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广东公务员考试_行测_真题_县级以上卷_答案及解析
文章目录
2014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题(县级以上)
答案及解析
1、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55%,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
第二步,(1)关键词“联产承包”指的是1978年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关键词“新中国”指的是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3)关键词“复兴梦”指的是2012年习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4)关键词“奥运”指的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按时间排序为:(2)(1)(4)(3)。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起源于安徽省凤阳小岗村,该制度激发了农村的活力,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2)开国大典是新中国成立的标志,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3)习总书记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体表现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4)2008年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在北京举行。2022年第24届冬季奥运会将由北京和张家口联合举行,北京也因此成为全世界唯一一个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将举办冬季奥运会的城市。
2、正确答案:4,全站正确率:41%,易错项:C。
解析
第二步,《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15条规定,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赠养人应当承担照料责任;不能亲自照料的,可以按照老年人的意愿委托他人或者养老机构等照料。我国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子女一定要与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一起居住,可以分开居住,只要委托他人或机构照料即可。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21条规定,老年人的婚姻自由受法律保护。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干涉老年人离婚、再婚及婚后的生活。因此子女阻止老年人再婚违反了老年人的婚姻自由。
C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18条规定,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因此子女长时间不回家探望老人,没有履行探望老人的义务,违反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D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22条规定,老年人对个人的财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干涉,不得以窃取、骗取、强行素取等方式侵犯老年人的财产权益。子女干涉老年人处置个人财产违反了老人对财产的处分权。
3、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39%,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时事政治。
第二步,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以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即“新四化”。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基本途径,这“新四化”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李生子”,其深度融合是产业升级的方向与动力;城镇化蕴含着巨大的内需潜力,是现代化建设的载体:而农业现代化则是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基础和重要支撑。
4、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71%,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传统氏俗。
第二步,古代一个更叉称一个时辰,即两个小时。旧时“一更”指19时一21时,推算到“三更”为23时至次日1时。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古代民间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做五更,五鼓或五夜。
五更与现今时间比较表:
夜间时辰 | 午夜 | 五更 | 时间 |
黄昏 | 甲夜 | 一更 | 19时—21时 |
人定 | 乙夜 | 二更 | 21时—23时 |
夜半 | 丙夜 | 三更 | 23时一1时 |
鸡鸣 | 丁夜 | 四更 | 1时—3时 |
平旦 | 戊夜 | 五更 | 3时—5时 |
5、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74%,易错项:Ao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物理力学。
第二步,火车转弯可以视为圆周运动,因此需要外轨道和车轮作用来提供向心力,但是这样的话车轮和外轨道之间的挤压会损坏车轮,也会使铁轨变形,甚至导致火车脱轨。在弯道把外轨道垫高,火车在弯道时车身是倾斜的,这时火车的重力G和铁轨提供的支持力FH的合力形成向心力F,减少靠外轨道的挤压来提供,同时火车转弯时保持一个合适的速度,就可以避免对内外轨道的损害以及火车脱轨事件的发生。我们的马路转弯处也是外侧高于内测。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项:列车转弯时需要指向内侧的向心力,若内轨高于外轨,列车容易外翻。
C项:若内外轨道一样高,列车在转弯时会导致轮缘与外轨间的作用力太大,使铁轨和车轮容易受损。D项:内外轨道的高度由转弯的方向和行车的安全决定,根据向心力的原理,外轨普遍高于内轨,而不是时高时低。
6、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43%,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大体运动。
第二步,北斗星在不同的季节出现于天空不同的方位,所以古人就根据傍晚时斗柄所指的方向来决定季节。古籍《鹃冠子》记载:“斗东指,天下皆春:斗南指,天下皆夏:斗西指,天下皆秋:斗北指,天下皆冬。“所以,在冬季,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北方。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北斗七星,是大熊座的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七星。北斗七星中“玉衡”最亮,“天权”最暗。北斗七星始终在天空中作缓慢的相对运动。
7、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73%,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生活常识。
第二步,高速公路因为全封闭,路面平坦,交通元素较为单一,行车信息过于单调,驾驶员在高速行驶时,会因为信息刺激较少致使感觉、视觉、听觉迟钝而疲劳。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盘山水泥公路因为需要转弯的刺激,驾驶员的注意力会比较集中,不容易产生视觉疲劳。C项:平原砂石公路因为有颠簸感的刺激,驾驶员的注意力会比较集中,不容易产生视觉疲劳。D项:城市街道车辆、行人和红绿灯等众多影响行驶的因素,驾驶员的注意力会比较集中避免出现交通事故,不容易产生视觉疲劳。
8、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89%,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书法绘画知识。
第二步,《清明上河图》是北宋风俗画,描绘了中国北宋时期汴京的繁荣景象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代表作,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属于宫廷绘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全图分为汴京郊外春光、汴河场景,城内街市三部分,见证了汴京当年的繁荣。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
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 | 唐-阎立本-《步攀图》 |
唐-张萱、周防-《唐宫仕女图》 | 唐-韩-《五牛图》 |
五代-顾中-《韩熙载夜宴图》 | 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 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
明-仇英-《汉宫春晓图》 | 清-郎世宁-《百骏图》 |
9、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79%,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光学知识。
第二步,在夏季,白天海水温度比较低,下层空气受水温影响,比上层空气更冷,所以出现下冷上暖的反常现象,因此空气层下密上疏的差别异常显著,这时一些物体经过光的折射和全反射就容易发生海市屋楼的现象。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海市屋楼,简称屋景,是一种因光的折射和全反射而形成的自然现象,是地球上物体反射的光经大气折射而形成的虚像。海市蜃楼的出现与地理位置、地球物理条件以及特定时间的气象特点有密切联系。海市蜃楼一般在同一地点重复出现,并且出现的时间基本一致。
10、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74%,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历法知识。
第二步,闰九月是农历说法,指在某年中出现两个九月。本来农历全年有12个月,但闰月时另外多一个月,所以一年会有13个月。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闰年有农历闫年和公历闫年两种。农历闫年有闫月(一年有13个月),一年有383一385天。公历闫年有闫日(二月为29天),一年有366天。
A项和c项:2014年农历润年包括两个九月,前一个九月是30天,后一个(闫)九月是29天。另外,农历的一个月(包括闰月)最多30天,最少29天,不可能是31天或28天。
11、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72%,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分析语境。根据“把改革创新……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可知,“改革创新”要体现在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发展过程中。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穿插”意为交叉,也指小说戏曲中,为了衬托主题而安排一些次要的情节,不符合文意,排除A项。B项“落实”指(计划、政策、措施等)具体明确,能够实现;D项“贯彻”指彻底实现或体现(方针、政策、精神、方法等),二者均侧重结果,且后面一般接具体的行动和方案,不符合文意,排除B项和D项。C项“贯穿”指贯通,侧重过程,照应文中“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符合文意。因此,选择c选项。
12、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47%,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分析语境。根据“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只有每个人都为美好梦想而奋斗”可知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将每个人的奋斗集中到一起,因此第一空应体现“由分散到集中”之意。A项和C项“积聚”指逐渐聚集:侧重于长时间积累,不能体现由分散到集中的含义,排除A项和C项。B项和D项“汇聚”指多方向聚集,会在一处,不分开的意思,照应“每个人”,符合文意。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该空搭配“力量”。B项“庞大”侧重于形体、组织或数量等具体事务,不能与“力量”搭配;D项“磅礴”侧重于气势等抽象事物,可以与“力量”搭配。
因此,选择D选项。
13、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86%,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分析语境。该空搭配“基础”
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修建”指施工(多用于土木工程),常见的搭配有铁路、房屋等;D项“强化”指加强,一般用于“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基础党组织建设”等,二者均不能搭配“基础”,排除C项和D项。A项“稳定”指稳固安定;B项“筑牢”侧重于牢牢的构建,二者均能够搭配“基础”,但“筑牢”程度比“稳定”稍强。根据“时刻绷紧作风建设这根弦,坚持团结和依靠人民群众”可知,该空应该填入语义较重的“筑牢”。
因此,选择B选项。
14、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64%,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首次”可知,广东人大正在做管理监督这件事,时态上体现的是正在进行。A项和B项“尝试”是指试行,体现的是现在进行时态,符合文意。C项和D项“试图”指打算,体现将来时态,时态与文意不符,排除C项和D项。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该空搭配“冲动”。A项“遇止”侧重停止、阻止,不能与“冲动”搭配,且“人的冲动”是不能被阻止的只能“控制”,排除A项。B项“遏制”侧重控制,能够与“冲动”搭配。因此,选择B选项。
15、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55%,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分析第一空。第一空和第二空是并列的关系,都与“法律”搭配。A项和C项“尊严”指可尊敬的身份或地位,一般搭配人民、法律,符合文意。B项和D项“庄严”指庄重而严肃,如:态度庄严、庄严地宣誓、庄严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庄严”为形容词,此处需要名词,填入此处不合适。排除B项和D项。第二步,辨析第二空。A项“权威”指在某种范围里最有地位的人或事物,符合文意。C项“威望”指声誉和名望,通常搭配人,与“法律”搭配不当,排除C项。
因此,选择A选项。
16、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42%,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分析第一空。该空搭配“活力”,且与“竞相”对应,强调争相爆发。A项和c项“进发”指由内而外地突然发出,有爆发之意,与“活力”搭配恰当。而“散发”指发出、分发,与“活力”搭配不当,排除B项和D项。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该空对应“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所以此处要体现“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之意。A项“涌动”指水向上翻滚流动,无法体现“惠及全民”,排除A项。C项“涌流”指急速地流淌,可以体现让成果惠及各阶层、各区域民众的含义,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c选项。
17、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22%,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分析第一空。该空搭配“奢靡之风”。A项和c项“克制”指抑制(多指情感),侧重抑制主观方面。
B项和D项“克服”指用坚强的意志和力量战胜(缺点、错误、坏现象、不利条件等),侧重战胜客观方面。
文中“奢靡之风”是一种坏现象,填入B项和D项“克服”合适。排除A项和C项。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刹住”“杜绝”“狠刹”可知,此空应填入语义较重的词。辨析选项,B项“遵守”指按照规定行动。D项“恪守”指严格的遵守,程度要比“遵守”重,因此“恪守”符合文意,排除B项。因此,选择D选项。
18、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75%,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到基层一线和艰苦地方去”可知,“基层和艰苦”的地方是大家不太愿意去的,该空应体现“当代大学生敢于到艰苦地方工作”这一含义。B项和D项“勇于”指在困难面前不退缩,符合文意。A项和C项“乐于”指对某种事情感到快乐,体现不出“大学生敢于克服艰苦环境”的意思,排除A项和C项。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可知,“平凡”到“不平凡”肯定是不容易的。D项“易于”指容易,不符合文意,排除D项。B项“善于”指在某方面具有特长,放在此处的意思是“这些大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从而从平凡到不平凡”,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B选项。
19、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45%,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和示范”可知,该空与“示范”构成并列关系,应体现“示范”含义,“示范”指做出榜样,供人学习。A项和D项“引领”指带动事物向某一方向运动、发展,能够体现出引导大家向榜样学习的含义,符合文意。B项和c项“指导”侧重指点教导,体现不出“先做出榜样,引导大家学习”的含义,不符合文意,排除B项和c项。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所以”表达因果关系可知,前后因果照应,该空应与“示范”照应。 $\sharp$ 项“快马加鞭”强调快,不能与“示范”照应,排除A项。D项“一马当先”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形容领先或带头。填入文中,表示诚信建设工作走在前面,积极带头,可与“示范”照应。
因此,选择D选项。
20、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46%,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第一空搭配“陈旧观念”,A项和D项“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可以与“观念”搭配,且照应前文中的“顽固性”。B项和c项“盘根错节”形容事情或关系等相互交织,纷繁复杂,不能与“观念”搭配,排除B项和C项。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该空修饰“潜规则”,要体现“潜规则是一种普遍现象”的意思。A项“习以为常”侧重某种现象常见,符合文意。D项“司空见惯”表示某人看惯了某事就不觉得奇怪,强调主观的感受,而文段表达的是“潜规则客观上是一种普遍现象”,不符合文意,排除D项。答案锁定为A选项。
第三步,验证第三空。该空搭配“利益纠结”,应体现出“复杂”的含义。“错综复杂”形容头绪繁多,情况复杂,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扑朔迷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看不清真相。
21、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27%,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对应“大局…是全局中最重要的部分”“大局的走向决定局部的命运”“掌握了大局,也就掌握了工作成败的关键”,可见对大局了然于胸是把各项工作做好的必要条件,符合原文。B项“贯穿从思考到决策的全过程”属于无中生有,不符合原文。C项曲解文意,文段强调的是大局的重要作用,而非“片面强调局部”所带来的不良结果,不符合原文。D项强调的是“大局意识”,而文段强调的是“要掌握大局、抓住大局”,曲解文意。其次,选项说的是“重要作用”,而文中强调“大局在事物发展中起着主导的决定作用”,程度较轻,不符合原文。
因此,选择A选项。
22、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73%,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讲了大数据既有美好之处又有可怕之处,在阐述现状的同时也提出了大数据给我们带来的问题。然后给出了在研究和制定大数据发展政策时应做到的事情,即应对大数据风险的力法。文段结构为“分一总”结构,文段主旨句为第二句,主要讲大数据政策的制定要注意多方面因素一一既要有发展又要有安全。文段的主体词为“大数据政策”。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为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 $\mathring{\Xi}$ 选项。
拓展
B项:属于对问题的描述,非重点,且“瓶颈”无从体现。C项:“利大于弊”无中生有,文段没有进行比较。
D项:主体不一致,文段强调的是“大数据的政策”。
23、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45%,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区分市场与社会的差异就能明确政府职能”在文段中无从体现,不符合原文。B项,文段中虽然提到了“简政放权”,但是没有提到它对“监管违法行为”的帮助,不符合原文。C项对应“政府职能转变,关键在于处理好与市场和社会的关系………在保障民生……等方面不“缺位””,可见保障民生是处理好“政府与社会和市场的关系”,而不是“市场和社会的关系”,偷换概念,不符合原文。D项对应“政府职能转变关键在于处理好与市场和社会的关系………这就需要政府可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符合原文。因此,选择D选项。
24、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89%,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提出航天技术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促使集成电路出现并发展以及货物编码技术出现。然后提到我国新材料的开发使用由航天技术推动。最后说到航天技术成果运用于其他多个行业。三句话的内容都是航天技术发展对其他领域发展的作用。文段结构为“分一分”结构,主要讲航天技术发展在航天领域以外的诸多影响。
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为文段的全面概括,符合文段意图。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项、B项和C项:“发展的历程”“未来走向”“所面临的突破”均无从体现。
25、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64%,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快速浏览文段,重点分析尾句,判别文段话题落脚点。文段第一句通过递进关联词“不仅…而目……强调城市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第二句话题转到“城市群”,突出城市群对经济的贡献。接下来应围绕“城市群对经济的贡献”这一话题进行论述。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与上文话题一致。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C项和D项:均没有体现“城市群”,话题不一致。
26、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54%,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提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相互渗透,接下来通过结论词“因此”引出主旨句,即知识结构的合理和多元化是对科技从业人员新的要求。根据主旨句“知识结构的合理和多元化是对科技从业人员的新要求”可知,作者想表达的是科技从业人员需要具备多方面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符合作者意图。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项:结论前的内容,非重点,且没有包含“科技从业人员”这一主体词。B项:“严峻挑战”无中生有。D项:仅体现了要有“专业知识”,表述片面。
27、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92%,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引出“金鱼”这一话题,接着说“2000年前”古人开始养殖银鲫,“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了多姿多彩的金鱼,最后讲到“17世纪和19世纪”金鱼的传播。文段结构为“分一分”结构,通过三个时间点来论述金鱼的演进过程。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是对文段的全面概括。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C项和D项:均表述片面。
28、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69%,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开头提出一项研究结果。接下来通过“理由是…她心里就不舒服了”分析了前面结论的原因。最后又举了孩子玩具的例子进行论证。文段结构为“总一分”结构。文段主旨句为第一句,主要讲的是非常整洁、一尘不染的家庭幸福指数一定比较低。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玩具”对应后文举例培分,非重点。C项:为解释说明部分,非重点。D项:“取决于”表述过于绝对。
29、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89%,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通过援引上世纪的一句口号,提出“少说空话,多干实事”的观点。然后将话题落在解决交通问题上,并提出观点,即如果大家能从自身做起,自觉一点,就能够创造良好的交通秩序。文段结构为“分一总”结构,文段主旨句为第二句。主要讲自觉性对于交通秩序的重要作用。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加剧交通堵塞”无中生有。C项:“根本”说法过于绝对。D项:“增加交警的数量”无从体现。
30、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42%,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定位原文,“文化”出现在第一句。分析“文化”的上下文语境。从前文可以看出,这个“文化”是动物缺乏的东西。后文指出了动物缺乏的东西,一个是“个体间的文化传承即便存在,影响通常也微乎其微”,另一个是“…动物…从人类这里习得了复杂的行为,但当它回归野外时,也几乎不可能把自己学会的人类技巧教给其他动物”。因此“文化”指的是“文化传承”和“动物之间行为技巧的习得与教授”。
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可以模仿和传承的行为模式”符合上述语境。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项:“共有的行为习惯”对应的基因和遗传特征,不是后天习得的行为技巧。B项:“改造”无中生有。D项:“与遗传基因无关”表述过于宽泛,没有C项明确。
31、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71%,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文段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对应“虽然人们总是假定,只要不断提升人类的理性水平,并使信息透明化,就能消弹谣言产生的土壤,但迄今为止这一直只是个理想”,可见通过人类理性水平的提升来阻止谣言的产生只是一种假设,“就能”是确定性表述,偷换语气,不符合原文。B项对应“在很多情况下,人们为了尽快获知自己所关心的真相,常常都在不知不觉中传播着谣言”,符合原文。C项对应“这个时代有两个看似彼此矛盾的趋向:一方面人们能对各种传言作出更清醒的理性判断:但另一方面……“人们往往来不及一一分辨各种信息的真假”,可见矛盾的应是“人们能理性判断”和“往往来不及分辨真假”,偷换概念,不符合原文。D项无中生有,文段没有说“谣言产生的根源是什么”,不符合原文。
因此,选择B选项。
32、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59%,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找到作者论述中的关键信息。文段先指出金钱所带来的负面作用,接着用转折关联词“不过”强调了金钱能增强人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最后又通过递进关联词“而且”给出文段最终的观点,强调金钱的作用不可回避,要积极应对。
第二步,对比选项。根据文段最后一句可知作者对金钱持积极的态度,B项“应该正视金钱的作用”符合作者观点。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项:“双刃剑”未体现出转折关联词之后作者强调的“回避它显然是不现实的”这一核心观点。C项和D项:“影响人际关系”“处理好金钱与情感的关系”是转折前的内容,不是作者强调的重点,排除C项和D项。
33、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80%,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通过孩子们的行为和心理提出“蛋壳心理”的概念,然后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过分骄纵、百般溺爱”,最后从两个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一是给孩子制造挫折,二是对孩子说“不”。文段为“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的结构,重点在解决问题的对策上,主旨句为最后两句,即父母应采取
恰当的教养方式。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是文段主旨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表述片面,仅论及学会接受拒绝,未包含“给孩子制造一点挫折”。C项:是问题本身的阐释,非重点。
D项:是对造成问题原因的阐述,非重点。
34、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83%,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说了“天边”现在近了,举了一些例子说明人们很关心“天边”的事情。通过转折关联词“而”把视角转到身边,举了一些例子说明人们不太关心身边的人和事。文段重点在转折之后,主要讲的是人们对身边的人和事关心不够。
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是文段重点的同义替换,符合文段意图。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A项:强调网络的重要性,非重点。B项:对应转折前的内容,非重点。C项:“志向远大”文段未涉及,无中生有,且文段落脚点是关心身边事,而非天下事。
35、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84%,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文段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大多数都市白领群体都患有高薪贫困症”这一情况在文段中没有提及,无中生有,不符合原文,排除A项。B项对应“从社会学角度来说…由此带来的紧张焦虑感”和“从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角度来说……-因而产生了职业心理焦虑”,两句都是对高薪贫困症原因的说明,符合原文。C项对应“部分职场人……但职业价值感不足,职业规划不清晰,内心诉求未得到满足,因而……产生了职业心理焦虑”,可见职业价值感不足只是原因之一,表述片面,不符合原文,排除C项。D项对应文段后两句的原因说明,“必然”过于绝对,偷换语气,不符合原文,排除D项。
因此,选择B选项。
36、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69%,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讲了工业革命后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接着讲能吸收二氧化碳的植物被破坏。然后用“所以”引导结论,给出对策“改变能源结构,大力植树造林”。最后援引科学家的观点支持前面的结论。文段为“分一总一分”的结构,文段主旨句为“所以”引导的结论句,强调通过改变能源结构、大力植树造林的方式控制全球变暖。
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是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符合文段意图。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A项:“全球气候变暖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分说部分,非重点。B项:核能只是对策的一方面,表述片面。
C项:“危害”文段未提及,属于无中生有。
37、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79%,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快速浏览文段,重点分析尾句,判别文段话题落脚点。文段先说了“文化”一词现在很热门,然后说到关于文化的一些热门话题以及文化讨论的现状。最后一句“热闹一场接一场”概括了前文的各种文化讨论,再由转折关联词“但”引出了讨论背后都离不开对“文化”概念的深入辨析这一事实。接下来应围绕““文化概念”这一话题进行论述。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对“什么是文化”展开讨论”,符合语境。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C项和D项:均不符合上述语境,与尾句话题衔接不紧密。
38、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23%,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指出英国的教育要求孩子对所有的生命都怀有爱心和责任感,然后通过“此外”连接的并列结构介绍英国的幼儿园、小学、野生动物园组织与救护中心、家长都会以小动物为切入口教导孩子珍爱生命。文段为并列结构,全面概括即为可以把爱护小动物作为教导孩子关爱生命的切入口。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是对文段内容的全面概括。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项:“可以传递理性和温情”强调尊重生命带来的效果和意义,偏离重点,文段侧重做法。C项:“家庭和社会的配合”文段未提及,属于无中生有。D项:“方式方法”表述过于宏观,文段强调以关爱小动物为切入口。39、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62%,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讲了我国很多地方提出“智慧城市”口号,将“智慧城市”的建设作为重要战略。然后通过转折关联词“但是”引出我们应当看到当前的“智慧城市”实践多处于概念构建期。文段主旨句在转折之后,主要讲的是目前的“智慧城市”实践多处于概念构建期,人们的理解和媒体的宣传者还有局限性。据此可知,建设“智慧城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是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符合文段意图。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项:只提到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性,并重点。C项:偏离核心话题“建设“智慧城市””。D项:“媒体”宣传只是一方面,片面且非文段重点内容。
40、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86%,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介绍了中国传统医药学的组成,并指出它有神秘之处,许多原理难以用科学解释。然后用转折关联词“但”强调了其常有神奇功效。最后举了藏医的例子论证其神奇功效。文段为“分一总一分”的结构,主旨句为“但这种“神秘”的医药学,却常常有着神奇的功效。”
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是文段主旨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项:是转折之前的内容,非文段重点。B项和D项:“治疗原理”“区别”文段没有提及,属于无中生有。
41、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89%,易错项:A。
解析第一步,做商规律明显,考虑等比数列。
第二步,观察数列各项之间都呈倍数关系,易发现数列是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所求项为$27\times{\frac{1}{3}}=9$
因此,选择c选项。
42、正确答案: ${\bf\delta I}$ ,全站正确率:91%,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数列变化趋势平缓,优先考虑做差。
第二步,做差如图所示:
做一次差
差数列是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下一项为 $32\div2=154$ ,所求项为 $E A+E A=13170$ 因此,选择 $\mathrm{D}$ 选项。
解法二:观察数列发现 $E=4\times2-3$ $10{=}17\approx2-3$ $15{=}10\times2-3$ $z_{1}=15\times2-3$ $E F=34\approx2-3$ ,规律为第二项 $=$ 第一项 $\times2-2$ ,则所求项为 $515\div2-2=1315$
因此,选择D选项。
43、正确答案: $\mathring{\mathfrak{L}}$ ,全站正确率:64%,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特殊数列。
第二步,数字变化无明显规律,考虑组合拆分。拆分后发现 $\vec{\mathsf{i}}+\dot{\mathsf{i}}+\bar{\mathsf{i}}=\dot{\mathsf{i}}1$ $1+5+5=15$ $\Xi+\Xi+\Xi=1\uparrow$ $\bar{\Xi}+\bar{\Xi}$ $=15$ $\sharp+[\bar{\mathbf{\Gamma}}+\underline{{\mathbf{i}}}=\mathrm{1}\bar{\mathbf{\Gamma}}$ ,规律为各个位数上数字之和是公差为一2的等差数列,下一项为 $13+{-2}=11$ ,选项中只有 $\mathring{\mathfrak{L}}$ 选项(92)满足 $\div\u{\Xi}{=}11$
因此,选择
$\mathring{\Xi}$ 选项。
44、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78%,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非整数数列中的分数数列。
第二步,观察数列分数较多,采用反约分。分母数列有两个15,考虑将全部分数分母转化为15,原数列转化为15,15,15,15,(15),分子分母分别成规律。
分母数列是15的常数数列;
分子数列是公差为12的等差数列,下一项为 $51+12=53$ 。则所求项为 ${\frac{63}{15}}={\frac{21}{5}}.$ 因此,选择B选项。
45、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58%,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项数较多,考虑多重数列。
第二步,数列有十项,考虑两两分组,分组情况为(8,3),(17,5),(24,9),(26,18),组内做和分别为11,22,33,44,是公差为11的等差数列,下一项为 $44+11=55$ ,则所求项为 $55-5[5]=55$ 因此,选择B选项。
46、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86%,易错项:B。
解析解法一:
第一步,本题考查不定方程问题,用代入排除法解题。第二步,设红、蓝文件袋数量分别为x、y,由恰好装满,可得 $\pi+4\pi=2\pi$ 。可依次代入选项:
A选项, $7\div1+4\times1=\square$ ,排除;B选项, $7\approx2+4\approx472=25$ ,排除:C选项, $7\div3+4\cdots2=25$ ,符合题意。因此,选择c选项。
解法二:
第一步,本题考查不定方程问题,用代入排除法解题。
第二步,根据奇偶特性, $\pi+4\pi=25$ ,4y为偶数,29为奇数,则 $T x$ 为奇数, $\mathfrak{X}$ 必为奇数,排除B、D选项。代入A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因此,选择c选项。
47、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59%,易错项:C。
解析
解法一: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应用题,用方程法解题。
第二步,设原来女员工 $\mathfrak{L}$ 人,总人数 $\mathbf{\widetilde{y}}$ 人,则原来男员工 $i_{y}-x_{z}^{3}$ 人。由剩余女员工占 $\overline{{9}}$ ,有-4—9;由 ${\frac{x-4}{y-4}}={\frac{5}{9}}$ 剩余男员工占3,有 $\frac{(y-x)-4}{y-4}=\frac{1}{3}$ 3,解得y=40。
因此,选择B选项。
解法二: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应用题。
女-4=第二步,由剩余女员工占9,得总一4 9,即总人数减4能被9整除,只有B选项符合。因此,选择B选项。
48、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62%,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行程问题,属于相遇追及类。
第二步,根据速度之比为4:3,赋值客车、货车速度分别为4、3,可得相遇时路程比为 $4:3$ (时间一定,速度与路程成正比),即客车、货车分别走了全程的7、7。
第三步,相遇后客车与货车速度比为 $\mid\times(1-10%)\mid3\times(1+20%)=3.6:3.6=1:1$ ,速度相等路程也相等,3 3 ${\frac{4}{7}}-{\frac{3}{7}}={\frac{1}{7}}$
当客车走完剩余7路程到达西站时,货车也走了全程的 $\overline{{\overline{{i}}}}$ ,距离东站还剩 的路程,即17公里,那么全程为 $17\approx7{=}115$ (公里)。
因此,选择c选项。
49、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70%,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容斥原理,属于三集合容斥类。
第二步,根据三集合非标准型公式:总数一都不满足=A+B+C一只满足两项一 $2\times$ 三项都满足,代入数据:职工总人数为 $755+152+135-130-2\times655+44=252$ (或使用尾数法,尾数为2)。
因此,选择B选项。
50、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72%,易错项:C。
解析解法一:
第一步,本题考查平均数问题,用方程法解题。
第二步,设男、女选手人数分别为x、y。由题意可得: $\bar{\Pi}\mathrm{+i}\bar{\Pi}\mathrm{=7\bar{z}}\mathrm{\times~\bar{(}x+\bar{y})}$ ,解得 $x:y=7:5$ ,可知总人数为 $7+5{=}15$ 的倍数,35到50之间的15的倍数只有 $45,$
因此,选择B选项。
解法二:第一步,本题考查平均数问题。第二步,用十字交叉法解题。
男80 77728
女65 8
男_7因此安8,总人数为 15的信数,只有B选项符合。因此,选择B选项。
51、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52%,易错项:B。
解析
解法一:第一步,本题考查植树问题,采用赋值法。
第二步,33座路灯形成32个间隔,加装8座路灯后变为41座路灯,形成40个间隔。赋值道路长度为32、40$\frac{160}{32}=5$ 160
的公倍数160,则两次间隔分别为32 。而4、5的最小公倍数为20,即距离为20的倍数处的
路灯不需要挪动。道路两侧不需要挪动的路灯最多有 $\left(\frac{160}{20}+1\right)\times2=18$ (座)。
因此,选择C选项。
解法二:
第一步,本题考查植树问题。
第二步,33座路灯形成32个间隔,41座路灯形成40个间隔,32、40的最大公约数为8。根据公式“单侧不需挪动的棵数 $=$ 间隔数的最大公约数 $+1^{s s}$ ,单侧不需要挪动的路灯数 $=\Xi+1=\subseteq$ (座),两侧为 $A\approx2=15$ (座)。因此,选择c选项。
52、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72%,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计算问题,用代入排除法解题。
第二步,根据少付27元,依次代入选项。A选项: $\yen123,456$ (元) $\neq\sum T$ (元),不符合题意,不可能是42元。
因此,选择 $\dot{\mathbf{L}}$ 选项。
53、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45%,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计算问题。第二步,由“80%的组织不足50人”,可知20%的组织有50人以上;根据“20个组织有50人以上”,可得民间组织共有20% $\frac{20}{20%}=100$ (个)。根据“40%的组织有25人以上”,可得25人以上的组织有 $1000\times4000=40$ (个)。
第三步,25人以上但不足50人的组织有 $40-20=20$ (个)。
因此,选择A选项。
54、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64%,易错项:C。
解析解法一:
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应用题,用方程法解题。
第二步,设两次分别分了x、y组,根据两次分组得,男生人数 $\because+E=H_{j}\cdot r$ :同理,女生人数 $\mathsf{\mathsf{F}}{\mathtt{X}}{=}\mathsf{\mathsf{F}}{\mathtt{Y}}{+}\mathsf{\rVert}\bar{\mathtt{I}}$ ,解得$x=40$ $z\overline{{=}}\bar{\mathbf{j}}\bar{\mathbf{z}}$ 。故总人数为9×32+5×40=488(人)。
因此,选择B选项。解法二:
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应用题。
第二步,按7男5女搭配剩8人,可知总人数减8能被12整除,只有B选项符合。因此,选择B选项。
55、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33%,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工程问题,属于条仟类。第二步,每件工艺品由甲、乙各1个组成,要使工艺品最多,则甲、乙应尽量多且相等。小王、小刘制作甲、乙的效率比分别为150:75=2:1、60:24=2.5:1,可得小刘制作甲的相对效率更高,让小刘制作甲,10天可制作 $[\bar{\bar{\mathbf{t}}}|\bar{\mathbf{t}}]\rightharpoons\mathrm{\Tilde{\mathbf{l}}}[\bar{\mathbf{\omega}}]$ (个),而小王制作配套的600个乙需要:75 ${\frac{600}{75}}=8$ (天)。
第三步,小王在剩余2天中,为保证甲、乙配套,制作甲、乙的时间比为1:2(总量一定,效率与时间成反比),分别为3、 $3$ 天,可制作甲 $150\times{\frac{2}{3}}=100$ (个),即还可制作工艺品100件。故最多可制作600+100=700(件)。
因此,选择c选项。
56、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sum5\sqrt{5}$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相似,每个图形都有若干数量的点,优先考虑样式类运算。
第二步,九宫格,横向观察,没有明显规律,竖向及S式观察均无规律,考虑“米”字型规律。观察发现,“米”字型(上下,左右、对角线)图形去异求同得到中间图形。应用规律,问号处和第一行第一个图形去异求同得到中间图形,只有D项符合。
因此,选择D选项。57、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90%,易错项:B。解析
第一步,观察特征。图形轮廓相同,而且填充元素种类相同,位置发生明显变化,考虑平移。
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到右找规律。
外层梯形逆时针方向每次移动1格,内层三角形顺时针方向每次移动2格,只有C项符合。
因此,选择c选项。
58、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75%,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不同,优先考虑数量类或属性类。每个图形均由小黑点、小白圈、斜线、“十”字组成,考虑元素的个数和种类。
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到右找规律。
题干前四幅图形中小黑点和小白圈个数均依次为0、1、2、3,呈等差数列。斜线数量(注意,不数十字,只数斜线)为12、10、8、6,呈等差数列,所以问号处图形也应有4个小黑点、4个小白圈、4条斜线,只有C项符合。
因此,选择c选项。
59、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50%,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相似,第一幅图与后两幅图均有部分相似,优先考虑样式类运算。
第二步,两段式,第一段找规律,第二段应用规律。
第一段中,图1与上下翻转后的图2去异求同得图3。第二段应用规律,图1与上下翻转后的图2,即
去异求同后因此,选择D选项。
60、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82%,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观察特征。
第一步,观察特征。
图形组成元素相同,均由四个直角三角形组成,考虑旋转和翻转。
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到右找规律。
观察题干图形发现,左下角的三角形不变,排除A、C项,左上角三角形顺时针依次旋转90°,排除D项。
因此,选择B选项。
61、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57%,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相似,前两个图形与第三个图形均有部分相似,优先考虑样式类运算。
第二步,两段式,第一段找规律,第二段应用规律。
第一段前两个图形横线去异求同、纵向直线去同求异得到第三幅图,第二段应用规律,横线去异求同,纵向直线去同求异,只有D项符合。
因此,选择D选项。
62、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90%,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相似,前两个图形与第三个图形均有部分相似,优先考虑样式类运算。
第二步,两段式,第一段找规律,第二段应用规律。
第一段前两个图形叠加得到第三幅图,第二段应用规律,前两个图形叠加,只有C项符合。
因此,选择c选项。
63、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72%,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明确设问内容。
要求将题干图形元素进行重组。
第二步,辨析选项。
如图所示:题干图形有2个圆点三角形(标记为1),A、B项只有1个,排除;题干图形有2个斜线三角形(标记为2),D项只有一个,排除。只有C项符合。
因此,选择c选项。
64、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59%,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相同,优先考虑动态位置。
第二步,两段式,第一段找规律,第二段应用规律。
第一段中黑块在第一列每次向下移动1格、第二列向上移动1格、第三列位置不变、第四列向下移动一格,第二段也应符合平移规律,黑块在第一列向下移动一格,第二列向上移动一格,第三、四列位置不变,C项符合。
因此,选择c选项。
65、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75%,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不同,优先考虑数量类或属性类。此题对称特征明显,考虑属性类对称性。且每个图形均由圆圈和叉号组成,考虑元素的个数和种类。
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到右找规律。
圆的个数依次为5、4、5、4,呈周期性变化,问号处应有5个圆,排除D项;再观察题干,发现题干图形匀为轴对称,排除B、C项。
因此,选择A选项。
66、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60%,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水面”与“镜子”都有反射光线的功能,二者属于对应关系,且“水面”属于天然物,“镜子”属于人造物。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毛笔”与“钢笔”都有写字的功能,但二者均为人造物,排除;
B项:“藤条”与“绳子”都有捆绑的功能,二者属于对应关系,且“藤条”属于天然物,“绳子”属于人造物,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C项:“图画”与“照片”都有记录的功能,但二者均为人造物,排除;D项:“火把”与“电灯”都有照明的功能,但二者均为人造物,排除。
因此,选择B选项。
67、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29%,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解释”可以获得“理解”,二者属于对应关系,且二者主体不同。如:我“解释”,你“理解”。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分析”可以获得“结论”,但二者主体相同,排除;
B项:“奉献”可以获得“赞许”,二者属于对应关系,且二者主体不同,如:我“奉献”,他人“赞许”,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C项:“拼搏”可以获得“成功”,但二者主体相同,排除;
D项:“分享”可以获得“满足”,但二者主体相同,排除。
因此,选择B选项。
68、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59%,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兵马”消耗“粮草”,“粮草”为“兵马”提供源动力,二者属于对应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工人”领取“工资”,而不是消耗,并且为“工人”提供源动力的也不是“工资”,排除;
B项:“植物”吸收“雨水”,而不是消耗,排除;
C项:“电视”与“遥控器”属于配套使用的对应关系,排除;
D项:“发动机”消耗“燃油”,并且“燃油”为“发动机”提供源动力,二者属于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因此,选择D选项。
69、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92%,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上升”和“下降”属于反义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乡道”和“公路”属于道路的两种,二者属于并列关系中的反对关系,不属于反义关系,排除;
B项:“鸭梨”和“雪梨”属于两种梨,二者属于并列关系中的反对关系,不属于反义关系,排除;
C项:“欢喜”和“悲哀”属于反义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D项:根据一年的天数不同,可划分为“平年”和“闫年”,二者属于并列关系中的矛盾关系,不属于反义关系,排除。
因此,选择c选项。
70、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68%,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春夏”与“秋冬”是一年的四个季节,二者属于并列关系中的矛盾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生老”与“病死”是人的四苦,二者属于并列关系中的矛盾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B项:“昨天”与“今天”表示不同的时间段,但除此之外还有明天等时间段,二者属于并列关系中的反对关系,排除!
C项:“日出”与“日落”是一天中的两个时间点,但除此之外还有正午等时间点,二者属于并列关系中的反对关系,排除;
D项:“雷鸣”与“暴雨”表示不同的天气状况,但除此之外还有晴天等天气,二者属于并列关系中的反对关系,排除。
因此,选择A选项。
71、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69%,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般烧泥土”制成“陶瓷”,“般烧”是方式,“泥土”是原材料,“陶瓷”是成品,三者属于对应关系,且整个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燃烧”是方式,“泥炭”是原材料,但“热能”不是成品,排除;
B项:“雕刻”是方式,“玉石”是原材料,“饰品”是成品,但整个过程只发生了物理变化,排除
C项:“学习”是方式,但“学生”不是原材料,排除;
D项:“发群粮食”制成“白酒”,“发酵”是方式,“粮食”是原材料,“白酒”是成品,三者属于对应关系,且整个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因此,选择D选项。
72、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50%,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流芳百世”指好的名声永远流传下去,“遗臭万年”指死后恶名一直流传,永远被人唾骂,二者属于反义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佳偶天成”指天意安排的美满的婚姻,“夫唱妇随”比喻夫妻和好相处,二者不属于反义关系,排除B项:“近朱者赤”和“近墨者黑”均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二者属于近义关系,排除;
项:“富商大贾”指指拥有大量钱财的商人,“小商小贩”指经商规模较小的小商人,二者属于并列关系中的反对关系,排除:
D项:“卧虎藏龙”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藏污纳垢”比喻隐藏着坏人坏事,二者属于反义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因此,选择D选项。
73、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30%,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技能”“技术”“技艺”属于近义关系,且从“技能”到“技术”再升华到“技艺”,程度不断加深。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昏沉”“昏迷”与“昏睡”属于近义关系,但“昏迷”的程度最深,词语顺序与题干不一致,排除;B项:“习惯”“规矩”“法律”属于近义关系,且从“习惯”到“规矩”再升华到“法律”,程度不断加深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C项:“认可”指承认许可,“鼓励”指激发勉励,“奖励”指奖赏,三者无明显逻辑关系,排除;
D项:“经常”和“往往”不存在程度加深,属于全同关系,排除。
因此,选择B选项。
74、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56%,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电波”在“基站”中转,二者属于地点对应关系,“电波”可以传送“信息”,二者属于对应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观众”不在“屏墓”上,二者不属于地点对应关系,排除;
B项:“天线”是“卫星”的组成部分,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组成关系,排除;
C项:“音乐”可以有“民族”特色,二者不属于地点对应关系,排除;
D项:“货轮”在“港口”停靠,二者属于地点对应关系,“货轮”可以运输“物资”,二者属于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因此,选择D选项。
75、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69%,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电脑”通过“程序”发挥它的“功能”,三者属于对应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机制”是指各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和运行方式,“组织”通过“机制”发挥它的“作用”,三者属于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B项:“汽车”消耗“汽油”,二者属于主宾关系,排除;
项:“环境”与“意识”属于偏正关系,但“保护”与“环境”属于动宾关系,排除D项:“印刷”与“纸张”属于动宾关系,排除。
因此,选择A选项。
76、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88%,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假设”,确定为加强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乙报纸的校稿员比甲报纸的校稿员工作更有成效。
论据:甲报纸出现文字错误,乙报纸没有。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无关选项。“工作时间”与论题“工作成效”无必然联系,论题不一致,排除。
B项:不明确项。甲收到稿件的错误量不比乙少,即甲的错误量可能大于等于乙,不一定就说明乙的工作更有成效,不具有加强作用。
C项:无关选项。“版面数量”与“工作成效”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D项:建立联系。错字数量是工作成效的评价标准,在论据和论点间建立了联系,具有加强作用。
因此,选择D选项。
77、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83%,易错项:B。
解析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削弱”,确定为削弱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高中毕业生要想将来毕业后获得较高收入,应报理工科专业。
论据:理工科毕业生刚入职时比文科毕业生收入高。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增加反向论据。举反例说明文科生最终收入比理科生高,具有削弱作用。
B项:无关选项。“不容易毕业”与“收入”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C项:无关选项。“按兴趣选专业”与“收入”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D项:无关选项。未涉及选择文科或理科与收入之间的关系,论题不一致,排除。
因此,选择A选项。
78、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62%,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质疑”,确定为削弱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公众人物应承受更多的舆论批评。
论据:公众人物需要担当更多的道德责任。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削弱论据。普通人和公众人物应该具有同等的道德责任,说明公众人物不需要承担更多的道德责任,具有削弱作用。
B项:无关选项。“失真评价对道德义务履行的影响”与论题“应该承受更多的舆论批评”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C项:切断联系。“更多道德责任”不必然得出“应承受更多的舆论批评”这一结论,切断了论点与论据之间的联系,具有削弱作用。
D项:无关选项。公众人物为什么受批评,与论点“公众人物应承受更多的舆论批评”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第四步,强度比较。
C项是切断联系,A项是削弱论据,切断联系的削弱力度强于削弱论据。
因此,选择C选项。
79、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91%,易错项:D。
解析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质疑”,确定为削弱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今年的空气质量好于去年。
论据:今年上半年严重污染天数减少。
第三步,辨析选项。
项:无关选项。“去年关停重污染企业”与论题“今年空气质量”没有必然的联系,论题不一致,排除。
B项:增加论据。“植树造林”有改善空气质量的作用,具有加强作用。
C项:增加反向论据。该项说明严重污染天数集中在下半年,所以仅从上半年污染天数少不能推出全年的空气质量好,具有削弱作用。
D项:无关选项。“空气检测设备的更新”与论题中“空气质量”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因此,选择c选项。
80、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69%,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假设”,确定为加强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如果不娶外地人,本地35岁以上单身男性会被迫保持单身。
论据:该市35岁以上单身男性比女性多。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无关选项。单身男性持有“先立业再成家”的观念,说明是主动选择暂时单身,与论题中“被迫保持单身”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B项:无关选项。“本市单身女性外出打工”与论题中“被迫保持单身”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C项:不明确项。这些单身男性不愿娶比他们年龄大的女性为妻,说明35岁以上的单身男性可能会娶年龄小或者同龄的女性,而这些女性比35岁以上单身男性人数多还是少不确定,不能必然得出这些男性要被迫单身,不具有加强作用。
D项:补充前提。该项指出这些男性倾向于娶同龄女性,但本市同龄人中单身男性远多于女性,所以“如果不娶外地人,这些男性会被迫单身”,具有加强作用。
81、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55%,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削弱”,确定为削弱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生产治疗罕见疾病的药物会遭受经济损失。
论据:销量过少难以收回成本。
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增加反向论据。该项说明即使是治疗罕见疾病的药物,由于对其他疾病也有疗效,不一定会销量过少,从而不一定会遭受经济损失,具有削弱作用。
B项:无关选项。“推动医学进步”与论题“经济收益”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C项:不明确项。更注重“社会效益”不代表一定会遭受经济损失,不具有削弱作用。
D项:无关选项。“药物生产数量”与“销量”不同,论题讨论的是销量与成本的关系,不是产量与成本的关系,论题不一致,排除。
因此,选择A选项。
82、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80%,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题干有信息匹配特征,确定为分析推理。
第二步,分析条件,进行推理。
题干信息确定,优先选择排除法。
由①和②可知,孙先生和李先生不可能同时是第一名和第三名,排除B项;
由①和③可知,第二名不是孙先生和李先生,排除C、D项。
因此,选择A选项。
83、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50%,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假设”,确定为加强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所有家庭的平均消费支出在这五年中增长了50%。
论据:购买衣服的平均价格增长50%,但占消费支出的比例没有变化。
第三步,辨析选项。
项:增加反向论据。若购买衣服平均消费没变化,则家庭平均消费支出不会增长50%,具有削弱作用。
B项:补充前提。论据所给的是平均价格,即购买衣服的总花费除以衣服数量,要保证结论成立,则需要保证所购买的衣服数量没有变化,否则支出就不一定是增长50%,具有加强作用。
C项:无关选项。“家庭数量”与论题“家庭平均消费的增长幅度”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D项:无关选项。“购买衣服支出总和”与“家庭平均消费”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因此,选择B选项。
84、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49%,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题干有信息匹配特征,确定为分析推理。
第二步,分析条件,进行推理。
条件中“手机”出现的频次较高,使用最大信息原则解题。
根据②四人中“三个人有手机”和5“乙和丙是否拥有手机情况相同”,可知乙和丙都拥有手机;
再由@“丙和丁是否拥有手机的情况不同”可知,丁没有手机;
由①和②可知,拥有相机的人同时拥有手机、电脑,而丁没有手机,所以丁也没有相机,排除D项;
再由③“每个人至少拥有一种”可知,丁一定有电脑,结合②“两个人拥有电脑”和④可知,甲和乙没有电脑所以他们也没有相机,排除A、B项。
因此,选择c选项。
85、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65%,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假设”,确定为加强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通过古建筑中的木料可以判定其建造年份。
论据:可通过检测木料确定树木被砍伐的年份。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补充前提。古建筑中的木料使用前没有闲置很长时间,是可以通过测定本料的砍伐年份确定古建筑的建造年份的必要前提,如果放置很长时间,就不能确定其建造年份,具有加强作用。
B项:无关选项。是否大量使用木料,与“能否确定古建筑年代”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C项:无关选项。是否只用一种木料,与“能否确定古建筑年代”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D项:无关选项。是否使用最耐久木料,与“能否确定古建筑年代”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因此,选择A选项。
86、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79%,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现期倍数计算。
第二步,定位文字材料“1979~2012年,世界经济年均增长速度为2.8%,广东增速则达13.3%”。
$13.3%$ 第三步,数据不大,不再进行处理,则广东经济年均增速与世界经济增速间的倍数关系约为 $\frac{12.80%}{2.8%}$ ,直除首位商4。因此,选择C选项。
87、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93%,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现期比重计算中求整体量。第二步,定位文字材料“2012年,民营经济上缴税金6467.82亿元,占全省税收总额的 $451.14\times3=25.5$
第三步,根据整体量=部分量/比重,数据简单取整,则广东省税收总额约为49% ${\frac{6468}{49%}}\approx6468\times2=12936$ (亿元),与B选项最为接近。
因此,选择B选项。
88、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87%,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增长率计算。
第二步,定位文字材料“高速公路在2011年实现通车里程5049公里,首次突破5000大关,2012年进一步提高到5524公里”。
第三步,解法一:根据增长率 $\mathbf{\check{\rho}}=$ (现期量一基期量)/基期量,选项首位各不相同,分母从左向右截取前两位,
分子减法截位金相同,则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增长本约为50-0=10%, ,与 $\dot{\mathbf{L}}$ 选项最为接近。因此,选择A选项。
解法二:根据增长率 $\mathrel{\mathop:}=$ (现期量/基期量)-1, $\frac{5524}{5049}<2$ ,故增长率 $=^{-\frac{\sigma}{2}}+1$ ,只有 $\mathring{\mathfrak{L}}$ 选项符合。
因此,选择 $\mathring{\Xi}$ 选项。
89、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50%,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基期量比较。
第二步,定位文字材料“2012年,广东铁路营业里程达到2577公里,比1978年增长1.6倍;公路通车里程19.5万公里,增长2.7倍;民用航线里程185.1万公里,增长88.1倍:管道输油(气)里程6448.01公里,增长82.7倍”。
第三步,观察选项发现排最大的四个各不相同,则优先找最大值。公路和民航的单位为“万公里”,铁路和管道输油(汽)的单位为“公里”,优先排除C、D选项。接下来比较公路和民航即可,根据基期量=现期量/(1$+$ 增长率),数据简单取整,则1978年公路里程为 ${\frac{20}{1+3}}={\frac{20}{4}}$ ,民航为 ${\frac{185}{1+88}}={\frac{185}{89}}$ ,结果数量级一致,直除首位是5和2,前者>后者,即1978年公路里程最大。
因此,选择A选项。
90、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78%,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综合分析,且需选出其中错误的一项。
第二步,A选项,读数比较,定位文字材料“2012年民间投资10177.28亿元,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52.7%”,占比超一半,正确。
B选项,读数比较,定位文字材料“2012年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14.08亿吨,比1978年增长 $45.5$ 倍”,故2012年沿海货物吞吐量比1978年大,正确。
C选项,基期量比较,定位文字材料“2012年,广东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2396.35元,比1978年增长55.0倍;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458.56元,比1978年增长39.3倍”,根据基期量=现期量/(1+增长率),分数比较,分母只有三位不再处理,分子简单取整,则1978年城镇人均消费性支出约为1+5一56,农 ${\frac{2296}{1+55}}={\frac{2396}{56}}$ 村约为1+39.340.3,结果数量级一致,直除首位分别商4-和1,前者>后者,正确。
D选项,和差比较,定位“2012年,广东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34.4平方米,比1978年增加27.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住房面积31.67平方米,比1978年增加22.9平方米”,根据基期量=现期量一增长量,数据简单取整,则1978年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约为34一27=7(平方米),农村约为32一23=9(平方米),前者<后者,错误。
因此,选择 $\mathrm{D}$ 选项。
91、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77%,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简单比较中和差比较。
第二步,定位文字材料“2013年,我国研究生招生61.1万人,毕业生51.4万人。普通本专科毕业生638.7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678.1万人。普通高中毕业生799.0万人”以及柱状图“2013年普通本专科招生700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698万人,普通高中招生823万人”。
第三步,数据简单取整后做差,研究生招生与毕业人数相差为61一51=10(万人),普通本专科为700-639=61(万人),中等职业教育为698一678=20(万人),普通高中为823一799=24(万人),相差最小的是研究生。因此,选择A选项。
92、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82%,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增长率计算。
第二步,定位柱状图“2012年、2013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人数分别为754万人、698万人”。
第三步,现期量<基期量,排除C、D选项。根据减少率 $\mathrel{\mathop:}=$ (基期量一现期量)/基期量,选项首位各不相同,分母从左向右取前两位,分子减去截位舍相同,即减少率约为7=<8%, ,排除B选项。因此,选择A选项。
93、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80%,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简单比较中和差比较。
第二步,定位柱状图。
第三步,观察可知,2010年各教育层次招生人数均大于2009年,故其总和必大于2009年,排除A;与2011年相比,2012年仅普通本专科招生数略高,其他均明显低于2011年数据,则其总数低于2011年,排除D选项,
只需比较2010年与2011年总人数的大小即可,数据较为接近,故不再处理数据,则2010年总人数约为66 $^{2+}$ 870+836=2368(万人),2011年约为682+814+861=2357(万人),前者>后者,即2010年总人数最多。因此,选择B选项。
94、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75%,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综合分析,且需选出其中正确的一项。
第二步,A选项,读数比较,定位文字材料“2013年,普通本专科毕业生638.7万人”,而非专科以上毕业人数为638.7万人,错误。
B选项,读数比较,定位文字材料“2013年特殊教育招生6.6万人,毕业生5.1万人”,毕业人数<招生人数,错误。
C选项,读数比较,定位文字材料“2013年,普通高中在校生人数2435.9万人,普通本专科在校生2468.1万人”前者<后者,错误。
D选项,和差类简单计算,定位文字材料“2013年初中生招生人数1496.1万人,小学毕业生1581.1万人”,做差,1581.1一1496.1=85(万人)>80万人,正确。
95、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60%,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综合分析,且需其中错误的一项。
第二步,A选项,读数比较,定位柱状图,“2010一2013年,普通本专科的招生人数分别为662、682、689、700万人”,逐年增加,正确。
B选项,读数比较,定位柱状图,“2010一2013年,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人数分别为870、814、754、698万人”逐年减少,正确。
C选项,读数比较,定位柱状图,“2009一2013年,普通高中的招生人数分别为830、836、861、845、823万人”,先增加后减少,正确。
D选项,读数比较,定位柱状图,“2013年,普通本专科招生人数700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人数698万人”,前者>后者,错误。
因此,选择D选项
96、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87%,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现期倍数计算。
第二步,定位文字材料“2013年,城镇投资18907.34亿元,农村投资3951.19亿元”。18907
第三步,选项首位各不相同,对分母从左向右截取前两位,分子简单取整,即40,直除首位商4。
因此,选择c选项。
97、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89%,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简单计算中和差类。
第二步,定位表格中“第三产业”一行。
第三步,因珠三角完成投资11532.46亿元,大于A、B选项,故优先予以排除。剩下两个选项数量级一致且首位各不相同,做加法可以进行截位舍相同处理,即115+11+10+14=150,与℃选项首三位一致。
因此,选择c选项。
98、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87%,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混合增长率计算。
第二步,定位表格“珠三角比去年增长”一列。
第三步,根据混合增长率口诀:整体增长率介于各个部分增长率之间,且偏向于基数大的部分的增长率,则珠三角完成投资增长率需介于6.5%和18.5%之间,只有B选项符合。
因此,选择B选项。
99、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88%,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简单比较中和差比较。
第二步,定位表格数据。
第三步,结合选项,先比较珠三角和粤东地区,观察表格珠三角的三次产业完成投资均大于粤东地区,故珠三角完成投资之和也大于粤东地区,排除C、D选项。接下来比较粤东和粤北,数据简单取整,则粤北全年完成投资额约为 $\scriptstyle{\bar{\mathrm{y}}}{\bar{\mathrm{z}}}+{\bar{\mathrm{y}}}{\bar{\mathrm{z}}}+{\mathrm{l}}+{\mathrm{l}}{\bar{\mathrm{z}}}{\bar{\mathrm{l}}}{\bar{\mathrm{=24}}}{\mathrm{l}}{\bar{\mathrm{:}}}$ (亿元),粤东约为63+1133+1134=2330(亿元),粤北高于粤东,排除A选项。
因此,选择B选项。
100、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78%,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综合分析,且需选出其中错误的一项。
第二步,A选项,其他计算,定位文字材料“2013年,广东固定资产投资总量迈上新台阶,共完成22858.53亿11532.46>50%
元”,珠三角单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1532.46亿元,占总产值的比重(22858.53》50%)就超过一半,故其完
成投资投资比粤东、粤西、粤北的总和大,正确。
B选项,增长率计算比较,定位表格材料,根据上述题目结果,珠三角地区完成投资增长率为14.9%。粤东,粤西、粤北三个地方完成投资增长率均高于20%,根据混合增长率口诀:整体增长率介于各部分增长率之间,则三地总的增长率也应高于20%。即珠三角增速慢于其他地区,错误。
C选项,其他计算,由A选项计算可知,珠三角第三产业完成占总投资的比重超过一半,故第三产业完成总投资必高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完成投资之和,正确。
D选项,混合增长率比较,定位表格材料,计算量较大,考场上做此题时可跳过该选项,优先验证其他选项。依据混合增长率口诀:整体增长率介于部分增长率之间,偏向基数较大的那一个部分的增长率。第一产业各个地区的增速均高于第二产业,第一产业增速应偏向于粤东西北地区的整体增速(介于34.6%一41%之间),第二产业增速应偏向于基数较大的珠三角地区的增速(6.5%),故第一产业增长率大于第二产业;第一产业增速与第三产业增速对比发现,仅珠三角地区第一产业的增速低于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增速应偏向于珠三角地区的增速(18.5%),整体来看第一产业增速应高于第三产业,正确。
文章作者 考公
上次更新 2025-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