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广州市公务员考试_行测_真题答案及解析
文章目录
2014年广州市公务员考试《行测》卷答案及解析
1、根据文意,某些精密公式表示出的普遍性是需要在大量的、广泛的事实经验中总结出来的,故“庞杂”最符故正确答案为C。
2、本题是强调在新技术日趋进步的大背景下,提高软件厂商市场洞察力和创新力的急迫性。A项迫不及待的意思是,急得不能再等待了,形容心情急切,强调的是主观心理所想;B项迫不得已的意思是,被逼不得不这样做,强调无可奈何;C项迫在眉睫的意思是,形容事情已到眼前,情势十分紧迫,强调的是一种客观上的紧迫,符合题意;D项时不我待的意思是,时间不会等待我们,指要抓紧时间,并未体现出紧迫感。
3、本题考查的是近义词的辨析。关键词是“却不”,表转折,关联词前后意思相对。
第一空:“通俗”指浅显易懂。俗套: $\textcircled{1}$ 世俗的习惯和礼节。 $\textcircled{2}$ 陈旧的格调、程式。庸俗:指平庸鄙陋,不高尚。因转折前后描述对象一致,都是修饰思想方面的,故而选“庸俗”。
第二空:“浅显”指简明易懂的事物和道理。浅薄:多指人的学识、修养等不深厚,很浅显、浅薄的议论。短浅:故正确答案为D。
$\textcircled{1}$ 指土地剧烈摇动(这层意思多指自然灾害)。$\textcircled{2}$ 指内心受到强烈的冲击或感动,精神或情绪剧烈起伏或波动。威:是指凭借力量或势力使对方感到恐惧。高压反贪腐就应让腐败的官员畏惧,因此,选择“威”最为恰当。第二空:转换 $\textcircled{1}$ 指改变,改换; $\textcircled{2}$ 从一种能量形式变成另一种能力形式;扭转:纠正或改变事物的发展方向或不正常的情况。贪污腐败是不正之风,因而用“扭故正确答案为B。
5、本题考查的是近义词的辨析。第一空:“消减”,指减少,降低标准,侧重于数量上的减少,多指具体事物;“消损”,消减,磨损,多指抽象的事物。故排除A、B两项。第二空:“消耗”,多指(精神、东西、力量等)因使用或受损失而逐渐减少。“浪费”多表示由于管理和配置的失误,导致消耗的资源超出了完成某项活动本身所需资源的数量。本题所修饰的对象是社会成本和发展机遇,是种资源,故“浪费”最为恰当,可排除D项。
$\textcircled{1}$ 妨碍物体运动的作用力。 $\textcircled{2}$ 泛指阻碍事物发展或前进的外力。“压力”: $\textcircled{1}$ 指情况的紧迫或紧张。 $\textcircled{2}$ 社会或经济负担的增加。符合文意,“巨额现金赔偿要求”使银行的经济负担加重,“相关的法律诉讼和监管调查”使银行所面临的形势紧张。
故正确答案为A。
7、第一空,“对接”指两个或两个以上航行中的航天器(航天飞机、宇宙飞船等)靠拢后接合成为一体,强调的是具体事物的结合。“接轨”本是一个交通术语。引申为把一件事情与另一件事情连接起来,强调的是抽象的结合。这里指把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连接到一个“轨道”上。同时“与国际接轨”也是固定搭配。排除A、D项。匹配,而不是合成一体。
故正确答案为B。
8、本题是对虚词中关联词的考查。
第二空考查转折关系,是本题的破题点。第二个空格前一句提到“未冠以‘现代化’的字眼”,后一句提到“紧
第三空考查递进关系,进一步说明这些书是围绕现代化问题展开的。
故正确答案为B。
9、本题是对虚词中关联词的考查。
第三空,“则”表顺承关系,所连接的前一部分表原因,后一部分表结果。因为理性研究不是这样,所以要就骨论骨,就肉论肉。
故正确答案为D。
10、本题为对策类文段,空格处所填均为倾听民声时,党员干部所要做到的。“赞许”易使人飘飘然,因而要戒骄戒躁,谦虚谨慎对待。“牢骚”易使人怒火中烧,因此要平心静气地对待。采纳“建议”时,要去糟取精,选择好的、适用的。
故正确答案为A。
词汇拓展;
谦虚谨慎:形容人虚心礼让,小心谨慎。
平心静气:心情平和,态度冷静。
去糟取精:吸取事物中最好的东西,舍弃事物中坏的,无用的东西。
11、第一步,读文段找到主旨句
文段一开始通过对比提出在经济不发达时“传统建筑遭受的主要是自然的破坏”,而在经济发展起步阶段“人为
第二步,在主旨的基础上适当延伸得到答案
由提问方式可知这是一道隐含主旨题,因此要选解决问题的对策。B项“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重视对传
故正确答案为B。
12、A项“人体可以利用自身的免疫系统治愈癌症”曲解题意,文中只说“是最有潜力的治疗方法之一”,并未说能否治愈的问题;
B项“免疫系统受到抑制的人很可能罹患癌症”无中生有,文章只说“免疫系统受到抑制的病人比别的病人更容故正确答案为D。
C项大数据战略需要组合拳,而组合拳需要三个方面,因此是必要条件,正确;
15、A项对应文段最后一句“让更多的意见参与进来”,正确;
B项对应最后一句,但文段说的是“不是人为控制人们情绪的宣泄”,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A。
16、A项对应文段第二句,但文段说依然是困扰人们的问题,只是不是结构性的,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B。
17、从文段第一句“科普创作历来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相应的人力物力投入,而且还需要作者巨B项偷换了主体,把“培养青年科普作者,解决人才断层问题”偷换成“科普作者”,错误;
C项对应问问段最后一句“进一步明确科普创作的地位,将其放到与科学研究、科技推广等同等的地位予以重视”而不是更重要,错误;
和第三句意思是许多有才气的人由于耐不住工作的无聊、无趣而一事无成。文段围绕工作的无聊、无趣展开的,也就是说工作中如何面对无聊、无趣。
故正确答案为D。
的工作出问题了,就应当立即深刻检讨,查找工作中的问题,承担责任,并努力解决问题。”可以判断,D项是
20、A项偷换概念,文段提到“他们对家乡农村的依恋在减退”,选项讲“不再依恋”,与原文不符,错误;B项偷换逻辑关系,文段讲“不愿意或无法回归农村社会,但同时又未能真正适应、融入城市,“无法回归农村社会”和“未能真正适应、融入城市”是并列关系,而不是因果关系,错误;
D项偷换概念,文段讲受到“冲击”,并没有说“无法适应、融入”,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C。
21、A项对应最后一句,“前者为人们带来批判式思维模式”,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A。
22、A项无中生有;
B 项通读全文可知正确;
C项偷换概念。文段“它削弱了‘科学是正确’的传统形象。”是科学给人的印象,并不涉及科学本身;故正确答案为B。
23、 $\textcircled{2}$
$\textcircled{1}$ $\textcircled{2}$ $\textcircled{1}$ 句应承接在 $\textcircled{2}$ $\textcircled{4}$ $\textcircled{3}$
故正确答案为B。
24、 $\textcircled{4}$ 句中的“有意无意”与①句中的“躲避不开”相照应,且①)和 $\textcircled{4}$ 之间存在逻辑关系, $\textcircled{4}$ 句是在描述生活快节奏的现象, $\textcircled{1}$ 句说出了快节奏带给我们的感受,故 $\textcircled{4}\textcircled{1}$
$\textcircled{2}$ 句中“究其原因”后面常跟对前文所提到的事情的解释说明,因为快速发展致使生活节奏改变,故其前一句应讲述的是生活节奏的改变。由 $\textcircled{3}$ 句提出悠然宽缓的生活离我们渐行渐远,所以 $\textcircled{3}\textcircled{2}$
故正确答案为C。
25、浏览选项,我们发现 $\textcircled{1}$
制度,根据转折前后话题一致、意思相反的原则,其前一句应为辉煌的时代,故 $\textcircled{4}\textcircled{1}$
$\textcircled{4}$ 句中出现指示代词“那幅地图”,故前文应提到“地图”。
故正确答案为C。
$17+6=23$
${\frac{1}{8}}\div4={\frac{1}{32}}$
$1\times(3-1)=2,3\times(2-1)=3,2\times(3-1)=4,$ $3\times(4-1)=9$ $\times$ $-1)=$ $4\times(9-1)=32$
$0=0\times1^{2},4=1\times2^{2}$ $18=2\times3^{2}$ $3\times4^{2}=48$
销量 | 每斤利润 | 总利润 |
50 | 5 | 250 |
100 | 1000 | |
150 | 1250 |
31、
2$1000\div100=10$ $20%$ $5\div20%=25$ 故正确答案为B。
32、公交线路全程 25个站点,即全程共 24 段分段线路,每分段线路行驶的时间为5 分钟,则全程需要 $24\times5=120$ $120\div10=12$ $12\times2=24$
$56-x$ $\left[90x^{+}80\left(56^{-}\mathrm{x}\right)\right]\times0.2{=}960$ $x=32$
故正确答案为D。${5c m}$ $10c m$ $20c m$ $40c m$ $15c m$ $5+10+20+40+15=90c m$
35、设最高分为,最低分为,根据七位考官所评分的总和不变,则可列式为: $y$
$6.75\times6+x=7.25\times6+y=5\times7+x+y$ $6.75\times6-35=y$ $7.25\times6-35=x$
$x-y=7.25\times6-35-6.75\times6+35=(7.25-6.75)\times6=3.6$ $6\Psi+9\zeta=8$ $+3$ $=3\zeta.$ $27\div3=9$ $27\div1=27$ $27-9=18$
故正确答案为B。$15-2\times3{=}9$ $C{8}^{2}=28$
故正确答案为D。$0.7\mathrm{x}\times0.6+0.7\mathrm{x}\times0.8+0.7\mathrm{x}\mathrm{=}0.42x+0.56x+0.7x=2520$
故正确答案为D。
39、第一次相遇时,两车共行走了一个全程;第二次相遇时,两车共行走了三个全程。第二次相遇所走路程是第
一次相遇所走路程的3倍,所走时间与速度不变,故甲第二次相遇所走的路程也是第一次相遇所走路程的3倍。$35\times3=105$
故正确答案为A。
40、若要甲最后划定取得胜利,则只能在最后6个区域时,由乙先划定才可实现。$1^{\sim}5$ 个单位。然后甲只需根据乙划$6-z$
故正确答案为B。
4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变冷发生在西周。《竹书纪年》中有公元前 903 年长江、汉江结冰的记载。冷到长
的记录。这些“侵略者”大多是北方游牧民族。$2^{\circ}\mathrm{C}^{\sim}4^{\circ}\mathrm{C}$
胡乱华”之后的十六国割据局面。
第三个寒冷期发生在宋元之间。经历长时段的气候变冷、草木凋零、粮食减产和连年瘟疫与战争,中国的政权达4-
到了一个新的临界点。在公元1234年这个临界点,和宋代赵家王朝征战百年的游牧民族大金国瞬间崩溃,被新兴壮大的蒙古人政权消灭;而南宋的赵家王朝,也不过是在苟延残喘,蒙古人建立的牧者王朝,随后为中国建立了有史以来最大的疆域版图。
故正确答案为D。
42、构成民事责任的要件为:1.损害事实的客观存在。损害是指因一定的行为或事件使民事主体的权利遭受某种不利的影响。2.行为的违法性。指对法律禁止性或命令性规定的违反。3.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作为构成民事责任要件的因果关系指行为人的行为及其物件与损害事实之间所存在的前因后果的必然联系。4.行为人的过错。行为人的过错是行为人在实施违法行为时所具备的心理状态,是构成民事责任的主观要件。本题中,造成甲死亡的主要因素为医院病房因电线老化短路而引发火灾,主治医生丙的失误对甲的死亡不构成直接因
故正确答案为C。
43、A项错误,弗朗西斯·培根(1561一162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散作家、哲学家。他不但在文学、哲学上多有建树,在自然科学领域里,也取得了重大成就;
B项错误,伊曼努尔·康德(1724一1804),德国哲学家、天文学家、星云说的创立者之一、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
C项正确,罗素(1872一1970)是英国世袭贵族之子,他在1920年访问俄国和中国,并在北京讲学一年,与美国人文哲学家杜威同时间在中国讲学,在长沙时期,青年毛泽东曾经担任记录员。他提倡离婚手续简化,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D项错误,约翰·杜威(1859一1952)是实用主义的集大成者。他的著作很多,涉及科学、艺术、宗教伦理、政故正确答案为C。
是小的,低等的车乘或行程之意。说小乘,显然有贬抑之意;相应地,说大乘,有显扬之意。现代的佛教学者,沿袭此用法,已是中性,并无显扬或贬抑的意味。
故正确答案为A。
45、C项正确,“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時平”出自《行经华阴》。唐代诗人崔颢的作品。此诗描写了诗人途经华阴时所见的华山三峰雄奇险峻的景色,表现了祖国山河的壮美瑰丽,抒发了诗人对奔走名利者的不齿以及对学道求仙的向往之情。首联写远景,起句不凡,以华山之高峻和三峰的高矗天际,压倒京都之豪富,暗寓出世高于追名逐利;颔联写晴雨时的景色,是近景;颈联写想象中的幻景,描述华阴地势的险要和汉時的形胜,即景生感,隐含倦于风尘退隐山林之意;尾联反诘,借向旁人劝喻,说明凡争名夺利的人,就不得安心息影学长生之术。全诗打破了律诗的起承转合的格式,别具神韵。诗境雄浑壮阔,对仗工整,寓意深刻。故正确答案为C
46、A项错误,“六礼”即六个礼法,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
B项错误,亲迎(或迎亲):在结婚吉日,穿着礼服的新郎会偕同媒人、亲友亲自往女家迎娶新娘。新郎在到女家前需到女家的祖庙行拜见礼,之后才用花轿将新娘接到男家。在男家完成拜天、地、祖先的仪式后,便送入洞
C项错误,问名结束后,男方占卜得到吉兆,使者就重新到女方家里,婚姻就正式地确定下来,这就是纳吉。纳吉结束后,男方向女方送财礼,无论贫富,财礼是不可少的,这叫纳征;
D项正确,请期(又称乞日):即男家择定合婚的良辰吉日,并征求女家的同意。
故正确答案为D。
47、本题为争议题。
A项,在火场内确实不能朝着有亮光的地方跑,因为亮光的地方极有可能正在发生燃烧,但脱离火场之后可以朝着其他灯光的地方跑,有灯光的地方一般会有人经过,容易得救。
B项,建筑物发生火灾首先要判断自已所处的楼层位置,如果自己在火灾楼层的下方且距离较近,不要往上跑,如果自己在火灾楼层的上方且距离较近,不要往下跑,以免误入火场。如果处于火灾楼层上方,又无其他办法,情况紧急在四周已被烟雾包围的情况下,应积极自造或寻找避难处所,如高层露台、楼顶平台、可打开的窗户等处,但有的时候由于天窗等锁闭造成伤亡也时有发生。
C项,有些建筑物外侧有落水管等竖直的管线,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可沿该管至地面,然后安全逃生。
D项,阳台以及毗邻的平台关键时刻也可以用以躲避火灾进行逃生。
火场逃生一定要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结合进行,切勿生搬硬套,弄巧成拙,但就本题而言AB 都有不正确的地方,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
48、每年的10月23日是我国传统节气“霜降”,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因此有“落一叶而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气
C项错误,由上述可知。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
49、A项,因为山上的气温比较低一些,海拔平均升高100米,气温就下降0.6度左右。植物开花一般都是气温达到一定的值才会开放的;
B项,中午12时,太阳位于正南,无论什么季节,影子都会指向北方;
C项,由于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有夹角,所以,地球是斜着转的。而太阳是不变的,因此,越往北白昼越长,赤
D项,太阳辐射(简单来说就是太阳光照)是气候带形成的基本因素。太阳辐射量随纬度增高而递减,使地球气候呈现出五大不同的带状气候区,分别是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
故正确答案为A。
故正确答案为B。
51、本题考查世界历史知识,结合选项具体分析。
A项正确,最早治疗疟疾的药物是奎宁,一种取自于金鸡纳树树皮的药物。南美洲的印第安人发现了金鸡纳树的树皮能治疟疾病。他们将树皮剥下,晾干后研成粉末,用以治疗疟疾。17世纪末,奎宁由欧洲传入我国,曾称为“金鸡纳霜”,1934年科学家合成了疟疾特效药之一氯喹,因其毒副作用至少被搁置了10年,直到1945年,两个质数之和。就其研究历史而言,目前最佳的结果是中国数学家陈景润于1966 年证明的,1924年,德国的拉$7+7$ ”。直到现在哥德巴赫猜想都没有被证实。
C项正确,日本侵略朝鲜,发生于四百多年前。具体发生于1592年一1598年。万历朝鲜战争起到了重新整合东亚各国政治军事力量的作用,奠定了之后三百年的东亚的和平局面。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
本题有认为选C的,我们注意题干问的是:过去400多年“未曾发生或不能观测到”。而c项日援朝”在过去400多年里是发生过的。所以不选
52、A项:海鲜汁呈酸性,加入柠檬汁后由于柠檬汁为碱性,起到了中和作用,以便达到去除腥味的目的。
B项:小苏打为弱碱,胃痛主要由胃酸引起,服用小苏打后,与胃酸发生中和反应,降低了胃酸的浓度;
C项:蜜蜂毒液呈酸性,涂抹氨水后与毒液发生中和反应,能够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
D 项:被污染的湖泊中培育水藻吸收过量的氮和磷,是自然的分解过程。A、B、C都属于中和反应。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53、D项正确,鼎是青铜器的最重要器种之一,是用以烹煮肉和盛贮肉类的器具。夏、商、周三代及秦汉延续两千多年,后来因用于烹饪祭祀给神的牲畜,而上升为礼器,成为国家政权中君主、大臣等的权力象征。说明活着就要用鼎吃饭。
54、本能是指一个生物体趋向于某一特定行为的内在倾向。其固定的行为模式非学习得来,也不是继承而来。固定行为模式的实例可从动物的行为观察得到。觅食反射:用手指或乳头抚摸一下新生儿的面颊或接触其嘴唇,他就会转头张嘴,开始吸吮动作。这个重要的反射能使新生儿找到或吃到食物。在出生仅半小时的、醒着的新生儿身上可观察到这种反射。
D项是本能反应。
故正确答案为D。
55、A项错误,新德里是印度共和国首都。在印度,牛被印度教教徒视为“圣兽”,印度教徒认为,牛既是繁殖后代的象征,又是人类维持生存的基本保证。所以印度不可能吃咖喱牛肉拌饭;
C项错误,梵蒂冈是一个内陆的小国家,因此不会有港口;
D项错误,胡椒原产地不在日本,没有自古以来的说法。
故正确答案为B。
56、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题干两词是并列关系中的矛盾关系。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题干中一个人除了左手就是右手。A选项,除了黑色和白色外还有其他颜色,属于并列关系中的反对关系;
B选项,只有幸存者和遇难者,与题干相同,即为并列关系中的矛盾关系;
C选项,除了阴天和晴天还有其他天气,属于并列关系中的反对关系;
D选项,除了老人和孩子还有青年,也是并列关系中的反对关系。
故正确答案为B。
57、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题干两词是对应关系,单位时间振动的次数即为频率,频率是反映振动快慢的。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C项中“单位时间移动的快慢,即为速度”,“速度”是反映人或物体移动快慢的;而且振动与移动都是动词,
58、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题干两词是对应关系,“罪犯”在“监狱”里,罪犯是人物,监狱是地点。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59、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B项:“食物”是“生命”的保障,构成了必要条件,不符合题干逻辑关系,排除;
C项:“义务”与“责任”是交叉关系,但并不能组成任何东西,不符合题干逻辑关系,排除;
D项:动机是达成目的的内在动力,是对应关系,不符合题干逻辑关系,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60、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农药的使用必须使用喷洒器,属于唯一对应关系。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选项,电池是电动车的组成部分,属于种属关系;
B选项,利剑装在剑鞘里,属于唯一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相同,即为B选项;
C选项,资料可以装在光盘里,也可以装在其他存储器里,如优盘,属于不唯一的对应关系;
D选项,书籍可以放在书柜里,也可以放在其他地方,如书包,也属于不唯一的对应关系。
故正确答案为B。
61、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风扇”与“空调”是并列关系,都具有制冷功能,并且后者出现的时间更晚,技术更先进。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项中两者是并列关系,航母是一种以舰载机为主要作战武器的大型水面舰艇;潜艇是能够在水下运行的舰艇,C项中宣纸和电脑无必然联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D项中“蜡烛”和的“电灯”是并列关系,两者都具备照明功能,并且后者出现的时间更晚,技术更先进,与题
故正确答案为D。
62、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螺丝”和“螺母”是对应关系,“螺丝”是装在“螺母”上的。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故正确答案为A。
63、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故正确答案为D。
64、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D项中“软绵绵”不代表“虚弱”,只表示物品的一种属性。
故正确答案为B。
65、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歌剧院与图书馆是并列关系中的反对,歌剧院是举办歌剧会的,图书馆是藏书看书的,作用不同但都是城市中的公共设施。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选项,控制塔和飞行跑道不具备相同的属性;
B 选项,衣服和裤子是组成关系;
C选项,菜篮子和皮箱子,装的东西不同,但都是用于装物品的,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
D选项,水杯和水池都是用来装水的,作用相同。
66、第一步:翻译题干。利用充分条件。
$\textcircled{1}$ $\Rightarrow$ $\textcircled{2}$ $\Rightarrow$ $\textcircled{3}$ $\Rightarrow$
第二步:由事实信息推理得出结论。
A项,所有善于和孩子沟通的父母 $\Rightarrow$ 负责任的父母,属肯后,无法推出绝对化的结论,A项错误;
B项,绝大多数负责任的父母 $\Rightarrow$ 受过良好教育的父母,属肯后,无法推出绝对化的结论,B项错误;D项,一些善于和孩子沟通的父母 $\Rightarrow$ 不是负责任的父母,属肯后,无法推出绝对化的结论,D项错误。
67、第一步:翻译题干。吸烟者 $\twoheadrightarrow$ 一入内。“他们都是不抽烟的”是事实信息。
第二步:由事实信息推理得出结论。
他们都是不抽烟的,属否前;由逆否规则推论可知,无法推出绝对化结论,但可推出可能性结论,即可能入内,也可能不入内。
68、第一步:找到论点和论据。
论点:农村居民比城市居民更敢花钱。
论据:农民支出占收入的比重持续上涨,城镇居民支出占收入的比重持续下降。关键词是“支出占收入的比重”第二步:判断削弱方式。
A项“城市居民的收入远高于农村居民”比较了收入的绝对值情况,但是跟支出和收入的比重无关,属无关项;
B项是消费态度问题,城市生活成本高,表明城市居民确实没有农村居民敢花钱,支持结论;
C项比较了支出的绝对值大小,但是跟支出和收入的比重无关,属无关项;
D 项分别比较了支出和收入的增长量情况,在题干重点分析农民收入的情况下,D项重点论述了农民的收入增长跟不上基本生存成本的上升使得农民支出占收入的比重较高,而跟是否敢花钱无关,削弱结论。故正确答案为D。
69、本题属于真假破案题型,且为一真题型。
第一步:找突破口。
本题突破口为“所里有的人会用Win8操作系统”与“所里有的人不会用Win8操作系统”这两句话之间的反对关
第二步:看其余的话。
本题为一真题型,故“主任不会用Win8操作系统”为假,由这句话可得主任会使用Win8操作系统。
第三步:判断突破口中两句话的真假。
故正确答案为A。
70、第一步:翻译题干。(1)我对我的行为负有道德责任→我能够做出其他选择; $\textcircled{2}$ 不应被认为对该行为负有道德责任。(2)的逆否命题为:被认为对该行为负有道德责任 $\twoheadrightarrow$
A项:我对我的行为负有道德责任 $\twoheadrightarrow$ 我做出的行为是可以选择的,符合题干信息,正确;
B项:我能够做出其他选择 $\twoheadrightarrow$ 我对我的行为负有道德责任,属肯后,无法推出绝对化结论,错误;$\twoheadrightarrow$ 就应该认为他对该行为负有道德责任,属否前,无法推出绝对化表达的结论,错误;
D 项:一个人能做出行为选择 $\twoheadrightarrow$ 他能避免某种行为,无法从题干关系推得。
故正确答案为A。
71、第一步:找到论点和论据。
论点:孩子多运动可以提高学习成绩。
论据:运动时间越多的孩子,学习成绩越高。
第二步:判断削弱方式。
本题论点和论据间存在因果关系,所以需削弱论点。
第三步:逐一判断选项的作用。
A项,是对题干结论的加强;
B项,因果倒置,削弱了论点,即证明先学习好,后有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
C项,“提高思维反应速度”与学习好之间无直接联系,属无关项;
D项,“身体健康”与运动时间无直接联系,是偷换概念,更没有与学习好坏建立联系,属无关项。
故正确答案为B。
72、第一步:分析题干,找到论点和论据。
论点:提倡年轻人回家乡发展的工作已经取得实效,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愿意回到家乡工作。
论据:某市市长在媒体发布会上说的话。
第二步:判断削弱方式。
本题提问的是削弱该市市长的推论,而市长在媒体发布会上的讲话就是推论的原因,因此需要削弱原因。
A项:不是因为市长在媒体发布会上说提倡年轻人为家乡做贡献,年轻人才回来的;而是因为在一线城市生活成本太高,无法继续留在那里才回来的。是否定原因,削弱力度最强,当选;
B项:各地都在提倡并不代表该市这项工作取得实效,属无关项,排除;
C项:只提到了“向往在一线城市生活”或留在一线城市或回到家乡推断不出来,属无关项,排除;
D项:另一个地区的情况不能说明该地区,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73、第一步:找到论点和论据。
论点:公司管理层认为,增加同类但不同品牌的商品让任何消费者进来买某类商品时总能挑到他想买的,从而使公司获得更多的利润。
仑据:某公司发出通知,要求下属的连锁便利店增加同类但不同品牌的商品。
论点需要多个论据证明,题干中只给出了一个论据,需要从选项中补充新论据削弱论点。
第三步:逐一判断选项的作用。A项的利润同时与消费者数量和个人消费金额两个因素有关,只说一个变量,不能得出利润的增减,属无关项;
B项不知如何选择与公司最终的利润没有直接关系,属无关项;
D项增加同类但不同品牌的商品,使得总体利润降低,直接否定论点,为正确项。
故正确答案为D。
74、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在处理乌克兰危机过程中,普京的支持率稳步上升。
论据:三月中旬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时达到普京执政以来的新高。
第二步:判断加强方式。
论点需要多个论据证明,题干中只给出了一种现象作为例证,此时可补充新论据证明论点的成立。
第三步:逐一判断选项的作用。
A项,支持的人多于不支持的人,只能说明普京获得的支持率高,并不能解释支持率稳步上升这一动态变化。排B项,先前不支持他的人现在转而支持他,可以很好地解释支持率上升这一变化;
故正确选项为B。
75、(1)假设小利说的是真话,则有4人头上没泥巴,1人有泥巴的,即4人说真话,1人说假话。此时小美、小景说的都是假话,与假设推出的只有1人说假话相矛盾,故小利说的是假话,排除B选项。(2)假设小美说
76、本题考点为图形推理中的位置类一旋转,观察图中图形,发现内环每次顺时针旋转 $90^{\circ}$ ,中间环逆时针旋转 $90^{\circ}$ ,外环顺时针旋转 $180^{\circ}$ 按照此规律,故旋转以后应该内环开口朝右,中间环开口朝左,外环开口朝上,
77、本题考点是元素叠加类的黑白叠加。由题干可以看出同色叠加为黑,异色叠加为白,1、2图叠加得第3图,
2、3图叠加得第4图,3、4图叠加得D选项图形。
故正确答案为D。
78、本题考点为图形推理中的位置类一旋转和平移。观察题中所含图形,发现整体每个图形每次逆时针旋转 $90^{\circ}$ 故正确答案为B。
79、本题考点为图形推理中的数数一一数面,观察发现图形中面的个数分别为1、2、3、4,问号处应选5个面
80、元素组成相同,考察位置。观察图中图形,三角形不动,直线和圆以直线在三角形内部的端点为轴旋转。第一个图形逆时针/顺时针旋转180度得到第二个图形,第二个图形顺时针旋转135度得到第三个图形,第三个图形逆时针旋转90度得到第四个图形,将第一个图形的旋转方向确定为逆时针,那旋转方向分别为逆、顺、逆、?,所以?处应为顺时针;旋转角度分别为180度、135度、90度、?,所以?处应为45度。因此?处图形应由第四个图形顺时针旋转45度所得,只有C选项符合。
故正确答案选C选项。
81、通过题干可以发现本题考点为图形推理中的位置-平移,由题干可以发现黑点较明显,而且数量变化为1、
2、1、2,而且单数时点在对角线上移动。
82、题干组成相似,考虑样式规律。观察第一组图可知,前两个图形相重合,第三个图是其中完全重合的部分的外框,如下图:
因此,根据这个规律分别将ABCD 四个选项与第一个图相重合,得到D选项的图形可以得到第三个图(第一个图中间的两横宽度宽于
D选项,因此这两横是不能重合上的),如下图;
如果把这个红线标注的图形外框补全的话,正好得到第三个图。
故正确答案为D 选项。
83、第一行规律为:第一幅图旋转叠加 45 度后,与原来图形叠加得到第二幅图,然后留下阴影部分得到第三幅
图。同样第二行也要先旋转 45 度后与原图叠加,排除AB,旋转 45 度后,内部白色三角形也要旋转,排除C。
故正确答案选 D。
84、元素组成相似,观察图形,图中共有4种图,分别排列如下:
1 | 2 | 3 |
3 | 1 | 3 |
2 | ? | 4 |
可以发现,四个角上图形的各不一样,而中间那个“1”的左右两边图形相同,所以上下也应该相同,问号处的故正确答案为D。
85、此题需要一列一列的看,观察到每一列中各种花色排列顺序一定,各种花色排列顺序一定,交替出现。故正确答案为D。
$40+440+380+107=967$ $\frac{967}{96.7%}=1000$ 故正确答案为C。
87、查找材料图表可知,只有听收音机、看电视(各年龄段比例依次为37.5、47.7、49.2、50.8)和打牌、打麻将(各年龄段比例依次为2.5、20.9、21.3、34.5)这两个业余生活中各年龄阶段的比例依次升高。故正确答案为B。
88、查找材料图表可知, $19^{\sim}36$ 故正确答案为 A。
89、此题用各个年龄段的居民数,分别乘以他们各项业余活动的比例。
根据答案选项分别计算:$40\times37.5%+440\times47.7%+380\times49.2%+107\times50.8%=466. $ $40\times85%+440\times59.8%+380\times33.4%+107\times2.6%\approx427$
按照方法一的计算过程太过繁琐,由材料可知, $19^{\sim}36$ 周岁和 $37\widetilde{5}9$ 周岁的人数多,人数多,其比例越大者,相乘的结果越大,通过初略估算即可得到听收音机、看电视的人数最多。
故正确答案为D。90、A项,材料中是随机发放的问卷,并非社区的全部居民,A项错误;
B项,根据材料中的图表内容,看书的比例平均在 $20%$ 左右,而旅游的变化幅度较大,看书的比例比旅游更为接C项中60 岁及以上的比例未排在前三,C项错误;
D项户外的比例随着年龄阶段的上升先上升后下降,D项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B。
$20.4%+34.7%=55.1%$ 故正确答案为D。
92、农村16岁及以上劳动人口数为5.12亿,农业劳动力人口数为2.94亿,则不属于农业劳动力的人口数为故正确答案为B。
$5.12\times20.4%-2.94\times26.3%\approx5\times20%-3\times26%=0.22}.$ $5.12\times18.4%-2.94\times19.2%\approx5\times18%-3\times20%=0.3,$ $5.12\times9.1%-2.94\times3.4%\approx5\times9%-3\times3%=0.36_{\circ}$
通过计算可知,A项为正确答案故正确答案为 A。
$9.6%$ $16.7%$ $2.94\times16.7%\approx3\times16.7%\approx0.5$ $=5000$ ${\frac{2.94\times16.7%}{5.12}}\approx{\frac{0.5}{5}}=10%$ 故正确答案为A。
95、A项老龄化材料并未提及,A项错误;
B 项进城务工材料未提及,B项错误;$3.4%$ $16.7%$ $34.4%$
D 项农业劳动力与非农就业者及外出农民工的老龄化的数据材料未提及,D项错误。
96、通过材料图表中的数据,先求出进口额,再与出口额比较计算:
2005年,进出口总额为535亿美元,出口额为237亿美元,则进口额为298亿美元,出口小于进口,贸易逆差;
2007年,进出口总额为735亿美元,出口额为390亿美元,则进口额为345亿美元,出口大于进口,贸易顺差;
2008年,进出口总额为819亿美元,出口额为430亿美元,则进口额为389亿美元,出口大于进口,贸易顺差;
2009年,进出口总额为915亿美元,出口额为453亿美元,则进口额为462亿美元,出口小于进口,贸易逆差;
2010年,进出口总额为1038亿美元,出口额为484亿美元,则进口额为554亿美元,出口小于进口,贸易逆差。
故有3 年呈现贸易顺差。
故正确答案为A。
97、根据材料图中的数据可直接列出式子:(1038-484)-(535-237)=554-298=256,尾数为6。
故正确答案为B。
$\frac{484-453}{453}=\frac{31}{453}\approx\frac{30}{450}=\frac{1}{15}\approx6.7%,$ 进口额增长率为: ${\frac{(1038-484)-(915-453)}{915-453}}\approx{\frac{90}{460}}\approx{\frac{30}{150}}=20%$
故正确答案为D。
99、根据材料图计算:进出口总额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2006 年,最低的年份为2008年,最高为:$\frac{638-535}{535}=19.25%$ $\frac{819-735}{735}=11.43%$
故正确答案为C。
100、 $\textcircled{1}$ $\textcircled{1}$ 错误;
$\textcircled{2}$ $535-237=298$ $638-380=258$ $\textcircled{2}$ $\textcircled{3}$ ,2005 年的增长幅度无法计算, $\textcircled{3}$ 错误;
$\textcircled{4}$ ,从表中折线图可以看出,从2009 年开始,A城市的进出口总额增长幅度开始有所回升, $\textcircled{4}$ 是正确综上所述, $\textcircled{1}\textcircled{2}\textcircled{3}$ 错误, $\textcircled{4}$ 正确。
文章作者 考公
上次更新 2025-03-09