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广东公务员考试_行测_卷参考答案及解析
文章目录
2012年广东公务员考试《行测》卷(解析)
原数列后项减去前项
后项除以前项
1.
故正确答案为C。
2.观察数列,3的偶数倍与3的奇数倍间隔排列,仅有D选项中两个数是3的偶数倍和奇数倍。
故正确答案为D。
3.观察数列中的每个四位数中的四个数,可发现四个数奇偶间隔排列,只有C选项中的四个数奇偶间隔排列。故正确答案为C。
4、原数列三三分组: $\left[2,2,8\right]\left[-1,-2,5\right]\left[1,1,2\right]\left[-1,1,(\phantom{a})\right]$
观察前三组可得如下: ${{2}^{2}}+{{2}^{2}}={{8}}$ $(-1)^{2}+(-2)^{2}=5$ $1^{2}+1^{2}=2$ ,每组前两个数的平方和等于第三个数;则可得未知项为 $(-1)^{2}+1^{2}=2$
故正确答素为D。
5、第一行相邻两个数字求和后减10得到第二行数字,第二行数字求和后减5得到第三行数字,第三行数字求和得到第四行数字,第四行数字求和后加5得到第五行数字。故图形数阵中未知数=10+9-7=12。故正确答案为 $\frac{j}{l+s}$
6、由于该企业男女员工人数之比为 $11:7$ ,据此可知若裁缝每小时能为55名男员工和35名女员工量尺寸,则相同的时间后,男女员工能够恰好量完 $^\circ$ 而实际每小时只能量52名男员工,且量完女员工时还剩24名男员工,这说明测量时间为 $24\div(55-52)=8$ 。因此该企业员工数为 $8\times(55+35)=720$
故正确答案为A。
$T_{\gamma}$ 一个月上旬有10天,用捆绑法将某单位连续参观的两天看作一个整体,即为一天,则变为“9天的时间安排五个单位参观”。因此为 $.A_{j}^{5}{=}15210i$ 种。
故正确答案为 $C.$
8、乙、丙公司从一分厂购买机床的价格分别为1200、900元,乙、丙公司从二分厂购买机床的价格分别为800,600元,乙、丙公司在一、二分厂的购买价格相差 $400$ 、300元,为了使乙、丙两个公司的运费最低,二分厂的的机床都应该运至乙公司,乙丙最低运费为:
6×800+2×600+(12-2)×900=4800+1200+9000=15000(乙公司买二分厂的6台机床,丙公司购买二分厂剩余的2台机床和一分厂的10台机床),故购买机床的最低运费为15000元。
故正确答案为C。
9、两人第一次相遇用时25分钟,甲到达B点用时20分钟,乙走同样的路程用时25分钟,故甲、乙两人速度之比为 $5:4$ ,从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用时40分钟,两人总路程是环湖一周,设乙的速度为”,则总路程为$(5x+4x)\times40=360x$ ,乙环湖一周需要 $360x\div4x=90$
故正确答案为 $C.$
10,由瓷砖总数为400块可知,该正方形边长为20块瓷砖,最外层一圈为 $[[]]\divideontimes{\mathfrak{d}}-\mathfrak{L}=\lceil[\bar{\mathfrak{f}}]$ 块砖,根据相邻两层差8可知两层绿色瓷砖之间差16,依次为:60,44,28,12。总数为 $75+50+44+25+13=44\times5=220$ 块。
故正确答案为D。
11、手表比标准时间每3个小时快1分钟,闹钟比标准时间每6个小时慢5分钟,又闹钟比手表快14分钟。设经过”小时二者指示同一时刻。则可得 $5\times{\frac{n}{\bar{\uptheta}}}+1\times{\frac{n}{\bar{\upbeta}}}=14$ ,解得 $\pi=12,\rfloor\ddots\sharp\cdot\right]$
故正确答案为C。
12、5项比赛总分为 $(3+2+1)\times5{=}30.$ 分。甲得 $\Game$ 分,已超过平均分,为使最后一名得分最多,应让甲的分尽量少,为 $f$ 分:剩余 $30-9=21$ 分,平均分为7,则最后一名最多可得7分,即其他三队都是7分,甲是9分。故正确答案为C。
13、方法一:除去停车的0.5小时,列车在第一次时晚点了1小时,是由于后面减速造成的。根据比例关系:4当路程一定,速度与时间成反比,后面速度变为原来的4,则需要的时间变为原来的 $\overline{{\mathfrak{B}}}$ ,因此多了1小时。所以原速走完后面这段需要3小时,减速走完需要 $4$ 小时,则列车走完全程需要4小时。同样除去停车的0.5小时,第二次由于减速晚点了0.5小时,同理,不减速走完这段需1.5小时,因此走完120公里列车需要 $\downarrow-\downarrow$ $-1.5{=}1.5{\cdot}A\cdot$ ,所以火车时速为 $1210\div1.5=510$ 千米,全程为 $\Xi[]\Xi_{}^{}\downarrow=\Xi\bar{\Xi}[]$ 干米。
方法二:分析题意可知,如果不停车,那么第一种情况晚点1小时,第二种情况晚点0.5小时,因此在第二种3
情况下,以4速度行驶的路程为第一种情况的一半,即在第一种情况下的减速行驶路程为240公里。路程一定,
速度与时间成反比,速度比为 $4:3$ ,时间比为3:4,所以原时间为3小时,原速度为 $\Xi\not\downarrow[\bar{\jmath}]\div\bar{\jmath}=\bar{\jmath}[\bar{\jmath}]$ 千米小时。
进而可以得到原速行驶的总时间为 $1+3=4$ 小时,两地距离为 $4\div50=50$ 千米。
故正确答案为C。
14,设有管理人员的共有平桌,则管理人员共有3人,从而普通员工共有9人,则有 $9x=7x+18$ ,解得 $x=9$ 所以管理人员共有27人。
故正确答案为B。
15,将两个比例合并:苹果与芒果的销售量之比为 $8:6$ ,芒果与香蕉的销售量之比为 $6:35$ 。故苹果、芒果、香蕉的销售量之比为 $8:6:3:5$
故设三者的销售量分别为 $8\pi$ $6\pi$ $33T$ ,从而有 $3\times33x-6\times8x=102$ ,解得 $x=2$ 。故共销售水果(8+6+33) ×2=94斤。
故正确答案为B。
16,据提问可知此题为中心理解题。
阅读文段可知,其主要想表达的意思是各种文化一起形成一张相互关联的动态网,他们都为了维护网的完整性而发挥着各自的作用。文段始终围绕“人类文化相互关联组成动态网络”这个中心,D项正确。
$\mathring{\Xi}$ 项只是文段为了更好的让读者理解文中观点做的一个比喻,并非文段主旨;B、C项“生态系统”无中生有。
故正确答案为D。17、A项“催生”有使事物的产生和变化加快的意思,侧重从无到有的过程,据题干可知,政府进一步完善能力管理体制是为了产生国际竞争力量,所以A选项正确;
B选项“催促”的意思是使赶快行动,不能与“国际竞争力量”搭配:
C选项“催化”的意思是促使化学反应的速率发生改变,不符合文意;
D选项“催发”的意思是催促出发,不符合文意。
故正确答案为A。
18,本题考查近义成语辨析的能力,
A选项“理所应当”指按道理应当这样;C选项“天经地义”指不能改变也不容质疑的道理,也指理所当然的,不容怀疑的;但是“主权”通常不用“理所应当”、“天经地义”来修饰,排除A、C选项。
B选项“毋庸置疑”指不必怀疑,根本没有怀疑的余地;D选项“无可争辩”指没有什么可争辩的,表示确定无疑;两项都可以与“主权”搭配,而且“无可争辩”比“毋庸置疑”语气更重一些,更能确定我国是黄岩岛的主权拥有者,所以D选项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D。
19、据题干可知,文段想表达“坚定广大干部的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所在,所以D项正确。“归根结底”指归到根子上,从根本上说。A项“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不符合文意,排除;B项“重中之重”指重点中的重点,与“关键”一词重复,排除;C项“千方百计”指想尽一切办法,用尽各种计谋,文段并无此意,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20,本题考查近义实词和成语辨析的能力。
第一空考察实词,“驱动”的意思是①施加外力,使动起来;②驱使,推动;“诱惑”的意思是①使用手段,使人认识模糊而做坏事②吸引,招引;“驱动”比“诱惑”更加侧重“受到吸引去做某事”,据题干可知,企业家为了获得利益而投资高科技产业,所以“驱动”更适合。
第二空考察成语,“深谋远虑”指周密的计划,往长远考虑:“深思熟虑”指反复地深入细致地思索考虑;据题干可知,企业家看准高科技产业是因为考虑长远,所以“深谋远虑”更合适。
故正确答案为A。
21、此题考查实词与成语混搭填空。
第一空考察实词,“应用”常与理论、技术等搭配:“采用”常与方法等搭配。此处应选“应用”,排除B、D。第二空考察成语,“齐头并进”指几个事情或多方面同时进行或不分先后的同时进行:“双管齐下”比喻做一件事两个方面同时进行或两种方法同时使用,“双管齐下”所包含的两种方法同时使用的意思与句中药补,食补兼顾的中医理论更相符。
故正确答案为C。
22、考查语境搭配的近义实词辨析与填空。
第一空,“陆续”形容人稀稀疏疏的进去或者出来;“相继”是紧跟的意思;“连续”指一个接一个,不间断;
“接连”意为连续不断的。
结合语境,用“相继”更贴切,与文段中“态度异常坚决”相呼应。根据“房价增长过快”的“过”字,说明这不是一种好现象,应该“抑制”。
故正确答案为A。
23、考查近义实词辨析与填空。
第一空中,“实验”多指对知识理论的验证;“试验”指已知某种事物的时候,为了了解它的性能或者结果而进行的试用操作;“探素”是指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尝试”意为试一试。
第二空中,“性能”主要指一件物品的特性和主要的功能,往往指实在的物体机械等;“效能”主要指办事的效率和工作的能力,是衡量工作结果的尺度,效率、效果、效益是衡量效能的依据:“能效”是指在能源利用中,发挥作用的与实际消耗的能源量之比:“效果”意为由某种动因或原因所产生的结果、后果。文段中的对象是“新型设备”,用“试验性能”更贴切。
故正确答案为B。
24、考查近义实词辨析与填空。
此题的切入口为第二空,“计划”是指工作或行动以前预先拟定的具体内容和步骤;而“规划”则是指比较全面的长远的发展计划。文中“人生道路”是比较长远的,用“规划”恰当。
第三空中,“领悟”和“领会”都侧重于明白道理,但前者是主动的意识形态,后者是被动的意识形态;而“感受”和“感悟”都侧重于感情上的变化。文中“人生真谛”是要人主动去“领悟”的,是各种真实道理的集合体。
第一空中,“提升”和“提高”是一对近义词,都是指在原来的基础上抬高了。但是它们还是有差别的,“提升”是呈直线上升的,速度比较快;而“提高”呈斜线上爬的,速度比较慢的。“人生修养”虽然短期内可以有一个提升,但是总体来看,修养变高是一个比较慢的过程,所以用“提高”。
故正确答案为A。
25、考查语境搭配的实词与成语混搭填空。
第一空考察实词,“反应”多指事情所引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为:“反映”多指把情况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也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结合语境,用“反应”恰当,排除4、B。
第二空考察成语,“权宜之计”指为了应付某种情况而暂时采取的力法;“缓兵之计”意为延缓对方进攻的计策,指拖延时间,然后再想办法。根据文中“并非是一时的”,即不是暂时的,所以用“权宜之计”更符合语境。
故正确答案为C。
26、本题为中心理解题。
材料为“提出观点一举例说明”的总一分结构,所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产品、文化服务表现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为材料的表面主旨,进一步引申出隐含主旨为“应为群众提供丰富优质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所以C选项正确。
A、B选项均为表面主旨,排除;D选项是对材料的过度引申,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27、本题为中心理解题。
做这道题首先应该抓住引言的主旨,然后再推出文章的主旨。阅读可知,引言的主题词是“农村劳动力”,主要说的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导致农村务农劳动力素质下降”这一问题。文章引言,应该起到提出问题的作用,接下来文章解决问题。由引言提出的问题可知,文章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提高务农劳动力的素质”,C选项与其语意一致,正确;
A、B两项的“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物质条件”均为无中生有,排除;
D项的“限制”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劳动力素质低的问题,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28、本题为中心理解题。
阅读可知,材料为“引用一评价”的结构,所以材料的语意重点在评价部分,评价阐述了农村人口在较短时间内涌入到城市里的利樊,B选项与其语意一致,所以正确。
A、C选项太片面,排除;
D选项太泛泛,不如B选项准确,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29,由材料关键句“人口抚养比通常用百分比表示,用来说明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大致要负担多少名非劳动年龄人口”可知,人口抚养比=非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年龄人口 $\yen100$ ,所以c项正确。
A项错误,“人口抚养比”取决于“非劳动年龄人口”和“劳动年龄人口”之比,而不是“非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B、D两项错误,应改为“人口抚养比”则越低。
故正确答案为C。
30、据提问知该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阅读可知,如果企业衰败,企业的增长曲线就会下降;要让企业保持旺盛生命力,就应该避免增长曲线下滑,即在下滑前转向新的增长曲线,所以B选项正确。
A、D选项只强调了“发现”、“准确把握”新的业务增长点,并没有提到“向新增长曲线转换”,所以不选;
C选项错误,“增长曲线拐到向下的轨迹时”才向新业务转型就晚了,应该在向下之前就向新业务转型。
故正确答案为B。
31、本题为中心理解题。
材料的主要意思是人类的每一种文化聚在一起形成不同的群落、文化圈,文化链,这些文化构成动态的网并发挥作用。D选项完整概括了文意,正确。
A选项“实质”、B、C选项“类似于/像生态系统”过于空泛,在材料中并不能得出来故正确答案为D。
32、据提问可知此题为中心理解题。
文段指出IT精英们在继续做强信息产业的同时,纷纷大手笔投资农业,缘于其看中的农业未来发展潜力。新的血液的注入,会给农业带来更多的发展空间,故这段文字主要说明的是我国农业产业发展面临新机遇,C正
确。
A项过分夸大,文段只讨论了“IT精英们”这一小部分的群体,并不能代表所有人;
B项理解错误,IT精英们是“继续做强信息产业的同时”,纷纷大手笔投资农业,并没有放弃做IT,所以“将目光向农业转移”是不正确的;
D项过度理解,“有潜力”并不代表“有着美好的发展前景”。
故正确答案为C。33,文段首先提出“超重者存在肾病的风险会升高”,然后举例说明儿童也不例外。即“儿童肥胖与肾病风险存在关联”,D项正确。
A项在文中无从体现,应该是“注意预防肥胖”;
B项理解错误,文中只表明体重超标会使发生肾病的风险升高,并不是其发生的原因,即体重超标人不一定有肾病,但是肾病发生的几率会增大;
C项无中生有,且间接否定了文中“肥胖与肾病风险存在关联”这一观点。
故正确答案为D。
34,阅读文段可知,文段属于分总结构,前面列举了一系列数字,后文是对其进行总结,故文段的中心是在说明“自主品牌汽车市场占有率不断下降”,即 $\mathring{\Xi}$ 项正确。
B项表述程度过重,文段只是说占有率下降,没有说面临严峻挑战,排除;C、D两项的“未来”,“机遇”等内容在文中没有体现。
故正确答案为A。
35、据提问可知此题为中心理解题。
文段首先提出通货膨胀的直接后果,并举了一个典型的例子,然后分析因为这个直接后果可能会引起的间接后果一一破坏社会的安定。
文段层层递进,所以想表达的主要观点在文末,即通货膨胀的一个严重后果是破坏社会的安定,D项正确。A项的“很大”和B项的“就容易”一词有些绝对,且没有提及“破坏社会安定”这一严重后果,未把握重点;C项“大大降低……生活水平”无中生有。
故正确答案为D。
36、本题为中心理解题。
阅读可知,材料是总一分的结构,所以主旨是“无论人们是否进行剧烈运动,轻度脱水都会给人们带来负面影响”,后面分别从女性和男性角度分别谈了轻度缺水带来的生理和心理的危害,所以C选项正确。
A项是原文的简单摘抄,且概念偷换,原文表达是带来负面影响,不是产生的影响是负面的;B项是对细节的描述,片面;D选项是对原题主旨的延伸,即隐含主旨。
故正确答案为C。
37、材料首先陈述著名网站用户信息外泄这一事件,最后一句在用“心”来说明网民对该事件的反映。所以材料围绕主题词“个人信息”论述。
B、C、D都没有提到主题词,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38、据提问知该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阅读可知,压力测试可以测试受测者能否经受市场变量所带来的压力。此处的“市场变量”就是一种风险,材料中第二个括号内的数字就是定量关系,所以压力测试就是一种以定量分析为主的风险分析方法,B选项正确。A选项没抓住重点,压力测试主要关注机构在极端情况下承受风险的能力;C选项错误,压力测试不仅考察银行的状况;D选项错误,应改为“银行压力测试”。
故正确答案为B。
39、文段由罗宾·邓巴的观点引出主要论述对象,即大脑新皮质。阅读可知最后一句是文段的中心,由此句得出c选项表述正确。
A选项是对最后一句话的错误理解;B选项偷换概念,由原文可知是“大脑的新皮质在整个大脑中所占的比例越大”;D选项在文段中并没有体现。
故正确答案为C。
40、本题为中心理解题。
材料前半部分讲述了传统信息处理的方式和弊端,后半部分讲述了云计算的方式和优点,所以引申可以得出的结论就是云计算是对传统信息处理模式的突破,D项正确。
A项中“将取代”不能从材料中体现出来;B、C项都是在说云计算的优势,与D项构成“二推一”的关系,是支持项,所以不选。
故正确答案为D。
41、文段通过柯达由盛而衰的经历,并通过转折提出柯达由于缺乏技术及创新动力导致失败,故文段的重点是在强调技术创新对企业的重要意义,B项正确。
A项与文意相;C、D项均未指出“技术创新”这一主导柯达命运的关键要素。
故正确答案为B。
42、文段最后一句话说明了“超级网银”的作用,从关联词“不仅…还…甚至”可知,其主要作用是后两个一-“跨行查询别的银行账户”和“跨行将其他银行账户内的钱汇入当前账户”,即跨行账户实行管理和跨行转账,A项正确。
B项“统一身份验证”无中生有;C项“跨行资金汇划和跨行资金归集”无中生有;D项“统一直联平台”无中生有。
故正确答案为A。
43、据提问知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根据文中“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不仅仅因为成绩不好就把其定位为“差生””可知,我们不应该将成绩作为衡量孩子好与差的唯一标准,B项正确。
A项理解错误,文段并没有将对孩子品德、人生态度的培养与成绩比较,只是说不能仅仅因为成绩差就定位为“差生”;C、D两项均无法从文中得出。
故正确答案为B。
44、本题为中心理解题。
文段开篇用反问句指出红十字会失去了公众的信任,接着进行了详细说明,最后,用“看来”一词点明了文段中心,即红十字会想重建公众的信任难度较大,对应选项,A项准确的把握了文段中心。B项,无中生有,文段并未倡导公众应如何去做。C项,为第一句话的内容,不是文段重点。D项,为文段中间详细说明部分,且文段主要讨论的话题是红十字会而非公益慈善机构。
故正确答案为A。
45、据提问知该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材料从新闻宣传,尤其是政府新闻宣传的角度说明了网络流行语存在的问题,所以指出网络流行语不足的A选项正确。
B、C选项太绝对;D选项材料没提到,材料只提到存在的问题,并没有提到网络流行语本身的“良”、“菱”,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o
46、第一步:判断题十词语间逻辑关系。
题干两词是对应关系,“创意”指导“革新”。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与题干逻辑相同的只有C,“理念”指导“实践”。A中两词是包容关系,“心动”是一种抽象的“行为”,不符合题干对应关系;
B中两词是包容关系,“认识”是一种“能力”,不符合题干对应关系;
D中两词也是包容关系,“感受”是一种“反应”,不符合题干对应关系。
故正确答案为C。
47、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题干两词是近义词,且都是义词,后者比前者程度更深。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D选项思索是思考的近义词,且比思考程度更深,符合题干逻辑。
A选项炫耀是贬义词;
B选项启发和启迪程度相同;
C选项煽动是贬义词。
故正确答案为D。
48、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题干两词是对应关系,“眼镜”对“眼睛”有辅助作用。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与题干相同逻辑关系的即为A项,“拐杖”和“腿脚”是对应关系,且“拐杖”对“腿脚”有辅助作用。其他项第一个词语对第二个词语均没有辅助作用。
故正确答案为A。
49、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题干两词属于对应关系,且是一一对应关系,后者是前者的生长环境。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中南极是企鹅的生长地点,不是生长环境;
B中鲸鱼生长在海洋,符合题干逻辑;
c中中国是熊猫的生长地点,不是生长环境;
D中天空不是鸟类唯一的生长环境,例如驼鸟生长在荒漠和草原上。
故正确答案为B。
50、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题干中前半句和后半句是因果关系,“水清”是“无鱼”的原因。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与题干相同逻辑关系的即为A。
B、C、D选项是并列关系。
故正确答案为A。
51、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题干两词为反义词,“峰回路转”与“山穷水尽”意思相对。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与题干逻辑关系相同的只有D项,“图图吞枣”与“融会贯通”是反义词。
A、B、C三项中均不构成反义词关系。
故正确答案为D。
【成语积累】
A项中“安居乐业”的反义词应为颠沛流离或流离失所,而不是“四海为家”,四海为家形容人志在四方,而不是没有住所。
52、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的第一重逻辑关系,并在选项中选择。
题干三词为对应关系,“光盘”只有“刻录”才能发挥“存储”功能。与之逻辑关系相同的为。
第二步:答案不唯一时,再判断题干词语间第二重逻辑关系,并在选项中进行选择。
题干中“存储”是“光盘”的主要功能,与之逻辑关系相同的只有4,“照明”是“灯泡”的主要功能;
C中“通信”只是“卫星”的功能之一,没有体现题干逻辑关系。
故正确答案为A。
53、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题干三个词包含两重逻辑:“工作”和“休闲”是一种相对的关系,“旅游”是“休闲”的一种方式。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项中“节约”与“浪费”是一种相对的关系,并非“消费”,不符合题干逻辑关系;
B项中“健康”与“生病”是一种相对的关系,但“治疗”是“生病”的解决方案,并非“生病”的一种方式不符合题干逻辑关系;
C项中“下岗”和“就业”是一种相对的关系,但“培训”是为了“就业”,也可以为了别的目的,比如企业内部的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并非一种“就业”的方式,不符合题干逻辑关系;
D项中“污染”和“环保”是一种相对的关系,“绿化”是“环保”的一种方式,和题干逻辑关系一致。故正确答案为D。
54、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题干两词为对应关系,“大珠小珠落玉盘”是对“琴声”的一种形象的比喻。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项:“酒香不怕巷子深”是比喻好的事物不经过宣传也可以被别人知道,而不是指“气味”,不符合题干逻辑关系,排除;
B项:“一江春水向东流”出自李煜的词《虞美人》,前一句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所以本句是对“愁苦”的一种形象的比喻,当选;
C项:“飞流直下三千尺”是对“瀑布”的一种直观的描述,并非比喻,不符合题干逻辑关系,排除;
项:“润物细无声”是对“春雨”特性的一种描述,并非比喻,不符合题干逻辑关系,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55、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题干中两词是同义词,“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和“吐口唾液是个钉”都研容信守承诺。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中前一项是形容勇敢,后一项形容通过不懈的坚持才能取得成功,前后不存在同义关系;B中,“穷在街上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和“贫贱亲戚离富贵他人合”是同义词,都形容世态炎凉,嫌贫爱富:
C中前一项形容做事要准备充分,后一项形容为人处世留分寸,知退让,前后不存在同义关系;
D中前一项形容应该正确对待别人的意见和批评,后一项形容老人的经验丰富,他们的建议都要全盘接受。前后不存在同义关系。
故正确答案为B。
56、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A、B、C都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
D有具体的表现形式,属于物质文化遗产。
故正确答案为D。
57、调整个人所得税是缩小财富差距、促进分配公平的有力措施。故正确答案为Ao
58、信息技术是指能够支持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存储和呈现的一类技术。
A是信息的呈现;
B、C主要是通过网络进行信息的传递:D属于信息获取。
故正确答案为D。
59,人类膳食中的纤维素主要含于蔬菜和粗加工的谷类中,不能被消化吸收,A项表述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A。
60,电梯启动后,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此时人体所受到的支持力大于人体本身的重力,处于超重的状态,而后电梯匀速上升,人体处于正常状态,电梯即将停下来前,具有向下的加速度,这时人体所受到的支持力小于人体本身的重力,处于失重的状态,直到最后停下来。
故正确答案为B。
61、人在剧烈运动过程中,身体通过排汗将大量热能及时散发掉,以保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在机体大量排汗的同时,带走了不少无机盐,如钠、钾、镁等。这样势必引起机体缺盐,以致疲乏无力,甚至引起肌肉痉挛或抽筋。因此,从事剧烈运动后,适当喝些淡盐水是必要的。
故正确答案为A。
62、A选项,电池主要含铁、锌、锰等重金属元素,A项正确;
B选项,从节约资源的角度来看,废旧电池中铁、锌、锰等重金属元素可回收利用。国际上通行的废旧电池处理方式大致有三种:固化深埋、存放于废矿井、回收利用。其中回收利用分为热处理、湿处理和真空热处理法。B项错误;
C选项,废旧电池含有微量的汞,汞是有毒的物质,可从电池中溢出,污染水和土壤,C项正确;
$\mathbf{D}$ 选项,废旧电池如果随意丢弃,其中的有害物质如汞元素会溢出,通过各种媒介如水等进入人体中,D项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B。63、小船在匀速横渡河流的时候在竖直方向上的速度(V)不会发生变化,到河对岸的距离(S)也不会变化,根据公式 $T=5\sqrt{17}$ ,故时间(T)不会发生变化。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水流的快慢影响的只是小船在河流方向上的行驶距离,水流变快会加大这个距离,但是它并不影响过河的时间。
故正确答案为C。
- $\mathring{\mathfrak{L}}$ 选项,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能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会导致全球变暖;同时,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光合作用。A项错误:
B选项,在雨量充沛与温暖的气候条件下,树木生长迅速,年轮的距离也较宽;相反地在寒冷与干早条件下,树木生长缓慢,年轮就显得较窄。南方气候温和,北方气候寒冷,所以树桩上年轮较稀疏的一边是南方,年轮较紧的一边是北方,B项正确;
C选项,在寒冷的冬季,用手触摸门把手会感觉冷是因为手与门把的温差较大,C项错误;
D选项,日环食的出现是因为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但是距离地球较远,不能完全遮住太阳而形成的,D项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B。
65、A选项,绿色食品不仅包括蔬菜水果,还包括畜禽及水产品等,A项错误;
B选项,空腹喝牛奶,蛋白质会在缺少糖和脂肪的情况下被迫转为能量消耗,而不能起到它更大的营养作用,B项正确;
C选项,香蕉是热带水果,最适宜储存温度是11-13摄氏度,不宜放在冰箱中冷藏,C项正确;
D选项,食品添加剂,特别是化学合成的食品添加剂大都有一定的毒性,所以使用时要严格控制使用量,摄入过多会危害人体健康,D项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A。
66、元素组成凌乱,考数数,数笔画。
第一组图形分别是两笔、三笔、一笔画成。第二组图形分别是两笔、一笔成画,则第三个图形应为三笔画成,选项中A、D两项一笔,B项两笔画成。
故正确答案为C。
67、数交点的个数。
第一组图形交点的个数分别为3个、4个、5个,第二组图形交点的个数分别为5个、4个、3个,选项交点依次为5、4、7、3。
故正确答案为D。
68、元素组成相似,元素黑白鑫加。
前两图黑白鑫加形成第三个图形。本题叠加规则为:黑 $+$ 白=黑:白 $+$ 黑=黑,黑 $+$ 黑三白,白 $+$ 白 $=$ 白,只有日项符合规则。
故正确答案为B。69,题干中字母均可以一笔画成,选项中仅D可以一笔画,ABC都要2笔完成,D可以一笔完成。
故正确答案为D。70,元素叠加和位置的综合考察。
题干中元素按照“圆一三角一三角”的规律依次出现,故下一幅图应为“圆一三角一三角一圆一三角”排除B、C;另外题干中图形中折线不存在交叉,以60度角的方向延伸,可排除A。
故正确答案为D。
71、特殊的考点,数某种特殊元素的数量。
题干图形中,横线数量依次为1、2、3、4,依次递增,则待选图形应包含5条横线,只有A符合条件。
故正确答案为A。
72、 元素组成凌乱,数量一数角。
题目中的角的数目分别为1,2,3,4。那么接下来的图形应该包含5个角,选项角的个数依次为7,6,7,5。只有D符合这一规律。
故正确答案为D。73、题干图形枝条数分别为1、2、3、4,依次递增,则下一幅图枝条数应为5,排除4、B;另外,每个图形中各个枝条的果实数分别为(1)、(1、2)、(1、2、4)、(1、2、4、2),每幅图都包含与上幅图相同的枝条,故下一幅图应为(1、2、4、2、?),排除C。
故正确答案为D。
74、元素鑫加。
以列为单位,从每列来看,第一个图形与第二个图形叠加得到第三个图形。叠加的规律如下:上下箭头 $+$ 左右箭头 $:=$ 上下箭头,左箭头 $+$ 右箭头 $=$ 左箭头,上箭头 $+$ 下箭头 $=$ 上箭头。只有A符合条件。故正确答案为A。
75、元素组成相同,看位置。
从每列来看,黑白相间图形顺时针依次移动两个位置,黑色图形逆时针移动一个位置。只有A符合规律。
故正确答案为A。
76、第一步:翻译题干。利用充分必要条件。
①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rightleftharpoons$ 产业结构调整与民生问题的有效解决②解决民生问题 $\rightleftharpoons$ 加大财政投入人创新社会管理模式第二步:逐一翻译选项并判断正确答案。利用逆否规则。
A项,加大财政收入 $\rightleftharpoons$ 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题干没有说明就加大财政收入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两者间关系,无法推出;
B项,一创新社会管理模式 $\Rsh$ 一解决民生问题,根据联言命题的真值表可知,联言命题的一个命题肢为假,整个联言命题就为假,因此可从”一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推出“-(加大财政投入人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再根据逆否规则,从②可推出“-(加大财政投入人创新社会管理模式) $\rightleftharpoons$ 一解决民生问题”,三个推导关系连起来为“一创新社会管理模工 $\dot{\overline{{\mathbf{\alpha}}}}=\dot{\overline{{\mathbf{\alpha}}}}-$ (加大财政投入人创新社会管理模式) $\rightleftharpoons$ 一解决民生问题”,B项正确。
C项题干没有说明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社会管理模式两者间的关系,无法推出:D项,产业结构调整 $\leftrightharpoons$ 加大财政收入,同样题干没有说明这两者的关系,无法推出。故正确答案为B。
77、本题属于加强题型第一步:分析题干,找出论点论据。
论点:辅导书是买给孩子用的,应该多和孩子商量,把选择权交给孩子
没有明显论据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论点中提到把选择权交给孩子,只有孩子对自己的学习需求有较为清晰的认识,知道如何做出选择,把选择权交给孩子才有意义,D项是答案。
A项说的是辅导书的作用,B项说的是如何引导孩子,C项说的是购买辅导书时缺乏交流,这些都无法支持是否应该把选择权交给孩子,属于无关选项。
故正确答案为D。
78、第一步:找到论点和论据。
本题论点是该国对大力发展电动汽车企业不热衷,没有出台相关的产业扶持政策。没有明显论据。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的作用。A选项石油产业是该国的支柱产业;
B选项该国的电能较紧张,是制约发展电动汽车企业的原因,属加强论点;
C选项削弱论点,电动车技术已经成熟,说明应该大力发展电动车企业;
D选项该国燃油发动机制造水平世界领先,发展电动汽车企业的话,会对石油产业和燃油发动机制造商造成冲击,支持了该国不热衷发展电动汽车的做法,加强论点。
故正确答素为C。
79、第一步:分析题干,找到论点和论据。
本题论点是社会对于该部门去年的服务工作是满意的,论据是去年没有群众针对该部门的服务提起投诉。第二步:判断加强方式,
本题论点强调满意,论据强调没有提起投诉,所以论点和论据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需加强论证,在论点和论据间搭桥。
第三步:逐一判断选项的作用。
A选项说该部门的投诉信箱只是摆设,不能有效地反映群众的态度,是削弱论证;
B选项说如果接到投诉就会整改,这是对投诉的处理,属无关选项;
C选项说只要对服务不满意,就会提起投诉,没有投诉,才能得出群众是满意的,在满意和没有投诉之间搭桥,是答案;
D选项说的是上级对该部门服务的满意度,题干说的是群众对该部门是否满意,属无关选项。
故正确答案为C。
80、第一步:找到论点和论据。
本题论点是弱势群体更容易信仰宗教,论据是中国信仰宗教的女性少于西方国家信仰宗教的女性,因为西方国家女性的社会地位比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低。
第二步:判断削弱方式。
题干论点和论据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所以本题削弱论点。
第三步:逐一判断选项的作用。
A项只提到了社会地位的高低,并没有提出其与宗教信仰的关系;
B说明宗教信仰与家庭教育及社会历史传统有很大关系,削弱了弱势群体和信仰宗教之间的关系,直接削弱论点;
C项说的是中国信仰宗教的妇女人数,跟弱势群体是否更容易信仰宗教无关:
D项指出中国与西方对宗教信仰的理解有差异,并没有明确指出中西方理解的不同是否会影响宗教信仰。A、C、D均属于无关选项。
故正确答案为B。
81、第一步:找到论点和论据。
本题论点是市场上不可能有所谓的假鸡蛋,论据是依据现在的技术条件,要做出以假乱真的假鸡蛋成本很高,根本不可能牟利。
第二步:判断选项的作用。
A选项说的是可以做出以假乱真的假鸡蛋,没有提到成本,而题干的说法是成本高,并非做不出,必然不能削弱:
B选项指出市场上存在假鸡蛋,直接削弱论点;
C选项指出可以降低成本,因此可以牟利,有削弱作用;
D选项指出市场上存在假鸡蛋,且可以牟利,直接削弱论点。
故正确答案为A。
82、第一步:找到论点和论据。
本题论点是投资者现在应该继续买进房产,论据是由于欧债危机,欧洲以及其他地区和国家的央行可能会大量印刷钞票应对,由此会形成热钱新一轮的泛滥,届时将持续提高诸如房地产等不动产的价格。
第二步:判断削弱方式。
本题论点和论据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所以需要削弱论点。
第三步:逐一判断选项的作用。
A的许多国家将不会增发货币、B的房地产价格平稳、C的出台一系列打击房地产投机的政策均削弱论点:D项人们对于住房的刚性需求依然存在,与房产价格是否增高无关,属无关选项。故正确答案为D。
83、第一步:总结题干。
本题主要是说节目在试播时反应好,正式播出时收视率却不理想。要求进行解释。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作用。
A项:一些老年人,无法说明整体状况,不构成解释;
B项:节目的包装过于娱乐化,与老年人的需求不符,这与试播时获得一致好评矛盾,不能解释:C项:看电视时间过长的问题与该节目的关系没有谈到,不构成解释;
D项:节目播出时间过晚,刚好解释了试播时获得好评,收视率却不理想
故正确答案为D。
84、本题属于加强题型第一步:找出论点论据。
本题要求找出支持经理决定的一项,经理的决定是开展降价促销活动,尽管部分商品售价甚至低于成本价,且销量越大,超市的经济损失就越大。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项说的提高超市销售收入,而经理的决定可能会给超市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A项无法支持经理的决定:B项说的是物美价廉的商品,属于无关选项;
C项“扩大知名度对新开业的超市至关重要”说明对新开业的超市来说,除了考虑经济收益问题,还要考虑知名度的问题,C项支持了经理的决定;
D项说的是别的超市开业时也开展降价促销活动,无法解释为什么经理在可能给超市带来经济损失的情况下还开展降价促销活动,属于无关选项。
故正确答案为C。
85、本题属于削弱题型
第一步:找出论点论据。
论点:国家应当发行大面额人民币
论据:目前的人民币最大面额偏小,不能满足市场交易的需要。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项说的是大面额人民币在日常小额消费时使用不便,B项说的是大额人民币给低收入人群造成的影响,C项说的是大面额人民币丢失或被盗会带来较大损失,这些都无法说明是否应当发行大面额人民币来满足市场交易的需要,属于无关选项;
D项人们在大额交易时更习惯用电子货币支付,说明没有发行大额人民币的必要,直接削弱了论点,是答案。故正确答案为D。
86,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消费支出比重分别如下:
4447 4841 5595 6287
2005年:13773;2006年:14762;2007年:17255;2008年:19398。分数很接近,选择直除,直除分别为0.322、0.327、0.324、0.324,2006年最高。故正确答案为B。87,2005年和2010年交通工具服务支出费分别为131元和494元,服务性消费支出分别为4447元和6955元,故可得 $\frac{494}{6955}-\frac{131}{4447}\approx\frac{300}{7000}-\frac{130}{4500}\approx0.071-0.03=4.1%$ ,B最接近。
故正确答案为B。
88、2011年,在外饮食服务费、家庭服务费、医疗费、交通费分别为 $1155(579\times2)$ $150(75\times2)$ $295(149\times2)$ $904(452\times2)$ 。2005年上述各项服务费分别为665、98、176、521,各项服务费2011年较2005年的增长率分别为 $\frac{1158-665}{665}=\frac{493}{665}\approx\frac{500}{670}\approx0.74$ ${\frac{150-98}{98}}={\frac{52}{98}}<0.6,{\frac{298-176}{176}}={\frac{122}{176}}\approx0.7$ ${\frac{904-521}{521}}={\frac{383}{521}}\approx{\frac{380}{520}}={\frac{19}{26}}\approx0.73$ 故在外饮食服务费的增长率最大。
故正确答案为A。
89,由于表格中只给出2011年上半年的各项消费支出,所以无法对2011年的各项消费数值进行比较,因此A。C选项错误;
观察表格数据第3、4行,将服务性消费支出的数值乘以3,所得数值均小于消费支出,所以2005至2010年服务性消费支出均未达到消费支出的三分之一,因此B选项正确;
若2010年的交通工具服务支出比2005年翻了两番,则2010年的交通工具服务支出应为
131×4=524元>494元,因此D选项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B。
90、2005年至2009年,教育费用基本一致,服务性消费支出逐年上升,所以教育费用占服务性消费支出的比重逐年下降, $\mathring{\mathfrak{L}}$ 说法正确;
2005年至2009年,在外饮食费同比增长每年均高于服务性消费支出同比增长率,所以在外饮食费占服务性消费支出的比重逐年上升,B说法正确;
2006年至2010年,通信服务费2010年增加明显,但服务性消费增加不明显,比重可能上升,进行验证:2009年通信服务费占服务性消费支出的比重 $=\frac{887}{6656}=0.133$ ,2010年通信服务费占服务性消费支出的比重$={\frac{978}{6955}}=0.141$ =0.141,所以比重上升,c说法错误;
2006年至2010年,文化娱乐服务费占服务性消费支出的比重逐年上升, $\mathrm{D}$ 说法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C。91、根据材料,2011全年客运总量522002.45万人,比上年增长 $11.5%$ ,增幅同比回落2.9个百分点,则2010年的增幅为 $11.8%+2.9%=14.7%$ ,可得2009年的客运总量为1+11.8%÷(1+14.7%),根据估算法,原式≈520000÷1.28,根据直除法,前两位是40。
故正确答案为A。92、本题必须精确计算,2010年旅客周转总量为1+15.3%=340.91 亿人公里。
2010年铁路旅客周转量约为 $\frac{506}{1.109}=456.3$ = 456.3亿人公里;
2010年航空旅客周转量约为 $\frac{1254}{1+9.9%}=1141$ 亿人公里;
2010年公路旅客周转量约为 ${\frac{2083}{1+2055}}=1735.8$ 亿人公里。
则2010年水路旅客周转量为3340.9—456.3—1141—1735. $\Xi=\Xi,\Xi$ 亿人公里,故2011水路旅客周转量的增长率为 $\frac{9.63-7.8}{7.8}\times100%=23.5%$
故正确答案为 $\mathrm{\Delta}$
本题计算量太大,且无法估算,故建议放弃。
522002.45 17778
93、2010年全年客运量总量为 $1+11{\mathrm{s}}%$ ,铁路客运量为 $\overline{{1+18.9%}}$
$17778\div(1+18.9%)$
则可得2010年铁路客运量占全年客运总量的比重为 $522002.45\div(1+11.8%)$
根据估算法和插值法,原式= $={\frac{1800\div1.21}{52000\div1.1}}{=}{\frac{9}{286}}<{\frac{9}{225}}=4%$ =4%。A符合条件。
故正确答案为A。
94、2010年货运总量的年增长率为 $14.7%-1.4%=13.3%$ ,2011 年公路客运量年增长率 $\mathbb{1}1.6_{}^{}$ ,2011年旅客周转总量年增长率 $15.3%$ ,2010年货物周转总量年增长率为 $19.8%-0.1%=19.7%$ ,故2011年公路客运量年增长率 $=2011$ 年货运总量年增长率 $=[\bar{\bar{\Delta}}i\bar{\bar{\Delta}}]11$ 年旅客周转总量年增长率 $\sum\limits_{i=1}^{n-1}[i]$ 年货物周转总量年增长率。。故正确答案为B。
95、货运总量2011年与2010年增长率分别为14.7%、 $13%$ ,客运总量2011年与2010年增长率分别为 $\mathbb{1}1.8%$ 14.7%,故A说法错误;
货物周转总量 2011年与2010年增长率分别为19.8%、19.7%,客运周转总量2011年与 2010年增长率分别为15.3%、16.7%,故B说法正确;
铁路和公路客运量为 $17778.00+493618\approx510000.$ 万人,水路和航空客运量 $2591.00+8015.45\approx106007\ J n.$ 10600~10200=50,故 $i$ 说法错误;
其他运输方式增幅回落是指增长幅度变小,但仍然为增长趋势,而不是降低,故D说法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B。
96、四个选项分别为 $51.1\dot{0}$ $\overline{{\overline{{\mathbf{\Omega}}}4,\mathrm{O6}}}$ 、84.67,很明显D最小。
故正确答案为D。
97、2010年增长率为 $220653\div208174-1$ ,那2012年人数为 $220653\times{\frac{220653}{208174}}>220000\times{\frac{22}{21}}={\frac{4840000}{21}}$ ,且很接近,直除前两位为23。
故正确答案为B。
98、2009年演出场次为74.06万,机构数为6139,故可得 $740600\div6139$ ,直除首位为1,观察量级,C符合。故正确答案为C。
99,由上题数据可知,2008年至2010年,平均每场农村演出的观众人数是逐年减少的,D说法正确。故正确答案为D。
100、A项:平均每场次演出的观众人次分别为:中央0.440 $={\frac{677}{0.4}}={\frac{67700}{40}}\approx1600+$ 1600+;东部=41.2;中部=71.8; 29357 39933西部 $={\frac{18489}{237}}\approx700+$ 700+。很明显,中央最高,说法错误。
B项:2010年机构总数为6864个,其中东部地区2226个,东部地区占比 $\frac{2226}{6864}\approx\frac{1}{3}$ ,表述正确。
C项:根据表三可得,中部地区演出场次为71.8万场,其他地区场次为 $137.1-71.8=65.3$ 万场,中部地区高于其他地区总和,表述正确。
$\mathbf{D}$ 项:每个机构的平均演出收入分别为:中央 $={\frac{27388}{16}}\approx1000+$ 东部 $={\frac{187593}{2226}}\approx80+$ ;中部 $=\frac{78890}{2980}\approx20+$ 西部 $={\frac{48825}{1642}}\approx30$ 30。中部地区平均收入最少,表述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A。
文章作者 考公
上次更新 2025-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