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09广东公务员考试_行测_真题_乡镇_参考答案及解析
文章目录
2020年0809广东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乡镇)参考答案及解析
1、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81%,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分析语境。横线前谈到真正打赢脱贫攻坚战还需要发展优势特色扶贫产业,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扶贫产业,横线处填入的成语形容该怎样发展休闲农业、设施农业等二三产业。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因势利导”指的是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向有利于实现目的的方向加以引导,文中并无“顺着形势”之意,排除A项。B项“因地制宜”意思是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力法,置于此处指的是要根据各地特点发展休闲农业、设施农业等产业,符合语境。C项“因时制宜”意思是指根据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文中并未突出时间,排除C项。D项“因材施教”指的是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来有针对性的教学,不符合语境,排除D项。
因此,选择B选项。
2、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93%,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分析语境。“要从组织和制度层面发力”与“要在活动阵地建设层面发力”之间是递进关系。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不仅……·更…”是递进关联词,符合语境。B项、C项和D项均不是递进关系的关联词,不符合语境,排除B项、C项和D项。
因此,选择A选项。
3、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68%,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分析第一空。该空形容良好乡风的积极作用,与“向善”搭配,且与“浸润”“规范”相对应。A项“带动”指带头做并使别人跟着做;B项“带领”指在前带头使后面的人跟随着。二者均侧重带头作用,主体一般是人,与“乡风”搭配不当,排除 $\mathring{\mathfrak{L}}$ 项和B项。C项“引导”和D项“引领”符合语境。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该空搭配“力量”。C项“集聚”指会合;聚会,与“力量”搭配不恰当,排除c项。D项“凝聚”指聚集、积聚,搭配“力量”恰当且与“浸润”“规范”等积极作用对应。
4、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54%$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突破口在第二空。该空与“奋斗赞歌”搭配。A项“谱写”指创造(值得记载的事物),符合语境,且“谱写赞歌”为常见搭配。B项“传唱”指高声传讲、传布歌唱;C项“吟诵”指有节奏地诵读诗文;D项“描绘”指画出。三者均不符合语境,排除B项、C项和D项。答案锁定A选项。
第一步,验证第一空。该空搭配“价值”。A项“诠释”指解说、解释、阐明,符合语境,且“诠释价值”为常见搭配。
因此,选择 $\hslash$ 选项。
拓展
书写:写,抄写。证明:据实以明真伪。展现:展示。
5、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32%,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分析第一空。填入的词语搭配“领导”。A项“强劲”指强有力的;C项“坚强”指强固有力,不可动摇或摧毁。A项和c项均可与“领导”搭配,符合文意。B项“强硬”指强有力的,倔强的,不作任何让步的,语义程度过重,不符合文意,排除B项。D项“坚毅”指坚定有毅力,一般与“性格”“神态”搭配,与“领导”搭配不当,排除D项。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填入的词语搭配“思路”。A项“开明”原意是从野蛮进化到文明,后来指人思想开通,不顽固保守,一般搭配“思想”如“思想开明”,与“思路”搭配不当。C项“开阔”指宽阔,使开阔,与“思路”搭配得当,符合文意。答案锁定c选项。
第三步,验证第三空。“有力”指有力量;分量重,与“有力的资源保障”搭配得当,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明晰:清楚;不模糊。明确:清晰明白而确定不移;使清晰明白而确定不移。丰富:(物质财富、学识经验等中类多或数量大;使丰富。充沛:充足而旺盛。充分:足够(多用于抽象事物);尽量。
6、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76%,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指出在基层工作面临的问题以及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长才干,练就政治品格,培养精神,最终成长为高手和能人。文段主要讲的就是基层工作对干部的影响。
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是对文段内容的概括。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A项:“必要条件”过于绝对,且文段说的是“干部成长”而不是“干部培养”。B项:对应文段开头的内容非重点。C项:无中生有。
7、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56%,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介绍为应对疫情,广东省政府出台政策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接着由并列关联词“也”引出各地各部门打出组合拳,解决企业复工复产难题,最后“除此之外”“还”表示并列,阐述广东省有关部门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具体对策。文段属于并列结构。
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是对整个文段进行归纳概括。A项“暖”字当头,缺少话题主体“广东”,且“暖企”属于组合拳的一部分,表述片面。C项偏离文段重点“复工复产”,文段不是介绍广东经济怎么样。D项缺少话题主体“广东”,且“减负暖企”仅对应文段第二部分,片面。
因此,选择B选项。
8、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75%,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介绍了要以村民的满意度作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评判标准,接着,通过“因此”引出文段主旨,即文化建设要以“人”为中心,站在村民角度考虑问题,最后,文段进一步论述了通过“以“人”为中心”进行农村文化建设能实现的效果,即实现“文化建设的“精准化”、避免“一刀切”和资源浪费。文段为“分一总一分”结构,重点为农村文化建设要以“人”为中心。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为文段主旨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和C项:均属于文段分说部分,非重点。D项:文段未提及,无中生有。
9、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62%,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通读文段,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对应“公众本身不仅是被动的接受者,更是主动的参与者”,由此可知政务公开需要公众的主动参与,排除A项。B项对应“只有公众持续不断地广泛参与,政务公开才有不断深入的动力”,由此可知B项表述正确,排除B项。C项“公众对政府工作的知情意愿”文中并未提及,属于无中生有,当选。D项对应“政务公开的目标,既要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又要畅通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交流互动,以公开推动理念转变与流程再造,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由此可知D项表述正确,排除D项。因此,选择c选项。
10、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62%,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前两句指出今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却面临了新冠疫情的严峻挑战。接着指出面对疫情风险,很多弱势群体有着明显的脆弱性。尾句通过反面表达引出文段的主旨句,强调要处理好战“疫”与战“贫”的关系。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符合文段主旨。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文段并没有强调二者“绝非易事”。C项和D项:均缺少话题“战“贫””,且“严防返贫”和“有利于脱贫攻坚”均表述错误。
11、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83%,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哲学。
第二步,“化危为机”揭示的是辩证法中的对立统一规律,指的是任何事物以及事物内部以以及事物之间都包含着矛盾。而矛盾双方的统一与斗争,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对立面的相互斗争并不是在双方之间划出一条绝对分明的和固定不变的界限。在对立面的相互斗争中,就有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斗争的结果,可以使双方相互转化、相互过渡。危机与机遇就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他们相互斗争,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塞翁失马,本来是件坏事,可坏事中有时可能蕴含好事。符合题意。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指的是量变产生质变。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发生质变一一木断、石穿。不符合题意。B项错误。
c项:“干里之堤,溃于蚁穴”指的是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只有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不会永远维持下去,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必然会引起质变,变为另一种性质的事物。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不符合题意,C项错误。
D项:“南橘北积,便分两等”指的是南方的橘子移植到北方就会变为积。环境变了,事物的性质也变了。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的产生、发展和灭亡,总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因是变化的条件。不符合题意。D项错误。
12、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68%,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民法。
第二步,《民法典》第101条规定,未设立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村民委员会可以依法代行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职能。
与B项表述一致。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项、C项和D项:与法条条文表述不一致,因此错误。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民法典没有生效,但是题干中明确提到“依据我国民法典”,还是应该参照民法典的具体规定。此外,依据我国现行有效的《民法总则》第101条规定,未设立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村民委员会可以依法代行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职能。其规定内容与民法典内容一致,所以选择B项没有疑问。
13、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86%,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时政常识。
第二步,2015年10月29日,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我国发展不协调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区域、城乡、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等关系上。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4项: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现在的问题不是要不要对外开放,而是如何提高对外升放的质量和发展的内外联动性。
C项: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我国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这是我国这个经济大个头的“阿喀琉斯之睡”。D项: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我国经济发展的“蛋糕”不断做大,但分配不公问题比较突出!收入差距、城乡区域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较大。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上,无论是实际情况还是制度设计,都还有不完善的地方。
14、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81%,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经济常识。
第二步,金融政策是政府或中央银行所采取的货币与信用政策的统称。一般而言,一个国家的宏观金融政策主要包括三大政策:即货币政策、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保持贷款额合理增加属于金融政策中的货币政策。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A项:降低政府定价的货物港务费和港口设施保安费收费标准属于“减税降费”措施。“减税降费”具体包括“税收减免”和“取消或停征行政事业性收费”两个部分。“减税降费”属于财政政策。
B项:用电、用水、用气实施阶段性缓缴费用属于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国家制定的指导财政分配活动和处理各种财政分配关系的基本准则。
C项:免征中小微企业三项社保的单位缴费属于“减税降费”措施。“减税降费”属于财政政策。
15、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55%,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步,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决定了党的领导制度居于统领地位。因此,选择 $\mathring{\mathbf{L}}$ 选项。
拓展
B项:协商民主制度表述不准确,应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是我国的政党制度,不符合题意。B项错误。
项:国家监察制度属于我国政治制度的一部分,也不符合题意。C项错误。
D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但它不起统领作用,不符合题意。D项错误。
16,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79%,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科技脱贫。
第二步,在脱贫攻坚战中强化科技支撑,属于经济建设中科技发挥的作用。①村规民约属于政治制度建设范畴,不符合题意。 $(\sum\limits_{i=1}^{n}j)$ 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属于利用科技进行扶贫,符合题意。 $[\sum\limits_{i=1}^{n}j]$ 贫困户危房改造中没有涉及科技的作用,不符合题意。④建设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交易平台,属于科技脱贫范畴,符合题意。5推动复合型农业机械研发也属于科技脱贫范畴,符合题意。符合题意的有②④5。
因此,选择B选项。
17、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71%,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经济学名词。
第二步,第三次分配方式最早是由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在其1994年出版的《股份制与市场经济》一书中提出来的,第三次分配是个人出于自愿,在习惯与道德的影响下把可支配收入的一部分或者大部分捐赠出去,主要方式是自愿民间捐款、慈善事业、志愿行动,D项属于慈善事业,符合题意。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4项:初次分配讲效率,就是要让那些有知识、善于创新并努力工作的人得到更多的劳务报酬,首先富裕起来。
选项A符合这一概念,所以是初次分配。A项错误。
B项和C项:二次分配讲公平,政府利用税收等手段来帮助弱势群体,建立全面、系统、适度、公平和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选项B符合这一概念中的政府利用税收手段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所以是二次分配。B项错误。选项c符合这一概念中的社会保障体系,所以是二次分配。C项错误。
18、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90%,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时政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产业扶贫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产业发展为杠杆的扶贫开发过程,是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增加贫困农户收入的有效途径,是扶贫开发的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C项是为了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加强公共卫生服务属于健康扶贫,与产业扶贫的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内涵不一致。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项:培育特色水果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符合产业扶贫概念。A项正确。B项:开展乡村旅游是以增加农民收入,提升经济效益为中心,符合产业扶贫概念。B项正确。D项:成立农产品产业园是以加强农产品种植,提升农业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符合产业扶贫概念。D项正确。
19、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56%,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时政。
第二步,新冠病毒肆虐全球,吞噬生命,冲击经济。5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发表题为《团结合作战胜疫情,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致辞,呼吁各国携起手来,共同佑护各国人民生命和健康,共同佑护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项:2012年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习近平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时提出了“通过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战略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人类发展和世界前途提出的中国理念、中国方案,符合世界历史发展规律,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和热烈响应。所以不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提出的。
B项:关于中国与世界各国开展疫苗研究的合作情况,中国一直坚持通过国际合作来开展疫苗研究,并第一时间与全球共享病毒和病毒基因组序列。目前,疫苗研发五条技术路线在同步加快推进,这五条技术路线都有国际合作,并且都是对外开放的。并没有提出“建立疫苗协作开发机制”的说法。
D项:全球治理理论是顺应世界多极化趋势而提出的旨在对全球政治事务进行共同管理的理论。该理论最初由社会党国际前主席,国际发展委员会主席勃兰特于1990年在德国提出。全球治理的核心要素包括五个方面:全球治理的价值、全球治理的规制、全球治理的主体、全球治理的客体,全球治理的效果。所以不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提出的。
20、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52%,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地理国情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永暑礁是南中国海里南沙群岛一大型环礁,中国海南省三沙市南沙区政府驻地。超过南沙六群礁里某些群礁,1988年中国在此建立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海洋观察站一一南沙永暑礁观测站。行政隶属中国海南省三沙市南沙区。故永暑礁位于西沙群岛的说法错误。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项:永暑礁,位于北纬9度37分,东经112度58分,距中国大陆约740海里,据海南岛榆林港560海里,隶属于海南省三沙市,永暑礁位于海南省东南部。地处太平岛至南威岛的中途,位于南海中央航线(香港至新加坡)和南华水道交汇处,西北距金兰湾约250海里。故说法正确。
c项:整个三沙市都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一年间受太阳2次直射。全年为夏季天气,热量和气温均为全国之冠,但由于海洋的调节,少有酷署。每年10月至次年3月为东北季风盛行期,5月至9月为西南季风盛行期。故永暑礁的气候为热带季风气候说法正确。
D项:永暑礁海域的鱼类属于印度洋-太平洋热带动物区系,分为底栖鱼类、潮间带鱼类、礁盘游泳鱼类和大洋性鱼类几大类,而以珊瑚礁鱼类和热带大洋性鱼类占绝大多数,约占总种数的90%,是我国海洋鱼类区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永暑礁周围海域的海底蕴藏着大量有价值的矿藏,包括铁、锰、铜、镍、钴、铅、锌等数十种金属元素和沸石、珊瑚贝壳灰岩等非金属矿产,以及热液矿床。故永暑礁拥有丰富的渔业和矿产资源的说法正确。
21、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90%,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
第二步,《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以下简称《港安法》)第三章“罪行和处罚”分为六节,规定了分裂国家罪、颠覆国家政权罪、恐怖活动罪、勾结外国或者境外势力危害国家安全罪、其它处罚规定和效力范围。①②③④均是该法规定的罪行。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①《港安法》第三章第一节分裂国家罪,第20条,任何人组织、策划、实施或者参与实施以下旨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行为之一的,不论是否使用武力或者以武力相威胁,即属犯罪:(一)将香港特别行政区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任何部分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分离出去;(二)非法改变香港特别行政区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任何部分的法律地位:(三)将香港特别行政区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任何部分转归外国统治。
②《港安法》第三章第二节颠覆国家政权罪,第22条,任何人组织、策划、实施或者参与实施以下以武力、威胁使用武力或者其他非法手段旨在颠覆国家政权行为之一的,即属犯罪:(一)推翻、破坏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所确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根本制度;(二)推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权机关或者香港特别行政区政权机关;(三)
严重干扰、阻挠、破坏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权机关或者香港特别行政区政权机关依法履行职能:(四)攻击、破坏香港特别行政区政权机关履职场所及其设施,致使其无法正常履行职能。
③《港安法》第三章第二节恐怖活动罪,第24条,为胁迫中央人民政府、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或者国际组织或者威吓公众以图实现政治主张,组织、策划、实施、参与实施或者威胁实施以下造成或者意图造成严重社会危害的恐怖活动之一的,即属犯罪:(一)针对人的严重暴力;(二)爆炸、纵火或者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三)破坏交通工具、交通设施、电力设备、燃气设备或者其他易燃易爆设备;(四)严重干扰、破坏水、电、燃气、交通、通讯、网络等公共服务和管理的电子控制系统;(五)以其他危险方法严重危害公众健康或者安全。
④《港安法》第三章第四节勾结外国或者境外势力危害国家安全罪,第29条,为外国或者境外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涉及国家安全的国家秘密或者情报的;请求外国或者境外机构、组织、人员实施,与外国或者境外机构、组织、人员串谋实施,或者直接或者间接接受外国或者境外机构、组织、人员的指使、控制、资助或者其他形式的支援实施以下行为之一的,均属犯罪:(一)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动战争,或者以武力或者武力相威胁,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造成严重危害;(二)对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或者中央人民政府制定和执行法律、政策进行严重阻挠并可能造成严重后果;(三)对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进行操控、破坏并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四)对香港特别行政区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制裁、封锁或者采取其他敌对行动;(五)通过各种非法方式引发香港特别行政区居民对中央人民政府或者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憎恨并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22、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77%,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我国科技成就。
第二步,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托举着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火箭飞行约2167秒后,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此次探测器顺利升空,将飞行约7个月抵达火星,并通过2至3个月的环绕飞行后着陆火星表面,开展探测任务。任务将开展对火星的表面形貌、土壤特性、物质成分、水冰、大气、电离层、磁场等科学探测,实现我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技术跨越。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2020年4月24日,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系列”,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后续行星任务依次编号。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托举着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7月27日,“天问一号”探测器传回地月合影。8月2日7时整,“天问一号”探测器3000牛发动机开机工作20秒,顺利完成第一次轨道中途修正,正按计划飞往火星。
23、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74%,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人文常识。
第二步,农耕文化,是指由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适应农业生产、生活需要的国家制度、礼俗制度,文化教育等的文化集合。农业最早是在中原地区兴起的。中原农耕文化包含了众多特色耕作技术,科学发明。A项中“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出自唐代李绅的《悯农二首》,这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在田里耕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并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
农耕文化崇尚耕读生涯,提倡合作包容,而不是掠夺式利用自然资源,这符合今天的和谐发展理念。A项符合农耕文化。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出自唐代白居易的《草/赋得古原草送别》。译文为: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因此诗句描述的是古原而不是农耕。B项错误。
c项:“尧有欲谏之鼓,舜有诽谤之木”这句话出自《吕氏春秋》的“自知”一节。原文为:“尧有欲谏之鼓,舜有诽谤之木,汤有司过之士,武王有戒慎之”。相传尧、舜为了鼓励老百姓进谏献言,分别设立谏鼓、谤木,作为与民众沟通的一种渠道,鼓励民众积极进言谏言。2019年1月25日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引用了这句话来强调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性。C项错误。
D项:“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游山西村》。译文为:山峦重鑫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诗人描述了山水蒙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换形又见新景象的喜悦之情。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到蕴含的生活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D项错误。
24、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51%,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国史。
第二步,司马迁在《史记》中把张骞出使西域称作“张骞凿空”,张骞出使西域指的是汉武帝时期希望联合月氏夹击匈奴,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各国的历史事件。出使西域后汉夷文化交往频繁,中原文明通过“丝绸之路”迅速向四周传播。因而,张骞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丝绸之路”把西汉同中亚许多国家联系起来,改变了汉朝的地域观念,促进了它们之间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交流。张骞在出使各国后,向汉武帝作了详细报告,这个报告的基本内容被司马迁在《史记·大宛传》中保存下来。这是中国和世界上对于这些地区第一次最翔实可靠的记载。至今仍是世界上研究上述地区和国家的古地理和历史的最珍贵的资料。有历史学家将它与哥伦布“发现”美洲相提并论。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15世纪西欧航海家开辟新航路中最重要的航海活动,哥伦布开始误认为他西航所达之处为印度,故称当地居民为“印第安人”。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意大利人亚美利哥·维斯普奇考察南美洲海岸,断定那不是亚洲而是“新大陆”。后来即以亚美利哥名字称这块大陆为亚美利加洲,简称美洲。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4项:昭君出塞是中国汉朝历史上的一个故事。王昭君,原为汉宫宫女。公元前54年,南匈奴呼韩邪单于向汉朝称臣归附,曾三次进长安朝勤天子,并向汉元帝自请为婿,汉元帝遂将宫女王昭君赐给了呼韩邪。她到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阔氏”(阔氏,音焉支,意思是“王后”),象征她将给匈奴带来和平、安宁和兴旺。后来呼韩邪单于在西汉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昭君出塞维持了大汉和匈奴几十年的和平,昭君与呼韩邪单于结婚后不仅结束了匈奴的权力分化,还为中国的大一统作了基础。并没有改变汉朝的地域观念。A项错误。
B项:蒙古帝国西征或称蒙古西征,是蒙古帝国的三次西征,将蒙古帝国的铁蹄遍及欧亚广大地区。
蒙古第一次西征,元太祖成吉思汗率军与花刺子模国进行的一场战争。
蒙古第二次西征(长子西征),窝阔台汗遣拔都等诸王率军征服伏尔加河以西诸国的战争。
蒙古第三次西征(旭烈兀西征),元宪宗蒙哥汗派其弟旭烈兀率领10万大军攻波斯的战争。蒙古西征的胜利,主要原因是在战略上采取由近及远、相继占领的策略,以蒙古大漠为中心,向外一步步扩张。题干中所说时期为汉朝,B项为元朝。B项错误。
D项:唐朝时,很多中国人为中日两国人民的交流作出了贡献。他们当中,最突出的是高僧鉴真。他不畏艰险,东渡日本,讲授佛学理论,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受到中日人民和佛学界的尊敬。鉴真东渡具有极大的历史意义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佛教更为广泛的传播到东亚地区,对日本的宗教和文化事业发展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增进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题干中所说时期为汉朝,D项为唐朝。D项错误。
25、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49%,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岭南地区适合荔枝生长的主要原因。
第二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出自北宋苏轼的《惠州一绝/食荔枝》。岭南,是我国南方五岭以南地区的概称,以五岭为界与内陆相隔。现在提及到岭南一词,特指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三省二区,即当今华南区域范围。
岭南,位于中国最南部,北回归线横穿岭南中部。岭南的南部与北部温差较大,冬天一般只有北部降雪,南部极少降雪。高温多雨为主要气候特征。因全年气温较高,加上雨水充沛,所以林木茂盛,四季常青,百花争艳,各种果实终年不绝。植物资源非常丰富。
荔枝分布于中国的西南部、南部和东南部,广东和福建南部栽培最盛,荔枝树喜高温高湿,喜光向阳,它的遗传性要求花芽分化期有相对低温,但最低气温在-2至-4℃又会遭受冻害;开花期天气晴朗温暖而不干热最有利,湿度过低,阴雨连绵,天气干热或强劲比风均不利开花授粉。花果期遇到不利的灾害天气,会造成落花落果,甚至失收。
因此荔枝对高温和高湿度的要求比较严格,岭南地区的这一气候特点适合荔枝生长。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A项:在我国西北地区日照时间长,植物光合作用强,且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植物糖分的积累。所以西北地区可以充分利用其优势发展瓜,果等种植业。岭南地区太阳辐射量较多,日照时间较长,以广东省为例,全省各地的平均日照时间在1450小时-2300小时之间。但这不是荔枝生长要求最高的因素。A项错误。
B项:昼夜温差大的地区,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旺盛,制造的有机物多;夜间温度低,呼吸作用弱,分解的有机物少,因此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多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体内积累的有机物增多。所以昼夜温差大的地区瓜果更甜的原因,是夜晚温度低降低了植物的呼吸作用。B项说昼夜温差小,易于糖分聚集。B项错误。C项:我国土壤pH大多在 $\frac{1}{2},5\cdots\frac{1}{5},5$ 范围内,由南向北pH值递增,长江(北纬 $\sum\limits_{i=1}^{n}e^{-i}$ )以南的土壤多为酸性和强酸性,如华南、西南地区广泛分布的红壤、黄壤,pH值大多在 $\smash{\frac{1}{2},5\cdots\sum5_{n}5}$ 之间;华中华东地区的红壤,pH值在$5.5\cdots+5.5$ 之间;长江以北的土壤多为中性或碱性。因此岭南地区的土壤呈酸性。C项错误。
26、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44%,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生活常识。第二步,碳酸饮料主要成分包括:碳酸水、柠檬酸等酸性物质,还包括大量的二氧化碳,这些酸性物质可以与水壶中的水垢(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发生反应,从化学原理上讲,碳酸可以和水在通入二氧化碳的时候反应,
ICaCO;+H2O+CO2=Ca(HCO3)2 ,也就是初中时候学的石灰水的渣清反应。所以从化学原理上讲的话是可行的。但是清洗水垢用碳酸饮料的效果并不是很好。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在人体组织成分中含量最多的组成成分,就是水。水占成年人体体重的60%左右,如果是婴幼儿,则占70%以上。水对人体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营养物质。B项说法错误。
C项:水中本身就含有硝酸盐,在加热情况下,就会变成亚硝酸盐。烧开的水放置一个晚上后,亚硝酸盐含量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增加的量很微小,一般不会超过1毫克每升。C项说法错误。
D项:剧烈运动后,人们应当摄入一些电解质。因为激烈的运动会导致大量出汗,很多矿物质和无机盐会随着汗水丢失,主要是钾和钠,运动后应当喝些淡盐水来补充流失的电解质,D项说法错误。
27、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81%,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化学。
第二步,煤燃烧排放出的酸性气体二氧化硫S02是形成酸雨的根源之一。S02和水作用会生成亚硫酸$\scriptstyle502^{\circ}+\scriptstyle72^{\circ}{\bar{\omega}}=\scriptstyle72^{\circ}50^{\circ}{\bar{\omega}}$ ,亚硫酸在空气中可氧化成硫酸, $\mathrm{\bar{A}H}[50,\mathrm{\bar{i}+\bar{O}2\bar{-}H}][5,\mathrm{\bar{i}+\bar{i}+\bar{i}+\bar{i}+\bar{i}+\bar{i}-\bar{i}H}][5,\mathrm{\bar{i}+\bar{i}+\bar{i}+\bar{i}+\bar{i}-\bar{i}+\bar{i}}].$ ,导致硫酸雨的形成。酸雨会直接损坏植物叶面,也可导致土壤酸化。土壤中含有大量铝的氢氧化物,土壤酸化后,可加速土壤中含铝的原生和次生矿物风化而释放大量铝离子,形成植物可吸收的形态铝化合物。植物长期和过量的吸收铝,会中毒,甚至死亡。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项:煤炭正常燃烧时一般不会产生一氧化碳CO,导致cO排放超标。在氧气不充足煤燃烧不完全时可能产生c0。c0随空气吸入后,通过肺泡进入血液循环,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进行可逆性结合引引起缺氧导致人中毒。但不会在自然界引引起树木枯萎。
B项:二氧化碳C02的超标排放不会造成植物萎,二氧化碳具有一定的增肥效应,因为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之一,所以该项不是导致树木枯萎的主要原因,
D项:煤炭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cO2。虽然二氧化碳会与水反应形成碳酸,但是碳酸极易分解,而且酸性弱,自然条件下不会导致pH低于5.6的酸雨的形成。CO2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温室效应会导致气候变暖。28、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61%,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二步,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10条的规定,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D项属于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明显侵犯了李某的公平交易权。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A项:考查知情权。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8条的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选项A中线上服装店推出“福袋”商品,并且注明了“福袋”内服装的款式、颜色等随机搭配,商家已经履行的必要的提示义务,因此没有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
B项:考查自主选择权。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 $\theta$ 条的规定,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消费者在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时,有权进行比较、鉴别和挑选。选项B中餐厅推出外卖8八折优惠活动,并没有说明折扣的具体内容,因此消费者点外卖自由搭配时无法享受8折优惠,商家没有侵犯消费者得自主选择权。这是因为,此时消费者仍然可以自主选择购买套餐或自由搭配,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没有受到侵犯。
C项:考查安全保障权。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7条的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c项汽车已经满足了报废标准,经营者所提供的商品保障消费者安全的义务已经免除,此种情形下王某仍然照常使用导致事故,应自己负责。并没有侵犯王某的安全保障权。
29、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59%,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劳动法,合同法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D项中表述“为确保放弃缴纳社保声明合法有效,应另起协议”的说法是错误的。依据《劳动法》第72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当事人签署的放弃声明,违反法律的强制规定,因此该声明无效,另起协议也不能使其合法生效。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4项:依据《合同法》第52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案例合同中约定不缴纳社保属于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因而相关条款属于无效条款。所以A项正确,不当选。
B项:依据《合同法》第56条,无效的合同或者被撤销的合同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陈某与公司签订的合同中关于不缴纳社保的约定无效,但不影响劳动合同其他部分的效力。依据《劳动法》第72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因此该公司应为陈某补缴社会保险。B项正确,不当选。
C项:依据《合同法》第56条,无效的合同或者被撤销的合同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那么陈某每月领取200元的补贴没有法律依据,属于不当得利。依据《民法通则》第 $-j2$ 条的规定,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因此,陈某应当返还公司每月发放的200元补贴。C项正确,不当选。
30、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72%,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宏观经济。
第二步,当一个国家经济过热时应采取紧缩的经济政策,紧缩性经济政策包括缩减政府开支和增加税收等,即对应为减少政府支出,提高利率,故A选项正确。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减少政府支出属于紧缩性经济政策,而降低利率会促进居民消费,不属于紧缩性经济政策。B选项错误。C项:提高利率属于紧缩性经济政策,而增加政府支出可以扩大财政赤字,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属于扩张性经济政策。C选项错误。
D项:增加政府支出和降低利率均为扩张性政策,可以刺激需求的增加。D选项错误。
31、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85%,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多级数列。
第二步,原数列递增趋势平缓,优先考虑做差。两两之间做差得到差数列8、12、16,是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下一项是20,那么原数列下一项是 $[i(1+i)=i]1$
因此,选择D选项。
32、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77%,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递推数列。第二步,观察数列递增趋势平缓,考虑递推和数列。规律为每两项之和加1为下一项,即 $z^{-}-i+5+1+1=5+5$ $=[4+5\sqrt{15}+1=-1]\div5$
$55^{\circ}+51.5+1=151$ ,那么所求项 $=[-1,7+1,5,7+1=2,4,5]$ 因此,选择c选项。
33、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exists7.0$ ,易错项:Ao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非整数数列。
第二步,数列各项均为小数,考虑小数部分和整数部分分开看,小数部分为19、27、35、43,规律为公差为8的等差数列,则所求项的小数部分为 $\sharp\bar{\mathsf{J}}+\bar{\mathsf{E}}{=}51\mathsf{s}$ 考虑整数部分,发现各项整数部分是小数部分两个数字乘积的尾数:即9是 $1x^{2}-1=-3$ 的尾数, $4$ 是 $2\times7=14$ 的尾数,5是 $5\approx5=15$ 的尾数,2是 $4\times3=12$ 的尾数。故所求项整数部分为 $5x^{2}1=5$ 。因此,所求项为5.51。
因此,选择B选项。
34、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67%,易错项:C。
解析
解法一:第一步,本题考查多级数列。
第二步,观察数列缓慢递增,优先考虑做差。两两做差得到一级差数列6,18、36、60,再将一级差数列再次两两做差得到二级差数列12、18、24,二级差数列是公差为6的等差数列,则下一项是30,那么一级差数列下一项是 $310+511=3110$ ,原数列下一项是 $[-11^{-}+12^{-}1^{-}=211^{-}$
因此,选择B选项。
解法二:第一步,本题考查幂次数列。
第二步,观察数列各项都在幂次数字附近波动,各项可写为:1°-1、2-2、3-3、4°-4、5-5。那么下一项为 $E^{j}-E=210$
因此,选择B选项。
35、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64%,易错项:D。
解析
解法一:第一步,本题考查数图推理中的表格型数推。
第二步,四行三列型的表格,每行没有特别大的数字则优先各行进行计算。将每行数字进行加和,分别是16、32、48,是公差为16的等差数列,则下一行加和应为 $G4.$ 那么”?”处应填写的数字是 $t i4-15-10=315$ 因此,选择c选项。
解法二:第一步,本题考查数图推理中的表格型数推。
第二步,表格每行最后一个数字相对来说比较大,考虑前两个数字运算得到第三个数字,发现第一列数字的3倍与第二列数字之差为第三列数字。即 $4\div3-5=7$ $\Xi\preceq\bar{\Xi}-\bar{\Xi}\equiv\mathrm{d}\bar{\bar{\Xi}}$ $12\times3-1=17$ ,那么”?”处应填写的数字是16$x^{2}-3-10=\sqrt[5]{5}$
因此,选择c选项
36、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57%,易错项: $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经济利润问题。
第二步,从丙地到甲地的价格40元低于丁地到甲的50元,而从丁地到乙的价格30元低于丙地到乙的价格50元:故让丁地的8台优先运到乙地,花费 $517\div5=2417$ (元),乙地差的5台由丙地运送需花费 $50^{\circ}\approx5{=}250^{\circ}$ (元),则丙地其余的15台送到甲地,需花费 $40\div15=500$ (元),一共需花费 $[3,4,5+3,5,7+5,10]=10500$ (元)。因此,选择B选项。
37、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pm\square//k^{\prime}$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植树问题。
第二步,要想安装的摄像头少则间距尽可能大,因为要求间距相等,750和1350的最大公约数是150,故选择150米作为间距。 $750+1550=2200$ (米), $\mathrm{i}100\div150+1=15$ (个)。
因此,选择B选项。
38、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57%,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溶液问题,
第二步,原食盐水中含盐 $\Xi5\bar{\iota}\Xi4\bar{\mathfrak{g}}\equiv\mathrm{{\bar{1}}}\bar{\iota}$ (克),加入10克盐后,含盐20克,溶液变为260克,蒸发掉160克水后,盐仍剩余20克,溶液剩余 $\Xi[[[object Object]]]{-}15\Lambda[]{=}10\Lambda[]$ (克),那么浓度为 $20\div100=2000$
因此,选择c选项。
39、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37%,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排列组合问题。
第二步,假设两个部门分别为甲和乙,先考虑甲部门,从5种报纸中选择3种有 $\bar{C}{5}^{3}=10$ 种,后考虑乙部门,乙部门的3种报纸先将甲未选择的2种报纸选上,再从甲部门选择的3种报纸中选1种,有 $\bar{C}{3}^{1}=3$ 种。故总情况数有 $10\times3=310$ 种。
因此,选择B选项。
40、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36%,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概率问题,属于基本概率。第二步,分步考虑如下:
3(1)10个小球中有3个黑球,取出小球为黑色的概率为10;1(2)由于不放回,取出1个黑球后,还剩 $\Game$ 个小球,其中有1个红球,此时取出小球为红色的概率为9;2(3)还剩8个小球,其中2个白球,此时取出小球为白色的概率为8。
第三步,分步用乘法,故取出的小球依次是黑色、红色、白色的概率为 ${\frac{3}{10}}\times{\frac{1}{9}}\times{\frac{2}{8}}={\frac{1}{120}}.$ 因此,选择A选项。
41、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19%,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计算问题,用赋值法解题。
第二步,赋值三月的营业额为 $f$ ,则五月的营业额为 $\Im\times\stackrel{\cdot}{(1+\Im)}\times\stackrel{\cdot}{(1+\Im)}=\mathrm{1}\Bar{\Theta},$ ,故三月的的营业额比五月少${\frac{16-9}{16}}={\frac{7}{16}}.$
因此,选择D选项。
42、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39%,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计算问题。
第二步,三个书架共60本书,当三个书架书一样多时,各为20本,从第一个书架取出10本放入第二个书架,再从第二个书架取出5本放入第三个书架,第二个书架增加了 $\tt{10-5=5}$ 本书,此时有20本书,那么第二个书架最初存放了 $212-5=15$ 本书。
因此,选择A选项。
43、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36%,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应用题,用代入排除法解题。
第二步,设该笔记本零售价为 $\mathfrak{L}$ 元,根据每个笔记本便宜3元恰好能多购买20个列方程为: $\frac{360}{x}+20=\frac{360}{x-3}$ 依次代入选项验证:A选项,当 $\chi=\tilde{\mathcal{A}}$ 时; $x-3=10$ ,分母为 $0$ ,排除;B选项,当 $x=4$ 时; $[31,1+21]=31[7,1]$ ,排除;C选项,当 $x=15$ 时; $[\ j(j+\sum i)]=1\ j(i)$ ,排除; $\mathrm{D}$ 选项,当 $x=-9$ 时, $40+20=170$ ,符合题意。
因此,选择 $\mathrm{I}$ 选项。
44、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45%$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不定方程问题,用代入排除法解题。
第二步,设需要大、小文件袋各x、个,列方程 $\therefore\mathsf{d x}+\mathsf{I}\mathsf{H y}=\mathsf{I}\mathsf{H}\bar{\mathsf{S}}$ ,化简得 $5x+5y=51$ ,依次代入选项验证:A选项,当 $x=2$ 时, $y=7$ ,符合题意。(B、C、D选项均无法使 $\mathbf{\Tilde{y}}$ 取到整数解,排除
因此,选择A选项。
45、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49%,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行程问题,属于流水行船类,用方程法解题。
第二步,设甲船在静水中时速为 $\mathfrak{V}$ 甲、乙船在静水中时速为V乙、水速为 $\mathfrak{V}$ 水,根据甲从4顺流而下5小时后到达B列方程: $5^{x^{-}}$ (甲 $+\mathbb{V}$ 水) $=50\dot{1}\dot{1}\dot{1}$ ,解得甲 $+\mathbb{V}$ 水 $=[-11]$ ;根据甲船停留1小时后又过了6小时追上乙船列方程:$G X$ (V甲-V水) $=12\times$ (V乙-V水),化简得2V乙=V甲 $+\mathfrak{V}$ 水 $[[-11]$ ,则乙船在静水中的时速为30公里。因此,选择c选项。
46、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69%,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观察特征。
九宫格每一组元素构成相同,只有元素位置不一样,考虑静态位置类。
第二步,九宫格,优先横着找规律。
第一行,三角形和点的位置都在第一行,位置分别为相邻,包含,间隔;第二行三角形和正方形都在第二行,位置分别为相邻,间隔,包含;第三行点和正方形都在第三行,有间隔,相邻,问号处填第三行包含位置,只有B选项符合。
因此,选择B选项。
47、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60%,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观察特征。
每幅图构成元素都相同,只有位置发生变化,优先考虑动态位置。
第二步,一组式,从左到右找规律。
梯形沿逆时针方向每次旋转90°,可以排除B选项和C选项;三角形每次沿着顺时针方向旋转90°,排除D选项,答案选A选项。
因此,选择A选项。
48、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72%,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观察特征。
每幅图都是由黑白点组成,优先观察黑白点的位置和数量。
第二步,一组式,从左到右找规律。
从左到右,黑点的数量分别为2,3,2,3,所以问号处应该为2个黑点,排除C选项和D选项;再观察黑点的位置,上面的黑点每次向右循环移动一格,下面的黑点每次向左移动一格,中间的黑点为无,有,无,有,问号处为无,只有 $\sharp$ 选项符合。
因此,选择A选项。
49、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25%,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观察特征。
每幅图都由小正方形组成,观察小正方形的样式特征。
第二步,一组式,从左到右找规律。
从左到右,前一幅图的右侧可以和后一幅图的左侧进行拼合,只有 $\mathbf{I}$ 选项符合。
因此,选择D选项。
50、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78%,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观察特征。
每幅图都有黑点,考虑功能点。
第二步,一组式,从左到右找规律。
从左到右,每幅图的黑点都标定了图形所有点,只有C选项符合。
因此,选择c选项。
51、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70%,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明确设问方式。
物体至少由几个小正方体堆积而成。
第二步,观察图形。
直观观察所示物体,能数出14个小正方体,但题干问“堆积”而成,说明小正方体不能悬空存在,所以底层隐藏了2个看不见的小正方体。
因此,选择c选项。
52、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25%,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明确设问。
问不能在裁剪或覆盖后折成如图所示立方体的是。
第二步,分析选项。
要想折成题干六面体,平面展开图需要有三组相对面。
A项:存在三组相对面。
B项:存在三组相对面。
C项:存在三组相对面。
D项:不存在三组相对面。
53、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59%,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明确设问。
问能与所给图形组合成立方体的是。第二步,辨析选项。
具体拼合如下图所示:
因此,选择c选项。
54、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60%,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明确设问。
问使用所给四个图形能够组合成的是。第二步,进行拼合。
具体拼合如下图所示:
55、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59%,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明确设问。
下列4张纸条中,沿折痕能够折出如图所示图形的是。
第二步,找规律。如图所以,题干的5条折痕彼此之间均构成梯形的关系,排除 $\sharp$ 项和B项,且由折痕构成的2个大梯形应相邻,排除D项。
因此,选择c选项。
56、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51%,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精准”地“扶贫”,二者属于语法关系中的偏正关系,且“扶贫”本身为动宾结构词语。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保护”“环境”,二者属于语法关系中的动宾关系,排除;
B项:“热心”地“助人”,二者属于语法关系中的偏正关系,且“助人”本身为动宾结构词语,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项:“自如”地“进退”,二者属于语法关系中的偏正关系,但词语的前后顺序与题干不一致,排除;
D项:“粗犷”地“生产”,二者属于语法关系中的偏正关系,但“生产”本身是动词而非动宾结构词语,排除。
因此,选择B选项。
57、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85%,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端午”与“中秋”都是传统节日,二者属于并列关系中的反对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红色”与“绿色”都是颜色,二者属于并列关系中的反对关系,与题干的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B项:“生存”与“死亡”是生命的两种状态,二者属于并列关系中的矛盾关系,排除;
c项:“物质”与“精神”是哲学的二元,二者属于并列关系中的矛盾关系,排除;
D项:“电路”是一种“线路”,二者属于种属关系,排除。
因此,选择A选项。
58、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81%,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海螺”经过钻孔来制作“号角”,二者属于原材料对应关系,且“海螺”与“号角”外形相似。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用“剪刀”来修剪“树枝”,二者属于工具对应关系,排除;
B项:“羽毛”可以用来制作“衣服”,二者属于原材料对应关系,但制作过程与题干不相似,且“羽毛”与“衣服”的外形不相似,排除
C项:“葫芦”经过切割来制作“水飘”,二者属于原材料对应关系,且“葫芦”与“水飘”外形相似,与题干的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D项:“孔雀”的羽毛可以用来制作“折扇”,但“孔雀”本身与“折扇”无关系,排除。
因此,选择c选项。
59、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67%,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耳朵”听不清才需要“助听器”辅助听清,二者属于工具对应关系,且“助听器”是恢复性的辅助工具。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无论“眼晴”好坏,“望远镜”都可以帮助看得更远,二者属于工具对应关系,但“望远镜”是延伸性的辅助工具,排除;
B项:“手套”可以用来保护“手指”,二者属于工具对应关系,但“手套”是防护性的工具,排除;
C项:“口罩”与“嘴唇”无逻辑关系,排除;
D项:“腿脚”不好才需要“拐杖”辅助行走,二者属于工具对应关系,且“拐杖”是恢复性的辅助工具,与题干的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因此,选择D选项。
60、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53%,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瓜熟蒂落”比喻客观条件具备后行事,成功的机会就大,“水到渠成”比喻有条件之后,事情自然会成功,即功到自然成,二者属于语义关系中的近义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朝三暮四”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朝秦暮楚”用以比喻人没有原则,反复无常,二者属于语义关系中的近义关系,与题干的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B项:“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翻天覆地”形容变化巨大而彻底,二者语义无关系,排除;项:“耳濡目染”指经常听到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耳熟能详”指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二者语义无关系,排除;
$\mathrm{\Delta}$ 项:“大功告成”指大的工程、事业或重要任务宣告完成,“功败垂成”事情在快要成功的时候遭到失败,二者属于语义关系中的反义关系,排除。
因此,选择A选项。
61、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54%,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题干有若干论断和真假限定,确定为真假推理。
第二步,找关系。
甲说:去粤东,即不去粤西也不去粤北;
乙说:不去粤北;
丙说:粤西或粤北。
其中,甲和丙为矛盾关系。
第三步,进行推理。
矛盾关系必有一真,必有一假,结合“只有一个人的意见”被采纳,故其余的乙为假话;
根据乙为假话,可知去粤北,排除A项、B项;
根据“去粤北”,可知不去粤东,排除C项。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题干同样存在“推出关系”,即甲 $\twoheadleftarrow$ 乙(去粤东 $\nrightarrow$ 不去粤北)利用假设法:
假设甲的话为真,那么根据“肯前必肯后”可知,乙也为真,这与“只采纳一个人的意见”矛盾,故甲的话不能为真,甲的话为假,则:不去粤东;
不去粤东,则意味着“去粤西或粤北”,那么丙的话为真。
62、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61%,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反驳”,确定为削弱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十二生肖来自于动物崇拜。
论据:这是因为在原始社会中,人类的生产力水平很低,猪、牛、羊等牲畜与农事活动关系密切,动物崇拜也就随之而生。除此之外,虎、蛇等动物可能威胁到人类的自身安全,往往被视为强大的象征,人们也会因为感到恐惧而形成动物崇拜。。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无关选项。题干是阐述“十二生肖”来自“动物崇拜”,虽然论证指向现实生活的动物,但并非在界定“十二生肖”是“现实动物”还是“虚拟动物”。且非现实动物不等价于没有动物崇拜的产生。严格来说,论题不一致,排除。
B项:增加反向论据。老鼠人人喊打,但是属十二生肖首位说明,十二生肖的起源并非来自动物崇拜,因为老鼠不仅不属于农事活动相关动物,也不属于让人感到威胁的动物,具有削弱作用。
C项:不明确项。与农事活动相关的并非都入选“十二生肖”,不等于十二生肖动物的选取与农事活动无关,不具有削弱作用。
D项:无关选项。该选项说的是十二生肖的排序,而非来源,论题不一致,排除。
因此,选择B选项。
63、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71%,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关联词如果…·那么…”,确定为翻译推理。
第二步,翻译题干。
①要么紫薯种植面积最大,要么南瓜种植面积最大
②紫薯的种植面积最大→红薯种植面积最小第三步,进行推理。
题干条件是“红薯的种植面积大于玉米”,说明“红薯的种植面积不是最小的”,是对②的“否后”,根据“否后必否前”可得“紫薯的种植面积不是最大”,结合①可得:南瓜种植面积最大。
因此,选择A选项。
64、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27%,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反驳”,确定为削弱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这是由于春季出生的孩子年纪更大一些,而年纪大的孩子往往更成熟,更容易获得老师的关注。
论据:无。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不明确项。该项指出得到老师的关注不意味着在学业上一定有更多取得成就的机会,但是也不等于就一定没有,而题目的现象本身即是讨论“在学业上获得成功的概率”,不具有削弱作用。
B项:否定论点。该项指出了小学生入手的年龄规定,可知,春季出生的孩子年纪要比冬季出生的孩子年纪小,否定了观点,具有削弱作用。
c项:无关选项。该项讨论的是老师也关注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与题干讨论的“为什么春季出生的孩子学习成绩好”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项:不明确项。该项指出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善于独立思考,但是并不确定“独立思考”在提升学习成绩上发挥了多大程度的作用,不具有削弱作用。
因此,选择B选项。
65、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30%,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结构最为类似”,确定为平行结构。
第二步,分析结构。
题干翻译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 $\twoheadrightarrow$ 推动制造业发展,建立健全现代化体系推理过程为:根据关联词“关键”,将其翻译为“推动高质量发展 $\twoheadrightarrow$ 该市产业园区的建设发展”,推理过程为“肯前推肯后”。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该项翻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高质量发展一打好三大攻坚战,推理过程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twoheadrightarrow$ 打好三大攻坚战”,其中“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属于“肯前”,“打好三大攻坚战”属于“肯后”,与题干推理结构一致;
B项:该项翻译为:战略性新兴领域的产品 $\twoheadrightarrow$ 高尖端产品,推理过程为:“某公司的产品广泛应用于新型材料领
域”,并非“肯前”,与题干不一致,排除;
C项:该项“导致”说明是因果关系,不属于条件关系,排除;
D项:该项推理过程为因为“组织育苗”更高效,所以引进组织育苗技术有意义,但是该项不存在条件关系推理,排除。
因此,选择A选项。
66、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47%,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本题考查生物学中种子的储存方法。第二步,分析选项。A项:种子浸泡在水中,容易发霉发芽,A项错误;
B项:含氧量低能够降低种子的呼吸作用,干燥能够避免发霉,B项符合;
C项:种子适合的储存温度为5-20度,C项错误;
D项:黑暗环境中种子仍然能进行呼吸作用导致温度升高,不利于储存,D项错误。
因此,选择B选项。
67、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30%,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本题考查地理知识。
第二步,分析选项。A项:气温变暖,降雪量增加,但是藏区处于低纬度,地表温度较高,所以雪线可能上移,A选项有可能;
B项:气温变暖,降雪量减少,积雪减少,雪线可能上移,B选项有可能;
C项:气候变冷,降雪量减少,雪线可能下移,C选项有可能;
D项:气候变冷,降雪量增加,积雪一定增加,所以雪线不可能上移,D项不可能。
因此,选择D选项。
68、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37%,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本题考查物理密度。
第二步,分析选项。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密度越小,反之密度越大;越咸,盐的含量越高,密度越大,反之密度越小。所以答案选B,越冷越咸的地方,密度越大。
因此,选择B选项。
69、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69%,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本题考查化学检验方法。
第二步,分析选项。A项:盐水是HaC1,为中性的,为紫色,A选项排除;
B项:纯净水为弱酸性,为红色,B选项排除;
c项:苏打水碳酸氢钠的水溶液,为碱性,所以为黄色,正确;
D项:变色过程为化学变化,D选项排除。
因此,选择c选项。
70、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40%,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本题考查化学中化学物质的性质。
第二步,分析选项。
臭氧具有强氧化性,可以做氧化剂;二氧化碳吸水形成碳酸,不能做干燥剂;氨气也被称为情性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不能做助燃剂;液氮因为沸点极低,所以能够在常温下急速蒸发创造低温环境光,所以可以做制冷剂。
因此,选择A选项。
71、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37%,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本题考查地理学。
第二步,分析选项。
通过题干可以知道:乙在甲的右前侧,东偏北37度,则X轴逆时针偏转37度,根据“乙在甲的右前侧”,可以推出“甲在乙左后侧”,因此甲在乙位置的“西偏南37度”。
南
因此,选择A选项。
72、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pm4\sqrt{5}$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本题考查物理学中的电磁学。第二步,分析选项。4项:若乙带正电,则甲带负电或不带电,甲与丙排斤,说明两者必然带电,所以丙带负电,A选项错误;
B项:若乙带正电,则甲带负电或不带电,甲与丙排斤,说明两者必然带电,所以丙带负电,B选项错误:c项:若丙带负电,甲与丙排斥,说明甲带负电,甲与乙吸引,则乙带正电或不带电,C选项错误;
D项:若丙带负电,甲与丙排斤,说明甲带负电,甲与乙吸引,则乙带正电或不带电,D选项正确。
因此,选择D选项。
73、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60%,易错项:C。
解析第一步,确定题型。本题考查物理学的光学。第二步,分析选项。
A项:③④两口水缸都在月光照射下,由于接触面积不同,故水分蒸发速度不同,A选项错误;
B项:①③两口水缸接触面积相同,前者是日光直射,后者是月光直射,故水分蒸发的速度不同,B选项正确;
c项:②受日光直射,且接触面积是最大的,故水分蒸发的速度最快,C选项正确;
D项:③受月光直射,且接触面积是最小的,故水分蒸发的速度最慢,D选项正确。
因此,选择A选项。
74、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42%,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本题考查化学常识。
第二步,分析选项。
4项:不锈钢的耐腐蚀能力主要取决于其中铬元素的含量。当不锈钢中铬的含量达到12时,在大气环境或氧化环境中,铬可以自发形成一层薄薄的钝化膜,阻止进一步的氧化与腐蚀,因此日常使用时一般不会生锈。但是,在遇到酸、碱、盐等物质或者钝化膜被破坏的时候,腐蚀的情况还是可能发生,4选项错误:
B项:氮气常用作食品防腐剂,主要是因为它无毒,无味,化学性质稳定,且抑制需氧菌的活动,B选项正确;
C项:小苏打使面团蓬松多孔,主要是因为在面团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C选项错误;
D项:洗洁精去油污是利用乳化作用,把大的油滴分解成小的油滴,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选项错误。
因此,选择B选项。
75、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23%,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本题考查地理学。
第二步,分析选项。
风向是高气压流向低气压,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从图中的等高线可以看出风总体是从北向南吹,由于风会向右偏,所以风向要左斜一点,总体而言就是风从东北方向吹过来的,所以是东北风。因此,选择 $\mathring{\mathbf{L}}$ 选项。
76,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10%,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本题考查物理学中的液相变化。
第二步,分析原理。
开始杯子和冰温度都升高,当冰融化时吸热使杯子温度降低,杯子外壁会有水汽凝结。全部融化后温度再上升。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本题的选项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温度为横坐标,时间为纵坐标,但是按照个坐标,时间停止,是不可能的,所以,正确的坐标应该为,时间为横坐标,温度为纵坐标。我们的解析也是按照正确的坐标系来解释的。
77、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40%,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本题考查化学中的溶液的配制。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天平指针偏右,说明右侧重,那么左侧加的药品(氯化钠)固体就会多,溶液浓度会增大,排除;B项:用生锈的砝码,说明右侧重,那么左侧加的药品(氯化钠)固体就会多,溶液浓度会增大,排除:c项:仰视读数,真实装的液体,要比想要的液体(水)多,溶液浓度就会变小,符合;D项:一部分液体(水)酒在外面,液体变小,溶液浓度就会变大,排除。
因此,选择c选项。
78、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20%,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本题考查化学中的分子的混合。
第二步,分析原理。
这种均匀混合的背后是熵增加原理。熵反映了一个系统的混乱程度,一个系统越混乱嘀就越大。
气体自发混合,混乱度增大,熵增大。
因此,选择A选项。
79、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44%,易错项:Ae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本题考查物理学中的电学。
第二步,分析原理。
当发生火灾时,温度增加,R1的电阻变小,总电阻变小,总电流增大。
A项:A和R2串联,在电路两端,所以A两端的电流不变,排除
B项:总电压不变,R1电阻减小,电铃和R1支路上的电流增大,由 $\mathbf{\partial}\mathbf{U}{=}\mathbf{T}\mathbf{\partial}\mathbf{F},$ ,电铃的电阻不变,所以电铃的电压增大,排除;c项:电源电压不变,A和R2连接在电源两端,且他们阻值均不变,总电流不变,每个电阻的电压不变,正确;
D项:电源电压保持不变,排除;
因此,选择C选项。
80、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36%,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本题考查物理学中的运动学。
第二步,分析原理。
小张起跳前,小船和小张以相同速度匀速前进。
小张起跳后,身上没有受到其他外力,因此以原速度保持匀速前进。(由于物体具有惯性,在无外力情况下,原本匀速前进的物体会一直保持匀速前进)
小船也以原速度匀速前进,所以,落在原地。
因此,选择 $\mathring{\mathbf{L}}$ 选项。
81、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40%,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本题考查物理学中的浮力问题。
第二步,分析选项。
A项:甲只受到向下的重力和乙对它向上的支持力的作用,排除;
B项:丙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丙和丁的重力之和,所以丙受到的浮力大于丁的重力,又因为丁的重力大于丁受到的浮力,所以丙受到的浮力大于丁受到的浮力,正确;
c项:乙受到的浮力与甲乙两物体的重力之和相等,排除:
D项:对丁进行受力分析,细绳受到的拉力等于丁的重力减去丁受到的浮力,排除。
因此,选择B选项。
82、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48%,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本题考查物理学中的燃烧条件。
第二步,结合性质进行分析。
燃烧的条件为可燃物、氧气和温度。可燃物固定的情况下,温度越高、氧气浓度越大,则物质的燃烧火势越大。
所以由于③比④的温度高,氧气浓度大,所以火势更大,④和②的温度相同,但④的氧气浓度更大,所以顺序为③、④、②。
因此,选择D选项。
83、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61%,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本题考查物理学中的做功问题。
第二步,结合公式进行分析。
考查力F的做功,由W=FS,即需要明确F的大小和在F方向上的位移大小。因为前后两次的F相等,且距离均为两个仓库之间的距离,所以W也相等。
因此,选择c选项。
84、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47%,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本题考查物理学中的受力分析。
第二步,结合不同运动状态分析选项。
A项:在B点时,小球处于自然长度状态,此时橡皮筋没有张力,排除;
B项:C点是小球能运动到的最低点,所以此时小球只受到向下的重力和向上的张力,正确:c项:小球在C点时,所受的张力大于自身重力,所以不是平衡状态,错误;
D项:重力势能和动能在整个过程中是相互转化的,二者之间无法进行比较,错误。
因此,选择B选项。
85、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36%,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本题考查物理学中的运动。
第二步,分析命题。
位移表示的是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所以汽车的位移是20km,①正确、②错误。
李先生驾驶的平均速度为路程/时间,即33/0.5=66km/h,③错误。
车内记速表记录的是瞬时速度,④正确。
因此,选择D选项。
86、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70%,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现期比重计算中的求比重。
第二步,定位文字材料第一段可知,“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04亿人,其中农村网民规模为2.55亿人……城镇网民规模为6.49亿人,占网民整体的71.8%”。
第三步,解法一:根据农村网民+城镇网民=全国网民,则农村网民规模占我国网民整体的比重为 $1-71.50=25.24$ 因此,选择c选项。
2.55
解法二:根据比重-部分量/整体量,则农村网民规模占我国网民整体的比重为9.04,直除首两位商28。因此,选择C选项。87、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46%,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现期量计算。
第二步,定位文字材料第一段可知,“截至2020年3月,城镇网民规模为6.49亿人,占网民整体的71.8%,较2018年12月增长4200万”。
末期量一初期量
第三步,解法一:根据月均增长量-相差月数,末期量为2020年3月,初期量为2018年12月,相差月数为15,则月均增长量为15 $\frac{4200}{15}=280$ (万人 $j=0,0,\bar{2}E$ (亿人),根据末期量=初期量 $+x_{1}x_{2}^{2}$ 月均增长量可得,2020年12月,城镇网民规模为6.49+9X0.028=6. $49+10$ .252=6.742(亿人)。
因此,选择B选项。
解法二:根据末期量=初期量 $+.$ 总增长量,2020年12月的必然高于2020年3月(6.49亿人),排除A选项:2020年3月与2018年12月相差15个月,与2020年12月相差9个月,月均增长量一致,则2020年12月比2020年3月的总增量必然低于4200万,则2020年12月的必然低于 $[5,4,5+5],4,5=[7,5]$ (亿人),排除C、D选项。因此,选择B选项。
88、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53%,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增长率计算。
第二步,定位图一可知,“2020年3月,农村网民规模为2.55亿人–2012年12月为1.56亿人,同比增长14.6% 。
现期量
第三步,解法一:根据基期量 增长率,将分母从左向右截取前三位,则2011年12月农村网民规模为$\frac{1.56}{1.15}\approx1.36$ (亿人),根据增长率二—基期量,代入数据可得,与2011年12月相比,2020年3月 现期量一基期量农村网民规模增长了约1.361.36,直除首位商8。
因此,选择c选项。
现期量 现期量
解法二:根据 基期量=1+增长率、增长率 $\therefore$ 基期量——,选项首位各不相同,可将分母从左向右截取前两位,代入数据可得,与2011年12月相比,2020年3月农村网民规模增长了$2.55\div{\frac{1.56}{1.1}}-1={\frac{2.55\times1.1}{1.56}}-1\approx1.8-1=0.8$ ,与c选项最接近。
因此,选择c选项。
现期量一基期量
解法三:根据增长率=基期量,则2020年3月比2012年12月的增长率为
$\frac{2.55-1.56}{1.56}=\frac{0.99}{1.56}\approx63.5%$ ,定位折线图可知,2012年12月比2011年12月的增长率为14.6%,根据两期间隔增长率 $\bf R=r_{\mathrm{I}}+r_{\mathrm{2}}+r_{\mathrm{1}}\times r_{\mathrm{2}}$ ,则2020年3月比2011年12月的增长率约为14.6%+63.5%+14.6%X63.5%78. 1%+9. $35\div5=57$ .4%。
因此,选择c选项。
89、正确答案: $\mathbb{I}$ ,全站正确率:50%,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简单比较中的和差比较。
第二步,定位图二。
第三步,2015一2018年,城镇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与农村分别相差:65.8%一31.6%=34.2%、69.1%-33.1%=36.0%、71.0%— 35. 4% $\ulcorner$ 35.6%、74.6%一38.4%=36.2%,明显2018年相差最大。
因此,选择D选项。
90、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36%,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综合分析,且需选出正确的一项。
第二步, $\mathring{\mathfrak{L}}$ 选项,现期平均数计算。定位文字材料第一、二段可知,“截至2020年3月,农村网民规模为2.55亿人我国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46.2%”。根据互联网普及率=网民人数/总人数,可得农村人口为$\frac{2.55}{46.270}\approx5.5$ (亿),错误。
B选项,增长率计算。材料未给出与2019年农村网民规模有关的的任何数据,无法计算2019年的同比增长率,错误。
C选项,和差比较。定位图二中的“城镇地区互联网普及率”,普及率是“占比”,此处“普及率的增幅”默认为“普及率的差值”,而非增长率。2017年增幅为71.0%一69.1%=1.9%,而2016年的增幅为69.1%一65.8%=3.3%,2017年低于2016年,未实现逐年递增,错误。
D选项,读数比较。定位图一,读图可知,2013一2018年,我国农村网民规模每年均较上一年有所增长(看柱状图,逐年递增;或者看同比增长率,均为正),正确。
因此,选择D选项。
91、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47%,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增长率计算。
第二步,定位柱状图,2015年农民工规模为27747万人,同比增速为1.3%,2019年农民工规模为29077万人。第三步,解法一:根据基期量=现期量 $\int\limits_{0}^{\infty}i\cdot1+$ 增长率),增长率较小,采用化除为乘近似计算,代入数据可得201427747年农民工规模为1+1.3%27747X(1-1.3%)=27747-27747×1.3%27747-360=27387(万人),根据增长率 $\mathbf{\check{\rho}}=$ (现期量一基期量)/基期量,选项较为接近,分母从左向右截取前三位,分子减法计算,考虑截位舍相同,代入数据可得 ${\frac{29077-27387}{27387}}\approx{\frac{291-274}{274}}={\frac{17}{274}}$ 274—274,直除首位商6,C选项符合。
因此,选择c选项。
解法二:题干要求2019年比2014年的增长率,已知2015年比2014年增长了1.3%,只需求出2019年比2015年的增长率,再利用间隔增长率公式 $\tt E=[1+x^{-}]+x]\times x^{-}$ ,即可求出2019年比2014年的增长率。根据增长率 $=$ (现期量一基期量)/基期量,可得2019年比2015年的增长率为227%4.7%,代入间隔增长率公式可得 $1,500+4,700+1,30\times4,700=500+1,500\times4,700$ ,略大于 $i=16$ ,C选项符合。
因此,选择c选项
92、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61%,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基期比重计算。
第二步,定位文字材料第一段,“(2019年)外出农民工17425万人,比上年增加159万人。外出农民工中,在省内就业的农民工9917万人,比上年增加245万人”。
第三步,根据基期量=现期量-增长量和比重=部分量/整体量,选项首位各不相同,分母从左向右截取前两位,分母、分子均出现减法计算,考虑截位舍相同处理,代入数据可得2018年省内就业农民工的数量占外出农民工的比重为 的比重为17-0 $17-0^{-}~17$ 17,直除首位商5,C选项符合。
因此,选择c选项。
93、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63%,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增长量比较中的做差比较。
第二步,定位表格材料。
第三步,根据增长量=现期量-基期量,比较类问题,大数据从左向右截取前三位,其余舍相同处理,可得选项各行业增长量分别为:制造业, $\yen123,456$ :建筑业, $457-421=315$ :批发和零售业, $\exists\downarrow7-\cdot\exists\bar{\lambda}\bar{15}{=}\bar{\lambda}1$ ;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 $457-455=55$ 。则增长最多的是建筑业。
因此,选择B选项。
94、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61%,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基期量比较。
第二步,定位文字材料第二段。第三步,根据基期量=现期量/( $1+$ 增长率),可得2018年我国农民工在各区域的月均收入分别为:东部地区4222 3794 3723 3469
$\overline{{1+6.8%}}$ ,中部地区 $\overline{{1+6.3%}}$ ,西部地区 $1+5.7%$ ,东北地区 $\overline{{1+5.2%}}$ ,四个分数之间分母相差不大,东部地区分子明显大于其他地区,排除A、B选项: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直除首两位分别商35和32,中部地区>东北地区,排除C选项。
因此,选择D选项。
95、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45%,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综合分析问题,且需选出错误的一项。第二步,A选项,混合平均数计算,定位文字材料,根据基期量 $\risingdotseq$ 现期量-增长量,2018年外出农民工和本地农民工月均收入分别为 $\smash{\pm\pm\ensuremath{\mathbb{Z}^{\prime}}\ensuremath{\vec{\mathbf{I}}^{\prime}}}-\ensuremath{\bar{\mathbf{I}}^{\prime}}\ensuremath{\vec{\mathbf{I}}^{\prime}}=\ensuremath{\pm\downarrow}\ensuremath{\mathbb{I}^{\prime}}\ensuremath{\vec{\mathbf{I}}^{\prime}}$ (元)和 $\exists[\bar{\Pi}[\bar{\Pi}]-\exists\bar{\Pi}[\bar{\Pi}=\bar{\Pi}]\neq\bar{\Pi}$ (元),根据混合平均数口诀,整体平均数介于各个部分之间,偏向基数较大的一方,则2018年农民工月均收入介于3340一4107元之间,且2018年外出农民工和本地农民工人数分别为 $17425-155=177515$ (万人)、11652一82=11570(万人),利用平均数交叉得人数之比,
外出农民工: 4107
本地农民工: 3340可得,
${\frac{x-3340}{4107-x}}={\frac{17266}{11570}}\approx1.5$ ,解得 $y=-\frac{1}{2}-\frac{1}{2}[1][1]$ (元),整体月均收入不到4100元,错误。B选项,现期平均数计算,定位表格材料,2019年,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和住宿餐饮业月均收入分别为4667和3289元,根据总数 $\fallingdotseq$ 平均数 $x^{i}$ 总个数,则这两个行业年收入相差 $(4657-92515)\times12=1375\times12>12000$ 元,正确。C选项,增长率计算,定位文字材料,根据增长率 $\fallingdotseq$ 增长量/(现期量-增长量),则2019年外出农民工月均收入同比增速为4427-320 ${\frac{320}{4427-320}}={\frac{320}{4107}}$ ,本地农民工月均收入同比增速为 ${\frac{160}{3500-160}}={\frac{160}{3340}}={\frac{320}{6680}}$ ${\frac{320}{4107}}>{\frac{320}{6680}}$ 6680,外出农民工月均收入同比增速高于本地农民工,正确。
D选项,增长率读数比较,定位图形材料,直接读数可知,2015一2019年,农民工规模同比增速最小的年份为2018年(0.6%),正确。
因此,选择A选项。
96、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58%,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年均增长量计算。
第二步,定位图形材料“2014一2019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情况”。
第三步,根据年均增长量 $=$ (末期量一初期量)/相差年数,选项出现首位相同第二位不同,将数据从左向右截取前三位处理,可得 ${\frac{171-18}{5}}={\frac{153}{5}}$ ——5=30.6,与C选项最为接近。
因此,选择C选项。
97、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23%,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两期比重比较。
第二步,定位文字材料第一段和第二段。
第三步,根据两期比重比较口诀,分子增速 $\Finv$ 大于分母增速b,比重上升,反之,比重下降。2019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19.1%,即 $tt t=1.7.1$ ,材料中已知2019年东,中、西和东北地区零售额同比增速分别为19.8%,17.1%、17.6%和10.2%,仅东部地区增速19.8%>整体增速19.1%,即2019年占比(76.6%)高于去年,则2018年东部地区占比小于76.6%,仅 $\hslash$ 选项符合。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材料中已知的同比增长19.8%,17.1%、17.6%和10.2%指的是零售额的增长率,并不是比重的变化,百分数变化材料中均用百分点表示。
98、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45%,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简单和差计算。
第二步,定位文字材料。
第三步,2019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27%,2019年全国网络零售总额同比增长 $151.18-2.51=15.505$ 二者差值为27%-16.59 $\mid=$ 10.5%,即相差10.5个百分点。
因此,选择B选项。
99、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25%,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比重计算中求部分量问题。
第二步,定位第三段文字材料,“(2019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高达3975亿元”和图形材料“2019年全国各类农产品网络零售情况”。
第三步,根据部分量=整体量 $x^{-}$ 比重,部分量比较,由于整体量相同,则直接比较比重即可,比重占比前三的分别为休闲食品(24.9%)、茶叶(12.0%)、滋补食品(11.8%)。
第四步,根据同一个整体中,部分量和=整体量 $x^{-}$ 比重和,可得2019年全国各类农产品中,网络零售额排名前三的农产品零售额合计为 $3175.35$ (24.9+12.0%+11.8%) $=$ 3975X48.7%4000X50% $\risingdotseq$ 2000(亿元),与D选项最接近。
因此,选择D选项。
100、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34%,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综合分析问题,且需选出正确的一项。
第二步,A选项,增长率计算,定位图形材料“2014一2019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情况”,根据增长率 $\mathrel{\mathop:}=$ (现期量一基期量)/基期量,可得2014-2019年,农村网络零售额约增长1800 $\frac{17083-1800}{1800}<\frac{18000}{1800}=10$ 1800一,错误。B选项,现期平均数计算,定位第三段文字材料,“(2019年)全国832个贫困县实现网络零售额1489.9亿元”根据平均数 $\fallingdotseq$ 后/前,可得2019年,平均每个贫困县网络零售额为832 $\frac{1489.9}{832}<2$ ,错误。
C选项,直接读数,定位第一段文字材料,“2019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从2014年的1800亿元增加至逾1.7万亿元,占全国网络零售总额的16.1%,较上年略有提升”,直接读数可得,2018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约占全国网络零售总额的比重<16. $150=5.175$ ,错误。
D选项,两期比重比较,定位第三段文字材料,“(2019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高达3975亿元,同比增长27%”和图形材料“2019年全国全国各类农产品零售情况”,根据两期比重比较口诀,部分的增长率>整体的增长率,则比重上升,反之,下降。2019年水产品同比增长率(23.2%)<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率(27%),则有所下降,正确。
因此,选择D选项。
文章作者 考公
上次更新 2025-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