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广东公务员考试《行测》乡镇卷(解析)

1、空格所填词语搭配“增长”,表示在实践中获得的办事情的经验和工作才能的提升,对应“才干”。“才学”强调的是学识,“才智”强调的是智慧,均不指工作才能的提升和实践经验的增长,排除 $\mathring{\mathbf{L}}$ 项和D项。“才华”多指文才,通常搭配“展示”,和“增长”搭配不当,排除B项。

故正确答案为C。

2、空格所填词语搭配“农村电网”,和“升级”形成并列,指把不合理的落后的农村电网进行修改或变更,使其符合现有的需要,对应“改造”。“改线”仅表示线路的改变,不包括其他设备的更换,表述片面,排除。“改变”通常和“行为”、“习惯”搭配,“改良”通常搭配“性能”、“产品”,均不与“农村电网”搭配,排除C项和D项。

故正确答案为A。

3、根据空格后的内容“在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人的成长既离不开组织培养,也离不开自身努力”,可知横线所填词语表示两者并不冲突和矛盾,对应D项。“相关”、“统一”与文意相反,排除A项和B项。文段强调两者关系密切而非“重复”,排除C项。

故正确答案为D。

【文段出处】 $\therefore$ 讲规矩比搞关系靠得住》

4、空格表示“将农村示范点建设当成供人参观、应对检查的门面工程”的行动与“示范点建设的初衷”不一致,方向是相反的,C项“南辕北辙”表示行动与目的相反,符合文意,故当选。“不谋而合”、“不约而同”与文意相反,排除B项和D项。A项“大相径庭”强调两个事物差别很远,大不相同,不能形容行动和目的的关系,排除A项。

故正确答案为C。

【文段出处】《示范点不只是参观点》

5、空格表示“外逃腐败分子”在国际反腐合作深化的形势下必然会被抓获逃脱不了的命运,B项“瓮中之鳖”比喻已在掌握之中,逃跑不了的东西,符合文意,当选。A项“害群之马”比喻危害社会或集体的人,“井底之蛙”比喻见识狭窄的人,“涸辙之”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救的人,均不能表示腐败分子必然被抓的命运,均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文段出处】《“天网行动”让外逃贪官颤抖》

6,由文段“政府部门应该鼓励社区自治”以及后文没有处理好社区自治和政府管理之间关系会引发社会矛盾可知,应该充分发挥社区自治的作用,政府不能越权过度干涉,C选项“越姐代厄”比喻超出自己职能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符合文意。A选项“李代桃僵”是指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B选项“萧规曹随”指后人沿袭前人遗制,D选项“广纳良言”意为充分吸收好的建议,均不能体现干涉替代之意,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

7、第一空,“承担”是指承接、担当,应搭配自己本应完成的工作,与前文“乡镇政府作为国家最基层的一级政府”的内容对应准确;而“承接”是指承受、接受,应搭配别人委派给你的工作,与文意不符,故排除C、D两项。

第二空,搭配压力,显然“承受压力”为固定搭配。故正确答案为B

8、第一空,由文意可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能够体现出科技真功夫的特点,A选项“发挥”搭配不当,排除。其余三项搭配均可。

第二空,使创新意识真正在新产品,新项目、新产业上发挥作用,即完成真正意义上的“转化”,结合选项为D。B项中“催化”意为促进、加速发展,体现不出由意识转化为具体事物的含义,排除。C项“转换”是指从一种形式转变到另一种形式,往往是在同类事物之间进行,不适合于理念和实物,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文段出处】:《让创新引擎更给力》

9、第一空,文段意为应该把明礼知耻融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中,D项“实行”不能与介词“于”搭配,排除。其余三项均可搭配,但“贯穿”指穿过、连通,相对于“贯彻”、“落实”而言,更能够体现出明礼知耻从头至尾都体现在核心价值观实践全过程中的含义,故基本锁定C项。
第二空验证,“融汇精华”搭配合理,体现出我们不断吸纳汲取众多礼仪礼教精华的特点,符合文意。故正确答案为C。

【文段出处】《培育明礼知耻的社会新风尚》

10、第一空,C中的“创立”往往搭配基金、企业等,一般不与“教育”搭配,排除C选项。
第二空,“培训”是传授知识技能等使能力水平得到提升,而“培育”是指培养教育,使其发育成长,符合“新型职业农民”不断成长的特点,故“培育”更恰当,排除B、D两项。
第三空验证,“强化服务”为常见搭配。
故正确答案为A。

11、题干要求选择选非,贫困户所感慨的原意为,给钱固然好,但不能只给钱,更关键的是给致富的路。A选项对应前半句意思,B和C选项对应后半句意思,而D选项“不用给钱”则是对贫困户原意的曲解,表意过于绝对。

故正确答案为D。

12、由“生态文明建设是对一个地区党委政府整体工作水平的综合衡量”可知,D项“能衡量”理解正确,排除;“经济发达而环境污染不是生态文明”,言下之意为虽然经济发达可能是生态文明,但只要环境污染了就不是生态文明,因此A项理解正确,排除;B项与 $\mathring{\mathfrak{L}}$ 项同理,排除;而C项不能从文段任何一处理解得出。故正确答案为C。

13、题干要求选择选非,由文段“取得了很大成效”、“积累了丰富经验”可知,B、C项“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效”、“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理解正确,故排除B项和c项;由文段“10年间,农村经历了……·的巨变”可知,D项理解正确,排除;整个文段都在讲述农村社区建设的过去,而A选项“即将”是对未来的预测,无法从原文理解此意。

故正确答案为A。

14、文段为“总分”结构,首句提出观点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后文为解释说明部分,文段首句为中心句,结合选项,c项正确。

A选项“一部分”程度过轻且表述不明确:B项“特点”无中生有;D项“原因”无中生有。
故正确答案为C。

【文段出处】《以创新引领发展谋划未来》

15、本题为细节判断题,文段与选项一一对应。A项可由“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明显滞后”得出;B、C两项对应尾句内容,此三者均与原文相符。D项“已经”一词与文段表达的时态不一致,原文是“已接近完成”说明还未完成。所以D与原文不一致。

故正确答案为D。

【文段出处】 $\therefore$ 新常态是中国经济由大变强过程》

16、方法一:数列项数较多,优先考虑分组。观察发现数列奇数项分别为:-1、-3、-5、()为连续负的奇数列,下一项应为-7。
方法二:数列变化幅度较小,考虑做差。后减前可得:4,-6,8,-10,12,可以推知下一项为-14,即()$-7=-14$ ,可知 $i)=-T$
故正确答案为C。
17、数列变化幅度较小,优先考虑做差。相邻两项做差后均得13,故下一项应为 $52+13=175$
故正确答案为B。
18、数列变化幅度较大,幂次无规律,考虑递推。观察发现,39=10×3+3²,10=3×2+2²,3=2×1+1²,即 $a_{n}=a_{n-1}\times a_{n-2}+(a_{n-2})^{2}$ ,第三项=前两项的乘积+第一项的平方。故所求项 $39\times10+10^{2}=490$

故正确答案为D。

19、由题意可判断数列为小数数列,机械划分后无规律可循,但数列整体呈现递增趋势,且变化幅度较小,考虑做差,得到新数列为8.2、10.2、12.2、(),为公差是2的等差数列,可判断括号内数值为14.2,则题目所求为 $45,3{+}14,2{=}57,5,$
故正确答案选B。

20、由题意可判断为九宫格数列,寻找每行或者每列相同的规律,可发现9”²-17×2=47、4”-26×2=-36,即每行中,第一个数的平方减去第三个数的2倍等于第二个数,则题目所求为15²-2×6.5=212。故正确答案选D。

21、方法一:根据已知条件三人的平均分为80,甲、乙平均分为75,乙丙平均分为80可得,甲+乙+丙=80X$\sqrt[n]{=241}$ ,由甲 $+z=75\div2=150$ ,可得丙 $=-110$ :由乙+ $[=E_{1}0^{\circ},=\frac{1}{2}=150^{\circ}]$ ,可得甲 $\Rightarrow50$ :甲 $+\sqrt{25}=170.5$ 所以,甲丙两人的平均分为 $170\div2=55$ 分。

方法二:甲 $+$ 丙 $=\bar{\bar{z}}$ (甲 $+z+$ 丙)-(甲 $+$ Z)-(Z $+$ 丙)=2×80X3-75×2-80×2=170;所以,甲丙两人的平均分为 $1711\div2=55$ 分。
故正确答案为D。
22、已知完成工程的时间,赋值给工作总量。设工程总量为30,则赵师傅的效率为 $50\div10=3$ ,孙师傅的效率${\frac{30}{3+2}}=6\quad$ 天
为 $512\div15=2$ ,因此两位师傅合作需要
故正确答案为B。

29、方法一:两车同时出发到相遇,所走的时间相同,所以路程比等于速度比,S48二4。当两 $\frac{S_{\Psi}}{S_{Z}}=\frac{v_{\Psi}}{v_{Z}}=\frac{60}{48}=\frac{5}{4}$ 车相遇时,距离两地中点48千米,即相遇时,甲比乙多走了 $45\div2=45$ 千米。因为 $S_{\Psi}:\bar{S}{\vec{\Omega}}=5:4$ ,甲走了5份,乙走了 $4$ 份,全程是 $f$ 份,甲比乙多走的1份,对应的是96千米,故两地相距 $E{j}E_{j}\sum E_{j}=E F_{j}+4$ 干米。

方法二:根据已知条件可知,甲比乙多走 $\sum\limits_{i=1}^{n}y_{i}$ 千米,由此可根据两人的路程差列式:S甲 $-5=2\times45=(50-45)$ $\asymp\tt t$ ,解得 $t=5$ 小时。两地相距的总路程 $s=5$ 甲 $\begin{array}{r}{+\Xi\stackrel{\triangledown}{\underline{{\vec{\zeta}}}}=\stackrel{\triangledown}{{\vec{\zeta}\arcsin}}+\ntriangle E\ddot{\Xi}\stackrel{\cdot}{\boldsymbol{\it\Psi}},}\end{array}$ $\because[[=1]]\therefore[=1][[=1]]14$ 千米。

故正确答案为D。

24、由题意可得铁路长度为 $\frac{5000}{5}\times4=4000$ 平 米,则若每5米铺设6根则需要枕木 $\frac{4000}{5}\times0=4800=$ 根。
故正确答案为C。25、由题意可设2014年良好等级的人数为 $3x$ ,则总人数为 $5\pi$ ,可得 ${\frac{3x+60}{5x}}={\frac{9}{11}}$ ,解方程可得 $\tt x{=}55$ ,总人数为 $5\times55=275$ 人。
故正确答案为B。秒杀技:由题意可知总人数必然是11和5的倍数,则可排除 $\sin\pi$ ,将B项代入满足条件,故正确答案为B。26、由题意可设买了1件、2件、3件衣服的人数分别为 $x_{i},y_{i},z$ 人,则可得 $x+y+z=3.5$ $x+2y+3z=75$ 100x+200×0.9×+300×0.8×2=6460,联立求解可得x=4,y=15,z=14。
故正确答案为C。

27、由题意可得,要汽车行驶距离最短,需要汽车从最远开始运,每次都运3棵。共20棵树,汽车每次最多运3棵,所以共需往返 $\therefore\Delta t=3=15$ 次余2棵,即往返7次,从第七次最远的第20棵树看,单程需行驶 $\mathrm{{1}[\bar{u}[\bar{u}]+\bar{i}[\bar{u}[\bar{u}]-1\bar{\xi}]}$ $\therefore515=15151$ 米,第六次种第17棵树,单程需行驶 $1000+(17-1)\times50=1500$ 米,以后每次种树路程减少150米,构成等差数列,到第一次种2棵树,单程需行驶 $1[\ddot{1}11]+5[\dot{1}]=1[\dot{1}1]5[\dot{1}]$ 米,代入等差数列求和公式计算往返

故正确答案为C。

28、小王出门时分针应指向8-9,故时间为 $\mathbb{N}$ 点 $\sharp\bar{\wp}+$ ,到单位的时间是8点 $\cdot^{+}$ ,路上时间不超过1.5小时,说明出门时只能是6点 $40+$ 或者7点 $\sharp\bar{\Pi}+$ 。如果出门时间=6点 $\sharp\bar{\wp}+$ ,时针分针看反,则到单位时间是8点 $30+$ ,路上时间超过1.5小时,不满足条件;故出门时间应为7点 $40+$ ,时针分针看反,则到单位时间是8点 $\Game_{\Delta\mathbf{+}}$ ,故路程时间为55分钟

故正确答案为B。

29、第一轮23支队伍需要轮空1次;第二轮12支队伍,不需要轮空;第三轮6支队伍,不需要轮空;第四轮
3支队伍,需要轮空1次;最后是冠军争夺,不需要轮空。

故正确答案为A。

相关知识点:

淘汰赛的思想,只有奇数个队伍的时候,才需要轮空,所以一共两次奇数次队伍,所以为2。

30、解析一:

分段计费问题,设乙的行李超出的重量为 $\mathfrak{X}$ ,即乙的行李总重量为 $10+x$ ,则甲的行李重量为 $1.5\approx(10^{\circ}+x)^{2}$ 。所以计算超出部分的重量为 $1.5\times(10+x)-10=5+1.5x$ ,超出金额为49.5元,所以按照比例,乙的行李超出了重量x,超出金额为18元,得到5+1.5249.5,解得 ${\frac{x}{5+1.5x}}={\frac{18}{49.5}}$ $x=4$ ,所以超出部分单价为 $15\div4=4.5$ 元。所以超出10公斤部分每公斤收费标准比10公斤以内的低了 $5-4.5=1.5$ 元。

解析二:

盈亏思路,由于甲的行李重量比乙的多50%,所以分段看,乙超出部分为18元,所以对应的多50%的重量,应该是27元。则从甲超出的 $45.5$ 元中扣除27元,还剩22.5元,这个钱数应该对应看10公斤的50%,即5公斤22.5元。所以每公斤超出部分为4.5元,超出10公斤部分每公斤收费标准比10公斤以内的低了 $5^{2}-4.5=1.5$ 得解。

故正确答案为A。

速解:

靠常识解决,题目中说“超出10公斤部分每公斤收费标准略低一些。”所以选稍微低一点的

31、元素组成凌乱,且都由多个小元素构成,考虑数数中的元素,元素个数分别为4、3、4,3,则问号处图形应包含4个元素,只有B选项符合。

故正确答案为B

32、元素组成相同,考虑位置规律。观察题干发现,右上角的方块从图2开始每次顺时针旋转 $\square10$ 度,右下角的方块从图3开始每次逆时针旋转90度,只有B选项符合,左下角的方块从图4开始每次顺时针旋转90度,只有B选项符合此规律。按照此规律,左上角的方块从图5开始逆时针旋转90度,B选项也符合。

33、图形组成相同,每个图形仅有一个黑色部分,且位置不同,考虑小黑块的位置。观察题干可发现,小黑块移动规律如下图所示

每次移动的步数分别为1、2、1,则接下来小黑块移动两步,在右边黑色棱形上。
故正确答案为A。
34、图形组成相同,都是由24根火柴棍组成,考虑位置规律。
从图1到图2,外圈有4根火柴棍方向发生了改变,且内圈的火柴棍方向均没有发生变化。从图2到图3,内圈有4根火柴棍方向发生了改变,且外圈的火柴棍均没有发生变化,依此规律,图3到图4外圈应有4根火柴方向发生改变,内圈应保持不变,D选项符合规律。

故正确答案为D。

35、图形组成凌乱,且黑块的数量不同,考虑数数。题干三个图中,黑方块的个数分别为:12、11、11,没有任何规律,数量上不存在规律,只能考虑其他规律。仔细观察发现,第一个图和第二个图有6个黑块的位置是相同的,第二个图和第三个图有5个黑块的位置是相同的,我们尝试在选项当中寻找跟第三个图有4个黑块位置相同的选项,发现:A选项有5个位置一样;B选项有 $f$ 个位置一样;C选项有4个位置相同;D选项有6个位置相同。

故正确答案为C。

36、观察题干图形全都是6个正方形组成,且全都可以折成一个正六面体(即题干图形都可以看成是一个正六面体的展开图形),观察选项:

A选项:如图,根据相对面特征可知,面1与面2是相对面,且面1与面3也是相对面,不符合六面体折合特征,排除。

B选项:如图,根据相对面特征可知,面1不存在相对面,不符合六面体折合特征,排除。

C选项:如图,根据相对面特征可知,面1与面4,面2与面5,面3与面6分别为三组相对面,符合六面体折合特征,为正确选项。

D选项:如图,根据相对面特征可知,面1与面2是相对面,且面1与面3也是相对面,不符合六面体折合特征,排除。

ABD均不能折成正六面体,只有c选项可以折成。
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37、本题元素组成完全相同,考察位置变化。每幅图都由田字格中的四个图形构成,观察左下角图形始终不动,左上角图形从左到右,依次顺时针旋转90度,可以排除C、D选项;右上角图形依次进行180度旋转(或看成:依次上下翻转);右下角图形应该是从左到右依次逆时针旋转90度,只有B符合。

故正确答案为B。

38、本题元素组成不相同,排除位置考点,又因为组成元素相同且内部元素不同,考虑黑白运算,但也不存在规律。再数黑格个数,整体也不存在规律。观察每个图均有上下两行,如分别数出上下两行黑格的个数,发现每一幅图中,上下两行的黑格个数相差始终为1,观察所有选项,只有B项符合。

故正确答案为B。

39、本题元素组成完全相同,考察位置变化。

观察左边图形,将每幅图看成由四个黑色小三角形组成。从图1到图2,图1中上面两个黑三角上下翻转,下面两个黑三角上下翻转得到图2;再将图2看成左边两个黑三角左右翻转,右边两个黑三角左右翻转得到图3。因此右边图形应遵循同样规律,每幅图看成由四个扇形图形组成,从图1到图2,上面两个扇形上下翻转,下面两个扇形上下翻转。从图2到图3,左边两个扇形左右翻转,右边两个扇形左右翻专得到选项D。

故正确答案为D。

40、本题只有两种元素,黑圈和白圈,观察选项中的黑圈白圈个数存在不同,考虑数数。题干中除了问号处,已知相连黑圈的个数分别为1,2,x,X,5,由此可知,与选项结合后的最终图形中,中间两个K应该分别有3个黑圈相连和4个黑圈相连,而题干问号前后已经各有两个黑圈,选择的选项中左端应该有1个黑圈,右端有2个,只能选B。将B代入整体观察后,发现相连的白圈个数也满足等差数列依次递减的规律,分别是5、4、3、2、1。

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41、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天空是名词,蔚蓝是形容词,后者形容前者,可以造句子成蔚蓝的天空。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气氛是名词,融治是形容词,且融洽是形容气氛的,可以造句子成融治的气氛,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

B项:土地是名词,耕种是动词,词性与题干不符,且耕种不能形容土地,排除。

C项:保健不能形容茶叶,不符,排除。

D项:河流有灌溉功能,灌溉不能容河流,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42、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蜡烛和电灯两者功能相同,都是照明,且蜡烛是非电力驱动,电灯是电力驱动。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椅子的功能是供人坐着工作和休息,而写字台的功能是供人伏案写作,两者功能不一样,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B项:茶杯是盛茶水的用具,饮水机是升温或降温并方便人们饮用的装置,两者功能不一样,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项:拖把的功能是擦除地面灰尘,吸尘器的功能也是清除地面灰尘,且拖把是非电力驱动,吸尘器是电力驱动,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

D项:电视机的功能是播放节目,而计算机的功能不仅仅是播放节目,还可以用于办公、研究等方面,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易错选项】D

43、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富裕的反义词是贫穷,扶贫是解决的贫穷的方式和手段,扶贫是动宾结构。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干燥的反义词是潮湿,抽湿是解决潮湿的方式和手段,抽湿是动宾结构,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
B项:蒙昧的反义词是聪明,教育不是动宾结构,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项:落后的反义词是先进,但是推进是推动前进,并不是推动先进,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保卫健康是动宾关系,但是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o

【易错选项】C

44、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干旱是沙漠的必然属性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树干不一定笔直,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B项:水泥不一定坚硬(比如还没凝固的状态),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C项:南极一定是寒冷的,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D项:赤道不一定是多雨的,赤道分为旱季和雨季,只有雨季才多雨,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易错选项】D

45、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菜刀的功能主要是用来切食物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子弹和枪支是配套使用的,是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B项:毛巾的主要功能是擦身体,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
C项:铅笔的主要功能是写字,与书籍无关,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D项:窗帘的主要功能是遮挡光线,而不是窗户。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

【易错选项】D

46、解析:

第一步:分析题干词语的逻辑关系。

玉石指未经雕琢的玉,玉石经过雕琢这个过程成为玉器,且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选项:蚕丝经过织造这个过程成为丝绸,且发生的是物理变化。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B选项:粮食经过酿造变为美酒,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酿酒经过了发酵的过程,使淀粉通过化学变化生成乙醇。与题干逻辑不符,排除。

C选项:生铁通过冶炼成为钢材,发生了质的变化,中间存在化学变化。与题干逻辑不符,排除。

D选项:点燃蚊香能产生烟雾,但是从蚊香到烟雾经过了燃烧产生了化学变化。与题干逻辑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A

47、第一步:分析题干词语的逻辑关系

站台是城市轨道交通高架车站或高铁,火车站供上下乘客及装卸货物的平台。码头是海边、江河边专供乘客上下,货物装卸的平台。停机坪是供直升机起降的平台。三者之间为并列关系,并且存在功能上的相似。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选项:现金、支票、银行卡都具有支付的功能,三者属于并列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为正确答案,B选项:软件与硬件是并列关系,但与互联网无明显的逻辑关系,排除。
C选项:外套和婚纱无明显的逻辑关系,羽绒服与外套为种属关系,与题干逻辑不符,排除。
D选项:演员的主要职业是表演,与群众在职能上没有明显相似关系,主持人的职能是主持活动,三者之间在功能职能上与题干逻辑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o

48、第一步:分析题干词语的逻辑关系

沙龙是一种聚会形式,志趣相投形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沙龙为志趣相投的人进行交流提供平台。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选项:论坛是网民发表不同意见的平台,但是干言方语不能用来形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题干逻辑不符,排除。

B选项:擂台指为比赛搭建的平台,针锋相对可以形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擂台为针锋相对的人提供比试的平台,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为正确答案。

C选项:集思广益不能形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题干逻辑不符,排除。

$\mathbf{D}$ 选项:枢纽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但是枢纽不是形容一个场所或者平台,且承上启下也不能形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题干逻辑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49、第一步:分析题干词语的逻辑关系。

陈词滥调指没有新意,陈腐、空泛的论调,形容语言陈腐,含有贬义。老生常谈比喻人们听惯了的没有新鲜意思的话,二者为近义词,但是前者为贬义词,后者为中性词。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选项:按部就班指按照一定的条理、步骤做事,为中性词,循序渐进是指依照次序或步骤逐步深入或提高,为中性词,二者为近义词但是感情色彩相同,都是中性词,与题干不完全一致,排除。

B选项:博闻强识指见闻广博,记忆力强。见多识广指见过的多,知道的广,形容阅历深,经验多。二者为近义词关系,但是二者从感情色彩上来看都是褒义的,与题干不完全一致,排除。

C选项:见义勇为是助人为乐的一种表现形式,二者不是近义词,排除。

D选项:八面玲珑形容为人处世圆滑,待人接物各方面都能巧妙应对,常用于指能讨好各种人物,含贬义。面面俱到指各方面都照顾地很周到,为中性词,与八面玲珑为近义词关系,且感情色彩一个贬义一个中性,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为正确答案。

故正确答案为D。

50、第一步:分析题干词语的逻辑关系

吹毛求症为成语,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鸡蛋里挑骨头为歇后语,意为故意找茬与吹毛求疵同义。两者为近义词关系,且第一个词为四字成语,第二个词为歇后语。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选项:赶鸭子上架为歇后语,意味强人所难,牛不喝水强按头属于复句式成语,比喻用强迫手段使就范,二者为近义词,但是前者是歇后语,后者是成语,两个词的位置反了,与题干不符

B选项;敬酒不吃吃罚酒比喻不识抬举,但是前者是歇后语,后者是成语,两个词的位置反了,与题干不符,排除。

C选项:舍本逐末为成语,指抛弃根本,追求枝节,比喻做事不注意根本,而只抓细微末节。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指抓住了小的,却把大的给丢了;重视了次要的,却把主要的给忽视了。比喻做事因小失大,得不偿失。抹了芝麻丢了西瓜为歇后语,与舍本逐末同义。前者是四字成语,后者是歇后语,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为正确答案。

D选项:福无双至指指幸运事不会连续到来,屋漏偏逢连夜雨为歇后语对应的应该是祸不单行,指不幸的事接二连三地发生,而不是福无双至,二者意思不同。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51、第一步:找到论点论据。

论点:某县计划引进一种生长快、肉质好的良种牛在本县推广养殖,提高农民养牛的经济效益。

论据:没有论据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该良种牛不适合当地气候,说明当地根本不适合饲养该种牛,直接否定了该做法的可行性,是削弱项:

B项:当地农民养牛的积极性不高,推广的时候会遇到一定阻碍,影响计划的可行性,具有削弱作用;

项:该良种牛的养殖成本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对此计划的可行性设置了障碍,具有削弱作用:

D项:当地农民没有饲养过该良种牛,说明经验不足,会影响计划的可行性,具有削弱作用。ABCD都具有削弱作用,因此需要进行比较,选择削弱力度最强的。A选项气候不适应这一条件是人为很难改变的,是对必要条件的削弱,相比较下质疑力度最强:B选项积极性可以采取措施提高;C选项成本高可以通过其他渠道降低:D没经验可以传授经验,相比较而言,B、C、D力度都不及A选项。

故正确答案为A。

52、第一步:找到论点论据论点:某该品牌化肥能有效增产

论据:老张把自家稻田分成东边、西边两块,在东边地块施肥,西边地块不施肥,水稻收割后,东边地块亩产700公斤,西边地块亩产400公斤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东边地块的土壤肥力原本就比西边地块高,说明了两块地本身的性质就不一样,既然基本条件不一样,施用化肥培养出来的稻谷产量就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属于实验论证中的起点不一致,削弱论证。同时选项讲的是东边肥力高于西边,那么高产很有可能就是本身肥力的问题,和化肥无关,所以A为正确选项;

C项:东边地块水稻遭受过病虫害,说明在遭受虫害的情况下还能高产,证明是化肥的功效,对题干论证进行了支持,不选;

D项:说明西边和东边的收害时间有差异,但先收割和后收割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是不明确的,不选。

故正确答案为A。

53、第一步:找到论点论据。

论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带来诸多影响的同时也影响着地球上的其他生物,降水的增加可以改善植被,从而有利于鼠类的增长。

论据:降水的增加使原本干旱的内蒙古地区植物更加丰富,也增加了鼠类的食物,长爪沙鼠数量随之增加。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一些地区的植被覆盖率并没有增加,为无关选项,题干中讲的是使植物更加丰富,改善植被,和植被覆盖率无关,排除;

B项:全球沙漠化面积今年有所增加和题干论证无关,排除;

C项:内蒙古地区植被的增加和今年的生态保护有很大关系,削弱了论据中提到的植物丰富是由于降水,为他因削弱;

D项:植被的增加使各种动物包括鼠类的天敌都增加了,但是老鼠的天敌增加了并不意味着老鼠一定不会增加,所以本选项属于不明确的选项,C、D进行比较,C属于明确的他因削弱,力度比D要强,故排除D;故正确答案为C。

54、将题干中提到的情况一一列出来,分别有两类情况,第一类:女性员工和男性员工,第二类:政治面貌为中共党员和群众,这两类中的两种情况非此即彼,接下来我们可以根据题中已知的条件列出3个算式:

女性员工多于男性员工:

1.女(党员+群众)>男(党员+群众)女党员 $\dagger.$ 女群众>男党员+男群众中共党员员工多于政治面貌为群众的员工:

2.党员(男 $\dagger.$ 女)>群众(男+女)男党员 $+$ 女党员>男群众 $^{\cdot}+$ 女群众那么将 $1+2$ 合起来得到:

3.女党员 $+.$ 女群众 $\updownarrows$ 男党员 $+$ 女党员>男党员 $+.$ 男群众 $+.$ 男群众+女群众算式两边相互抵消得到:
女党员 $z=\frac{1}{a^{2}}$ 男群众,选c
故正确答案为C。

55、第一步:找到论点论据

论点:电子版文学名著的问世,会改变大众的阅读品味,有利于造就高素质读者群体。

论据:随看网络的普及,电子版图书也越来越多,其中包括电子版的文学名著,而且价格很低,人们只要打升电脑,在网上儿乎可以浏览到任何一本名著。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对文学没有兴趣的人不会因为文学名著的价钱高低或者是否方便而阅读文学名著,说明了电子版名著的问世无法改变人的兴趣和习惯,喜欢读的还是读,不喜欢读还是不读,直接否定了题干论点中提到的能改变大众阅读品味,有利于造就高素质读者群体,也将论据和论点之间进行了拆桥,力度最大,选 $\check{\Xi}$ 选项:

B项:文学名著的普及率一直不如娱乐杂志时事报刊等大众读物,和题干中提到的电子版文学名著无关,为无关选项,排除:

c项:许多读者认为阅读电子书籍的感觉不如阅读印刷书籍那么好,宁愿选择印刷版读物,说明电子版文学名著的问世对大众的影响小,很多人并不会选择电子版书籍,能够对题干论证进行削弱,但是他讲的是部分读者,属于部分削弱,比例也不确定,与A选项比较,选4选项更好;

D项:在互联网上阅读文学名著仍然需要收费,题干中说到电子版的文学名著价格很低,也就是原本就是收费的,D选项不能质疑,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56、题干中写的是体内的血清基水平可以决定人的心情,大量运动和抗抑郁药物都可以影响体内血清基水平。题干只是说大量运动和抗抑郁药物都可以影响体内血清基水平,并没有说只有这两者可以提高体内的血清基水平。

第一句话,说的太绝对,错误。

第二句话,题干中提到了大量运动可以提高血清基水平,抗抑郁药物也可以提高血清基水平,而血清基水平一定程度决定人的心情,因此可以得到,正确。

第三句话,大量运动会影响人的心情是对的,大量运动影响抗抑郁药物的疗效并不能从原文中推导出来,但是这两者是或关系,一真全真,所以第三句话也是一定正确的。
所以正确答案是为D。

57、第一步,找到论点论据

论点:气候会影响经济发展,北部寒冷地区的经济比南部热带地区的经济发达论据:寒冷地区的人们大脑比热带地区的人们大脑更复杂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直接说明了任何地区的人都类似,也就否定了寒冷地区人们的大脑复杂,属于否定论据;

B项:寒冷地区的人不比热带地区人智商高,题干当中说的是寒冷地区人们的大脑复杂,没有提到智商,无关项排除;

C项:题干没有谈论经济与文化的关系,为无关选项:

D项:获取食物不是人类主要的脑力活动不能确定哪个地区的人大脑更复杂,为不明确选项;
故正确答案为A。

58、第一步:找到论点论据。

论点:利用国外的资源能让我国人民生活得更好

无明显的论据

基于假设,即找到前提条件,可以利用否定代入排除。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如果大量进口粮食会带来粮食安全问题,则不能让人民生活的更好,为必要前提;

B项:如果政府对进口粮食质量不能把关,则会存在质量问题,不能让人民生活的更好,为必要前提;

C项:如果进口粮食价格不能被国内群众接受,群众不会购买,不能让人民生活的更好,为必要前提:

)项:如果进口粮食不会损害国内生产者的利益,与人民生活的会不会更好无关,为无关选项;
故正确答案为D。

59、第一步:找到论点论据。

论点:咖啡中的某种物质能够导致人患上心脏病论据:经常喝咖啡的成年人患心脏病的概率比不喝的高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咖啡中含有提高心脏活力的成分,但是提高心脏活力与患心脏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有可能活力高更容易患病,因此属于不明确选项。

B项:用餐时喝咖啡能降低血脂,这与心脏病没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属于无关选项,排除。

C项:心脏病高危人群更容易爱上喝咖啡,说明是因为心脏病才爱喝咖啡,并不是因为喝咖啡导致心脏病,属于因果倒置,能够削弱论证。

D项:爱喝咖啡的人开朗、喜欢运动,与患心脏病无关,属于无关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60、第一步:判断题干得逻辑关系

题干的逻辑关系是:液体→流动,水 $\twoheadrightarrow$ 流动,所以水 $\nrightarrow$ 液体(即 $\exists^{\mathbf{-}\mathbf{k}}\mathbf{\Pi}{\mathbf{\Sigma}}$ $\mathtt{b}\xrightarrow{}\mathtt{r}{\perp}$ ,所以 $\mathtt{b}\to\mathtt{a}.$

论据:经常喝咖啡的成年人患心脏病的概率比不喝的高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哲学家 $\twoheadrightarrow$ 思考,李教授 $\twoheadrightarrow$ 哲学家,李教授 $\twoheadrightarrow$ 思考,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B项:哺乳动物 $\twoheadrightarrow$ 恒温动物,蛇 $\nrightarrow$ 非哺乳动物,蛇 $\twoheadrightarrow$ 非恒温动物,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项:平板电脑 $\twoheadrightarrow$ 触摸屏,手机 $\nrightarrow$ 触摸屏,手机 ${}\cdot{}$ 平板电脑,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

D项:态度端正 $\twoheadrightarrow$ 好业绩,小刘 $\nrightarrow$ 好业绩,小刘 $\nvdash$ 态度端正,逻辑关系一致。

比较C、D选项,发现C选项与题干的句式完全一致,比D选项贴合的更好,故正确选项为C。

61、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不受物体的位置,形状等因素的影响,即图中小球所受浮力为F3,故C项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62、物体的动能由物体的质量与速率决定,即匀速下滑的物体动能不变;物体的重力势能由物体的质量与所处高度决定,匀速下滑的物体重力势能减小;物体的机械能是动能与重力势能的总和,则匀速下滑的物体机械能减小,故D项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63、当酒精缓慢加入水中,水和酒精混合,混合液体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则随着酒精的注入,将发生如下现象:首先,蜡球向下沉一下,增大排开液体的体积,此时蜡球所受浮力仍不变,等于蜡球所受重力;然后,随着加入酒精的增多,蜡球完全浸没进液体中,所受浮力仍等于蜡球所受重力;最后,液体密度小于蜡球密度,蜡球完全浸没液体中所受浮力小于蜡球所受重力,蜡球将沉入杯底。即A项错误,故选A项。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64、分析:灯的额定电压一般工作在220V,则点亮台灯时要满足灯两端电压为220V。

选项分析:

A项,闭合开关时,两盏灯两端电压为220V,断开时,两盏灯熄灭,即满足要求,故A项正确。
B项,开关无论断开还是闭合,下方的灯都于工作状态,不满足要求,故B项错误。
c项,开关断开时两灯工作,开关闭合时电路处于短路状态,损坏电路,不满足要求,故c项错误。
D项,开关闭合时,两灯两端电压为110V,不能正常工作,不满足要求,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o

65、选项分析:

A项,加酶洗衣粉去污力随看温度的升高先增强后减弱,故A项错误。
B项,加酶洗衣粉去污力随温度变化曲线斜率的绝对值比普通洗衣粉大,则表明其去污力敏感程度更大,故B项错误。
C项,高温下,加酶洗衣粉去污能力曲线在普通洗衣粉去污能力曲线上方,则表明其去污能力更强,故C项错误。
D项,在较低温度下,加酶洗衣粉的去污能力较弱,与酶在低温下活性较低相关,故D项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66、问题求解:木头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金属铝,铁,铅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若这三种金属小球都是实心的,则都应沉在杯底,根据图中铅球和铁球未沉入杯底可知,两球是空心的,故D项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67、问题求解:S1闭合,L1两端电势相等,则L1被短路;S2闭合,L2、L3两端电压相等,则两灯并联,且将发亮,故D项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68、选项分析:

A项,长木板与木块发生相对滑动,则 $\mathring{\mathfrak{L}}$ 所受摩擦力为动摩擦力,故 $\hslash$ 项错误。

B项,拉动长木板时,木块 $\mathring{\mathfrak{L}}$ 水平方向上,在摩擦力和弹簧拉力下保持平衡,相对地面静止,故B项错误。C项,长木板相对于物块 $\mathring{\Xi}$ 向左运动,物块 $\mathring{\mathfrak{L}}$ 相对于长木板向右运动,则木块 $\mathring{\mathfrak{L}}$ 所受摩擦力方向向左,故C项正确。

D项,木块 $\dot{\mathbf{L}}$ 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只与压力和表面粗糙程度有关,与长木板运动速度无关,则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变,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69、问题求解:冰所受的浮力等于其所受重力,由于冰融化前后所受的重力不变,其排开水的体积不发生变化,则杯中液面不发生变化,故 $\mathrm{I}$ 项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 $\mathrm{I}$

70,问题求解:右方滑轮组有效的绳子段数为2,若要保持滑轮组的平衡,等同于天平右端对应绳的位置放入质量为50g物体。若保持系统左端天平的平衡,则天平两端需满足力矩平衡原理:“左G左=>右G右。图中数据代入公式可知: $l_{\pm}G_{\pm,\pm+0,5\times1=0,5\times2,5}$ ,选项中数值代入得,ACD项不满足等式,故B项正确。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71,A项:我国土地面积居全世界第三位,但是人均土地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相当于全世界人均水平的30%左右,正确。

B项:2007年温家宝总理在 $\therefore$ 政府工作报告 $\because$ 中明确指出: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符合选项表述,正确。

C项:《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第15条规定,基本农田保护区经依法划定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改变或者占用。国家能源、交通、水利、军事设施等重点建设项目选址确实无法避开基本农田保护区,需要占用基本农田,涉及农用地转用或者征用土地的,必须经国务院批准。可见,国家能源、交通、水利、军事设施等重点建设项目也有可能占用基本农田。C项说法错误。

D项:遥感技术在我国土地资源调查和耕地保护中,通过20多年的应用和实践,正确。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

72、通过对可燃物的易燃性分析得出,杉木难燃可燃物占总量的比例明显低于8年生以上木荷,而杉木较易燃和较难燃可燃物占有比例明显高于木荷。木荷着火温度高,含水量大,不易燃烧,是营造生物防火林带的理想树种。樟树本身也是不易燃的,但是就其枯叶持水能力而言是易燃的,故排除,其次松树属于有油脂的树木都是易燃树种。故本题正确答案选择A。

73、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K2C03)。草木灰肥料因草木灰为植物燃烧后的灰煜,所以凡是植物所含的矿质元素,草木灰中几乎都含有。其中含量最多的是钾元素,一般含钾6一12%,其中90%以上是水溶性,以碳酸盐形式存在;其次是磷,一般含1.5一3%;还含有钙、镁、硅、硫和铁、锰、铜、锌、硼、钼等微量营养元素。A项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A。

74、修建梯田可以使田地的坡度减小,防止丘陵斜坡上的水土流失,有利于保持水土,发展农业。A说的过于宽泛,BD与题干无关,故本题答案选C。

75、极光,冰霍,龙卷风都属于自然现象。极光的产生是自然现象,往往出现于星球的高磁韦地区上空,是一种绚丽多彩的发光现象。而地球的极光,来自地球磁层或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太阳风)使高层大气分子或原子激发(或电离)而产生。龙卷风是一种相当猛烈的天气现象,由快速旋转并造成直立中空管状的气流形成。冰霍,水蒸气就凝结成冰或雪,就是下雪了,如果温度急剧下降,就会结成较大的冰团,也就是冰電。

雾霾、温室效应和酸雨是由于大气污染,煤炭燃烧后会产生CO、CO2和S02等有害气体,其中c02是温室气体,微小颗粒物也是雾霾的因素之一,石油等石化材料过度使用会污染大气环境,产生致癌物和温室效应,破坏臭氧层等。

故正确答案为D。

76、红色,可见光谱中长波末端的颜色,波长大约为610到750纳米,类似新鲜血液的颜色,是三原色和心理原色之一。在所有的可见光中,红光的波长是最长的,因此红光的穿透力最强。大气对光的散射有一个特点:波长较短的光容易被散射,波长较长的光不容易被散射:因此红光不易被散射,它可以传得较远。所以,汽车尾灯和交通紧急提示灯都用红光。其他选项说法本身错误,故本题选择 $\frac{\lambda}{2}.$

77、1990年我国进入人口红利期,1990年一2010年人口红利逐步提升,2010年抚养比下降到34.2%最低值、人口红利上升到峰值;其后人口红利逐渐衰减,2030年前后衰减为零并随即转变到人口负债期:而后负债率逐步走高,2050年抚养比将达到62%左右,负债率也将创出新高。A应属于2010年的成熟时期。B属于90年代到2010年的上升时期,目前我国人口红利是下降趋势。C是未来的老龄化社会时期,也排除。故本题选择D。

78、替代品是指两种产品存在相互竞争的销售关系,即一种产品销售的增加会减少另一种产品的潜在销售量,反之亦然。结合题干可知,羊肉和牛肉互为替代品。故本题答案选 $h_{0}$ 大米和糖果满足人类不同需求不属于替代品,电脑手机也是如此,干扰选项是手表和时钟,相当于手机和座机,也不是替代品。故本题选择A。

79、油的密度比水的小,且其沸点比水的大,所以热油滴入水中,水被瞬时加热,超过了水的沸点,会沸腾,将油溅起来,就产生了“溅油”现象。故本题答案选B。油溅现象属于物理现象不是化学反应A错误。水分子和油分子由于表面张力差别太大,互相不会融合。水分子在机油里面是以滴状形式存在的。换句话说,油水互不交融也不会产生摩擦故CD错误。因此本题选择B。

80、温度计的原理是因为水银的热涨冷缩。热气球是利用加热的空气或某些气体比如氢气或氢气的密度低于气球外的空气密度以产生浮力飞行,热能转化为动能。热继电器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来切断电路的保护电器,电能转化为动能。潮汐发电与普通水力发电原理类似,通过储水库,在涨潮时将海水储存在水库内,以水的势能带动发电机发电。只有A是热胀冷缩。BCD都是能量转化。故本题选择A。

81、物理变化是指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例如风力发电,酒精挥发,冰雪融化,灯泡发光等。化学变化是变化时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例如木条燃烧,铁生锈,食物腐烂等,化学变化不但生成其他物质,而且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ACD均属于物理变化,故本题选B。

82、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有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气体中传播的最慢,液体介于两者之间。而铁棒的密度要大于竹竿,因此声音通过铁棒传播的速度更快。所以排除BCD,只有A属于密度最大的固体,故本题答案选A。

83、吸烟严重威胁人体的健康,香烟燃烧时释放的烟雾中含有3800多种已知的化学物质,绝大部分对人体有害,其中包括一氧化碳、尼古丁等生物碱、胺类、晴类、醉类、酚类、烷烃、醛类、氮氧化物,多环芳烃、杂环族化合物、羟基化合物、重金属元素、有机农药等。

香烟中含有的尼古丁可以使吸烟者成瘾,并有较强的毒性,A项说法正确。

烟焦油易沉积于肺等器官,可诱发癌变,B项说法正确。

C选项中香烟燃烧时物质分解放出的射线可以致癌的表述,目前科学界对此缺乏公认的理论,说法也不一,香烟中的致癌物目前我们通常认为是多环芳香烃和亚硝胺之类的化合物,但据最权威的美国《科学》杂志公布的一项调查研究表明:香烟燃烧时产生的补210的放射性射线辐射会有2%的几率致癌,符合题干可以致癌的的表述。

D项一氧化碳更容易和血红蛋白结合的原因是: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和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大200一300倍而非易溶于水,二者无因果关系,且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之一是可溶于水,而非易溶于水。

C项表述缺乏严谨的理论依据,但是得到主流科学媒体的认同,D项无因果关系且有表述错误,故选择D项更为恰当。

84、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光的颜色决定的,植物叶子是不透明的。当阳光照在叶片上,阳光的七彩颜色被叶片吸收,只有绿色光被反射。所以,植物的叶子大多是绿色的。其他选项本身说法错误,故本题选择C。

85、冰電,一种固态降水物,系圆球形或圆锥形的冰块,由透明层和不透明层相间组成,直径一般为 $5\cdots50$ 毫米,大的有时可达10厘米以上。

冰霍多发生于夏季或春夏之交的雷暴天气,因此A错误:C项晴朗的秋天经常会有露水;D项冬日寒冷的早晨

会有霜。

故正确答案为B。

86、由题目问“粤东西北地区约占了多少”判定本题为现期比重计算问题,从材料第二段可知“全省第一、二批40个示范片(含珠三角6市)峻工项目1711个,粤东西北821个”,则其所占比重为 $\frac{821}{1711}\approx\bar{0}.4\bar{8}$ ,即所占比重约为48%。

故正确答案为B。

87、由题目问“实现通自来水的有多少个”,结合材料第五段“第二批391个自然村中,有67.0%的自然村实现通自来水”,已知比重与整体的量求部分的量,判定本题为现期比重计算问题,则其个数为$391\times67.09%\approx391\times{\frac{2}{3}}\approx130.3\times2\approx262$

故正确答案为B。

88、由题目问“完成率最高的是”,结合材料第四、五、六、七段分别给出各项完成率的数值,判定本题为排序类问题 $^\circ$ 分别查找可得村庄环境卫生完成率为95.2%,自来水建设完成率为86.9%,村巷道硬底化建设完成率为68.3%,群众参与共谋共建情况成立理事会的占99.7%,比较可得,首批示范片的自然村中,完成率最高的是群众参与共谋共建情况。

故正确答案为D。

89、由题目问“完成率差距最大的是”,结合材料分别给出第一,二批示范片自然村各项的完成率,判定本题为简单加减计算问题。则各项完成率在第一,二批示范片中的差距分别:村庄规划编制:100%-79.5%=20.5%,村庄环境卫生:95.2%-79.3%=15.9%,自来水建设:86.9%-67%=19.9%,群众参与共谋共建情况:

  1. 7%-98. $\therefore\vert\overrightarrow{\lambda}\vert=1,5\vert\overrightarrow{\lambda}$ ,完成率差距最大的是村庄规划编制。
    故正确答案为A。

  2. $\mathring{\mathfrak{L}}$ 项:由材料第二段可知全省第一,二批40个示范区(含珠三角6市)启动建设项目中,粤东西北1539个,珠三角占1154个,前者大于后者,A项正确;

B项:由材料第二段可知全省第一、二批40个示范区(含珠三角6市)启动建设项目中,粤东西北1539个,珠三角占1154个,峻工项目中,粤东西北占821个,珠三角占890个,粤东西北启动项目比珠三角多,峻工项目比珠三角少,则其峻工率必小于珠三角,B项正确;

C项:由材料最后一段可知第一、二批自然村数量与成立村民理事会的占比,则第一批成立村民理事会的自然村个数为 $375\times99.7%=375-375\times0.003\approx374$ 个,第二批成立村民理事会的自然村个数为391×

  1. $[11=151]-[15]\times[0,0][5=-375]$ 个,后者大于前者,c项错误;

D项:由材料第三段可知,第一批示范片完成村庄规划编制的行政村个数为 $[74,\cdots][71]=[74]$ 个,第二批示范片完成村庄规划编制的行政村个数为55个,前者大于后者, $\mathbf{D}$ 项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C。91、由“同比增长幅度最高”可知,本题为一般增长率的比较问题。定位表格可得2010-2014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支出的具体值,则各项增速约为:
A项: $\mathrm{\frac{1710-1188}{1188}=\frac{522}{1188}}$ ;B项: ${\frac{2408-1710}{1710}}={\frac{698}{17102}}$ 项: $\mathrm{\frac{2908-2408}{2408}=\frac{500}{2408}}$ $\mathrm{I}$ 项同比下降,排除。1 1对比BC两项,C项分子小、分母大,则分数较小,排除C项;对比AB两项,分子增长约 $\bar{3}$ ,分母增长约 $\underline{{\tilde{\Omega}}}$ 分母增速更快,分数变小,则 $\check{\Xi}$ 项更大。
故正确答案为A。

开展数量92、具级区划数》90%,即开展数量>县级区划数 $\therefore15.5=$ 且级区划数-县级区划数 $\yen10$ ,即开展数量>县级区划数-县级区划数 $\yen10$ 定位表格可得2010-2014年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县级区划数与开展数,则2014年: $\therefore\exists\pm[5]=\cdots\sum\square\pm[5]\pm-\sum\square\pm[5]$ 2013年:2489<2853-285;

2012年:2566<2852-285;
2011年: $25.77\approx255.755$ 2010年:26782856-286;
满足条件的有2011与2010年两年。
故正确答案为B。93、由“增长率最高的是”可知,本题为一般增长率的比较问题。定位表格可得2010-2014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受益人次的具体值,则各项增速约为:
A项: ${\frac{13.15-10.87}{10.87}}={\frac{2.28}{10.87}}$ ;B项: ${\frac{17.45-13.15}{13.15}}={\frac{4.30}{13.15}}$ ;C项: $\frac{19.42-17.45}{17.45}=\frac{1.97}{17.45}$ $\mathrm{I}$ 项同比下降,排除。直除可得, $\mathring{\mathbf{L}}$ 项首位商2,B项首位商3,C项首位商1,则B项最大。
正确答案为B。94、定位表格可得,2010-2014年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最多的一年为2010年,8.36亿人;最少的一年为2014年,7.36亿人。故二者之差 $\rightharpoonup$ .36-7.36=1亿人。
故正确答案为D。
95、根据表格材料逐项分析,找出说法错误的一项。
A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支出在2014年出现下降,说法错误;
B项:根据表格可知,人数最少的与人均筹资最多的均为2014年,说法正确;
C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与率最高的为2013年,说法正确;
D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最多的是2010年,说法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A。
96、根据题干中“平均每年增加的人数”,可以判定本题为年均增长量问题。定位图形材料1,可以得到2011年总人口为134735万人,2006年总人口为131448万人。2006年至2011年期间,平均每年增加的人数${\frac{134735-131448}{5}}={\frac{3287}{5}}$ ,首位商6。
故正确答案为B。
97、根据题干中“预计2012年的人口”,可以判定本题为现期计算问题。定位图形材料1,可以得到2011年总人口为134735万人,自然增长率 $4.\square\cdot\square\cdot\square$ 。根据公式:现期量=基期量 $x^{2}$ $1+$ 增长率),2012年的人口约为$134755\times$ $1+4.5\cdot7\cdot10$ ) $\Xi=\Xi\bar{1}\bar{2}\bar{5}\bar{7}\bar{5}\bar{2}$
故正确答案为A。
98、根据题干中“2011年,“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0-14岁”的人口”,可以判断本题为现期比重计算问题。定位图形材料1,可以得到2011年总人口为134735万人。图形材料2,可以得到“0-14岁”的比重为9.1%,“65岁及以上”的比重为16.5%。2011年“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0-14岁”的人口多134735×(16.5%-9.1%)$=134735\times7.495=134735\times13=20000$ 万人。
故正确答案为D。
99、根据题干“以下说法错误的是”,可以判断为综合分析题。
$\mathring{\Xi}$ 项,定位图形材料1,
2007年增加的人口数量为132129-131448=681万人;
2008年增加的人口数量为132802-132129=673万人;
2009年增加的人口数量为133450-132802=648万人;
2010年增加的人口数量为134091-133450=641万人;
可以看出,每年比上年增加的人口数量一直递减。A项正确。
B项,定位图形材料1的折线,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并趋于平缓。B项正确。
C项,定位图形材料1,2011年的自然增长率与2010年的一致,但是人口数量还是增长。C项错误。

D项,定位图形材料1,

2007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5.3-5.2=0.1;2008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5.2\substack{-5.1=0.1}$ 2009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5.1-4.5=17.2$ :2010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4.51-4.5=0.1$ 2011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率为0。可以看出2009年是下降最快的。D项正确。故正确答案为C

备注:此题可跳过A项,看BC项,选出答案,D项不看。

100,根据题干“根据材料,我们可以得知”,可以判断为综合分析题。

A项,定位图形材料1可以得到人口数量,图形材料2可以得到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重。此题需要每一年的人口总量和比重相乘,计算复杂,考虑跳过。

B项,定位图形材料2,最下面的数字即为0-14岁比重,可以看出比重越来越大,B项正确。

C项,定位图形材料1可以得到人口数量,图形材料2可以得到15-64岁的人口比重。两者相乘即为每年15-64岁人口数量。图1中的人口数量在逐年增加,图2中的比重也在增长,两者相乘结果也在增长。而2010年15-64岁人口数量为 $[5,4,15]]\times74,51\times1=148$ ;2011年15-64岁人口数量为 $15475574410$ :两数相乘,比重差不多大,人口总量大则乘积大。可知,2006-2011年每年都在增长。C项错误。

D项,定位图形材料2,2006年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为19.8%;2007年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为19.4%;可以看出比重并非越来越大。D项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