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广东公务员考试_行测_真题乡镇卷答案及解析
文章目录
2015年广东公务员考试《行测》乡镇卷(解析)
1、此题考查近义词辨析及固定搭配。
空格处与“令世人”搭配共同形容“答卷”,且根据后文的内容可知这份答卷是一份写满成就的答卷。选项中“令人瞩目”、“举世瞩目”为常见固定搭配,且多用于修饰“成就”。故 $\mathring{\mathbf{L}}$ 项为正确答案。
B项注目强调集中目光,如这身打扮太惹人注目了。
C项炫目指耀眼夺目,如南京路上光彩炫目。
D项侧目指斜着眼睛看,表示畏惧或愤恨,如侧目而视。
故正确答案为A。
【文段出处】《驾驭宏观经济的大哲学》
2、此题考查主宾搭配与重点字词对应。
通过阅读可知,文段的主语是农民,在改革创新过程中显然不是“主持”与“主创”,故排除C、D两项。再根据后文的重点字词对应,可以发现,“靠的是农民”中农民是主人,“为的也是农民”中农民是目的,故本题不能选择“主人”一项,故排除A项。
故正确答案为B。
【文段出处】未找到
3、此题考查近义词辨析及搭配。
此题选项中四个词虽字形相近,但词义及搭配内容有很大差别。广泛指范围大、涉及面广,常与知识面、范围搭配;广博指宽广博大,常与学识、胸怀搭配,很明显都无法与文段中的乡村搭配,故排除C、D两项。此题A、B两项较难区分。广与广阔的语义重程度较高,均指广大、开阔,其差别在于广特指土地面积之大、之广,常与国土、乡村、天空等具体事物搭配,广阔意指广大开阔,常与天地、视野等抽象名词搭配。
故正确答案为A
【文段出处】 $\therefore\frac{\mu^{2}}{2}$ 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农业农村新发展》
4、此题考查成语辨析及重点字词对应。
通过“民生工作无小事”及后文中“产生巨大影响”均可对应出空格处所填成语应表达事情很小之意。
A项不足挂齿指不值得挂在嘴边。形容不值一提,重在表达轻蔑的态度,无法得知事情大小;
B项微不足道中的“微”包含事情极其微小之意;
c项谨小慎微指在细小的事情上也很谨慎小心,重在强调态度,不能修饰事情;
D项不容述指用不看多说,也无关事情大小。
故正确答案为B。
【文段出处】《事无巨细才能事半功倍》
5、此题考查成语辨析及重点字词对应。
一击即中指打一下就命中目标,与文段语境不符,排除D项。一帆风顺指船挂满帆,一路顺风行驶。比喻非常顺利,毫无阻碍或挫折。这应该是我们对群众工作的美好盼望,而不能说“群众工作不能一帆风顺”,故排除B项。此题难点在于区分一而就与一劳永逸。一而就指一踏脚就能成功(:踏、踩;就:完成)。重在强调事情完成的快且十分容易。一劳永逸指一次操劳,可获永远安逸。重在强调辛苦一次,之后便可高枕无忧,舒服的享用成果。由后文中提出的对策“深入基层,扎根基层,坚持不懈,不断完善”可知,文段意在表达群众工作会出现问题,所以我们要从基层做起,并不断解决问题,方可使群众工作不断完善。因此,前文用一劳永逸更为合适,意在强调群众工作不可能只辛苦一次,便可高枕无忧,而是仍会不断出现各种问题亟待解决,也意指群众工作应持续的坚持下去。
故正确答案为C。
【文段出处】未找到
6、本题考查成语含义及重点字词对应。与前文中“发展没有局外人”以及后文中“身先士卒”均可知,文段要强调对发展的积极参与。
A选项“置之度外”指(把生死、利害)放在考虑的范围之外(度:指个人考虑所及的范围),与文意显然不符:B选项“置身事外”一词中的“事”恰好对应了发展这件大事;
C选项“置之不理”指放在一边不予理睬,多搭配他人的言行,而非文段中的发展;
D选项“置若罔闻”指放到一边,好像没听见一样,显然重在以听不见表达漠不关心之意,亦无法与发展搭配。
故正确答案为B。
【文段出处】《干部是干出来的》
7、此题考查近义词辨析及搭配。第一空区分探索和摸索,此二词均有寻求之意,差别在于摸索仅指对于未知规律及途径的寻求,即摸着石头过河;而探索则在未知的基础上还强调更为深入的寻求与研究。文中搭配“不同地区城镇化路径”是在未知的基础上还需深入研究,方可“形成多元化发展格局”,故用探索更为适合,排除B、D两项。
第二空区分推动与推进。推动指使工作启动、展开;推进则在推动的基础上强调前进、进步。由空格前“继卖”一词可知,城镇化工作并非刚刚启动,而是要继续前进,故推进更为合适。
故正确答案为C。
【文段出处】《新型城镇化破题“人、地、钱”》
8、此题考查近义词辨析及词性用法。此题可从第二空入手。开端、起步均可指开始,但差别在于开端为名词,起步为动词。显然文段中需要一个动词,故排除A、B两项。
回头辨析体验和体味。体验指通过亲身感受来认识事物,重在强调经历、实践。体味指体会品味,常与内涵、感受等抽象名词连用。文段中的家乡之美,乡愁深处匀为抽象名词,体味更为合适。
故正确答案为D【文段出处】未找到
9、此题考查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显然“农业份额下降,农村人口减少”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作用不会改变”之间为相反语义,故应填入表示转折的关联词。
故正确答案为B。
【文段出处】《中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道路》
10、此题考查重点对应及近义词辨析。第一空根据后文的“激动了几天”可以对应得出,所填成语应表达心情十分激动之意。B项思潮起伏仅指思想活动十分频繁,并无激动之意;D项慷慨激昂用以形容满怀正气,激动昂扬,但特指讲话的语调及情绪,与原文阅读的大语境不符,故排除B、D两项。A项心潮澎湃指心里像浪潮翻腾。形容心情十分激动,不能平静;C项热血沸腾比喻激情高涨,均符合文意。
第二空区分改变和转变。二者均强调变,但改变搭配范围较广,转变则常搭配抽象名词,如转变思想、转变作风。文段搭配的名词为“道路”,故改变更为恰当。
故正确答案为A。
【文段出处】《书里的成功之道我能信多少》
11、此题为一道主旨化的词句理解题,根据提问方式看似是一道词句理解或细节判断题,但仍需对文段进行整体把握。文段首先定义“土地代耕”,而后从农民及合作社两个方面对这一定义进行分析,最后阐述土地代耕的积极作用。可见,文段对于“土地代耕”的态度是积极正向的,故可轻松排除B、C两项消极影响。对比A、D两项,A项程度过重,而D项的则以“既…又……”对文段尾句中的“一方面……另一方面”进行了高度概括。故正确答案为D。
12、此题考查细节题中的逻辑关系偷换。B项中农民种粮积极性与种粮收益之间以“取决于”表示二者之间的条件关系,而文段首句中“种粮有效益,农民种粮有积极性”为并列关系,故与文意不符。
故正确答案为B。
13、本题为中心理解题。
首先根据“人民福社”这一主题词可排除B项。文段以“不同于历史上…-而是包括……”表达对历史与现在的对比,A项准确的表达了这一对比。C项仅说明了现在,而未体现出前后的对比,故不够准确,D项的“已经…过渡”说明这一过渡已经完成,即人民福社仅包括精神层面,与文意中物质、精神都包括的语义不符。
故正确答案为A。
14、此题考查细节辨析。此题可用细节题中的相对绝对法确定答案。A项中的“必经之路”、B项中的“都”表述均过于绝对,说法不够准确,故排除。D项亦缩小范围,文段中意为状元可进入翰林院,并非翰林院里只有状元。
故正确答案为C。
15、此题考查一一对应细节。首先可用相对绝对法轻松排除B、D两项,B项中的“不再考虑”与D项中的“只要…-就…”表述过于绝对,与文段中的“固然不可或缺”与“必须回归以人为本”都存在明显差别。A项强调人力资源与普通商品存在本质差异,但文中明确指出二者同为市场商品,本质并无不同,只是属性存在差异。故A项表述亦与文意不符。
C项与文段中“劳动者对于职业的权衡,却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考量的结果”一句对应。
故正确答案为C。
16、本题为中心理解题。文段以问句开头,引出经济增长与人口老龄化之间关系这一话题,随后进行分析。最后以事实证明,人口老龄化需要综合考虑,方可客观分析其对经济的影响。B项中“多角度”一词为综合考虑的同义替换,故正确答案为B。
A项中的完全与C项中的任何表述过于绝对,较易排除。D项观点并非文段的观点。
故正确答案为B。
17、本题为主旨化的细节判断题。文段先以雾霾天气引出精神雾霾这一话题,中间对精神雾霾的形成原因加以分析,最后以设问句给出对策,即“借助文艺的力量”,故 $\mathring{\mathfrak{L}}$ 项正确。
B、D两项均为二者对比,属无中生有。C项的原因过于片面。
故正确答案为A。
18、本题考察细节的一一对应。A项中饮食结构与人情绪好坏之间的条件关系属于无中生有;B项内容表述过于绝对,文段中明确表示饮食习惯难以通过干预而改善的群体为消极悲观者;D项程度过重,文段中为“改善的情况不理想”而非“无法改善”。C项内容对应首尾句。
故正确答案为C。
19、此题考察接语衔接,重点关注给出文段的最后一句。前文介绍了现代社会中“金钱决定一切”、“金钱决定婚姻”的大背景,尾句以设问句的形式可知,作者的观点是完全否定“金钱决定一切”的观点,接下来最可能做出的结论应与此紧密衔接。A项符合作者态度。
B项感情最重要,经济保障无需考虑的表述过于绝对,故排除;
c项重点仍在财富和地位,与文段矛盾,故排除;
D项的美貌与激情为无中生有。
故正确答案为A。
20、本题为中心理解题。文段为并列结构,从传统零售业和传统制造业两个角度,论述了其各自存在的端,并提出互联网可以予以解决,突出了当今互联网对传统零售业和传统制造业产生的良性影响。结合选项可知,C项为正确答案。
B项中“信息不对称”仅仅是传统零售业中的问题,概括不够全面;A项未包含“互联网”这一主题词;D项中“传统行业”相对于原文中传统零售业和传统制造业为概念扩大。
故正确答案为C。
21、原数列两两做差,得到公差19,题干所求项应该为 $95+19=114$
故正确答案为A。
22、原数列两两作商,得到新数列:2、4、6、8、(),新数列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故括号内应为10。题干所求项应为768×10=7680。
故正确答案为C。23、题干数列较长,考虑分组。两两分组 $11\times2=22$ $13\times2=26$ $15\times2=30$ 。分组后前后两个数成2倍关系,故题干所求数为17×2=34。
故正确答案为B。
24、分母变化幅度很大,倍数关系为2、3、7,与前三项分子相同。再观察分子, $5-2=3$ $\mathrm{10-3=7}$ $30-7=23$ $210-23=187$ 。故题干所求分数的分子应为 $210-23=187$ ,分母为 $23\times210=4830$
故正确答案为D。
25、表格题目。按照列,或者按照行观察表格,数值较大的数字位置不固定,和差倍比也不能成关系。然后考虑每一行、每一列相加的和,结果都为148。所以左上角括号的数字应该为 $148-14-19-102=13$
故正确答案为B。
26、根据大小判断,甲仓库的存货大于乙仓库,甲、乙总共有102吨,因此甲仓库的货物大于51,排除4、B两项。甲调出3吨货物后是乙的2倍,即(甲-3)是偶数,排除C项。
故正确答案为D。
27、设车队有 $\mathfrak{L}$ 辆汽车,根据题意有 $5500x+5000=4000x+500$ ,解得 $x{\stackrel{\textstyle}{=}}{\stackrel{\scriptscriptstyle}{\to}}$
故正确答案为B。
28、设该村的贫困家庭有"户,根据题意有 $3x+(110-x)=160$ ,解得 $x=25$
故正确答案为D。
29、构造思维。要让某一个抽奖箱放最多奖品,那么另外3个抽奖箱就要放最少的奖品。因为箱子的奖品数量是不等的,所以我们设3个箱子的奖品数量为1、2、3,所以最多奖品的箱子有 $15^{-}1^{-}2^{-}3^{-}1^{-}$ 个奖品。故正确答案为C。
30、设参加该次运动会的总人数为 $\mathfrak{X}$ 人,根据三集合容斥原理非标准型公式可得: $45+35+25-15-5\times2=5$ 采用尾数法, $\mathfrak{X}$ 的尾数为 $2s$
故正确答案为B。
31、设原来的速度为每分钟"米,可得 $30x=10(x+50)+2000$ ,解得 $x=125$ ,所以从家到工厂的距离为125×60=7500米=7.5千米。
故正确答案为B。
32、原来一共插了 $4[71]\div15=25$ 面旗。题中5面彩旗没动,一共分隔出5段跑道,每段 $\sharp[\bar{\omega}]\div5=\sharp[\bar{\omega}]$ 米。在被分隔出的80米内,原来是16米一个小段,现在被修改成另外一个长度 $y=$ 两种情况下,前后两端的彩旗都没动,中间全部被移动,那代表 $\mathfrak{X}$ 与16的最小公倍数为80。代入选项,C、D两项都符合要求,但题目求最大值,则选C。
故正确答案为C。
33、采用赋值法设手机满电电量为210,那么通话每小时消耗35,待机每小时消耗 $1.$ 设乘坐火车时长为T,可得 得+=210,负 ,解得 $T=11{\frac{2}{3}}$
故正确答案为D。
34、设考生一共”人,则有
$\begin{array}{r l}&{153\times24+62(x-153)=59\times92+54(x-59)\Rightarrow153\times24+62x-153\times62=59}\ &{62x-54x=59\times(92-54)+153\times(62-24)\Rightarrow8x=38\times212\Rightarrow x=19\times53,x_{\perp}=20.12}\end{array}$ 数为7。
故正确答案为C。
35、取时间的最小公倍数,设一箱文件的工作量为9,则小张、小钱、小周的效率分别为2、1、3,三人同时工
作,整理两箱共需要 $9\times2\div(2+1+3)=3.1\cdot\square\div1$ ,小张的工作量为6,剩余3由小周做;小钱的工作量为3,剩余6由小周做。所以小周在两边的工作量之比为1:2,时间比也是1:2。
故正确答案为A。
36、九宫格图形,一般考查横竖规律 $^\circ$ 元素组成看似凌乱,数量上又无明显规律,因此,只能从图形的样式入手。观察发现,第一行都有圆,第二行都有正方形,考查局部遍历,第三行相同元素为三角形,应选包含三角形的,只有A项符合。
故正确答案为A。
37、观察题干图形,第一幅图黑扇形顺时针移动3格为第二幅图形;第二幅图逆时针移动2格为第三幅图形;第三幅图顺时针移动1格为第四幅图形:则第五幅图形应为第四幅图逆时针移动0格:即原封不动。故正确答案为A。
38、观察图形,图形存在的部分在递减,考虑数量规律,所有图形都是由等长的线段组成,分别为12、11、9、6、?,两两之间的差为1、2、3、(4),则问号处应为6- ${\mathfrak{k}}={\mathfrak{L}}$ 条, $\mathbb{I}$ 项符合规律。故正确答案为D。
39、元素组成凌乱,考虑数量规律。观察发现图形都是一个整体,封闭空间较多,先考虑数面,图形面的数量分别为4、3、4、3、(4),A、C两项都为4个面,无法确定选项,排除数面。再考虑数线,线段有曲有直,没有明显规律,但数线有一个特殊考点:一笔画。所有图形都是一笔画图形,选项中只有B项是一笔画。故正确答案为B。
40、元素组成相似,考查元素运算。两组图形外框相同,不做考虑,第一组图形内部,图一黑点减去图二黑点等于图三黑点。规律应用在第二组图,应保留最右边两个黑点。
故正确答案为C。
41、方法一:
本题注意观察图形中黑色方块的部分。都是一笔画构成,故排除B,C选项,并且在一笔画形成的图形中没有相交的点,故排除D选项。
方法二:
本题中每幅图黑色方块都只在 $5\times5$ 宫格的最外圈和对角线位置出现,排除B、C、D三项。
故正确答案为A。
42、图形组成相似,相对位置明显,考虑位置规律。第一组图形中,图一沿 $\mathbf{\Tilde{y}}$ 轴翻专得到图二,图二沿 $\mathfrak{X}$ 轴翻转得到图三。同理,第二组图形中,图一沿 $\mathbf{y}$ 轴翻专得到图二,则图三应为图二沿 $\mathfrak{X}$ 轴翻专得到。故正确答案为B。
43、思路一:元素组成相似,考虑元素遍历。第一组图形中,所有图形都包含花朵样式,考查局部遍历。同理,第二组图形中图一与图二相同元素为B项所显示的样式。
思路二:元素组成相似,考虑元素运算。第一组图形中,图一与图二去异存同得到图三。同理,第二组图形中图一与图二去异存同可得B项。
故正确答案为B。
44,出现小黑点,考虑功能元素,考虑点与其他元素之间的位置关系,发现所有黑点都仅出现在图形的锐角处,A、B两项存在直角处小黑点,C项存在钝角处小黑点,排除A、B、C三项。
故正确答案为D。
45、图形组成凌乱,且数量关系明显,考虑数量规律。先看整体,元素个数不一样,第一组图形中元素个数分别为7、6、5个,依次递减,同理可知第二组图形中元素个数应为6、5、(4)个,排除B、D两项。再看局部,元素种类不一样,第一组图形中元素种类分别为2、3、4个,依次递增,同理可知第二组图形中元素种类应为1、2、(3)个,排除A项。
故正确答案为C。
46、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商场与小卖部是并列关系,且功能对应都是出售商品,区别在于规模大
小不一样,前者规模较后者规模更大。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项:县城与乡村是并列关系,但没有功能的对应,县城属于我国行政区划,村不属于行政区划,排除。
B项:拖拉机是农用车的一种,二者是种属关系,排除。
c项:水稻和莲藕为并列关系,都为农作物,都能作为食物,不存在规模上的比较,排除。
D项:工厂和作坊是并列关系,且功能对应,都是生产商品区别同样在于规模大小不一样,前者规模较后者规模更大,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
47,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高大和渺小是反义词关系。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A项:无穷和无尽都是指没有穷尽的意思,是同义词关系,排除。B项:春种是指春天耕种,秋收是指秋天收获,二者不构成反义词关系,排除。C项:赞誉是指赞美称扬,低毁是指污蔑诽谤,二者构成反义词关系,当选。D项:牛奶和面包都是食品,是并列关系,不构成反义词关系,排除。故正确选项为℃。
48,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观察题干的逻辑关系可以得出,烟火必须由火药制作而成,即后者为前者的必要制作材料。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选项错误,草坪与草地之间并无题干中的制作材料关系;
B选项错误,高铁也并非铁路的制作材料,而是种属关系,高铁属于一种高速铁路;
c选项错误,机顶盒并非电视的必要组成构件,而为组成构件中的并列关系;
D选项正确,茶包由茶叶制作而成,且茶叶为茶包的必要制作材料,符合题干逻辑关系。
故正确答案为D。
49,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计算与电脑是功能对应关系,电脑的功能之一是计算,从词性上看,计算是动词,电脑是名词。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A项:可乐和饮料属于种属关系,可乐是一种饮料,排除。B项:热水和茶壶是对应关系,但不是功能对应,茶壶可以用来装热水,从词性上看,热水是名词,排除。C项:载货和货车是功能对应关系,货车的功能之一是载货,从词性上看,载货是动词,货车是名词,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D项:火焰与灶台是对应关系,但不是功能对应,从词性上看,火焰是名词,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50、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近视与远视为相反相对的两种状态,且均为人体的一种非健康状态。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A项:雨水与冰霍是并列关系,排除;
B项:瘦弱与肥胖是相反的状态,且均为人体的一种非健康状态,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C项:前进与后退仅为反义关系,与人体健康无关,排除;
D项:收缩和松弛不是反义词,收缩的反义词应该是扩大,松弛的反义词应该是紧绷,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51、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天真”与“幼稚”是并列关系,从词意上看,“天真”和“幼稚”为近义词:从词性上看,二者都是形容词,“天真”为中性词,“幼稚”为贬义词。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项:“小偷”和“强盗”是对两种不同性质的犯罪人员的定义,没有词性上的区分,排除。
B项:“懵懂”和“糊涂”都是用来形容不明事理,对事物的认识模糊或混乱。二者都是形容词,“懵懂”是中性词,“糊涂”是贬义词,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C项:“公正”是不偏私,正直(不偏不曲,端正刚直)。“公平”是不偏祖。二者是并列关系、近义词,但二者都不是贬义词,排除。
D项:“儒弱”和“忍让”无法构成并列关系,“儒弱”是形容词,指软弱无能,不坚强。“忍让”是动词,指容忍退让,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52、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花木与盆景是对应关系,盆景由花木制作而成,且花木是盆景的主要制作材料。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A项:布料与窗帘是对应关系,窗帘由布料制作而成,且布料是窗帘的主要制作材料,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B项:轮胎与汽车是组成关系,排除。C项:墨水与书画是对应关系,但书画不是由墨水制作而成,排除。D项:石头与假山是对应关系,假山由石头制作而成,且石头为假山的主要制作材料,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进一步对比A、D两项,假山和盆景均为观赏性景物,而窗帘不符合这一特质,D项更贴合题干的对应关系。
故正确答案为D。
53、【解析】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和平与战争是并列关系中的矛盾关系。矛盾关系是指非 $\mathring{\mathfrak{L}}$ 即B,没有第三种情况存在。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sharp$ 项:小生与老生属于并列关系中的反对关系,小生和老生都属于京剧生(生指剧中男主角),小生扮演青年男性,老生扮演中年以上,性格正直刚毅的正面人物,京剧生有老生、小生、外、末4个支系,另有红生一行。反对关系是指除了A和B以外,还有其他情况存在,排除。B项:油画与素描属于并列关系中的反对关系,油画和素描是绘画的不同表现形式,绘画还包括水彩画、水粉画、白描、山水画等不同的表现形式,排除。C项: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繁衍、生命进程中的一部分,属于并列关系中的反对关系,排除。D项:整齐和凌乱是并列关系中的矛盾关系,不整齐指的就是凌乱,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
54、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空调对空气制冷形成冷气,冷气与空气是种属关系,三者都是名词。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A项:电视对信号转换形成图像,图像是一种信号,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B项:烹饪是动词,排除。C项:烤箱对面粉烘培做成面包,但面包不是面粉的一种,不构成种属关系,排除。D项:提炼是动词,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55、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题干的三个词语之间,可以造句“农民将种子培育成果实”,即第二项为主体,第三项为第一项发展后的成果。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选项错误,木材与家具之间,并非发展的关系,而是制作的关系,木材制作成家具,而非发展成家具,与题干关系偏离;
B选项错误,文字并非墨水的发展结果,与题干关系不切合;
c选项正确,与题干关系最为吻合,第一项为原始状态,第三项为发展后的成果,且都是积极的,都由第二项主体培育而成,农民将种子培植成果实,教师将孩子培育成人才,关系吻合;
D选项错误,同样钢铁是由铁矿冶炼也来,而非发展或培育而来,与题干关系偏离。
故正确答案为C。
56、第一步:找到论点和论据。论点:今年1月份以来流感患者数量的明显下降得益于新型特效药的使用。无明显论据。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A项:时间的说明与特效药毫无关联,2月份是流感的高发期无法证明1月份流感数量下降的原因是什么,为无关选项,排除。B项:流感患者很少去医院治疗无法说明是否使用药物,为无关选项,排除。C项:具有抗药性并不能说明特效药无效,抗药性针对的一定是使用过的药物,而非新研发的药物,因此,为无关选项,排除。D项:患者使用特效药少,流感患者数量却明显下降,说明流感人数的下降并非特效药的功劳,削弱论点,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
57、第一步:找到论点和论据。论点:科学研究(经常使用左手能更好地锻炼右脑,使得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增强,更利于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不可信。论据:经常使用左手能更好地锻炼右脑,使得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增强,更利于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A项:谈论的是右手的作用,题干谈论的是左手的作用,话题不一致,为无关选项,排除。B项:用右手的人数大大超过左手的人数,说明左撤子在人群中本身比例不高,可见发明家中左撒子比例不高很正常,不能由此得出科学研究的结论不可信,削弱论证,当选。C、D两项:都在说发明创造和形象思维之间不存在关系,也就证明了题干中科学研究的不可信,都属于加强论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本题相关知识点】论据是一对矛盾现象。如果给出理由,能够解释两种现象可以并存,那么说明结论是可信的。(题干的论点说结论不可信,也就是说把矛盾解释通了即为反驳论点。B项为反驳论点)如果给出理由达到激化矛盾,或者加强矛盾,也就意味着支持了论点“结论不可信”。C、D两项为支持论点。
58、第一步:找到论点和论据。论点:甲公司产品的质量没有乙公司的好。论据:甲公司售后服务部门接到的产品投诉电话是乙公司的3倍。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4项:操作简单与质量好坏无关,属于无关选项,排除。B项:咨询电话并非投诉电话,与产品质量无关,也无法说明甲的投诉电话到底是不是乙的3倍,因此,属于无关选项,排除。C项:电话机数量与产品质量无关联,属于无关选项,排除。D项:表明甲公司产品市场占有率是乙公司的3倍多,而接到的产品投诉电话仅为乙公司的3倍,说明甲公司的投诉率要比乙公司低,即:甲公司产品质量反而比乙公司更好,削弱论点,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
59,本题可用排除法,由于甲是乙的父亲,可知:甲>乙,因此乙肯定不是年龄最大的,排除B;由丙是甲的弟弟,可知甲>丙,因此丙肯定不是年龄最大的,排除C;由丁是丙的母亲,可知丁>丙,而丙是甲的弟弟说明甲与丙是同辈,因此丁肯定也大于甲,排除4,故丁年龄最大。
故正确答案为D
60、分析题干已知条件可知:①男)女;②理》文。
由于高中只有文科班和理科班,①可以转化成③男(理 $\pmb{+}$ 文))女(理 $+$ 文),
即:男理 $\cdot^{+}$ 男文》女理 $\cdot^{+}$ 女文
同理②可以转化为④理(男 $+$ 女))文(男 $+$ 女),即:男理 $\cdot^{+}$ 女理>男文 $+$ 女文:
$(\overline{{\overline{{x}}}})+(\overline{{\underline{{4}}}})$ 可得:2男理 $\cdot^{+}$ 男文 $+$ 女理>2女文 $+$ 女理 $\cdot^{+}$ 男文
去掉相同项可知2男理>2女文,即男理》女文,只有D项符合。
故正确答案为D。
61、第一步:先翻译题干。-准时到达 $\twoheadrightarrow$ 下雨;-准时到达。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根据前推后原则,-准时到达可推知一定下了雨。
故正确答案为C。
62、翻译题干,其逻辑关系可以表示为:戴泳帽人持深水证 $\nrightarrow$ 可以深水区游泳。
而此时,小王戴着泳帽,却被拒绝到深水区游泳。逆否命题即为:一可以深水区游泳→一戴泳帽√一持深水证。
小王戴着泳帽,选言命题否一推一,则可以推知小王没有深水游泳证。
故正确答案为C。
63、第一步:找到论点和论据。论点:建立良好的夫妻关系,夫妻之间应当尽量有相同的作息时间。论据:作息时间不同的夫妻发生争吵的次数比作息时间基本相同的夫妻更多。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A项:“往往以作息时间不同来表现不满”为产生矛盾之后,是矛盾的结果而非原因!因果倒置,削弱论证,当选。B项:同事关系不代表作息一定相同,可能一个白班一个晚班,二者没有必然联系,为无关选项,排除。C项:“作息时间不同的夫妻更容易产生矛盾”,意思即为“作息时间相同的夫妻不容易产生矛盾”,加强论点,排除。D项:“生活习惯不同”才是夫妻产生矛盾的主要原因,而非作息时间不同,属于他因削弱,相比A项削弱论证力度更弱,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64、方法一:第一步:整理题干找矛盾,乙、丁说法矛盾,必有一真。第二步:确定其他命题的真假,题干中说只有一个人说对了,说明甲、丙、戊都不对,则周一、周五、双休日必不对,排除A、C、D三项。
方法二:采取代入排除法验证求解。A项:当为周一时,丙与丁都说对了,与题干条件不符,排除。B项:当为周三时,仅为丁说对了,与题干条件吻合。C项:当为周五时,丁与戊都说对了,与题干条件不符,排除。D项:当为周六时,甲与乙都说对了,与题干条件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65。根据题干条件,可列表为
名次 | 1 | 4 | 6 | 7 | 00 | |||
得分 | 10 | 8 | 6 | 5 | 4 | 1 | ||
队伍 | 丁 | 丙 |
①:因乙队两名选手排名相连,甲队选手排名均为偶数,且乙队两名选手排名在甲队两名选手之间,故甲队两名选手的排名不能为2、4或4、6,只能为2、6(若为2、4或4、6,则乙队两名选手排名就不能在甲队之间》。甲为2、6;
②:乙队两名选手同时也在丙队两名选手之间,丙队选手排名一个是奇数一个是偶数,其中一个为第8名,另一个只能为3名(若为第5或7名,则乙队两名选手不能在丙队之间)
③:乙队两名选手排名相连,只能为第4、5名,最后推出第7名为丁。
正确排名如下:
名次 | 1 | 2 | 3 | 4 | LD | 6 | T | 00 |
得分 | 10 | 8 | 6 | 5 | 4 | 3 | 2 | 1 |
队伍 | 丁 | 甲 | 丙 | 乙 | 乙 | 甲 | 丁 | 丙 |
甲队得分11分,乙队得分 $f$ 分,丙队得分7分,丁队得分12分,其排名为:T $\tilde{\rho}$ $=\sum a=3$ 丙。
故正确答案为D。
66、本题考察平面镜成像特点。
根据题意可知,人到平面镜中像的距离应是 $5m$ ,视力表到平面镜的距离是3m,它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3m, 所以人到平面镜的距离是5m-3m= 2m。
故正确答案为A。
67、本题考察电路分析。
A选项错误,开关Si和S都断开, $R_{\sun}$ 断路, $R^{\prime}$ 与R串联,电流表-的示数为 $\frac{U}{R_{1}+R_{2}}=\frac{U}{2R}$
B选项正确,开关Si和S都闭合,R被短路,R与R并联组成电路,电流表A的示数为南+志R; $\frac{U}{\frac{1}{R_{1}}+\frac{1}{R_{2}}}=\frac{2U}{R}{|}$ $U$
c选项错误,S断开, $S{2}$ 闭合,R被短路, $R_{i}$ 被断路,电流表4的示数为 $\overline{{R}}$
D选项错误,S闭合,S撕开,R与R并联,再与R串联,总电阻为+R= $\frac{R}{2}+R=\frac{3}{2}R$ ,电流表的示数为 ${\frac{U}{\frac{3}{2}R}}={\frac{2U}{3R}}$ 故正确答案为B。
68、本题考察力学与运动学。
A选项错误,从0至 $\mathring{\mathfrak{L}}$ 过程中,因为运动员从点自由下落,到达 $\mathring{\mathbf{L}}$ 点处弹性绳自然伸直,运动员只受到向下的重力,0至A的过程为自由落体,速度一直在增加;B选项错误,从 $\sharp$ 至B过程中,直至B点处运动员受到的重力与弹性绳对运动员的拉力相等,在 $\hslash\mathrm{-}\ h$ 的过程中重力仍然大于弹性拉力( $F=k\pi$ ,F与"成正比),则会一直加速,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直至B点加速度大小为0,因此 $\hslash\mathrm{-}\hslash$ 的过程速度一直增加, $\zeta-b\zeta$ 的过程速度一直增加,到达B点的速度最大;
C选项正确, $B-$ 的过程,此时受到向上的弹力和向下的重力,弹力不断增加,速度不断减小,到达点时速度为0,C点是运动员所能到达的最低点:
D选项错误, $\Omega-\Delta$ 的过程包括 $\Xi{-}^{-}\mathbb{R}$ 和 $\mathtt{B}{\to}\underline{{\mathtt{i}}}$ 两个过程,受到的合力大小的方向是不一致, $\sum-\infty$ 加速, $\mathtt{E}^{-\mu}$ 减速。故正确答案为 $C.$
69、方法一:
溶解度与温度有关,故 $\mathring{\mathbf{L}}$ 错。 $\mathtt{E}$ 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故B错。时 $\mathring{\mathbf{L}}$ 的饱和溶液降温,将有溶质析出, 故C错。t2时B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_{1}$ ,溶解度将增大,故D项正确。
方法二:
本题考察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曲线定义是同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绘制出来的曲线。由于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随温度一定而一定,这种变化可以用溶解度曲线来表示。我们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绘出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
由物质A和物质B的溶解度曲线,我们可知,当温度在亡以下时,物质B的溶解度高于物质A的溶解度;温度到达t时,二者溶解度相同;当温度大于t亡后,A物质的溶解度始终高于B物质的溶解度。
A选项错误,溶解度曲线可以用于比较相同温度时(或一定温度范围内)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不能笼统说A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
B选项错误,观察溶解度曲线可知,A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曲线为“陡升型”,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曲线为“下降型”;
c选项错误,对ti亡时的A物质饱和溶液降温,则随着温度的降低,A物质的溶解度也降低,A物质始终为饱和溶液:
D选项正确,对tz亡时的B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则随着温度的降低,B物质的溶解度升高,将能溶解更多的B物质,不会达到饱和即没有B物质的析出。
故正确答案为D。
70、本题考察浮力。
没有截掉之前,将小铁钉与蜡烛看做一个整体,受到向下的重力 $G=m g$ 和向上的浮力 $F_{i\uparrow}=\rho g V_{\mathrm{ff}}$ ,且 $G=F_{i\neq}$ 截掉露出的部分,则重力G减小,但排水量V排不变,向上的浮力F浮大于向下的重力G,G<F浮,因此V排必须减少,排水量减少则蜡烛会重新露出水面,再次达到新的平衡。
故正确答案为A
71、蜻蜓的幼虫要生活在水里,为繁衍后代,蜻蜓要在有水的地方产卵。因此,蜻蜓点水实为蜻蜓产卵,卵排到水中,附在水草上,不久便孵出幼虫。
故正确答案为C。
72、茱莫是一种常绿带香的植物,具备杀虫消毒、逐寒祛风的功能。按中国古人的习惯,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时爬山登高,臂上佩带插看茱莫的布袋,以表达对亲朋好友的思念。
故正确答案为C。
73、“唇亡齿寒”本意指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觉得冷,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关,一方遭难,另一方也难免。它最初代表两国之间的关系,典出《左传》:晋献公向虞国借路伐融,虞国大夫宫之奇劝虞君说,虞虢两国像嘴唇和牙齿之间的关系,唇亡则齿寒,但虞君未听劝告,最终也为晋所灭。
故正确答案为C。
74、A选项正确,“墙内开花墙外香”是气体分子的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选项错误,“杯弓蛇影”指墙壁上的弓映在酒杯里,好像一条蛇,这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C选项正确,“镜中花,水中月”属于平面镜成像,由光的反射形成的;D选项正确,“立竿见影”因为光沿直线传播,光线不能照到竖立的杆子后面,形成了影子。本题为选非题。
故正确答案为75、干支纪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法,它是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和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按照顺序组合起来纪年。如甲子、乙丑等,经过六十年又回到甲子。由此可知,2015年是乙未羊年,2020年则是庚子鼠年。
故正确答案为。
76、诗句①出自元朝王恽的《谷雨日 $\because$ ,讲的是谷雨节气;诗句②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讲的是白露节气;诗句③出自唐朝诗人韦应物的《观田家》,讲的是惊蛰节气;诗句④出自宋朝诗人欧阳修的《归田园四时乐春夏二首(其二)》,讲的是小满节气。因此,按这四个诗句所代表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③①④②。
故正确答案为A。
77、冰冻的肉类在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解冻得快,这是因为水的热传递性比空气好,水能够较快的将热量转移给冻肉,使其更快解冻。
故正确答案为C。
78、野外迷路时,往往可以借助周围环境来辨别方向。在我国,树木南面的年轮较稀疏、北面的较密集;树木靠南面的枝叶较茂盛,靠北面的较稀疏;岩石上布满青苔的一面是北面,干燥光秃的一面是南面;也可借助蚂蚁洞穴来识别,蚂蚁的洞口大都朝南向。B、C、D项说法均正确。
本题为选非题。
故正确答案为A。
79、A项正确,油渍不溶于水,用冷水难以去掉,而热水温度高,可以加快分子运动,使油渍更快软化,因此用热水来洗涤有油渍的碗筷,效果要比用冷水洗好。B项中的汗渍和C项中的血渍中都含有蛋白质,用热水洗容易导致蛋白质凝固,附着在衣服上,更难清洗。D项,去除有农药残留的蔬菜,通常是用清水多冲洗几遍,用热水洗,水温过高的话,容易导致蔬菜中的营养物质流失,洗涤效果不比冷水好。
故正确答案为A。
80、D项正确,京剧脸谱中,白色一般表示阴险奸诈,如曹操、赵高。A项忠勇侠义一般用红色来表现,如关羽,姜维、常遇春;B项刚烈正直一般用黑色来表现,如包拯、张飞,李逵等;C项粗豪暴躁一般用蓝色或绿色来表现。
故正确答案为D。
81、标语①不合法,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对于未标明“处理品”或瑕症状况的特价商品,如果该商品存在质量问题,经营者也应承担包修、包退、包换的“三包”义务。
标语②不合法,按相关规定,提供发票是商家的义务,和打折没有关系,商家不得以打折为由拒开发票。消费者如发现商家以任何理由拒开发票,可以向税务部门举报。
标语③是商家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声明,是合法有效的声明。
标语④不合法,商场没有处罚权,“偷一罚十”属于无效声明。
综上,四个标语中①②④均不合法。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
82、A项正确,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指主观要符合客观,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题干中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为提议案,对经济社会发展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正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项错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要求人们在做事情、想问题时,要根据事情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不能一概而论,与题意不符。
C项错误,此项中的“科学理论”,题干中并未提及。
D项错误,此项中的“正确反映”无法从题干中得出,议案、提案也并非是全部正确的。
故正确答案为A。
83、《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 $\ggg$ 取消了公司最低注册资本限制,可见这项改革最有可能产生的传导效应,首先应该是注册资本降低,接着创业成本随之下降,人们创业的积极性从而得到提高,同时带动就业。故正确答案为C。
84、碳酸镁具有很强的吸湿作用。举重运动员、体操运动员在比赛时,手掌心常会冒汗,而湿滑的掌心会使摩擦力减少,因此在赛前涂抹些碳酸镁,能够吸去掌心汗水,从而增加掌心与器械之间的摩擦力,使运动员能握紧器械,提高动作质量。
故正确答案为B。
85、存款准备金率是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由此可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意味着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减少,货币供应量得到释放,商业银行可用资金增多,信用扩张能力增强,贷款上升,通货膨胀压力也上升。
故正确答案为A
86、方法一:直接计算。
A选项错误,10793-9708≈1000+B选项错误,12468-10793≈1000+C选项错误,14706-12468≈2000+D选项正确,14943-14706≈240。
方法二:
在图表中,用尺子比划相邻两根柱状的斜率,容易知道 $2013\sim2014$ 年的柱状斜率最小,所以他们之间的增长量最小。
故正确答案为D。87、增长率计算。直接代入增长率公式,增长率= $={\frac{14943-8395}{8395}}={\frac{6548}{8395}}=77.9%$ =77.9%,因为选项第一位各不相同,所以计算除法式子的时候,采用直除法,直接计算第一位即可得到答案。因为选项差别较大,也可以用估算法,增长率 $={\frac{14943-8395}{8395}}\approx{\frac{150-84}{84}}={\frac{66}{84}}\approx{\frac{66}{88}}={\frac{3}{4}}$ ,与 $C$ 最接近。
故正确答案为C。
88、倍数计算。
故正确答案为D。
89. $\check{\Xi}$ 选项错误, $(8951+3368)-(8395+3573)=351.$
B选项错误, $(9708+3169)-(8951+3368)=558;$
C选项正确, $(14706+3100)-(12468+3137)=2201_{\underline{{\mathbf{j}}}}$
D选项错误,(14943+2951)-[14706+3100)=88。
故正确答案为 $C.$
90. $\check{\Xi}$ 选项正确,根据第一小题可知2013年增长量是历年最高的,但是增长率计算较为复杂, $\mathring{\mathfrak{L}}$ 选项暂时保留;B选项错误,用尺子量度,2009年的减少量要比2010年的大。验算,2009年 $3573-3368=205$ ,2010年3368-3169=199,所以B错误;$\Gamma_{Y}^{\phantom{\dagger}}$ 选项正确,通过检查图表数据,移动电话用户数持续增加,固定电话用户数持续减少,故C、D正确。
本题为选非题。
故正确答案为B。
91、求现期值比重。 $\frac{2107.7}{2349}\approx\frac{2107.7}{2350}\approx0.89^{+}$ ,计算出的结果比 $\mathbb{M}{n}^{\mathrm{{f}}}$ 大。
故正确答案是 $\sin$
92、求基期值倍数。 $\frac{\frac{1970}{1+9.89%}}{\frac{379}{1-6.59}}\approx\frac{1970}{379}\times\frac{93.5%}{110%}\approx4.42$
其实在计算 $1970\div3791$ 时,口算可知结果大于5且不等于5,这一步除法可以假设结果是5.2(选项D)。然后$\frac{5.2}{1.1}\approx4.7$ 4.7,4.7×0.9≈4.23,结果一定大于4.2,小于5。
故正确答案是 $\sum s$
$\Game\Game$ 、由于题目问的是变化幅度,所以无需考虑增长率的正负问题。直接查找材料第二段,可知
$M P V(46.8%)>S U V(36.4%)>$ 交叉型 $(18.1%)>$ 轿车 ${\mathrm{3.1}}{0}^{\mathrm{iff}}}$
故正确答案是 $\frac{1}{2}s$
94、直接查阅第三段第一句话,“受宏观经济和相关政策法规影响,今年的商用车市场销量降幅较大”。故正确答案是B。2372 2349
95. $\ntrianglelefteq$ 项:2013年产量 $1+7.3%\approx2210.6%$ 辆,销量 $1+6.9%\approx219%$ 万辆,错误;
B项:查阅材料第三段,“客车销售61万辆,同比增长 $8.4_{i,s}^{(1)},s$ ,错误;
C项:查阅材料第四段,“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为7.5万辆,同比增长 $\Omega\bar{4}_{i}^{(1)},s$ 。如果2013年销量是2万台,则2014年销量应该大于 $2\times(1+300%)=8$ 万辆 $^\circ$ 实际情况仅为7.5万辆,所以2013年销量一定不足2万台,正确;D项:2013年中国品牌乘用车销售量占有率为 $38.4%+2.1%=40.5%$ 。2013德系占有率小于 $\bar{2}0%$ ,日系$16%+0.34%=16.34%$ ,德系与日系的总和小于 $36.34%$ ,错误。
故正确答案是 $C.$
96、查阅材料第三段,亚洲764096.4吨,非洲1943.9吨,欧洲106279.0吨,北美洲3843.3吨,最大的是亚洲。故正确答案为A。
97、A选项错误,大洋洲(48.3%)>亚洲(6.8%);
B选项错误,南美洲(7.6%)<北美洲(25%);
C选项错误,亚洲(6.8%)南美洲(7.6%);
D选项正确,北美洲(25%)<大洋洲(48.3%)。
故正确答案为D。
98、方法一:
直接代入公式, ${\frac{994664.1}{12}}\approx82\approx**=$ 82**,用直除法计算出首两位,即可得到答案为 A。
方法二:
总数大约是100万吨,每个月出口数量就不可能是10万吨左右,所以排除C、D。代入B选项,
8.8×12=88+17.6>100,B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frac{\lambda}{\lambda}$
99、比重计算。根据题意列式,1- $1-{\frac{1.2}{10.3}}\approx1-0.11=0.89$ 1-0.11=0.89,与c 最接近。
故正确答案为 $C.$
$\mathring{\mathfrak{L}}$ 选项正确,2013年12月出口苹果单价 $\frac{1.2}{117478.4}\rightarrow\frac{12}{11.7}\approx1.025$ ,全年出口苹果单价
$\frac{10.3}{994664.1}\rightarrow\frac{103}{99.4}>1.03$ ,所以12月的单价比全年单价低,根据十字相乘思路,12月的单价必定低于前11月的平均单价;
B选项正确,单价 $={\frac{497}{5\times10^{3}}}\rightarrow{\frac{+12.5970}{+2.6096}}$ ,金额的增长速度大于数量的增长速度,所以,2013 年12 月出口苹果的单价高于2012年12月;
C选项错误,查阅第三段材料,出口亚洲数量为764096.4吨,同比增长 $0.5%$ ,出口非洲 $15145.5$ 吨,同比下降 $56.6%$ 亚洲的出口量基数是非洲的将近400倍,但是增长率才相差10倍,所以基数起关键影响作用,对亚洲出口苹果数量同比变化量最大的不是非洲;
$\mathrm{D}$ 选项正确,我们将中国对各国的出口苹果数量列一个表。
地区 | 数量 | 增长率 |
亚洲 | 764096.4 | ↑6.8% |
非洲 | 1943.9 | ↓56.6% |
欧洲 | 106279 | |
南美洲 | 711.3 | ↑7.6% |
北美洲 | 3843.3 | 25.0% |
大洋洲 | 311.8 | 48.3% |
全年汇总 | 994664.1 | ↑1.9% |
根据全年增长率 $1.9%$ ,数量994664.1吨,估算增长量约为 ${\frac{994664.1}{1+1.9%}}\times1.9%\approx_{10000000}\times1.8%=18000%{\frac{}{\mathrm{e}}}={\frac{\overline{{f}}}{\mathrm{f}\mathrm{f}}}{\mathrm{\odot}}$ 洲的增长量是1+6.8% ${\frac{764096.4}{1+6.896}}\times6.896\approx{\frac{764100}{1+{\frac{1}{15}}}}\times{\frac{1}{15}}\approx47756$ 。观察表格可知,非洲虽然增长率是负数,但是因为数量太小,产生增长量大概是负2000吨。而其他洲增长率都是正数,只能产生正数的增长量。要让整体增长量是18000吨,欧洲的增长量只能是负数,所以欧洲的增长率应该是负数。
故正确答案为C。
文章作者 考公
上次更新 2025-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