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广东公务员考试《行测》一卷(解析)

1、原数列为等比数列,公比为0.5,所以未知项为20×0.5=10
故正确答案为D。
2、原数列为等差数列,公差为8,所以未知项为22+8=38一8=30。
故正确答案为Ao
3、原数列为等比数列,公比为2,所以未知项为 $14.4\times2{=}57.6\div2{=}28.8$
故正确答案为C。
4、原数列前项减去后项得到新数列:10、9、8、(7)、(6)为等差数列,验证结果, $273-7=260+6=266$ 故正确答案为B。
5、原数列为交叉数列。奇数项:2、7、19、45、(99),为二倍递推修正数列,具体如下: $2\times2+3=7$ $7\times2+5=19$ $19\times2+7=45$
45×2+9=99,修正项为等差数列;偶数项:3、10.26、60,为二倍递推修正数列,具体如下:3×2+4=10,10×2+6=26,26×2+8=60,
修正项为等差数列。故正确答案为A。6、原价为1050÷70%=1500。故正确答案为C。$80\div12=6$ 余8,6条船不够,至少7条。故正确答案为A。8、由题意可得,师傅一天加工的零件比徒弟多(25一20)×8=40个。故正确答案为C。9、由题意可得,男性比女性多500×60%一500×40%=100人。故正确答案为A。10、由题意可得,三月份男装销售额为8000一50×100=3000元。故正确答案为C。11、设一共晒了n天,则可得500×0.9²×0.8m-3=187,n-3≈3,n=6。故正确答案为B。

12、假定工人共计5人,两堆材料的量分别为A,B。根据题意可得”2=3,可得 ${\frac{{\frac{A}{2}}-{\bar{0}}.1A}{2}}={\frac{B}{3}}$ $B{=}0.6A$ ,因此第二堆材料的数量比第一堆少 $40%$ 故正确答案为A。

13、假定其他四位候选人的平均票数为M,则根据题意可得 $4M+M+60=395$ ,解得 $\mathcal{M}=67$ ,因此当选者一共获得 $67+60=127$ 票。

故正确答案为D。

14、电脑的分配方案为1、4、5;2、3、5;2、4、4;3、3、4三种情况;

三种情况的方法数分别为 $A_{3}^{3}$ $.4_{3}^{3}$ $C_{3}^{1}$ $C_{3}^{1}$ 。因此电脑分配方法共有 $6+6+3+3=1\ell$ 种。

故正确答案为 $C.$

15、每卷10米的只能制作一条横幅,因此相当于单价为10元;每卷25米的只能制作三条条幅,因此相当于单价为 $23\div3=10$ 元。因此要制作20条横幅,购买方式为每卷25米的购买6卷,每卷10米的购买2卷,花费为 $23\times6+10\times2=158j$ 元。

故正确答案为B。

16、本题考查实词的应用。

$A_{3}\cap C_{3}\cap$ 三项多用于具体事物,“构建”是指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建立,多用于抽象事物。
故正确答案为B。

17、要填入词语搭配“生涯”,“生涯”主要用于与工作有关的情况,强调持续性,D项“规划”就是指进行比较全面的、长远的发展计划,是对未来整体性、长期性问题的思考,二者搭配恰当,且“规划生涯”为常见搭配。A、C两项均无法体现“持续性”,没有D项搭配恰当,排除A、C两项;“谋划”指试图找到解决办法,文段没有此意,排除B。

故正确答案为D。

18、本题考查实词的应用。

文段中“进一步”表程度上的递进,说明不是对未知领域,B项探索”和D项“摸素”主要用于未知领域,因此排除B、D两项。对比A、C两项“挖掘”和“发掘”,“挖掘”意指深入开发,“发掘”比喻把难以或未曾发现的事物、道理揭示出来,前者更强调程度上的深入,对应“进一步”更恰当。

故正确答案为A。

19、句子中“进一步”表程度,四个选项中,“凸显”更强调程度,意指清楚地显露,一般指暴露待解决的问题,符合语境。

故正确答案为D。

20,空格前“更为”说明强调程度更进一步,表现一种动态,四个选项中,只有“趋同”强调趋向性,代表一种动态,意指向看相同的方向发展,符合语境。

故正确答案为A。

21、本题考查实词的应用。

“运转”一般搭配具体的机器,首先排除A;“运作”侧重于“操作”,多用于工作状态,“运营”侧重于“经营”,多用于企业管理,均不符合语境,排除B、C;“运行”侧重于在一个规定的范围内发展变化,符合语境。

故正确答案为D。

22、本题考查实词的应用。

“满意度”表示满意的程度,是一个量化指标,只有提升和降低两个方向,根据语境,显然选择“提高”,直接排除A、C、D。故正确答案为B。

23、本题考查成语的应用。

空格前面出现“不可能”,说明空格上填入的词义应与“长期过程”相反,所以选择“一而就”,意指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故正确答案为C。

24、本题考查成语的应用。

B、C、D三词一般均独立使用,后面不接宾语;耳闻目睹是指耳朵经常听到,眼晴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符合语境。故正确答案为A。

25、本题考查成语和实词的应用。

“无足轻重”指无关紧要,显然不符合语境,首先排除C;

“扎堆”出自方言,多人聚拢在一块,亦有群体起哄干某事之意,含贬义,不符合语境,排除D;

“基层”一般与“扎根”搭配使用,而“留守”多指人事变动中仍在原岗位工作,二者相比,“扎根”更为恰当,排除B。

故正确答案为 $\frac{j}{l+g}$

26、本题为中心理解题。

文段为递进关系,用“不仅…还……”连接两个分句,重点落在后一个分句,农村新型金融机构不仅要 注重自身效益,还应该担负起社会责任。

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B。

A为强干扰项,从“应该”一词可以看出,实现双赢是文段中对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的期望,文段没有从金融机构本身的角度提到金融机构的目标,故排除;

C、D都是对文段中“社会效益”的不同方面的过度延伸,既不全面,也不符合表面主旨的选择要求,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备注:

本题为争议题。文段为递进关系,用“不仅…还…”连接两个分句,重点落在后一个分句,此处也可以将后一个分句主旨理解为“实现自身利益和社会利益双赢”。所以答案为4。望用户进行仔细甄别。

27、本题考查词句理解。

B、C均属于无中生有,文段中没有涉及到,首先排除;比较A和D,文段主要讲城市建设中存在隐患,根据语境,A项涵盖范围过大。

故正确答案为D。

28、本题为中心理解题。

根据第二句中转折词“但”可知,后面为文段的重点,B表述与之一致。

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B。

A项属于无中生有,文段中没有涉及到感冒病状,首先排除;C项和D项仅就文段第一句包含的两个分句进行了描述,过于片面,可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29、本题为中心理解题。文段先指出国家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计划”的目标是要改善农村少儿的营养状况和健康素质,其后指出由于各地具体情的不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提出改善计划。可见整个文段都在围绕改善农村少儿营养这一话题展开。结合选项可知,A项表述为文重点的同义替换。

B、C、D三项均无“农村少儿”这一主题词,故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30、由提问可知本题为细节判断题。由最后一句可知,辩白心理有两种表现, $\mathring{\mathbf{L}}$ 项只是其中一方面,过于片面,不正确。C项无中生有。D项以偏概全,文段只提到了一些基层干部忽视了群众的“辩白心理”,并非所有的干群矛盾都由此产生,表述不严谨。B项中“区分不同情况”对应文段中的多种原因,且为对策性表述,十分准确。

故正确答案为B。

31、本题为中心理解题。

文段首句描述自来水运输流程引出论题,第二句用“但”引出一个事实,即供水安全面临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接下来用“相关数据”从供水管网、城市二次供水设施、自来水管材和施工质量四方面阐述了安全隐患的由来,意在说明自来水供给过程中,管理不到位,也即缺乏有力的监管。

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C。

A项为文段的表面主旨,没有进行引申,排除;B项只说明了供水隐患的一方面,过于片面,不能完整表达作者的观点且没有在文段叙述的基础上进行引申,排除;D项为过度延伸,文段没有涉及到源水、净水的环节,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C.$

32、本题为中心理解题。

文段首句指出近年来存在农民拆迁暴富继而返贫的现象,然后用“母庸置疑”引出了一个观点“暴富返贫与理财意识不强、管理能力不足有关”;然后指出,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进行更加细致科学的制度设计;言外之意,要达到这样的目的,需要政府进行主动干预(“制度设计”是政府的政策行为),引导拆迁户的行为。

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C。

A项仅就文段中“暴富返贫与理财意识不强,管理能力不足有关”进行转述,比较片面,同时也没有进行引申,排除;B项与c项相比,B项仅包括C项政策干预的一方面,过于片面,选择C更加恰当;D为干扰项,需要注意最后一句“如何让征地拆迁后的农民获得稳定的保障,制度设计需要更加细致、更科学”。可以发现,本身拆迁补偿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征地拆迁的农民“获得稳定的保障”,文段中“暴富返贫”的现象是在让征地拆迁的农民“获得稳定的保障”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换言之,“获得稳定的保障”是目的而非对策,“更加细致科学的制度设计”才是对策。

故正确答案为C。

33、本题为中心理解题。文段第一句指出了中华文化保持强劲生命力的原因是既保持鲜明的民族特征,又不断改善自身文化机制,A、D两项都只提到了一方面,过于片面,排除。C项“古巴比伦文化”这一主题词也发生了偏离,亦可排除。第二句进一步指出了这也是中华文化经久不衰并不断创新的奥秘,结合选项,B项中“关键”一词将文段中提及的多方面原因进行了高度概括。

故正确答案为B。

34、本题为中心理解题。
通读文段可知,A、C、D均为被采访的员工的观点,而不是作者所要强调的。
故正确答案为B。
35、本题为中心理解题。
文段第一句是文段主旨句,A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转换。
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A。B、D属于无中生有,文段中没有涉及到,首先排除;C项是对新医保政策条款的解读,不能概括整段文字。
故正确答案为A。
36、本题考查细节判断。
渠道来源中的第三点里面提到了“来自社会团体或个人的投入”,但并没有说这一点不重要,曲解文意。
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B。
对应资金来源三个渠道,A和C均正确,排除;由首句可知,D理解正确,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37、本题考查细节判断。

B项“主要”一词说明比例更高,与具体事例中的数据呼应。

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B。

文中“不可持续能源会对人类健康造成伤害”,并非所有能源都对人类健康有伤害, $\mathring{\mathbf{L}}$ 项排除;C项属于过度延伸,文段中没有涉及到这一观点,排除;D项混淆概念,题干是“200万死于相关癌症、呼吸道感染和肺病的人”中有85%是妇孺,而选项中的主语是“全球需”有85%死于相关癌症、呼吸道感染和肺病,扩大了主语范围,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38、本题考查态度理解。

文段开始列举了目前所采用的医改降价手段,接着用“然而”引出作者的观点,即实现对上游费用的控制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 $[j_{\mathfrak{g}}$

4、B、C对应目前所采用的三个医改降价手段,显然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39、本题考查细节判断。

根据首句中的“重新统一”,可知在隋唐之前已经统一过,排除4;由最后一句可知,文段只提到了民族成分和文化的多元融合,经济有很大改变,没涉及到融合,C表述不准确,排除;D项属于无中生有,文段中没有涉及到这个观点。

故正确答案为B。

40、文段主要指出了没有系统的个人信息保护法来保护个人信息,存在很多问题,所以要出台专门的法律法规来保护个人信息。

故正确答案为D。

41、由提问可知为态度理解题。

文段首先指出近年来社会热点事件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破坏性甚至是毁灭性的影响,后以“但是”进一步强调了这些热点事件的不断扩散引发了公众的不安和困惑,所以作者的意图是要呼吁对社会热点事件负面效应的扩散进行有效抑制,对应A项。

B项,表述错误,排除。

C项,“揭示实质”无中生有,排除。

D项,对策无中生有,且没有提到“负面效应”,偏离文段中心,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o

42、本题为中心理解题。

文段前两句对大多数人的看法进行了总结:机会平等就是起点公平,可得出A和C,D为无中生有,首先排除;最后一句提出了问题,对前面的看法提出了疑问,可知作者认为机会平等,不仅仅是起点公平,B表述最为准确,排除A、C。

故正确答案为B。

43。由文段前两句可知,尾矿处理一直采用突击式的尾矿治理方式,这种方式不是有效的处理方式,且由最后一句“非安全的暴露方式”可知,尾矿存在安全隐患。显然A项表述最符合文段原意。B项无中生有。D项中“何种模式”在文段中并没有具体体现。C项为强迷惑项,但与A项对比可知,A项的重点在于应该对尾矿进行有效治理,而c项的重点在于压力倍增。

故正确答案为A。

44、本题考查细节判断。

文段由“更为重要”表示递进,引出了文段的中心,强调了大学生村官借助农村的平台做出了突出成绩,D项是对中心的同义转换。

A项,无中生有,文段中没有涉及到农村对大学生村官的重视程度,排除;B项,文中仅仅指出“村官”是一种新的就业方向,并没有提到有多少大学毕业生选择去农村就业,排除;C项,无中生有,文段没有体现农村的发展情况,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45、本题为中心理解题。

文段首先指出我国的科技进步举世瞩目,并列举了一系列科技指标的世界排名,随后以“但”来转折指出我国在人才资本贡献率以及关键技术应用上均落后于发达国家。由此可知,我国虽然已经成为科技大国,但仍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A项未包含“中国”这一主体。B项,文段中未体现与西方的对比,也没有提到自主创新与研究基础。C项为转折前的非重点内容。

故正确答案为D。

46、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题干两词为全同关系中的近义关系,观就是看。

第二步:逐一判断其他选项。

A项为对应关系,火可以用来取暖:B项为对应关系,船可以在水上行驶:C项为反义关系。三项均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

D项与之逻辑关系一致,叫和喊是近义关系,叫就是喊,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

47、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题干两词为包含关系中的种属关系,蔬菜包括白菜,白菜是一种蔬菜。

第二步:逐一判断其他选项。

A项两词为对应关系,员工在工厂里工作;B项为交叉关系,有的森林里有松树,有些松树可以构成森林;C项为属性关系,宾馆可以用来住宿。三项均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D项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水果包括香蕉,香蕉是一种水果。是答案。故正确答案为D。

48、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题干两词为对应关系,母亲和女儿是直系亲属的对应,且性别一致。

第二步:逐一判断其他选项。

A项,叔叔和阿姨是法律上的夫妻关系,没有血缘关系;B项,外婆和女婿没有明显的逻辑关系;C项,姨妈和外孙没有明显的逻辑关系。三项逻辑关系均与题干不一致;

D项逻辑关系与之一致,父亲和儿子是直系亲属关系,且性别一致,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

49、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题干两词为对应关系,轮船在海洋上行驶,是交通工具和运行线路的对应。

第二步:逐一判断其他选项。

A、B、C均为对应关系,但不是交通工具和运行线路的对应;
D项与之逻辑关系一致,飞机在天空中飞行,是交通工具和运行线路的对应。是答案。
故正确答案为D。

50、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题干两词为属性关系,木材是生产桌子的原料。

第二步:逐一判断其他选项。

A项为对应关系,窗帘挂在窗户上;B项为对应关系,电线通电,台灯才能亮;D项,钢铁和电脑没有明显的逻辑关系;C项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皮革是生产皮鞋的原料。是答案。故正确答案为C。

51、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题干两词是属 $+$ 种差的关系,操作手册是一种用来引导操作的手册。

第二步:逐一判断其他选项。

A项与之逻辑关系一致,指挥乐谱是一种用来引导指挥的乐谱,当选:B项为对应关系,老师在黑板上写字;C项诗人和诗歌、D项作家和书稿,都是作者与作品的对应关系。三项均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

故正确答案为A。

52、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题干两词为近义关系,尊重和崇敬意思相近,均不含贬义,且后者比前者程度更深。

第二步:逐一判断其他选项。

A项:“承受”的意思是接受,经受;“忍受”的意思是把痛苦、困难、不幸的遭遇勉强承受下来。后者程
度更深,符合题干逻辑关系;B项:“了解”的意思是知道得清楚;“知晓”的意思是知道,晓得。前者程度更深,顺序和题干不一
致;C项:两词为近义关系,“疲倦”和“困乏”意思基本相同,不存在程度上的区别,不符合题意;D项:“动摇”通常形容意志,“松动”通常形容具体的事物,含义不同,不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A。53、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题干两词为对应关系,业绩可以用来评价业务。第二步:逐一判断其他选项。A项,工作可以取得收入,但是不能用收入来评价工作;B项,现实与幻想是并列关系;c项与之逻辑关系一致,疗效可以评价手术;D项,投入和产出是并列关系。故正确答案为C。54、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题干两词为属性关系,铅笔用来写字,但写字不一定用铅笔。第二步:逐一判断其他选项。A项,氧气不一定用来呼吸,但呼吸一定用氧气;B项,汽车不一定用来比赛,但比赛一定用汽车;C项,

货币不一定用来购物,但购物一定用货币。三项均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

D项与之逻辑关系一致,电脑用来上网,但上网不一定用电脑,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
55、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题干两词结构对应,愚公移山和郑人买履均为主谓宾结构,且主语都是人。
第二步:逐一判断其他选项。

A项两词均不是主谓宾结构;C项邯郸为地名;D项凿壁偷光,没有主语。三项均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

与题干逻辑关系相同的只有B,杞人忧天和厄丁解牛均为主谓宾结构,且主语都是人。故正确答案为B。56、1929年9月28日,《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第一次提出了“群众路线”这个概念,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
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故正确答案为B。57、《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四条规定: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
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但是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故正确答案为D。58、城乡统筹发展的基本方针有三点一一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故正确答案为A。59、“三下乡”即有关文化、科技、卫生方面的内容知识向农民普及,促进农村文化、科技、卫生的发展。
大力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具体体现。故正确答案为A。60、“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邓小平在十三大提出的。“一个中心”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中心
的确立,是在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科学总结的基础上作出的正确选择,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
求,是解决我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故正确答案为A。61、《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成为
执政党以后,所领导的政权是人民政权,政府是人民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政府工作根本宗旨。故正确答案为B。62、青红皂白比喻事情的是非或原因、来龙去脉、是非曲直。成语出自于明-凌漾初《二刻拍案惊奇》第
16卷:“州官得过了贿赂,那管青红皂白,竟断道:“夏家欠林家二千两””。皂指黑色。故正确答案为A。63、该词出自唐·王维《送刘司直赴安西》诗:“绝域阳关道,胡沙与塞尘”。原指古代经过阳关通向西
域的大道,后泛指宽阔的长路,也比喻光明的前途。故正确答案为B。64、“任人唯贤”出自《尚书·咸有一德》:“任官惟贤才,左右惟其人”,指用人只选有德有才的人,
即德才兼备。故正确答案为C。65、植树节、感恩节、父亲节均起源于美国;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故正确答案为D。66、元素组成相同,考位置。题干图形中,两个圆圈逐渐靠近,且右圆在左圆上面。故正确答案为D。67、黑点数量明显递增,考数数。题干图形中,黑点个数依次为1、2、3、4,沿顺时针递增。故正确答案为A。

68、解析1:

元素组成相似,元素鑫加一去同求异

前一组图中,后两幅图叠加可得到第一幅图;那么第二组图也应遵循此规律,显然只有D满足该条件。

故正确答案为D。

解析2:

题干中前一组图都根据竖轴对称,属性一致;后一组图前两幅图都根据横轴对称,所以待选图形也应符合 此规律,排除A、B;

另外观察题干中所有图形均为封闭图形,所以待选图形也应符合此规律,排除C。

故正确答案为D。

69、元素组成相同,考察位置-旋转。题干中前一组图,三幅图依次按照逆时针旋转,每次旋转90度;第二组中前两幅图也按此规律旋转,所以待选图形也应遵循此规律,第二幅图逆时针旋转90度,得到C。

故正确答案为C。

70、元素组成相同,考位置-旋转,具体考察箭头的旋转。短箭头每次逆时针旋转60度,长箭头每次顺时针旋转120度。

故正确答案为C。

71、元素组成凌乱,考数数,具体考查直线的数量。题干图形中,直线条数依次为2、3、4、5,依次递增,所以待选图形应包含6条直线。选项中直线条数依次是6,4,3,4。

故正确答案为A。

72、元素组成相同,考内部黑方块的位置。题干图形中,每幅图中均含有三个黑方块,且顶角位置只有一个,待选图形也应符合此规律,只有c符合条件。

故正确答案为C。

73、题干中黑色的方块都是从首或尾连接,选项只有B是首尾相连,一笔画出。

故正确答案为B。

74、元素组成相似,考鑫加。题干图形中,前一组图第一幅图和第三幅图求同去异,得到第二幅图;后一组图形也应符合此规律。

故正确答案为C。

75、题干图形中,前一组图的封闭空间数依次为2、2、1,2除以2等于1;后一组图也应符合此规律,只有C项只包含一个封闭区间。

故正确答案为C。

76、本题属于排列组合题。

第一步:找突破口,

本题突破口为信息量最大对象,即农民。由“小周的年龄和农民不同,农民的年龄比小吴小”可知,农民既不是小周,也不是小吴,所以小郑是农民。

第二步:将第一步结论代入题干。

小郑的年龄比知识分子大,小郑的年龄比小吴小,可知小吴不是知识分子,也不是农民,所以小吴是工人,则小周是知识分子。

故正确答案为D

77、本题为加强题型。

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那些不首先把注意力放在关心员工职业生涯发展上的企业老板,都不是管理得法的企业老板,即:管理得法 $\rightleftharpoons$ 注意力放在职业发展上。

论据:切实关心员工个人发展的企业老板,都首先把注意力放在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上,即:关心个人发展 $\rightleftharpoons$ 注意力放在职业发展上。

第二步:判断加强方式。

论点和论据范围不同,需要在“管理得法”和“关心个人发展”之间搭桥,加强论证。

第三步:逐一翻译选项,得到答案。

$\rightleftharpoons$

B项,管理得法 关心个人发展,在二者之间搭桥,加强了论证。是答案。A、C、D均未涉及到“管理得法”这一问题,不能加强论证。故正确答案为B。78、第一步:抓住题干主要信息。(1)老赵 $+$ 老钱 $=$ 老孙 $+$ 老李(2)老赵 $+$ 老李>老钱 $+$ 老孙(3)老赵 $+$ 老孙<老钱第二步:分析题干信息,并结合选项得出答案。由 $(1)+(2)$ ,左边加左边,右边加右边,最后得到:老赵 $z=\frac{1}{a^{2}}$ 老孙;由 $(1)+(2)$ ,左边加右边,右边加左边,
最后得到:老李>老钱,再结合(3),最终得到:老李>老钱>老赵>老孙。故正确答案为 $C.$ 79、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论点:村民的收入将因此而有较大提高。论据:甘蓝产量下降,引进了其他多个蔬菜品种,并组织进行蔬菜种植技术培训。第二步:判断加强方式。论点强调收入,论据强调技术培训,范围不同,需要在二者之间搭桥,才能加强论证。第三步:逐一判断选项。A、B、C项均在二者之间搭桥,补充了论证;D项,只比较了不同蔬菜品种的产量,与论点无关。故正确答案为D。80、本题为削弱题型。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论点:该公司对求职者的吸引力有所下降。论据:平均每个职位的应聘人数比去年减少了30%。第二步:判断削弱方式。本题论点和论据间存在因果关系,需要削弱论点。第三步:逐一判断选项的作用。A、B均扩大了范围,与该企业应聘人数是否减少无关,属于无关选项;C项,部分职位的范围不明确,不能代表整体,无法削弱选项;D项,招聘的职位有八成提高了用人标准,即应聘人数降低另有他因,并非公司对求职者的吸弓
降,削弱了论点。是答案。故正确答案为D。81、本题为削弱题型。第一步:找到论点论据。

论点:西方文化优于中国传统文化。

论据:中国人喜欢西方文化。第二步:判断削弱方式。论点和论据存在因果关系,需要削弱论点。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内容在西方国家受到热捧,说明西方人喜欢我国的传统文化,直接削弱论点。是答案;B、C和D三个选项均未涉及中国传统文化,与题干主题无关,均无法削弱。故正确答案为A。82、本题是加强题型。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论点:不少身体虚弱的人在购买服用了该品牌的保健食品一段时间后,身体素质明显提高。论据:市场上热销的某品牌保健食品并不含有提高人类身体机能、增强个体免疫力的成分。第二步:判断加强方式。论据与论点的因果关系矛盾,需要对论据进行补充,加强论证。第三步:逐一判断选项。

A项作用的发挥具有滞后性说明保健食品还是有功效的,与论据冲突,不能加强论证;B项身体健康的人体质是否增强,与论点中“身体虚弱的人”无关,属于无关选项;C项是否买得起该保健食品与是否能增强人的体质无关,属于无关选项;D项说明服用保健品的人在生活其他方面也开始注重健康,即身体素质明显提高是另有他因,并非是保健
食品的功效,很好地解释了矛盾。是答案。故正确答案为D。83、本题为加强题型。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论点:这个系统推出几年来,购买的单位并不多,销售不理想。论据:这个系统的应用,将使得办公场所的空调用电量大大节省。第二步:判断加强方式。论据与论点的因果关系矛盾,需要对论据进行补充,加强论点。第三步:逐一判断选项。A项,系统是否受到家庭客户欢迎,与单位客户是否购买无关,属于无关选项;B项,该空调管理系统操作复杂,需配备专业人员才能运作,说明使用该系统需要添加容额外的成本,最能
解释上述矛盾现象,是答案;C项,空调能耗是否降低,都需要节电,不能加强论点;D项,出门关空调可节省电量,但不能解释论点中销售不理想的原因。故正确答案为B。84、本题属于日常结论题型。第一步:抓住题干主要信息。(一)农地污染具有量大,面广、隐蔽性强,持续时间长等特点。(二)农地的“批量污染”治理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三)农膜的存在会影响土壤的通透性,阻碍土壤水分的补给和养分转移。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由(一)可知,题干没有提及化工和重金属的污染特点,故①错误;
由(三)可知,②正确,③错误,以农膜为例,无法知道农膜残留是否是最为突出和严重的;
由(二)可知,农地的“批量污染”治理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④正确;
由(一)、(二)、(三)可知,题干没有对比化工、重金属对土地的污染和农地污染的程度,故回错误。
只有②④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C。

85、解析1:

本题为关联词推导中的推出方式类似题型,需要逐一分析题干和选项的结构。

第一步:翻译题干。

题干:一P(经济的快速发展) $\Rightarrow-\infty$ (社会事业的进步);P(经济的快速发展) $\Rightarrow12$ (社会事业的进步)。

第二步:逐一翻译选项。

A项推理形式: $\widehat{\sf H}$ (法制 $\mathsf{I}\Longrightarrow\mathbf{F}$ (民主), $\hat{\sf L}\Longrightarrow\bar{\sf F}$ ,与题干不同;
B项推理形式:一P(公平 $j=\rightarrow-i j$ {效益提高), $\hat{\sf L}\Longrightarrow\bar{\sf F}$ ,与题干不同;
C项推理形式:P(社会化程度高) $\Rightarrow12$ {社会分工细), $\mathsf{F}{\Longrightarrow}\bar{\mathsf{H}}$ ,与题干不同;
D项推理形式:一P(清正廉洁 $j=\rightarrow-j$ (合格的领导干部}, $\mathsf{F}{\Longrightarrow}\bar{\mathsf{I}}\bar{\mathsf{I}}$ ,与题干相同。经比较与题干结构一样的是D项。
故正确答案为D。

解析2:

一:分析题干。

条件:社会事业的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结论:经济发展速度很快->社会事业建设取得进步。即原题干是A->B得到B->A,是个错误推理。

二:逐一分析选项。

A项翻译为,法制推民主,后半部分是法制健全推出民主得以保障,是正确的推导;B项效益推出公平,某企业效益提高,实现了公平,也是正确推理;C项社会化程度高推出社会分工细,是正确推导;D项前半部分是领导干部基本要求->清正廉洁;后者带入时用的是清正廉洁推出领导干部,与题干推理方式相同。故正确答案为D。

86、读取材料中对应四个选项的数据,小麦同比增幅67.7%,为最高。

故正确答案为B。

87、2012年油料播种面积为103.42万亩,同比下降 $5.7%$ ,则可得2011年油料播种面积为${\frac{103.42}{1-5.7%}}={\frac{103.42}{0.943}},100<{\frac{103.42}{0.943}}<{\frac{108}{0.9}}=120_{\circ}$

故正确答案为C。

88、2012年粮食和蔬菜播种面积分别为459.40万亩、109.06万亩,同比增长32.7%和 $30.5%$ ,分别分析选项如下:

二者之和为 $459.4+109.06{=}568.46$ 万亩,显然小于600万亩,A错误;

二者同比增长均低于 $40%$ ,可知B错误;
占该地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比例为 $568.46\div1625.55\approx560\div1600=35%$ ,C正确;
棉花播种面积为698.52万亩, $698.52-568.46=130.06$ 万亩,远远低于200万亩,D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C。89、2012年水稻播种面积32.66万亩,同比下降 $7.7%$ ,故可得1-7.7%
近。故正确答案为C。90、农作物播种面积整体同比增长:除粮食作物和蔬菜外,其他作物播种面积同比均下降, $\mathring{\mathfrak{A}}$ 理应正确:
但要注意到材料中涉及到的各类作物播种面积总和为
459.40+109.06+698.52+103.42+30.45≈460+110+700+100+30=1400<1625.55,结合D选项,无需具
体计算,即可知 $\hslash$ 说法错误,为强干扰项;种植面积与水稻总产量没有必然联系,而材料中没有涉及到水稻亩产量,故B说法无法得由材料可知,棉花种植面积最高,应为主要农业项目,C说法错误;由材料中数据可得 ${\frac{65.48}{1+60.7%}}\div{\frac{21.27}{1-0.7%}}\approx{\frac{66}{22}}\div1.6=1.875$ ÷1.6=1.875,近两倍,D说法正确。故正确答案为D。91、直接读取表中“全市”一列,个人生活必需时间最高,为670分钟。故正确答案为B。92、读取表中对应四个选项的数据,目测简单计算即可得到,家庭经营活动差异最大,为85。故正确答素为B。93、直接读取表中数据,个人生活必需时间的分配上,城镇居民比农村居民耗用时间多的活动项目有吃饭、
个人卫生、交通3项。故正确答案为C。94、根据工作时间一项进行计算,由十字交叉法即可得到, $(455-452):(457-455)=3:2$ 故正确答案为B。95、A项,工作时间比重为 $455\div1440<480\div1440={\frac{1}{3}}$ ,故该项说法错误;B项,21分钟仅包括工作时间中的交通时间差距,未包含其他三项,所以该项说法错误;C项,对应家庭经营活动一行,可得 $89\div452=90\div450=20%$ ,即约5,所以该项说法正确;D项,对应睡眠时间一行,可得 $535-505{=}30$ 分钟,即半小时,所以该项说法错误。故正确答案为C。96、文化产业从业人口2010年为下降趋势, $\mathring{\mathbf{L}}$ 说法错误;文化产业总产值2010年为下降趋势,故增长率为负值,B说法错误;

文化产业总产值最高的年份是2012年,为4840为元,C说法正确;

观察折线变化趋势,显然2009年最高,D说法错误。故正确答案为C。97、由图中数据可得 $\frac{4840-4526}{4526}\approx\frac{315}{4500}=7%$ ,即提高了7个百分点。故正确答案为A。98、观察表中数据,2010年总产值最低,而2010年至2011年变化量最大,所以2011年增长最快。故正确答案为C。$A P-$ 、图中从业人数只包含百分比,未涉及到具体人数,首先排除C、D;根据图中数据进行计算,$\frac{4695}{3.596}\div\frac{4840}{3.996}-1\approx\frac{4800}{3.6}\times\frac{3.9}{4800}-1=3\div36$ ,直除首位为8,B最接近。故正确答案为 $\theta_{\odot}$ 100、图中没有提到该市总人数,只包含了从业人数百分比,故不能得出从业人员增加量,A说法错误;观察图中数据及变化趋势,可知B说法正确, $\therefore$ 说法错误;文化产业从业人数与文化产业增长没有必然联系,不能从图中得出相关结论,D说法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