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广州市公务员考试_行测_真题答案及解析_部分解析不全
文章目录
2006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卷答案及解析
第一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
1.C[解析]“积淀”是指逐渐积累并沉淀下来,既有积累,又有沉淀的意思。而“积聚”是逐渐聚在一起而增多,只有“积累”的意思。因此,“民族精神”只能用“积聚”搭配;“精妙绝伦”是指景致巧妙得没有能和它相比的了,“完美无缺”指完备美好,没有缺点。形容“器物”应该用“完美无缺”比较恰当。故本题答案选C。
2.A[解析]B选项“生产的食品一直都是新老顾客倍受信赖的”中“倍受信赖的”不能是“顾客”,而应是“食品";C选项错在两面对一面,是否收门票不能被“否认",应删去“是否";D选项“扩大”的宾语不能是“教科书”,属于搭配不当的问题。故正确答案为A。
3.B[解析]A选项定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一本杂志”应改为“一家杂志社”,另外“扉页”仅指书刊封面之内印有书名、著者、出版者等内容的一页,不能为“七八页”;C项搭配不当,“桃林”是集合名词,不应用“一排排、一行行、一树树”来形容;D项结构混乱,“好奇心理”可以利用,“在考试情况下”则不能利用,故错误。本题答案为B。
4.D[解析]A项缺主语,应删去“由于”;B项搭配不当,“提高…"··水平”可以,但“培养……··水平”则不对;C项分类不当,“球衣”和“球鞋”不属于乒乓器材。故本题选D。
5.B[解析]B项错误在于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句中“不只是…·…·而是··.”应改为“不是··而是··”其他选项均正确,故答案为B。
6.C[解析]C项“捉摸”意为“猜测”、“预料”,多用于对某人或某种情况的猜测和预料,句中显然并非此意。根据语境,此处应为“琢磨”,指“反复思考、仔细考虑”的意思,故答案为C。
7.B[解析]A项中“首当其冲”意为“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用来形容员工被裁,运用合理。B项中“买渎还珠”的意思是“没有眼光,取舍不当”,而句中表达的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行为,故不符合句子意思,属误用。C项用“耳熟能详”来形容老歌,符合句意。D项用“无所顾忌”来形容孩子表达自己看法时的态度也是正确的。故本题选B。
8.A[解析]B项引号内“教师口语”作为一门课程,应把书名号去掉,“序言”用书名号也是错误的;C项“他就以鬼神为饵”后应是分号;D项“制冷”后应用顿号。
9.B[解析]A项“翻阅”意为“翻看”或“查阅”,不能与“一生”搭配;B项“检索”原意是查检寻找(图书、资料等),这里用来表示回顾老人一生中的事迹,而且与前面的“翻看”照应,故正确;C项和D项只是表示一种回忆和怀念,没有深入探寻的意思,不选。
语境。
11.A[解析]“洛阳纸贵”指作品受人欢迎,求多于供,与文意相符。“沉渣泛起”是贬义,“一掷千金”和“反靡万千”均不是文中所要表达的意思。故本题选A。
12.C[解析]文学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通常都是以现实生活中的某个人(或某事物)为范本而塑造出来的,我们称现实生活中的那个人(或事物)为该人物形象的文学原型。所以本题应选C项“原型”。
13.B[解析]A项“表演”指在演出中把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出来;B项“演绎”指比表演更加深入地发挥和展现,或者指注入情感的文字表达;C项“演艺”是名词;D项“展现”不能表达文章所需要的含义。故本题选B。
14.B[解析根据“有些事不让写的时候就不写”可知,并不是所有想写的东西都能写,故包含了很多无奈,所以选择B项。
15.D[解析]根据文意,第一个空应为“不仅仅”,A、C项“除了”与“是400万字的著”搭配不当,排除A、C;后两个空应是转折关系,显然符合题意的只有D项“虽然·…·但是·……",故正确答案为D
16.C[解析]主旨概括题,最后一句即为文段主旨,C项正确。A、B表述片面,D选项属于主观臆断
17.C[解析]C项为原文最后一句的原意转换,其他选项都不是文段所表达的内容。
18.B[解析] $\textcircled{1}$ 为总起句,后面几句为分别概括说明,所以排除A、C;区分B、D的关键在于 $\textcircled{1}$ 后面接 $\textcircled{2}$ 还是接 $\textcircled{5}$ ,第一句是说世界是不和谐、不安宁的, $\textcircled{5}$ 讲的是世界格局,是对 $\textcircled{1}$ 的进一步说明,而 $\textcircled{2}$ 则是说“人民处于贫困状态”,应与 $\textcircled{7}$ 相接,故选择B。
19.C[解析]文段主要讲述的是关于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故起始句应为 $\textcircled{3}$ ,排除B、D,与 $\textcircled{3}$ 衔接最紧密的是 $\textcircled{5}$ ,而且 $\textcircled{8}$ 与 $\textcircled{4}$ 应该是相接的,故排除A,选择C。
20,D[解析]D选项“生物体的衰老和寿命是由其基因组图谱所决定的”说法过于绝对,且与文章第一段最后一句话“衰老和寿命是多基因控制的”明显不符,与题干矛盾,其他选项均可从文中找出对应说法。
21.D[解析]A项中果蝇寿命的延长是“在受到极大限制的环境条件下选择出来的”,而非“科学家们”选择的结果;B项因果倒置,原文中说的是“有些基因改变后将导致代谢活动缓慢,活力降低";C项以偏概全,原文是“与线虫的衰老和寿命有关的基因突变后可使寿命延长6倍或更多倍”,故D为正确答案。
22.A[解析]文中画线部分的“事实”指的是“如果人能活到1200岁,那么要到400岁、500岁才会长大成人结婚生子”,相对应的就是“果蝇的发育长期停滞在幼虫阶段”,由此可知,A项应为正确选项。
23.B[解析]A 项错误在于因果不对应。文中说的是“单基因突变可能也是人类衰老的机制之一”,并不是唯一原因;C项所说“人类也只需用基因突变的方式,就能消除寿限的限制因子”属于无中生有;D项夸大其词,文段并不能推出“在不远的将来,长生不老不再是神话而是现实”。
24.C[解析]题干所提问题可以找到文中对应处,即第二段。A、B项文中没有提及,C项是对文章第二段的具体理解,D项表述与原文不符。
25.C[解析]由文中第三段最后一句“但如果忽略了·…""·社会主体之间的和睦与互助同样无法实现”可知C项说法错误。
26.D[解析ID 项表述与原文不符,文中说“现代法治注重通过国家的公共服务对那些公开破坏公平正义、破坏社会和谐的违法犯罪者给予惩罚。”故D项说法错误。
27.D[解析]从“两汉以来,犹循此制,乡举里选,必先考其生平,一玷清议.”可知,A项中清议起源于明朝的说法错误;“天下风俗最坏之地清议尚存,犹足以维持一二..”是用假设的句式来佐证顾炎武对清议的高评价,并非实际地说明朝风俗最坏的地方尚存清议,B项错误;从“晚明清议主要通过议论朝政得失与朝臣品性.”可知,C项说法片面;原文说“当清议风气与这种意气之争结合到一起时,清议往往沦为党争的工具",D 项是对这一说法的同义替换,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28.C[解析]原文中谈到清议的意义时,是说清议“对朝廷政事发生一定的监督和影响",C项说清议能够产生救亡图存的良策,这在文中并无体现,并且,原文最后一段中提到“在那个社会动荡….‘东林之持论高,而于筹敌制寇卒无实着””,C项论述与这一句意思完全相反。A、B、D三项均能从原文中找到相应证据。故本题应选 C。
29.B[解析]“峻门户而重意气”是明代士大夫中的一种风俗,原文说当这种风气与清议结合时,才往往使清议论为党争的工具,也即这种风气是原本就有的,与清议无关。B项中说峻门户重意气是以清议相区别,这在原文中并无体现。
30.A[解析]根据最后一段可知,作者批判的对象是“一批偏狭、迁腐的所谓清议君子”,并没有否定全部的东林党人,A项中说东林党人是“以清议误国之祸首”,这种说法明显有误。
第二部分数量关系
一、数字推理
31.D[解析]原数列前项减去后项得26,15,10,3,观察其规律发现可将其转化成平方数列的变式,即 $52+1$ 42-1, $32\pm1$ ,22-1,故 $(){+}12{+}1{=}5$ ,推出 $(){=}3$
32.B[解析]原数列前项减去后项得4.5,1.5,0.75,观察发现前一项为后一项的整数倍,即3,2,故可推测下一个倍数为1,即 $11.25-(){=}0.75$ ,故()处为10.5。
33.D[解析]本题的规律是,前两个数字积的2倍加1等于后面一个数,故 $(){=}11\times111\times2{+}1{=}2443$ 。本题应选D。
34.A[解析]本题的规律是 $2\times15{=}10{\times}3{=}6{\times}()$ ,可推出 $(\mathbf{\lambda}){=}5$
35.B[解析]本题所给出的数字都能被6除尽,符合规律的只有B项。
36.B[解析 $\scriptstyle]{2=1}\times2$ $12{=}3\times4$ $ 56{=}7\times8$ $90{=}9\times10$ ,由此可推测括号处为 $5\times6{=}30$ ,故本题应选B。
37.B[解析]观察数列可知, $36{-}8\times2{=}20$ $8–20\times2{=}-32$ ,20-(-32) $\times2{=}84$ ,故下一项为 $32-84\times2=-200$ ,答案为B。
38.A[解析]需要注意的是此砖堆堆在墙角,故只在三个面上涂石灰,先看上底面,共有 $4\times9{=}36$ (块)砖刷上了石灰;再看两侧面,排除上底面的砖块后,正侧面共有 $6\times3{+}2\times9{=}36$ (块),斜侧面(排除上底面与正侧面的砖块)有 $8\times3{+}5\times2{=}34$ (块)。故总共被涂上石灰的砖有 $36+36+34=106$
39.C[解析]设第一家的平均价格为 $\mathrm{x}$ ,营业额为y,则第二家的平均价格为 $(1+15%)\mathrm{x}{=}1.15\mathrm{x}$ ,营业额为$\mathrm{y}/(1{+}20%){=}\mathrm{y}/1.2$ ,故第一家的销量为 $\mathrm{y/x}$ ,第二家的销量为 $\mathrm{y}/(1.2\times1.15\mathrm{x}){=}\mathrm{y}/1.38\mathrm{x}$ ,第一家的销量比第二家高(y/x$\mathrm{y}/1.38\mathrm{x}$ $\div{\mathrm{y}}/1.38{\mathrm{x}}\times100%{=}38%.$
40.A[解析]本题从专家到达的时间算起, $70\substack{+30+15=115}$ (分钟),9点之后再过115分钟即10:55时,会议即可结束。本题正确答案为A。
41.D[解析 $1280\div(4\times7){=}10$ ,即工资为10元/时,按现状挣500元还需 22天。周末工资提高后,一周可挣5$\times10+15\times2\times2{=}110$ (元),挣满500元还需两周即14天,故总共可提前 $22.14{=}8(\mathcal{K})$
42.C[解析]设这批书的原价为 $\mathrm{x}$ 元,两次打折后为 $0.8\times0.95\mathrm{{x}}{=}0.76\mathrm{{x}}.$ ,将选项中的四个数除以0.76,只有43.58$\div0.76\approx57.34$ 不为整数,选C。
43.C[解析]做第十二次记录时,离第一次记录共有55小时,即时针转4圈又7小时后时针指向9,那么开始时时针指向2,本题选C。
44.B[解析]设完整的玻璃有 $\mathrm{x}$ 块,碰裂的玻璃有y块,依题意可得:
$0.4\mathrm{x}{-}0.3\mathrm{y}{=}0.288{\times}1000$ $\scriptstyle\mathbf{x}+\mathbf{y}=1000$
解得
$_{\mathrm{X}}{=}840$
y=160
故本题答案为B。
45.D[解析]设公司人数为 $\mathrm{x}$ ,则去年公司的总利润为 $30000\mathrm{x}\div30%\mathrm{=}100000\mathrm{x}$ ,故今年公司总利润为100000x$\times(1.20%){=}80000\mathrm{x}$ 。员工薪酬为公司总利润的 $30%$ ,则今年员工薪酬总额为 $80000\mathrm{x}\times30%{=}24000\mathrm{x}$ 人均奖金为24000x÷x- $1200\times12{=}9600$ (元),而去年的人均奖金为 $30000{-}1200\times12{=}15600$ (元),故今年公司的人均奖金同比下降 $(15600-9600)\div15600\times100%\approx38.5%$
第三部分 判断推理
一、演绎推理
46.C[解析]小张和老孙都属于“2000年以来已经献过血”的人,小刘属于“2002年以来在献血体检中不合格的人”,故都可能不被选上。只有C项,大陈最近的一次献血是在1999年,且没有说他献血体检不合格,故最有可能被选上。
47.D[解析]如果D项为真,即使用美雅祛斑霜,李小姐脸上黄褐斑不再增多,这说明了美雅祛斑霜对于李小姐是有治疗效用的,直接削弱了上述题干。A、B、C三项均说明了美雅祛斑霜是信得过的产品,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题干的结论,但削弱力度不如D项。
48.B[解析]万家服务公司推出这一活动的根据是能为大学里的高级知识分子节省大量的家务时间,如果B项为真,即大部分家庭都雇佣钟点工做家务的话,就不存在节约时间的问题,且雇佣钟点工的报酬比买净菜所增加的开支还少,那么“净菜进万家”这一活动就不存在任何的竞争优势,B项直接削弱了题干结论。C、D两项也能起到削弱作用,但力度不如B项,A项起的是加强作用。
49.C[解析]题干中说到“他们并不真正属于这个行业”的原因是“足球的比赛和训练并不是他们主要的经济来源”,也即表明作者建立这一因果关系的潜在依据是,球员的主要经济是否来源于足球比赛和训练决定了他们是否是职业球员,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50.A[解析]如果A项为真,则说明学习效率高是获得奖学金的条件,而并非获得奖学金的结果,也即那些获 得奖学金的人本来就具有较高的学习效率,而与奖学金的提高作用无关,直接削弱了题干的论证。B项是加强了 题干论证,排除。C、D两项是无关项。
51.D[解析]A、B、C三项分别从客流量、更换补偿、公司利润三个方面说明了更换旧汽车不会使公司利益受损反而会进一步提高利润,均可能是公司作出这一计划的原因。D项只谈到汽车驾驶方面的因素,与公司的利润无关。故本题应选 D。
52.A[解析]题干的逻辑是医疗水平的高低决定了癌症病人的平均生存年限,如果A项为真,则说明美国癌症患者的生存年限高的原因是他们较早确诊癌症,而并非医疗所起的效果,这就直接削弱了题干的论证。B、C项为无关项,D项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题干的论证,均排除。
53.D[解析]题干通过上半年的销、售量预测全年的销售量,其论证成立的前提是,一年之中,录像机下半年的销售量与上半年持平。如果D项正确,即录像机年销售量的 $70%$ 集中在年末的两个月的话,那么下半年的销售量将远远超过上半年,从而也无法得出今年的销售量一定比去年的少这一结论。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A项为无关项;B项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题干的论证;C项也有削弱作用,但力度远不如D项。
54.B[解析]题干中顾客所提的问题是游泳池执行罚款的依据是什么,而工作人员所回答的是罚款的目的,所犯的逻辑错误属于答非所问,转移话题。与这种错误相似的是B项,市民问的是公约可否精简,而专家答的是公约是如何制定的,同样是答非所问,转移话题。其余三个选项也存在问题,A是存在矛盾,C是循环定义,D是混淆概念。
55.D[解析]A、B、C三项分别从不同的方面说明了人工接线员不会减少的原因。D项说人工接线员与电子接线员的效率相差无几,间接说明了可以用电子接线员替代人工接线员,不仅不能解释人工接线员没有减少这一现象,反而起到质疑作用。
二、类比推理
56.A[解析]解此题首先要清楚所给词语的相关意义,“流言可畏”说的是流言语很可怕,“积毁销骨”指不断毁谤能使人毁灭,二者形成意义上的递进关系,与之类似的是A项。B项两个成语是并列的关系,C项是相对的关系,D项两成语没有什么关系。故本题应选 A。
57.A[解析]题干的两句俗语是从正反两个角度论述同一个意义,与之类似的是A项,“难再”与“易老”从正反两方面论述,且都说明了青春的可贵。B项是从同一角度进行的论述,C项并非同一意义,D项是顺承关系,均排除。
58.C[解析]题干中的两个词语指的是镇压者与相应的农民起义,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与这种关系最为类似的是C项,曹操镇压黄巾起义。A项李鸿章并没有直接参与甲午战争,亦不存在镇压关系。B项中项羽是楚汉之争的直接参与者,也是失败者,不能说是镇压。D项安史之乱是唐肃宗镇压的,且安史之乱并非农民起义。
59.B[解析]题干中广东与福建是陆地相邻的两个省份,B项中甘肃与青海也是陆地相邻的两个省份,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A项中山西与湖北并不相邻。C项天津与上海也不相邻。D项中云南与海南中间隔海,也没有陆地相邻。
60.D[解析]题干中的两人是同一时代同一领域的名人,与之类似的是D项,陈景润与华罗庚均为近现代著名数学家。
61.D[解析]题干中两个词语均是讲治国,且前者指治国的手段,后者指治国的结果。与之类似的是D项,和而不同、优胜劣汰均是讲竞争,前者指竞争的局面,后者指竞争的结果。A项中两词无直接关系,B、C两项为近义词,是并列关系。
62.B[解析]美国与墨西哥同属于美洲,德国与意大利同属于欧洲。
63.B[解析]题干中的“知”与“行”是两个相对的哲学概念,且分别属于意识与物质两个范畴,与之类似的是B项,“唯物”与“唯心”也是两个相对的哲学概念。A项虽属于哲学概念,但并不具备物质或意识的属性;C项是王阳明宇宙心学中的概念,“吾心即宇宙”,两者是同一性,而非相对性;D项中“质”与“量”也没有反应出物质与意识的属性差异。
64。D[解析]题干均为人名,且人名中的字有对仗的特性,如“祖”与“孙”,“之”与“者”;D项中“柳下惠”与“李东阳”也都是人名,且“柳”与“李”,“下”与“东”也有对仗的特性。
65.B[解析]题干中“红豆”是名词,常用来寓意“相思”,与之类似的是B项,“柳絮”也为名词,且常用来寓意“闲愁”。A项为并列的两个名词;C项寓意关系不明显;D项对应结构与题干相反。
三、图形推理
66.B[解析]图形的规律是:上一行的三个方块整体下移,最下面的一行移到最上面,且每一行在移动时内部变换成不同的排列方式。符合这一规律的为B项。
67.A[解析]图形旋转题,题中第二个图形是由第一个图顺时针旋转最里边的小短线得到的,第三个图是在第二个图基础上顺时针旋转中间的短线得到的,那么很显然,第四个图是在第三个图基础上顺时针旋转最外边长线得到的,故只有A选项符合题意。
68.D[解析]前三个图形均为中心对称图形,四个选项中只有D项为中心对称图形。
69.D[解析]一、二两个图形重叠后可形成一个完整的圆,依此规律,三、四两个图形重叠后也形成一个完整的圆,符合题意的为D项。
70.B[解析]黑点不动,每行的白点整体左移一格,当黑白两点相重时,该元素变为小方格。当方格左移遇到黑点时,黑点移到方格原来的位置;当方格左移至空白区域时,又还原为白点和黑点。据此规律本题正确答案选B。
71.A[解析]己知第二个图是在第一个图的基础上旋转得到,第三个图是在第二个图的基础上进行了翻折,且第二个图与第三个图之间体现了一定的对应相似关系。综合选项,A项是在第三个图的基础上旋转得到,且与第一个图之间有一定的对应相似,其余三项均是在第一二图的基础上旋转得到,与第三图的联系不及A项更紧密。故本题选 A。
72.A[解析]本题可采用排除法。B项中,相邻的两个面中黑色三角形的顶点不可能相对,排除;C项中,相邻的两个面中白色三角形的顶点不可能相对,排除;D项中,顶点上方为黑色圆弧的白三角形所在的面,对应的右边相邻的面应为白色三角形而非黑色三角形,D项也排除。
73.C[解析]本题可采用排除法。A项中,有两个黑方块的面与一个黑方块的面是相对面而不能相邻,排除;B项中,有一个黑方块的面应与有三个黑方块的面位置互换;D项中,有两个黑方块的面与空白面的位置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74.D[解析]观察题干图形可知,三类圆圈(实心、空白、花点)中,同类圆圈均不相邻,且相应地处于三个圆圈组成的正三角形的顶点。据此即可排除A、B、C三项。
75.D[解析]观察题干图形可知,所形成的圆台下部为黑色圆(部分),上部为两白色的相交圆(部分),且两圆左大右小,相交部分为黑色,据此可排除A、B、C三项。
四、常识判断
76.D[解析]本题考查对和谐理念的理解,不熟悉的考生可采用排除法来解题。A项中“实现人类共同价值观形成”不属于和谐理念的范畴,且这是无法实现的;B项中,促进经济全球化是经济领域内的变化,与建设和谐世界没有必然的联系。据此可排除A、B两项。再比较C、D两项,D项中包括人与自然界和谐的内容,且D项的区域协调发展包含了C项中的政治区域区分与经济区域区分,显然D项更为全面。
77.B[解析]“八荣八耻”是胡锦涛主席在 2006年3月4日看望政协委员时提出的,要求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味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反映了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故A项正确。
西部大开发实施以来,西部地区经济增长迅速,减缓了与东部地区经济差距扩大的趋势,但差距并没有缩小B 项说法错误。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故C项正确。
《上海合作组织五周年宣言》中提到:“展开安全领域的密切合作,中心任务是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和非法贩运毒品,应对非传统威胁与挑战。”由此可知D项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应选B。
78.D[解析]生产力体现着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反映的是人的生产能力,生产关系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D项论述恰好相反,故不正确。
79.D[解析]A项“王睿楼船下益州”说的是西晋灭吴的历史,与陈后主无关,故错误;B项程朱理学是宋以后儒学主流;“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出自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是苏轼对古文运动倡导者之一的韩愈的赞颂之词,C项中对应错误,且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包括韩愈与柳宗元两个;D项姜夔的词反映的是扬州被金兵洗劫后的景象,故正确。
80.B[解析]洋务运动发生在清政府末期,在列强长期压榨下,清政府陷入内外交困的局面,于是在清政府统治阶层,出现了一批力图自强的官僚,他们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发起了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根本目的是巩固与维护清政府的统治。B项说法错误。
81.B[解析]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而细胞中的基因大部分存在于细胞核中,故B错误。
82.C[解析]心理学上认为,儿童在早期以动作思维为主,也称“直觉行动思维”。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是依靠感知和动作来完成的。其行为包括无意动作、本能动作和智慧动作。其中智慧动作是灵长类动物区别于一般动物的一大特征,正是由于智慧动作的不断发展,才令人的智力不断发展。C项中说动作停止思维也就停止.明显否定了智慧动作,否定了儿童早期阶段的思维活动,故不正确。
83.C[解析]本题可采用排除法。以现实为主的原则只是大陆法系的原则,英美法系是惯例法,审判时按原有惯例进行宣判,故A项以偏概全;B项中,负有举证责任的是原告而非被告;D项中,马克思主义认为法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84.B[解析]我国《刑法》第196条第3款规定,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依照本法第264条(盗窃罪)的规定定垂处罚。B项中侵占罪的说法错误。
85.C[解析]价格能优化资源配置,但并不能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状态,C项说法过于绝对。
86.C[解析]根据表格资料,浙江省法人单位为40.38万个,而机关、事业法人数在全省法人单位中所占比例为 $7.9%$ ,故有 $40.38\times7.9%\approx3.2$
87.B[解析]根据资料知,福建省产业活动单位总数为21.77万个,第二产业为5.93万个,则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为 $(21.77–5.93)\div21.77\times100%\approx72.8%$ ,B项正确。
88.A[解析]广东省个体经营户中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为 $100%{-}88.8%{=}11.2%$ .则第二产业个体经营数量为269.77$\times11.2%{\approx}30.2$ (万个)。A选项正确。
89.A[解析]浙江省社会团体及其他法人个数为 $40.38\times15.5%{\approx}6.26$ (万个),广东省社会团体及其他法人个数为 $43.5\times(100{-}77.5{-}11.6)%{\approx}4.74$ (万个)。两者之差约为1.5万个,A选项正确。
90.C[解析]广东省第二、第三产业在个体经营户中的不平衡程度超过福建,故A项不准确。表格中并没有提到产业活动单位的职工总数,B项说法无根据。广东省机关事业法人单位数量约为 $43.5\times11.6%\approx5.05$ (万个),福建省为3.02万个,浙江省为3.2万个(根据第 86 题计算结果),故C项说法正确;D项中有关经济总量的数据在表格中并无反映,故D 项错误。
91.B[解析]由“2005年····利润总额1032.51亿元·增加到原来的1.8倍”可知,2000年利润总额约为$1032.51\div1.8\approx573.62$ (亿元)。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92.C[解析]设2000年至 2005年50强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营业收入的年增长率为X。依题意 2000 年的营业收入为 $4423\div5.3\approx834.5$ (亿元),则有: $834.5\times(\mathrm{l+x})5=4423$ 即 $({\mathrm{l+x}})5{\approx}5.3$ 。直接解本方程较难,考生可代入选项,经验证C项正确。
93.C[解析]由“占总体的 $34.5%\cdots5$ 年间·…··营业收入在整体中的比重下降了28.5个百分点”可知,2000年,50强中国有企业的营业收入在整体中的比重为: $34.5%{+}28.5%{=}63%$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94.D[解析]根据材料最后一段可知,2005年,入围50强的港澳台及外资企业的经营收入为3997.6亿元,而同期入围50强的国有企业营业收入为5199亿元,约少 $5199-3997.6{=}1201.4$ (亿元)。故本题选 $\mathrm{D}$
95.B[解析]由第一段材料可知,2000年的50强中,营业收入最高的为 $1926.8\div3.1\approx621.5$ (亿元),故A项错误。由第二段材料可知,2005年,入围50强的制造业从5年前的22家上升到近30家,而其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从2000年的10家增加到2005年的16家,占了一半以上的比重,由此可知B项表述正确。从最后一段可知,国有企业比重下降,而其他经济类型的企业在总体中的比重明显呈上升趋势,故C项错误。D项从材料中无法得知,材料并未给定50家企业每家的具体营业收入。
96.C[解析]由图可知,当写信者与自己相似时,人们归还钱包的比率分别为 $70%$ $60%$ $10%$ ,故整体归还比率大约为 $(70%+60%+10%$ ÷3≈46.7%,与C项最接近,故正确答案为C。
97.B[解析]由图可知,当写信者使用中性语气时,人们归还钱包的比率分别为 $25%$ $60%$ ,故整体归还比率约为 $(25%{+}60%)\div2{=}42.5%$ ,与B 项最接近,故正确答案为B。
98.A[解析]当写信者与自己不相似时,信的正性语气与负性语气所引起的归还钱包的比率分别为 $37%$ $40%$ 因为题目问的是参加实验者所在的整个社会群体,故考虑调查与实际的误差,这一比率差异最可能为〇。
99.C[解析]当写信者使用正性语气时,写信者与参加实验者的相似性所引起的归还钱包的比率分别为 $70%$ $37%$ ,差异为 $33%$ 。考虑调查与实际的误差,与这一结果最相似的为C选项。
100.C[解析]从原文第二段的陈述可知A项正确。由图可知,写信的语气及相似性均对钱包归还率产生了影响,故B项正确。C项所述实验结果并不能证明人群抽样有很大漏洞,因为该实验是验证假设,出现任何结果都有可能,故C项说法错误。
文章作者 考公
上次更新 2025-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