=36$ 即现在父亲为48岁。
故正确答案为 $C=$

15、解析1:

假设教室里最初有°名女生:有“名男生,那么根据条件:走了10名女生后,男生是女生的2倍,可列出方程式: $2(a-10)=b$ ;又走了 $\Game$ 名男生后,女生是男生的5倍可知: $a-10=5(b-9)$ :联立可得 $\alpha=15$ $b=10$ ,所以最初教室里有人数 $15+10=25$

解析2:

走了10名女生后,女生:男生 $=1:2=5:10$ ;走了 $\Game$ 名男生后,女生:男生 $=5:1$ ,可见男生刚好减少 $\Game$ 份,每份1人,则走了 $f$ 名男生后,男生人数为1人,女生人数为5人,故原有男生10人,女生 $10+5=15\times$ 所以最初教室里有 $\mathrm{10+15=25}$

故正确答案为 $C=$

16,本题考查近艾实词对象搭配的辨析与填空。

根据题干可知,该空与后面的“照顾”是并列关系,故找到“照顾”的近义词即可。“周济”指给予贫困者财物支援;“救济”指用钱物救助灾民和其他生活贫困的人,多指国家或社会团体有组织的救援行动:“周恤”有周济、体恤之意;“赞助”指支持帮助,现多指经济上的帮助,多指帮助某人完成一项事业或活动。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B。

由词义和适用对象可知,“救济”、“赞助”不合句意,排除A、D;C项为干扰项,“周恤”比“周济”多了怜悯之意,而从“富裕”、“穷”来看,这里主要指的是经济物质上的帮助,而不是精神上的怜惘,因此选“周济”更恰当。

故正确答案为B。

17、本题考查实词语境最佳选择。

第一空中,根据第二句中的“……多了,-就少了”可知“人生”这个容器的容量是有限的,“庞大”、“可观”、“莫测”显然与句义不合。

第二空中,“欢乐”对应“愁苦”,第二个括号内填入的词语应该与“畏惧”相对应,四个选项中只有“勇气”最符合句意。

故正确答案为C。

18、本题考查选择实词填空的能力。

第一空中,题干说的是“究竟国家与个人对个人的医疗健康应分别承担多大比例”是一个需要政府与公众一起选择决定的问题,所以第一个括号内填“公共”最合适。

第二空中,“体现”指某种性质或现象通过某一事物具体表现出来;“反映”通常指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及有关部门:“融合”是指将两种或多种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根据句义,民众要将自己的意愿通过财政安排具体表现出来,因此第二个括号内应填入“体现”。
故正确答素为A

19、本题考查选择成语填空的能力,所选成语应符合材料语境。

“水涨船高”比喻事物随其凭借基础的提高而提高;“相形见出”是指和同类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如影随形”比喻两个人关系亲密,常在一起;“随波逐流”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能随看别人走。题干中说的是煤炭价格随着石油价格的走高而走高,填入“水涨船高”最为恰当。故正确答案为A。

20、本题考查实词语境最佳选择。

题干是说,中华文明是由多个部分组成的,这些支流各有其发展的历史,不管其有多独特的个性,最终都是融入到中华文明这个“大海”之中。“万流入海”体现的便是这种不同支流最终融汇在一起的发展动向。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C。“趋势”是指事物发展的动向,用在此处,符合语境。

A项“事实”是指事情的实际情况、实有的事情,与句意不合,予以排除;B项为强干扰项。“潮流”比喻社会变动发展的趋势,题干中“万流入海”说的是河流汇入海中,这并不是社会的范畴,故排除B;D项错误,“进程”表示事物发展变化或进行的过程,“万流入海”说的是一种动向,而非过程。

故正确答案为C。

21、本题考查实词词义侧重的辨析与填空。

本题的突破点在第一空,“遵守”是指按照规定行动,遵守规定或制度,侧重点在“守”;“遵循”表示遵照,依规律行事,多指对规律性东西;“尊重”通常只是停留在思想意识上并没有付诸行动。由后文的“自然规律”可知,括号内填“遵循”最恰当。

第二空中,“注意”指把意志或者关注点放在某个方面;“注重”指的是重视,语义色彩比“注意”更浓。从文意看出,是要重视保护生态环境,而不单是关注保护生态环境。

故正确答案为A。

22、第一空中,题干主要谈的是“风水”的科学性,不涉及美学范畴,故可首先排除D项。建筑商和民间之所以一直沿用“风水”,并不是因为它有科学价值,而是基于其对现实生活的实际应用价值,由此排除C项。第二空中,“尊宠”意为尊重宠幸,与文意不符,排除B项。
故正确答案为A

23、第一空,”精要“是指关键的要点,”精髓“指事物最好的、最重要的部分。根据句义,第一个括号内填入“精髓”更为恰当。

第二空,“锤炼”与“沉淀”之间较难区分。“锤炼”有不断修正、完善的含义,强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沉淀”是指把溶液中不易溶解的物质沉到溶液底层,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文化经典”作为文化的集大成者,是经过不断的修正完善而出现的,显然,括号内选择“锤炼”更合语境。

故正确答案为B。

24、本题考查成语和实词的混搭填空。

第一空考察成语,由题干中看不出作者对考试主办方出题时为难考生这种做法的态度,所以选择中性词“千方白计”最为恰当。“干方白计”是指想尽一切办法,用尽各种计谋,为中性词;“弹精竭虑”形容用尽精力,费尽心思,为褒义词;“费尽心机”是指用尽心思,用尽办法,含贬义;“处心积虑”心里计划思考已久,多含贬义。

第二空考察词语的搭配,由前文的“小陷阱”可知,考生是被陷阱迷惑、诱导以致犯错的,选项中只有“引诱”最合句意。

故正确答案为A。

25、本题考查成语与实词的混搭填空。

第一空考察成语,“不言而喻”形容道理或用意是很浅显的,不用说出来,别人就能多知道。该成语填入括号内,符合材料语境。

第二空考察词语搭配,本题的突破口在于第二个括号。由题干可知,句中是用蜂蜜的“甜”与读书的“甜蜜”相类比,且前后呼应。因此,括号内填入“甜蜜”最合语境。“快乐”、“幸福”虽然也能用来形容读书,但是未能与句中涂蜂蜜的做法相联系:“纯真”可以用来形容小孩,但不能用来形容读书。因此,可以确定答案为D。

故正确答案为D。

26、根据总结关系词“因此”可知,材料的语意重点应是其后的内容,即女性要在事业上取得成功需要付出旁人难以体会的努力。

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C。c项表述最合文意。

A项表述片面:B、C项内容在材料中并未体现。
故正确答案为。

27、材料第二句话“既积极又稳妥,是中国改革开放–克难题的制胜法宝”可以推断出避免引起社会动荡,保持社会稳定,处理好改革与发展的关系是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原因,因此 $\mathrm{I}$ 项表述符合文意。

A项中,“当前”与“最关键”错误,无法从材料中推断出来;B项中,“保持社会问题、兼顾最广大群众利益”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而非“最棘手的问题”;C项中,“人口众多”表述不当,改革开放必须考虑的是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其重点不在于人口的数量。

故正确答案为D。

28、根据“从文化产品的延续性…-它绝不能不为人知,也不能只由书法家、戏剧家等专门人士扛着,如果最后的结果即是这样,那么终会曲终人散,留下一段段文化悲剧”这句话可知,所谓“文化悲剧”是指那些小众文化产品只有专业人士扛看,不为大众所知,也就是面临失传。

因此,结合选项选择C。符合这一表述内涵的只有C项,“多种民间曲艺面临失传困境”也是仅由专业的曲艺表演家所了解,而大众对此却越来越不熟知所造成的后果。

A项说的是文物流失海外,不符合“文化悲剧”的内涵;B、D项意思大致相同,均属于以前保留的不同样式被现代方式所取代或者同化,而并非“失传”之意,予以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29、由提问标志词“概括”可知,本题为中心理解题。

根据转折关系词“但是”可知,作者对领导干部带头扫街持怀疑态度。材料中从干部个人权利和环卫部门的角度,分析了“领导带领机关干部扫大街”可能会产生的问题,这些问题有可能使民众产生误解,无法拉近干部与民众之间的距离。

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D。D项表述最合文意。

A项以偏概全;B、C项表述与文意相违背,予以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30、本题为考查身份推断的态度理解题。

材料第一句话中提到考古学家将半身像“运回国”,结尾谈到“埃及古迹最高委员会已反复要求德国将文物归还”,前后对应,可知波哈特是德国人。

C项为干扰项,材料中只是提到美国《时代》周刊的最新发现文件,不能因此而断定波哈特是美国人。
故正确答案为A。

31、由提问方式可以判断出本题为细节判断题。

材料中明确地对“为什么”作出了回答,“因为人的本性里面有对自然亲和的一面。人本来来自于自然,本来就是动物,天然地具有自然性”。

因此,应该选择B。四个选项中,只有B选项表述最为准确。

A项错误,因为材料是将自然比为“母亲”,人依恋自然是源自动物属性;C、D两项偷换概念,材料中说的是“山水园林城市”,并不能将其等同于乡村生活或者自然生活。
故正确答案为B。32、材料首句通过递进结构给出作者观点:家电进城会有比下乡更具有潜力。后文对作者的观点进行解释说明,由此可以得出城镇和农村同样具有消费潜力。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D项。材料主要论述的是“家电进城”而非“下乡”,A项并非作者的观点;B、C两项无法从材料中得知,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33、由“不仅要让人民知道实体的结论,而且要让人民知道程序并参与到程序中来”,可知,递进后为重点内容,意在强调公民要知道程序并且参与其中,这是公民参与司法的关键,C项正确。

A、B、D三项均不是关键所在,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34、根据提问方式可知,本题为细节判断题。

材料中并没有提到生态农业能把分散的、局部的单项农业技术综合集成起来形成集约优势,而且“集约”不等于“集合”,B选项表述错误。

材料首句提到生态农业是”根据生物与环境相协调适应、物种优化组合、能量物质高效率运转、输入输出平衡等原理,运用系统工程方法,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信息的输入来组织生产“,由此可知生态农业是一种以生态经济系统原理为指导建立起来的知识密集型的现代农业体系,A、C项表述正确;D选项也可以从材料最后一句话体现出来。

故正确答案为B。

35,根据提问标志词“中心论点”可知本题为中心理解题。

第一句话“干部精神状态影响老百姓的生活和福社”是本段文字的中心论点,之后的文字从“工作质量”,“就业岗位”,“农民收入”和“贫困地区教学物资”这几个方面论证了如果精神状态好,充满干劲,那么对各项事业都有积极作用。因此D项正确。

A项中“直接决定”太绝对,文段中只说明是“影响”;B项“领导干部的带头模范作用”不是文段讨论的内容;C项只是论证部分的一个方面。

故正确答案为D。

36、根据提问标志词“主题”可知,本题为中心理解题。

由总结关系词“因此”可知,整个材料的语意重点是其后的内容,即知识分子的本质并不是“熟失现成结论的人”,他们要发掘未知事物。因此,材料的主题是“知识分子的本质”。

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B

其他三项都是材料的细节信息,未抓住材料重点,予以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37、根据提问方式可判断出本题为词句理解题。

阅读可知,在经济转型政策下存在“受限制的行业”和受扶植的“新的产业”,材料分别论述了二者受到的影响。前者会受到经济转型政策的负影响增长缓慢,而后者的增长又不能弥补“受限制的企业增长缓慢对整个经济增长的影响”。

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C。

A、B、D三项表述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C。

38、由第二句转折关联词“然而”可以判断出整个材料的语意重点是其后的内容,即“我国的石油政策显然存在严重缺陷”。三四两句对这种缺陷及其带来的后果进行了进一步说明。

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c。c项表述符合文意。

A项“政府”“盈利”文段中没有直接提到,排除;B项“补贴”文段中没有提到,属于无中生有,排除;文段中并没有讨论国有石油企业的“利益没有受损,甚至还获得更多”与国家利益“受损”之间的因果关系,D项过度引申,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39、根据提问标志词“中心论点”可知本题为中心理解题。

材料在首句指出物质和精神存在此起彼伏又相辅相生的关系,后半部分主要是提到客观环境变得恶劣时,人们更需要精神力量的支持。

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D。D选项表述符合文意。
A、C项在材料中并未体现出来;B项表述绝对化,材料中是说“物质产品极大丰裕之时,人们对文化和精神的要求恰恰也就少了”,而不是物质产品“越”丰富,精神需要就“越少”。
故正确答案为D。
40、根据提问方式“意在”可知,本题为中心理解题。
通过“我们对原来意义上的文学已不熟悉”、“我们对于文学的现状和作品越来越陌生”这两句话可以推断出,作者认为我们对文学的现状和作品缺乏了解,因此D项表述正确。
A项为干扰项,与A相比,D项表述得更为全面具体;B、C两项无法从材料中推断出来。
故正确答案为D。
41、材料主要针对“目前房地产市场成交量增加的现象”的影响进行分析,指出其回暖可能对中国地产业及中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A。A选项表述符合文意。
B项表述片面,中国经济率先走出困局的前提是政府引导得当;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予以排除;D项表述绝对化,与文意不符。
故正确答案为A。
42、材料首先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应对危机的有力武器”,接下来引出对策,即文段重点所在,应该运用这种“武器”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B项表述符合文意。
其他三项均未抓住“应对金融危机”这一关键概念,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43、由提问标志词“概括”可知本题为中心理解题。
根据转折关系词“其实”可以判断出,整个材料的语意重点是其后的内容,即这一理论看似玄妙,实际上有重要的现实意义。A选项表述最为准确。
B项表述错误,博弈论只是一大堆数学公式,并不是数学的分支;C项不是文段重点内容;D项表述明显错误,与文意不符。
故正确答案为A。
44、此题为考查语气推断考点的态度理解题。
材料第一句极富抒情地创造了美的意境,引引起我们内心装点家的渴望,材料最后两句起过渡作用,点明装点家可以拥有美好的“艳遇”。
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B。作为广告语定然是关于家具推介的。
其他三项都没有抓住材料最后“家是我们思想的延伸,装点其中便有了主人思维的精髓,内心的渴望”的意思,予以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45、根据提问标志词“主要内容”可以判断出本题为中心理解题。
阅读可知,材料整体上为总一分结构。材料首句提出观点“鸟类筑巢是一项浩大而艰巨的工程”,接下来用楼燕和金丝雀的例子来进行解释说明。
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D。选项中只有D项表述最符合文意。
其他三项都属于对观点进行解释说明的“分”的部分,而非材料的语意重点,予以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46、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题干两词是反义词,且是反对关系的反义词关系。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与题干逻辑关系相同的即为B;
A中“男人”和“女人”是一对矛盾关系的反义词,考生很容易错选该选项;C、D中两词不构成反义词,C中“光明”的反义词应该为“黑暗”,D中“贫困”的反义词应该为“富裕”。
故正确答案为B。

备注:考生需要严格区分词语的矛盾关系与反对关系的异同。

47、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题干两词是因果关系,且是必然因果关系,要想有后一个词,就一定有前一个词,即:前一个词是因,后一个词是果。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与题干相同逻辑关系的即为A;B和D均是或者因果关系;C中前一个词是果,后一个词是因。
故正确答案为A。
48、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题干两词是近义词,且前词是褒义词,后词是贬义词。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与题干相同逻辑关系的即为C;
A中“好斗”和“进取”也是一对感情色彩相反的近义词,但前词是贬义词,后词是褒义词,因此A错;
B中“关注”和“疏忽”是一对反义词;
D中“机敏”和“精明”是近义词,但感情色彩相同,因此D错。
故正确答案为C。
49、题干:高山和陆地是包含关系,高山是陆地上的一种地质形态,高山是陆地经过地壳运动的抬升和隆起而形成的。
A项,波浪和海洋是包含关系,波浪是海洋的一部分,是海洋运动形成的,对应关系相同,当选;
B项,暴雨和雷电是并列关系。暴雨和雷电都是自然现象,雷电是在对流旺盛的积雨云中发展而来的,紧接着伴随的就是暴雨等极端天气;
C项,白云和蓝天是并列关系;
D项,电能和电网是对应关系。电网是指发电和用电的设施和设备的统称,而电能是一种能源,电能主要通过电网产生、输送和使用,二者不是一个范畴领域的概念。
故正确答案为A。
50、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题干两词是对应关系,且前者与后者是作用与被作用的对应关系,“堤坝”用来阻拦“洪水”。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与题干相同逻辑关系的即为D,D中“食物”用来解除“饥饿”;A是反义词;B和C虽是对应关系,但均不符合作用与被作用的对应关系。
故正确答案为D。
51、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题干两词是对应关系,且是使用者与工具的一一对应关系。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与题干相同逻辑关系的即为B;A不存在明显逻辑关系;C不是一—对应关系;D中“作家”对应的应为“笔”。
故正确答案为B。
52、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题干两词是对应关系,且是被依属和依属的对应关系,汽油是汽车发挥功能所必需的燃料。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与题干相同逻辑关系的即为D,风是风筝飞上天空所必需的条件:A和B中是对应关系,但不是被依属和依属的对应关系,因此A和B均错;C是包容关系。
故正确答案为D。
53、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题干两词是包容关系,且是包容中的种属关系。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与题干相同逻辑关系的即为A;

B中“足球”与“比赛”是对应关系,“足球”与“球”才是包容关系;
C中“火车”与“交通”是对应关系,“火车”与“交通工具”才是包容关系;
D中“书信”与“沟通”是对应关系,“书信”与“沟通方式”才是包容关系。
故正确答案为A。

54、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题干中的三词两两之间为包容关系,且是包容中的组成关系。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与题干相同逻辑关系的即为A;

B中“董事会”和“职员”不是包容关系,因此B错;
c中“审判”和“审判员”是对应关系,因此C错;
D中“教师”和“学生”不是包容关系,因此D错。
故正确答案为A。

55、第一步:将选项逐一带入,判断各选项前后部分的逻辑关系。

题干中“自圆其说”意思为指说话的人能使自己的论点或谎话没有漏洞。“镇定自若”意思为指面对灾难时冷静的表现。

A中“百口难辩”意思为即使有一百张嘴也辩白不清。形容不管怎样辩白也说不清楚。“措手不及”意思为来不及动手应付。指事出意外,一时无法对付;

B中“破绽百出”意思为比喻说话做事漏洞非常多。“惊慌失措”意思为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
C中“自食其果”意思为指自己做了坏事,自己受到损害或惩罚。“手足无措”意思为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
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D中“自顾不暇”意思为光顾自己还来不及。指没有力量再照顾别人。“束手无策”意思为遇到问题,就象手被捆住一样,一点办法也没有。

由此容易判断:

A中前面部分是无明显逻辑关系,后面部分是全同关系中的反义词;B中前面部分是全同关系中的反义词,后面部阶是全同关系中的反义词:C中前面部分是无明显逻辑关系,后面部分是全同关系中的反义词;D中前面部分是无明显逻辑关系,后面部分是全同关系中的反义词。

第二步:逻辑关系相同即为答案。

根据第一步可知,逻辑关系完全相同的是B。

故正确答案为B。

56、大雁飞行时常常排成“人”字形或斜“二”字形,是因为这样编队有利于大雁在长途迁飞时节省体力消耗。乌类飞行时,翅膀尖端会产生一股向前流动的气流,叫做“尾涡”。后面的鸟利用前面的“尾涡”,飞行时要省力得多。雁群飞行时所排列的队形,正是出于对“尾涡”气流的利用。大雁越多,雁飞起来就越省力气。“雁阵”由有经验的“头雁”带领,加速飞行时,队伍排成“人”字形,一旦减速,队伍又由“人”字形换成“一”字长蛇形,而大雁的加速或减速飞行会受风向变化影响。

故正确答案为D。

57、高气压指的是同一高度上,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压的大气涡旋。由于气压高,高气压中心附近的高空气流会向低空流动;因为地面附近温度较高,气流在下降过程中被不断加温,空气温度上升,空气中的凝结物随之蒸发消散,不利于云雨的形成,所以高气压中心附近的天气一般是晴天。

故正确答案为A。

本题相关知识点:

与高气压相对的是低气压,低气压中心附近的地区往往是阴雨天,这是因为低气压中心由于气压低,四周压力较高地方的空气都会流到低压中心来,使该地区的空气上升,上升的空气温度会降低,空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阴雨天。

58、内耳前庭器是人体平衡感受器。星车和晕船正是因为人体内耳平衡感受器受到过度运动刺激引起的,前庭

器官产生过量生物电,影响神经中枢而出现冒冷汗、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群。
故正确答案为D。

本题相关知识点:

量车的人能够开车却不能乘车,这种情况也跟内耳前庭感受器有关。因为量动病主要是人体前庭神经系统受到超限刺激引起,故前庭神经系统的兴奋度的高低是关键。前庭神经系统属于低级中枢,它受大脑皮层高级中枢影响,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抑制作用。当量车的人开车时,精神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大脑皮层高级中枢高度兴奋对前庭系统产生抑制作用,自然就不会量车了:而以乘客身份乘车时,则不具有这种效应。59、牛奶有营养主要是因为牛奶中含有蛋白质,而现在测定蛋白质的方法不是直接测牛奶中蛋白质的含量,而是通过测定氮元素的含量来间接测定蛋白质的含量(牛奶中只有蛋白质含氮元素)。三聚氰胺氮含量较高,因此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会提高奶粉中的含氮量,使得检测蛋白质的结果偏高。

故正确答案为C。

本题相关知识点:

这道题从时事入手,考查2008年的热门事件“三鹿”奶粉事件。2012年的食品安全问题也很多,如毒胶囊事件中,某些药厂用工业明胶为原料制造药物胶囊,导致药物中出现铬超量等重金属超标问题。60、骨头中的钙质以碳酸钙微溶物形式存在,偏碱性,加入显酸性的醋之后,醋中的醋酸根比较容易跟钙离子结合,产生醋酸钙,使骨头中的钙离子分离出来,提高钙质的溶解度,使骨头汤的营养价值更高,且便于被人体吸收。

故正确答案为C。

本题相关知识点:

料酒是指专门用于烹饪调味的酒,家庭烹饪一般用黄酒。料酒的主要作用是去腥、增香。料酒能去腥是料酒中含有酒精,烹调中加点黄酒,鱼、虾、蟹中相起腥味的胺类物质就溶于黄酒的酒精中,在加热时随酒精一起挥发掉,达到去腥的目的。另外料酒中含有氨基酸,在烹调中能与食盐结合,生成氨基酸钠盐,从使鱼、肉的滋味变得更加鲜美。
61、虽然引起潮起潮落的引潮力(或称起潮力)既有来自太阳的引力,也有来自月球的引力,但这种引力不是太阳和月球的绝对引力,而是被吸引物体所受到的引力和地心所受到的引力之差。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引引潮力和引潮天体的质量成正比,和该天体到地球的距离的立方成反比。因为太阳的质量是月球质量的27023369倍,而日地间的平均距离是月地间平均距离的389倍,所以月球的引潮力是太阳的弓潮力的2.17倍。打个比喻,如果某地潮水最高时有10米高,差不多7米是月球造成的,太阳的贡献只有3米,其他行星不足0.6毫米。因此,潮起潮落现象,确实主要由月球引起。

故正确答案为A。

本题相关知识点:

由于月球在一个太阴月内绕地球公转一周,所以月球、太阳与地球的相对位置在一个太阴月内会发生一次周期性的变化,产生潮汐的一月不等现象,即潮汐的月变化。
每逢农历初一(朔)、十五(望》,太阳、月球和地球三个天体基本成一直线。这时太阳引引潮力最大程度地加强了月球引潮力,使海水涨得最高、落得最低,潮差最大,称为“大潮”。
每逢农历初八(上弦)、廿三(下弦),太阳、月球和地球三个天体的位置近似成直角分布。这时太阳引引潮力最大程度地削弱了月球的引引潮力,使海水涨得不高,落得不低,潮差最小,称为“小潮”。
62、从海螺壳中传来的声音并非海风声,而是海螺壳内的空气受到外界声音的影响而发生的共鸣现象。物理学上,当发声器件的频率与外来声音的频率相同时,那么它将由于共振的作用而发声,这种声学中的共振现象就是所谓的“共鸣”。在我们周遭的世界,每时每刻都充满着声音,如脚步声、风声、流水声,这些声音拥有各种各样的频率,如果海螺壳内的空气的发声频率和某一种声音发生共振,那么声音强度就会大大加强,传播到我们的耳朵中,就好似海潮发出的声音。当在一个特别安静的房间里时,周围传来的声音很少,而且音量很微小,不能使螺壳里的空气振动,就不会听到海潮的声音。

故正确答案为D。

本题相关知识点:

在日常生活中,海螺壳效应比比皆是。将暖水瓶的瓶口对着耳朵,你也可以听到“喻嗡”的“风声”,不过,即使暖瓶真空保暖层破损,依然会有声音,所以,广为流传的“听声选暖瓶”的方法是不科学的。另外,在夏日里,小小的蟋蟀、蟾蜍和蝉能够发出大大的声音,也是利用了共鸣的原理。

值得一提的是,海螺壳的回形结构据说是最完美的共鸣腔,丹麦著名音响制造商B出品的一款经典音箱就是参照鹦鹉螺壳的结构设计的。

63、古时的读书人家为了防止书籍被虫蛀,会在书中放一种名为芸香草的植物,因为这种植物有特异的香气,蛀虫闻到这种味道会远离。在放置了芸香草之后,翻阅书籍时,会有一股香气扑面而来,“书香“的概念由此而得。

故正确答案为A。

本题相关知识点:

书香门第,也写作“书香门户”,指世代都是读书人的家庭。
64、牙育的主要成分一般有摩擦剂、保湿剂、泡沫剂、粘合剂、调味剂和一些其它添加成份,其中含量最多的是摩擦剂。摩擦剂有一定的摩擦作用,能够增加牙刷和牙齿间的摩擦,让牙菌斑、软垢和食物残渣比较容易被刷下来。

故正确答案为A。

本题相关知识点:

牙膏中的保湿剂主要用于保持牙膏呈可自由挤出的浆状,防止牙膏管口开启后因干硬受阻塞。
泡沫剂则有助于除去粘在牙齿上的污物,最常用的是十二烷基酸钠,它除了有较好的洁净作用外,还有灭菌作用,并且与摩擦剂有较好的相容性。
香味剂能使牙膏具有各种香型,能使刷牙者感到爽口舒适,并有助于减轻口臭。

65、A选项是由于“用工短缺”,而造成经营出现问题;

B选项是由于“资金短缺”而倒闭;
C选项是由于市场原材料需求增加,而造成销售额上涨;
D选项“出口订单缩水”最直接的原因是进口国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内需求下降,进口货物变少。D选项符合题意。
故正确答案为D。66、已知图形呈现的规律是白色正方形逐个递减,黑色正方形和三角形逐个递增,因此第四个图形中白色正方形、黑色正方形和三角形的个数应分别为:1、3和2,同时,行数也需要增加,通过分析,符合规律的只有A项中的图形。
故正确答案为A。

67、已知图形呈现的规律是线段和圆点逐个增加,因此第五个图形中线段和圆点的个数应分别为6和 $5.5$ 通过分析,C项和D项中图形匀符合这一规律,但进一步观察图形可以看出第一个图形和第三个图形中均有一条没有连接圆点的线段,因此第五个图形也应该有一条没有连接圆点的线段,从而判断C错,D正确。故正确答案为D。

68、将已知图形中横线和竖线划分成20个位置(如下图所示),通过已知图形发现规律为:前一个图形中每个黑色三角形按照20个位置依次移动一格得到下一个图形,且在移动过程中黑色三角形始终有一边紧贴横线或竖线(4、9、14、19这四个端点位置除外),因此能够分析到只有A选项中图形符合。故正确答案为A。

69、元素组成相似,数量不同,考数数。

已知图形中,第一、二个图形中,大三角形为黑色,第三、四个图形中,大三角形为白色,依此规律,第五个图形的大三角形应该为黑色,B、C、D三项符合。再观察小三角形,四个图形中,小三角形的数量从左到右依次递增,分别为0个、1个、2个、3个,依次规律,第五个图形中,小三角的数量应有4个,只有 $\mathrm{I}$ 项符合。故正确答案为D。

70、已知图形均为轴对称图形,通过分析,只有B项中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故正确答案为B。

71、本题为数面(封闭空间)。

已知图形的面数分别为1、2、3、4,因此下一个图形的面数应该为5,通过分析,选项中的面的数量分别是4、5、6、6。只有B项中图形的面数为5。

故正确答案为B。

72、该盒子有T、H、E、V、X、Z共六个面。由已知的三个图形可知,N和T、E、V、X四个面是相邻面,因比N和Z为平行面;由已知的第一个和第三个图形可知,T和N、E、X三个面是相邻面,因此T和V或Z为平行

面,又知Ⅱ和Z为平行面,故T和V为平行面,从而可知E和X为平行面。
根据“平行面不能同时出现在立体图形中”做题。
A中E和X为平行面且同时出现,因此A错;
B中N和Z为平行面且同时出现,因此B错;
D中由已知第二个图形,N和Z为平行面,E和x为平行面,三个条件可推知D中三个面顺时针应该分别为VZ、X,因此D错。
故正确答案为C。
73、通过已知图形发现,有黑点的面和有半黑三角形的面为相邻面,当同时出现在立体图中时,黑点始终应该与半黑三角形的边接近。
通过分析,只有B项中图形,当黑点的面和有半黑三角形的面同时出现时,黑点不是与半黑三角形的边接近,而是与半白三角形的边接近,因此B错。
故正确答案为B。74、本题为元素换算。通过观察已知图形每一行,可以发现:1个黑色小球 $=\bar{2}$ 个白色小球,每一行前两个图形中的小球全部替换成白色小球,个数相加与第三个图形中的小球全部替换成白色小球数目相等。通过分析:只有A项中图形符合规律。
故正确答案为A。

75、元素组成相似,元素周遍。

已知图形每一行来看,第一行都有大白色圆圈,第二行都有大黑色中空的矩形(全阴影的是没有图形,除外),第三行应该都有大白色三角形(全阴影的是没有图形,除外)。
已知图形每一列来看,第一列都有小黑色五角星(全阴影的是没有图形,除外),第二列都没有小图形,第三列应该都有小黑色圆圈(全阴影的是没有图形,除外),综上可知,符合规律的只有C项中的图形。故正确答案为C。

76、第一步:分析题干中的概念间的包含关系。题干中“北方人”包含“黑龙江人”第二步:分析并得出相应结论。

2个北方人包含1个黑龙江人,与1个广东人是反对关系,又知2个人只做货客运业务,3个人只从事货物运输,即做生意的共5人。因此最少的人数是当2个北方人同时包含黑龙江人和做生意中的2个人,另外3个做生意的人中包含1个广东人时,因此最少人数为: $2+3=5$ :最多的人数是当只有2个北方人中包含1个黑龙江人,其他的均不相互包含时,因此最多人数为: $2+1+2+3=8$
故正确答案为B。

77、第一步:找突破口。

本题突破口是信息量最大对象,即医生。由“(2)甲的收入和医生不同”知,甲不是医生,由“医生的收入比乙少”知,乙不是医生,因此医生是丙。

第二步:抄信息于表中,即将题干和第一步的所有信息放在一个表中。

人:乙
职业:教师 医生
第三步:填空,即填上每一个集合的空格
人: (甲) 丙乙=
职业:教师 医生
故正确答案为 $C.$

(律师)

78、第一步:抓住题干主要信息。

第一点说明某地政府规定本地区最低工资标准是每月不低于800元人民币,第二点说明有人认为800元的最低工资标准很容易达到,第三点说明劳动部门却认为800元的最低工资标准虽然不太高,但执行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这种认为能达到标准的观点是不对的,第四点说明劳动部门的评论为真。

第二步:分析题干信息,并结合选项得出答案。

A中多数企业员工能达到800元,少数在800元以下,“多数”和“少数”并不能推出,因此A中说法不一定为事实;

B中工人工资有些在800元以上,有些在800元以下,“有些在800元以上”并不能推出,因此B中说法不一定为事实;

C中肯定有些工人的工资达不到800元,由劳动部门的评论为真可以推出,因此C中说法一定为事实;
D中多数企业的工人工资达不到800元的最低工资标准,“多数"并不能推出,因此D中说法不一定为事实。
故正确答案为C。

79、第一步:翻译题干。

第一句:年存款额超过50亿元 $\Rsh$ 获得年度金质奖:

第二句:20个营业网点中16个年存款额超过50亿元,4个不足20亿元,该句为事实信息,即已经成立的事实:

第三句:获得年度银质奖 $\rightleftharpoons$ 年存款额超过20亿元。

第二步:逐一翻译题干中断定并判断其正确。利用充分必要条件。

(1)获得年度金质奖 $\scriptstyle:$ 获得年度银质奖,已知年存款额超过50亿元 $\Rsh$ 获得年度金质奖,年存款额超过20亿元 $\rightleftharpoons$ 获得年度银质奖,又知年存款额超过50亿元 $\rightleftharpoons$ 年存款额超过20亿元,从而有获得年度金质奖 $\rightleftharpoons$ 获得年度银质奖:因此(1)正确;

(2)获得年度银质奖 $\scriptstyle:$ 获得年度金质奖,因此(1)中获得年度金质奖 $\scriptstyle:$ 获得年度银质奖是正确的,则(2)中关系式“获得年度银质奖”属肯后件,无法推出绝对表达的结论,因此(2)错;

(3)“银行的雇员”与“下属网点的员工”所指范畴不同,(3)错误。
综上,只有(1)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A。

80、第一步:找到论点和论据。

本题论点是对病人来说,当他们感到没有病时,去做医疗检查一般来说是不明智的,论据是病人往往不理解在看病时,即使是小毛病也被要求做很多项检查,从而导致花费过高。

第二步:判断削弱方式。

本题论点与论据间存在因果关系,所以需削弱论点。

第三步:逐一判断选项的作用。

A中说能在疾病的早期阶段通过仪器的帮助观察到症状,说明了检查的好处,直接削弱论点;

B中医疗检查的时间,C中病人无法判断检查细致程度,D中仅是指有经验的医生,均与是否做检查无直接关系,属无关选项。

故正确答案为A。

81、第一步:找到论点和论据。

本题论点是政府对能源利用方面的管制是多余的,市场完全可以自行调节能源的供需矛盾,论据是如果能源真的紧张,那么反映在市场上,能源价格自然会上涨,而能源价格的上涨,一方面会因为使用成本提高而使得人们减少对能源的使用,另一方面因为利润增加使得能源供应商增加供给。

第二步:判断削弱方式。

本题论点与论据间存在因果关系,所以需削弱论点。

第三步:逐一判断选项的作用。

A中能源价格上涨使得人们使用节能产品是市场调节的结果,是加强论点;B中抗议政府在能源管理方面无所作为与管制是多余的无关,属无关选项:C中能源价格降低后使得人们使用更多的能源也是市场调节的结果,是加强论点;

D中指出人们对能源的需求缺乏弹性,必然会导致市场失灵,即市场不能通过自身运行来调节能源的供需矛盾,因此有力的反驳了题干的论据,从而直接削弱论点。
故正确答案为D。

82、第一步:抓住每句话中的对象。

第一句说明实验中用到的两种实验鼠:通过基因操作后的实验鼠和正常实验鼠,第二句说明在被迫长时间绝食的状态下,不能代谢醋酸的实验鼠体温和耐力明显降低,第三句说明醋酸是生命体内基本物质,实验鼠身体构造与人体非常接近。
第二步:判断整体关系。
由第一步中第二句的实验结果可知醋酸对极度饥饿的实验鼠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十分重要,即答案为A。第三步:逐一判断选项的作用。
B中通过题干无法断定醋酸作为能量源时会不会提升血糖值,因此B项无法推出;
C中的三磷酸腺苷和D中脂肪酸和酮体是ATP的主要来源,均与题干醋酸无直接关系,都是无关选项,因此均无法推出。
故正确答案为A。
83、第一步:抓住每句话中的主要信息。
第一句说明污水处理厂因治理城镇污水越来越多,第二句说明马污水处理厂能多降低生活污水cOD,第三句说明鱼塘和天然湿地的生态净化也能够降低生活污水CoD。
第二步:判断整体关系。
污水处理厂人工处理与鱼塘和天然湿地生态净化都能够降低生活污水COD,即答案为C。
第三步:逐一判断选项的作用。
A、B、D中都忽略了题干“但是”后面鱼塘和天然湿地的生态净化的描述,因此A、B、D均错。
故正确答案为C。
84、第一步:找到论点和论据。
论点:和去年相比,今年我市市区的道路通行有明显改善。
论据:该部门负责人认为,这是由于我市聘用了大量的交通协管员。
第二步:判断削弱方式。
提问指出是削弱该负责人的结论,而该负责人的结论是题干的论据,因此本题削弱论据,即削弱原因。第三步:逐一判断选项。
A、C、D都指明论点的成立可能有另外的原因,属于他因削弱;
B提到的成本与道路通行改善无关,所以属无关选项。
故正确答案为B。
85、第一步:找到论点和论据。
本题论点是镇静剂对降低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压力也会很有效,论据是由测谎器测出的心理压力反应可以通过药物抑制,而不会产生显著的副作用,
第二步:判断加强方式。
论点强调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压力,论据强调测谎器测出的心理压力,所以论点与论据间不存在明显因果关系,所以需加强论证,在论点和论据间搭桥。
第三步:逐一判断选项的作用。
C即在测谎器测出的心理压力与日常生活的心理压力间搭桥,是答案;
A、B、 $\mathrm{I}$ 均与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压力无直接关系,属无关选项。
故正确答案为C。
86、2006年山东省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为8714.86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则2005年山东省城镇以上固8716.868700
定资产投资为 $\mathrm{1+19.8%\approx\frac{\Gamma}{1.2}}$ ,直除可得答案的首位数字为7。
故正确答案为。
87、从文中的第二段的最后一句话:“广东工业增长 $[18.3%]$ ,增速低于山东 $[23.6_{r0}^{(75)}]$ 、江苏 $[\mathrm{21.4}_{\mathrm{s}}^{\mathrm{ty}}\mathrm{0}]$ 和浙江 $(17.1%)$ 高于上海 $\left(13.4%\right)\thinspace s\thinspace s$ 可知,2006年广东工业产值增速高于上海和浙江,排在第三位。
故正确答案为B。88、2005年广东省生产总值为 $\frac{25968.55}{1+14.1%}$ 亿元,第三位的江苏为1+14.9% 亿元,观察两个式子,分母接近,直接分子相减约为4400,除以一个1.1多,答案应该接近4000左右。
故正确答案为D。

89、2005年房地产投资比重 $\mathrm{\boldmath\Omega~}=\frac{1834.34}{1+22.4%}\div\frac{8116.89}{1+16.7%}$

2006 年房地产投资比重 $=1834.34\div8116.89$ ,观察2005年的式子可以看出,相较2005年,2006年广东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大于固定资产的增速,比重上看就是分子的增速大于分母,所以2006年相比2005年比重增加,增加值
$={\frac{1834.34}{8116.89}}-{\frac{1834.34}{1+22.4%}}\div{\frac{8116.89}{1+16.7%}}={\frac{1834.34}{8116.89}}-{\frac{1834.34}{1+22.4%}}\times{\frac{1+16.7%}{8116.89}}={\frac{1834.34}{8116.89}}\times(1-{\frac{1+3.189}{1+22.4%}})^{\frac{1}{2}}$ 16.7%22.4%0.22×0.04≈0.0088,约为1个百分点。

故正确答案为A。

90、A选项错误,从文中第二段第一句话,可以看出,2006年广东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位列第二位;B选项错误,从文中第一段最后一句话可知,2006年广东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居中间;C选项正确,2005年广东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6.7%1.151.5×44.6 $={\frac{8116.89}{1+16.7%}}\approx{\frac{8000}{1.15}}\approx{\frac{8000\times4}{1.5\times4}}\approx{\frac{32000}{4.6}}\approx69600/2$ 元$\mathrm{D}$ 选项错误,文中的最后一段可以得知,2006年山东房地产开发投资1178.71亿元,增长 $21.0%$ 故正确答案为C。

注释:本题BD选项都比较好排除,建议在做综合判断题时,遇到有复杂计算的选项,可以先看看别的选项,不要按照选项的顺序一一做判断,用排除法有时候会加快做题速度。

91、财政拨款用于地质勘查投资的增长幅度分别为:

2002年: $\frac{17.3-14.6}{14.6}=\frac{2.7}{14.6}\textcircled{1}{;}$
2004年: $\frac{19.5-16.1}{16.1}=\frac{3.4}{16.1}\textcircled{2}
{\mathrm{i}}$
2005年: $\frac{27.2-19.5}{19.5}=\frac{7.7}{19.5}\textcircled{3}{;}$
2008年: $\frac{92.6-92.0}{92.0}=\frac{0.6}{92.0}\textcircled{4}
{\circ}$

所以2008年增长幅度最小(分母最大,分子最小),从上述的数据可以看出①②③式的结果量级相当,依次直除可得其首位数字分别为1、2、3,所以增长幅度最大的为2005年。
故正确答案为 $C_{0}$

92、2005年社会投资用于地质勘查投资的资金的增长率为 $\mathrm{\frac{300}{280}-1\approx700}$ -1≈7%,那么2009年的社会投资用于地质勘查投资的资金是$624.6\times(1+7%)\approx625\times4\times(1+7%)\div4\approx(2500+175)\div4\approx625+44\approx6695$ 亿美元。

故正确答案为A。

93、由条形图可看出,用于地质勘查投资的资金最多的一年是2007年,最少的一年是2002年,2007年比2002
年多出 $\frac{689.2+92.0-204.8-17.3}{204.8+17.3}\approx\frac{689+92-205-17}{205+17}\approx\frac{559}{222}\approx250%$
故正确答案为 $C.$
94、从条形图可知: $2001\sim2008$ 年,社会投资用于地质勘查投资的资金平均每年增加
${\frac{624.6-207.8}{7}}\approx{\frac{625-207}{7}}\approx{\frac{418}{7}}\approx59.7$ 亿美元中

故正确答案为 $\sum o$

  1. $\hslash$ 选项错误,由条形图可以看出,2003年财政拨款用于地质勘查投资比2002年少;

日选项错误,2007年社会投资用于地质勘查投资的比重为 689.2+92.0700+80=780,2003年为$\frac{243.7}{243.7+16.1}\approx\frac{250}{250+10}=\frac{250}{260}=\frac{750}{780}>\frac{700}{780}$ ,所以与2003年相比,2007年社会投资用于地质勘查投资的比重减少了;
c选项错误,由表格可以看出2002年社会投资比2001年减少了,但财政拨款增加了;
D选项正确,2004年财政拨款用于地质勘查投资比2002年增长了 $\frac{19.5-17.3}{17.3}\approx\frac{2}{17}\approx12%$
故正确答案为 $[i_{5}$

2523 81496、2007年我国大陆地区对美国的货物出口总额为 $1+8.4%$ :进口总额为 $1+17.4%$ ,则进出口总额为2523 814 2500820 $\frac{2500+820}{1.2}\approx2800$ 2800亿关元,所得的数字接近于2800同时是大于2800的。故正确答案为℃。

97、由表格可看出我国大陆地区对欧盟、美国都是贸易顺差,因此我们只需比较对韩国和中国台湾的贸易逆差额的大小,对韩国的贸易逆差为 $(1122-740)$ 亿美元,对中国台湾为 $(1033-259)$ 亿美元,对韩国的贸易逆差为300多亿美元,对中国台湾的贸易逆差为700多亿美元。

故正确答案为D。

98、由表格可知2008年我国大陆地区对东盟的进口额为117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 $7.9%$ ;由图形资料可知,2007年我国大陆地区进口总额为9560亿美元。所求即为
${\frac{11{\bar{\iota}}0}{1+7.996}}\div9560\approx{\frac{11{\bar{\iota}}0}{9560\times(1+8%)}}\approx{\frac{11{\bar{\iota}}0}{9560+760}}={\frac{1170}{10320}}$ 9560×(1+8%)9560+76010320,这个数字在10%以上,并且和 $10%$ 接近。故正确答案为 $\sum s$

$\boxed{-1}\boxed{-1}$ 、2008年我国大陆地区货物进出口总额为 $14285+11331$ ,2004年为 $5933+5612$ ,所求增长幅度为$\frac{(14285+11331)-(5933+5612)}{5933+612}\times100%\approx\frac{25000}{12000}-1\approx_{2.1-1}\approx1.1=110%_{\infty}$

故正确答案为 $k=$

100、 $\sharp$ 选项正确,快速计算 $200+\sim2005$ 各年进出口总额,分别为11545、14220、17605、21746、25616,所以从 $2005\sim2005$ 我国大陆地区对外进出口总额的增加额分别为2675、3385、4141、3870,所以2007年我国大陆地区对外进出口总额的增加额达到最大;
B选项错误,由表格数据得出,与上年相比,2008年我国大陆地区对中国香港的货物进、出口额增长率都没有超过 $\lVert[]\rVert_{\mathcal{N}}^{t}$ ,可知对其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不超过 $10%$
C选项正确,2008年,我国大陆地区对主要国家和地区货物出口额总共
$2929+2523+1907+1161+1141+740+330+315+259=(2929+1161)+(2523+1907)+6419$
$\mathrm{1141}+\mathrm{259})+740+330+315=4090+4430+\mathrm{1400}+\mathrm{740}+330+\mathrm{315}=1130547{\scriptstyle\textnormal{\textperthousand}}$
$\mathrm{D}$ 选项正确,由条形图可看出, $2004\sim2005$ 年,我国大陆地区的进口额和出口额都呈现出上升趋势。故正确答案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